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12月21日 星期四

Week 15-21/12/2017: A-Bian Doll, Call-in Show, Red-Shirt Army and Sunflower Student Movement (扁娃、Call-in 節目、紅衫軍、318太陽花學運)

Week 15-21/12/2017: A-Bian Doll, Call-in Show, Red-Shirt Army and Sunflower Student Movement (扁娃、Call-in 節目、紅衫軍、318太陽花學運)
帶領討論助教:劉嘉峻

指定閱讀
莊佳穎,《阿扁的異想世界》,台北:前衛,2004
劉定綱編,318佔領立法院:看見希望世代》,奇異果文創,2014
延伸閱讀
葉柏祥,《這些太陽花學生教我們的事》,費邊社文創,2014
Shih, Fang-long. “The ‘Red’ Tide Anti-Corruption Protest: What Does it Mean for
  Democracy in Taiwan?” Taiwa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Vol. 1
  ( November 2007): 87-98
周慧玲,〈現場節目與台灣焦慮〉,《聯合報》,第37 版,199910
  28日。
陳登翔,《談話性節目的觀看邏輯:「新聞挖挖哇」觀看者的個案研究》,世新

  大學社會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課堂照片集錦》

 

 

 

 











《同學心得分享》

沈易
首先感謝貴組帶來精彩的報告,報告內容很精彩,但ppt似乎有些小錯誤,第一是民進黨的建立年應是1986年,誤刊成1987年;第二是在Call-in節目篇,貴組把全民最大黨列為Call-in節目,但全民最大黨據我的觀看經驗應該是政治諷刺的綜藝節目。並沒有Call-in的成分。老師最後提到「四六事件」,為全班做了一個簡短的介紹,我是覺得有太多內容尚未提及,我知道老師有時間因素,無法做太多說明,覺得很可惜,很想聽聽看老師的看法與歷史系的看法有什麼不同。據我自己做過四六事件所讀到的資料,師大的大家提及四六都會有這些特徵:台大與師院校風的交叉轉捩點、劉真對師院的種種軍事化管理、四六事件為白色恐怖的濫觴。但似乎鮮少提及發生四六事件時的院長謝東閔,謝在擔任院長時的確較為開放自由,但並不代表他對四六不用負責,劉真說難聽點就是來收拾謝東閔留下來的爛攤子,結果是劉真背負罵名,而對謝東閔的歷史解讀曖昧不清。另外四六的導火線是腳踏車雙載沒錯,但在此之前台大的麥浪歌詠隊與師院的反饑餓訴求老師沒有提到,這是政府認為校園有赤色中國影子的原因,政府表示是大陸學生來台求學時帶來共產思想,影響純樸、被日本「奴化」的台灣學生,這群大陸學生是原本政府的緝拿對象,但這也是鮮少提到,只針對台灣人的種種不幸加以放大解讀。最後,「四六事件為白色恐怖的濫觴」這點我只在師大內聽過,走出師大校園就從來沒聽過這種說法,像是師大活在自己的獨立空間,對此事件的解讀也僅在校史內提到(而且新版校史是以附錄的形式提及,舊版校史根本草草帶過),我認為四六是台大與師大校史的共同悲劇,但沒有將此事件列入高中教材就容易埋沒在校方的操弄之中,非常可惜。

