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定閱讀
詹珮甄,《「周杰倫」現象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延伸閱讀
吳正忠,〈流行音樂=夢工廠?---論偶像文化對於流行音樂的影響〉,《非古典 音樂雜誌》,第五期(1995)。
林怡伶,《台灣流行音樂產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侯志欽,〈尋找中國流行音樂的面貌:從鄧麗君到崔健和李宗盛〉,《交流》, 14期(1994),頁 26-29。
張釗維,《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台北:時報文化,1994。
楊克隆,〈三0年代台語流行歌曲所展現的被殖民經驗〉,《台灣人文》,3 期 (1998),頁 291。
楊克隆,〈台灣戰後反對運動歌曲的壓抑與重生〉,《台灣人文》,2 期(1998), 頁 66-70。
臧汀生,〈台語流行歌曲與台灣社會〉,《文學與社會》。台北:台灣學生,1990 頁 225-297。
《同學修課心得》
司儀
小時候受哥哥姊姊們的影響,對臺灣流行音樂歌手印象中是五月天,飛輪海,飛兒樂團,sweety,SHE,王心凌,蔡依林,林俊傑,蕭敬騰等。(長大後發現林俊傑不是臺灣人,他是華語樂壇的傳奇)流行音樂通俗易懂,可以表達當下「新風潮」感情等。但長大後,我真的較少聽華語歌曲,甚至沒有買過華語專輯。比較經常聽英語,韓語等歌曲。可能五月天,林俊傑是我從小到大的堅持吧!!!
雖然很多時候大家會用歌曲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感受,我偶爾也會為了抒發情緒而直接search特定種類的歌曲來聽。較多時候,我不太會去記住歌詞(可能天生腦袋不好)所以聽過就忘記了。只記得旋律好聽我喜歡,很多時候是因為旋律哈哈哈。
目前對我影響比較大的華語歌手,比較多出自於中國大陸。總是有那麼幾首歌可以那麼真實那麼一針見血的搓破那層無形的玻璃,直擊你的深處。
例如:華晨宇-好想愛這個世界啊(據說很多抑鬱症患者因為他而重拾希望,而我身邊的2-3個抑鬱症不同程度的朋友也十分喜歡他。她們說他能夠感同身受,可以寫出她們的想法。拯救了她們。)還有很多歌曲也很好。
毛不易-消愁/像我這樣的人(等等歌詞他比較傾向寫生活寫人在社會的處境,所以不同年齡的人聽了之後有不同感受)。
王子涵
每首我印象深刻的歌,即使曲風不同、作者不同、內容方向不同,對我而言都有個共通點,就是它一定是連結了我人生經歷中一段很重要的故事。
當老師在分享自己對於某些歌和自身經驗的連結時,我的腦中也冒出了很多首流行音樂。遠從自己還是個無憂無慮的小朋友,和爸媽一起在家看電視過新年,聽到的一首台語舞曲,到在國小高年級那兩年流行的校園青春劇主題曲,再到近期因為一些情感經歷留下的音樂記憶,都是一個個可以分享的故事。
其中,我覺得最特別的是,與故事產生連結的音樂,不一定是當下最流行的歌曲。也許只是因為那個故事的主角喜歡那個歌手,而且特別喜歡那首歌,所以即使那已經是好多年前的作品,仍然因為後來在我的生命中發生的故事,產生了新的意義。
這學期我下定決心要好好練吉他,而下意識就選了最近一個事件留下的,對我而言很有記憶點的歌曲練習。對我而言,那首歌不只是回憶,更是讓我想念而沒有辦法回去的那段關係,最好的紀念方式。在剛開始練習時難免感到手指不適,但是卻成為我最好的抒情方式,能夠堅持練習的原因,就是因為每當我聽見那首歌,就會與過去產生強烈的連結,也藉此告訴自己,該往前走了。
每個故事,都有一首專屬它的主題曲。
蔡沂庭
每一首流行音樂歌曲的誕生事實上都代表著當代的某種群體,可能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一首代表性的失戀歌曲,抑或青春期時特別熱愛聆聽搖滾音樂以及厭世的歌詞等等……。其實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年齡的成長,我們所喜歡的音樂種類可能不斷地在改變,人人也都存在著屬於自己的一張生命歌單。
雖然流行音樂生命週期通常較為短暫,但也因為流行音樂通俗性的特質,導致當代同齡者或甚至跨世代的人們雖然生命經驗可能大相逕庭,卻都會在相同的時間點或年份有著同一首歌的共同記憶,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想起某個年代時,都會有其代表性的歌曲或歌手的原因。
但事實上有別於尚存在禁歌的年代,如今流行音樂的範圍與風格也都在不斷的擴張當中,不同的曲風甚至跨越不同的國家的音樂都時常引起當下的傳唱熱潮,流行音樂不再是一成不變,也意味著全球化的文化流動性增加以及創作自由度的提升促使著流行音樂的發展。
羅嵐心
老師在最前面訪談的時候提到買實體專輯的部分,我想說我是會買專輯的那個人。最近買的一張華語專輯叫做《幻想曲》,是一位台灣歌手莫宰羊出的首張專輯,裡面收錄了他從創作初期到最近創作的歌。這張專輯光是摸著材質就很有質感,它採用的是歌本結合插畫,弄得像故事書那樣,而且每一頁都很厚實,我自己很喜歡這樣的設計。
我個人覺得單純從網路聽音樂跟買實體專輯回家聽的差別在於幸福感,至少我自己是這麼認為,所謂花錢買快樂的概念。因為專輯摸得到而且有種專屬於自己的感覺,但網路上的音樂就一直在那共享著。除了幸福感之外,我會買專輯的很大原因就是想在我的能力範圍盡力支持我喜歡的歌手繼續創作,看到銷量提升或是人氣提高等等對他們來說都是很好的助力吧,這樣我也才能看著那些我支持的創作者們繼續發光發熱,展現他們的才華。
巫佳穎
謝謝老師與報告組別的同學為我們梳理了台灣流行音樂的脈絡,讓我更了解屬於我們的音樂軌跡。
對於老師提到的流行音樂的改編滿有共鳴的。
無論是演唱形式的改編或者是歌曲內容的改編,因為有這些改編所以讓一首首的經典樂曲能夠不斷地流傳下來。有時候聽到一些改編都會覺得很有趣,因為不僅能聽到這位歌手對於原曲的不同想法,同時也能聽見原本的旋律能夠怎麼樣的被重新翻唱,於是才會驚覺原來一首樂曲是能夠帶來這樣大的影響,不僅跨越了原本的時空,更讓處於這個當下的聽者能夠產生共鳴。
也許,這就是音樂本身的魔力吧。能夠不受時空與語言的限制,讓每個世代的人們都產生共鳴。
也謝謝老師藉由一首首的流行音樂和我們分享您的人生故事,彷彿領著我們到了那樣一個特定的時空,使我們看見那些音樂的畫面。
PS.老師唱歌很好聽~小虎隊是永遠的偶像團體XD
吳思辰
如同老師在課堂上所講的,每首歌代表小故事,歌曲不只是一種娛樂活動或商業行為,它所在給人們的連結不僅僅如此。
或許是人生遇到困難時帶我走出來的那首歌,又或者是跟朋友吃飯時餐廳放的背景音樂,甚至是一部偶像劇的主題曲,當我們聽到有印象的歌曲時,總是能輕易地隨著旋律回到當時的那個氣氛、情緒、情境,透過這個方式,我能夠回想自己一路走來經歷了多少,就彷彿歌曲見證了我的成長一般。
能夠成為我的時光機的音樂通常都是台灣的流行音樂,原因我卻不是很清楚。因為我聽得懂歌詞的內容嗎?因為比較常接觸嗎?我唯一知道的是我會繼續為台灣的流行音樂著迷。
徐以丞
對於流行音樂,不論是台灣本土的國語音樂、台語音樂亦或是英文、韓文音樂,相較於歌手,我更為佩服與欣賞的是作詞的作家,因為作詞者在寫歌詞時,帶入的是屬於自己的情感,他們會在曲子中抒發自己的一些回憶或者情緒,訴說著男女之間的情誼,快樂或是悲傷的,又或者是睹物思人、對未來的憧憬與抱負等等,最出色的例子就是周杰倫的作詞家方文山。對於他來說,寫出一首歌的歌詞,就像是自己的一篇自傳和小故事,而再透過周杰倫的歌聲和旋律,為這篇故事帶出更多的情感成分給我們這些「讀者」。
課堂中提到台灣流行歌曲的出現是在1930年代,那個時期正值西洋音樂的起步,而我們又因不想對於西方音樂和日本歌謠有盲從的心理,而創造出了屬於台灣自己的音樂。這種周期短,旋律簡單又琅琅上口的歌曲就是台灣流行音樂的特色和重點,也正是這樣的特性,這種產業才會一直很蓬勃的發展。到了1970 80年代,有了比較多的鄉土意識,我們開始思考華語是不是唯一的創作方式,是不是可以用客家語甚至是原住民語來展現,所以到了現在,流行歌曲的創作已經不再只局限於所謂的華語。這個時代又剛好面臨到解嚴時代,出現了很多婦女運動和本土思維的出現,可以說是讓流行音樂到達了最高潮的黃金時代了。
總而言之,之所以我們現在會有那麼多流行音樂,不論是現代新穎的還是早期的新台語運動下的產物還是各種學運下激勵人心的作品,我們都要懷著感謝的心,有了他們不停的創作和對於時代的反思和抗爭,才會出現這些時代的記憶,而那些吐露自己心聲傾訴自己的故事的作家們也值得我們敬佩,因為他們透過自己的自我傾聽,才創造出那麼多動聽又動人心的文化作品。
陳奕嘉
如要問我喜歡什麼流行音樂,大概不能說得出來,以前常唱的是張韶涵的〈隱形的翅膀〉與光良的〈童話〉,也是因為高中的音樂課裡有他們的歌詞譜,為的是上課,並不是真的喜愛。
除此之外,也頂多是因為兩位姊姊而知道5566、飛輪海、五月天等等,然而,對於聽力不好的我來說,人聲的音樂與其說是聽的,倒不如是看的,看著人家唱歌的MV,始終聽不懂的我覺得興致盎然,但要問歌詞與聽覺感受,正如我戴著助聽器聽起來的聲音或多或少的失真——使我像隔了距離似的,說不出所以然,更別說去為了一個歌手或歌唱團體等等買一張專輯。
即使如此,我喜歡聲音,雖自己怎樣聽不懂也好,他人怎樣聽得懂也好,歌聲傳遞著故事,流行音樂從過去到現在,可以反映著當代的人們生活故事。
雖然我到現在,始終聽不懂人聲是在唱什麼,只能看著歌詞思考音樂的感受。
至於台語流行音樂,在解嚴、台灣本土意識興起後,開始出現各種創作,但我覺得不可忽略的還有其他語言的流行音樂,如客語的〈九號公路〉、〈真正的自由是〉,還有原住民語的流行音樂,比起客語我在課堂上聽過幾次,原住民語我只知道有幾首,但詳細不清楚。
希望日後能聽到,除台語外,其他語言(客語、原住民語)流行音樂的介紹。
劉宇蓁
我有點不太認同報告組的總結:流行意味著通俗這句話,畢竟,有時帶動流行的事物不一定都是通俗文化,而主流文化確實是影響流行最主要的管道。
我認為報告後面的周杰倫現象非常有趣,我在早期也非常喜歡周杰倫的作品,但大部分我認為周杰倫的作品會搶眼是因為方文山的詞,但是報告組整理出了一個表格,周杰倫的音樂會特別突出是音樂方文山詞曲的故事性加上周杰倫的美式風格rap,這的確是非常獨特的表現方式,也讓我恍然大悟,原來這個現象是如此形成的。
在介紹四月望雨時,報告者邊介紹歌曲詞,邊撥放音樂分享,以及詞曲對照,我認為這是非常棒的報告方式,主題非常明確,資訊也清楚,讓人清楚易懂。
羅佳怡
老師分享到在印尼的餐廳聽到有點年代的台灣歌曲,產生一種錯置的感覺的經驗,讓我突然回想起我也有類似的經驗,我也曾在印尼的便利商店聽到日文的流行歌(火影忍者的其中一首片頭曲)好啦就是シルエット(Silhouette、剪影),我當下真的又驚又喜,忍不住駐足許久,沒想到印尼也有人看火影忍者嗎(當然有啊!)是一次印象十分深刻而且相當有趣的經驗!
