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第二週觀賞電影-《阿嬤的夢中情人》
2000年後台灣電影逐漸復興,台灣導演們相繼創造了既叫好又叫座、深刻反思台灣文化,並關懷台灣核心議題的電影。本週我們將一起觀賞2013年由導演北村豐晴與蕭力修執導的電影《阿嬤的夢中情人》(Forever Love)。這部被眾多影評人喻為2008年之後最成功的台灣電影作品,除了能夠讓我們回顧台語電影的輝煌時代,更能夠讓我們一起思考當代台灣電影敘事手法和美學風格。
看完這部經典台語電影,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同學們的心得吧~
楊淯任
國片對我來說,始終不是會送眼淚的類型。大部分的國片在新年推出,多新春賀歲片,除此之外,就是重信仰、種習俗的搞笑片。這類型的電影,演技浮誇,歡鬧俚俗,基調是帶給觀眾歡樂的。但這部【阿嬤的夢中情人】不一樣,電影前半部可能還是走搞笑路線,但越往後走,發現這是一齣有關台語片的輝煌黯淡的國片,在這之外又牽一條愛情故事的支線。雖然畫面動作浮誇,但越往裡面想,越被男女主角對台語片的情感和愛情所動容,泫然欲泣,好幾次差點哭出來。最後被那首重新編曲過後的「思慕的人」動人的旋律勾出情緒來,還是哭了。哈哈哈,怎麼會哭,我有些嚇到,趕快抹掉眼淚,看一看其他同學,他們也都偷偷哭呢。這部國片真的很成功。
張晋維
我是一個很少看國片的人,因為國片給人的印象通常都是一些歡喜鬧騰的片,一些所謂的「很台」的劇情和呈現手法對我來說卻很無趣,因為在我看來那並沒有真正呈現出台灣文化,而是單純使用一些台灣綜藝式的效果,就以「很台」做宣傳,其實裏頭沒有多少內涵。但《阿嬤的夢中情人》真的有讓我驚艷到,雖然還是有少數台灣電影常見的「鬧劇式搞笑」,但劇情相當有意義,過去和現在相呼應的呈現手法很優秀,連音樂都是用心寫的,不只劇情,這背後的努力都讓人很感動。電影中確確實實的演出台語電影當年的風光和沒落,故事性很強,主角還是一個編劇/導演,對同樣也以編劇/導演為未來目標、以貢獻台灣電影產業為己志的我來說,真的感受特別深刻。如今的國片正在重蹈台語電影的覆轍,興起的一樣快,沒落的也一樣快,連原因都差不多。我想導演會選擇安排蕭智高、萬寶龍等角色的存在,除了反映當代的情況以外,也是對電影產業的一種抗議吧!
《阿嬤的夢中情人》以及其他優秀的國片如《KANO》都證明了台灣並非沒有能力發展電影產業,雖然地方小,但只要善加利用我們的土地,還是可以拍出很棒的國片,希望政府能夠多多推廣、企業能多多贊助,當然也要民眾齊心協力讓台灣的電影產業越來越好。
陳明宏
【阿嬤的夢中情人】從以前就常常圍繞在耳邊,無奈一直沒有機會欣賞這部電影,很慶幸可以在台灣流行文化這門課欣賞到這部電影,聽到它的片名,我原以為會以阿嬤的角度敘述整部電影,沒想到卻以阿公的角度作為主線,令我相當驚喜,故事的內容也很合我的胃口,是一部很有意思的國片。
李昇鴻
這部國片【阿嬤的夢中情人】回顧的是台語片的輝煌年代,然而我們這一代並非出身在當時的環境下,觀賞的時候雖然會有原來如此的心情,但是缺了時光變換的感慨。對我個人而言,這一部【阿嬤的夢中情人】是一部中規中矩的「時代」電影,然而在其他部分,並沒有讓我特別驚艷、感動。
近年來,自【海角七號】開始,很難不注意到台灣國片不論是在質量與討論熱度上都有復甦的跡象,也許是我已經受美國好來塢的影響太久,這些評價、票房都不錯的台灣國片一直無法吸引我,【阿嬤的夢中情人】也不例外,而我自然也比較少去注意其中有沒有包含特殊的拍攝手法等等,只能說台灣國片實在不是我的菜。
林筠蓁
這部片非常的感人,原本以為只是單純歡笑有趣的搞笑片,沒想到會那麼的催淚,而且在引人入勝的劇情中,也巧妙地帶入了60年代左右的時事、風潮和專業術語,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這樣的復古懷舊風格,也能夠引起經歷過那年代的觀眾共鳴,所以不管以後在選片讓大家欣賞時,或是拍攝電影時都可以以此為參考,來吸引目光。
我覺得這部片很厲害的地方是,把過去和現代的穿插轉換得很自然,不會讓人摸不著頭緒,最讓我感動的鏡頭是現在和過去的男主角都用盡全力的狂奔到女主角身邊的樣子,雖然老了、受傷了,但只要還能動,我用盡生命也要到妳身邊去的心情一直都沒有變,真的讓人不自覺感動地紅了眼眶。
這樣笑中帶淚的優質國片真的讓我覺得很敬佩也很驕傲,期待未來還能有更多這麼棒的國片!
