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討論主題:
- Selfie, Portrait and Wedding Photography (鏡頭下的個體展演-臉書/手機自拍、寫真集和婚紗照)
指定閱讀
- 張玉佩、寸得杏,〈網路傳播科技作為跨文化溝通的契機與困境:文化弱勢者的觀點觀之〉,《傳播文化》11期(2012)。頁1-50。
- 李玉瑛,〈女性凝視:婚紗照與自我影像之戲〉,《臺灣社會學刊33期(2004)。頁29-60。
延伸閱讀
- 李宜玲,〈女人的身體與性意識──女星寫真集的文本建構與青少女的解讀策略〉,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課堂照片錦集
同學心得回饋
同學心得回饋
陳晏榕
我覺得這一組的報告很生動脈絡也很清楚,非常吸睛。
鏡頭下的個體展演,展演的到底是甚麼?是一種自己心中的美吧!但這種美又隨社會的眼光而趨於一致,有時候甚至是極端,偶爾還會造成自己與社會認同的探索。
「照騙」好像把我們帶到一個比虛擬還更加虛擬的網路世界,被塑型成一個只有一種特定的美學標準,是社會的氛圍和眼光,造成修圖的必然,如果不符合社會的美學標準,好像就與社會脫節out of fashion,所以利用修圖藏避最真實的自己,試圖與社會接軌,然後再以相同的眼光去評斷別人,無限的擴大,但我們生活在真實真切的世界啊!這種修圖現象豈不是很怪嗎?
平常遇到的是真實的自己,網路上看見的又是不一樣的自己,台灣社會使我們不敢勇敢地做自己,好像只要有一點的不一樣就會被撻伐,被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我們害怕跟別人不一樣,我們不被接受不一樣,真實的是,或許社會已經病態,太容易用表面的事物去評論一個人,沒有經過相處,沒有深度的思考,從表面一昧的追尋;然而我們自己更應該思考,是不適自己也深陷這個輪迴裡面而盲從了。
學著和最真實的自己相處,和社會相處,抒發自己的心情,傳達真實的自己,讓虛擬的網路不再透明,而是一個更貼近世界的方法。
劉俞均
非常喜歡這兩週的主題,上週的排隊與這週的自拍
覺得這兩項都和台灣人息息相關
就連我自己本身也常做這些事也很喜歡
對於自拍發文這行為
我在ig中是個時常發文的人,我把它視為是記錄生活及分享
分享我生活中有趣的事或是分享一些有感的字句及心情抒發
我也常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常說一個人一天內發那麼多文有些根本沒甚麼重點
可是我們在追蹤的那些偶像們不也是一天中會發很多文嗎
而且更多時候他們甚至只放上一個睡醒照說聲早安而已就獲得多數的讚
為什麼那些偶像做的事換做我們在做就不一樣了呢?
再來是老師提到的攝影師眼中的你及照片中的你
曾經在一個電影中也有提到,有位攝影師透過相機看到人最真實的一面
我想這就是很有趣的地方,快門下的你能看出真實的性格
這也是我很熱愛拍照的地方!除了記錄當下更能無時無刻拍下意料之外的風景。
黃琪雯
我自己本身不是一個很會自拍的人,但身邊的朋友很多都很熱衷拍照。而且他們拍照都會拍很久很久,注意很多地方,像是他們會不會拍得很醜、表情正不正常等等。由於現在社群軟體發達,圖文不符的狀況和拍照紀律生活的人都越來越多。記錄生活的人可能會拍一些旅遊照片、美食照片等等。但在文章的底下,我卻不太清楚他們真正想呈現的是什麼?是想呈現一個令人稱羨、亮麗的自己,還是心底其實憂鬱難堪的自己?我們透過照片看見的他,會是他真正的樣子嗎?
而講到攝影,記得報告有提到它的功能有呈現真實、扭曲現實、提供真實等等。而我偏好攝影是紀錄真實的!還記得,曾經我參觀過普立茲新聞攝影展,其中有很多反映當時情境的照片。裡面最有名的應該是一張非洲快餓死的小孩,背後有隻禿鷹望著他!這張照片血淋淋的呈現出一種階級及社會底層的辛酸、悲哀。而這張照片當時也引起一陣討論和轟動。有人說為什麼攝影師不把拍照的時間用來拯救那個孩子呢?這是社會資源分布不均的真實寫照,也深深震撼到我!
所以即便攝影有各種不同的功能和目的,我還是偏向去記錄真實的生活。我們都應該去仔細的觀察和探究所有照片下真正像呈現的意義和故事。也一定要記得不要讓別人去定義自己,因為只有我們自己能決定自己的樣子!
