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3月31日 星期四

Week 6-31/03/2016-: Betel-Nuts, Electronic-Fancy-Float and Show-Girl Culture (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文化)

本周討論主題
  • Betel-Nuts, Electronic-Fancy-Float and Show-Girl Culture (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文化)


指定閱讀
  • 杜綺文,〈美麗的鏡像身體或不健康的馴化身體?---Show girl身體價值觀研究〉,中華傳播學會2007年年會,2007


延伸閱讀
  • 張小虹,《後現代/女人:權力、慾望與性別表演》,台北:時報,1993
  • 陳宜賢,《從知識/權力的角度檢視檳榔西施的身體規訓》,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2006
  • 林奕鼎,《檳榔文化作為一個鬥爭場域》,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 張瓊霞,《再探電子花車:矛盾‧仰望‧現代性》,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課堂照片錦集








同學心得回饋


  • 陳雅婷

首先非常感謝第二組的演講,講的內容很棒,但是最後時間有點趕,所以覺得應該要好好分配好時間,並且組長講的有點多了,不需要每個間隔都講,大家應該平均分配比較好。
不知道為什麼我對這次這個流行文化的主題有很強烈的感受,大概是因為真的戳到我的那個點了。我覺得這次的主題內容很新奇,顛覆了我之前對檳榔西施的看法,或者說讓我更多的認識了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文化,引發了我的很多感想。
作為一個大陸人,從前檳榔西施在我的印象中是比較差的,例如通過裸露身體來吸引顧客賣檳榔,因而我來到台灣之後看見賣檳榔的就會不自覺覺得她們會有點“低下”,尤其看見穿著少的檳榔西施就是不自覺想要遠離,想要撇清的感覺。作為一個普通人,在現在這樣的社會中帶有色眼光去看檳榔西施應該是比較正常的吧。另外這間接使我不自觉對其他長得好看的賣冰的有“台妹”感覺的女生產生奇怪的想法,會不自覺把她們和檳榔西施聯繫在一起,例如在師大夜市賣檸檬冰的女生,每次我經過那裡時就會想要遠離,儘管我嘗過她家的檸檬冰很好喝,女生人也很nice,可我就是不想買她家的飲品,感覺買了後會有些異樣的感覺。(舉例抱歉,大家不要攻擊我~)所以我感覺人性真的很奇怪,不知道其他外地人會不會有相同的想法,可是這從側面暗示了檳榔西施給不熟悉台灣的外地人帶來的不良影響。但是通過這次的演講我深刻了解到我的想法並不是很正確,有的檳榔西施其實是為了謀生,不過為了謀生就做某些不當的做法還是不對的,比如你的孩子幾天沒吃飯了奄奄一息但你為了讓孩子溫飽就去偷東西這就是錯誤的行為。不過個人覺得檳榔西施穿的太少還是對社會風化有些影響,我很支持贊同出台相關法律來規定檳榔西施的穿著,以致使正常的社會風氣與制度運行。雖然個人穿著是自己的自由,我們不需要為男生的生理行為負責,可是社會是大家的,我們是個整體,應該要注意自己的穿著對他人造成的影響。難道一個人在路上不穿衣服走大家也不管嗎?當然有時候女生會有一定的虛榮心愛美心或是什麼,有時候會有想要穿著少些去秀自己身材,例如穿迷你裙超短褲,可是我覺得萬事都要有個尺度,在秀的同時掌握好那個度才是最重要的。不是說檳榔西施不能穿著少,可是她們穿著有點太少了,只是用了幾塊布來遮蓋自己的身體,我覺得每當我看見檳榔西施穿著這麼少去招攬客人賣檳榔的時候,我的眼睛有在被侮辱。
以上是我的卓略看法,如果有和某些同學的看法衝突還請見諒。謝謝!
  • →張嘉珊回應
謝謝你的回應:)
關於時間的分配確實是我的疏忽,怕給組員壓力所以並沒有一直提醒時間,也希望我們這組的過失可以給後面的組別一些提醒。
再來是關於你對檳榔西施的看法,其實我可以理解你對於穿得清涼的女生所產生的感覺,她們穿得少是在某些條件下產生的謀生手段,像是競爭激烈、父權對於女性身體的窺視,因為男性是他的主要客戶來源,也因此穿著就會想滿足男性的慾望,而去忽略了社會上除了愛看檳榔西施穿著清涼男性的人。確實,社會是大家的,如何去拿捏分寸,也是這個行業應該要考慮的。
因為這次的報告,我開始觀察我平常會看到的檳榔攤內的檳榔西施的穿著,結果,鮮少看到穿著清涼的年輕女性,看來根據「戰區」不同,穿著也會不同呢。也希望透過這次的報告,可以讓大家更加了解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文化,對我來說這是台灣社會非常重要的文化,希望大家不要因為表面的缺點,而忽略了背後的優點以及缺點的成因。
再次感謝你的回應!


  • 戴志恩
辛苦你們,看得出來很認真準備,很喜歡你們報告切入的地方,前後的連貫蠻清楚的,組員的說解也都蠻棒的,是一場很棒的呈現,只是可惜了最後有點超時了。其實由於媒體的渲染,不知不覺中我自己真的產生了對於檳榔西施和電子花車不良的觀感,許多隱藏性的歧視已經出現,不過經過這場報告,對於某些觀念,還有這個行業有更多的認識,其背後付出的努力,我想是值得給予尊重的。
  • →張嘉珊回應
謝謝你的回應:)
因為想清楚的報告完,所以就沒特別去壓組員的時間,希望能給後面的組別一個借鏡囉。
媒體是大家資訊的來源,我們都認為媒體要保持中立立場,但即使一篇報導看似做了平衡報導,有所有當事人的說法,但仔細思考就可以看出媒體本身的意識形態,如果大家只是單向接受媒體的訊息,很容易就會被植入媒體的意識形態,而失去思考判斷的能力。不論是檳榔西施,還是最近的內湖女童案,都可以看到這樣子的情況。
希望這次的報告可以喚起大家對媒體的思考與批判力。


  • 曾曉柔
感謝第二組的用心準備,不過我認為有許多地方仍有待加強。其中,像是最基本的時間掌控和報告者對報告內容的熟悉度,這些都是可以做好準備再上台的。另外,我個人覺得第二組花費了很大的篇幅,針對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做各個種類的介紹,這部分實在可以減少一些。不過,在你們的報告中,也找了許多新聞案例或是學術研究分析等等,為我們大家點出了該如何定義文化這議題,文化沒有高低之分,我們要如何尊重並欣賞一個文化,這是我們必須不斷省思和學習的。謝謝!
  • →張嘉珊回應
謝謝同學的回應;)
你提的部分確實是我們不足的地方,也是我沒有做好控管的部分,希望成為後面組別的借鏡^^
確實,文化沒有高低之分,人很容易因為自己的價值觀念對一個文化作批判,但是屏除了個人情感,每個文化都有他迷人的地方。


  • 簡翊安
謝謝第二組同學的報告,讓我對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文化反映出的台灣社會文化有一些反思,聽完第二組與老師的分享,我覺得文化的確沒有優劣,每一個文化都能反映當地豐富的社會文化現象。以下是我小小的建議:
我覺得第二組同學報告時間如果能平均分配會更佳,第二組同學準備很豐富的主題和資料,但是有一些都因時間元素無法聽到你們的分享,真的很可惜!後面的總結讓我非常有興趣,很希望能聽到同學更多總結的想法與反思。
以我個人的看法,我覺得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文化是台灣很特別的特色,我很感謝老師和同學的分享,讓我學習拿掉自己有色的眼光檢視這個文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以芭蕾舞者與電子花車上的舞者對比,為何大部分的人與媒體都會認為芭蕾舞者是優雅高貴的,而較不尊重電子花車上的舞者呢?這是一個很衝擊我的思考,或許是我們先以有色眼光看待我們的文化,而較崇洋媚外。藉由這個主題,我重新省思自己對台灣在地文化的視角,是否是帶著有色眼光或是導向西方文化,我想這是大家都能好好思考的議題。
以上是我個人小小的建議和看法,謝謝!
  • →張嘉珊回應
也謝謝同學的回應!
我也被老師提的例子震撼到了,我們想到的例子真是小巫見大巫!其實經過系上的課加上這次的報告,我也常常開始省思要用什麼樣的眼光去看待不一樣的文化。我覺得我們很容易被媒體牽著走,或許可以先從「對媒體說的保持保留態度」開始,應該就可以慢慢開始跳脫固有的思考框架了。