張家維
平常很少有機會去電影院欣賞國片的機會,這齣【阿嬤的夢中情人】之前就略有耳聞,很幸運可以在這門課欣賞到這部電影。一開始聽到它的片名,本原以為可能會用阿嬤的口吻來說故事,也好奇會是在描述哪個台灣年代的故事,後來原來是阿公在回憶從前,以倒敘的手法起頭,在台語片狂熱的時代,阿公是一名編劇⋯⋯,內容既搞笑卻又富內涵,最的結局足以賺人熱淚,片中討論台灣電影為何會衰退,臺灣也有自己的好萊嗚在北投呢?每個演員都彷彿是真的片中的那個人一樣,好真實~片中的音樂也很可愛、逗趣,原創歌曲【打電影】中的歌詞與片中許多場景都配合得恰到好處!總而言之【阿嬤的夢中情人】真的是一部很有意思的國片,難怪會被譽為2008年之後最成功的一齣臺灣影視作品。
吳佳欣
其實我很少看國片,因為一直以來我都片號洋片帶給我的電影感受,其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精彩的特效,並且有令人意外的電影情節安排。然而,當看完阿嬤的夢中情人這部電影時,我深深的被台灣味給感染,想起家中爸爸媽媽阿公阿嬤,不禁落下難得的女兒淚。
整部片的安排與以往國片不同,由男主角阿公的孫女進行倒敘法來帶動整個主線劇情的開展,從阿公阿嬤年輕時懵懵懂懂的相遇,到阿公一步一步上阿嬤的過程,不但有趣且貼近時代背景,描述當時台語片盛行的時代,以及一些人性的險惡,舉凡由愛生恨、簽票賴帳等。
我覺得最令人動容的就是阿嬤的心意,原本心屬萬寶龍的阿嬤,後來慢慢發現原來對方只愛自己,並且個性不像電影裡的情深,才赫然發現自己愛的是寫劇本的阿公,在互相示愛後,原本最甜情蜜意的氛圍,在一聲欠債逃跑的消息落下,最相愛的兩人不得不分開,阿公為了阿嬤的前景情願放棄追求,但阿嬤卻不這麼想,用盡各種方法籌措資金,只為了成為阿公生命裡唯一的女主角,保他出獄,雖然阿公阿嬤最後在一起了,但當時間拉回現代,最不想忘記阿公的阿嬤得了失憶症,阿公一語成讖,非常懊悔以前為了讓阿嬤離開他所說的話,最後找到阿嬤,在兩人印象最深的電影院貼海報,然而,阿嬤卻不記得阿公,如此令人鼻酸的錯過,真的令我們省思家庭的重要。
李姿蓉
看完《阿嬤的夢中情人》,我更認識了台語電影的發展,看到了台語電影輝煌的盛況,我覺得很感動,也很新奇。也對台語電影的沒落感到可惜。上台文系的其他課,會發現國語政策的影響真的很大,已經強勢的壓過台語,造成台語電影沒落,這部分影片裏面也有演到。現在世代的人的台語本土詞彙漸漸消失了,也有很多人已經不會說台語了,台語也被有些人冠上「老土」的標記,甚至認為台語不需要在學校教,這些觀念實在需要改正,而身為台文系更是要知道這些。回到電影,我覺得裡面最感人的還是那句:「你導我就演!」美月拼命地讓電影恢復上映,為奇生付出,這些都很催淚。美月並在最後結尾的時候想起了一切,我想就像大家回顧起台語電影的輝煌時刻吧。
洪紫瑄