郭之穎
照片如人生,每個當下都希望被記錄下來,至少較早以前大家都是這麼認為的。不過,隨時間流逝,現在的照片也能以自拍的方式呈現,或甚至加上特效與修圖軟體,讓每張照片都能顯得更加美好。仔細想想,修圖後的照片已非當下的真實樣貌,而是把它理想化,像是女性常覺得自己不夠美,而使用修圖軟體來達到自己心目中的樣子。課堂中有播放一名女性的極端例子。用修圖過的照片來取代自己真實的樣貌,可能有逃避現實的想法,讓自己生活在理想的自己當中,而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但排除掉那些極端的想法,修圖不就是讓自己更加美麗嗎?每個人當然都希望照片是賞心悅目的,樂觀來看,不過是美化罷了。另外,社會有些聲音會認為寫真集並非好的東西,而是較為低下的想法,不能夠在市面上廣泛地被人談論。在我看來,寫真集就如人體藝術,把編輯者想呈現的美呈現出來。如同畫作、瓷器的展覽一般,寫真也是一種美學,想讓好的作品以最原始的樣貌為人所知。因此,寫真集也應該被視為好的文化。
由此可見,一本本的相簿裡收藏著每個人過去與現在的生活點滴。當我們翻閱著小時候的照片時,必定也能回想起那個當下,我們用心生活的證據,因此,在鏡頭背後的那些照片,也成為一種文化了。
張哲魁
這次報告關於在臉書放照片身有同感,最近剛好去別的地方,風景不錯就拍了一些照片,幫自己臉書一年多沒換的大頭貼換個文藝青年照,換上去後沒隔多久就會看手機有多少人按讚了、誰留言了,這種心態其實就是炫耀文哈哈,明明平常不是那個個性,照片中的我卻是另一個風格,那幾天甚至還有點後悔,因為是在早上發文所以讚數比較少,應該要在晚上發財有更多人看到。
常常滑手機看到誰又去哪玩了,誰在暑假去實習、去環島、去打工換宿等等光鮮亮麗或是豐富且陽光的生活總讓人羨慕,內心也會不自覺有不能輸的想法。在臉書或各種媒體上,人們其實都如一個品牌,將自己包裝的盡善盡美,但這豈不也是一種拘束嗎?老師課程中說,婦權團體說要解放婦女,在經濟、思想上都要解放,女性可以大膽去做男性在做的事,但這不也是對女性的拘束?一人水一項,找到自己的方向才是踏實的想法,也是今天這堂課給我最大的收穫。
許庭悅
我覺得這組的報告真的很精彩!他們能夠把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行為―自拍分析得很透徹,包括其發展、心態、社會認同、自我認同以及此行為之反思等等,非常豐富、有內容;而婚紗照的多種風格之介紹也很有趣且幽默,圖片很多,能夠吸引台下同學的注意;最後關於自我概念的解釋和結論也發人深省。
為什麼人們要自拍?為什麼拍完後還要修圖?為何要那麼在意他人的評價?拍婚紗照時,男女的心態又有何不同?為何大部分人們都喜歡去吸引他人的目光?等等問題都有在報告中被提及,而也激發了我多去思考這些問題背後之因素與答案。報告中「你不需要別人來完整自己」也很值得我們去思考,我們不需要太去在意他人的眼光,只要自然地做自己,或許我們就可以活得更輕鬆自在,且能夠更快樂地生活,少去不少壓力,而且也可以變得更有自信。
拍照,是讓人們去保存記憶,記錄當下的真實感受,在往後,人們便可拿出來回味;一般來說,這些照片應該要是真實的、未被加工的,但是其實,修過的照片也不一定必為虛偽的,因為,當老年回頭看這些修過的照片時,我覺得也是別有一種記錄當時心態的作用在吧!而且有些外在的加工或化妝等等或許能在某程度上讓人們自我滿足,如:女人一生一次的婚紗照等,所以非最自然的照片不一定就是不好的,只要不要過猶不及,應是可被接受的。
楊舜雅
這週是我們小組的報告,也是第一次為了通識報告特別進行了彩排,最後時間控制得非常準確。因為我是報告婚紗照的部分,看過評論後發現同學們都對自拍、修圖很有印象與回應,卻沒有一個針對婚紗照有回饋的,我想應該是因為大家的年齡還沒到,所以不會有共鳴等等的吧。
一開始覺得這不就是介紹幾套婚紗而已,這樣會不會沒東西講。但是搜完資料後才發現有非常多新奇的婚紗照。但因為最近才去參加了親人的婚禮,我發現應該大部分的新人還是走普通路線,我想科技化、組圖等等的婚紗照應該還要一陣子才會在台灣普及吧。畢竟婚紗照真的很貴,如果只是用組圖的話大家可能也會覺得花到冤枉錢(?)。
