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 8-05/11/2020-: Shopping and Queuing (血拼和排隊);帶領討論助教:張子樂
指定閱讀
蘇碩斌,〈觀光/被觀光:日治臺灣旅遊活動的社會學考察〉,《台灣社會學刊》 ,36期(2006),頁 167-209。
葉秀燕,〈「血拼英國」:台灣遊學生英國血拼的觀光消費研究〉, 《研究台灣》, 第 4 卷(2008)。頁 43-79。
延伸閱讀
Baudrillard, Jean. “Consumer Society.”Jean Baudrillard: Selected Writings. Ed. Mark Poster.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29-56.
廖炳惠,〈從國家拜物到血拼傳奇〉,哈佛大學燕京學社,2001 年 10 月 6 日。
《課程照片集錦》
《同學修課心得》
這週的主題是排隊與血拼的文化,排隊這件事在台灣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甚至是一種指標代表著有風潮大眾所喜愛的,但在過去大部分的人看到排隊往往會覺得比較負面,看到排對就退卻不想去排隊,但是現在因為商業的各種手法或是宣傳就變成非常具有指標性的一件事,今天就知道了行銷手法常常使用「限時、限量」、「名人的演唱會」、「排隊美食」等讓大眾排隊或搶購,但我認為現在的手法有的開始變得有負面意義像是最近比較特別的衛生紙之亂,因為預期心理還有人群恐慌造成這種不健康的排隊,或是利用錢買名氣讓不有名的東西也莫名有名,也讓我們反省在資訊量爆炸的時代,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錯誤訊息,在資訊的傳播時媒體視讀的能力變的更重要,我們也應該放大檢視自己是否盲從或是讀到錯誤的資訊。
今天在報告的組也分析了為什麼會有排隊的文化,這就牽涉到了心理學的從眾效應,也就是盲從,這是一種怕自己被孤立,想快速進入群體的一種行為表現,就像我們常常擔心自己沒辦法跟朋友討論最新的流行或是跟不上他們的話題而趕快去追隨話題,這也是造成在台灣常常會有排隊現象的一種原因,因為沒有人想被當成怪人,這是比較有辦法解釋排隊的原因,而我們真的需要因為大家都在追隨而跟著盲從嗎?這樣不就會造成無法獨立思考,沒有自我判斷的能力。
梅莉妲
今天我們在課堂上討論了台灣流行文化關於排隊購買東西的信息。 我的同事在演講中列舉了許多台灣人排隊的不同情況的例子。 我發現與此有關的一件很有趣的事是,台灣人大多數時候都排隊是因為他們想買東西。 這對我來說非常有趣,因為我認為台灣人也願意為其他事情排隊。 例如,去看醫生,進入地鐵等。
簡而言之,在我看來,排隊做任何事情都足以說明台灣的社會和文化。 我認為,這反映出台灣人非常尊重事物的秩序,也反映出台灣人很耐心地得到任何東西。 我認為這不僅指獲得物質對象,而且還指他們在希望獲得生活中某些東西時的耐心,例如獲得大學學歷證書。 在台灣工作的三年中,我可以看到台灣人非常耐心,有能力忍受很長一段時間的苦苦等待他們想要的東西。
彭品瑄
血拼和排隊這個主題我十分喜歡!因為身為一個台灣女生,消遣生活的方式就是排隊購物啊!
看到長長的隊伍,即使不知道在賣什麼也要排一下,到最前面發現不是自己所喜歡的東西的話,也會因為排隊排很久而猶豫要不要買呢!
這種現象被商人抓住,就會變成一種行銷手法,像是之前的雷神巧克力&好市多的草莓蛋糕都是例子。
排隊人潮有時候會有負面的社會影響,像是之前的彎腰郵筒,大家搶著拍照卻造成交通堵塞。
因此,我們在血拼跟排隊的時候,除了自己爽以外,我們也要考慮一下會不會影響他人。
買東西也要想想到底會不會用到,仔細思考仔細比價後再買,才不會一時失心瘋最後後悔。
葉家褕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排隊經驗是小時候全家來台北看花博,排了四個小時吧,對那時候的我來說簡直瘋了,何必花這麼多時間等待一件事?在上大學以前,我也從來不會為了想吃某家名店而主動加入排隊人潮,都盡量避開大排長龍的店家,但是到台北讀書之後卻逐漸習慣這樣的現象,會為了想吃某家餐廳而心甘情願排隊。不管是排隊購物、排隊見偶像、排隊吃美食、排隊看展覽,大家都為了各自心之所向,願意耗費大量時間成本換取——無論物質或精神上——在漫長等待的那一端的快樂,但,快樂的價值是什麼?
