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11月1日 星期五

Week 7 - 24/10/2019:【人權遊台灣】師大場

本週萬分榮幸邀請到海島演劇導演林志遠及其演員和幕後團隊進駐台師大隆重搭設燈光/音響/舞台,為本課程修課同學帶來《回憶的華爾滋─張常美、丁窈窕、施水環》全本,請修課同學務必在觀賞舞台劇前自行研讀該劇講述的台灣歷史。





《同學修課心得》

許皓陞
由於家人從來不說台語,長大後也未認識較常說台語的人,本人其實幾乎聽不懂台語。因此當老師說,這部劇全部由台語演出的時候,老實說我心裡直發慌。所幸因為平常看表演或展覽就習慣翻閱節目冊,因此在表演前我就先買了一本。會買的原因也是因為這個劇團我願意花錢贊助他們繼續為我們的人權發生。一天少喝一瓶飲料,一周省下來的錢就可以買一本節目冊,為人權奉獻一份心力,何樂不為?節目冊的內容老實說相當精采,圖文並茂的解說讓人對這齣戲的背景有了大致了解,在看戲的時候,演員的技巧以及張力也讓人身歷其境。我想,即使聽不懂台語,也不影響我們進入其中的劇情。看完以後我想跟大家說,如果你基於某種原因去看了"返校",那我覺得你也可以因為同樣的原因來看看這齣戲。真的非常讓人有感觸的一齣戲,也很慶幸今天有過來觀賞這場演出。希望台灣人能更重視這段歷史。套一句學姊今天引用的歌詞:"重重的話,輕輕地說。"雖然輕,但卻是經歷過許多的事情才有的"輕"。

鄭棊鴻
施水環唸信的那段我哭慘了,她說很想家、很想家鄉,很羨慕那塊布能夠在段時間內往返她最思念的人和她之間、可以被她最思念的人握在手心……。那一瞬間,我也好想念高雄、好想念高中的一切。那時我也好羨慕那封被寄到高中老師手裡的信,羨慕那封信可以見到我想念的人、可以回到我最愛的校園……。好想用一縷精神附在那信上,跟著它被寄回高雄。
最後年邁的張常美向丁窈窕唱起那首歌的時候,還有最後所有已經離開的演員一起回到舞臺再跳一次開頭的那場舞,完全戳中我的淚點,很久沒在公眾場合哭得那麼醜了XD 但演員們的情緒真的都很到位、完全不出戲,甚至足夠渲染台下的觀眾,並且讓觀眾與自身經驗連結,產生共鳴。
其實我一直很想坐時光機回去那個時代看看,親身感受當代的氛圍。當然我還是為三位(以及那個時代的所有受難者)感到惋惜,但也許我個人對生死的看法比較特別,我覺得其實離開也是另一種幸福。在我們現代,大家常說:不自由吾寧死。若是在戒嚴時期,沒有說真話的權力,那還真是生不如死……。活著是為了實現理想,若是沒有施展的空間,那活著也就黯然失色了。
丁窈窕說她最快樂的一段時間就是在南女的時光,我不知道她的快樂是哪一種快樂、是為何原因,但同樣就讀女校的我,也好喜歡那段時光,分分秒秒都想有個任意門能夠回去。
謝謝海島演劇精采的表演,所有細節我都很喜歡~

吳泓潁
活著,就有希望。
無論是返校或是人權遊台灣,兩者相同的台詞,漸漸成我我生活中的信仰。過去我對社會運動漠不關心,亦或腳踏實地的這片土地,視為理所當然,卻忘卻了它存在的價值。原來像在你我彼此間的對話,是多麼的得來不易,我們的自由,是不適該好好珍惜?
看完表演後,我一個人靜靜思考許久,情緒霎那間真的沒有辦法平復,我覺得自己有那麼一丁點兒對不起台灣,像是體九零級的表演者(學長)所說的,對於人文,在大學前我也從未好好去探討,甚至還覺得白色恐怖是一個政治炒作,原來這些故事,是千喜年後出生你我該去了解的文獻,民主二字說起來輕鬆,要爭取到勘比登天還難呢!
對於演員的入戲是十分的欽佩,無論笑亦或哭,都演得栩栩如生,在母女分離那一幕,更讓我痛至心坎,白色衣服除了經費不足外,我覺得意識一個新興的表演,觀眾會把專注力放在故事,而不會有太多的關心,此時表演者的表情會特別的突兀,更能看見其精湛的演技。
我真心對這齣戲給予讚賞,把一個少許人知的故事,翻演成一場無懈可擊的演出,時非常不容易的事唉!很謝謝海島演劇和老師共同為我們帶來這樣一場難以忘懷的劇本,也很慶幸自己在大一就修了這堂課,自一個文化缺乏者蛻變成為一個了解台灣歷史價值的人,課後更花時間去了解台灣的歷史,也慶幸自己生存在這樣一個時代------鬼島台灣。