有件很弔詭的事情我到現在還沒想透,就是婚紗照很不像自己、大家會讚美,若是自拍照很不像自己,大家就會開始有微詞。明明都是照片為什麼會有這樣大的差別。
撇開這點來看,不管是被媒體或是身邊的人影響,我想大多數的人對於自己一定有一個理想的想像,在打扮自己的時候就會朝向那個自己的價值觀去改變。但不僅僅是不同國家有不同的風格,就連同一個國家、不同年代也會有不同的美醜概念,實在是不需要為了迎合大眾而委屈自己、動刀動手術等等的。另外,若是大家覺得不要修圖過度、拍出來會不像自己,那麼是不是也不能化妝呢?畢竟化妝之後就不像自己了啊,那麼自己真正的自我認同到底是什麼?化妝其實跟自拍修圖是一樣的意思,就是把自己打扮成自己心目中更理想的自己,我想這些問題都算是現代人的文明病吧,我想最重要的還是不要讓自己心理產生疾病、不要讓自己生活變得越來越多拘束與困難掙扎即可。
謝逸
我是這組報告的組員,想起第一堂課選主題的時候,我和組長一樣都比較偏好排隊的主題,那時候大概是認為自拍、婚紗照太常見了,好像沒有什麼很多可以探討的部分,但是通過這次報告前的準備,我覺得自己收穫了很多以前習以為常的東西。
首先是自拍的部分,在過去我也曾經反思過,過分追求社交網站的點讚數或是評論數,是不是過於虛榮,就像是出去旅遊,我喜歡拍很多照片,有風景也會有人像,這其中包括自拍,有時候出於分享或是記錄的目的,我會選取部分放上社交網站,看到其他同學回應說“很後悔為什麼沒有晚上發,因為看的人會比較多”,我對此很有共鳴,因為我也做過同樣的後悔。但是反思之後我覺得太在意他人的評價反而是對原本拍照意圖的一種背離,而且會讓旅行失去原本應有的樂趣。因此我認為自拍也好,其他的照片也好,分享和記錄都很好,但是一定不要被虛榮心綁架。
再來是婚紗照,像舜雅說的,可能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到那個年齡,所以我個人其實沒有很關注婚紗照,只有偶爾看見某某明星婚禮的照片,會和朋友感慨說“哇,這套婚紗超美”之類的,一般比較喜歡的是西式的白色婚紗,這次組員的呈現讓我看到很多不一樣風格的婚紗,也讓我對婚紗照有了不一樣的視角。
關於這個主題,整個部分我最喜歡的是它對於自我凝視的思考。自拍或是婚紗照里的自己,或許真的是人們想要呈現給外界的自我,就好像人們往往會有網路上的自我和現實生活中的自我兩種不同人格。我認為儘管這兩個自我會有偏差,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接受的。我們可以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但是,要確認的是,我們是不是被他人束縛太多。我們需要成為自己喜歡的自己。
劉子君
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提到,婚紗照要拍得好,關鍵在男生,因為女生在社會當中已經習慣「被觀看」,這讓我思考了很多,社會好像真的付予女孩子更多行為上的限制,但是這些是我從沒發現過的。
這組的報告讓我想了很多,我是一個喜歡自拍但不喜歡發文的人,自拍純粹是想記錄自己或是和朋友在一起的瞬間,但是我卻不敢上傳到fb上,因為覺得上傳照片就會被讚數綁架,好像要去揣測用什麼姿勢、穿什麼衣服才會更多人按讚,擔心完照片之後還要擔心要打上什麼文字,才不會被說是假文青,往往拍完照然後到上傳臉書就超過兩小時了!對我來說拍完照自己珍藏,才比較能避開他人的眼光,用自己的想法過自己愜意的生活!
曹雅筑
每次看到很多網路正妹、或是facebook動態上的女生自拍照,就會覺得照片中的他們跟真實的他們差異很大,但是透過自拍照也呈現出他們理想中的自己以及想對其他人展現的自己,再透過自拍的同時,也更加了解自己對於自己外在的真正想法,使我們更加了解自己。我在大學以前使用自拍,大部分的拍照都是跟同學、朋友一起。到了大學以後各種自拍的APP更是推陳出新,我自己也開始跟著玩(雖然沒有很常),但是透過自己的自拍照也發現,其實我對於自己該怎麼樣才覺得自己比較漂亮也有一套標準,而標準也受到大眾媒體的很多影響。自拍並不是壞事,但太多還是會顯得太過於自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