魏嘉琳
關於今天所講的師大校園四六事件,我很有感慨,因為我之前聽到的版本就是學運的時候被廣泛流傳的「保護學生,抵制流血衝突的傅斯年」的版本。當然也不是說聽了這次的課程就覺得傅斯年是個不敢爭權的傢伙,畢竟他的確有保全涉案學生,台大學生的傷亡也確實有減輕,而且還要考量到整個大時代的背景,他願意挺身說話,主動找國民黨談條件已經是相當值得尊敬了。所以令我難過的不是傅斯年的形象跟我原本期待的不同,是自己對整個事件的不了解。但是回頭想想,對四六事件不了解的人似乎不只我一個人,顯然校方對這件事也不夠積極,甚至是不夠透明。所以為了歸咎出到底是學生對校史不關心,還是校方資訊不夠透明,我下課的時候去了一趟圖書館的校史室,想找找看校方給出的官方資料有多少。圖書館八樓有台北高校跟省立師範學院的校史博覽,但整個展場跟四六事件有關的資料只有牆壁上一個大大的校史年表,其中上面的一行小字「1949台灣省立師範學院發生四六事件」,沒有其他敘述,沒有其他資料,也沒有其他備註,連「校刊發行」這種事給的說明都比較多。於是我直接問校史室的組長,有沒有關於四六事件校方所給出的官方資料。他之後整理成一封email寄給我,開頭第一句就是「同學您好,關於四六事件本組典藏史料不是太多」,下面附了三份資料,一份是學校網站「師大新聞」的一篇文章、一份是師大歷史系吳文星教授私編的《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四六事件》、最後一份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史》(2016)。不得不說,這三份資料都非常幽默。第一份「師大新聞」篇幅超短,排版有誤,內容很多可以探討的地方,這個我們後面再討論;第二份是教授以個人名義採編的,根本不能算是官方資料;第三份本校校史,四六事件只放在「附錄」的相關說明區。也就是說,四六事件,整件事的說明,只被放在,附錄。撇開那些幽默的資料不談,回頭看看比較可以參考的「師大新聞」。這篇文章算是給個整件事相對完整的敘述,但是裏頭還是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句子,例如:四六事件可以說是「校園白色恐怖之濫觴」、「共產黨之職業學生則趁機鼓動學潮以擴大事端」等等,對於台大師大兩校的處理態度也沒有著墨。這件事情在維基百科被記載「2016年,師大適逢創校七十週年,編纂校史和《師大七十回顧》叢書,並新增四六事件,忠實記載這樁戰後台灣學運的指標事件,讓台灣首次校園白色恐怖還原真相」,但事實上,這件歷史卻只放在校史的一小角,會編入校史也是因為學生自治會在2015發起聯署。整個事件非常不透明,真的很令人感到悲
總的來說,對於四六事件,學生固然應該主動要求真相還原,但校方還是不夠積極,我們可以接觸這件事的管道還是太少,甚至沒有一個說法是足夠完整的,包括學校提供的史料,包括維基百科,包括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之後去查才知道整件事還有一些前因,不完全是從腳踏車雙載開始)。也許我們可以說服自己「了解真相是推廣真相的第一步」,進而樂觀地覺得自己對這件事很關心,自己真棒,但還是不能否認現在四六事件不被重視的事實,與它慢慢被遺忘的悲哀。希望有其他同學可以在這次的上課內容中找到積極正向的意義,但反正我上完這堂課只覺得悲哀,對自己也對整個環境。

翁瀅瀅
其實在這次的課程報告前,雖然對於政黨及候選人的這種經營行銷手法習以為常,但是我並沒有政治消費的概念,而是以為大部分國家的政治宣傳都是如此運作。因為研究這周主題而看了老師的論文,才發現原來這種構築一套價值觀以及將群體認同利用到極致的行銷手法是台灣特有的,在其背後支持的是不斷的政權轉移情形。我覺得能利用當代局勢發展起來的民進黨值得欽佩,他們的崛起毫無疑問是政治消費手段的成功。但是在這種行銷逐漸被大眾接受、被其他政黨吸收複製而形成一套有效吸引選票之成熟體系後,不能忘記的是候選人和政黨的本質。政治人物的本分是替人民發聲、替國家未來鋪路,如果在政治消費吸收到的選票上迷失,導致選上卻不會做事,那就本末倒置了。我覺得這是台灣政治發展至今需要注意的地方。

陳思芸
我覺得這禮拜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跟大家分享的四六事件,從小到大學了這麼多得社會運動,但是在現在的教育體制下,卻忽略這麼一個重要的事件,就發生在我們每天上課的地方,在老師提及之前,卻幾乎沒有人提過。師大一直被大家說保守的校風,竟然是因為這樣一個荒謬的事件才變這樣,這實在是很令人震驚,學生有很棒的理想,但卻受置於這樣一個校園,大家都覺得師大的學生安分守己,但其實要做更偉大的事不是安分守己就好,這是很令人遺憾的事件。

黃心瑜
這組ppt製作的非常精美且內容完整、重點易讀,發展的過程脈絡也都利用時間軸來呈現相當清楚,聽完報告後不管是對於”政治消費的背景概述”或是”「政治」與「消費」的結合”都使我更深入的了解並探討,也重新釐清了太陽花學運以及紅衫軍所帶來的影響。而聽完老師最後補充的”四六事件”之後,有所感悟,在還沒考上師大時,對於師大的印象無非就是保守了,然而保守背後的原因確實從未去作探討,雖然自己才大一,不久前才剛進入師大這個校園,但我想既然是如此關係我們現在校風的事件,我們又為何都不了解甚至連事件名稱都沒聽過?或許是我們自己涉略的知識過於狹隘,不過學校是否也沒做好對於處理四六事件該有的正確態度呢?如今很慶幸上了這堂課才能讓我頓時解了個大謎。