在看這部片之前,我對於這部片並沒有甚麼印象,但電影一開始就滿吸引我的,在這部電影裡,有許多對經典電影致敬的片段,讓我十分佩服導演對於這些橋段的安排。現在我們進電影院常常都只看好萊塢的大片,去欣賞裡面的特效,常常很多人都稱這先電影為「爽片」,而我們都漸漸遺忘了台灣電影,現在的人也許根本不知道台灣電影曾經發展得如此輝煌,老師說最顛峰的時期,進電影院看電影的人數竟然排名世界第二,由此我們可以更深刻的體認到台灣好萊塢的魅力!這部真的是很感人的電影,我看到生哥被抓去關的時候,美月說:「你導我就演!」我就開始淚流不止,再來,另一個令我十分糾結的是生哥在電影院前面擁抱美月的場景,伴隨著歌曲《思慕的人》,真的是非常的觸人心弦,我要去推薦更多人看這部片!
楊佑婕
我並不是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或許說我已經看了這部片三、四遍了,雖然是同樣的一部片,但每次看電影的切入角度不同,都能有新的體會。
這是一部離現在有些久遠的電影,但電影語言、感情的塑造、語句的鋪成方面,仍能與現在的社有所連結,它不僅讓現代人能去了解過去,而能讓歷經那個時代的人緬懷、回憶那光輝般的過去。它點出的不只是單純描述一段歷經大時代仍能歷久不衰的愛情,也不只是男女主角對於他們所熱愛的人事物的付出,它也如實刻劃了時代的快速"進步",是如何殘忍的使台語片將台語片給淘汰,點出了電影製作團隊的無所適從,沒有了生計該如何活下去?猶如洪醒夫所著的<<散戲>>,劇組心中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對未來的迷茫、對昔日盛況的緬懷,並不隨著文中的最後一句話:戲就這樣散了,他們的疑惑就隨之解決,而是更多的不捨和無力的呼喚,試圖喚起觀眾對於傳統文化的重視,但最後戲散了、人也散了。儘管阿嬤的夢中情人,對這部分的描述只有蜻蜓點水般快速帶過,但傳統文化的沒落與當代小人物的辛酸血淚,都是一個值得反思的議題。
張哲暐
單看片名我起初並不知道我看過這部電影,事實上也不曾認真看過整部電影,印象最深刻的也就評審委員看到女主角的"蔣",而倉皇蓋下率取的畫面而已。
我個人對愛情片的興趣是0,所以夢中情人這個標題對我而言真的沒甚麼吸引力。運用這次的機會,經過課堂的教學引導,我試著去感受這部片中要重現、致敬、詮釋那種曾經風華一時的台語片時代的手法與腳本設計,畢竟那是個我父親都沒有印象的年代。然而那種大排長龍看電影的盛況,一票難求的模樣隊伍而言實在很難想像,今日的強檔院線片也鮮少有這樣的情形,對我而言我以前一直以為是導演編劇故意拍得誇張,算是對台語片時代有了很大得重新了解。
這部電影以一個愛情故事去貫穿整個劇情推演,吸引我的是挪用多種經典的電影拍攝手法,以及對於台語片風行的那個時代背景描繪出來,雖然比起對於男女主角的感情過程描繪多過這些,但這些對於傳統台語電影文化的詮釋,也是這部片很值得細細品味的地方。
王恩佑
這部電影如實地呈現了六零年代台語片風靡一時的盛景,從電影「七號間諜」所帶來的追星盛況,到台語片日落西山的處境,無不刻劃得淋漓盡致。屬於上個世代的共同記憶,重新被翻拍成電影上映,仍讓年輕世代充滿共鳴。我想,這就是這部電影成功的地方。
臺灣當代電影復興,讓我們有更多機會得以更深刻的去探索在地文化。然而,我認為當中許多作品的劇情組織結構過於簡單,易流於枯燥乏味且單一化。
不過「阿嬤的夢中情人」完美的融合了過去的時代背景,男女主角的敘事主線也在編劇的構思下,成功牽動著觀眾的心。而當劉奇生在電影院的售票窗台前,給坐在窗台內的蔣美月那顆彈珠的一幕,其中蘊含諸多複雜的情緒,更是讓我難以忘懷。
