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定閱讀
李道明,〈暮然回首- 台灣電影一百年〉,《歷史月刊》158 期,頁 41-51。
野島剛,《銀幕上的新台灣:新世紀台灣電影中的台灣新形象》,2015,台北: 聯經。
陳儒修,《穿越幽暗鏡界:台灣電影百年思考》,2013,台北:書林。
延伸閱讀
陳儒修,〈談愛情文藝片中的明星與台灣電影工業〉,《1993 年台北金馬影展專題特刊》,1993。
聞天祥,《過影:1992-2001 台灣電影總論》,台北:書林,2012。
《課程照片集錦》
《同學修課心得》
彭晉瑋 Chin-Chang Pang
透過這組的報告,我深刻體會電影確確實實反映了社會現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我過去都認為電影就是單純在講述一個故事,可能是創作故事,可能是取材自歷史的故事等等,
但經過介紹,發現電影不是一個故事,而是我們一代代人的真實生活!
報告中的幾部電影也引起我的興趣,比如說:拔一條河,倘若有空閒時間會去找來看看!
報告內容很豐富,但因為時間限制的關係沒有完全介紹,有些可惜,希望有機會能在聽到更深入的介紹。
BTW PPT做得超有質感!!!
林玫均
報告組別很用心地介紹了臺灣電影的發展史,我才發現原來「國片」也有一套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脈絡,上次觀賞電影《阿嬤的夢中情人》喚回被遺忘許久的臺語片記憶,而這次綜觀歷史,武俠片、藝術片、愛國政宣片……大家所熟知的臺灣電影竟是晚近產生的、商業化的作品。我個人平時不常看電影,但紅遍全臺的《海角七號》、《我的少女時代》等,都曾經看過,也曾接觸《熱帶魚》、《兒子的大玩偶》這些過去的作品,臺灣電影往往扣合著時代背景,創作方向非常多元──尤其在今日自由的社會中,隨著本土意識勃興,碰觸禁忌題材的影視作品也佔有重要的地位,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創作者用不一樣的視角,帶給觀眾嶄新的體驗。
杜家安
邱紹恆
吳政儒
林玫均
報告組別很用心地介紹了臺灣電影的發展史,我才發現原來「國片」也有一套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脈絡,上次觀賞電影《阿嬤的夢中情人》喚回被遺忘許久的臺語片記憶,而這次綜觀歷史,武俠片、藝術片、愛國政宣片……大家所熟知的臺灣電影竟是晚近產生的、商業化的作品。我個人平時不常看電影,但紅遍全臺的《海角七號》、《我的少女時代》等,都曾經看過,也曾接觸《熱帶魚》、《兒子的大玩偶》這些過去的作品,臺灣電影往往扣合著時代背景,創作方向非常多元──尤其在今日自由的社會中,隨著本土意識勃興,碰觸禁忌題材的影視作品也佔有重要的地位,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創作者用不一樣的視角,帶給觀眾嶄新的體驗。
杜家安
原本對台灣電影沒有太多的了解,也不知道台灣電影是經過這麼多的演變才成了現在的樣子
印象中小時候的台灣電影都不太會讓大家急著想讓進電影院,直到海角七號的出現,我也才開始關注慢慢台灣電影
在這堂課之後,才知道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台灣電影,是先受過台語電影和新浪潮時代的洗禮後才變成如此,讓我往後在觀看台灣電影時會想到他曾經的歷史
這組的報告很精美,但或許是因時間限制,希望能講解更多台灣過去的電影種類,加油
謝善如
這組以政治經濟與歷史分析角度將台灣電影從甲午戰爭到新浪潮電影做了很清楚、有系統地介紹,只能說,什麼樣的社會環境就會拍出什麼樣的電影,台灣的電影一直受到國際的影響,這組舉例的電影大多都是以台灣庶民社會為主題,像是兒子的大玩偶、悲情城市、海角七號等,有機會的話很想把這些片子在看一次,感覺會有更多的感觸以及更多不同角度的看法。
PPT製作,配色與排版簡單明瞭,好看!