小時候我常和阿公阿婆一起定時收看電視(歌唱)節目,台語、客語、國語皆有,國小時也看了很多偶像劇和古裝劇如犀利人妻、小資女孩向前衝、還珠格格等等,這些影視的主題曲、配樂便成為構成我的童年回憶的元素之一。
雖然我從國中開始聽的音樂逐漸轉變成日本的流行音樂,到後來的日本獨立樂團,但是身處在台灣社會、學習、成長,無論是學校生活還是電視中還是會經常聽到台灣流行音樂,台灣音樂的曲風、音調,其實已經深深嵌入了我的生命經驗裡,如五月天,在學校慶典等活動期間或是同學之間都會播放,組成了我們共同的校園生活回憶。
「音樂將人拖曳到那段記憶的時空」音樂更成為了一段記憶的代表,因此每當聽見國小的鐘聲、國中時期校車上戴上耳機後響起的歌曲、高中畢業歌,種種都將勾起過去的回憶和思緒,淡淡哀傷卻也溫暖的感受。在每個階段鍾愛的歌手或歌曲也會逐漸地被放下或取代,如同老師在課堂上提到的:「從一個歌手、音樂團體畢業,可能也意味著告別了某一個人生階段。」我對此深有同感。但是它不會被遺忘,它被靜靜地端放在記憶的某一個角落,隨時都可能被喚醒,再一次引起心中千萬波瀾。
顏郁珊
我是一個不常聽流行音樂的人,但對於音樂可以乘載一個空間這件事我是非常認同也很有共鳴的。我們可以把在聽音樂的當下所發生的事情、經歷過的感受及心情與音樂做一個連結然後一起封存在大腦裡,之後每當聽到那首歌的時候,回憶便會一起被播放,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棒的記憶方式。例如我國中有一段時間就常聽某首鋼琴曲,或者高中的時候常聽某首合奏曲之類的。
至於音樂可以陪你長大是一件同樣有趣的事,什麼時候音樂被賦予了生命與記憶?我想是當它與人們做一個連結的時候吧。音樂從來都不是分離的,從它被創造的時候開始,就與人有著不同程度上的連結了。
再來是老師在上課談到的流行音樂從古典音樂與民謠吸取養分與流行音樂跨越生命週期短暫這兩件事,我認為流行音樂有時候不能完全的說是流行,它可能有一部份就是汲取自前面的創作,那麼什麼是流行,什麼又是流行的相對呢?流行音樂跨越了短暫的生命周期之後還會不會是流行音樂,或許這就是在一個時代跟時代之間人們認為與定義的問題了。
林涵瑋
流行音樂在某一層面而言是具有「時效性」的,就如同一首熱門歌曲有時過了半年就會被另外一首歌曲取代般。但具有「時效性」便是負面的意義嗎 流行音樂?我覺得不然。因為正是流行音樂的「時效性」讓人們可以透過一首首歌曲了解父母親或是祖父母年輕時的生活樣貌。
記得我國小的時候,華語歌曲正好流行,每次與比我年長很多的姊姊逛街聽到歌曲旋律時,她總是會很興奮地跟我說那是哪首歌、歌手是誰。但到了現在,流行歌曲多以日、韓為主,這或許是為什麼和好友去KTV唱歌時,大家都比較喜歡點小時候的華語歌吧!(點新歌的比例較少)
而一首歌也可以讓某些人產生共鳴,勾起屬於他們時代的回憶。像是小時候陪著父親與他的朋友們,他們時常唱一些我當時覺得很難聽的台語歌曲,例如簡報上有出現的歌曲「愛拚才會贏」等,但後來隨著年紀長大後我漸漸了解,這是因為這些歌曲很符合他們年輕「北漂」時的心境。
所以能夠代表、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流行音樂是什麼呢?這或許是值得我好好深思的問題。
洪維邦
流行音樂對我而言,其實就不外乎五月天這個樂團了,有點可惜報告組別跟老師的上課內容皆較少著墨><
然而儘管號稱資深五迷的我,在剛進入青春期那成長躁動的階段,卻是在周杰倫的歌聲下得到抒發與解脫。由於我從小家管甚嚴的關係,無法自由使用電腦等3C設備,因此唯一接觸流行音樂的管道就是下課後趁著補習班上課前的空檔,遛達到附近的唱片行,徜徉在這些時下的旋律之中;我人生的第一張也是唯一一張專輯就貢獻給了周杰倫,拿著好不容易存到的零用錢,買下了那時候剛上市的精裝版「摩杰座」專輯,回到家仔細的藏好,趁著晚上父母都入眠之際,拿出傳統的那種CD播放器,戴起耳機聽著音樂,當作一整天疲憊的學習生活的放鬆。可惜的是在這些日子之後,隨著我的年歲漸增,父母讓我開始慢慢有了自己的手機、筆電等資訊科技產品,透過一些線上音樂平台,如 YouTube、KKBox ,雖然讓我更容易的獲得了這些流行音樂的接近使用權,但也讓我從那時候到現在,不曾再買過任何一張專輯了;有時候不禁會感慨科技的進步,似乎讓流行音樂的某些本質與符碼,正一步一步的流失。
顏筱彤
然而儘管號稱資深五迷的我,在剛進入青春期那成長躁動的階段,卻是在周杰倫的歌聲下得到抒發與解脫。由於我從小家管甚嚴的關係,無法自由使用電腦等3C設備,因此唯一接觸流行音樂的管道就是下課後趁著補習班上課前的空檔,遛達到附近的唱片行,徜徉在這些時下的旋律之中;我人生的第一張也是唯一一張專輯就貢獻給了周杰倫,拿著好不容易存到的零用錢,買下了那時候剛上市的精裝版「摩杰座」專輯,回到家仔細的藏好,趁著晚上父母都入眠之際,拿出傳統的那種CD播放器,戴起耳機聽著音樂,當作一整天疲憊的學習生活的放鬆。可惜的是在這些日子之後,隨著我的年歲漸增,父母讓我開始慢慢有了自己的手機、筆電等資訊科技產品,透過一些線上音樂平台,如 YouTube、KKBox ,雖然讓我更容易的獲得了這些流行音樂的接近使用權,但也讓我從那時候到現在,不曾再買過任何一張專輯了;有時候不禁會感慨科技的進步,似乎讓流行音樂的某些本質與符碼,正一步一步的流失。
顏筱彤
我覺得老師所說:「每首歌都代表了一個小故事」是一個可愛又十分貼的定義。許多歌曲都記錄了生命過程的片段,只是我們在當下不會立即察覺,然而在往後的某個當下,或許是聽到熟悉的旋律,又或許是想起關鍵的歌詞,才會驚覺這首歌曲已經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了。對我而言最有意義的一首歌是張韶涵的〈隱形的翅膀〉。這首歌是我在國中經歷低潮時期時,媽媽推薦我去聽的。印象最深刻的歌詞:「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給我希望。」在當時給了我很大的支撐力量,使我能堅強面對家中變故。如今回想,或許媽媽就是我那對隱形的翅膀,一直在我身後默默的支持我、守護我。
魏浩胤
魏浩胤
音樂自古以來有種魔力,能夠貼近人類心裡的頻率。音樂總會在各個角落產生,從漁民的出海,到市井的吆喝。何其希望有幸聽見山歌,也應珍惜活躍在這個時代的任何音樂。
流行音樂廣義而言是普羅大眾能夠觸及的、曝光率高的、通常具商業性的音樂。雖然社會有時會對流行音樂做出批判,認為不新穎甚至陳腔濫調,或是對音樂做出價值差異的比較,但我依舊認為只要有足夠多的人支持,那流行音樂就有價值。況且流行音樂本就反映時代現象,甚至有些有前瞻性,總是可以從中獲得樂趣、享受,或是更深的:反思與普同感。我們藉由音樂反思社會或人生,我們也讓音樂接住我們的心靈。
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音樂樣貌,不得不說台灣流行音樂真的在華語樂壇佔有一席之地。同文學一樣我們也能從音樂窺探時代樣貌,從日治的四月望雨、文夏謝雷劉福助,到我喜歡的齊豫潘越雲李泰祥、江蕙鳳飛飛鄧麗君,再到周杰倫張惠妹等等,我們看見時代流行流轉。
比較疑惑的是關於小眾音樂的某些議題,其實不太懂為何強烈反對其成為流行。我喜歡的有時也是偏不流行,我欣喜我發現了一個珍寶,也苦於那人或那群人不被知曉。我也害怕他們迎合了潮流後會變得讓我不再悸動,只是我願意相信他們不會。希望其他人也能一起相信。
郭于瑄
小時候接觸流行音樂是從電視劇開始,最一開始認識的幾乎都是台灣流行音樂歌手,但是因為沒有零用錢,所以從來沒有買過專輯,那時候都是利用免費的音樂播放程式––「千千靜聽」來找電視劇的主題曲和片尾曲。老師說:「每一首歌都代表一個小故事」,我覺得郭靜的〈心牆〉最能代表我小時候那段追劇時光的回憶(黑歷史),這首歌是在當時台灣播放的韓版《流星花園》片尾曲,因為小時候不知道可以用網路找劇,都是固定時間在電視機前收看,但是那時候每個禮拜都迫不急待想看《流星花園》,可能是因為這份熱情,我居然開始在網路上找到片源,因此這首歌就讓我想起追劇的時光,除此之外,也讓我回憶起當時有多迷男二,雖然長大後再看完全不能理解小時候的眼光。
後來開始喜歡西洋流行音樂,就漸漸沒有接觸台灣流行樂曲,之後再接觸的也都是以中國歌手的音樂為主,喜歡的原因就像這周的VIP說的,因為有一種帶入感、情緒投射,或是有一種被了解的感覺。我覺得近年的流行音樂,不論是西洋或華語,負面或悲傷的用詞都有增加的趨勢,自己也喜歡帶有滄桑感的音樂,雖然不知道是人們喜歡無病呻吟,還是這個時代快速的變遷,讓人容易感到迷茫,但這些歌曲能吸引當代聽眾群,想必多少反映了現代人內心的感受吧。
李雨萱
1980後因爲流行歌曲開始商業化,在馬來西亞的我們也受到了台灣閩南曲的洗禮。電視節目播放的長壽劇裏的曲目,像是【意難忘】【夜市人生】【劉伯溫】【愛】【金色摩天輪】的歌曲都讓人嚷嚷上口。父母也愛購買閩南歌曲的CD在車上播放,去ktv的時候也會點閩南歌來唱。我個人最愛的閩南歌有江蕙的【家後】徐佳瑩的【身騎白馬】茄子蛋【浪子回頭】小鳳鳳【車站】還有頁啓田的歌曲。接著到了小學,台灣偶先韓劇盛行,偶像劇的ost更是成爲經典的回憶。説到終極三國就會唱【夠愛】【愛你的我】【對手】這三首曲目。
而在歌曲當中,歌詞往往成爲能夠打動人心,一針見血的要素。音樂及歌曲可以在各種個不同的心情發起不同的作用,像是難過、開心、興奮、憤怒、放鬆等等。在中文音樂裏,我喜歡聼周傑倫,A-LIN ,五月天,楊丞琳等的歌曲。在音樂上我喜歡聼鋼琴(爵士、迪斯尼系列)。在不同時間聼不同的歌。
最後我認爲音樂和歌曲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項目。它們爲我們的生活添加了許多色彩,陪我們度過了各種情境。
葉芷伶
我個人並沒有從小到大都特別喜歡的歌手,以前喜歡聽的歌其實也沒有和我的自身經歷有特殊情感連結,通常我純粹是因為旋律洗腦或是被歌手的音色吸引而短暫愛上一首歌或一個歌手,但這一兩年,隨著我對台灣的在地意識提高,我開始長期關注一些以台灣為背景去創作的歌手,尤其使用台灣本土語言創作歌詞會讓我特別關注,像是盧廣仲還有茄子蛋,盧廣仲吸引我的特色是他的歌詞很生活化,就像老師說的,這個歌手就好像在唱我的故事一樣,他的台語歌〈明仔載〉、〈魚仔〉唱的是他和阿媽之間的祖孫情感,我和阿公阿媽的日常對話不就是台語嗎?他在唱的同時也是我和阿公阿媽的情感啊!還有茄子蛋也有很多台語歌,歌詞內容雖然不是那麼日常,但歌詞中幾句「浪流連」、「運將」、「tshòng-khang」這種道地的台語詞彙也能引起我的共鳴。其實對我來說,「語言」是我被他們吸引的根本原因,在這個華語社會裡,有新世代歌手使用台語唱著我的生活,會比使用華語唱著我的生活而更讓我驚喜、更吸引我的目光,台灣的特殊語言環境,讓「是否唱著本土語言」也成為我選擇聽什麼流行歌曲的參考條件之一。
吳昀萲
從小到大聽了這麼多台灣流行歌,我還是覺得以前歌曲比較好聽,我認為可能是因為現在曲風自由且競爭者多,很多新興、有名的歌手為了吸引聽眾,把音樂商業化,較粗俗的歌詞與MV越來越多,也出現所謂的芭樂歌。不過還是有些歌手或團體,雖然不是很有名,但是歌詞與旋律都很有意義,反映社會需要關注的現象或者訴說自己的人生觀與想法。像是最近還蠻喜歡綠繡眼的《說夢人》,用溫暖的嗓音鼓勵、陪伴聽眾去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當壓力大時,聽幾首音樂,就會感到放鬆、撫慰人心,這大概是我喜歡聽音樂的原因吧
陳若裴
從小我就很愛聽台灣的流行音樂,大約5、6歲時是聽著爸爸媽媽喜歡的李宗盛、陳昇的歌長大,但是比較特別的是我媽曾經跟我說過她懷孕的時候都很喜歡聽張雨生的歌,所以當老師聊到張雨生的時候我的印象特別深刻。因為爸爸媽媽很喜歡台灣的流行音樂,所以我也是很喜歡台灣的流行音樂,雖然在初中時有轉換成聽西洋樂居多,但是在高中時又重新愛上台灣的流行音樂了,一直到現在打開手機看著播放列表,才發現台灣流行音樂佔了我的歌單的一大部分欸!我說不上為什麼自己特別喜歡台灣的流行音樂,但經過我的觀察後,我覺得我自己喜歡的音樂歌詞是雖然看起來很淺白簡單卻真實,可以抓著自己的心的,而不是那種過於文藝或感覺為了讓歌詞看起來很優美而強行放一些很造作的詞襯托整個內容的歌詞,我知道這樣說好像很不具體但是我也不敢舉例子,怕被罵哈哈~
對我來說,音樂是在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除了流行音樂,也因為在中學時加入了國樂社,所以我也接觸了不少國樂曲。曾經有一首國樂曲《風獅爺傳奇》讓我一邊在舞台上彈奏一邊被旋律感動的流下眼淚,那應該是我對音樂產生最大的共鳴的時候,而且當我在聽流行音樂時一直以為是歌詞感動我,讓我喜歡上這首歌,直到接觸國樂後才意識到曲也可以讓人產生共鳴,總的來說我覺得音樂就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可以牽動著人的情緒。
我覺得我的童年是台灣流行音樂最發達的年代,是S.H.E.、五月天、周杰倫陪著我長大,也很開心自己能在台灣留學時見到自己最喜歡的音樂人(我真的覺得我來台灣根本順便追星了),總覺得這些流行音樂是讓我在很疲憊的時候撫慰我、或很傷心的時候療癒我的心靈吧!