排隊行為背後經常隱含著從眾效應,「從眾」也和「潮流」密不可分,許多人卻不曾深思潮流之於自己是什麼意義。就像廣告總是親切溫柔的告訴著我們「購買等於獲得幸福」:穿上那件衣服就能變身氣質女神、揹著那個包包的你是最有品味和氣質的,很多人也經常陶醉於這樣的想像,想像擁有了某件物品,自己就會是嶄新的美好樣貌。但事實卻是擁有那件物品之後,它的價值卻瞬間不如櫥窗裡擺放的其他誘人新品,很快就厭倦了原有的而又積極尋覓下一個目標,孜孜不倦地在購物的迴圈裡一遍一遍重複同樣行為。
有人可能覺得自己就是錢太多、就是想要新品,有什麼不對?但是資本主義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後果,就是物質的過度使用和消耗,進而耗損著整體環境和人類精神。不斷競爭、不斷追逐的風氣,在我們日常生活裡一再上演:我們追求更好的成就、更高的自我價值,同時資本家也競逐銷售額、業績,利用各種手段和包裝促進經濟成長、刺激消費,但你真的需要那件物品嗎?或只是看到很多人都有而想和大家一樣?又或是在買一個「概念」或「形象」?看到模特兒燦爛的笑容、自信的神采、出眾的氣質,而確信著擁有那個物品就能獲得幸福,其實反映的是自己對於那個美好形象的渴望;因為缺乏,所以想以購買來填補空虛,然而空虛感無法藉由物質填滿,不斷購物容易造成物品的囤積和浪費,反而為生活帶來麻煩。(在此推薦極簡主義的概念,不是說東西越少就越好,而是深刻認知到自己所需,以「減法」的方式生活。)
快樂應該不會是物品的附加價值,我們嚮往的其實也不一定是物品本身,只是在商人洗腦之下誤以為擁有物質等於快樂。想成為怎樣的人、想去什麼地方,要實現這些憧憬的方法不會是物質的堆砌,而是回歸到自己身上,思考自己所具有和缺乏的,透過內在能力的精進和思想精神的揚升,覺察自己的特殊之處並享受它。最後關於雙十一想補充一下,韓國的雙十一叫做Pepero Day((빼빼로데이),是一個表面上叫情人節、實際上要你消費巧克力棒的節日(?),總之也是商人策畫出來的,但Pepero確實好吃。還有關於北捷電扶梯的部分,雖然右站左行看似很有秩序、禮讓趕路的人,但其實有些國家漸漸地改成宣導左右皆可站立,因為在電扶梯上行走的確會增加危險性,而且左右皆可站立比起右站左行的運輸效率還要高,這也是我最近半年才知道的事,滿有趣的!還有關於中國用語和節日逐漸進入台灣這件事,可以看看這個「109年台灣與中國語言辨別能力測驗」(題目嚴謹度暫且不論,當作有趣做做看也可以),進而思考一下自己所使用的語言及其代表的意義為何。
許孟婷
老師在上課中提到的點到點購物方式與地毯式購物方式,我覺得與其用性別來分,不如說以目的來分會比較好。我是兩種購物方式都會用的人,如果我今天已經很明確知道我要買的東西是什麼,那我就會直接點到點購物,一進店面就直接詢問店員我要的東西放在哪一區,頂多花個3分鐘挑選款式和同類型商品比價,然後就會直接去結帳了;地毯式購物比較會出現在我不太確定我要買什麼,或是娛樂類型的購物行程。比方說買衣服,我只大概知道我要買白色的衣服,但是款式、材質、功能等等的我都還沒想好,那我就會慢慢逛、慢慢挑;又或者我今天純粹是跟朋友出來逛街,目的不是為了買東西,而是紓壓,那也會每件商品都拿起來挑挑看看,甚至還會拿去試穿,就像是在玩遊戲一樣,而會不會購買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至於排隊,我覺得可以分成兩種:台灣人自幼受到的禮貌教育與台灣人喜歡跟風的習性。