全奕
報告內容很豐富,PPT做的超級有質感~~(我猜是用keynote做的(?)報告中的幾部電影我很有興趣,印象很深刻是校園純愛電影介紹的6部裡面我竟然看過4部,聽完老師的講解才更了解為什麼大家喜歡看這種,我以前都沒想過這個問題。他們很用心介紹了電影的發展史,每種都有自己明顯的特色,有機會的話會很想找時間把他們介紹的電影再看一次,因為有些是以前沒機會看但其實很棒的電影!
全奕
報告內容很豐富,PPT做的超級有質感~~(我猜是用keynote做的(?)報告中的幾部電影我很有興趣,印象很深刻是校園純愛電影介紹的6部裡面我竟然看過4部,聽完老師的講解才更了解為什麼大家喜歡看這種,我以前都沒想過這個問題。他們很用心介紹了電影的發展史,每種都有自己明顯的特色,有機會的話會很想找時間把他們介紹的電影再看一次,因為有些是以前沒機會看但其實很棒的電影!
邱紹恆
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風貌,電影也間接透露出個時代的文化背景,從最早的日本文化,到接下來的台語、國語,各自都是一個時代的轉折,除此之外,電影也慢慢有了不同的特色,像是愛情片,例如我的少女時代,又或者是齊柏林的紀錄片,每個都有各自的特色,電影不僅能帶給我們娛樂,同時也是最好對外傳播文化的工具,電影就如同歷史文本,每個國家都不能少有這東西。
回到報告,這組報告的非長的流暢,沒有因為老師打斷做補充就慌張,ptt也做得很好,但由於時間過少而無法完整呈現想說的內容,但是他們濃縮在濃縮,提煉在提煉的字句也足夠我們了解到電影文化了。
江沛霓
聽完報告後我趁這次颱風假看完了兒子的大玩偶,搭配老師在課中的講解,像是小琪和她的禿頭分別代表了看似美好平和的事情事實上卻是殘破不堪,三個故事都是男人出去工作所發生的事,這三個故事都讓我感到十分震驚。最讓我震撼的是因為當時的時代背景跟現在經濟條件差別太大了,我無法體會為了吃一口飯所付出的代價是那麼大,無法體會吃顆蘋果是那麼奢侈的事,難怪兒子的大玩偶會是新浪潮中如此具代表性的作品,它所帶給我的震撼到現在仍無法撫平,更何況是當時就是如此生活的人們呢。
也是做了這次報告才對電影有更深入的認識,以前總是想看什麼就看,沒想過它的演變是如何發生、為什麼發生,電影就是人類的紀錄片,有的紀錄大家的幻想、有的紀錄真實生活,看電影可以很快地了解到該國的文化,有時還會參雜著不同的民俗習慣或該國才懂的梗,藉由這次的報告統整電影我也對台灣更熟悉了一些,之後看電影都會多想想這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故事,尋找跟別人不一樣的彩蛋。
黃亮鈞
我覺得這組的報告簡報做的相當精緻
吸引人的注意而且內容排版簡潔乾淨,沒有過多的冗言贅詞
報告者們的口條也大致清晰,可惜時間掌握有些不佳,如果能夠更平均分配每個部份的報告比例,相信會有更好的報告呈現。
也可能礙於時間的關係,如果能有更多的問題討論、激發大家思考,相信報告能更完整而能得到聽眾立即性的回饋。
《海角七號》這部電影的確讓當代台灣電影重燃希望,從以往不會選擇看國片、到現在身旁同儕總是在討論台灣電影和影展、電影獎等等,例如近日的《返校》即引發熱烈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明顯可見眾人對於台灣電影觀感的轉變。
林子安
第一組的報告,深刻的體現出台灣文化風情、習俗和歷史的演進並結合了電影,平時我們到電影院可能都比較注重外國片,聽完這場報告後真的讓我大開眼界!結合了許多專業的觀點和態度去以鏡頭推動下來描繪台灣現在正面臨的情況和讓人懷舊那些歷歷在目的過去,真的挑動我對台灣本土電影的好奇心和期待!然而未來在看電影的同時,除了演員的配置,場景的華麗和劇情的精采度,更會令我在乎這部電影想要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發",亦或是背景的傳遞與真正包含的深切意義。
這組的PPT做得非常有質感!簡潔有力,圖片和文字的排版,重點是一目了然!還有組員配置分工明確,報告的段數章捷都有用心的分配,不會有手忙腳亂的感覺!是未來幾週我們將要報告同學們的榜樣。
吳政儒
經由這週組別的報告,對於整個台灣電影史的發展,有了相當的認識,台灣電影的發展,從台語片興起、瓊瑤愛情片、李小龍式的功夫片、到本土片、賀歲片甚至是學生電影題材等等,能夠創造每一個階段的熱門話題或是觀眾共鳴就能有好票房,就像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我的少女時代等,就是叫好又叫座的熱門電影,台灣電影的題材反映我們的生活型態,可以是關懷環境、復古懷舊,也可以是喚醒在地意識,所以真該多關注台灣電影,找個時間欣賞同學介紹的電影。
這次組報告的簡報用鮮明的排版清楚的呈現出主題重點,讓人一目瞭然!