「阿嬤的夢中情人」熔懷舊、愛情、歡笑於一爐,被稱為2008年之後最成功的臺灣電影作品,絕對當之無愧。
謝芳茵
我覺得【阿嬤的夢中情人】這部電影,隨著劇情的推移發展,讓人特別深刻感動。我喜歡電影中各種語言使用上的表達,有標準的國語,也有原汁原味的台語,有時更混雜了一些日語,顯示出當個年代中的時代特色。一個電影要能成為經典,我認為最為重要的是是否能感動人心,這部片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我想就是使許多人感懷、想念起那個台語片的黃金年代,為他曾經的風光喝采,也為他的殞落而嘆息。另外我特別喜歡藍正龍與龍劭華兩位演員詮釋的男主角,各有不同的風格,卻也刻劃出藝術人不論身處何種年代都堅持成為自己的堅持,在人物角色的雕琢上令我感佩。
蔡欣妤
這部電影我時常聽到,卻沒有機會完整地看完它,但看完了之後才發現這和我原本所想像的不太一樣,就如同老師所說的,我們看電影是要看內容還是看特效,這部電影沒有像好萊塢一樣的聲光音效,但帶給我們的卻是台灣歷史的痕跡,裡面最主要的時間軸是台語片的興盛及衰退,用台語片編劇的角度來說故事,我其實很少看台語片,透過這部影片,我才知道原來台語片那麼輝煌的歷史,有那麼多人排隊看電影,雖然在現代人眼中這些電影很陽春,但在當時卻能引起風潮,尤其是很多時候演員必需「真槍實彈」的上場,沒有後製來製造武打場面,打鬥也必須親自演出,另外能引起我共鳴的是有關老人痴呆的劇情,人到了一定年紀就有可能生病,而老人痴呆的人會漸漸忘記身旁的人、事、物,在電影中,女主角忘了和男主角的過去,但在結局的時候她想起了一切,這樣的結局打動了觀眾們的心,可是現實生活中並不會那麼完美,被遺忘的記憶只會愈來愈多,也會令身邊的人感到痛苦,雖然偶爾會想起某些事情,但不會永遠像電影一樣有一個完美的結局。
徐霈庭
國片大多給我的印象都是輕鬆歡樂片,劇情部分不讓人特別期待,因此,它一向不是我在電影院的優先選擇,都是在電視上不小心轉到可能才會大略的看過,然而,今天看了阿嬷的夢中情人,雖然也是有輕鬆歡樂的部分,但更多的是情感上的描述,看見台語片的興衰,沒有過份強烈的情緒表達卻很深刻。片中也用了一些現代的字詞來試圖貼近觀眾,讓觀眾能更投入其中但卻一點也不突兀,我覺得這是很讓我驚艷的地方!這部片讓我開始反省,在現代追求視覺效果的背後,更重要的似乎是應該要更深入的去了解曾經的那段樸實電影時代,那些曾經也燦爛一時的台語電影。
凌 麗
在這週,我們觀看了前幾年的台灣電影-阿嬤的夢中情人。在老師介紹前,我完全不知道台語電影有這麼一段輝煌的時光,歷史課本講了日治時期的望春風、文學論戰,卻沒有講到這段令人驚嘆的歷史。
這讓我深深的感慨,教綱與內容好像真的可以左右學生、進而左右社會的所擁有、熟悉的知識。這部電影以倒敘的手法,在我們不熟悉的那個年代,加入了許多現代才會用的詞彙。情節鋪陳、演進也非常感人,我到最後哭了3次左右><
也許這部片不會是我之前進電影院看的首選,因為台灣電影在我的刻板印象中就是紅通通的新年賀歲片、校園青春片等,但是在老師的介紹與播放後,我認為我以後會有更高的意願進電影院支持台灣電影了!