彭晉璋
原以為會是很無聊的講座或表演,沒想到海島演劇顛覆了我的想法。
或許是返校影響太深,覺得整齣劇都帶有返校的即視感,但比返校更能感受到白色恐怖時期的悲痛。在那個時代,真的是「活著,就有希望。」但活著,往往是最困難的一件事。
整齣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XXX,你有特別接見 」多諷刺、多令人夢碎、多令人備感壓抑的一句話!
可能很多小細節我並沒有完全體會吸收,但還是不禁讚嘆海島演劇,特別是用主角之一最喜歡的華爾滋舞曲(?)串連三個真實的故事,極具巧思!
最後感謝海島演劇來到師大,感謝台灣流行文化課程讓我認識海島演劇,感謝海島演劇用盡心力讓大家認識白色恐怖,希望未來海島演劇可以用戲劇帶領觀眾認識更多歷史故事,有空也會再參加觀賞的!

林子安
對於生在這幸福又安全的年代,我感到非常萬幸,也有不少的感慨......。如果有一天的時間也好,我真的好想親眼目睹當時那一些不人道,令人悲痛的場景,才能知道今日的我們,不應該不知足,那美滿又陽光的每一天!謝謝海島演劇帶給我們這麼身入其境、刻骨銘心般的感受!看這齣戲的時候真的會隨著劇情的波動,一起笑,一起掉淚,甚至有幾度真的頭皮發麻,覺得人們欠了這些無辜的受害者,一個清白的公道。
以前高中的時候學校時常帶領我們一起參加人權運動,但大部分要支持和協助的,都是國外的,甚至有些國家,我都不太清楚它位於哪裡。看完這部精采的演劇後......,我才毅然決然發現,明明竟在眼前的"故事",曾經發生在我正在踏領土地上的事,我卻沒有看見,也不曉得,有熱絡繁榮的今天,是用多少的血汗淚,冤屈和誤解交織而成的......?
教科書裡教過的"白色恐怖事件",內容既保守又有限,涉略的不多,體悟的少,透過近期的電影;返校,再加上台灣目前少數用心的人們正努力爭取表演和演講的方式,心中萬分感謝,還有這樣的一些人,能用盡心思,讓繁忙的台灣民眾,也能歇下腳步,跟著時代,再踏上一次當時的時空,了解這撼動人心的歷史。
順帶一提!平時我們能接觸的全台語環境真的是少之又少,大概只有回阿嬤家才能聽上幾句,而且因為聽不太懂有時都只能跟阿嬤用比手畫腳的,這齣戲真的完全訓練了我台語聽力XD! 另類的很感謝也為了台灣的母語,親臨上了一門珍貴的課!

陳弘偉
當槍聲響起的那一剎那,我著實地震驚以及悲痛。好似自己真的回到了那個年代,目睹了白色恐怖之下被槍決的犧牲者。
心中好像也被沉甸甸地開了一槍,以前的歷史課本對於這段總不會多加著墨,上了大學之後,讀了許多文本,了解到當時的國民政府是多麼罪惡多端,還要被包裝成偉大的象徵。讓我對極權政府產生滿滿的排斥及厭惡。
尤其是因為我也有看過返校,同樣是敘述白色恐怖時代的作品,回憶的華爾滋多了一份辛酸感和心痛感。真的很難想像丁窈窕和施水環當時居然是以如此莫須有的罪名被槍決,看到快結尾了,我心實在是涼了一半,好在最後有那一幕,一切都停留在那支華爾滋以及那首Till I waltz again with you,讓我盪到了谷底的情緒產生一絲絲的光明。
很感謝海島演劇帶了如此精彩的戲碼,謝謝你們願意說出台灣的故事,我以後會繼續扮演稱職的聆聽者,期待你們能搬出更多更精采的作品。
另外,對於老師所說的,我們應該要正視我們的母語,對我來說,台語即是母語。即便可能說得不是那麼厲害,但我們應該要讓台語能被傳承,不讓它真的被歷史的洪流掩埋,將它從瀕臨絕種的邊緣救回。
以前聽過一句話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白色恐怖時代給我們的警惕及箴言即是自由是多麼珍貴,現在卻有很多人想著擺脫這種氛圍。
我們不能白白葬送先人的犧牲啊!
台灣在亞洲地區以自由而聞名,不能也不願再走回頭路了!