  • 劉蕙翎
由於當天時間問題,其實當時總結並沒有全部講完,這邊附上總結,希望我們的報告可以帶給大家更多的不一樣,去瞭解平常不會注意,或是比較少注意的議題,也可以發現其實我們時常遭受到媒體再現的操弄卻不自知,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許多的對立與歧視就是藉由媒體的操作而傳播的。
總結:
在苗條霸權與媒體再現的控制之下,不斷渲染瘦即是美,並將胖化為罪惡、怠惰等符號,運用規訓的方式,透過規訓讓女性習慣,無意識地就會遵守,甚至成為日常生活的實踐意識,這些總總都使女性成為客體化的角色,最可怕的是女性在媒體再現以及身體規訓的操控下,「主動」投入並監視自己是否符合被觀看的角色,因而漸漸失去自我身體的自主性。
無論是檳榔西施、電子花車女郎還是show girl,他們皆是藉由身體的展演,去吸引他人注目,並銷售自身所販售的商品,自古至今,利用最原始的身體來換取利益的情形,即使形式各異,卻從未消失,因為把「性」當成商品販售的市場邏輯始終存在,並且還隨著資本主義高度發展而更加變化多端。
我認為女性若是將自身視為主體,自信的展演身體,是對自己身體自主的展現,有時甚至是一種藝術的呈現,但目前這些職業,因父權意識形態的束縛與再製,都是以被窺探的角色而存在,因此女性要如何在這充滿符號、霸權的社會中,找到自身佇立的平衡點,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去思考且突破的地方。


  • 陶厚宇
謝謝第二組的分享,對於檳榔西施和墊子花車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報告的大綱非常清楚,引用的新聞、資料豐富,有小論文、方志等,藉由分析、解讀資料做批判性的思考,讓聽者更了解此主題人物的展演。此外,在報告時有很特別的分析,如顏色的偏好。但有些問題是在最後的報告提出此文化可能造成青少年兒童的不良影響,但在整組報告的分析是以為此文化辯駁,因此有些不甚理解。
  • →張嘉珊回應
謝謝同學的回應:)
與其說是為此文化辯駁,我覺得我們比較像是替她們發聲,讓大家看清楚其實這個文化並沒有想像中的那們低下,我們聽到檳榔西施、電子花車會聯想到的「色情」,其實各行各業都有可能發生,不應該因此而汙名化這些職業。
在影響的部分,我們是針對這個「文化」對「整個社會」可能所造成的影響,只是這個影響,是不是來自於我們對這個文化的「汙名化」?如果大家都能用客觀的看法去看待,某些影響是不是就會減少或是獲得解決?這個連結我們並沒有特別帶到,也是我們的疏忽,也希望能為陶同學解惑。
如果還有問題歡迎提出來再一起討論^^


  • 黃丹英
真正深入查資料也才發現原來以前熟悉的台灣用色背後是帶有故事、有很多小巧思的,並不只是表面所看到的顏色而已,這次因為剛好遇到這個主題而且時間比較趕的關係,沒有辦法更詳細的做介紹,其實還有許多節慶或是一些先在仍有在用的產品,當初設計都是有特別的原因喔~謝謝你的回應


  • 宇佐美艾莉
感謝第二組的報告
個人覺得小組的報告分配上有點不均了啦
雖然組長在每一個組員報告以後最總結很負責,可是覺得還是公平的均分會比較好,畢竟這個也是成績的一種顯示。
我發現這次的主題很容易出現老師上課所說的兩極對立,一種是檳榔西施這種職業也應該得到尊重,一種貌似就說這樣的職業的出現是影響社會風氣。。
我覺得內湖事件也是,這次檳榔西施的事情也是
社會的風氣好與不好,不是一個人,或者一個職業就能負責的。是這個社會裡,每一個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所產生的。
我覺得我們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批評她們的職業,責怪她們。因為我們根本沒有資格。
今天我們很幸運,受到一個良好的教育,可以將來以知識或者技能去為生,前提是不是每一個人都這麼幸運。
可是你連其他人的職業,其他人最起碼的尊重都做不到,認為她們是低下的,是影響社會風氣的,請問帶著有色眼鏡看人家的我們,哪裡很高貴?
你這樣看別人的時候,更有身份更有地位的人就會這樣看你。
我們學的知識,不是用來排擠不能受教育的人。而是用我們的知識保護她們,尊重她們,保護她們基本的人權。
否則,我們也只不過是有知識的文化流氓而已。
還有,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檳榔西施的,我覺得我很佩服她們,至少像我這種有些臃腫又不是很亮麗的人這輩子都當不上檳榔西施或者show girl之類的。
最後,我想說。檳榔西施也好,show girl,或者妓女也好,她們和小偷強盜殺人犯不一樣,她們並沒有做傷天害理的事情。她們做到我們做不到的事情,她們的職業某種程度上減低犯罪率。不要拿小偷什麼的和她們做比較。
台灣是個很多元,很多文化的國家。
希望如果只是拿自己國家的標準和制度去衡量台灣,
恐怕只會適得其反。
  • →張嘉珊回應
謝謝同學的回應^^
看完你的回應我覺得很感動,我也很感謝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代,大家都能受教育,從我們這一代開始,大家能重拾過去人與人之間的溫度,開始關心身邊的人,能用中立客觀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人,少一些批評,多一些鼓勵,這個社會才能從根本變好!
「她們的職業某種程度上減低犯罪率」真是個很有趣但也值得探討的觀點,或許這也是她們帶給這個社會的正面影響也說不定呢~


  • 王芳玲
首先,感謝你們這麼盡心盡力地做這份報告,因為我從此份報告中獲得很多以前都不知道的知識.
再者,以下提供些意見供你們參考
1.時間的掌控可以再精準些
2.組長告報的部分似乎有些多,可以只報告某一部份就好,不用整場穿插
3.自己的反思與想法可以多提一些,或者是自己的經驗
以上為我的意見,希望你們下次可以做出更好的報告
  • →張嘉珊回應
謝謝同學的回應^^
對於你的建議我覺得很實際,後面的組別也可以當作參考唷。對於我報告的部分有點多的這一點,是因為我們針對助教的修正另闢一個章節,礙於大家的部分都已經完成,對新的部分查詢、整理資料等可能有點吃力,加上是我們系上所學,所以就由我跟另一名同學一起完成。
至於時間的部分,也是我的疏失,我怕在旁邊盯時間會給夥伴壓力,這個部分我會多做思考,下一次該怎麼做會比較好^^


  • 王芳玲
針對老師上課所提到的檳榔西施的文化階級問題,我其實有很大的感概.
我常常看台灣的綜藝節目,像是綜藝大玩家之類,每次玩遊戲如果遇到水上樂園或沙灘和游泳池時,女藝人都會被要求脫去上衣,藉由比基尼展現自己的好身材,有些甚至還因自己身材好,而去拍寫真集,銷售量數百本賺進大把鈔票.
大家都會認為這些女藝人是集美麗和氣質於一身,甚至稱呼她們為自己心中的女神,但她們所做的事不和檳榔西施一樣嗎?為什麼他們可以被稱為女人,被受邀上電視,而檳榔西施卻只能遭受歧視,甚至和色情畫上等號,她們難道不也是在嶄露自己的美麗與氣質嗎?
  • →張嘉珊回應
是啊!我覺得這也是媒體操作的現象,當電視上出現身材姣好的女性,都會製作「唯美風格」的特效與音效,讓人覺得這是「好的」、「美的」,且通常不會出現有人看到藝人身材姣好而去對藝人騷擾的新聞,若有,也會因為前述的畫面操作形成的印象,認為藝人是很單純的受害者,但是檳榔西施往往都會被暗示是因為穿著清涼才會引人犯罪。
其實現在看到綜藝節目出現這些畫面時,我都會覺得很不舒服XD


  • 王雨青
其實我沒有看過店子花車,經過貴組的介紹才知道是什麼樣的東西。
另外對於檳榔西施我一直沒什麼偏見,這個社會總是難免某些地方,在看待女性的時候用她的外表做判斷,這次報告針對這裡和檳榔西施電子花車做連結,並解釋了一些大眾的看法和一些不可取、我們應該改進的地方,非常棒。


  • 曾柔
感謝你們的報告,讓我可以重新省思自己的眼光與視角
雖然一直覺得文化沒有高下之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可是我承認自己或多或少地還是會帶著偏見去看一些行業的人
但是透過你們的報告中的論述
讓我可以再思考、再形塑我的想法
也認知到自己的不足與缺失
我開始思考自己從前的想法從何而來
透過你們的報告中媒體再現的部分以及老師的舉例(芭蕾舞者、以語意學分析之官員的發言)
我才更加認知到媒體在這方面的影響力是如何地潛移默化又強而有力
而我們又是如何地被所謂的意見領袖默默地影響著
我很高興在你們的報告中與老師的講課中得到一些衝擊與反省
是一堂很有趣的課
辛苦你們了!