林妍汝
以前所接觸過的台語片都是比較歡樂的,電影的類型都偏向歡快的氣氛,造成我一想到台語或台語片,就會覺得是搞笑片,所以一開始看到電影名稱是「阿嬤的夢中情人」,就會覺得是搞笑片,也沒有很大的興趣。但在欣賞過後其實讓我有點改觀,影片中一樣有搞笑的成份,但還有更多的是感動。
在電影中刻畫出台語的風光到後來的衰落,那是一個我們未曾經歷也未曾想像過的年代。老闆、導演、編劇;利益、品質,之間的摩擦,其實都可以從電影中隱約浮現。而整部片中的彈珠,我覺得是一個很重要的媒介,無論是在原本的導演離開後,劉奇生在外頭拿著整罐的彈珠,或是他送給蔣美月的彈珠,以及最後在電影院售票窗口,劉奇生遞給蔣美月的彈珠,都蘊含了許多的情緒,能牽動我跟著電影的情緒走。在獄中,劉奇生隔著話筒說:「蔣美月,沒有電影了。」,像是一個句點,卻可以感受出他對人和電影的不捨及無能為力;而蔣美月堅定的大喊「你導我就演」,當中的信任、寄託、承諾、鼓勵,是整個電影最讓我震撼的時刻。
在電影的最後,年輕時的劉奇生與年邁的劉奇生,兩個不一樣的時間線,卻都是為了同一個深愛的人,跨越時間的愛。四年的時間,電影世界風雲變色;四、五十年的愛情卻歷久不衰。
戴凡翊
之前就有看過這部電影
但那時對「看電影」這件事不太會仔細思考內容
而且我有點排斥黃色的玩笑(可是那的確帶來一些搞笑成分
所以那時覺得只是有點低級的片
然而這次看完之後
再透過看電影的時候的解說
了解了很多小細節
像是那些台語片的融合和當時的時空狀態
對現在的我也比較有感觸
因為最近我阿公有老人失智症
看到電影裡的阿嬤失智活在過去和電影裡
就想到我阿公
電影裡有一句話我非常印象深刻「當初我要你阿嬤永遠忘了我,結果她現在真的忘了我了」
聽到這句的時候都有點泛淚(我真的很少看電影看到哭
再來聽到女主角在歌廳唱那首歌的時候
也跟我的經歷有點類似...
蔡函恩
其實我是一個不太愛看國片的觀影者。並不是因為崇洋媚外之類的因素,而是因為在我一直以來對於國片的既定印象感覺都有幾分粗俗的氣質。
然而,這部電影卻讓我感到非常意外。雖然同許多國片仍有一些「台灣特有的氣質」,也相同地有催淚的故事素材,但卻不芭樂,不灑狗血,與當代的文化背景結合之下,讓我看見了合理、平凡的故事中存在著當代的特殊意義。讓原本對於「台灣也有個好萊塢」這句話不以為然的我,也因此對於台灣電影界的發展有了不同的看法。於我而言,雖然目前而言台灣的電影產業並不能說是非常蓬勃、發達,但相較於許多電影大國而言,台灣似乎更重視文化特色與國家議題大於經濟利益,或許這也是另一種優勢吧!
曹詠婕
這部電影我以前就聽過但一直都沒機會看,因為聽到電影名稱感覺不太好看、有點陽春的感覺,再加上我不會講台語所以更是沒有興趣,但經由這堂課看了這部真的很喜歡,到最後還哭出來!這部電影讓我接觸到了以前完全沒有接觸、甚至完全不知道關於台灣歷史演進的一部分,在時代的交替下,除了電影,音樂、戲劇、飲食...等等都有可能被遺忘,被更新的東西所取代,真的很可惜,也許現在有很多事物仍是被我們所遺忘的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