劉𧘲瑗
透過這組的報告對台灣的電影歷史跟台灣歷史,雖然我沒有看過兒子的大玩偶或悲情城市等這些電影,這組報告的電影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很多都有關台灣歷史背景,批判當時社會。韓國除了計程車司機以外(覺得這是蠻好的電影),還有很多關於歷史或批判當時社會政策的電影,很多都是日治時代,民主化,戰爭等,但除了幾部經典的韓國電影以外;其實我自己覺得很多關於歷史的韓國電影,為了電影的賣座走向商業化產生了一些問題,例如歪曲歷史,照抄多年前的經典外國電影或故意在光復節上映利用愛國心情感,最後一定要讓人流眼淚出電影院。我覺得好的電影不會免強感情,就是會讓人思考。
許皓陞
由於之前有選修過電影相關得課程,不知不覺中也看了許多電影,但經過這組的介紹以後,才發現每一部電影不僅僅是因為它好看而有名,更多的時候是因為它在當時的社會引起了一股潮流。
報告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海角七號的介紹。透過報告,我們可以發現海角七號之所以造成轟動,很多原因是因為當時的背景;也因為海角七號的原因,造成了國片的熱潮。還記得那段時間是我國中的時候,不管是國文、音樂、歷史、公民、英文、藝術......不管什麼課程,裡面都會出現那個時期國片的影子,海角七號過幾年就有賽德克巴萊、那些年、艋舺...之後更是有KANO、我的少女時代等等;此外,偶爾也會在考題文章中見到一些台語片的影子。電影就是這樣一直默默地伴隨著我們的生活。而今年又有返校這部國片上映,預計又會造成一陣轟動。
而電影也分成許多種類,不管是台語片、紀錄片、愛情片、賀歲片等等,雖然後面因為報告時間不太夠而為全部報告完畢,但我想也正因為是國片日漸的繁榮,本來就不是短短半小時就能報告詳盡的東西。也希望未來台灣的電影能更蓬勃發展!!
簡齊
這次報告的小組順暢且明瞭,尤其是簡報的製作,讓我想放棄PowerPoint直接開始學習。
本來想在上禮拜看完《兒子的大玩偶》,但似乎都被人借走了,直到星期三的上午才有幸觀賞這部片,其中的三部曲雖然沒有明說,但諷刺意味真的頗重,當時能逃過剪輯上映的命運真是萬幸。第一部曲三明治人的雙關十分精闢,時代交替的過渡期社會許多人士不一定能因此受惠,第二部曲相較起來悲劇且陰沉,光鮮亮麗的“新潮流”進入卻虛有其表,而到了今日還是有類似的現象,更多更新的選擇不代表我們會前往一個更好的未來,第三部曲蘋果的滋味是最難看出意境的,第一時間只想到貧富差距,卻是巧妙帶出戰後美援的經濟社會。總而言之,這三部曲各有早期社會不同的觀點,也著實讓臺灣電影有了不同的面向。
這周也在圖書館看了一部《醉.生夢死》,在觀賞之前,我甚至沒聽過這部電影,卻有著高水準,演技和故事張力都一流,成為我心中國產片的傑作,臺灣電影一直都被大眾認為沒有品質的產業,或許也是缺乏一點發現,相信臺灣電影能變成大家引以為傲的文化。
林佳緯
這星期電影這組的報告和上星期觀賞阿嬤的夢中情人,這兩個活動,讓我對臺灣本土的電影有很大的認識,不僅了解台語電影的興衰和價值,我也更讓自己敞開心胸,真正去用最平等開放的觀點去珍視每一個文化。也許這個年代的年輕人認為本土電影已經沒落,但他也曾一時風靡全國,是人民的娛樂、心靈依託,進而塑造了當時的民俗風氣,是一個珍貴的歷史資產。我認為,即使說本土電影的時代已經過去,但若我們都能記得並且珍視這個文化的核心價值,並以他為奠基,深入了解台灣電影發展的歷程,那麼這些本土電影也能稱為不朽了。
