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Week 7-27/10/2016: : Betel-Nuts, Electronic-Fancy-Float and Show-Girl Culture (檳榔西 施與電子花車文化)












本周討論主題
  • Betel-Nuts, Electronic-Fancy-Float and Show-Girl Culture (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文化)


指定閱讀
  • 杜綺文,〈美麗的鏡像身體或不健康的馴化身體?---Show girl身體價值觀研究〉,中華傳播學會2007年年會,2007


延伸閱讀
  • 張小虹,《後現代/女人:權力、慾望與性別表演》,台北:時報,1993
  • 陳宜賢,《從知識/權力的角度檢視檳榔西施的身體規訓》,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2006
  • 林奕鼎,《檳榔文化作為一個鬥爭場域》,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 張瓊霞,《再探電子花車:矛盾‧仰望‧現代性》,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課堂照片錦集



















同學心得回饋

林芝璇

今天聽見老師說起父權主義二元論時
提到如果有檳榔鮮肉會是怎麼樣時,我忽然想到之前馬來西亞出現一位長得非常陽剛的買榴蓮帥哥
然後他就在網路上一炮而紅了,業績也因此很好。
想要和大家分享
PS今天和老師分享的一些細節搞錯了,不好意思><)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715/535460.htm

司徒詩云

這組報告非常豐富,而且我也學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他們也沒有一直背稿,非常喜歡這組報告。最令我震驚的是,台灣政府竟會用帶有歧視性字眼看待電子花車的文化而不自知。正如老師說的,政府也只是透過一時的打壓,使其他文化更具有"價值",讓所謂"高階"文化有比較崇高的地位。在求學生涯的過程中,不論是歷史課本或是公民課本,都沒有提及過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以至於很多人無法透過正式教育了解這樣的文化。而當我們看到新聞媒體報導時,大多是以負面和低俗文化的方式,介紹此類文化。然而文化如同語言,是沒有優劣、高低之分的,因此我認為這類相關議題應該編入我們的教學內容,好讓學童可以從比較中性與尊重的方式看待他們。

謝逸

我認為這組同學的PPT製作非常美觀,排版整齊,並且內容具有概括性,不是把大段文字直接呈現在PPT上,而是由報告的同學生動地講述,這會增強台上台下的互動性,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同學在報告的時候,先介紹了不同歷史階段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的發展狀況,再提出問題——為什麼檳榔西施、電子花車會被打壓。老師在第三節課講解時,也有將芭蕾舞者與檳榔西施的圖片進行對比,并提出問題——同樣穿著清涼,為什麼二者給人的印象差別巨大?這些問題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文化本身并不具有優劣之分,只是因為它們被呈現在不同舞台背景上,從而造就了它們帶給觀眾的不同感受;另一方面,這也與文化興起的市場需求有關。芭蕾舞者通常出現在高級劇場,舞台華麗,觀眾層次生活品質高,因而芭蕾文化給人的印象是優雅高貴;而檳榔西施的出現是出於檳榔業者在銷售方面競爭的需求,是相對于傳統檳榔市場的一種新興銷售手段,這種文化通常出現在平常市井,沒有華麗的物質、金錢做堆砌,它所處的市場層次與芭蕾市場相比,可謂天壤之別,因而檳榔西施往往給人低俗、缺乏氣質的印象。
這堂課給我最大的啟發是,研究文化現象時,不能僅僅看到表象,譬如,不能僅僅看到檳榔西施被政府打壓、被污名化的事實,而應該從多角度思考,為什麼是檳榔西施被打壓?檳榔西施文化本身並不意味著粗俗,它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但由於其所處的社會地位不高,檳榔西施的文化程度、素質普遍不高,再加上部分媒體宣傳對其存在污名化,導致它帶給大眾的印象不佳,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被看作為性工作者。
此外,在課上,我也看到了檳榔西施作為台灣特有文化在國際間進行傳播交流的圖片,我認為這正是驗證了文化多重性的特征,文化本身沒有優劣之分,任何文化在某種程度上都有好與壞的一面,它是特定時期社會發展的折射,我們應該更多地透過文化去理解過去與當下的社會環境,盡可能地減少對文化的某一種局限的刻板印象。