  • 徐儷文
感謝第二組帶來精彩的報告,讓我對檳榔西施和電子花車有更深一層的了解。藉由檳榔西施,更能深刻的體悟到從古至今,父權意識對於女性身體與性意識的壓迫與控制,即使現今女權意識抬頭,但仍無法完全擺脫父權意識的壓迫,而這需要全體社會一同來努力。


  • 楊涵淇
雖然檳榔西施穿清涼的確有時候會讓人覺得不舒服。
但是想想現在很多演藝圈的人不也是如此嗎?
只不過出現在鎂光燈前的人大多身材佼好、擁有亮麗的外表,因此受大家的喜愛。
但其實嚴格說起來,在室內被攝影的檳榔西施。
如果藝文人士一直批判檳榔西施跟電子花車是低俗的文化。
那什麼才是高雅呢?
難道,一定要花大錢、進演藝廳的才算嗎?
我很喜歡老師提出的觀點,就是芭蕾舞伶跟鋼管女郎那部分
我們如此推從芭蕾舞,是因為他真的「優雅」嗎?有人說因為他需要很多很多練習等等的,那難道跳鋼管舞的人不需要練習嗎?如果跳得不好,只賣弄身材,會有人去看嗎?說句實在話,有時候芭蕾舞伶穿得要比鋼管女郎少多了。或許,崇洋媚外,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吧!自然而然認為西方的文化才是高雅的。
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的特色,而且沒有高低之分!
當外國人看台灣的電子花車跟檳榔西施,難道真的有覺得低俗嗎?
就像台灣人到國外看脫衣舞秀,難道真的覺得他們低俗?
我想大家也只是抱持著一種體驗當地文化的心態吧!
那我們真的有必要自己貶低自己的文化嗎?


  • 戴品謙
謝謝同學的報告,其實這個主題相當有趣,也是很多人未曾想過的。透過這次報告使我有了更深的省思。而我認為這組同學結合組員所學專長,來介紹不同種類的電子花車配色與檳榔攤,相當有趣,在報告方面也看得出經過長足準備,找了許多案例。然而某些組員看的出對於報告不甚認真、草草了事,或是有完全照稿讀的現象,應該都可以有所改進。還有就是PPT最後有一張電子花車對社會的影響,有三點:一,對青少年產生不良影響、二,影響民俗技藝團體生存,三、民眾道德觀念的鉅變。我看到這裡就笑了,這張PPT不就是在打前面報告的臉嗎哈哈哈,更別說第二點我不知道關電子花車甚麼事哈哈哈。
而我個人覺得,為甚麼大家會把芭蕾舞視為高尚,而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視為低俗呢?因為出發點的不同。芭蕾或是某些舞蹈之所以穿得少,我猜可能是想要表現身體的線條的延展(我不是專業,歡迎指正),而檳榔西施和電子花車之所以穿得少,就是因為抓準了男人愛看的心。其實不管甚麼社會階級的男人,大部分都是愛看裸露的,只是承認不承認而已。而既然大家都愛看,有些人卻又要將其貶為低俗,其實只是不敢承認自己的慾望、不敢相信自己和那些所謂「較低階層」的人竟然同樣都會受到女體挑撥吧。先不論以裸露身體為當銷售手法是否正當或符合道德觀,那些將其視為低俗,而厭惡他們的人的嘴臉,才是台灣社會極糟的一片風景。


  • 陳俊彥
聽完了你們的報告,才讓我深刻的瞭解了電子花車以及檳榔西施,原來電子花車的舞者跟芭蕾舞舞者都是一樣需要經過相當多次的練習才能夠有檯上的表現,只不過是形式和場地的不同才讓大部分的人有粗俗的刻板印想,甚至他還是有錢人才能請的,然後講到檳榔西施的時候,我也才驚覺到他們也是一種職業,他們只是在盡他們的能力再賺錢,只能說聽完了報告,讓我再上了一課。


  • 吳世鴻
謝謝你們報告,其實我之前有看過類事的報導,其實他們是個不被接受且不被了解的行業,你們的報告中也有提及這個部份我覺得很好,最後老師的講解中那個被摔的影片,也讓我覺人台灣的人應該已正面的態度面對這個台灣特有的文化

Week 5-24/03/2016: Popular Music (流行音樂)

本周討論主題:
  • Popular Music (流行音樂) – 從歌仔戲、【望春風】、【榕樹下】、【月亮代表我的心】、【橄欖樹】、【愛拼才會贏】,到【張雨生】、【張惠妹】和【周杰倫】


指定閱讀:
  • 詹珮甄,《「周杰倫」現象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延伸閱讀:
  • 楊克隆,〈三0年代台語流行歌曲所展現的被殖民經驗〉,《台灣人文》,3(1998),頁291
  • 楊克隆,〈台灣戰後反對運動歌曲的壓抑與重生〉,《台灣人文》,2(1998),頁66-70
  • 臧汀生,〈台語流行歌曲與台灣社會〉,《文學與社會》。台北:台灣學生,1990225-297
  • 侯志欽,〈尋找中國流行音樂的面貌:從鄧麗君到崔健和李宗盛〉,《交流》,14(1994),頁 26-29
  • 張釗維,《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台北:時報文化,1994
  • 林怡伶,《台灣流行音樂產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 吳正忠,〈流行音樂=夢工廠?---論偶像文化對於流行音樂的影響〉,《非古典音樂雜誌》,第五期(1995)


同學心得回饋

  • 李宜昕

以下是我針對Live House議題所找到的資訊,因為報告的時間不夠,所以在這裡和大家分享。
台灣的live House最早可追溯到美軍駐台的PUB文化,其影響力在戒嚴時期相當有限。到了80年代台北街頭才慢慢地出現類似今日的live house,不同於pub裡的歌手多是演唱別人的歌曲,Live House 多以獨立音樂原創歌曲為主,因而成了台灣獨立音樂的搖籃。
90年代的Live house多聚集在羅斯福路一帶,像是「Wooden Top」、「Scum」等,也因此培養出許多大學生樂迷。Scum甚至規定每個登台的樂團,都必須演唱至少一首創作曲,刺激了本地新興樂團的發展,Live House的發展和台灣樂團史產生極大的關聯。後來又有了像是女巫店、河岸留言、 地下社會等積極鼓勵獨立音樂的環境。
即使如此Live House 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早期業者只能登記營業為餐飲業,近年雖然政府新增了音樂展演空間業,消防法等法律尚未跟進前,其定位還是非常不明確,常常成了都市計劃的犧牲品。
以下舉出培育眾多知名樂團如五月天、董事長樂團、1976的地下社會為例說明,位於師大路的地下社會在2012年7月15日解嚴滿25年這一天,師大三里里民自救會檢舉,政府以飲酒業務跟消防安全兩項問題為由限期改善。而地下社會因為居民反對無法改善逃生出口也無法負擔酒牌決定暫停營業。
在8月重新營業後,又立刻收到兩張罰單,最終在2013年結束營業。2011-2012年間,不只地下社會,培育出蘇打綠、張懸、陳珊妮等歌手的女巫店也一度面臨停業問題。
就在幾天前,英國政府立法保障Live House等小型音樂場所的生存權利。規定開發商必須考量原有的音樂場所,事先計畫避免現有噪音衝擊未來居民並取得主管機關核准才能興建,確保未來居民跟音樂場館都能和諧共存。
反觀台灣,政府出於善意想改善Live House的問題,卻無意間給了Live House既定的想像,認為這樣的音樂展演空間應該出現在文創園區內,創造出政府理想的流行文化產業,忽略Live House原先是一群屬於音樂人的聚集地。
Live House是台灣流行音樂創作中,絕不可忽視的重要基地。
Live house正名,是所有音樂人的期望。


  • 陳雅婷

首先很感謝這個小組做的報告,報告很有意思也讓我了解到了原來歌曲和社會的這麼多聯繫。不過還是有缺點需要改正的:有些組員有照著稿子唸,讓人覺得聽得很沒樂趣覺得無聊不想聽,人們喜歡聽演講者講出來而不是唸出來;且ppt有的部分文字太多了,觀眾看著會覺得很累,一點都不想看;因為時間的原因所以這組有時候是一邊放歌曲一邊講,這樣其實會有點吵,兩種聲音交織在一起會聽不清演講者說的是什麼,如果打算放歌曲的話,希望吵鬧一點的歌可以單獨放,輕聲調子輕的歌可以播放和演講一起;因為要講的內容太多了所以好多東西匆匆略過了,並且講的很快都沒有理解就講下一張了,還希望下面組做報告的同學可以考量好時間和內容問題。本組有的同學講的很有意思,通俗易懂且懂得和大家做互動,有代入感,值得發揚~
以上是我的見解,如有不當還請見諒!