江昕融
透過這組的報告,我對台灣電影產業的發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從早期《兒子的大玩偶》、《悲情城市》、《一一》到比較近代的《海角七號》、《看見台灣》、《我的少女時代》,雖然我並沒有每一部電影都看過,但我從報告中深刻感受到電影產業蛻變的脈絡,與每部電影深受時代背景所影響的痕跡。雖然現在台灣的電影產業不像過去那麼蓬勃,但仍有許多探討當代與過往議題的好片上映,希望以後能看到愈來愈多關心這片土地的好電影不斷推陳出新。btw我很喜歡這組的簡報,可以移來移去(?)超厲害的!而且整體的脈絡與版面都很清晰、淺顯易懂。
許景瑗
報告內容很充實、整體的架構脈絡也很清晰,先由大時代的背景切入,再帶出各個階段的電影風格變化,把台灣電影的歷史整理得很清楚。從早期電影被當作是政治宣傳、推廣國語的工具,到現在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娛樂、調劑身心的活動,電影一直都跟大眾有著緊密的關係。從這週報告組同學的介紹中,不僅讓我對過去看過的電影有更進一步的了解,還認識了很多經典電影,或許之後有機會可以找來看看!(投影片設計得很美很吸睛,內容也很棒,只是時間分配上好像可以再做些調整,報告的後段因為太趕了少講了好多內容,好可惜QQ)
施欣瑩
報告的組別每個人都口條清晰、時間掌握度很厲害(但就是時間真的太少了,好想聽完更詳細的內容!)PPT也非常精美,讓人很期待下一頁會有什麼樣的內容出現。
我本身不是個喜歡看電影的人,看的話也大多是以跟歷史有關的電影為主,總覺得只有歷史題材的電影才與我們的生活比較有關聯性。在聽完這組用心的報告後,才知道其實許多電影,不論是愛情片、文藝片、紀錄片,都會反映那個時代的背景,與當時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
「兒子的大玩偶」是我未來想要好好觀看的一部電影,希望自己也能透過這部電影了解家中的長輩曾經面臨什麼樣的生活情況、環境改變而被影響。除此之外,我也想閱讀黃春明作家所寫的「兒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頂帽子」、「蘋果的滋味」,用文字作為影像(電影)的輔助。
最近上映的電影「返校」也讓我想看「悲情城市」這部也包含白色恐怖背景的電影。台灣自從解嚴後,便一直快速地走向自由化、民主化。然而,這個時代的我們對於白色恐怖的歷史卻不甚了解。關於白色恐怖,年輕人只有教科書上背誦式、毫無感情的記憶,而經歷過的老年人卻多已將記憶埋藏在過去。近期,我參與了幾場講述白色恐怖事件的講座,慢慢地對其中的事件、人物、背景有了了解,我也希望能透過「悲情城市」來對那個時代有更深入的認識。
