Week 7-27/10/2011-: Shopping and Queuing (血拼和排隊)
指定閱讀
葉秀燕,〈「血拼英國」:台灣遊學生英國血拼的觀光消費研究〉,
2009年文化研究會議,2009年1月4日。
蘇碩斌,〈觀光/被觀光:日治臺灣旅遊活動的社會學考察〉,《台
灣社會學刊》,36期(2006),頁167-209。
延伸閱讀
Baudrillard, Jean. “Consumer Society.” Jean Baudrillard: Selected
Writings. Ed. Mark Poster.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29-56.
廖炳惠,2001.10.6.〈從國家拜物到血拼傳奇〉,哈佛大學燕京學社,
2001年10月6日。
本週照片:https://picasaweb.google.com/twpopculture/Week7#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week6 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
Week 6-20/10/2011-: Betel-Nuts, Electronic-Fancy-Float and Show-Girl Culture (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文化)
指定閱讀
杜綺文,〈美麗的鏡像身體或不健康的馴化身體?---Show girl身體價值觀研究〉,中華傳播學會2007年年會,2007。
延伸閱讀
張小虹,《後現代/女人:權力、慾望與性別表演》,台北:時報,
1993。
陳宜賢,《從知識/權力的角度檢視檳榔西施的身體規訓》,南華大
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2006。
林奕鼎,《檳榔文化作為一個鬥爭場域》,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3。
張瓊霞,《再探電子花車:矛盾‧仰望‧現代性》,清華大學社會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本週照片:
https://picasaweb.google.com/twpopculture/Week6#
指定閱讀
杜綺文,〈美麗的鏡像身體或不健康的馴化身體?---Show girl身體價值觀研究〉,中華傳播學會2007年年會,2007。
延伸閱讀
張小虹,《後現代/女人:權力、慾望與性別表演》,台北:時報,
1993。
陳宜賢,《從知識/權力的角度檢視檳榔西施的身體規訓》,南華大
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2006。
林奕鼎,《檳榔文化作為一個鬥爭場域》,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3。
張瓊霞,《再探電子花車:矛盾‧仰望‧現代性》,清華大學社會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本週照片:
https://picasaweb.google.com/twpopculture/Week6#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2011年10月8日 星期六
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Week 4-06/10/2011-: Films(電影)
Week 4-06/10/2011-: Films(電影) – 從【桃花過渡】、【八百壯士】、【養鴨人家】、【我是一片雲】,到【兒子的大玩偶】、【悲情城市】、【喜宴】、【藍色大門】、【無米樂】、【海角七號】、【一八九五】和【艋舺】
【兒子的大玩偶】簡介
1980至1990年代的台灣新電影運動,孕育了許多台灣新生代電影工作者,也開啟了有別於過去電影類型的風潮。台灣新電影浪潮反映了台灣社會的本真樣貌、內部衝突和轉型之痛,同時亦發展了多部改編自文學作品的經典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由三個小品組成,分別取材自黃春明的短篇小說《兒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頂帽子》、《蘋果的滋味》(依序由侯孝賢、曾壯祥、萬仁執導)。三個小品以寫實手法表現台灣在邁向工業化過程中,台灣底層人物的掙扎。
指定閱讀
李道明,〈暮然回首- 台灣電影一百年〉,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
中心。〈http://techart.tnua.edu.tw/~dmlee/article1.html〉
延伸閱讀
陳儒修,〈談愛情文藝片中的明星與台灣電影工業〉,《1993年台
北金馬影展專題特刊》,1993。
尚宏玲,〈台灣電影工業再定位〉,一九九八年第二屆媒介與環境學術研討會,1998。
本週照片:https://picasaweb.google.com/twpopculture/Week4#
提醒同學:在本課程網站上留言後,還需等助教把你們的留言發佈之後,才會在網站上看到,所以你們只要發一次就好了,助教會更勤奮一點進來看你們的留言,幫你們發佈的!
【兒子的大玩偶】簡介
1980至1990年代的台灣新電影運動,孕育了許多台灣新生代電影工作者,也開啟了有別於過去電影類型的風潮。台灣新電影浪潮反映了台灣社會的本真樣貌、內部衝突和轉型之痛,同時亦發展了多部改編自文學作品的經典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由三個小品組成,分別取材自黃春明的短篇小說《兒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頂帽子》、《蘋果的滋味》(依序由侯孝賢、曾壯祥、萬仁執導)。三個小品以寫實手法表現台灣在邁向工業化過程中,台灣底層人物的掙扎。
指定閱讀
李道明,〈暮然回首- 台灣電影一百年〉,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
中心。〈http://techart.tnua.edu.tw/~dmlee/article1.html〉
延伸閱讀
陳儒修,〈談愛情文藝片中的明星與台灣電影工業〉,《1993年台
北金馬影展專題特刊》,1993。
尚宏玲,〈台灣電影工業再定位〉,一九九八年第二屆媒介與環境學術研討會,1998。
本週照片:https://picasaweb.google.com/twpopculture/Week4#
提醒同學:在本課程網站上留言後,還需等助教把你們的留言發佈之後,才會在網站上看到,所以你們只要發一次就好了,助教會更勤奮一點進來看你們的留言,幫你們發佈的!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