  • →李宜昕回應

很高興我們的報告能為你帶來一些收穫。
感謝你的意見回饋,抱歉我們沒有注意到同時播放音樂的音量會不會干擾到演講者表達。PPT上的字確實有點多,所以我們加了紅字希望可以加強重點部分,但效果可能還是不如直接條列出幾項重點。也謝謝你對我們的肯定,不足的地方我們會再檢討改進 微笑


  • 曾曉柔

在聆聽報告組詳細的介紹後,我對台灣流行音樂的發展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每一位的報告者都準備了詳細的報告內容(謝謝你們的用心),不過我還是有些小建議想給你們,正如老師所說的─在查詢報告資料時應多注意立場問題,資料的選擇將會影響報告內容的走向!另外若是能簡化ppt將大重點放上就好,會能使聆聽者更能投入與吸收!以上的建議也可供其他小組做為參考。在課程的最後,老師提了一個問題讓我們思考,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答案~高中時期影響我最深的一首歌是梁靜茹的崇拜,其實當時我對歌詞所想傳達的意思並不是完全了解,或許當時的感受就像是自己對愛情的失去與獲得也不理解是一樣的吧......「你的姿態 你的青睞我存在在你的存在」這是當時我最愛的一句歌詞,不過現在他走了而我也不再存在他的存在了。


  • 戴品謙

謝謝本組同學為我們帶來的精采報告,可以看出花了許多的時間在準備。不過我覺得雖然可以看出本組同學試圖利用時代演進結合音樂介紹,但是報告上卻讓我感覺有點像各講各的,沒有太多時序連貫感。另外如果某些小組成員可以更有自信的發揮以及減少PPT字數的話,相信會是更棒的呈現!同學們辛苦了,可以聽到許多歌曲,整體而言是很有趣的報告喔~


  • 戴志恩

謝謝你們好用心的準備這些報告,音樂對於人而言應該是好重要的一部分吧。從上古的禮樂,到現在的各式流行音樂。音樂總是在我們的生命中陪伴著我們。很可惜35分鐘的時間中,要把整個將近50-60年的音樂介紹,實在是不夠啊!!看完了三組的報告,我發現這些問題,有某部分出在組員人數眾多的狀況下,每個人可以講的實在很有限!有些人講多了些,勢必有人就要講少了些,就像接力棒一樣的傳遞,難怪乎,每個禮拜總是要再一次檢討報告的速度太快,不過還是很感謝你們,我覺得我收穫最多的就是去思考我自己和音樂的關係。觀看文本或者聽一場演講,我想於我而言,最重要的大概就是想想和自己的生命經驗到底有什麼連結吧!這些流行文化,許多都是在我們身邊如空氣般,無形卻是肯定存在著,只是我們很少發現這些文化在我們身旁的意義及背後的故事。


  • 曾柔

首先謝謝你們的報告,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主題,從音樂去看當時的社會會是一個很有趣的切入點,其實報告前我滿期待報告人對於不同的歷史的音樂的詮釋,不過看到的比較多是一些歷史背景的陳述。
我覺得邊放音樂邊報告還滿有創意的,不過或許可以在事前先調整一下音量,讓報告人的聲音足夠清楚。因為畢竟在十分鐘內很難空出時間聽音樂,所以我覺得這樣利用時間滿好的。
  • →李宜昕回應
謝謝你的回應。現在想起來若是我們多著重在近幾年的流行音樂介紹,應該可以引起更多人的興趣和反應吧微笑而且對於我們自己熟悉的內容,也會讓我們報告時變得更流暢順利。
謝謝你提供的好建議


  • 曾柔回應

的確著重在流行音樂也是個滿好的想法,不過我覺得過往的歷史也滿有時代的意義。
像是在你們報告完之後,我特地去查了李雙澤這個人,覺得他很特別,後來才發現原來他是美麗島這首歌的作曲者。
我很高興可以在你們的報告激起我想要更認識民歌時代的念頭。民歌的時代對我來說是一個有點遙遠陌生但卻絢爛的年代,若是當時沒有一群人勇敢地唱自己的歌,很多事情或許會不一樣。雖然這個時代對我來說很沒有共鳴,但是經驗有點類似,記得高中有段時間一直在聽西洋音樂,也不知道哪裡來的堅持,非英文不聽;不過到現在,我開始聽越來越多的台灣歌曲,發現她的美麗與勇敢。像是美麗島這首歌雖然距今已經46年了,可是我覺得這首歌的感動隨著年代非但沒有消失,反而加增了。
謝謝你們的報告!辛苦了!


  • 王芳玲

你們的報告內容非常精彩,從中也可以看出你們的用心,但仍有幾點缺點值得改進.
1.內容盡可能標明重點,太多的文字會使觀眾眼睛疲勞
2.報告的開場有點沉悶,加上前幾位報告者都是照本唸,因此氣氛似乎有點悶
3.如果是不會講到的投影片其實可以直接拿掉,不用一直說跳過
以上就是我本人對於你們報告的一些建議,希望能幫助到你們
聽完這次的課後對於台灣的流行音樂又更認識了不少,好比說,老師提到一些流行音樂的特色-生命週期短,愛情居多,對此我非常認同,現在打開kkbox聽音樂時,隨隨便便都是些愛你或想你的歌,如果聽到喜歡的歌而不趕快把它存到自己的歌單之中,那麼很快地它就會消失在首頁平台上.
什麼歌曲訴說你的故事?
在課堂上我雖然回答了揚丞琳的雨愛,但當我回家再次思索這問題時,我的答案卻變了,訴說我的故事的歌曲是MP魔幻力量的我是誰,那時我才國中,在人際關係上遭受到排擠,有次在某家飾品店內聽見了這首歌,當中的歌詞說到--不管他們要說什麼,閒言閒語無法傷害我,我知道自己是最美麗的.這句話牢牢地刻在我心中,陪我撐過那時的孤單與害怕.
李宜昕回應
先謝謝你的回應微笑
我其實是半個MP魔幻力量的歌迷,所以看到你說我是誰我是誰我是誰這首歌,頓時覺得很親近。我永遠都記得在演唱會上白色的燈光,全場大聲唱著這首歌,那時心裡想的全是自己到底在這個環境裡究竟有什麼樣的定位,想著想著眼淚就跟著流下來,這首歌包含太多情緒,一時間全部湧上。
當我找不到生活重心或是對自己懷疑的時候,這首歌確實也給我帶來很多勇敢。如果不是你提起這首歌,我大概會讓它遺忘在時光的洪流中吧微笑畢竟它有著太多的不確定,即使我能認清我是誰,面對一些事卻還是有種無能為力。


  • 簡翊安

這一週第十二組的報告整體而言十分不錯,我個人十分熱愛音樂,就如同尼采所說:"Without music, life would be boring."音樂,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能夠抒發情感與反映現實。我覺得第十二組時期分割得很清楚、PPT的製作也很用心,從時代背景介紹,接著引入音樂,讓我們能從不同的政治經濟背景發現音樂的發展。
如果能改善小小的幾點會更棒,像是有些組員想要分享很多資訊,導致說話說得有一點太快或是有一點太小聲,讓坐在後排的同學聽不太清楚;另外,由於有一些報告者是同時播放音樂同時報告,音樂和報告音量如能達到平衡的音量會更好喔!第三,我發現這幾周報告下來,常常會有結論很快就結束的問題,希望能聽到第十二組更多的看法與總結。
第十二組的同學整體而言報告得很完整,其中也有幾位同學開始與台下同學互動,這是一件值得讚美的事!藉著這次的報告,讓我對台灣的流行音樂有更深入的認識,也讓我省思該如何將台灣音樂傳播到更多的地區。
  • →李宜昕回應
謝謝你的回應,我自己負責結論部分,真的還有很多想要提到的事情來不及講。音樂和台灣社會的關聯不會只在歷史年表呈現,一定還有許多感動的故事甚至是與時代的衝突。
現在的台灣社會環境,對於音樂類型的認同還是有很多值得被注意的地方。雖然近年有越來越多的音樂祭,某個程度上它還是只侷限在特定人群。音樂對台灣人來說不該只是跨年或是演唱會才出現;另一個問題是面臨全球化的音樂市場,台灣怎樣維持自有的特色,並且發揚,都還有很多可以探討的空間。微笑
簡單小想法,再次謝謝你提供的意見以及對我們的肯定。


  • 史郁萱

我覺得這個主題相當有趣,同時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相信音樂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謝謝報告的同學讓我更清楚的了解流行音樂在台灣的流變。我特別喜歡日本同學的報告,她的報告非常生動,讓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另外,我記得她有提出一個問題,她說她覺得台灣有很多很好的音樂,可是在日韓兩國都無法引起共鳴,反而日韓的音樂很容易就打入台灣市場,而且銷售成績都很不錯,我想這真的是我們可以好好思考的問題。


  • 宇佐美艾莉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我覺得互動是應該雙向的,這也是日本與臺灣交流時應該反思的地方。臺灣人很喜歡日本的文化,當然日本文化自身有很大的魅力所以才在各個地方都有市場。為什麽會導致日本的文化單方面進入臺灣,而臺灣文化無法輸出日本,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第一日本,日本人很難看到其他國家的文化,可能是自身的優越性導致看不見別人吧。說難聽其實就是井底之蛙。
第二,臺灣是否有心攻破其他國家的市場呢?自身是否對自身的音樂作品有信心呢?
一個對自己的音樂沒很大自信,一個有看不見其他國家的文化。
就導致單向的輸出和買賬,而不是雙向的交流。


  • 劉采蓉

真的很謝謝這組同學的報告!讓很喜歡音樂的我對台灣音樂的發展有了更深的認識,也度過了非常愉悅的一節課。
我覺得你們分時期介紹每個時代音樂特色的報告方式非常地清楚,容易明白。而且也充分顯示出了音樂受時代背景的影響有多大。我想正是因為時代背景對音樂的巨大影響,所以當我們聽到那個年代的歌就會自然憶起那段歷史,縱然我們根本沒經過過那個年代也會有很深的感觸,彷彿做了一場時光旅行回到我們出生前的台灣。當然,你們的報告中除了我以前沒聽過的音樂,也有很多我耳熟能詳的樂曲。隨著你們報告的時間軸往近代拉,越來越多熟悉的歌手姓名和歌名出現在你們的ppt上,隨著內心的共鳴增大,我似乎也莫名地越來越感動,內心喜愛音樂的小宇宙徹底爆發啦~真的很謝謝你們給了我一段愉快的音樂之旅!