林靖軒
我覺得這組的PPT製作的很精美,而且報告的很生動,讓聽者不會有枯燥乏味之感。這組讓我了解了有關於政治商品的東西,就像是他們報告中的扁娃一樣,有一定的商機,是商人可以把握的;也才知道了政治人物的造神運動所帶來的效應是如此的巨大。不過在整堂課程中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四六事件,因為我身為師大的學生然後不知道有這件事情,而且不只是我不知道,在課堂中真正有聽過這件事情的人真的是寥寥可數,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更關心這個事件。我覺得老師說的一句話很好,就是「轉型正義從你我開始做起」,我也是這麼認為的,很多事情從自身開始做起,會得更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說不定會有新的發現!最後,我希望大家多關心身邊的人、事、物,這樣子我相信臺灣會更美好!

楊秉純
還未進入師範大學前,就有聽高中老師說過師大校風偏保守,那時沒有深究其原因,點點頭就過了。這次聽到老師分享四六事件,才發覺原來自己所身處的學校也曾壟罩在白色恐怖遺留下的陰影當中。四六事件多麼荒謬阿,起因是腳踏車雙載這種小問題,卻演變成學生遭槍決這種恐怖事件,反映出當時社會的風聲鶴唳。突然覺得,我們從歷史課本中背了那麼多年代、人名,記了那麼多歷史事件的起因、後果,卻不了解與自己切身相關的歷史。最近參加了一個名叫《城市尋寶》的實境解謎活動,主題為「淡水1884」,該遊戲設計將淡水各個景點與歷史結合,過程中對於中法戰爭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也感嘆自己所生存的這塊土地承載著很多故事,推薦想更了解淡水及歷史的同學們去玩玩看!

鄭詠云
已經快學期末了,以年齡來說我們大學生應該也要是成年人了。但是身為一位成年人,審視過往經過的人生,常常覺得自己對於周遭事物的漠不關心。第一次聽說四六事件是帶著在國外讀書的朋友逛師大時偶然聽說的,他說他想要逛一下校園。經由他解釋我才知道四六事件是甚麼,同時我也覺得詫異,竟然會有人回台灣特地要去看那個文學院前面的牌子,當時我覺得這件事沒什麼,只是歷史。直到上課時老師像我們問起四六事件,並開始講解,我才意識到四六事件的嚴重性以及他對於現在的師大造成的影響。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太陽花學運。還記得那時同學三不五時就跟我提到,陳為廷的臉書最新動態等等。那時她甚至狂熱到手機桌面換成陳為廷,買了一隻跟陳為廷一樣的娃娃,加入陳為廷粉絲專頁,更甚還去清大的學系介紹會,其中還有特別的「陳為廷」版認識校園之旅。而我,只是做一個小小的聽眾,聽她分享陳為廷的大小事蹟┬但,就如同四六事件一樣,我從來沒有特別的去了解事件的背景,我從來都只是個冷漠的觀眾。我想這堂課,讓我認識到其實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有它背後的故事,而生為一個個體,我不應該繼續當個觀眾,偶而也要按讚留言分享一下。

林潔禧

在本周的課堂之前,政治性商品這些名詞都是我未曾聽過的!也許在偶然中看到扁娃或是很特別競選的廣告會多少有些記憶,但對我而言並不非常感到興趣。然而在老師課堂中介紹了其中符號所具的含意與影響選票甚至影響選情的重要性後,我開始對競選廣告的編排與呈現感到好奇,而在觀賞老師課堂中總統選舉中兩位候選人風個迥異的競選廣告後,我發現選舉除了是政治操作與利益糾葛的角力拉鋸外,過程中候選人為爭奪選票所運用的方法,例如扁娃、競選廣告等等。這些腦力激盪的產物其實是我可以去了解的。許多自己不曾接觸的事情,透過一些契機與介紹,可以激發出許多的火花,慶幸自己因為選了這門課而接觸到了政治性商品,有了契機去認識新的事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