賴彥任
從事歷史研究時,除了官方文獻外,當代流行歌曲也是史家要去注意的題材。有別於鎖在書本裡的資料,流行音樂提供了後世一個更貼近民間的方式去認識歷史。就像老師上課所說,流行文化是隨著當時的社會氛圍喜好去變換其內容。透過流行音樂,我們有其可能去觸碰到當時被文獻所忽略,人們心中真實的感受。陪我度過人生的一段時光的一首歌曲,老王樂團的《我還年經》可能是我的選擇。聽著這首歌,彷彿回到了為了指考奮鬥的時光,那是一段對未來很不確定的日子,不知道是否能撐到最後一刻、不知是否能考到理想的學校。當時最恐慌的是,對未來的想像還猶疑不定的我,卻要在這麼迷茫的狀態,選擇未來四年前進的方向。《我還年經》唱出了年輕人對未來迷惘、無奈的感受,「我在青春的邊緣掙扎,我在自由的盡頭凝望,我在的荒蕪的草原上流浪,尋找著理想。」這首歌當時深深地打動我當時慌張且迷惘的心情,讓我在考試壓力之餘,有情緒宣洩的出口。
陳研諭
音樂會形塑出一個有空間、有氣味的場域。光聽見這句話,幾乎就能馬上構成一處想像混雜記憶的時空,非常有感。
感官總是聯覺,把心也算進去的話未嘗不可。有一段時間,因為情緒很混亂,開始閱讀沒讀過的東西,讓耳裡長時間循環同一首歌,於是來自文字的、現實的、碎言瑣語的所思所感,如今當音樂響起,便全複製出來了──神奇的也在這,即使是同樣的詞曲,卻因時間不曾停步,使得一次次複詠,澱下更密實的情憶。
慚愧的是,除了接觸的時間本就不長、音樂造詣又淺,或許還有對唱片工業或真人娛樂產業下意識的抗拒,隨年紀漸長,我接觸華語歌、本土語言歌曲或音樂的次數愈來愈少,近幾年因影視界也漸漸轉變風氣,才開始會跟著畫面去關注聲音,並且察覺,我所景仰的畫面感動,好大一部份其實是由某些詞曲撐托而來。是樂音、是寓意、是誕出它和他們的時代,共鳴有時需要集體意識的精密計算,就如老師所說,電影、文學、音樂與社會變化,無處不互文。
安靜聽完最後放的〈青蘋果樂園〉,說實話對我來說年代真的太久,從視覺到聽覺都是,但有一瞬間,我把自己代入了當時聽著這首歌的男男女女,突然好像可以理解,對那時的人們而言,小虎隊即為他們的憧憬、他們盼過或未曾盼過的故事成真,所以才那麼迷人。
楊婷雅
「流行」一詞意味著一群為數不少的群眾,要將影視傳播至一群人的生活當中,則必須提及「器物革新」、「資本累積並剩餘」的相關現代化概念,所以在看見同學簡報與老師的課堂內容中講述「從」日治時期的流行音樂也是十分能理解的。從老師引述英國學者Simon Frith(1978)認為研究流行音樂的兩個面向(流行音樂本身:歌曲類型、歌詞與演唱風格;唱片工業:精密成本、推動及行銷方法)當中,我想要特別著重在探討流行音樂本身,試著看看那些流行音樂的類型與歌詞如何使我的家人如此喜愛。
國小時爸爸媽媽喜愛的歌,大抵來自「翁立有與江蕙」,他們喜歡的歌曲中,我較有印象的是翁立有的〈我問天〉與〈堅持〉;喜歡江蕙的〈落雨聲〉與〈家後〉,前兩首歌從我的感受來詮釋的話,我感覺那些歌詞寫出的是他們那一代打拚的精神意志,還有他們在為生活打拚時,面對愛情的感受,像是「問天我問天,甘會凍麥創治,擱再愛妳,折磨是我甲治」、「堅定的心伴阮向前行,請妳會記著阮的名,有人出世著好命,阮是用命底打拚」、「落雨聲,若親像一條歌,誰知影,阮越頭毋敢聽,異鄉的我,一個人起畏寒,寂寞的雨聲,垂阮心肝」,以及唱出媽媽心聲的「阮將青春嫁置恁兜,阮對少年跟你跟甲老,人情世事已經看透透 有啥人比你卡重要。」
在1980年代結婚的他們,經歷到「愛拼就會贏」的年代,因為開工廠做汽車保養,所以掙取許多金錢。同時那也是個台灣政治剛是被晃動的時刻,爸爸除了在掙錢之餘,也會到親朋好友家大談特談,做屬於他的社會運動,而媽媽在相仿的時刻呢?他起先是在家裡做手工,但後來由於經濟高峰逐漸下降,他也成為了一名在鋼鐵公司的會計員,下班等著的是爸爸什麼時候才從親朋好友家聊天聊回來(特有「家後」歌詞的對應感)。
我想,在那個好像什麼都可能實現的時期,就是爸爸特喜愛「堅持」的原因吧,並且唱出情感底蘊深厚的江蕙,也說明了為什麼媽媽那麼喜歡。
不過也好好奇,當時的抓狂歌究竟誰在聽、誰知道他們,是一群當時的大學生們嗎?(如同關注社會議題而喜愛、聽滅火器的當代大學生們XD?)作為無敵瘋狂支持黨外運動的爸爸,他沒聽過「黑名單工作室」這群人、沒聽過「民主阿草」這首歌,這件事也真奇妙,我認為掀起「新台語歌運動」的傳播範圍必定涉及某些條件,這可留待思考。
林子皓
在細漢的時候,我的父母親常常帶我和我的妹妹出門,在車上爸爸媽媽總會放自己編輯的CD,裡面充滿了蔡依林、周杰倫、阿杜的歌曲,在那時除此之外,我就沒有太多主動聽音樂的習慣,因為聽了數年,認為這些音樂有些俗氣,甚至不覺得為何會有人覺得好聽,可能因為它就是平靜的、被動的陪我度過童年,所以我也從沒有正視自己喜歡甚麼類型的音樂,或是這些音樂對我帶來甚麼影響。
長大之後,因為在外生活,鮮少與家人出遊,且現在聽音樂已不是用車上的CD播放器,而是由藍芽喇叭連結手機播放,所以聽的是當下的流行音樂串流,而前些年的流行音樂當然也不復存在,不過讓我在日常無意間聽到時即產生時空錯亂,我想起我在廂型車上和爸媽聊天的場景、和妹妹在車上玩象棋和撲克牌、看著車窗雨滴賽跑等各式各樣無關緊要的回憶,或許這就是當時流行音樂對我的影響,因為簡單易懂,我不需要花太多心力了解歌詞,於是經由長期的聆聽,旋律和歌詞意涵都能大致了解,但與其說是蔡依林的《曖昧》讓小學生的我走出情傷,不如說是這首歌的旋律和歌詞鑲嵌在我兒童時某段回憶上,雖然歌詞對我必不具有實質意義,但卻讓我能透過這段旋律重新回到某時某刻。
賴璿伊
對於老師的問題:什麼歌曲訴說你的故事?說實話,對於小時候曾聽的歌曲沒有特別的回憶,但或許是因為流行音樂旋律易學易唱的特性,長大之後偶然在陌生環境聽見熟悉的旋律(可能是周杰倫的歌),雖然無法清晰描繪回憶的輪廓,卻依稀勾起某段小時候的日常,對我來說,這是流行音樂存在的價值。
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相比之下是缺少了更深層的韻味,但人們卻總會在千百首流行歌曲中遇到那麼一首歌,句句戳你心如同鑰匙般完美契合當時的心境。在高二升高三的暑假,即將面臨的學測讓我把自己放在高壓環境,過去從未被失眠所困的我開始頻繁失眠,是盧廣仲的歌拯救了我,只要聽著他的歌便能讓我安穩入睡。我想每個人一定都有自己的故事,而流行音樂正是釘書機,將所有故事釘成一本屬於你的書。
郭碧玉
回到老師說到的一個題目:什麼歌曲訴說了我的故事?林宥嘉的「浪費」這首歌對於國三畢業時的我特別有感,那時聽著這首歌半夜在被子裡哭的印象實在太深了,歌詞裡的感情和我那時的經歷與心境可以說是完全吻合。在記憶的長河裡這件事終究還是過去了,也慢慢被時間沖刷得我不再那麼放在心上,但現在再點進MV聽歌時,就像看見了那時為情所困的自己聽著這首歌度過一個又一個的夜晚,痛心地嘗試放下一切。大腦真的能用音樂記住當下的氣味、環境與心境,這堂課讓我回去看了很多以前的歌單,點開每首歌都是驚喜,彷彿搭著一艘小船回溯到了過去。
林書宇
上課時老師留下來的問題: 什麼歌曲訴說著我的故事。第一個閃現在我腦海裡的樂團,叫做羊毛與千葉花。雖然不是台灣本土的音樂人,這個樂團的歌霸佔了我手機裡的播放清單一年左右。但奇怪的是,並不是單一首歌的歌詞或旋律擊中了「我」的某一部分,他們的歌像是那些時間片段本身,成為了我在那一年之間的生活記憶,那些氣味、感覺、聲音到現在都還很清楚。
從高二尾聲到準備學測的那段日子,從為校刊社焦頭爛額的頂點作為開始,一直接續到高三全心投入考試的那些努力痕跡,他們的聲音和旋律陪我走了我認為截至目前的人生中最值得被記錄下來的一段路,無論是唱歌的人、樂曲的旋律還是當下的情感經驗,這些一直到現在,我都把這段記憶作為這個樂團的一部分保存著。流行音樂之於我,我想就是如此與生活緊緊相繫。
林青恩
談到音樂,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一段只屬於自己的旋律。我想:這些樂曲將會不同於流行音樂,隨著聽眾的喜好以及時代演進而退流行。而是會永遠留在心中。不同的音樂、不同的人會創造出不同的故事。有一首歌,陪我度過了高中三年的歲月。棉花糖的「貳拾貳」。那時高一的我,距離二十二歲還有六年。歌詞中的描述的情感對我來說毫無意義,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瘋狂的愛上了這首歌。也許是因為他的旋律吧!那時候的我不管是坐公車、背單字還是洗澡都會用口哨吹著這首歌的旋律。因為吹口哨的技巧很差,時常會被身邊的人們白眼。一直到高三時,面對升學的壓力,我才漸漸開始明白這首歌歌詞的意義。“灰頭土臉才感受到,這世界訴說著偉大的夢,有殘缺的口“所有的人都在問著你:未來要往哪裡去?曾經以為讀好書就能有所成就,卻在一夕之間發現曾經的努力根本就是徒勞。所有看似美好的前途都是他人製造的假象。面對這些事情,我無法接受卻又不知如何反駁。因為這就是現實。那就這樣吧!棉花糖這個樂團在我的青春歲月中佔據了很大的位置。但我是在他們休團之後才開始聽流行音樂。如果可以,我希望早個五六年出生,能夠到現場聽到他們的歌曲。一首歌可以教會我許多事情。貳拾貳這首歌,教會我思考。也教會我在面對挫折之後應該從新站起。一直到現在,儘管我知道的歌曲已經遠遠超過當年。這首歌仍然在我的歌單中,每當我無聊的時候便會想起這首歌。聽著旋律一邊思考著歌詞的意義。我想我永遠不會了解這首歌所要表達的所有事,即便三年後的我已經滿二十二歲。但我想到了那時,這首歌會帶給我不同的影響,也會教我更多事吧?我不能肯定三年後我會不會記得這首歌,但我希望那時候的我能夠像歌詞所說的一樣:用我的天馬行空自由的飛翔,直到故事的全劇終。即使我的台語不差,我也無法體會老師介紹的「母親的名叫台灣」這首歌所表達的意義。也許是因為我沒有經歷過那樣離鄉背井的環境吧!我認為:歌曲的創作者和聽眾的溝通從來就不是單向的。歌曲中的歌詞、旋律或是編曲都會對聽眾產生共鳴,也會對創作者產生情感。一首歌,可以將許多有不同理念和想法的人凝聚在一起。流行音樂是通俗的,是生命週期短的。但我相信就算有一天,一首歌不再流行,也會有人把它永遠記在心中。流行音樂是雋永的。
連彥傑
音樂會將人拖引至某個回憶的時空,我十分信服。
林青恩