王守朋 

對於一個都市的孩子來說,點子花車真的是一個只會在電視上才會出現的東西,起碼對我來說我自己本身就是這樣的例子,然而檳榔西施就不太陌生,畢竟路邊都有,但不管是哪個,在我心中這兩個基本上都是屬於負面的意義比較多,但在聽了同學們的介紹之後,總覺得從歷史上來看這整件事情,那好像又還好,我覺得老師說的對,檳榔西施跟芭蕾舞者有什麼差,把兩個放在一個什麼都沒有的空間裡,他們就是一樣,部過這是第一印象拉,因為內涵還是有差,不過我想說的是職業不分貴賤,只有你怎麼去看待這整件事情而已

陳晏榕

這組同學的報告真的學到了很多,也在課堂中點出很多社會大眾既有刻板印象對台灣文化的影響。
課堂中提到,檳榔西施和model的差別是舞台,但重點是觀看舞台的人群,那些我們稱之為高貴的觀賞族群對比開車的運將大哥,或許很多人覺得他們天差地遠,然而從各個理論的說法看來,觀賞檳榔西施和model的概念是一樣的,這樣並沒有卑賤之分。
檳榔西施和電子花車文化讓我聯想到的是街頭藝人和專業表演者的差別,在10/29.30我到高雄參加了衛武營藝術祭,這是全台灣街頭圈很重要的一個活動,小時候,我們常常跟爸媽說,我們要當一位專業的芭蕾舞者,但是我們肯定不可能跟爸媽說,我想要當一個專業的街頭藝人,但是漸漸的,我更感受到街頭更強韌的生命力,那是足以感動無數生命的,在地可以走向世界,用不一樣的方式,讓人欽羨。
很多時候是我們的有色眼睛和社會脈絡使得許多工作都被冠上了矮化的名字,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讓民眾、社會改變這種想法,從我們自己做起,用自己的方法去改變,小小的一個行動,可以產生大大的效用。

林均穎

印象中小時候比較常看到檳榔西施,那時候的印象是覺得她們很漂亮、很勇於展現自己,所以一直以來都不會有甚麼反感和不舒服、嫌惡的感覺。老師分享的那則新聞,當時候國中的我滿傻眼的,看到一個很瘦弱的女生被過肩摔加拖行,真的很不爽,以下是我個人觀點,但我認為這樣的新聞24小時瘋狂放送那些畫面,某種程度上也加深了社會對公權力和檳榔西施對立的印象,我覺得這是除了執法過當以外另外的問題。
覺得這組同學報告做得好完整~

黃琪雯

       在這組報告後,我不斷地想要定義「何謂檳榔西施?」,只要穿的清涼就算嗎?還是有年齡、身材或是衣著的限制呢?課程中,我詢問旁邊同學的想法,他認為檳榔西施是穿得清涼且年輕的女性。但我在想,根據他的定義,難道自家開檳榔攤,也同樣坐在路邊賣檳榔的阿姨們是不是就不算檳榔西施了呢?這個報告主題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例如,大眾對一般女性的氣質定義是什麼?然而,現實社會中,很多人僅用二元觀點去認為女性應該具有陰柔、優雅的氣質,甚至認為女性穿著較為清涼才是引誘犯罪的原因。這種現象,我們可能會怪罪媒體再現的結果,但是將之認同並承認的明明就是自己啊!
       再來,老師在課程中有問到芭蕾舞者、展場女孩和檳榔西施的差別在於何處?我十分認同老師說的,他們的確和階級有相關。因為只有在家裡擁有較佳的經濟環境才有足夠資源培養其子女成為芭蕾舞者;反觀,大多數的檳榔西施的家境較不優渥,所以可能需要運用課餘時間或是其他時間來打工,才能協助家裡維持正常運作。根據這種狀況,檳榔西施普遍教育程度會稍微不足於一般同學,畢竟當我們在唸書準備考試時,他們可能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擔心家中經濟狀況。所以我認為許多檳榔西施或許也是別無選擇。但他們不偷、不騙、不搶,靠著自己的能力維持生活。這樣來說,社會大眾因為某些特殊的例子和情況便將所有人汙名化,是否有些不當?
       最後,我想說不管是電子花車還是檳榔西施,皆屬於台灣文化的一環,而任何文化皆無雅俗分別,更不能將之視為低俗文化!