從還沒有記憶的年紀開始,我們就被教育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先來後到,所以廁所、甚至連廁所的洗手台,隨處都可以看見有台灣人排隊。而跟風則是在不知道在排什麼的情況下,先排再說,在我來看是因為不想落伍、想知道這裡是不是有什麼很熱門但是我不知道的商品、活動。這種心態讓我想到之前美國有個普通男性,他某天特地梳油頭、請了兩個隨扈跟著他,然後走在紐約街頭,結果最後變成了一場小型的名人見面會,但是跟他握手拍照的人其實根本不知道他是誰。我想那些跟風的台灣人也是差不多這種類型吧。
施品岑
今天報告的前半段好像在回放以前的新聞,一堆記憶都回來了,甚是懷念XDD。
我覺得台灣人真的很有意思,我有時候從租屋處走出來,就會發現隔壁的屈臣氏已經有5,6個人拿著板凳在排隊了,他們說他們在排便宜的盒裝口罩,可能是有鑑於上半年排口罩的情形,台灣人對排隊更駕輕就熟,只能說我們真是有耐心啊!
基本上來說,台灣算是很守秩序,但是我覺得有些事很可惜,像台灣人也會排隊等捷運,不過我們的守秩序只有在排隊,不包含步驟,大家等到捷運來之後,就急著要上車,不怎麼考慮要下車的人,這一點有點可惜。
最後,我覺得報告組同學,後面的報告運用了符號學的理論分析得很棒!
邱子嫣
今天的主題報告是血拼和排隊,當我看到這個主題時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一次的疫情讓我們經歷了排隊買口罩的情況。我相信每個人都深有感受,為了買口罩,不惜花大半段時間排隊買口罩。我也經歷過當要排到自己時,卻得來的是口罩已售完的消息,當下我是崩潰的,覺得自己花了這麼多時間卻排來個空虛。從小就跟媽媽一起血拼的經驗太多了,只要商場一有商品打折,就有很多人瘋狂的去排隊,雖然我那時不知道到底再排什麼,但還是跟著排了。人的心理都是一樣,寧可錯過也不放過的這種心態,才會造成排隊風潮的這種現象。
張之翰
排隊在不同文化也是有不同的差異,在台灣,我們是能接受排隊,甚至喜歡排隊;在日本,日本人更能排隊,為了一杯珍奶排3、4個小時都可以,而且排得規規矩矩的,不像台灣有時會排得亂七八糟;在大陸,沒有人跟你排隊的,先搶先贏;歐美則是比較自由,能不排就不排,但得排的還是會排。
當排隊的現象出現時,以我個人來說,如果不是非常必要的東西的話,我排隊的意願會下降,但如果是非常時期,例如排演唱會、周邊等等,我還是會去排,不過不至於會夜排,頂多提早幾個小時而已。雖然說排隊通常是代表某店家或某商品的熱門程度,但有時也會造成負面的效果。例如中華電信499之亂,不但可能造成周邊交通堵塞,也讓員工過度勞累,但其中有多少人是真的需要,有多少人只是盲從。台灣人的個性很多都是貪小便宜、喜歡跟風,所以也經常出現囤貨的現象,從衛生紙、口罩、衛生棉,可能會導致真正需要的人用不到,而且很多時候這些囤貨的恐慌都是被謠言、假訊息給炒作出來的,衛生紙之亂就是最好的例子。
吳宗錞
投影片字體可以擺脫新細明體會更好(●°u°●) 」,感覺ppt沒有完整利用版面,排版稍嫌擁擠。台風偏穩,分工確實。
