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Week 14-15/12/2016: Baseball (棒球)













本周討論主題:
  • Baseball (棒球)


指定閱讀
  • 謝仕淵,〈記憶臺灣百年棒球之戀〉,台灣之窗,20011112日。http://www.twcenter.org.tw/e02/20011112.htm

延伸閱讀
  • Morris, Andrew. “A Culturally Intimate Reading of Little League Baseball in Taiwan, 1971.” Workshop on “Public Culture in Contemporary Taiwan: Global Flows, Cultural Intimacy, and the Nation-State,” Fairbank Center for East Asian Research, Harvard University. 22 April 2006.  





課堂照片錦集


























◎同學心得回饋

陳琤

棒球是國球這件事,可能越來越式微,大概跟校園環境有很深的關聯,不是所有學校都有足夠大的場域,提供適合棒球練習的地點,但是都依定會有,最基本上會有籃球場,一塊完整的水泥地,多一些就會釋放上兩個距離遙遠的足球門,或是在同塊水泥地上畫了不同顏色的排球場,也可能是羽球場,也有的是出現機會更低的網球場。但往往都不會是棒球,沒有劃位的壘包,也就不會有練習、善於投擲棒球的小孩。這可能只是影響的原因之一,對於真的有心想練習的人來說,場地不會是最大的阻礙。但是從國小或幼稚園的環境談起,面對攤在孩童前的場地,他們對運動的想像就開始了,他們可以看到更年長的一輩,正確的使用場地時,建構出這些場域所相應的運動模樣,因此在看到場地時,只會做出相應的聯想,像連連看的遊戲一樣。於是擺在校園內的運動場,就像是明確的指標,即便沒有規範,但是在對的場域做的事情,自然會很直接連結到他原本提供的用意,小孩的認知可能也因此養成。台灣教育對體育的忽視,大概從體育班一詞就可以一窺貶意的心態,對校園內運動場所的想像也極為貧乏,像是安裝上基本配件就能被稱作是核可的校園,再多的建設被挪移去建構升學管道用途。


朱敬慈

課堂之後,對於最後老師播放台灣日本經典賽賽事,台灣人在賽後對著球場敬禮的影片很有興趣,就回家把剩下部分看完。當時有位日本同學坐在我旁邊,跟我說,她覺得台灣人要跟別人敬禮,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不像日本人隨時都可以輕鬆地跟別人鞠躬,所以這部影片,讓他眼睛為之一亮。另一個同學說,台灣人也只會對日本人這樣,不可能對其他國家這樣。原來從台灣的棒球文化,可以觀察到關於國族認同的議題,的確,如果對手是韓國或是中國人,部分台灣的心態變為"一定要贏這個國家的情緒"。平常在網路新聞媒體上下的標題也只會也"台日友好",就算現今韓劇大量進軍台灣,也會看到"台韓友好"這樣的字眼,到底這樣的差別是從何而來呢 ?,台灣社會經歷怎麼樣的歷史,有什麼樣的情感結構,讓我很想去深入探討關於台灣國族認同的議題。


高嘉貞

看到這個報告主題的時候心情有點激動但又有點複雜,高中時在家都會跟著爸爸看球賽,耳濡目染之下,也喜歡上了看球賽,不只棒球,籃球、羽球、足球、高爾夫⋯⋯⋯等等,幾乎所有運動項目都有看過。曼尼來台引起旋風之時,我和爸爸幾乎每天回到家都看職棒,沒有特別支持那一隊,只是單純喜歡看比賽,可以叫出不少球員的名字,但後來因為假球案,我漸漸失去看職棒的興趣,後來升上大學沒有電視,職棒已經完全遠離我的生活。在聽過這組的報告之後才知道,台灣棒球的起源和最近的情況,台灣政府對體育項目的支持真的很不足,國手、選手的薪水很少,幾乎都要靠贏得的獎金養活自己,國家似乎只有在他們得獎時出來沾沾光,但當他們辛苦努力練習,設備資金不足時,政府又在哪裡?看到不少身邊對運動很有興趣且有才華的朋友,因為覺得前途沒什麼發展空間而放棄夢想,實在覺得很可惜,若台灣政府能夠更重視這些基礎選手的培養和訓練,相信台灣可以在世界體壇被更多人記住。



劉子君

    這組的報告讓我對棒球大開眼界,從小每次要看棒球比賽轉播,電視機前面一定只剩下我爸爸一個人,我只有偶爾很好奇的時候才會過去看一兩眼,而且爸爸看的都是美國職棒大聯盟的比賽,我幾乎沒有看過爸爸看平常中華職棒的比賽,除了國際間的比賽,因此我其實對棒球是很陌生的,透過這組的報告讓我了解了很多,包含棒球在台灣的起源、發展、困境……等等。雖然棒球被稱為台灣國球,但是在我的生活中可以說是完全沒有棒球的影子,連之前棒球KANO電影在嘉義拍攝時,雖然在家旁邊但是我也從來沒有好奇過,電影上映之後也遲遲沒有找到時間去看,我想棒球真的是我可以多關注的領域,雖然現在才要培養興趣好像有些晚了,但是我覺得這是日常生活中我可以多留意的地方。


林均穎

曾經我也有一段很迷棒球的時光,那時候台灣還有六隊在比,投手的戰績、選手上場的順序、或是救援陣容,每天早上就是去和同學討論昨日的比賽,所以不是像老師講的都沒在看棒球啦XD而且臨場看跟轉播的感覺是很不一樣的,之後假球案讓我對棒球的觀感下降很多,畢竟很多自己很喜歡的球員竟也涉入這方面的事件,真的滿失望的,老師說希望我們不要太去苛責那些球員,因為台灣的棒球環境真的很艱困,部分原因是因為民眾不買票支持的關係,我卻不是很認同,所以這樣就可以打假球?就算是小學生我還是很關心棒球,職棒15年開始的LOGO我都還歷歷在目,每天跟我哥電視打開就放在那邊播棒球,也不是只有國際比賽才會去支持。這樣對於那些沒有買票卻心繫棒球的小學生,說法真的不公平啊~~

電影KANO真的不錯,紅葉少棒也是,甚至是多年前的王建民,今日的陳偉殷、陽岱鋼,台灣棒球選手的好表現有目共睹,場邊的加油文化也是一大賣點,我想這就是台灣棒球的生命力之一吧。


曹雅筑

對於棒球這項我們「宣稱」的國球,台灣政府及社會其實根本沒有好好認真的看待,每每都是等到運動員得了獎,政府乃至社會才意識到他們的存在與努力,如何讓體育在台灣社會深耕是目前我覺得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唯有從我們自己做起,才能由下而上改變體育不重要的這個根深蒂固的觀念。

台灣在體育方面的重視不足夠,學校裡的體育課一周只有40分鐘兩堂,課餘時間被課後教學與補習塞滿,市區內可供運動休閒場所不足,體育專長人才通常在成名之前幾乎都很難熬,有更多是沒成名而放棄體育人生的人。這些都是等著我們去解決的問題,我知道紙上談兵很簡單,這些都不是能輕易解決的事情。


但在我的國中母校身上我還是看到很多人的努力,我的國中母校在我畢業的那一年成立體育班,雖然班上人數不多,但是師長們都很用心經營,現在他們更發展出了一支很有實力的棒球隊,在青少棒比賽中屢獲佳績,每次看到身著棒球隊制服的他們從家裡附近跑過,都會覺得還是有人默默的在體育這塊辛苦耕耘,那我自己,也只能時時警惕自己,在我能夠幫助的範圍內,不要吝嗇。而且我相信也會有越來越多人了解五育的重要,而不是讀書至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