許庭悅

聽完此組的報告,腦中充滿了許多問題和想法;多數民眾認為檳榔西施因穿著清涼而與情色帶有關係,且有物化女性的意味在其中,而電子花車亦是如此,大眾普遍認為其社會觀感不佳,甚至妨礙風化,但是為什麼國外芭蕾舞者的表演大家就認為是高雅有文化的,而為什麼大家就認為流行雜誌上穿著清涼的女性是時尚前衛的代表,為何大家總認為喝紅酒就是種高級享受而吃檳榔就是低俗的;在種種不同文化間,人們總是對各種文化和景象有所想像與偏見,這其中的差異是如何形塑而成的?而如何持有較正確而不偏頗的觀念呢?
          其實就各文化本身,它們皆是有其歷史源頭與特殊意義的,只要非真的嚴重違反道德理念的文化,其實各個文化並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它們都值得被了解與接納,它們沒有理由被只看重表面的人們評論與判定為低人一等,也不應成為媒體或少數人的歧視目標,人們也不應該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偏見或刻板印象,應平等看待各種不同的文化,以客觀與開放的眼界去看這個世界,並多思考,才不至於被沒來由的盲目想法無意間影響。
          這組的報告很用心且思路清楚,他們首先介紹檳榔的歷史和文化,再來介紹檳榔西施的起源、特色、大眾的看法及藝術內涵,接著則介紹電子花車的起源、表演的功能、場合、形式等及其予人的兩面印象,之後就接著探討女性身體所含之意義,最後再說明社會觀點和台灣文化的形成;他們有概念的報告讓人容易聽懂與了解,不過我認為關於電子花車為什麼可以在婚喪喜慶皆有表演機會這方面可多作解釋,而最後可以多探討為何大眾媒體和民眾會普遍將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汙名化且與情色作連結,並補充民眾刻板印象形成之原因和避免之方法;以上為個人之想法與建議,整體而言,此組的報告非常精采且豐富。

林格曼

談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文化之前,我想,先了解"文化"的定義是比較重要的。文化簡單來說,就是生活經驗的總體累積。而若是由這個定義點出發的話,文化本質上來說是無高低優劣之分的。因為不同生活經驗會形成不同的文化模式。這就是台灣生活之下的一個文化現象。
而若以芭蕾舞蹈跟電子花車來比較的話,我覺得是不能這樣相比的。芭蕾舞蹈是需要經過多年的栽培與訓練,其金錢、時間的投入都是非常龐大;相較之下,電子花車的人力培養、成為檳榔西施的條件都遠不及成為一位芭蕾舞者。但其實仔細去觀察那些在電子花車上跳舞的人,事實上都需要有勇氣站上那樣的檯子,跟台下的人互動、受揶揄吃豆腐也得忍氣吞聲,這也並非人人都能做得來的。
但在社會大眾的觀感上,是真的免不於會被貼上低俗、敗壞社會風俗的原因也是因為檳榔西施某些真的淪為性工作者,那要擺脫這樣的固有觀念他們真的也需要付出努力,努力扭轉社會上對於那樣的形象。像陣頭以前都是不良少年、不讀書的青少年休學去跳的八家將,但九天他要求他的團員都要讀書、要有大學文憑,這就是為甚麼陣頭現在給人的印象不再是以往那種粗俗、兇猛的形象。或許電子花車也能成立個專門培訓成為電子花車的課程,讓他不只是台灣特有的文化,也能是不斷進步、精進的文化象徵。
我們常常受到很多想法、觀感刺激,進而開始去思考咦對耶,為甚麼要這樣或是為甚麼不那樣等等,但很多時候事情都並非一體兩面,有時是一體好幾面,除了客觀的分析外,以及獨立思考,我覺得更多時候是需要去多多接觸、觀察、才能夠真的對某些事物持有所謂的"客觀"