  • 柳妤璇

這組的報告內容十分豐富,我想如果換作是我要做這麼多內容的流行音樂報告的話,我應該會直接先放那時期的一首代表歌曲,再來說明那時期的特色和背景,這樣可以幫助大家更能理解當時音樂的風格並加深對此時期音樂作品的印象,不然會覺得有點可惜,可能聽完還是無法把報告內容跟歌曲做連結。再來,我覺得這組不只有提到主流音樂這點很棒,因為本來多元社會裡的音樂本來就存有很多不同的型態,並非主流才是值得探討的,非主流音樂也可能在某個次團體中大為流行。


  • 劉蕙翎
謝謝你們如此用心地介紹,讓我瞭解台灣音樂發展的歷程,覺得台灣流行音樂產業現在發展真的很不容易,也有很多人繼續為著自己的音樂夢努力著,希望大家能更重視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沒落的問題。
最後有些小建議,如果ppt的內容可以做些刪減,標出重點內容會更好,而報告的人也不用太緊張,事前多做些準備,相信你們的呈現會更順暢,謝謝你們這組精彩的報告!


  • 吳世鴻 
感謝你們的報告。 這次的報告把台灣歌曲跟電影的發展報告的蠻完整的,但是報告過程幾位同學感覺只是單純的唸著講稿,這是覺得可以改進的地方,感覺整體的PPT內容不錯,而且排版跟設計也看得出來很用心

Week4-17/03/2016: Popular Literature (通俗文學)

本周討論主題:

  • Popular Literature (通俗文學) - 從瓊瑤、三毛、金庸、倪匡,到侯文詠、吳淡如和九把刀

指定閱讀:

  • 林芳玫,《解讀瓊瑤愛情王國》,台北:時報,1994,導論。

延伸閱讀:

  • 孟樊、林燿德,《流行天下---論述當代台灣通俗文學》,台北:時報,1992
  • 鄭明娳著,《通俗文學》,揚智出版社,1993
  • 鄭伊雯,《女性主義觀點的語藝批評:以幻想主題方法分析希代「言情小說」系列》,台北:時報,1996

同學心得回饋
  • 戴志恩
很喜歡你們的報告,可能自己也很喜歡文學,時間掌控得很好
不過還是有幾點小建議,純屬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1.在作者介紹可能因為是不同的人介紹,所以其實每個人方向有些不太一樣可以針對同一個脈絡再更統一些。
2.由於一個作者要介紹身分、經歷、風格、時代意義等太多資料,報告者應該先決定好自己的部分要詳細講哪些,哪些要大概帶過去的,有些會因為時間關係,前面很從容,但是後面卻飆很快。
3.既然是實體簡報呈現,如果只是人照念PPT就沒有意義了,報告者應該建立在PPT的基礎上加以講解,照念太花時間,而且自行閱讀即可。
4.最後其實我很期待聽到這組對於純文學和通俗文學的看法,但是似乎不是報告重點,所以只有其中一個人快速帶過自己的看法,本來有點期待啊XD
最後謝謝你們帶給我們這麼好的報告,準備得很用心,超棒的啦~~~
已經下載細細閱讀,再次感謝你們的努力準備:D


  • 陳雅婷
第六組對於通俗文學的分析還是很到位的,做的報告也不錯!不過還是覺得大家有的講的不是很熟練,不過直到前一天還在修改完善追求完美的行為值得表揚!謝謝第六組的報告~


  • 曾柔
我還滿喜歡你們這一組報告的ppt,因為內容很洗鍊,大部分是以關鍵字為表現方式,不會放入太多文字讓人太難讀完。不過我覺得有點可惜的是,其中有表格,但是因為時間的關係,只有被匆匆帶過,沒有多加解說,感覺有點可惜。


  • 簡翊安
第六組的簡報做得很不錯,讓我在課後能再細細閱讀和消化。我很喜歡第六組簡報上,先以總略的方式介紹時代風氣和其對應的作家,讓我對通俗文學的文學發展有一個清楚的結構可以依循。以下提出一些個人小小的建議:
第一,在介紹作者生平的部分,我覺得每一個作家報告的時間可於事前統一報告時間,才不會讓後面同學介紹作者的時候,有一點草率,不過,整體時間掌握得很好。
第二,由於大多是作者生平介紹,我期待聽到更多,像是每個組員透過作者的一部代表作,比較仔細地分享這一部作品的特色,讓我能更實際地明瞭作者的文學風格或特色。
我很感謝老師讓我對通俗文學有不一樣的啟發,原來我們不僅能透過文本分析通俗文學,也能以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角度欣賞通俗文學,另外,同屬通俗文學─瓊瑤的故事和Twilight竟然有相同的敘事方式,讓我十分驚訝!再次謝謝第六組同學和老師的分享,讓我發現通俗文學的奇妙和有趣!


  • 王芳玲
首先,我覺得你們的報告態度很認真,其次,有些值得注意的地方須改進,如果可調整那麼報告的品質會加倍提升.
(1)部分重點可用顏色標記,閱聽者才能更清楚明瞭重點
(2)有些內容似乎是照著ppt唸,如此可能會讓人缺乏興趣
(3)反思的部分有點少,如果可以再加入些個人見解會更好

  • 陶厚宇
想先謝謝通俗文學小組的報告,看得出來在報告上和簡報上都很用心準備,而且也讓大家了解台灣近現代的通俗文學的流變。不過有些小小的疑問和建議在這裡提出。第一個是在前導時金庸的部分,提到金庸的小說無關政治,是指小說中不隱含政治性嗎還是?不是很明白。再者是時間的分配有些不均,有些報告者也有點急促。簡報做得很漂亮,如果可以把文字和排版都統一會更好!有講者也會跟台下的人互動,很值得效法!!真的很謝謝你們小組的報告,辛苦了~

  • 陳冠穎
我覺得你們對作者的介紹都有講到重點,有依序年代介紹和對每個作者的風格講解,讓我看完你們的報告後有想要去看其他作者的書,但有點小遺憾的是時間上面的分配有點不均,導致最後面的只能簡略帶過,很可惜!謝謝你們~辛苦了~~


  • 周紓嫚
整體報告得很不錯,但分工的部分稍嫌不足,最明顯的地方在於報告金庸的同學將金庸的姓氏讀錯,「查」字當姓氏時應讀作「ㄓㄚ」而非「ㄔㄚˊ」


  • 陳俞閔 
很喜歡你們這組的報告,介紹了許多的作家
我自己本身也很喜歡瓊瑤小說,雖然我是看他的電視劇比較多~
但是覺得你們把她介紹的很深入,讓我更想深入去看他的其他作品!
還有一位責是三毛,我曾經去過三毛的故居,裡面有很多她的故事以及作品介紹,在看到你們的報告讓我更印象深刻,也回憶起那趟懷舊之旅!
謝謝你們的報告~~


  • 溫雅婷
因為本身對這個題目很有感覺,是我很喜歡的單元,很像高中國文課,所以很熟悉。
首先很謝謝你們的報告,很重點式的幫我們介紹作家。但可能因為我對這部分有一定的認知了,所以一開始會更期望你們用活潑一點的方式介紹這些題目。另外我也有些提議是,若是能在將作者跟他的時代背景更加強化會不會更好?因為會覺得到後來有一種只介紹一個一個作者,彼此之間的連結性不大,也不知道為什麼要介紹他的感覺。可能多加強調這個部分,或是在作家與作家之間做一些連結性的轉場會比較不突兀。此外還有一些PPT的字數稍嫌過多,看的時候有點吃力,建議多用口頭的方式表達會更好~
最後謝謝你們的報告~~