邱紹恆
這次的演出真的著實令我大開眼界,在這之前我幾乎沒有關注過任何有關白色恐怖時期的事情,可能是因為我身處在這民主且自由的年代,那些事對我來說如浮雲,但看完以後,我越來越相信有這些事情發生,雖然演出可能有稍微做編修,但本質絕對是一樣的,那種淒涼感、無助感全部湧上心頭,當中我最有感觸的橋段第一個是,校長協助政府那邊帶走有秘密結謀的學生,這讓我感受到當時連學校也不是個安全的地方,一旦你有搞到政治,就必須四處逃竄,否則急有可能被帶走,第二個是他們說:xxx,你有特別接見的時候,我雖然不知道說明明政府的力量已經這麼大了,為什麼不直說你要被死刑了,還要拐彎抹角,但我想這有點是給希望有絕望的時候吧,這比直接絕望還感到痛苦,總歸來說很感謝海島演劇的精彩演出,也讓我意識到能活在現代有多好。

江沛霓
原本聽到是台語劇,還有點擔心會不會出現聽不懂的問題,還好從頭到尾都能很完美的吸收每個腳色的表達內容!
其實以前對台色恐怖的印象僅止於教科書上的 「恐怖」,但為什麼恐怖跟這是什麼樣的恐怖方法都沒有概念,
畢竟也沒親身經驗,要怎麼從言語中去感同身受?一直到幾年前的電腦遊戲-「返校」上市,接續到近幾個月返校翻拍成電影,好像對白色恐怖更了解了點,但海島演劇的演出才是真正是一場震撼教育...
相對於返校(遊戲及電影)中,有許多以意象去表示的事情,回憶的華爾滋有更強烈、更真實的帶入感,像是因擔任班長而接連下去被判刑的冤獄,像是突如其來的「特別接見」,以及丁姚窕的女兒哭著喊說自己的媽媽不是壞人。在酷刑的逼問下,要承認自己沒做過的事,再為了自己沒做過的事去被判死刑,這一連串都讓人感到可笑又無奈,是誰給他們這些權力的?憑什麼地球可以被轉的如此恣意妄為?
看完常美阿姨被採訪的影片實在讓人忍不住落淚,聽著阿姨的描述,腦海中都是海島劇團當時演出的畫面,還記得丁姚窕跟施水環被槍斃時的音效,也記得讓人於心不忍的女孩哭聲,這一切發生都沒有一個原因,這到底為什麼?
這段歷史需要被記得,沒有人會想重回當時的年代,謝謝海島演劇帶來的演出,我心中真的只有無比的震憾,
活著,往往是最難的,但只要活著,就有希望。謝謝常美阿姨還活著,謝謝她願意出聲講述這一段歷史,
已經發生的事我們無法改變,而接下來我們必須做的,是不要再犯下相同的錯誤。

鄭皖凌
這幾個禮拜內,我頻繁的接觸「白色恐怖」這個議題,從進到電影院欣賞〈返校〉、選修課參觀了景美人權博物館,到這一堂課欣賞海島演劇所演出的「回憶華爾滋」,都帶給我很大的震撼。
    「回憶華爾滋」這齣舞台劇令我非常驚豔之處在於他不像其他需要付費欣賞的表演有那麼華麗的排場和道具,而是利用演員最真實的情感去呈現故事。
其中我覺得很有意義的地方除了很多劇情都完整呈現了當時高壓的氣氛之外,戲裡面的台詞有許多都使用台語,讓整齣戲變得很有感覺,而且也讓我多了一個觀賞「台語劇」的經驗。
除此之外,這齣戲讓我對於白色恐怖事件又更加深入的了解,因為之前我大多都是著重在了解在整個事件的背景及經過,卻沒有針對「受害者」進行深入了解,在看完劇之後我也上網查了有關三位受害者女性的資料,所以這齣劇也讓我對白色恐怖有了更多的認識,未來我也樂意繼續留意相關的訊息,繼續了解台灣這片土地的點點滴滴。

