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Week 15-22/12/2016: A-Bian Doll, Call-in Show, Red-Shirt Army and Sunflower Student Movement (扁娃、Call-in 節目、紅衫軍、318太陽花學運)













本周討論主題:
  • A-Bian Doll, Call-in Show, Red-Shirt Army and Sunflower Student Movement  (扁娃、Call-in 節目、紅衫軍、318太陽花學運)



指定閱讀
  • 莊佳穎,《阿扁的異想世界》,台北:前衛,2004


延伸閱讀
  • Shih, Fang-long. “The ‘Red’ Tide Anti-Corruption Protest:
      What Does it Mean for Democracy in Taiwan?” Taiwa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Vol. 1 ( November 2007): 87-98
      1028日。
  • 高瑞松,《政治性叩應節目內容的結構分析以《2100全民開講》 大選大家談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 周慧玲,〈現場節目與台灣焦慮〉,《聯合報》,第37 版,1999



























◎同學心得回饋

林均穎

關於政治活動在台灣,非常多元也非常有趣,身邊的人總是非常熱衷,從扁娃到學運,以上提到的種種都有家人、朋友們跟我現身分享過,CALL-IN從廣播到電視節目都能見到,其實我覺得很多都是在罵人啦XD但我也沒有鄙視的感覺,畢竟以前戒嚴時期,很多阿伯歐巴桑也被壓抑了許久,現在有可以管道可以方表自己的意見或時事的批評還有罵人XD我覺得很OK啦,對於出生就言論自由的我們,真的無法體會他們之前的心情。關於學運讓我看到台灣許多關心社會、有想法有能力的人,也看到許多跟風、鬧事的人跟奇怪的電視台XD這次學運對我來說像是年輕世代和社會政治連結的小小展現,真的很慶幸自己可以身在這樣的時代~


許庭悅

此組的報告很多元豐富,包含了台灣的政治環境、社運、扁娃、政論節目、紅衫軍、太陽花學運等的介紹,其中關於社會運動的五種分類很清楚、將川普變成公仔來說明國外的人們跟我們有不同的想法這點也十分有趣,而對於「太陽花學運」的始末以及後續帶來的影響這組皆有詳細的交代,還附上了民眾對此學運看法的調查資料,總體來說,這組的報告還算完整,且ppt也很簡潔美觀;然而我覺得結論的部分可多作加強,若能把整個報告總結出更多面向的想法,並添加自己的心得與感受,將會更理想;而各小主題之間也應多加強其中的連結性,應將整個報告以一貫徹的中心主題串聯,如此將能更凸顯報告的重點,也能使觀眾更容易了解其中的主要內容。

隨著台灣社會解嚴,愈來愈多的社會運動興起,人們有所訴求時,就會集結志同之人,一同走上街頭,以促成或阻止某些社會變遷,這是一種民主與自由的表現;而經過長時間的各種社會運動,現在的人們對於社會議題愈來愈有知覺與參與力,此將有助於社會的進步,而我也很慶幸自己是生在言論相對較自由的台灣!


朱敬慈

老師提到,台灣是個"國族認同"開放的地區,在世界上非常特殊,每次總統大選都引發各國學者關注。細細思考過發現,確實如此,在台灣,有認同中國,中華民國,台灣,或是認為保持現狀等等不同的國族認同,而這群人卻是在一樣的政府的管轄範圍,領著一樣的護照,一同生存在台灣島上 。不過,我覺得,我們這一代的國族認同,慢慢傾向於一致,傾向於認同台灣本身這塊土地,雖然中間仍有中華民國,天然獨,台獨等不同的意識型態,或許,再經過幾十年,台灣的國族認同將漸漸趨向一致時,台灣的政治氛圍,社會運動等,將會有所不同。


陳晏榕

從前的年輕世代,不敢發聲,太陽花學運為年輕世代的我們設立了一個里程碑。在學運發生之前,發生時,甚至發生之後,我不否認有很多人是盲從、跟風的,根本對於學運的訴求不清楚,但也不可否認有很多人,因為這樣的運動,對社會、政治、我們生活周遭,有更多的關注:然而,事件後來的發展,我想是很少人持續關注了,這也是社會運動和台灣媒體、社會一直存在的問題,那就好像「三分鐘熱度」的報導和群起的效應,等到熱潮結束之後,真正關注的人到底有多少呢?

那些跟風不清楚訴求群起的人,有多少不是到現場後拍照打卡,上傳社群網站,好像在告訴大家「我在這,我是一個對社會充滿理想的行動者」也能呼應到「拍照」的文化議題上。陳為廷個人風格強烈,那種魅力大家都用「可愛」來形容,卻不以「帥」來形容,可以呼應到「裝可愛」的文化議題上。

是喚起年輕力量的一股巨大推進力吧!被稱為「草莓族」的世代,是有很悲傷與無奈,現在已經慢慢改變。同志婚姻議題的遊行與聯屬,我覺得,在某方面也是年輕世代力量的發聲。

國族議題,已經是一個好像沒有答案的問題。我從小住在金門,籍貫上稱為「福建省」金門縣,很多人光看籍貫就認定我們是大陸同胞,我上網查過,金馬地區是中華民國政府作為在大陸擁有主權的意義與象徵,我最政治沒有過多的意見,只要我們對於這片土地有感情、有溫度,而且熱愛他,那就足夠了。有很多人,包括我,都嚮往國外的生活,但是久了,會想回家,久了,會想要喝珍奶吃滷肉飯牛肉麵,想要圍成一大桌吃辦桌,這就是「認同」了吧!


曹雅筑

台灣的政治環境一直以來都很混亂,兩黨的互相爭鬥,到媒體的特定立場偏頗,政治應該跟我們息息相關,但是認真思考一下我自己對於政治的參與程度卻僅止於投票,看著太陽花學運那些挺身而出的人,帶起了年輕人積極參與政治的風氣,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像我一下僅遠觀,之前聽別人分享過一個關於同志婚姻的問題,那個人被問了支不支持同志婚姻,他說支持,接著又被反問那他為甚麼不上街頭去幫忙支持同婚遊行,那個人就語塞了。雖然心理支持卻不願意出面表示支持,這樣的理由似乎跟我雖然關心政治但是卻不願意多做一些甚麼的理由有些相似,至今都還很迷惘。

對於政治,就像老師說的很多東西都是被填充進去的,一但根深蒂固就會很可怕,唯有一直反思、學習從多方觀點看同一件事情,才能將事情看得更清楚,並沒有絕對的誰對誰錯,只有益處較多或是壞處較多的差別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