近來,雖然每隔幾年就會誕生一部愛情青春的國片,但老實說,我看了都沒有什麼共鳴QQ 或許是自己的高中時代和電影中的相差太遠,例如:男女主角一定會愛得轟轟烈烈、會有多角戀的糾葛、主角們總愛相約在天臺......等等,這些根本都沒有發生在我的生活中!!!相比之下,我的青春顯得十分黯淡,每天視線所及都是滿滿的考卷和參考書,完全沒有冒出粉紅泡泡的空間啊...... 在課堂中,老師提到這類愛情青春片與日本的電影很像,我也希望未來可以看看日本的這類電影,比對它們的相異之處,也進一步反思異同背後的原因。
簡秀純
回顧台灣電影史上賣座的大片,可以發現歷史、經濟、社會能交叉著影響電影的興盛與衰敗。從老師一開始的導讀,以「返校」為例,舉出看片的四大族群,讓我反思起我從不曾想過的問題,用社會學的角度去分析,便更能了解電影背後帶來的意義與目的。電影可以反映當代人對於政治的不滿,也能將禁忌話題重新翻拍,去揭露其中的不合理與遭遇人背後的辛酸與不堪。
以「兒子的大玩偶」為例,在高中階段時國文老師有給我們看過全片,以文學的角度加以分析文本,作者黃春明是鄉土文學作家,刻劃底層人物的人生百態,可說是十分精準且貼切。國文課時並沒有在電影的手法與演員的詮釋多作探討,但透過這次老師和同學的分析和解說,我才更能掌握到劇情的精髓,以及了解這部片之所以賣座的原因,以及當時的社會狀況與歷史背景。「小琪的那頂帽子」以及「蘋果的滋味」,更是用不同方法去表達台灣與日本的貿易關係以及台美對比的寫照,同時也隱喻人們崇洋媚外的心態。如此深刻的意涵,是無法在看電影的當下直接去體會的,要透過文本的分析以及討論才能更加理解原著寫作想傳達的心情,以及導演拍攝角度的用心良苦。
主講同學以「海角七號」為例,探討國片的奇蹟與復興讓我印象很深刻,當年海角七號賣座時,我只是一個跟風去觀賞的人,因年紀還小,不懂其中的意涵,更遑論了解熱潮背後的成因。依據同學的推測與分析,與當時的金融海嘯以及種種因素相關,這是一部拍失意人的電影,而以這樣的角度更能理解本片成為國片復興的轉捩點。
以整個報告來說,我覺得分析賀歲片的那位同學講解的最為獨到,也讓我的眼睛為之一亮。提到賀歲片時,大家想到的都是為了慶祝相聚時光的喜劇片,或許只有好笑而沒意義,現今流行的趨勢也逐漸在下滑,主講同學直接點破這點,更提出了自己對於這個現象的見解:娛樂轉移、對賀歲片的需求下降、票房不透明而無法了解銷售量、豬哥亮的逝世使得老年人的觀看族群減少,一一分析背後的成因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讓我覺得很值得深思。
從這堂課,不僅讓我了解到台灣電影歷史上的流變,也讓我更加懂得欣賞電影背後的意涵,去體會導演想用畫面傳遞的意義。台灣流行文化是會與時俱進的,從電影文化便可略知一二,也讓我更加期待接下來各組同學利用不同角度,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析詮釋專屬於台灣的特色文化。
林芷瀅
雖然台灣曾經歷電影失落的二十年,但在早期還是有許多值得我們回味的作品。這組報告同學以時間為軸,介紹了台灣每個年代作劇代表性的電影形式以及當下對影出的社會環境與議題,像是日本殖民時期還有光復初期的愛國政宣等等,讓我們更能把電影和社會風氣連結在一起。這組同學也介紹了台灣著名的許多導演,以及他們的作品之所以能深得台灣民眾喜愛的原因,讓我發現雖然台灣的電影不像美國好萊屋一樣那麼盛行,但還是有好多人在默默地為這個產業付出心力!