鄭靜芝
原本認為舞台劇的表演形式相較於電視電影甚至文字還不容易產生情感的共鳴,因為沒有太多能輔助呈現的道具和效果,但這次的舞台劇讓我很投入,特別是在槍響的那一段,心裡有很多難以言說的感受及震撼,但那些卻是遠不及白色恐怖時期人們真正經歷過的,不敢想像曾經多麼沉重、壓抑,為身在自由的台灣感到幸運,也希望我們能一直說自己想說的、做自己想做的。
從這個活動中得到很多收穫,看完舞台劇之後也覺得很感動,但其實更很喜歡最後演員回饋的橋段,特別是在念施水環的家書的時候,提醒著一切都真真切切的發生在我們現在生活的這片土地上,而藉由同學們的提問讓回憶的華爾滋能從更多不同的層面去探討不一樣的意義,小時候跟著外公外婆每天講台語,到現在很少講甚至沒那麼流利了,有點可惜有點感嘆本土語言和文化的流失,我覺得台語很美,台灣的文化也很美,所以希望能更珍惜我們的權利和文化。

林玫均
這齣劇我從一開始就被演員的演技和舞台效果驚艷,看得出來是很用心編排橋段、一次次排練的結果,每一個走位、每一句台臺詞都表演得恰到好處,能夠有效地渲染臺下觀眾的情緒。他們凸顯了威權時代的荒謬,儘管我們現今很難體會那樣的政治氛圍,藉由這齣劇,也能夠了解當時民眾苦悶壓抑的內心,另外,我認為全句用臺語呈現是很妙的一點,不但貼合了當時社會,也讓人理解「臺灣」畢竟是「臺灣」,和一開始打招呼用的日語、戴墨鏡的官員用的國語都不一樣,具有標誌性的地域意義。
我的哭點在施水環被槍決之後的獨述,她輕輕念著家書,從南部家裡寄上來的水果、那塊被姐姐退回來的布,返鄉的旅程對她而言是那麼遙遠,在此時,再也不能回到故鄉,前面一直忍住的淚水終於在她平淡卻蘊含情緒的語氣裡潰堤了。當最後座談會時,我很訝異只有七位演員擔綱主要角色!因為除了施水環、丁窈窕、張常美三位主角外,劇中出現的其他配角也完全符合角色形象,看不出來是同一個人!(也許是我入戲太深)
總而言之,這齣戲劇能帶給臺下觀眾相當大的啟發,也讓我們思考今日臺灣自由民主的可貴,結合近期火紅的電影《返校》,現今社會已不畏懼去碰觸曾經禁忌的戒嚴話題,我想,這對藝術作品的創作題材又是一處嶄新的境界。

許霈玟
因為家庭的一些因素,除了一般人不太會說台語的問題外,我其實也不太會聽台語  。所以在一開始,有點難理解台詞,但是隨著劇情發展,漸漸融入劇情,也藉著演員們的表演,消弭了隔閡。而在劇中了解為何要以台語表演的用意,除了還原當時代的氛圍,我覺得在面對警方或政府官員時,台語語國語的衝突也特別真實,像是<蘋果的滋味>裡所要凸顯的效果。
     不知道有人有看過,在返校上映之際,曾掀起一陣揭案的浪潮,我也是在當時看到了三位主角的故事,單單從文字裡,就能感受到了事件的震撼,而在戲劇中,看著演員演繹當時,更讓人清楚了解那正是活生生的案例,是真實的發生過。其中,最感慨的是「特別接見」一詞,一開始聽到這個詞語,本以為是特別通融的好事,卻看著台上的人是如此害怕惶恐的反應,特別感到諷刺。
       劇中除了欲表達當代政策的恐怖,也看到了人心的醜陋。求愛不成而舉發的男子丶為了獎金而竄改事實的警察,甚至是周遭旁觀而舉發的鄰居,都顯露了在當時人人都可能是加害者的恐怖。所以在追求轉型正義的同時,也應當回歸自我反省。