談到音樂,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一段只屬於自己的旋律。我想:這些樂曲將會不同於流行音樂,隨著聽眾的喜好以及時代演進而退流行。而是會永遠留在心中。不同的音樂、不同的人會創造出不同的故事。有一首歌,陪我度過了高中三年的歲月。棉花糖的「貳拾貳」。那時高一的我,距離二十二歲還有六年。歌詞中的描述的情感對我來說毫無意義,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瘋狂的愛上了這首歌。也許是因為他的旋律吧!那時候的我不管是坐公車、背單字還是洗澡都會用口哨吹著這首歌的旋律。因為吹口哨的技巧很差,時常會被身邊的人們白眼。一直到高三時,面對升學的壓力,我才漸漸開始明白這首歌歌詞的意義。“灰頭土臉才感受到,這世界訴說著偉大的夢,有殘缺的口“所有的人都在問著你:未來要往哪裡去?曾經以為讀好書就能有所成就,卻在一夕之間發現曾經的努力根本就是徒勞。所有看似美好的前途都是他人製造的假象。面對這些事情,我無法接受卻又不知如何反駁。因為這就是現實。那就這樣吧!棉花糖這個樂團在我的青春歲月中佔據了很大的位置。但我是在他們休團之後才開始聽流行音樂。如果可以,我希望早個五六年出生,能夠到現場聽到他們的歌曲。一首歌可以教會我許多事情。貳拾貳這首歌,教會我思考。也教會我在面對挫折之後應該從新站起。一直到現在,儘管我知道的歌曲已經遠遠超過當年。這首歌仍然在我的歌單中,每當我無聊的時候便會想起這首歌。聽著旋律一邊思考著歌詞的意義。我想我永遠不會了解這首歌所要表達的所有事,即便三年後的我已經滿二十二歲。但我想到了那時,這首歌會帶給我不同的影響,也會教我更多事吧?我不能肯定三年後我會不會記得這首歌,但我希望那時候的我能夠像歌詞所說的一樣:用我的天馬行空自由的飛翔,直到故事的全劇終。即使我的台語不差,我也無法體會老師介紹的「母親的名叫台灣」這首歌所表達的意義。也許是因為我沒有經歷過那樣離鄉背井的環境吧!我認為:歌曲的創作者和聽眾的溝通從來就不是單向的。歌曲中的歌詞、旋律或是編曲都會對聽眾產生共鳴,也會對創作者產生情感。一首歌,可以將許多有不同理念和想法的人凝聚在一起。流行音樂是通俗的,是生命週期短的。但我相信就算有一天,一首歌不再流行,也會有人把它永遠記在心中。流行音樂是雋永的。
連彥傑
音樂會將人拖引至某個回憶的時空,我十分信服。
我沒有鍾愛的歌手或是歌曲,聆聽的音樂取決於每個生命階段的偏好,而我十分享受生活中與孰悉歌曲交錯的剎那。有時走在路上,熟稔的旋律進入耳中,便有股回到某個時空記憶中的錯覺。記得國中時,班導有次在上課時分享一首五月天的「倔降」給全班聽,當時十分喜歡它的歌詞以及旋律,歌詞輝映著班導的砥礪,這首歌在我的國中生涯因此駐足。爾後在生活中聽到五月天的歌曲,真的有種被拖引回國中歲月的感覺,與同儕準備考試的場景歷歷在目。
因此我確信音樂能跟生命的不同階段有所連結,如老師的問題:什麼歌曲訴說著自我的故事?思考的同時,更能讓人去回顧自我的來時路。
許舒婷
談到台灣流行音樂,我第一時間想到的並非是現代歌曲,而是「望春風」跟「雨夜花」。也許流行會因時代而有所不同,但歌曲給人的觸動,會一直停留於聽眾心中,這兩首歌確實在我的心中也占了不少分量。私立幼稚園會教幼兒才藝,「望春風」是我第一首接觸且印象深刻的歌。懵懂的我當時連歌名都不知道,只把旋律記著,回家躺在椅子上,無聊地用直笛吹了起來,頭一次看到身旁的阿公,像個小孩開心的笑著,比我唱生日快樂還高興,一直要我重複演奏。本想著一定是我吹得很好吧!長大後才發現,無論當時的吹奏情形,「望春風」將我們祖孫的感情聯繫了起來,彷彿身處在同一個時間線。那樣的笑容大概表示了,即使時代更替,經典也得以流傳的喜悅,是難以形容得感動。小學聽到了SHE改編的雨夜花,至今仍忘不了。那句「雖然講世界不時在變化,嘛是愛這條歌。」是台語滿爛的我,當時少數能聽懂的歌詞,這也讓我回想起,阿公聽到望春風的樣子,於是「望春風」與「雨夜花」成了我對流行歌曲最直接的記憶。近年來,遊戲實況的崛起,我在youtube上看到一位日本人:花江夏樹,玩著赤燭所製作的「返校」,其中要將一段旋律記起來,並用鋼琴彈出,而那一段旋律正是「雨夜花」。也許外國人不懂這首歌對我們的含意,但看到底下的留言區解釋了雨夜花的歷史、意義,讓我感受到身為台灣人的驕傲。我們有著自己的文化,有著共同的民族記憶,甚至推廣至世界,我想這是最難能可貴的。
謝秉辰
陪伴音樂如此了多年,有一點的確無可否認—音樂的力量之真的是大的驚人,不論是自己在彈古典樂,還是戴上耳機聽流行音樂,一或者輕音樂(像是我打字現在就聽著輕音樂,因為我認為這樣比較容易專注),音樂的力量足以撼動一個人的心。你想想,世界上除了文字以外,什麼還可以觸及人的心?就是音樂啦!更別說兩個元素的結合,更是強大。雖然我從小就是走古典樂的,但我也想跟非音樂班出生的人們澄清,也是一個我認為在這個圈子觀察以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其實我們大多音樂系的同胞們,沒幾個在無聊的時候會去聽古典音樂的,有是有,但大多還是以流行音樂居多,像是台灣流行樂、西方pop music的還是kpop都有。
還有一點實在是無可否認,就是流行音樂總是能打入人心,內容也會因作曲當時的時代背景而有所不同,就像這次VIP說的,聽了時常都會有「對!你懂我!」之感,但很現實的,前提是"音樂得要好聽",不知大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歌詞在人的第一應像往往只是輔助,人通常都是一首歌聽了好幾遍後才會認真去慢慢反芻歌詞的要義,這點我認為也是值得一提的現象。
但是,我相信音還會在陪伴我們未來大段時光的!
林晏筠
問我最喜歡什麼歌?我最愛陳奕迅的《披風》。
他在我每次覺得負面、覺得人生好艱難的時候陪伴我、帶給我繼續往前的動力。他旋律輕鬆,最適合通勤的時候,戴上耳機,獨自享受它。陳奕迅利用他的歌聲,鼓勵我、鼓勵所有樂迷。其中一段歌詞是這樣的:
人不能飛於是努力走,
但沒人說不准看天空,
在心裡縫一張披風,假裝躺在雲上好輕鬆,
再辛苦至少可以咬咬牙,去等可能的風。
我們都不會飛、沒有學習過、沒有經歷過,所以只會走、只能努力地學,但沒有人說我們不能想像美好的未來,在辛苦,閉上眼,都會過去。Eason 無非是我最愛的歌手,他常用淡淡的旋律,像在跟你對話的方式,唱出陪伴的感覺。此次課堂中,我認識到了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早在很早以前,就已十分強大。更欣賞台灣流行音樂的反骨,是那般的用音樂訴說自己的聲音、是如此的有個性。如課堂中舉例的《民主阿草》,早在那個年代,就有我們現在熟知的單押雙押?音樂不會消失,就像文字一樣,透過音樂,可以了解該時代文化、民族個性。而音樂更帶一種獨自魅力即撫慰人心,如同我所舉例的《披風》
我也想聽聽影響你最深的歌曲,訴說你故事的台灣流行音樂。下面附上披風連結與你分享 (´▽`)
黃郁雯
流行音樂已經融入了大眾的生活中,音樂分很多種,而流行音樂的定義是在一段時期內廣泛被大眾所接受和喜歡的音樂,常在收音機、電視上聽到,便被稱為流行音樂。。現代流行音樂又可作商業化運作,有時稱作商業音樂,和流行音樂形成對比的音樂形式是古典音樂和民間音樂。在影片中,老師問了其他兩位同學有沒有買過專輯,這問題也讓我回想了一下小時候,當時流行著各國的音樂專輯,我和姊姊會一起存錢買韓國團體的專輯,但由於現在的網路發達,越來越少會去買專輯。
以現在的流行音樂為例,我喜歡的風格偏向於Hip-pop、R&B,大多為時下流行的音樂。Hip-pop有人說它是說唱音樂,是一種跟著伴奏、帶著韻律饒舌/說唱的音樂風格。嘻哈音樂是1990年代中間最暢銷的音樂風格之一,流行風潮到21世紀仍延續著,嘻哈音樂也持續在主流音樂發揮影響力,在美國也看到一些相關類型音樂的成功。R&B來自於藍調(Blues),本來就有一種抒發情感與壓抑的感覺在裡頭,所以說R&B的音樂可說是有各式各樣的感覺。
臺灣目前的流行音樂概括了很多樣的語言,有中文、英文、台語、韓語、日語等等.....,從原本被約束的音樂內容進步到現在的全國化,不只跨越了音樂風格,還跨越了種族文化,這是我對流行音樂喜愛的原因。
張彬
從小在僑居地聽到的華語音樂是母親所愛的鄧麗君、龍飄飄、…等經典歌手的歌曲。後來在華語樂壇的興起,慢慢的在家中就聽到我哥放的周杰倫、S.H.E、潘瑋柏、五月天、蘇打綠…等等新的流行歌曲。那時自己還小以為唱華語歌的就都是中國大陸的歌手,對台灣認知很少。後來再慢慢的長大後才發覺,那些自己喜歡的歌手大多數,幾乎都是台灣的歌手,一些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歌手。那時候也蠻喜歡看台灣偶像劇,也間接的喜歡了那些偶像劇中的片頭、片尾和插曲等,也了解到華語音樂的領導者都是在台灣,是台灣的歌手們在領導。
如今我來到台灣求學,也接觸到許多台灣流行音樂、台語音樂、饒舌音樂等,對我來說都是很有質感,尤其近年來饒舌音樂的再度興起也了解到台灣饒舌音樂的發展和饒舌歌手們的故事。再來是台語音樂如:茄子蛋。我幾乎每晚都聽他的歌曲來入眠,我們聽眾們在聽這些歌曲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創作者們的用心和為華語樂壇永續發展的努力。我個人認為目前的華語音樂有著很多方向和方面的發展,所以相信會有許多的好作品會不斷的帶來給我們聽眾的同時也會帶領台灣流行音樂往好的方面發展。
楊荏羽
身為音樂系的學生,即使從小以來接觸的是西洋古典音樂,但對於流行音樂是非常熱愛的,對於國高中還是個清純少女的我來說,每當聽到情歌類型的流行音樂就一股腦兒地想談一段轟轟烈烈的戀愛,而至於現在聽見某首歌,某首旋律時,總能想起某個時刻,某個人,甚至是某段回憶,我想這是流行音樂最大的魔力吧,能夠讓人用一首歌來想念過往的記憶。身旁有些音樂系同學認為流行音樂是通俗簡易的,稱不上他們所謂的「專業音樂」,且和聲曲式上無太多變化,然而,我認為流行音樂雖然淺顯易懂,但歌曲裡的歌詞及創作背景是值得深入探討的,每個歌曲的創作環節的背後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因為這些特點才讓大眾產生共鳴,我也認為只要真正能夠感動人心的便是值得聆聽的音樂。
林宇軒
VIP同學所分享的生活經驗呈現出我們在聽歌時,會代入自己的主觀情緒,無論是失戀、快樂、憤怒等,都能夠憑藉著音樂去回顧自己和歌曲中相似的情境。
自己一直覺得音樂有一種很神奇的力量,除了從歌詞的文字中能夠表現出的意義之外,配上旋律之後彷彿又多了一層魔力,可以回溯自己的、群體的、甚至是國家的記憶。老師在課程最後播放的「青蘋果樂園」的歌曲在國中時期老師有放過,這種風格讓自己感到很懷舊,即使自己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但卻可以從中感受到情緒的起伏,這或許也和報告組同學在最後所說的音樂像是一場「臺灣的尋根之旅」一樣,覺得比喻得非常貼切。
每個人喜歡的歌曲代表了他在生命階段的各種樣貌,我認為只有在自己經歷相似的情感時,才會對於歌曲感到感同身受;但如果這些生命週期短的流行音樂轉變成經典之後,我們再回去重新溫習,將會呈現出更深的、完全不同的感動。
老師提出了歌曲的商業化是不是這門藝術的「必要之惡」我覺得很值得我們去思考,尤其在獨立樂團興盛的今天,如何呈現出不同於殖民的語言與文化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身旁有些喜歡小眾獨立樂團的朋友,當原本喜歡的獨立樂團有了知名度之後,反而就不那麼喜歡了,從音樂的選擇也可以觀察出這種有趣的文化。
老師在課堂中提到臺灣的流行音樂似乎每個歌手會有自己時常使用、偏愛的歌詞,個人比較好奇在各個世代中流行歌曲歌詞的頻率,是否會有差異?如果不已個別歌手,而是針對每個世代的歌詞頻率去分析比較,感覺會有可能和當時的時空背景與文化相吻合,是一個得研究的主題。