孫鈺瑾
這組的報告十分精彩,口條清晰、投影片也做的很漂亮,有清楚的時間軸和主題,使我們能清楚了解每個時代背景對當時電影產業的影響,以及那個時代下的電影所帶動的社會風氣。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兒子的大玩偶』這部電影,我在高中時曾在課堂上看過,但當時沒有深入的想過這部電影所探討的時代背景下人民的生活型態,現在想起才發現『三明治人』的雙關反映著當時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情況,身體前後掛上兩張大大的廣告牌,就像三明治一樣,但也訴說著被工作(經濟負擔)和家庭夾在中間的壓力和為難,更看出這個工作在當時的時代下是沒有什麼社會地位的,雖然最後兒子不認得卸下妝後的爸爸,但一個父親對於家庭的關心和愛仍沒有減少,因此最後父親輕輕說出的那句『我就是兒子的大玩偶』才格外的令人感動。
這組也講到了賀歲片的興起和票房下滑的原因,賀歲片雖然每一部都是差不多的形式和樣貌,但它以搞笑風趣的形式吸引各個年齡層的人一同進電影院觀賞,使全家能在過年期間歡樂的聚在一起,也許這也是台灣的一種獨有的風氣。
而青春愛情電影也使我反思我們的青春的確都沒有電影裡的情節,但我們卻認為這是我們的青春回憶,可能是因為我們在於青春時期都會有對於愛情美好的想像,而且一旦過了那段時期就會開始懷念青春的美好,因此即使我們並沒有電影的浪漫情節,也仍然有很大的共鳴。
蘇安琪
藉由同學的報告讓我瞭解到台灣電影文化的過去和演變,我不禁感嘆時代的變遷及人們喜好的變換之迅速。最讓我深有感觸的是國片貼近人民生活的時代,我常常聽到《兒子的大玩偶》,但我一直沒有去瞭解內容。經過同學的介紹,我終於理解為何在當時是一部人人都看過的國片,因為它替人民發聲,講出了大家沒講出來但一直存在的問題、現象。以前的時代很令我羨慕,大家都很直來直往,對事物有熱忱。很感謝有這些前輩的努力,造就了現在的台灣。
詹靜宜
作為第一個上台報告的組別,第三組的表現實在是可圈可點。時間掌握得恰到好處,報告主題和重點也十分契合,更重要的是,簡報十分賞心悅目。儘管某些同學口條還有待加強,但整體而言還是對往後報告的組別開了響亮的一槍!
透過同學的分享,我除了了解了早期一些出色的電影外,也思考了現代的電影如若除卻誇張的特效、聲光效果,究竟還剩下甚麼?以前的電影帶給人們的震撼,往往不是透過那些裝飾,而是實實在在,感情的投射及共鳴。我一直不敢看【兒子的大玩偶】系列電影,原因是第一次接觸到這部電影,看見劇照,我就知道,這必然是一部感傷的,據時代性的電影,我本能的排斥,事隔多年仍不願面對這段我不曾有過的經歷。但經過這組的報告和老師的解說,我決定鼓起勇氣勇氣去看看。
另外,【還願】、【返校】的出現也令我對國產作品有了新的想法。我希望台灣之後能出現更多包涵時代意義及發人深省的作品,讓更多台灣人知道並了解我們是如何擁有今天、如何才能真正深愛這塊土地
張庭瑋
我算是一個蠻喜歡看電影的人,電影對我而言就像一個能讓我放鬆的休閒活動。平時我都只看片名、店內容簡介等來判斷我要不要去看一部電影,也因為有這次的機會來報告這個主題,讓我第一次深入探索「台灣電影」這個大主題。從歷史來看,電影常常被作為政治利用的工具,或是用來比喻為當時的社會風氣,跟現在大部分為娛樂大眾而出產的電影不太相同。 也讓我對導演這項大人物感到敬佩,一部電影的形成需要這麼多人共同努力,才能造就出一部精采的電影
殷世烜
國人去電影院通常都是看非國片的電影,因為我們總是認為國片的素質比好萊 塢低很多、製作成本也不及外國電影,造成我們總是忽略國片的存在,經由這 組的報吿後,我也開始省思我是否因為先入為主的觀念,忽視國片對於台灣歷 史的歷史意義,例如「兒子的大玩偶」表露了當代的時代背景是多麽困苦,從 工作、生活、甚至是親子關係,都能夠看出來人⺠當時的無奈。而從台灣電影 的演進中,我們不難發現內容越來越大眾化,內容也只是千篇一律的校園愛情 片、鬼片與其他特別迎合大眾口味類型的片,但是最近的「返校」卻讓觀眾不 再只是享受不用動腦的情境,而是開始去省思背後的含義:白色恐怖的暴政、 珍惜我們目前所擁有的自由等等,而我也希望這類型的電影能夠成為另一波風 潮,讓看電影不再只是一種娛樂,而是可以讓我們開始反思生活的途徑。