關於排隊的現象和反思,我之前在大考作文曾遇過類似的題目,所以曾針對這個議題進行過深度的思考,一樣都會提到台灣人的從眾心態和盲目跟風。這組的報告給予了更仔細的事件介紹,猛然回首,我才發現,原來我也曾經深陷過去的好幾波跟風風潮裡:小時候的雷神巧克力,我也曾經苦苦哀求父母帶我去買,但是往往商品都被搶銷一空,然後隔天早上還要聽買到的同學炫耀一番,常常覺得不甘心心癢癢的,但現在看到退燒的雷神巧克力隨處可見,也不忍令人心生唏噓。報告的內容還提到很多近期的跟風排隊風潮,我很訝異不知不覺中,我參與了這麼多。例如:衛生紙搶購風潮、還有499風潮好多好多。甚至曾經出進會考作文裡的彎腰郵筒,都在在呈現了台灣人無腦跟風,喪失自我辨識的能力。我曾經在網路上看過一些類似的從眾社會實驗,雖然使人啼笑皆非,但深深去思考,會發現這是這個社會冷酷而現實的真相,沒人願意當少數,即使違反了自己內心的答案,也寧願安於多數人的這片安逸中。後面老師有播放一些廣告行銷的範例,我覺得十分有趣。我平常就喜歡看各種廣告,尤其是泰國、日本的廣告常充滿各種巧思和感人的故事,出其不意的結局真的會令人感到耐人尋味。我覺得廣告中也能看出不同國家的文化,日本的廣告常呈現一種低迷的、厭世的氛圍,但卻十分貼近日常,所以帶有一種格外的溫馨,正好證明越貼近大眾的行銷,才是好的行銷;能走進人心的廣告,才是好的廣告。很喜歡這次的主題(⁎⁍̴̛ᴗ⁍̴̛⁎)。
黃子譽
這周的主題是血拼與排隊,現代台灣人似乎都很喜歡排隊?看到大家在排隊時,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排進隊伍再說,看到大排長龍的店家,就會想要走進去,但是很多人排隊的店家就一定符合自身的喜好嗎?因為網路世代興起,許多店家會打出優惠活動「來店打卡留言送好禮!」,這導致網路上開始出現許多評分、留言數高的店家,也有店家會去買水軍,來衝高店家的知名度,許多人就因此慕名而去,造成店家外大排長龍的現象,而經過的人又因好奇心,也跟著加入了人群。許多人因為想跟上時代趨勢,並不被同儕邊緣,而出現了「從眾心理」,進而盲目的追求當下的流行,但那些時下正夯的東西,並不一定適合任何人,我認為這些現象與批判理論中的人格市場化也有些許關係,現代人為迎合市場及社會,而一再追求最令人喜愛的人格,進而喪失部分自我,這種現象在現代社會中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不應該再繼續一再的盲從,而是要根據自身真正的喜好來去抉擇。在課堂中老師提到,有人認為現代女性的消費較男性來說不理性,但依我的觀察雖然現代男性雖然比較不常向女生依樣亂買包包、衣服、化妝品,但是他們一次消費的價格幾乎就足以超過女生買一堆用品的單價,所以這似乎不是一個可以成立的假說。現代人血拚與排隊的現象,似乎已經變成了台灣的流行文化,這個文化雖可促進台灣的經濟流動,但是也造成了許多不良影響。我認為個人偶爾因為好奇心促使而有這些行為是可以的,但也不要盲目的血拚與排隊,導致自己花了許多錢買到的卻只有「非常跟得上流行」的標籤,而不是真正需要的東西
王怜潔
這週的主題非常有趣,也與我的生活經驗有相當大的相關。最近台北各大百貨周年慶開跑,我為了搶保養品特惠組,提前四個小時到百貨門口排隊,旁邊排隊的人拿著手機跟DM,不斷確認自己要買的組合,深怕一個疏失,錯過最優惠的價格。百貨一開門,所有人一窩蜂湧入,把一樓美妝保養櫃擠得水洩不通,場面十分壯觀。物質的意義是由人賦予的,但現今社會好像是人的意義反被物質賦予,只要我擁有了甚麼,就代表我在社會中有相當程度的社經地位。上面的同學提到了快樂與物質,我覺得講得很好,也應該是我自己需要反省的,究竟我排隊與大量購買商品,是我真的需要,還是我認為做了買了會帶給我虛幻的快樂呢?