鄭筠叡
在課堂上老師提到「每首歌代表了一個小故事」,每當聽到一首歌,常常都是一開始被旋律所吸引,之後便開始細讀歌詞。在歌詞與旋律的搭配之下,每首歌除了敘述著本身的故事,也常常帶領著自己回憶起過去的故事,隨著時間軸的演變,曾經當下的故事,也又默默地形成了回憶,而一個個的故事便默默地將自己的人生串聯在一起。記得勃勒大學堂時大家被要求要寫一封信給未來的自己,不善言辭的我當時並不知道要寫甚麼,便抄寫下當初無意間聽到的一首歌。多年過去,隨著生活際遇的轉變,在不同時間點聽著不同的歌手和曲風,也幾乎遺忘當初所寫的那首歌。然而,當四年後再次拿到那封信,看到自己超寫下來的歌詞,不由自主地回憶湧上心頭,原本不曾想過這首跟會在我生命歷程中有太大的結合,然而,或許是意外,他從一個過客的角色也不知不覺成為了我人生的一段回憶,甚至是我當時的心境寫照。
當老師說在英國留學的時候聽到「母親的名叫台灣」會十分的悸動,便讓我想起自己歌單的有趣轉變。以前的我聽比較多的西洋流行音樂,然而,在一次獨自在海外的經驗後,不知為何在那段日子裡,或許是孤寂也或許是異鄉,便在不知不覺中開始聽起華語流行音樂。儘管每首歌幾乎都與愛情有關,然而或許是語言的關係,讓我覺得特別的親切,也讓自己特別有感覺
林熙彤
我認為流行音樂是能夠非常快速體現出一個時代或一個文化的風俗民情的語言。
還記得當時喜歡聽英文歌,為了想要了解歌詞一個單字一個單字的查,也開始對英文感興趣。也有不少外國人學習中文的理由是因為喜歡聽周杰倫、五月天的歌,這些都讓我覺得流行音樂真的是能夠最快速傳播一個文化的媒介。
然而流行音樂跟通俗文學一樣,都沒有一個既訂的標準。流行文化就是大眾文化,也就是當下的人們喜歡聽的音樂,也會隨著世代改變型態。像是前陣子崛起的嘻哈音樂,在十年前只能是地下樂團的次文化,也會因為媒體、節目、明星藝人的崛起而改變。
小時候最喜歡的音樂無非就是周杰倫、飛輪海、SHE等等,這幾年來新生代歌手層出不窮。人民接受的音樂口味也越來越廣泛,我現在幾乎甚麼樣的歌曲都會嘗試。但還是覺得老歌最動聽。或許真的是因為每首歌曲都有它的故事和它代表的回憶吧!
一首歌之所以特別,可能是因為作曲寫詞的人寫得好,也可能是因為他和我們某個部份的生命軌跡有所重疊。不論再多年以後,每當我們再次聽到那首歌曲,還是會想到曾經某段只屬於那段歌曲的回憶。
還記得當時喜歡聽英文歌,為了想要了解歌詞一個單字一個單字的查,也開始對英文感興趣。也有不少外國人學習中文的理由是因為喜歡聽周杰倫、五月天的歌,這些都讓我覺得流行音樂真的是能夠最快速傳播一個文化的媒介。
然而流行音樂跟通俗文學一樣,都沒有一個既訂的標準。流行文化就是大眾文化,也就是當下的人們喜歡聽的音樂,也會隨著世代改變型態。像是前陣子崛起的嘻哈音樂,在十年前只能是地下樂團的次文化,也會因為媒體、節目、明星藝人的崛起而改變。
小時候最喜歡的音樂無非就是周杰倫、飛輪海、SHE等等,這幾年來新生代歌手層出不窮。人民接受的音樂口味也越來越廣泛,我現在幾乎甚麼樣的歌曲都會嘗試。但還是覺得老歌最動聽。或許真的是因為每首歌曲都有它的故事和它代表的回憶吧!
一首歌之所以特別,可能是因為作曲寫詞的人寫得好,也可能是因為他和我們某個部份的生命軌跡有所重疊。不論再多年以後,每當我們再次聽到那首歌曲,還是會想到曾經某段只屬於那段歌曲的回憶。
陳可翔
我還記得小時候爸爸開車帶全家出去玩的時候,車上總是會撥著像SHE,飛兒樂團,五月天等等的歌,這些歌曲都是我姊把自己喜歡聽的歌下載下來放在CD上播的,而我並不太了解跟流行音樂有關的資訊,只是單純跟著姐姐一起唱,心裡就很開心。我很認同老師講到關於「畢業」的概念,我們從小生活到大的過程中都有不同的流行音樂在陪伴著我們,每段時間都有不同曲風又開始在某處風靡,當前一個曲風背後一個曲風淘汰時,也代表著一個世代的過去。
然而流行音樂若是能透過翻唱的演繹或是其他方式重生,再次聽到真的會有完全不同的感覺。如大家以前常常聽到的蘇打綠,其實有非常多的歌曲會被做為營隊感性時間時的播放歌曲使用,我在高中時因為社團的原因,所以又接觸了不少蘇打綠的歌曲,「當我們一起走過」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每次放都會有人哭成一團,屢試不爽。
我認為每個人的心中其實都有屬於自己的流行音樂,畢竟它不只是一種商業化的產品,還會伴隨著那個時期的自己而留下許多回憶。
然而流行音樂若是能透過翻唱的演繹或是其他方式重生,再次聽到真的會有完全不同的感覺。如大家以前常常聽到的蘇打綠,其實有非常多的歌曲會被做為營隊感性時間時的播放歌曲使用,我在高中時因為社團的原因,所以又接觸了不少蘇打綠的歌曲,「當我們一起走過」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每次放都會有人哭成一團,屢試不爽。
我認為每個人的心中其實都有屬於自己的流行音樂,畢竟它不只是一種商業化的產品,還會伴隨著那個時期的自己而留下許多回憶。
王宥懿
小時候,我其實沒有很喜歡聽流行音樂,比起流行音樂,我那時候更喜歡聽古典音樂,所以我是到了很大才有接觸流行音樂,現在,不管是什麼語言,我都有接觸一些,在聽流行音樂的時候,我不只會聽旋律、聽歌詞,我還會去研究歌手的生平背景,因為我覺得,聽音樂不只要了解歌詞的意思,還要知道歌手為什麼要做這首曲子。另外,我覺得通俗文學、電影以及流行音樂是密不可分的關係,許多由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會有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像是我的少女時代的電影主題曲「小幸運」就是一首很經典的例子。所以我認為可以將他們三種不同的產業視為一種相互影響的存在。從小到大聽過很多人會覺得聽台語歌是非常俗或是沒品味的,其實我從小就不這麼認為,我都會跟爸爸一起聽台語歌,一直到現在,我手機歌單裡面還是有台語歌,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茄子蛋的浪流連,他的菸嗓非常吸引我,所以我覺得,音樂沒有貴賤之分,所有的歌都有它存在的價值。
吳昊祁
對於流行音樂的感覺
有時候,對於流行音樂還挺敏感的,尤其是聽到我最喜歡的抒情歌。
而偶爾我也常在一些時候反覆聽著某些樂團的歌曲,如五月天、八三夭等等。
古典音樂vs流行音樂
說到音樂,自己不外乎最常聽的就是像音樂劇、小提琴演奏和鋼琴獨奏了。
對於我而言,我不太喜歡有歌聲伴奏的音樂,感覺自己沒辦法完全體會在音樂的饗宴中。
我認為,音樂很像畫作,在接連不斷的音符與旋律中透露出他想要表達的目的,
像是以常見的「大黃蜂的飛行」,
它以旋律的快速與緊湊的格調形容了大黃蜂飛行的模樣,並設法加入緊張的情緒說明著它的危險性。
但也可能只是我喜歡古典樂那氣勢滂沱的感覺吧~
翁家祥
對我而言,也是情感與回憶的載體。以前聽到喜歡的歌我就會開啟重複播放,戴起耳機聽數十數百次,這種轟炸式的聆聽方式讓我汰換最愛歌單的頻率稍高一點,若把我的過去拆分成許多片段,當時所聽的流行歌就會成為類似標籤的存在。當我從過去翻出我曾經癡迷的歌曲出來聽,就像從書櫃中取出一本日記翻閱一般,發生在那個時段的畫面與情緒會隨著音樂逐漸重現。然而也會發生因為某段時間有不堪的回憶,導致自己對與他相關的曲子很排斥的狀況。自從開始學吉他之後,我就會用吉他試著演奏出這些曲子(不過一開始只會C大調,而且音色都很拙劣),練習比起轟炸式重複聆聽更花時間,這讓我對流行歌的滯留時間變長,也讓他對回憶更加深刻的參雜在這些曲子裡。當我重新彈奏這些歌曲,也能讓我回到與之相關的情境中。我並不是一個很懂音樂或是分析歌詞的人,沒辦法辨別哪些曲子的編寫比較優美。不過流行音樂仍然佔了我的生活很大的一部份。或許這就是流行音樂的意義與目的吧,即使沒有受到太多相關知識的教學也能感受到音樂的情緒並隨之起伏,受到喜愛並迅速地傳播開來。
周沛德
因為我媽媽是鳳飛飛的忠實粉絲,而且她也很愛唱歌,所以我也對《巧合》、《月亮代表我的心》等等歌曲很是熟悉,也開啟了我對音樂的熱愛。
流行音樂在我心中一直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是小時候聽的華語還是現在比較常聽的西洋流行音樂,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他們的存在。但我想,我還是比較喜歡那些能訴說我小時候快樂時光的音樂吧,像是曹格的《背叛》或是光良的《童話》那種大家都會唱的,經典中的經典,即使現在已經很少再特地去找來聽了,但這些歌曲一直都留在我的心中,從來沒有被忘記過。
江博文
江博文
幾年前我曾經讀過一篇韓國樂評人的文章,其中除了談及韓國流行音樂於世界崛起的要素,又特別指出兩岸三地流行音樂何以不復昔日風光的原因,使我心有戚戚焉,即:歌曲演繹方式依舊停留在「唱」的形式。
確實綜觀臺灣流行音樂市場,歌手及樂團大抵以唱為主,而極少出現此外如饒舌等演繹歌曲的形式,即便在創新如周杰倫的大量作品中,所謂的「唱」亦佔據了絕大部分的內容,而臺人便在如此的環境下習慣,甚至對「唱」以外的音樂作品產生排斥、反感,譬如底下作品類型即是:
(儘管在播放平臺上具備不算太少的流量,這樣有別以往的音樂呈現方式也引來許多聽者的嫌棄與不理解。)
或許臺灣的流行音樂市場對於「唱」的需求尚未達到飽和,然需要留心的是,既然流行音樂著重在商業性,是否以多元性的、國際化的音樂製作風格,將更有開拓市場並賺進大把鈔票的可能性,而當避免固守在地市場,害怕那怕分毫的投資虧損。畢竟臺人可能也不是真正喜愛聆聽「唱」的流行音樂形式,就僅僅因習慣的產生與當代社會風氣的影響,方導致不願做出改變的選擇。
流行音樂產業如今的歌曲以「唱」為形式並非不好,而是在音樂的演繹上,各樂曲的個性或許存在更適合的表達形式。是故為避免讓藝術呈現趨於僵化,業者如能秉持良心及對待音樂的尊重,從在地率先做起,讓臺灣聽眾接收到更多元的聲音,創造真正美好的產業互動環境,臺灣流行音樂產業再次強大的一天,或許便不遠了。
甘峻瑋
小時候的我很喜歡大家都很喜歡的主流,像是五月天阿、周杰倫阿、八三夭阿等等大家都比較耳熟的歌手或著團體。不過長大之後我開始聽一些獨立樂團的歌,像是什麼理想混蛋阿、綠繡眼阿等等的歌曲。他們的歌曲沒有像是主流音樂這麼的成熟,相反的他們有些歌曲反而相當的青澀,但是就是這些青澀更能唱進我的心裡,畢竟我們都是青澀的學生,聽它們唱歌好像是看著自己一樣,讓人感到相當的安心。
羅品淵
我是報告這周主題的組員之一,我剛好是報告1980後的新台語歌運動附近的組員,它所影響最大的歌星----伍佰,是我的偶像,高中時接觸熱音社,團員們都會喜歡開日本搖滾和現代獨立樂團的歌,只有我很喜歡伍佰的藍調搖滾,還有他濃厚的台灣味,之前表演過挪威的森林,火山和樹枝孤鳥。第一首聽到的伍佰歌就是你是我的花朵,小時侯去ktv一定會唱,記得我小時候告白唱這首還被笑,哭哭氣瘋,這也是我現在表演喜歡開伍佰的歌,讓現在的年輕人們也對台語抱有肯定的態度,用我的努力打破人們對台語的詼諧印象打破。