我很喜歡這組同學從檳榔的部分著手。甚麼是檳榔、他的用意是甚麼,以及為甚麼是檳榔西施等等這些反思,讓我們更能投入、緊扣接下來要說的主題,介紹脈絡非常清晰。其中我覺得最特別的一個說法是:電子花車與檳榔西施的文化至今仍然存在的原因可能是因應全球化的入侵,大家希望柢固這種文化展現在地化。這倒是我沒有思考過的一個層面,或許人們下意識地真的會想為了反抗而凸顯自身文化。但又時常覺得台灣人很"包容",說反抗也沒有像日本有那樣如此濃厚的民族性,很愛國,反而是哈韓、哈日、親美......有點矛盾。不過我覺得這都是很值得討論的一個想法。

林思婷 

  從小我們就接收了許多歧視的觀念,歧視有時候是一種保護,保護脆弱的人不被傷害;但很多時候歧視是一種傷害,傷害被歧視的人。雖然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也接受了許多破除歧視的觀念,但是實際上實踐卻很難,像是看了電影「陣頭」之後發現陣頭其實有很多的文化、很多的故事值得去發掘,但是當要直接接觸他們的時候,卻會忍不住擔心「他們會不會是黑道」、「他們會不會看人不順眼就打架」,這是要循序漸進的,從有了去除歧視到觀念,到從旁觀察,再到直接接觸,一次次地去洗掉歧視的觀念,一次次地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真實的他們,就會發現乍看覺得有些粗魯的文化,背後其實有很深的文化底蘊與情感連結,而他們也默默的支持著我們的社會從過去到現在,甚至到未來。

廖武俊 
我認為職業不應該有貴賤之分,從外表看起來,檳榔西施也就只是穿著較為清涼,也並沒有做出任何不宜的舉動,從商業角度來看,他們也只是在做一種商業上的行為,與一般商人並無二樣。也許就是因為有了許多先天的負面印象,才導致了這個行業被人汙名化,事實是,他們也是靠自己的雙手在賺養活自己的薪水罷了。

楊舜雅

  老實說第一次看到這主題時,覺得這根本就不台灣啊,甚至還有意點貶低的感覺,覺得自己從小到大也沒去過檳榔店、也沒看過電子花車的表演,怎麼會把這些文化當成台灣流行文化呢。上課之後才發現原來是我眼光的問題、原來這社會背後還有很多人在操弄,印象深刻的是老師說政府一陣子會掃蕩一下,但是卻不會徹底清除,為什麼呢?竟然是政府官員們自己要享受!雖然知道官場黑暗,但還是被震驚到了@@
  我本身對檳榔是蠻反感的,因為會吃到整個嘴巴都是血紅色的,而且很多人都亂吐檳榔渣、製造環境髒亂,還有人嚼檳榔嚼太兇,似乎導致長牙齒(後來google後證實不是吃檳榔的原因),但是也會造成很多牙齒的危害。以前認為吃檳榔是「劣習」也蠻合理的,反正就不是好東西,但是這堂課卻給了我新的思維:各種昂貴的「酒」為什麼就是好東西呢?不也是會讓人頭暈目眩出意外、身體也可能出狀況嗎?這些文化的觀念真的是深植在我的內心中,很感謝透過這堂課可以給我很多不同的觀點與想法。
  國外對於檳榔西施給予藝術的眼光也讓我很驚豔,還有老師反思了芭蕾舞台上的舞者&檳榔西施,真的是舞台不一樣的關係,還有重要的就是該職業的普遍背景。如果檳榔西施是需要受到很多的訓練與挑選,我想也會被不一樣的對待吧,而檳榔的地位可能也會被大眾認為「高尚」一點。但我自己還是認為會傷身體、讓身體產生不自然興奮或提神的東西還是少吃,酒也是一樣。
  最後老師問「真男人」、「真女人」的定義也十分有趣,不過我在想,社會上賦予了這樣的價值、將生理上的不同再大大的擴張,到底該如何去適應呢?就算自己的定義不是那樣,但是我們卻無法改變社會、對方的定義。有很多女生因為不符合社會的定義(例如比較胖)就是會被排擠、不被認同,他自己內心也很受傷,因此很想變瘦等等的,反而是個體很想變成大眾期待的樣子。雖然我們可能都會說不用擔心、健康就好,但是被排擠的人內心卻不會接受,他只是想融入大家而已。這真的是一個蠻難解決的問題,也許只能等待這社會越來越自由開放、讓每個人學習做自己、為自己發聲吧。
李心萍

