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定閱讀
余舜德,〈對立與妥協:試論夜市與國家的關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集刊》,第 82 期 (1997)。頁 115-174。
延伸閱讀
Yu, Shuenn-Der. “Hot and Noisy: Taiwan’s Night Market Culture.”The Minor Arts of Daily Life: Popular Culture in Taiwan. Eds. David K.Jordan, Andrew D.Morris, and Marc L. Moskowitz.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4.129-149.
《課程照片集錦》
《課堂心得》
林筠蓁
夜市是台灣最有特色的文化之一,每一個地區的夜市都有其不同的美食、當地特色,不只台灣人喜歡逛夜市、外國人也會為了夜市慕名來台灣,有的時候也會有台灣人抱怨覺得夜市吵鬧、髒亂等等,但其實外國人並不以此為討厭,反而認為是台灣的特色而欣然接受,我覺得這是讓我大開眼界的地方,台灣有很多像這樣的特色文化,我們應該要為此而驕傲!
劉雨桐
台灣在地夜市,是一般民眾喜愛的選擇之一,是海內外觀光遊客來台旅遊,瞭解台灣的風土民情及品嚐中華美食鄉土小吃的最佳觀光指標。其中個人覺得台灣夜市飲食整潔衛生方面,例如攤販販售的滷味,仍有進步的空間。而另一熟悉的臨江街觀光夜市,因所在位置交通方便,接近世貿中心及台北101、信義商圈、信義威秀影城等地,常有不少來自國外的觀光客到此一遊,到此他們可體會當地的人文風情。 臨江街的後半段,可實現觀光客的口腹需求。提供多種台灣美食,從青蛙下蛋、烤鴨夾餅、米粉湯、愛玉冰、日式鐵板燒、壽司與水煎包等,樣樣吸引著人潮,有空可來逛逛,感受熱鬧的台北夜市文化。
陳雅君
平常在逛夜市的時候,並不會注意到夜市的一些影響,好像它融入我們的文化當中只有優點沒有缺點,但是那個前提是因為我們的生活並不會受到它的影響之下的想法,經過這週同學的報告以及討論之後,開始思考我們平常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都不應該是理所當然的。面臨特色文化以及民眾的權益,要如何做一個平衡,需要有更多方面的考量。
楊淯任
上學期剛來師大讀書,第一次逛師大夜市,覺得師大夜市是我逛過最不像夜市的夜市:沒有撈金魚、套圈圈、射飛鏢,也沒有賣衣服、鞋子、裝飾品、手機殼的攤販,連烤魷魚、臭豆腐、雞排都很難找甚至沒有。啊啊啊!還有很高很便宜的霜淇淋也不見蹤影。記憶中小時候家鄉夜市應該有的東西,師大夜市全都沒有。晃過去全都賣女生服飾,吃得少得可憐,便宜好吃的幾乎絕版。雖然天天看到或經過師大夜市,但從來沒有逛街的慾望。
高中朋友常說我讀師大真好,旁邊就有夜市,都有好多好吃的。我每次聽到都只能苦笑,自嘲說吃包包鞋子是真的會飽。我好希望師大夜市進駐一些平民美食,解決學生天天想破頭要吃甚麼的困擾,也讓師大夜市再現當年光景。
何祈
雖然我很喜歡台灣的夜市,但我認為台灣的夜市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間。食品衛生的把關、遊客動線的規劃、當地的宣傳等等,都能對夜市產生許多的正面效益。我希望以後逛夜市能夠成為一件非常吸引人的事情,而不是讓客人發生許多大大小小的狀況了。
林品瑄
真的很可惜,師大夜市會這樣殞落,不過凡事都是一體兩面,想到住在當地的居民,自己便無法對他們的抗議反駁,不過這組說師大夜市雖然小吃攤位的數量、種類變少,可是品質日漸提升,又覺得問題總會有解決的辦法,只是要提出來,讓大家共同解決。
夜市原來是從廟附近演變的,難怪夜市能聚集那麼多人,而且歷久不衰的店家大部分是台灣經典小吃,像士林夜市的地下美食街,滿滿都是一樣的種類,很難想像他們如何在競爭這麼高的環境生存下去。
夜市會衍生出那麼多的問題,但是如果台灣沒有夜市存在,我們的文化會不會缺一大半,飲食文化還能那麼顯著嗎?如果不想放棄台灣這項特色,又有誰願意當犧牲者,還是我們可以想出甚麼方法不造成雙方傷害?
陳韻瑜
夜市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童年的一部分,因為我的阿嬤家在基隆,我從小就喜歡去逛基隆廟口夜市,像是泡泡冰、一口吃香腸都是我最熟悉的記憶的味道,而且因為廟口夜市的人潮一直都蠻多的,幾乎沒有冷清的店家,尤其是在最老最老的廟口那一帶,所以我也就覺得夜市會一直在那裡,不會消失也不會變。但是當我來到師大之後,被深深的震驚了,實在是因為師大夜市跟我印象中的夜市差太多了,規模小、沒有什麼吃的、而且好像很不受當地居民的歡迎,我當初要上大學以前,姑姑們都還跟我說什麼,以後夜市在旁邊都不用擔心吃的,然而這跟現實非常不同,在這邊住了一段時間之後,也慢慢感受到夜市帶給人方便,卻也帶給人不便的地方,例如到晚上還會有臭豆腐攤的吆喝聲,宿舍後面都會瀰漫一股濃濃的食物味,我也才終於知道,原來夜市不一定會是聯絡當地居民感情的場所,也有可能是造成衝突的場域,而且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立場,也沒有所謂誰對誰錯的事情,因此,這樣的問題應該是所有的居民和相關人士都要好好思考並從中取得平衡的。
張育禎
夜市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是童年美好的回憶,但對我來說並不是。我在澎湖長大,一路到高中畢業才離開家鄉到台北念書,雖然過程中也因為學術交流活動到台北很多次。
夜市對我來說不陌生,因為課本會提到,電視也會報導,但是在我的生活經驗中卻很少出現,反而更常出現的是廟會或是元宵節時,在廟埕出現的小吃攤。可能也因為夜市不是我生活經驗中必然的存在,所以對夜市一直抱持偶一為之就好的想法,因為光想著夜市帶來的環境和垃圾問題就覺得頭皮發麻。
對於師大夜市我有特別的印象,記得我國中得時候來師大夜市,是有很多小吃攤和小吃店的,但我大學之後再來,幾乎都已經換成衣服、飾品店了,雖然也有賣吃得喝的,但比起以前真的少了很多。夜市的確是台灣美食文化的指標之一,世界上應該很難有其他地方可以像臺灣一樣,食物取得如此方便吧!但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希望大家注意到方便之餘帶來的垃圾量、環境問題以及健康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