  • 柳妤璇
我覺得這組的內容非常多,準備的非常用心,介紹了很多著名作家,每位作家的風格及文探地位都講述得很清楚,各種文學也都有介紹到,也有舉了很多例子,讓大家馬上就能掌握通俗文學的作品特色。建議對ppt內容的重要性做一些刪減,不然後面報告會很匆忙。還有最可惜的一點,就是照稿唸的問題了。


  • 黃韻儒
這個組介紹了許多作家以及作家的生平、重要作品及意義,或許就是PPT準備得非常充分,所以許多人都只是照著PPT上面朗讀出來,鮮少有個人的看法及意見,聽起來會略顯死板。每個內容都很豐富,如果時間分配上面能夠調配的更好一點,後面的報告就不會被壓縮到。


  • 劉蕙翎
覺得報告的內容相當精采豐富,但時間的掌控不夠精確,導致後面總結時間被壓縮,而後面的總結,我比較無法認同去評論哪一位作家的作品比較有內容,我覺得如同老師所說,文化沒有高地之分,而所謂的通俗文學與純文學的對比,對我而言是以一種自身文化較為高雅而別人為低俗的觀點去劃定的,若是撇開這些不講,其實通俗與純文學是很難去定奪的,因此希望總結的內容可以更中立一些,或是加入一些文化研究的內容,不要有過多自己的意識形態。


  • 曾曉柔
身為國文系一員的我,本身對文學就具有極大的熱情與興趣。感謝你們的用心準備與報告,雖然似乎有些組員對自己的報告內容不熟悉,但相信是因為時間壓力所以才出現了小疏失。在你們的報告中我印象較深刻的是報告作家三毛的那段,ppt的配合和有吸引力的講解完整將三毛和旅行流浪文學的主題講的很棒!另外,在其他組員的介紹下我也更加認識了臺灣文學發展的脈絡。

Week 3-10/03/2016-: Films(電影)

本周討論主題:

  • Films(電影)-從【桃花過渡】、【八百壯士】、【養鴨人家】、【我是一片雲】,到【兒子的大玩偶】、【悲情城市】、【喜宴】、【藍色大門】、【無米樂】、【海角七號】、【一八九五】和【艋舺】

指定閱讀

  • 陳儒修,《穿越幽暗鏡界:台灣電影百年思考》,2013,台北:書林。
  • 李道明,〈暮然回首- 台灣電影一百年〉,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http://techart.tnua.edu.tw/~dmlee/article1.html


延伸閱讀

  • 陳儒修,〈談愛情文藝片中的明星與台灣電影工業〉,《1993年台北金馬影展專題特刊》,1993
  • 尚宏玲,〈台灣電影工業再定位〉,一九九八年第二屆媒介與環境學術研討會,1998
  • 聞天祥,《過影:1992-2001台灣電影總論》,台北:書林,2012

同學心得回饋
  • 戴志恩 
辛苦你們的報告了,可以感受出你們很用心在準備,讓我對於整個電影的發展有大概的認識了微笑這裡有一些想法,想跟你們分享:
1.課堂前有發講義,我覺得很棒,但是因為一組只有一份,所以當你在報告的時候,其實資料是不會每一個人都看到的,所以實際的幫助其實不高,也許可以試著在報告前先上傳相關資料,請同學先下載,這樣每個人都可以完整看到資料內容。
2.由於要介紹的電影太多,所以相對時間有點不夠,每個人都非常快速的把自己報告的內容講完,其實對於我來說很有壓力,太多資料傳遞,其實到最後不太清楚整個報告要傳達的核心脈絡是什麼。如果時間真的不夠,下次可以把ppt再精簡,把次要的資料省略,口頭提過就好,或者傳達最核心的概念就好。
3.報告的方式是將電影切成一個一個時代,又是不同的人去講解,會有點散散的感覺,加上可能小結論的部分太趕而且直接跳到太後面有深度的問題思考了,所以會有點東一塊西一塊的聽完。再看一次你們的報告,慢慢整理後就好多了,不過呈現方式也許可以再思考一下。
以上只是個人小小建議,謝謝你們,辛苦了,很棒的一個電影歷史的分享:D
  • 陶厚宇回應
謝謝你的回饋喔!那我也想在這裡回應和稍微檢討一些部分,讓後面的組別可以參考,以期避免後來的小組也有跟我們一樣的問題。
針對第一點的部份我會在這幾天內將我們的文本報告上傳,讓資料可以充分地被利用與傳閱;第二點的話其實是每個人一開始準備的都很多,大家都希望能把自己準備很充分的資料都講出來,以呈現自己最好的一面,不過也可能因為是如此所以才會聽起來有點壓力,那這個部分我想是後面的小組也可以思量的,不過也因為主題內容的不同所以也可能有些許差異;關於第三點如果後面的小組也有關時間分期的問題的話,可能也要稍加考慮,因為我們組的工作分配的關係,每個人分到一個時代,因此在講述時確實有不是很連貫的表現,而最後的結論也不是以每個人報告的統整作為整體報告的總結(我認為可能比較偏向是組員做的電影的或者是我們其他人在報告時並沒有提出的論點),很謝謝你給我們這些建議!後面的小組也就能有個前車之鑑。


  • 陳雅婷
首先表揚一下第九組的組長和成員們,作為第一個做報告的組來說已經做的很不錯了,鼓掌!不過還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就是上述說的上課前有發講義這個很不錯,但是因為只有一份所以在報告不可能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就像我這個小小的組員就沒有被傳閱到。其次由於要講的內容太多,所以第九組在演講的時候很趕,有些重點的東西還沒怎麼講到就繼續講下面的內容了,建議以後演講的小組可以把重點的內容著重強調,不必要的能省略就省略。另外,個人的演講狀態也很重要,希望演講者們可以在做報告前課下多練習幾遍,以至於報告時候可以朗朗上口不會出現結巴現象既浪費時間又讓人覺得混亂,也不要一直只看著稿子,也要多和觀眾互動,調動觀眾的積極性,既讓觀眾印象深刻也不至於讓觀眾覺得無聊。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如有用詞不當的地方還請見諒,謝謝!


  • 簡翊安
謝謝第九組同學和我們分享各個時期的電影代表作,時間掌握得很好。我很喜歡你們每一個人透過時代背景討論各個電影賣座的原因,讓我能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這部電影;除此之外,雖然有一些報告同學有一點小小緊張,但是我都能感受到你們是很認真的準備!
很可惜礙於時間的關係,有很多比較古早味的電影,我們都不太瞭解劇情和時代背景,無法更深入地體會與互動,建議第九組同學可以和台下同學有更多的互動,讓我們在聆聽很多部電影時比較不會錯亂和無聊。但是,第九組做了一個很棒的示範,透過文本的影印,讓我們能在課餘時間對自己有興趣的電影進行更多的認識。另外,我覺得每一個時代電影的銜接可以銜接得更順暢一些,有時候會有一些時空錯亂。
我很喜歡第九組的總結,將每一部不同時代的電影以問題意識與各種分析方式串聯起來,讓我能清楚地瞭解一部賣座電影與社會潮流是與時俱進的,一部好的電影就像是當時社會的縮影,謝謝第九組的同學讓我用不同角度思考與分析電影。
以上是我個人小小的建議和回饋,謝謝你們的分享!


  • 李宜昕
我很喜歡你們的報告,它讓我從新的認識一次台灣電影的發展歷程。
以下是我一點點的建議,我覺得在說明時代背景的時候能更詳細一點,可以解說一下哪些場景跟時代是特別有關連的,或者是簡短的敘述部分電影情節,讓我們能更容易明白為什麼這部電影能成為某個時代的代表作。另外,也可以多補充講一下當時的觀眾從電影裡得到什麼,因為很多人把電影當成是一種寄託,讓他們得到在現實無法得到的理想。
可能因為時間關係,有些人只是照著PPT上面的字念出來,如果能把PPT只當成提示,配合更詳細的講解,應該會更好。除了介紹代表電影作品,或許還可以增加導演和演員,甚至是熟悉的電影主題曲。
開場的一小段現場表演很驚喜,如果中間還能穿插一點小片段,會讓報告更精彩。我也看完你們給的書面資料了,好認真的整理。謝謝你們,第一組的報告做得很好,讓我們產生不少壓力,不過真的也學到很多。


  • 王芳玲
聽完老師對於這週主題的講解後,身為報告組的我真心地覺得收穫良多,好比說,老師所提的幾個分析電影的方法:明星研究或電影迷或符號學分析,在製作報告的過程中,我們似乎都比較著重於歷史和政治經濟這部分,其他的分析法因此涉獵較少.
然而,在上課時,老師提了個問題:你們覺得為什麼青春電影會這麼熱門,明明拍的都不太像現實?
我認為這可以分成兩個層次討論,第一層,為什麼青春電影總是熱門?那是因為這是大家都一定會有的記憶或回憶,首先,會自己主動花錢去看電影的年齡層範圍通常是在16~55,''青春''對於他們來說是共有的記憶,在這年齡範圍的觀眾一定都有過一段青春回憶或者有些正在經歷青春,因此,每當有青春電影上映時,往往會吸引不少的觀眾前往戲院觀看.
第二層,明明拍的都和現實不同,為什麼觀眾會如此喜歡?電影中的青春通常都是被設定在高中時期,然而,高中三年實在太短暫了,絕大部分的時間我們都在念書,心裡總是想著只要考上大學就要開始好好地玩,但事實卻是,考上大學後我們仍是必須努力地念書,有些人為了拿書卷獎或獎學金,有些人則是為了以後出社會著想,這是我們的青春留下許多遺憾,青春電影的出現或許就是一種彌補遺憾的方式,他讓過了青春時期的人能夠再次回溫青春,而讓正在青春期的人有個說出心聲的慰藉.