高虙
不得不說我對這個禮拜的主題十分感興趣,因為我自己身為台灣人也是一個非常喜歡排隊的人,可城中舉例的雷神巧克力,我就是當時一次買了十幾盒的那種人,不過自己明明不愛吃巧克力,卻買了這麼多盒,真的是只為了跟風,而且在報告的人真的令我印象深刻,像是他舉例了雷神可能只有在山上的7-11才買的到,我真的是快要笑死了!
潘朱茶江
我個人覺得這周的報告主題很有趣,這組別的報告分析也很仔細,雖然有些部分重複而且放了有點多之前新聞但是對一個外國人的我來説那些資料很有意思因爲我不知道在台灣,排隊與血拼可以變成一種文化。這組報告的組員的報告風格跟氣氛也很幽默,聼報告的時候覺得很放鬆。在我的國家,這幾年來人們才好好的排隊,之前很少人排隊買東西,都是用搶的,所以我來台灣之前對那種優惠或限量品覺得很煩。來台灣生活後我已經開始覺得台灣的血拼和排隊文化是一個很有特色的文化。
彭筠
這周的主題是排隊與血拚,這在台灣是很常聽到的,但對於我個人而言,排隊是件令我十分厭惡的事,因為我很討厭浪費時間等待,而當下如果有流行什麼東西,我通常都會等流行過了再去買(前提是我還記得)。不過報告組別有提到排隊對現代來說象徵著受歡迎,這點我蠻認同的,在選擇要吃哪家餐廳時,我通常不會選擇一個客人都沒有的餐廳,而若有一兩位客人在等待的餐廳就較有吸引力。除了我們平常就知道排隊所衍生出的亂象,報告組別也有將產生亂象背後的原因說明,就是「從眾效應」。因為別人有,所以我也要有,而針對從眾效應有許多實驗,除了在報告中提到的哪條線和左邊的線一樣長,我還有看過拍手的實驗,這些實驗都顯示了人真的會從眾,而因此去排隊、跟風。在此之前我並沒有將這些實驗和排隊亂象聯想在一起。最後有個小問題,在報告的一開始有過去排隊和現在排隊的比較,但是我注意到的是過去排隊的那張圖好像怪怪的,是西來庵事件時被捕的人排隊的照片,和現代排隊那張照片的性質似乎不太一樣,不知道是不是報告組別為了呼應過去排隊是較帶有「負面」的看法?
武氏香江
排隊不僅是台灣人的文化,也是台灣人的一部分日常生活。 從我第一次來台灣起,我就沒想到台灣及這裡的人非常有風紀。在捷運裡排隊,排隊買食物,排隊去廁所等非常有秩序和自覺。 在我國,人們對排隊的文化還沒有高度重視,人們還有爭先恐后的現象、特別是在交通互不相讓的情況下,創造了一個複雜而無紀律的環境。 我來台灣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台灣人有時會感到對排隊有點奇怪。例如,在一家餐廳、您不知道這道菜是否美味,但是看到很多人在排隊,您也會感到好奇和排隊。 或者,也許您排隊一個小時,只是要在著名的場景中拍照。 在這樣的時候,我感到浪費時間。 排隊文化正逐漸轉變為一種壞趨勢。
林宇凡
課堂上討論了排隊與血拼的文化,而今天恰逢雙十一前後,在經過許多店家招牌門口寫著「滿千送百」、「最低四折」等抖大又深刻的字樣,連平時沒什麼在買東西的我,彷彿都像著了魂一樣,稍微回過神,欸,手上怎麼多了一套衣服。
課堂上探討的雷神巧克力現象,令我非常的印象深刻,記得那時我大概國小上下,不只親朋好友、連新聞路邊都在刮著「雷神旋風」,明明就只是很普通的巧克力啊,但那時的我也是愛的要死要活的,我母親為了我還特別請去日本玩的友人從日本帶回來。
追根就底,我認為只要是人都會有一種貪小便宜或是從眾的本能,而商人就是利用了這種本能,而產生了「限量球鞋」「週年慶」「雙十一」「黑色星期五」「跳樓大拍賣」等各式各樣的優惠活動,自認腦波很強的我甚至也常常不小心荷包就大失血,排隊這個文化我認為同時具備以上兩個本能的特性,映照在台灣的文化背景,因而產生了這項產物。也許再下次又忍不住購買某樣產品時,我們應先理性一點,思考這樣東西所帶來的利益價值是否大於我們排隊所付出的時間成本,理性消費,才不會還沒到月底又大失血。