黃詠鷥
說到流行音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定是在我國中時期的時候,那時候的我有一個非常喜歡的歌手,那就是曾沛慈。其實一開始讓我認識這個人,不是因為她的歌有多紅,也不是因為她的歌有多好聽,而是因為在終極一班的時候她飾演的雷霆,在那時候我非常喜歡她飾演的這個角色,所以慢慢的對這她注意起來,一開始是因為她演的這個角色才認識她的,可是後來發現,原來她不僅僅是一個演員,而且還是一名歌手。她的歌聲幾乎可以說是陪伴了我的整個國高中時期,那時候每天放學回家做作業的時候一定要點開她的歌才會開始做作業,還會做到一半聽音樂聽得太入迷跟著唱,結果忘記作業做到哪裡。我見證著她出的第一張專輯,她是一名很特別的歌手,因為她的第一張專輯是她出道了7年才發行的,叫做我是曾沛慈I'm Pets,因為從歌手選拔出道,之後轉去當演員,最後兜兜轉轉才回到了歌手的路上,很多有看過終極一班的人都知道她叫雷霆,可是都卻不知道其實她本名叫曾沛慈,是一名歌手,所以她發的第一張專輯叫做我是曾沛慈,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可以知道她不只是一名演員,而是一名歌手。所以如果說到流行音樂這裡的話,她就是我最好的演繹,沒有其他的歌手可以跟她相比,因為她陪伴了我的整個國高中,所以她就是我的流行音樂。
蘇立維
很喜歡老師提及到歌曲作為故事的概念,似乎不僅是音樂豐富了我們的生活,而是我們也將自己的生命經驗置於歌曲之中,才讓歌曲變得彌足珍貴。
老師在說到最後一個階段,提及許多所謂「小團」的時候,突然讓我有些感觸。去年的金曲似乎可以作為一種台灣音樂的宣告,在各大網路媒體的新聞報導著Leo王成為金曲歌王時,底下留言出現了許多如「他誰?」、「不認識」、「小咖」等言論,似乎也意味著某個程度音樂結構的改變,即便不能成為世代的共鳴,但也可以以特定族群的聲音引起社會的關注,我們也可以回想,台灣社會真的需要的是一個指標性的音樂人物?或是眾生喧嘩,每個人都有機會找到自己歸宿的場域?我也並非賤斥那些曾經引領潮流的重量級歌手,但我認為,隨著社會發展趨向多元,以樂觀的心態來看待眾聲喧嘩的多元音樂市場,是一個好的方式。
羅悅庭
因為國小時沒有接觸的,我很少接觸流行音樂;國中時則受外師影響,廳的多是英語流行歌。到了高中,我才真正開始自己探索自己喜歡的音樂類型。現在我最常聽的音樂多是韓團和我偶像----王俊凱的solo單曲或所屬團體tfboys的歌。我發現mv需要包含我喜歡的舞風的舞蹈動作,才更能吸引我,否則就需要在歌詞上運用能深得我心的詞語,或是婉麗典雅古風用字(沒錯就是方文山,我真的超喜歡他填的詞喔喔喔)。我想可能比起聽覺,我可能更喜歡視覺饗宴吧。
曾亞
聽每個時代流行音樂就像坐時光機一樣,一百年後後代也會透過我們的流行音樂來認識我們。
我特別喜歡我爸媽那個時期的民歌時代,民歌的歌詞都很簡單也很有意義,民歌很多都採用大自然的意象,我覺得唱民歌,可以將每個人的最純樸純真最有希望的一面帶出來,帶給人很正向的影響。
岩渕大志
岩渕大志
至於回應老師的"什麼歌曲訴說你的故事?"的問題,我選擇這一首曲子,Yui 的fight.
這曲子是我在中學三年級時常常聽的歌曲。歌詞的中譯如下
你描繪的夢想,雖然不是都能實現
是你的話,應該能夠明白吧。即使是快要破裂的天空,我也會全都接受。沒有關係的,溫柔的謊也好,我還是想成為大人。加油吧,加油吧,燃燒自己,活在延續下去的現實。加油吧,加油吧,在這有限的日子裡,讓花兒綻放。
在希望的前頭,如果向自己的憧憬伸出雙手。即使是明天,也能不斷摸索地找道喔。我逐漸明白了,因為飛散消逝,才顯得美麗的事物。抱歉,因為我已經成為大人。因為當有一天,你回首當時,像今天這樣的年輕歲月,一定會覺得無比懷念啊!
加油吧,加油吧,所謂的勝負,其實非常重要的事啊。加油吧,加油吧,是啊!人生是不能回頭的。加油吧,加油吧,燃燒自己,活在延續下去的現實。加油吧,加油吧,在這有限的日子裡,讓花兒綻放,讓花兒綻放...
正如歌詞中所說,"溫柔的謊也好,我還是想成為大人。"面對即將長大的自己的將來,有憧憬也有些許害怕。"在這有限的日子裡,讓花兒綻放"當時我為了社團活動的棒球練習用了好多的時間,讓我覺得時間非常有限,面臨中學生活的集大成的一年,心中非常想和隊友們打出好成績。這心情和這首歌完全相回應。
瑪雅思・璣谷
我很喜歡老師說的「每首歌代表一個小故事」,結合上一堂的通俗文學,我覺得流行音樂很吸引人的是「代入感」。
不論每個歌手的歌唱實力,就歌詞內容而言,一首歌在同的情境之下都會有不同的見解,讓我感觸為深的是戴愛玲的〈沸騰〉,我是在高中的尾聲聽到這首歌的,那時也正經歷失戀的階段,聽到這首歌時我的眼淚就停不下來,並且是直到現在唱這首歌都可以再次體驗當時的心情。我覺得MV也是流行音樂很重要的元素,也許我們沒有歌詞中深切的情感,但影像可以將我帶入主角的故事、情緒,增加我對這首歌的感覺。
但上完課我想不通為甚麼流行音樂的題材會是愛情偏多?近幾年來美國嘻哈歌手的題材主見轉向社會的不公、街區生活的現實,雖然愛情還是大宗,但反觀台灣,愛情題材之外的火紅流行歌好像真的沒幾首,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東方人比較含蓄,不太會在大家面前講「愛」,難道是社會風氣的產物?
也不是說愛情題材不好,只是我常常不禁思考,我哪有這麼多戀愛的感觸可以帶入這些歌,就導致有些歌縱然好聽,我也不會特別的去記得他。
張紫媫
記得國小以前聽的流行歌都是爸媽或是阿公阿嬤那個年代的台語老歌,像望你早歸什麼的,因為阿公阿嬤都要我們跟著唱。後來國小五六年級開始看一些像瓊瑤之類的電視劇,就開始會聽電視劇的主題曲,那時候聽那些主題曲,就覺得很有帶入感。後來慢慢大了才開始自己會去聽流行歌,最喜歡林俊傑那副被天使吻過的歌喉,還有他淺顯易懂但卻引人共鳴的歌詞。我認為流行音樂之所以能比古典音樂普及的就是它融合性非常高,而古典樂總讓人有種曲高和寡的感覺,我在想,假如古典音樂能多融合一些流行樂元素,說不定能創造出樂壇的另一個盛世。
鄭凱云
張紫媫
記得國小以前聽的流行歌都是爸媽或是阿公阿嬤那個年代的台語老歌,像望你早歸什麼的,因為阿公阿嬤都要我們跟著唱。後來國小五六年級開始看一些像瓊瑤之類的電視劇,就開始會聽電視劇的主題曲,那時候聽那些主題曲,就覺得很有帶入感。後來慢慢大了才開始自己會去聽流行歌,最喜歡林俊傑那副被天使吻過的歌喉,還有他淺顯易懂但卻引人共鳴的歌詞。我認為流行音樂之所以能比古典音樂普及的就是它融合性非常高,而古典樂總讓人有種曲高和寡的感覺,我在想,假如古典音樂能多融合一些流行樂元素,說不定能創造出樂壇的另一個盛世。
鄭凱云
「流行意味著通俗,也意味著更好為各層民眾理解與傳頌。」本週報告同學下的註解,誠然,能夠蔚為流行,大概率上是因為獲得了眾人的喜愛,因此,流行音樂,意味著受到大眾喜愛的音樂類型。
由於偶爾閒暇時亦會有些音樂作品的創作,常常想著怎樣的創作,能夠引人入勝,並保留自己對故事的詮釋,對我而言,音樂就是一首又一首歌唱的故事,因此,若要使得作品傳唱度高,通常在寫詞上,多會寫些與「多數人」能夠貼近的故事,進而達到「貼近」內心的感覺。因此,像是草東與五月天的世代之爭,厭世風格的崛起,或許是因為,這個時代形塑的氛圍使得厭世風格比起夢想追逐,更貼近多數聽眾的生活,倒也非真的負面,而是對生活的自娛。
鄭俊翔
台灣的流行音樂在大幅受到外國音樂的影響,歌曲的創作都受到當時台灣的各種情況影響,從起初因為壓力從而利用音樂來唱出心中受打壓的感受到之後隨時代改變發展出了顯現台灣本土風味的台語音樂再到混合外語的多語交雜的新曲風。基本上流行音樂是陪伴每一個人成長的東西,就像很多周杰倫的粉絲都是聽他的歌長大的,這也成為了周杰倫最怕聽到的話。人們都會在不同的時候聽不同的歌,依照當下的心情選擇自己想聽的音樂。
台灣流行音樂的改變從開始受到外國的影響到利用音樂的反抗再到多國語言的混雜,最後變成了現在很多外國歌手翻唱我們台灣的流行音樂都是過去的各種歌手的影響促成的。
陳威錡
流行音樂可以說是我生活中的一部份,我從小就喜歡唱歌,不管在車上還是洗澡的時候,就連每天晚上睡前也有躺在床上戴耳機品味歌詞的習慣。一直以來我都覺得音樂有種魔力,可以帶給我源源不絕的力量和希望!就像我在課程中所提到的,對我來說沒有所謂真的一直都非常喜歡的歌手和歌,但是每位歌手、每首歌在我生命中都佔有不同的地位,有的在我愉快的時候分享我的喜悅,也有的在低落時及時拉住我、撐住我。還有一點就是我喜歡透過分享歌詞來抒發的心情,那些通常都是我非常有感觸的,反映了我當時或是最近的心境。
林𧙗弘
陳威錡
流行音樂可以說是我生活中的一部份,我從小就喜歡唱歌,不管在車上還是洗澡的時候,就連每天晚上睡前也有躺在床上戴耳機品味歌詞的習慣。一直以來我都覺得音樂有種魔力,可以帶給我源源不絕的力量和希望!就像我在課程中所提到的,對我來說沒有所謂真的一直都非常喜歡的歌手和歌,但是每位歌手、每首歌在我生命中都佔有不同的地位,有的在我愉快的時候分享我的喜悅,也有的在低落時及時拉住我、撐住我。還有一點就是我喜歡透過分享歌詞來抒發的心情,那些通常都是我非常有感觸的,反映了我當時或是最近的心境。
林𧙗弘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各階段的旋律。對我而言,蘇打綠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老師在課程中提到提拔蘇打綠的恩師林暐哲(智產權的官司我也是很傻眼)和陳明章所作具批判性的〈民主阿草〉,讓我想到另外一首臺語饒舌歌,張睿銓的〈囡仔〉。歌詞從一九四五年國民黨來台,經歷二二八、戒嚴、林義雄、雷震,涵蓋到宋楚瑜的國語政策、鄭南榕爭取言論自由,幾乎可以說是小型的近代台灣史活教材。
以〈小情歌〉一曲打響名號的團體蘇打綠,起初從地下樂團發跡,直到〈小情歌〉才有了一定的傳唱度。但是也並未從此歸順於主流商業,陸續推出與市場主流風格迥異的歌曲,如:〈白日出沒的月球〉〈一千座噴泉〉〈蟬想〉〈浪漫派〉〈拾穗〉〈他舉起右手點名〉。
而看似抒情文弱的文青團體其實有不同風格的批判作品,如:〈掌聲落下〉譴責網路霸凌;〈包圍〉影射媒體所營造的假象和媒體暴力;〈御花園〉諷刺貪官汙吏剝著人民的皮,坐享其成;〈彼得與狼〉暗喻謠言人云亦云,所有人站在網路的高臺隔岸觀火,當事後諸葛說風涼話;〈狂熱〉則讚頌了社會運動的價值。
早在如:島嶼天光、願榮光歸香港等,為了單一事件所創造出的社運歌曲風靡之前,蘇打綠就多次在歌曲中傳達自己的理念,溫柔地影響世界。
青峰本人也曾在跨年現場,談及反媒體的議題(結果重播時被媒體減掉,看來格外諷刺)。
林癸澤
流行音樂一直是人們追隨的的產業,時代的的推演讓每個年代都有不同的歌手崛起,不同的曲風滿足不同年齡層對於音樂的渴望,每種音樂類型滿足不同年齡層的人們,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流行音樂],但在我眼中我認為流行音樂的定義是什麼呢?