  • 戴品謙
謝謝第一組的同學為我們帶來精彩的報告,從時間分配上還有投影片看得出各位有用心在準備。有一些小建議想說~就是關於文本的部分,雖然貴組很貼心的發給一組一份,不過沒有裝訂,導致順序亂掉,而且因為只有一分,每個人也不可能細看,建議可以將資料放上moodle供大家下載~另外報告的部分,因為整體語速非常快,會讓聽眾感到吃力,建議可以將語速稍微放慢,且多增加一些電影與時代背景的結合,應該會更完美喔~~~謝謝你們的報告,辛苦了!!!!!
  • →曾曉柔回應
身為報告組員的我十分感謝您的留言與建議!文本的部分的確是我們的疏失,太晚送印導致無法裝訂並整理分類,使得文本對我們的報告毫無輔助用處,這點我們感到可惜和抱歉。由於時間限制,再加上報告內容都很重要無法刪減,故我們語速真的超級快,不過仍希望在這麼短的時間能給聆聽者帶來省思與收穫。謝謝


  • 徐儷文
非常喜歡第九組結語的部分,帶給我許多平常不會接觸到的社會議題層面與批判性的思考。一部電影的產生,都與其背後的社會現象和歷史脈絡息息相關,而結語所提出的''消費社會的族群再現與認同''非常值得大家深省


  • 楊涵淇
謝謝你們精彩的報告!
從你們報告的方式還有表演看得出你們非常用心的在準備這次報告。
有一些小小建議供你們參考~
因為礙於時間的關係,加上你們又想要報告很多內容
因此整個報告的是非常快又緊湊的。
有時候會聽不太清楚然後馬上又換下一個主題
建議可以控制內容的多寡,點到主題並帶出一些討論之類的~
因為電影本來就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鳴
這樣可以讓大家一起思考,也不會太過趕唷!


  • 蘇風竹
Week 3的報告題目,電影,同學們給我們介紹的電影當中,在沒有一部是在法國上映過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法國人對台灣沒有特別深的印象,在法國受到觀眾歡迎的電影大多數是是中國電影,這個現象跟中國的勢力有一定程度的關係。台灣具有既豐富又古老的文化,在國際關係上,會受到大陸的影響而被排擠,甚至讓臺灣的文化無法在世界上被傳播。相反,美國文化則有完全不同的發展,雖然大多數歐洲人視美國文化為一種假文化,但是因為美國的勢力在世界上算是非常大的,所以美國文化在世界各地很容易傳播。為什麼世界會以一個國家的勢力為標準,來決定該國家的文化是否值得被傳播?
同學們報告時給我們介紹的電影當中有「無米樂」。當上環境與健康通識課時,老師也放過「無米樂」這部電影。這部電影除了使得菁寮成為台灣著名觀光景點,也提出一個關鍵性問題,就是小農民(非商業性農業)的未來,他們能不能把他們所傳承的智慧與經驗傳下去?這個問題涉及全世界,因為無論我們是哪國人,農業是一個國家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因此如果我們無法保護自己國家的傳統農業,在文化方面這是一個無法彌補的損失。


  • 周紓嫚
謝謝這組用心將文本印出,但我覺得將文本印出來有點不妥,一來要多出經費和紙張來應付這件事,二來會分散聽報告時的注意力。上課時我們都在專心聽台上的人報告,實在無暇閱讀手中的資料,且資料只有一份,大家看的時間相對減少,不如不要印出來。最重要的一點是,紙本資料的校對極差!除了錯字頻繁,標點符號的位置也有跑掉,下次請先檢查後再輸出,謝謝。


  • 劉采蓉
很謝謝第九組同學的報告~你們真的很認真的做這次的報告,給我們後面的組別很棒的學習榜樣!看到你們有發給每組的講義真的覺得很驚訝,覺得你們好認真。不過因為每組只有一份而且資料蠻多的所以輪流看會有點來不及看完,有點可惜……建議你們可以在發給大家的講義上畫上重點,這樣會更一目瞭然。另外,你們的報告內容非常地豐富,所以有幾個人的講話速度比較快,我當時真的覺得可以那麼口齒清晰地得說話那麼快超級厲害的,但說實話其實會有點不好吸收你們講的內容。不過你們講的內容真的很棒,讓我對臺灣電影有更深的瞭解也讓我有所反思。謝謝你們帶來的報告~辛苦了~~


  • 柳妤璇
我覺得這組的報告內容很豐富,而且一開頭就放了前一陣子很紅的電影經典台詞,還演了一小段戲,讓你印象深刻。台灣的電影數以萬計,但他們有精準的挑出能代表該時期的電影出來講解,對於當時時代背景也有介紹,每個時間的電影發展脈絡以及文化反思都有做提到,完整性相當高。不過有個小小建議,最後可以總結一下台灣的電影發展,有什麼特色?或台灣導演傾向用什麼樣的方式展現…等等。


  • 宇佐美艾莉
謝謝你們這組的報告。
作為第一組,做的這麼精彩真心覺得自己也要努努力。
我很喜歡你們以表演的方式來呈現『那些年』的經典橋段。
很生動也很活潑。
其實我看那些年還是在日本看得而且是日本版。雖然看著字幕,但是還是覺得很親近。
因為其實這樣類似的青春電影也是模仿一些日本的青春電影。所以會比較有共鳴。
雖然『那些年』沒有『不能說的秘密』 那樣在日本的電視台循環播放。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不能說的秘密』會比較受歡迎。。。。。
但是覺得也是台灣電影裡很重要的一個作品吧。
貴組的報告很深入,直接就看出來台灣電影一路走來的不易。
而且政治因素也影響了其發展。
我覺得台灣電影和其他國家電影不同的是,
電影不單單是娛樂的產物,而是台灣人精神與認同的體現。
這是值得學習的,電影是一個國家和國民的靈魂體現。
謝謝你們精彩的報告讓我了解這些


  • 黃韻儒
開場使用的電影是非常能夠讓大家引起共鳴的,整個報告也已時間順序向前推進,這個設計安排蠻有秩序的。作為第一組應該感到有點壓力吧,畢竟之前沒有例子可以參考。你們提供紙本即使數量較少可能無法整個組都傳閱,但這是很貼心的舉動唷!不過也或許是因為第一組報告,有點緊張,有部分的人都比較專注於自己的報告當中,也花了很多時間盯著講稿,希望能夠多一點與聽眾們的互動,多一點抬起頭的機會。內容非常豐富,看的出來準備得非常用心。不過在有限的時間之內,還是希望能夠整理得更精簡,有所取捨,將最精華、最想要分享的部分呈現出來就好,以免內容被過度擠壓,反而無法完善表達。


  • 劉蕙翎
第一組報告確實比較難掌握方向,但你們卻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介紹這麼多部電影,且不乏深入探討其背後的環境與背景,覺得很厲害,比較可惜的是後面缺乏一個統整,並且為全部的內容做一個結論,以及電影帶給台灣流行文化的影響層面為何,最後謝謝你們的報告,讓我對於台灣電影的歷史有更深入的瞭解。


  • 吳世鴻
感謝你們的報告。 你們得開場還滿有創意的,然後PPT的部分把台灣電影的發展結合了當時的政治背影,也講訴了電影在某個年代是被當作一種工具來洗腦人民,若是沒有這次的演講,我以為看電影就只是單純的娛樂休閒,沒想到這也可以變成一種政治工具


  • 陳俞閔
之前曾經修過台灣歷史與電影,今天在台灣流行文化聽到你們到報告,也讓我再次回憶起當初上那堂課老師介紹的台灣電影的歷史與各個主題,你們的報告介紹得很完整,而且還用小劇場當開頭跟結尾XD,謝謝你們帶給我這個印象深刻的報告!