鄧濬澤
張庭瑋
我算是一個蠻喜歡看電影的人,電影對我而言就像一個能讓我放鬆的休閒活動。平時我都只看片名、店內容簡介等來判斷我要不要去看一部電影,也因為有這次的機會來報告這個主題,讓我第一次深入探索「台灣電影」這個大主題。從歷史來看,電影常常被作為政治利用的工具,或是用來比喻為當時的社會風氣,跟現在大部分為娛樂大眾而出產的電影不太相同。 也讓我對導演這項大人物感到敬佩,一部電影的形成需要這麼多人共同努力,才能造就出一部精采的電影
殷世烜
國人去電影院通常都是看非國片的電影,因為我們總是認為國片的素質比好萊 塢低很多、製作成本也不及外國電影,造成我們總是忽略國片的存在,經由這 組的報吿後,我也開始省思我是否因為先入為主的觀念,忽視國片對於台灣歷 史的歷史意義,例如「兒子的大玩偶」表露了當代的時代背景是多麽困苦,從 工作、生活、甚至是親子關係,都能夠看出來人⺠當時的無奈。而從台灣電影 的演進中,我們不難發現內容越來越大眾化,內容也只是千篇一律的校園愛情 片、鬼片與其他特別迎合大眾口味類型的片,但是最近的「返校」卻讓觀眾不 再只是享受不用動腦的情境,而是開始去省思背後的含義:白色恐怖的暴政、 珍惜我們目前所擁有的自由等等,而我也希望這類型的電影能夠成為另一波風 潮,讓看電影不再只是一種娛樂,而是可以讓我們開始反思生活的途徑。
鄧濬澤
在準備這次報告的過程中,我讀了老師指定的文本,以及自己查到的資料,才意會到台灣一百多年的歷史,發展是多麼的長遠與成功。
對於較晚被開發的台灣來說,電影的出現相對而言並不算相差太遠,甚至可以說電影的發展與台灣的發展是同時在進行的。
在我自己記憶中印象較深的是從李小龍開始,因為爸爸喜歡李小龍,所以我跟著看了不少李小龍和武俠,在做了這次的報告後才知道,原來當時他會那麼紅和當時的外交背景有關係。
我看的電影種類最多的應該是港片,而雖然在這次的報告中沒有提及,但在知道香港製片對台灣的電影產業也盡了一份心力後,莫名地覺得有些感動。
我自己做的部份是海角七號,那部電影我重覆看了好多次,雖然有趣丶新穎丶感動,但我也想過到底為什麼那時候海角七號會那麼紅,這個問題到了現在才被解答,原來海角奇蹟真的是奇蹟,若非當時那麼多的巧合,現在國片蓬勃的光景可能就不會存在。
在國片中,我不喜歡校園愛情片,但我非常喜歡這幾年大佛普拉斯丶返校這類令人深省丶有內涵的電影,可預見台灣電影可以發展得越來越多元,越來越多人愛看國片。
薛𣳽汎
我很喜歡看國片,特別喜歡在師大圖書館看,免費又有冷氣還能享有個人空間,推薦給大家!
藉由這次報告的機會(雖然每人只有短短三分鐘),從讀文本的過程中能窺探台灣百年電影歷史文化中的一二,真的是一二而已,我在這次報告中負責的是校園青春電影的部分,以下想對老師的回應再說些回應,謝謝~「偽青春記憶」- 這些故事情節,真的有出現在我們的青春中嗎?是的沒有,我也覺得沒有,電影都騙人的,青春可能只有青春痘還比較實在(?)所以在報告中,我將它形容成是「情感的投射」。也許是我們的青春少了這些,而這些又剛好是夢寐以求的那些,因此當有人將它血淋淋地呈現在眼前時,眼淚嘩啦啦流下,心中不禁吶喊:「這不就是我(想要)的青春嗎!」
徐珮華
徐珮華
這組的介紹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兒子的大玩偶》三部曲。
其中,《兒子的大玩偶》及《蘋果的滋味》,都是我在高中時就有看過的短片,回家後觀看了《小琪的那頂帽子》,電影畫面搭配老師上課時的講解與分析,才發現原來其中有滿滿的意涵──從傳統過渡到現代化,美好的背後其實殘破不堪。尤其是身處在現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對於這樣的反思與批判又更有感觸。
另外,侯孝賢的《悲情城市》及楊德昌的《一一》,是我在聽完這組報告後很想接觸與了解的電影,若是有時間一定會找來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