小時候當資訊還沒普及化時,透過電視、RADIO、唱片、偶像劇,我們這個年代對於幾首歌總是為之瘋狂,收錄在我們的MP3裡面,每天用著放學的閒暇時間循環撥放著周杰倫、蔡依林、五月天的音樂,但時間的推移和科技的發達改變了台灣流行產業,國外的歌手、K-POP變成大部分在街頭能聽見而朗朗上口的音樂。
但現在有些人就認定流行音樂就是旋律單調透過幾個和弦組起來的芭樂歌或口水歌,但在我的認知或許並不盡然,雖然結構簡單但卻也是一種引領音樂進步的途徑之一,並不是只有錯縱複雜的音樂組成,才能被稱為千年佳話。
林詩婷
林詩婷
每首歌代表每個小故事
在台灣流行音樂的發展上,可以反映出每個時期所流行的音樂類型,及其背後的文化背景和歷史、社會脈絡。台灣歌謠最早出現的歌仔戲,我想我們現今這個世代所出生的孩子早已是很陌生的音樂類型。住在鄉下的我,小時候也曾經聽過歌仔戲,對歌仔戲的印象多半都屬於悲傷淒涼,即使看不懂歌仔戲的內容,但在音樂上是能夠清楚讓人感覺到悲傷的氛圍,而現在回過頭去看歌仔戲亦能發現,這正是反映當時殖民時代人們想要表達他們內心的失落。我想台灣最寶貴的音樂文化就屬歌仔戲莫屬,即使他在現代已不符合主流文化該出現的音樂類型,但要是人們不去重視這個經典或是非主流音樂,失去的會是台灣歷史上很重要的產物,即使所有的事物會因當時背景環境下,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而改變,而即使很多歷史最終也只能寫在書上,但能夠將之變成活歷史更是最難得可貴。
在國小最印象深刻的歌手就是周杰倫,我還記得我們每周三的故事時間,有一本書就是在訴說周杰倫在音樂上所付出的努力和他經歷過的挫折和難關,最後努力不懈的他成功創造出了周式音樂,變成家喻戶曉的歌手。在現在越來越多非主流音樂受到人們重視,我想正是因為每首歌曲的音韻、音律、音色一定會有符合他心境的人出現,在歌詞上也會反映到某些人的故事、心情,這也是造就非主流音樂興起的原因。不管是符合大眾文化的主流音樂還是在獨立世界默默生存的非主流音樂,這都是當代的流行音樂,只要是你心中的流行那就是流行,不需要刻意去迎合大眾口味。我覺得音樂在人們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他是可以永遠流傳的,從一首歌可以喚起你的回憶,僅僅他只是一段旋律,便能深刻的存在你的心中。
羅翊桓
「一首歌代表一個小故事」中學時我非常喜歡林俊傑的歌從最開始走紅的江南到修練愛情,每一首歌我幾乎都朗朗上口,我想林俊傑代表了很多人的時代,很多人的青春,如同簡報裡的張惠妹周杰倫;每個人有著相似的經歷,卻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流行音樂表徵時代的推演與並行,當代的流行音樂反映出時代特色,例如近幾年在華人世界流行的RAP 中譯饒舌,掀起一陣風潮,其中衍生出許多爭議,這裡也不多做評論,只能說某種音樂類型的竄起的時間未必能負載同等懂得實際內涵的粉絲。
近期聽的抒情歌手是薛之謙 R&B聽的是吳卓源 饒舌聽的是呂士軒和熊仔 獨立樂團喜歡聽的是守夜人和Vast&Hazy以及告五人。每一種音樂我幾乎都有涉獵,或許也不能說抒情歌即是流行音樂,相對較為小眾的音樂也有獨到之處。音樂能陶冶我們的性情,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尊重每一種音樂,以及尊重每一位歌手聽眾,讓音樂成為人類最寶貴的資產。
王奕翔
關於今天的課,我相信多數人都會有所共鳴,因為美歌人從小到大,或多或少,會聽過一些流行音樂,或許有些人覺得,流行音樂曲調俗氣、曲風單一,但就因為如此,才促使它成為人人朗朗上口的旋律,即使曲風不同、作者不同、內容方向不同,對某個人而言,或許是人生經歷中一段很重要的故事。而每個故事,都有一首專屬的主題曲。雖然流行音樂生命週期通常較為短暫,但這也就是為什麼每個時代,都會有其代表性的歌曲或歌手。當老師在分享自身經驗時,我的腦中也冒出了很多首流行音樂。從自己還是個小朋友,到在國小高年級那兩年流行的稻香,再到近期的音樂記憶,都是一個個成長的故事。其實隨著年齡的成長,我們所喜歡的音樂種類一直改變,也都存在著屬於自己的一張生命歌單。
岩渕大志
王奕翔
關於今天的課,我相信多數人都會有所共鳴,因為美歌人從小到大,或多或少,會聽過一些流行音樂,或許有些人覺得,流行音樂曲調俗氣、曲風單一,但就因為如此,才促使它成為人人朗朗上口的旋律,即使曲風不同、作者不同、內容方向不同,對某個人而言,或許是人生經歷中一段很重要的故事。而每個故事,都有一首專屬的主題曲。雖然流行音樂生命週期通常較為短暫,但這也就是為什麼每個時代,都會有其代表性的歌曲或歌手。當老師在分享自身經驗時,我的腦中也冒出了很多首流行音樂。從自己還是個小朋友,到在國小高年級那兩年流行的稻香,再到近期的音樂記憶,都是一個個成長的故事。其實隨著年齡的成長,我們所喜歡的音樂種類一直改變,也都存在著屬於自己的一張生命歌單。
岩渕大志
關於第六週的台灣流行音樂的課程,我個人有三個感想。首先在早期的(日治時期)台灣流行音樂和台灣電影相類似和當時日本統治的背景密切相關,除受到日本音樂風格影響之外,也被利用翻唱為軍歌扮演和電影一樣教化人民的角色。第二是在1980年代的"社運黃金十年中,特產是1987年的解嚴之後,台灣開始出現批判社會,政治的歌曲。加上都市的中產階級出現,本土思維在長期被壓抑幾十年後,慢慢被人們再度思索與尋找,這應該是台灣流行音樂的黃金時期。第三是關於現今的台灣流行音樂,由於世界各地的文化信息已經以無法想像的數量和速度在進行交流與相互融和,這幾年的音樂多元化又進入一個新的紀元。
至於回應老師的"什麼歌曲訴說你的故事?"的問題,我選擇這一首曲子,Yui 的fight.
這曲子是我在中學三年級時常常聽的歌曲。歌詞的中譯如下
你描繪的夢想,雖然不是都能實現
是你的話,應該能夠明白吧。即使是快要破裂的天空,我也會全都接受。沒有關係的,溫柔的謊也好,我還是想成為大人。加油吧,加油吧,燃燒自己,活在延續下去的現實。加油吧,加油吧,在這有限的日子裡,讓花兒綻放。
在希望的前頭,如果向自己的憧憬伸出雙手。即使是明天,也能不斷摸索地找道喔。我逐漸明白了,因為飛散消逝,才顯得美麗的事物。抱歉,因為我已經成為大人。因為當有一天,你回首當時,像今天這樣的年輕歲月,一定會覺得無比懷念啊!
加油吧,加油吧,所謂的勝負,其實非常重要的事啊。加油吧,加油吧,是啊!人生是不能回頭的。加油吧,加油吧,燃燒自己,活在延續下去的現實。加油吧,加油吧,在這有限的日子裡,讓花兒綻放,讓花兒綻放...
正如歌詞中所說,"溫柔的謊也好,我還是想成為大人。"面對即將長大的自己的將來,有憧憬也有些許害怕。"在這有限的日子裡,讓花兒綻放"當時我為了社團活動的棒球練習用了好多的時間,讓我覺得時間非常有限,面臨中學生活的集大成的一年,心中非常想和隊友們打出好成績。這心情和這首歌完全相回應。
䜖小薇
看完了流行音樂的課程內容後我發現了在台灣比較早出現(在日治時下)的流行音樂於流行電影被日本文化(音樂風,電影風格)影響到。使我最驚訝的是被利用翻唱為軍歌扮演。其實,台灣音樂大幅度收到別國家的影響。一開始歌手是透過他們 的歌曲代表看法,概念,心中打壓感,等等…
目前歌手經常會把不同語言混在一起來唱歌(台語與英文算最多)。對我來說,這表示會用國外的語言的個手是從國外音樂或文化中吸取靈感的。歌手也許開放,對別的文化有興趣。
流行音樂是一整時代的象徵。所以不同年齡人會喜歡不同的音樂類型,人們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喜歡的流行音樂。這推理過程使我發現,按照每個年代,每個人的看法“流行音樂”都有不一樣的定義,歌手和音樂表徵。在一些人的生活中音樂是不可避免的,是一種鼓勵,會連續不斷得聽,也許會使用音樂來代表她們心情。
流行音樂會談到我們社會中的大問題。有時候使民眾關注比較嚴重的問題,譬如:環境污染,男女平等,等等… 我自己都會聽講法文,英文,西班牙文和中文的歌曲。不過,雖然旋律朗朗上口的我都會去檢查歌詞的意思。想先確定我不會聽不適合我概念和想法的音樂歌詞。
何倢伃
提到流行音樂,不得不說,他們占據我生活的一半以上。對我而言,流行音樂似乎能輕易的表達出我的情緒跟想法。常常在低潮或者難過的時候,都是音樂陪我度過的,有點像是我的代言人一樣,就像青峰在歌裡說的:有時候他是我們的歌頌者,替我們訴說著我們的煩惱。而有時候,是音樂又像是別人透過它在慰勞我的心。有時候,它能帶我回到某個瞬間,可能是某次偶然間聽到這首歌的情景、可能是某段難熬的時間、也可能是某個難忘的回憶......