最近不斷體會到打破文化階級所帶來的衝擊,自從上次對檳榔西施的印象改觀後,我開始了解到不同文化的背景故事,我們不該因為身分階級的差距,而評斷任何文化的優劣,就像是「現代舞」與「街舞」,這兩者也是起緣於不同的文化背景,現代舞來自芭蕾,是貴族的文化傳承;然而街舞來自非裔美國人,是貧窮文化下的產物,但我不能說哪一者不是舞蹈,哪一者非主流文化,所有的事物有它存在的價值,我們也都有自己的價值,但我們不能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衡量他人的價值,這應該是我這堂課中最大的收穫了。

劉子維

聽完報告組的報告,其實會對檳榔西施和電子花車有不同的想法。小時候經過檳榔西施攤時,媽媽總會說要把眼睛閉起來,我們會看到不該看的東西。究竟什麼是不該看的?或許是因為我們不肯接受這樣的文化,所以才說不該看。我覺得職業不分貴賤,我們用不同的方式去上班其實並沒有什麼錯。就像是電子花車,我聽到這四個字第一個想像總是鋼管女郎,但電子花車的意義難道就只有這樣嗎?報告組也提到其實電子花車很多小孩也有在看,它承載了文化意義。老師也提到芭蕾舞與電子花車到底有什麼差別?其實說穿了是因為場地的不同,我們去劃分階級罷了。一個是因為在國家表演廳,一個是在路邊,所以我們看不起電子花車。但其實電子花車表演的內容不輸於其他的展演,而我們也不應該用有顏色的眼光去看這些文化。


林庭州 
任何文化都不應該有高低之分,也不該被歧視。在這個訊息流通的社會中,我們常常會被媒體或政府牽著走,大多數的人認為這樣是對的,我們也就認為跟著準沒錯,漸漸的就形成一股盲流。檳榔與電子花車的主題值得我們去思想,我們是做出正確的選著或想法,還是我們只是做出大眾上認為對的事情。


潘劭筑 

  每一種工作都有它的優缺點,但我覺得在台灣,「檳榔西施」和「電子花車」卻成為人們眼中「不太好」的職業,這根本不是上帝賦予它的定義,也不是他們自己定義自己的定位,根本就是我們這些人在定位他們的地位,一樣都是人類、一樣該有的都有,為什麼我們會覺得這種職業對於社會觀感不好?
  檳榔西施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清涼、性感、女性,這樣讓我想到為何沒有檳榔牛郎XD,這些刻板印象都是社會化內化到我們的腦海裡,並不是我們本身去了解他們,他們也有自己的求生方法,只是比起其他人比較辛苦而已,我們又為何要批評或者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他們?老師說過:「芭蕾舞者和檳榔西施特質相當,但為何會有那麼大的差異?」以客觀角度來說差別在於他們的「氣質」或者展現的「舞台」,這是大家眼中的差異,這也是大眾給予他們的定位;但以主觀角度來說,也許是「出身背景」的不同。但出身背景並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也因為這樣的不公平,使得他們被我們視為「不太好」的職業。

  或許這一切是「社會觀感」的錯,不能表明說是誰錯,但我想因為這一週的報告,讓我對他們有一些的關切,一些社會議題都有他們的出現,我想這應該是我們最需要反思的一點:每一種職業的是平等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