藍豫羚
一直以來都對白色恐怖這段歷史很感興趣,從小時候對這個特別的名詞感到好奇,到自電視上及家人的口中略知一二,再到國高中學習台灣歷史時正式認識了二二八事件、戒嚴等,仍然不太明白白色恐怖到底代表了什麼。於是自己上網查詢,看到許多白色恐怖受害者的真實遭遇,了解當時的人們是活在什麼樣的恐懼之下,我簡直不敢想像,如此泯滅人性的事居然曾經合法地發生在我生長的這塊土地上,震驚與沉重盈滿於心的同時,我也才算真正認識這段台灣歷史中最黑暗的一頁。
非常感謝能有這次機會,觀賞與白色恐怖相關的舞台劇,讓我以不同的形式再次認識這段歷史,藉由舞台的編排呈現、演員的詮釋,也讓我能透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這些殘酷的史實。其中有好幾幕,大多是主角們被槍決的場景,我的情緒完全受到渲染,竟然差點落下眼淚。原本還很好奇,那些慘無人道的嚴刑要怎麼在舞台上呈現出來,而雖然這齣舞台劇幾乎沒有使用道具,連服裝也都非常簡單,但透過簡單的音效,和演員們肢體及情緒的表現,也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許多人認為過去的事情就過去了,再提起只是製造仇恨對立,我無法認同這樣的想法。傷痛也許會逐漸淡去,但傷痕是無法被抹滅的,唯有正視過去的不義、牢記前人流過的血汗,才能填補社會的裂痕,鞏固和平。包含《回憶的華爾滋》,很感謝任何願意透過各種方式,再現白色恐怖的人們,感謝他們幫助世人認識這塊土地的過去,同時也提醒著我們,歷史不能被遺忘。

李佳
因為外省家庭的緣故,我不太會說臺語,聽也聽不懂一半。但收看時,即使聽不懂部分台詞,卻還是能從演員的表情,肢體,動作,聲音之中,感受他們傳達的話語,那是一種超越語言——即使聽不懂,心靈卻仍然能被震撼的演出。這是一齣十分精彩的舞台劇,非常感謝海島演劇來師大特別展演,讓更多人看見臺灣曾被抹除的歷史,一段應被這片土地上每個子民銘記的故事。
最後飾演施水環小姐的演員朗讀其家書時,彷彿掀開了時代最不堪的一面般,赤裸裸的真相大白,簡直難以形容當下的心情。不只劇裡演出的三位受害者,歷史上慘遭這種對待的人遠遠超乎史料記載。那樣的不公不義,不明不白,深陷絕望而無逃生之機,呼喊求救卻無人聆聽的絕境,現在看來像是小說情節嗎?那時候,可是真實發生在任何人的親朋好友身上。我慶幸自己生在自由民主的年代,這一切是建構在多少人犧牲的血汗之上?沒有人該忽視這段真相,沒有任何事該被視為理所當然。為時代的死者與生者獻上敬意,同時也再次表達對海島演劇的感謝。我愛臺灣\ˋOˊ/

鄧沛玲
自從看了返校之後,就對於白色恐怖這段歷史感到非常有興趣,藉由看了這次的演出,我覺得自己有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當時的氛圍。
看完後也想到了關於冤獄的這個議題,我相信在那個時代很多人可能都跟張常美前輩一樣,是在最有希望、最期盼未來的青春年華被逮捕的,被關了十幾年後出來,可能會因為這個前科找不到工作,維生會成為一個很難的課題,雖然都說「活著就有希望」,但在我想在他們的世界裡可能會有很長一段時間被現實的社會摧殘到失去希望,所以這個問題我想是政府需要多多關注並且找尋方法賠償。
除此之外,整個演出用台語演出這點我覺得很棒,不僅是還原當初的背景,也是一種想要傳承母語的態度,我覺得語言真的不應該有高低之分,一種語言是承載一個民族文化很重要的工具,我們應該要多多重拾這些文化的根本,每個人都有責任去保護它、保護自己的民族。

簡秀純
白色恐怖時代的人權議題,近年來又被討論得沸沸揚揚,從這一次的舞台劇當中,讓我更能從中體會當時的情景,即便這次的舞台劇十分的寫實,但畢竟和當時人的遭遇來說,只是冰山一角。也讓我更能反思當時的景況,以及身處在現在這個環境下的自己是如此的幸福,要更珍惜自己現在所生長的環境。
讓我不禁想起,過去參訪景美人權園區的經歷,當時抱持的心態有點隨意,也對於這樣的議題沒有那麼深入的了解,但其實也有一些不同的體悟。除了像博物館那樣的展區,可以讓自己更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其實更多的是直接身處在那樣的環境之下,感受當地莊嚴肅穆的氣氛。
在舞台劇後的座談時間,有位同學提出的問題,以及演員的回覆,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同學問演員在表演之後要如何抽離角色?而演員的回答是其實他們在後臺的情緒,還是很滿、很強烈,但他們需要盡快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才能繼續出演下一幕。我覺得這樣的問題很有趣,彷彿使我更能貼近演員,感受他們演出當下的情緒滿溢,卻在劇終,一切又回歸到如此自由而不需畏懼的現實生活當中。