在覺得疲憊、空虛、只有負面想法的時候,總有那麼幾首是一直陪我走過的,像是:華晨宇寫給抑鬱症患者的歌《好想愛這個世界啊》,我想不只是抑鬱症,它一定也陪伴許多偶爾感到疲憊的人走過;林俊傑的《小瓶子》、《剪雲者》、李夏怡的《呼吸》跟鍾鉉的《一天的盡頭》等等,這些歌,都曾讓我在覺得喘不過氣的時候讓我脫離過那些負面、想拋下一切的念頭。這種音樂就像是歌手、作詞作曲家用他們的方式送給大家的禮物,讓即使素不相識、卻有同樣感受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溫暖。
宮城裕美
音樂一直支持著我的生活。 如果我一生中沒有音樂,那我可能是精神病患者。從我小的時候起,我就一直受到音樂的支持。音樂基本上是從電視和廣播獲得的,但就我而言,音樂是從同學那裡獲得的。因為當時我的父母很嚴格,而且我一天不能看兩個小時的電視,所以很難了解流行音樂。如果您不追隨時尚,在日本被認為令人尷尬。當我還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很難過,因為我不了解時尚就無法進行對話。順便說一句,當我來台灣時,我在台灣的朋友聽了推薦的流行音樂來鼓勵我說話,她們推薦了五月天。通過這種方式,我學到了很多台灣音樂,並且很高興能夠更接近台灣。
我同意音樂是一種記憶。通過聽很多我曾經聽過的音樂,我可以記住那個時代的背景。音樂可以像攝影一樣回憶記憶,因此似乎它被用作恢復記憶的方法之一。 隨著時間的流逝,流行音樂從您的生活中流淌,但我認為當音樂發生時能生動活潑地複活真是好美了。
陳怡臻
我自己也是屬於會購買實體專輯的人,雖然不是購買華語類型的,但一開始前面有提到購買實體專輯的話題,對於以前的我而言,可能沒什麼共鳴,認為音樂就是音樂沒有特別的感觸,直到自己高中因為升學壓力的關係,找到屬於自己的歌時,音樂反而變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進而從一首歌、一張專輯再到更詳細的認識這位歌手。雖然流行音樂大多已商業化,但是歌手、音樂與迷之間的連結,是無法用任何東西去做衡量的。
每一首歌都有一個屬於它的故事及被創造出來的理由,或許就是這些的變化,才造就喜愛它的人的不同,將音樂背後的含義套入自己的心境,從中找到共鳴,說不出的心裡話就用音樂來代替。
周毓凌
這邊我想要分享一首我近日來很有感觸的一首歌《勇敢一點》。
會接觸到這首歌是因為台劇《俗女養成記》,這首是女主角跟論及婚嫁的男人分手,並離職公司,人生遭遇重大挫折,頹廢後依靠自己再度站起來時所播放的歌曲。
其中,我很喜歡的歌詞:
「有誰不是生出來就在地上爬」
「我想要 讓自己勇敢一點
就算勇敢只多了一點點
這一點點 總有一天 繁星點點」
不管是怎樣的人,怎樣成功、怎樣有魅力、怎樣優秀的人,都會有低潮的那天吧,畢竟人無完人。
想要再站起來,可以靠別人拉一把;但想要站穩腳跟,終究還是要靠自己
深陷低潮時,不妨聽聽這首歌,鼓勵自己勇敢一點,再勇敢一點,自己就會很棒了。
黃品誠
這次課程中提到,流行音樂有它的時效性。看似這讓這首歌曲在時間的流逝中被逐漸淡忘。但正因流行歌的製作以商業為考量,也就是以當時大眾喜歡或流行的事物為基底,我覺得它的存在代表了那個時空下的「時代性」,而這樣的時代性或許在那時的某些人心中已永垂不朽。例如我小時候常常聽伍佰的歌,一開始不是我自己想聽,是那時爸爸常常在我耳邊哼著,在他的「耳濡目染下」我也跟著唱。後來問他問甚麼這樣喜歡伍佰,他說他以前在鄉下生活,大家都講台語,而且伍佰的腔調就是很本土的台灣腔,所以聽到歌曲特別有親切感。這也剛好符合那時新台語運動的發展,有其時代的縮影。我在成長經歷中也有專屬自己的歌單。除了小時候聽伍佰,升上國中時五月天的歌非常流行,加上那時他們為步步驚心出了主題曲「步步」,更是我和同學下課必唱的歌曲。那時放學我們衝去籃球場打球,佐以場邊同學手機中撥出的五月天音樂,成為我國中時期最美好的回憶。時間後移到高中,那時播出中國有嘻哈第一季,在我們這個年齡層又造成一次轟動,大家開始模仿饒舌歌手rap,時不時找人freestyle都是常有的事。我也在此時開始接觸rap的曲目,現在會聽的歌手包括熊仔,莫宰羊,王以太等。雖然這個節目或許是出於商業目的,但他啟蒙我對饒舌歌的認識,並有興趣繼續探索其中的歌曲和歌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屬於自己的流行歌曲。而這些歌曲陪伴我走過無數的喜悲,儘管歌詞設定的意境我無法完全領會,這都是我成長記憶中很深刻的部分
張耘瑄
老師在課堂提到的,去了國外聽到自己國家的熟悉的曲子,才能感受到這些歌曲的可貴,讓我聯想到我也曾經有這樣的經歷。去年暑假我獨自去了葡萄牙做志工,與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交流,當然有會聊到流行歌曲。這時我才認真思考了哪些歌曲能夠代表我生活的這個年代的台灣,是周杰倫、蔡依林、五月天還是蘇打綠?去國外的這一趟,我們每天放著不一樣國家的流行音樂,這才讓我了解到音樂是多麼的容易串連起大家,透過分享彼此國家的音樂,我們更了解了對方,也能讓對方明瞭我們是生活在怎麼樣的文化裡。而在葡萄牙當地最常聽到的那幾首拉丁歌曲,也成了往日能喚起我記憶的美好回憶。
最後,老師分享的歌曲--母親的名叫台灣,雖然我是第一次聽到,但配合老師訴說的回憶,也讓我感受到了這首歌字字句句裡的感情,讓我覺得非常感動!
田村有梨奈
自從日治時期代以來,流行音樂的概念就已經存在,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可能導致了西方音樂的湧入,並且末期皇民化運動的下,日語教育將得到進一步加強。 儘管如此,台灣歌曲仍然保留著。 以及戰後中國國民黨對台灣語言的限制之後,即戒嚴令解除後,新台灣語言運動正在發展。 從這些歷史段落來看,台語歌曲似乎是經過動蕩歷史的台灣身份的一部分。
杞欣庭
我有在YouTube留言問老師民歌運動的問題,但因為現在影片也已經關閉,那我就在這裡統整一下分享給大家吧!(嘉峻助教會不會覺得我很偷懶www)
「用自己的語言,創作自己的歌曲」、「唱自己的歌」是台灣1970年代民歌運動的口號,我所好奇的是,這樣的民歌運動對「台灣主體性」的建構有何影響呢?其實1970年代的台灣正逢外交危機,國際地位日益低落,導致民族意識高漲,在這樣社會焦慮的氛圍下,但青年學子口中唱的仍是西洋歌曲,民歌運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醞釀而生。
民歌的出現,帶有文化尋根的意義,但早期卻是以「屬於中國人自己的音樂」,作為創作的源頭和目標。然而外交的挫敗鬆動了中國主體想像,引發了中國/台灣、中原/本土的思潮論戰,到底什麼是「用自己的語言」、「唱自己的歌」呢?面對尋找台灣人自身定位的疑問,以1976年的李雙澤淡江事件為契機引發論戰。
綜觀民歌運動,除了運動初期第一波提倡的從歐美語言文化回頭審視自己的效應之外,後續第二波有歌手開始提出「自己」應該是這片土地上的文化語言,所以應該轉向對於遺落的或被邊緣化的母語的追尋。所一民歌運動後來催生了接下來的新台語歌運動,並和文學領域的台灣新電影,推動了台灣本土意識的興起。
蘇予歆
我認為所有流行的東西都變遷的很快,包括流行音樂,我是一個音樂系的學生,但其實我平常不太聽音樂的,所有的流行音樂歌曲,甚至紅到天際的,我甚至可能都還是會有沒聽過的可能,只有像五月天的洋蔥阿那類紅到在任何場合都會出現的歌曲,我才可能稍微會知道一點。
蘇予歆
我認為所有流行的東西都變遷的很快,包括流行音樂,我是一個音樂系的學生,但其實我平常不太聽音樂的,所有的流行音樂歌曲,甚至紅到天際的,我甚至可能都還是會有沒聽過的可能,只有像五月天的洋蔥阿那類紅到在任何場合都會出現的歌曲,我才可能稍微會知道一點。
我覺得流行音樂的歌手都很厲害,每個人都要力的發表新作品,才可以讓自己在這個變遷很快的世代裡存活,我自認是一個非常沒有創造力的人,我左是想不到甚麼特別的點子,所以對於創作者的這一快,我感到非常的羨慕和敬佩。
林君欣
林君欣
覺得望春風被改成愛國歌曲好可怕···
我覺得能夠說出我的心情的歌:Omoinotake - モラトリアム
這是一部漫畫電影化之後的主題曲,是在描寫男主角一的心境,大概的故事就是男主角的過去非常的悲慘,被親人強姦、被迫當黑道·····但是男主角一並不認為自己很可憐,並且說服自己他的遭遇都是自願的,例如被暴力對待卻笑著說自己就是喜歡疼痛等等的。但是當男主角一遇到了真心待他,看到他受傷會心疼的男主角二的時候,他卻不敢伸手抓住男主角二的手,不願接受他,儘管他們相愛,因為如果接受了他,就相當於承認自己的過去,也就是否認一直以來的自己,這首歌就是在描寫其中掙扎、糾結的心境。
モラトリアム(moratorium)在心理學中指的是認同延緩。非常推薦去聽原曲跟看MV喔~
林昱廷
林昱廷
我認為這堂課我贊同的論點是老師對於流行歌曲具有時效性這點,我們會因處在不同文化、潮流下,每一次引領的流行歌曲的曲風會有此不同。其中我比較訝異的是周杰倫對台灣的歌唱界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以及開創一個潮流的曲風結構。同時在報告組的內容中,提到過去政府有意干涉民間創作自由時,雖然這段內容我多次在歷史課堂上聽過,但每此獲得的東西與感覺卻有所不同
,這次因為在遠距離授課的關係無法跟同學們交流,因此我想問有關鄉土民謠以及對應反共愛國民謠轉換過程中的過渡階段,以及政府查禁歌曲的政策是在鄉土民謠時期的限制。
陳馬克
最近發現一個滿有趣的台語樂團,叫做百合花。好像沒有非常廣為人知,但我覺得他們的音樂味道很特別,歌聲也很好聽!
張正
陳馬克
最近發現一個滿有趣的台語樂團,叫做百合花。好像沒有非常廣為人知,但我覺得他們的音樂味道很特別,歌聲也很好聽!
張正
流行音樂除了音樂本身的風格特色之外,我更加在乎的是代表一個特定世代的流行音樂背後所蘊含的各種文化和當時的歷史時空背景,這個可以幫助歷史研究的進行,因為音樂一方面除了是一種藝術的呈現,他也是音樂作曲家的精神寄託之處,而往往就包含作曲家對於當時整個社會的觀感和想法抑或諷刺,透過音樂傳達給大眾自己的所思所想。相信最為有名的就是美國於1960年代的嬉皮風格的音樂,那時的音樂除了本身曲風之外,更多的是代表當時年輕世代對於社會現況的不滿,反戰反社會現況等等。而現代台灣也有許多獨立樂團逐漸成為年輕人的主流,有想法的年輕人逐漸不追求像以前一樣的偶像樂團,他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喜好的風格,不應該去刻意盲目追求偶像,背後代表的意義便是民主社會每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能力(也會表現在獨立樂團的歌詞上面),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應該去迎合別人,這種思想在公民意識強烈的部分年輕人身上透過對不同獨立樂團特色風格的追求上展現出來(相對於2000年初大家主要追求的都是擁有廣大粉絲的偶像,當然現在還是有人喜歡大團體偶像,但其中很多都是盲從,自己並沒有真正了解音樂或文化素養不夠),他是一種對於音樂的民主化(獨立樂團較不需要龐大資金,所以可讓更多有理想的人不會應為錢財的問題而被埋沒音樂才能),每個人所追求的都是各自獨立且有各自不同風格的不同樂團,且是出於自己對於該音樂風格的真正喜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