Week 2-03/03/2016-: 觀賞電影【阿嬤的夢中情人】



課程第二週觀賞電影-《阿嬤的夢中情人》

2000年後台灣電影逐漸復興,台灣導演們相繼創造了既叫好又叫座、深刻反思台灣文化,並關懷台灣核心議題的電影。本週我們將一起觀賞2013年由導演北村豐晴與蕭力修執導的電影《阿嬤的夢中情人》(Forever Love)。這部被眾多影評人喻為2008年之後最成功的台灣電影作品,除了能夠讓我們回顧台語電影的輝煌時代,更能夠讓我們一起思考當代台灣電影敘事手法和美學風格。

104-2 台灣流行文化(授課大綱)

台灣流行文化(Taiwan Popular Culture) - 授課大綱
*本課程榮獲100年度第二學期教育部現代公民核心養成課程計畫   績優計畫獎
*本課程榮獲100年度第一學期、100學年度第二學期、102學年度第一學期教育部 現代公民核
 心養成課程計畫補助
*本課程榮獲101年度第一二學期及102年度第二學期台灣師範大學通識中心特色通識課程計畫
  補助
**本課程第一週即進行分組,為使課程進行順利並尊重同組同學,請選到課的同學務必準時出
  席第一週課程,未出席同學將扣學期總成績10
授課教師:莊佳穎(台灣師範大學  台灣語文學系  副教授)
上課時間:每週四13:20-15:10 (Lecture: 1hr; Seminar/Discussion: 1hr)
上課地點:誠101      
聯絡方式:[email/FB] laalaapiano@ntnu.edu.tw [研究室] 7734-1488
          [網站]http://www.xiaoying.idv.tw 
          [網站] http://twpopculture.blogspot.tw
Office HoursBy appointment
教學助理與聯絡方式:
助教一: 台文碩二  沈玟均alice1873@hotmail.com                   
助教二: 台文碩二  林和蓉styleheart129@gmail.com
    什麼是台灣?
    什麼是台灣流行文化?
    台灣流行文化如何反映台灣消費社會的圖像?
    流行文化的迷(或粉絲)為什麼、又如何熱愛這樣的文化?
    流行文化如何被產製、如何被消費?
    流行文化和台灣民主化有什麼關係?

    誠品書店、閃亮三姐妹、Hello Kitty、霹靂布袋戲、海角七號、燈籠滷味、周杰倫、星巴克、扁娃、鹽水蜂炮都是當代台灣流行文化氛圍的一部份,但這些文化風景除了各自吸引了擁立她們的迷之外,卻也各自彰顯了台灣社會所蘊含的不同的在地感 不同的品味、階級、族群。

一、     教學目標

    過去三十年來,台灣社會經歷了民主化的快速發展和消費社會的急遽形成,也因而衍發了各式流行符號和圖騰取代已溶解之威權意識形態的現象。從消費商品之中拼貼和再製個人或集體認同,成為當代台灣人每日生活實踐中最重要的部份。而透過對於流行文化的實踐,台灣的民主化蓬勃發展,更創發了前所未有的國家認同的再建構。
    文化應是一個無法窮盡的、流動的、實踐的、庶民的概念,流行文化的研究更是應該貼合著當代社會的脈動。因此,這門課程不同於一般台灣文史課程/政治理論課程,也不會特別去關注()資產階級的「優雅」文化,而將聚焦於台灣流行文化的流動現實之中,普存於台灣人生活裡,擁有「高收視率」的、大受歡迎的消費文化風景。我們將一起重新審視在每日生活實踐中習以為常進而視而不見的,當代的台灣在地文化---夜市、飲食文化、血拼和排隊、檳榔西施和電子花車、日本流行文化(A片、漫畫、偶像劇)、棒球、裝可愛、婚紗照和寫真集、政治消費、流行音樂、通俗文學。並以五大理論討論核心文化商品、身體展演與再現、文化跨界與消費實踐、認同與民主、文化混成與再地生產貫穿每一週主題。
    藉由討論台灣社會中的文化現象,本課程不是要做到給定或界定一個台灣流行文化的固定全貌,而是希望提供一個觀看台灣文化的,更具公民意識與批判性的,視覺習慣和思考方式。以這門課程為基點,期待同學能夠逐漸培養出屬於自己的,一個更貼近土壤的和市民社會的,觀看角度和思維方式,並從而在往後的研究或生活實踐中,針對自己有興趣的(或本課程未討論到的)社會文化現象,能夠擁有批判性的認識。我期待和同學們能夠一起達到以下的目標,
()了解「台灣」的概念如何在流行文化之中被創造、被實踐、
    被再製、和被轉化
()認識「認同」和「文化」在意義闡連過程中的流動本質,及流行
    文化實踐與台灣民主化的關係
()能將課程中所討論到的文化研究理論應用於自己往後的研究或
    生活實踐當中
()能夠對台灣社會的文化現況提出批判性的思考

二、教學方法與策略

本課程希望同學能透過閱讀文獻和課堂討論,建立自己對於台灣流行文化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觀點。每堂課前請閱讀當週選讀書單:第一個小時為seminar/discussion,由當週輪值的分組同學針對該週的主要概念提出他們的觀點和看法;第二個小時的lecture則由老師在講授主要觀點後,帶領同學進行討論。期中一週將由分組同學共同創作一部台灣流行文化微電影,期末則將由同學們共同完成一份open book的團體期末考考卷。另外,本課程也將邀請台灣流行文化在各領域的代表人物到課堂上演講,讓同學能夠捕捉到一個更接近台灣文化真實樣貌的圖像。

三、學期成績評量標準

1.     每組同學請於期中共同創作一部台灣流行文化微電影(及個人修課心得),於期末共同完成並繳交一份open book的團體期末考考卷(及個人修課心得)。
(1)期中團體創作微電影及個人修課心得(佔學期總成績25%)
A. 期中團體創作微電影(15%)
   每組同學請進入台灣人的日常生活場域中,任選一個台灣流行文化現象(可以是課程中的,也可以是自己觀察到的),或重新審視自己的每日生活片段,去尋找令你/妳們感興趣的當代台灣流行文化現象,介紹這個文化現象,提出自己的看法,並運用我們在課堂上所討論到的理論或觀點,加以分析批評,進而發展成一部台灣流行文化微電影。這其中必須要有你/妳們對該文化現象的了解,對於台灣社會的思考(片頭、影片規格及長度等相關規定會在課堂上另外說明)。其中團體創作微電影,可以是劇情片或紀錄片等類型,電影創作的嚴謹度、批判性和創造性將是評分的依據。
   我們將在期中一週舉辦台灣流行文化微電影影展,並請到重量級評審蒞臨現場為作評分。
B. 個人修課心得(10%)
   個人修課心得將包含兩個部分:
a.     開學至期中的課程修習心得
請同學撰寫200-400字自開學至期中的課程修習心得。內容必須包括對於(各週、數週或單一週)課程主題的思考,及對於期中團體創作微電影討論和創作過程中自己和同組組員之整體貢獻度的反省與評估。
b.     一部電影、或一場音樂會、或一場演講的參與心得
本課程強調對於日常生活的批判性認識,學習不僅僅只發生在課堂中,而應是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片刻。因此,這個部分的作業期許同學在課餘參與一部電影、或一場音樂會、或一場演講,並將參與心得寫在個人修課心得中。(老師也會在課程進行過程中,推薦近期內由各單位拍攝和舉辦的電影、音樂會和演講)

(2)期末團體open book考試及個人修課心得(佔學期總成績20%)
A. 期末團體open book 考試(15%)
期末考試採各組共同作答、open book的方式。題目將是和本課程上課內容相關、針對台灣當下的流行文化現象所提出的問題。請同學們依照上課時討論過的理論和觀點,到圖書館參酌相關參考書目,針對該文化現象作思考、討論、並回答(字數等相關規定會在課堂上另外說明)。
B. 個人修課心得(5%)
    請同學撰寫200-400字自期初至期末的課程修習心得。內容必須包括對於(各週、數週或單一週)課程主題的思考,及對於期末團體報告討論和撰寫過程中自己和同組組員之整體貢獻度的反省與評估。

2.課堂口頭報告(佔學期總成績20%
    修課同學將針對輪值當週主題,進行分組口頭報告,並接受老師和同學提問。每組報告總時間為35分鐘,報告過程中助教將每隔7分鐘按鈴提醒時間。若報告超出預定時間,每1分鐘扣全組每位同學1分;請各組組長和組員嚴守時間限制。(每次口頭報告前,將由當週帶領討論助教進行該組報告討論及準備過程的回顧及檢討。)
 
3.兩個小時的課堂參與(佔學期總成績25%)
    課堂參與將以同學的出席率和課堂發言率作為主要的評分依據。第一週課程未出席同學扣學期總成績10點名一次缺席扣5分,點名三次未到則本學期不計分。(其他課程大綱未盡之課程規範,請見附件一之相關說明)



4.課程網站留言和課堂筆記(佔學期總成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