劉冠忠
這次的主題好像隨時都會出現在我身邊一樣,像是吃午餐時的丼口飯食,像是晚餐時間的師園鹽酥雞,又像是下班時間的五桐號一樣。因為自己本身是企管領域的學生,因此對行銷也很有興趣,在觀察後發現那些泡沫產業的共通點都是無法在既有的形象上增添變化性,無論是紅及一時的雷神、蛋塔或是厚奶茶都是不易產生變化的產物。而羊群效應也是不可不被提及的理論,人類的身體本能好像本來就具備了這種功能,一看到排隊的隊伍就無法克制好奇心的向前跟進。最近剛過雙11大家也肆意購物,商人也利用光棍節的名義進行促銷降價,一方面能提高銷量、增加消費者需求,另一方面消費者也能讓自己的慾望達到滿足。這樣來看,血拚和排隊好像是現代人一種微妙的舒壓方式。
李知穎
排隊血拼真的是可以堪稱全台文化了吧!每天都有,隨時隨地,已經是生活日常了。我自己確實是蠻願意排隊為了美食,食物對我來說有撫慰人心的力量,會願意花時間等美食但如果1小時以上也會不要。現代人真的很頻繁的跟風排隊透過各種之亂可以說明,有時也常常造成道路難通行,可對台灣人來說或許就是排隊的魅力吧,確確實實的提升了商品預期價值,但有時期待太高失望也會更多。
血拼!完完全全符合,我真的因為雙11沒有運費而買了一些東西,去國外也會買當地便宜的產品回來,但事實上再思考後,其實可以更理性的消費。去年去美國,買了不少零嘴回來分享,但事實上沒有必要特地從美國扛一堆便宜台灣也買的到的零食。
或是是在許多經驗並反省下可以更理性一點消費,並且保持記帳的習慣才能好好規劃自己金錢用途。
李娟
這週的主題我想是在台灣文化中最顯而易見的,不管是新開幕的商店、夜市美食、百貨週年慶、偶像簽名見面會等等場合,皆很容易看到民眾一窩蜂的在排隊,我自有記憶以來應該沒排過任何超過30分鐘以上的隊伍,所以對那些願意花幾個小時甚至幾天以上排隊的人深感佩服,我覺得不能只說他們太瘋狂了,而是他們以這種方式表達對某種事物的喜愛與重要性,如此也是有其獨特的意義在的。
然而「血拼」這的確是值得反思的一件事情,小時候很想買一件東西的時候,爸爸總會跟我們說「想清楚自己是需要還是想要?」,我覺得這句話對我很有幫助,有時仔細思考過後,那個衝動的購買慾就會逐漸消去了,我們大多時候只是單純被那件商品的外觀或是人氣所吸引,但風潮過後才會發現其實自己根本不需要它,過一陣子便會覺得自己屯了許多不必要的東西在家裡。最近也在慢慢學習環保與極簡生活,不僅能愛護地球也能降低許多無謂的慾望,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廣告行銷之所以厲害就是能吸引客群去購買,的確有許多廣告真的會打動人心,我也很佩服這些企劃團隊,能將一件商品配上如此美妙的包裝,然而我們在被影響的同時也需記得應該要理性消費,不要盲目的追求流行或是有高價迷思,應該時時思考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才是快樂的。
張文齊
今天的報告主題是血拼和排隊,在過去,若前方有一群人在排隊的話,就會使消費者購買的意願降低,而現在,若有一大群人在排隊的話,反而會增加消費者的意願,這就表明了現今的人對排隊這現象不像以往那麼的負面了。
報告者的組員提到排隊有可能是因為從眾效應所造成的,像是幾年前的雷神巧克力,當時的各家新聞報紙都在報導關於雷神巧克力爆紅的事情,我對此印象深刻,因為當時我也想去買一塊來嘗鮮,卻發現各大超商都賣到缺貨了,連賣場販賣雷神巧克力的貨架上也都空空如也,更有許多台灣人特意飛到日本去大量採購,也因此發生了詐騙集團偽裝成是代購,而使消費者上當受欺的新聞產生。現在,我回想起這股風潮大概是因為大家都害怕被孤立,害怕無法參與朋友之間的聊天話題,所以才想去購買,並非巧克力本身有多好吃。
報告組員也提到台灣人排隊主因是為了限量款,這就讓我想起新聞常常報導,有人為了演唱會門票排了三天,或是為了限量款名牌,隊伍排了三百公尺長。
梁瑋倫
這週的主題是在介紹排隊與血拼,這兩樣都是生活中最長發生的現象。
本週的組別介紹了形成排隊現象的理論,但是正如老師所說的一樣,排隊最令人興奮的時刻是快輪到自己的過程,而非拿到東西的當下,也就是說帶來快樂的並非是排隊本身,而是人在「期待」未知物品會帶來快樂,這份「期待感」才正是引發人快樂的主因。
至於血拼,老師在最後所提出快樂是什麼的問題,我認為現代人(處於後物質時代的人)買東西並不是為了滿足需要、有用的需求,現代人所追求的是精神方面的需求,像是地位、階級等,因此我認為現代人偏向於將物品視為一種證明,證明自己的社會地位、能力是能夠買的起這些物品的,而現代人也因為有這些證明地位、階級的東西從而獲得滿足與快樂。
林宜縉
這次的報告主題為排隊與血拼,雖然大家的觀念裡總是認為女生就是喜歡排隊與逛街,但其實這兩樣我都不太喜歡。
只要看到有什麼排隊人潮我通常都會毫不猶豫地離開,我認為排隊其實蠻浪費時間的,而且一陣子過後人潮也會逐漸減少,總有一天一定能朝聖到,還有這組報告中有提到一度造成瘋狂搶購的雷神巧克力,我也是等流行一陣子後才品嘗。
另外逛街血拼我也不喜歡盲目地隨便亂逛,我覺得既然要買東西就要有目的的去買,到處走走看看還蠻無聊的,不過這組在報告的時候有分析了台灣排隊人潮的趨勢以及為何要血拼等等,我覺得還蠻不錯的。
金山泰雅
我覺得這週的報告主題蠻有趣的,雖然排隊不只是台灣的文化,很多國家也有。在日本的話,我們看到排隊的時候,會覺得那家店是不是名店之類的。而且我們常常滿願意排隊一兩個小時,排越久買到那個東西的時候越高興。
我覺得台灣的情況也差不多一樣,台灣人也蠻喜歡排隊,但我好奇,有時候會遇到插隊或根本沒有排隊就過去的人,尤其是捷運,而且通常是中年人。我就覺得那麼想坐的話,可以再等下一班車坐就好。我也常常這樣做。我就覺得排隊也有每個國家的特色!
丁氏垂玲
我覺得血拼_排隊是台灣特別的文化。剛到台灣的時候,第一件事讓我感到困惑不解就是台灣人很愛排隊。每次經過飲料店、夜市的小攤店、百貨公司週年慶活動現場的時候,我都會看到人人排隊。這不但是一種代表文明的表現,也表現出一個國家的進步,按照順序等待。如果問到我喜不喜歡排隊,我的答案就是:有時候喜歡,有時候不喜歡。當我心情好,想出去逛逛的時候,我可能願意排隊,覺得「我比後面的人更幸運」。但是,有時候沒時間但必須排隊才能買得到那件商品,我就覺得很無奈。就像今年3月份大家開始搶購口罩的時候,早上10去上課看到每家藥店都排了很長的一條,甚至有人還帶著椅子坐著等待,我當時的感覺就是還是在seven 訂購好了。
我跟一般的女生一樣,很喜歡血拼。我血拼的習慣是都會帶著我表妹,因為她很會挑衣服。雙11節剛過不久,今年我覺得自己很厲害,因為以前到了雙11我不但在家網購,而且還特別跟表妹約好時間去搶打折的商品,但是今年我什麼都沒買,百貨公司也沒有去逛。但現在想起來有點後悔,哈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