吳彩葳
謝謝海島演劇帶來這麼精彩的演出,
仔細想想,這是我第一次看全臺語演出的舞台劇,
僅僅是用了臺語這個語言,劇情的張力就完全不同了,
我最喜歡「特別接見」那段,
聽到這個詞時不會多做聯想,
但在獄中的人馬上就懂了那是什麼意思,
巨大的槍聲,帶來的是更巨大的絕望、不安,
第一次是傅如之,留下了給弟弟的毛衣,
第二次是丁窈窕,留下女兒,
下一次會不會是自己?
在軍法處的日子或許都是懷著這樣的心情度過的,
活著就有希望,但活下去記得這一切卻是最難的。

張家齊
在欣賞表演的過程中有好幾度差點落淚,許多場景在腦海中久久不能散去。
很佩服海島演劇的導演和演員們,沒有華麗的服裝和佈景,卻可以讓在台下的我們有身歷其境的感覺,就算台語不是特別好,也能被演員的表情和音樂營造的氛圍所感動。
關於白色恐怖的歷史,還有許多出現在歷史課本上,甚至是沒有出現在裡頭的故事或人名,選擇遺忘或是去記住它一直是備受爭議的問題,有些人會覺得,事情過去就過去了,沒有必要一再提起,挑起大家的恐懼與仇恨;但也有許多人認為,正視過去真實發生過的歷史,公布加害人與賠償被害者,才能真正的實現公平正義。而我覺得,這次表演最重要的,就是讓我們作為借鏡,唯有去認識去了解它,我們才會意識到自己是多麼的自由,這樣的自由也並非憑空出現。謝謝海島演劇,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這段歷史。

謝善如
非常欣賞海島劇團帶來的演出,沒有龐大資金的劇場,沒有了道具、佈景、場地,那還剩下什麼?這就非常考驗演員的演技,因為自己一直都很習慣於到大劇場看表演,場景佈置、燈光、服裝都是我很在意的,所以一開始海島劇團的演出帶給我簡陋的感覺,但隨著劇情的推演,我漸漸進入故事裡凝重的氛圍,每位演員都好認真、很投入在角色裡,演技的張力十分足夠,很能煽動觀眾的情緒。 
華爾茲這首曲子來貫穿劇情很吸引我,也非常喜歡他們用同時兩個情境的演出方式來說故事,像是監獄受刑以及生小孩的片段,看到女孩的媽媽被強行帶走槍斃的那段真的非常令人痛心,對於經歷過那種事情的人來說,演員都無法想像了,我又何能敢說自己能理解,很開心能也這樣的機會,透過表演來了解我們所不知的歷史。

王壐馮
觀看本周的臺灣流行文化課程海島演劇--回憶的華爾滋時,我的腦中湧現出對返校--無論是電影還是遊戲--無窮無盡的熟悉感,尤其是槍聲和那句「活著就有希望」,看到被誣陷或只是因為特務想要獎金就被害死的那些人,我的心中滿滿湧出的國民黨的憤恨,對於臺灣,他們做出許許多多糟糕的事,最嚴重的時期就在戒嚴白色恐怖時期,不知多少的知識份子被殺死、失蹤,連學生都不放過,整個民族被撕裂,到現在還有很多問題尚待解決,然而現在仍有不少國民黨員認為當時那樣做是對的,甚至還有人覺得事情都已經過去了,就不要再提起、追究了,但我認為我們需要銘記這段歷史,因為這樣我們才能避免重蹈覆轍,並且瞭解現在的民主自由是用多少人的性命換來的,這次的劇場帶給我的震撼頗多,而前述文字是我言語僅能表達的,其他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簡齊
本劇場景編排及對話都十分優良,感覺經過非常多時間準備,劇中有許多地方真的會起雞皮疙瘩,槍聲的震撼、華爾滋的旋律、小孩出生的故事並行等等,在統整歷史資訊及收集故事後能做出如此引人入勝的故事,可見團隊用心努力而成的結晶。
幕中有一段為傳遞毛衣的片段,讓我產生了疑問,雖然導演說由於經費不足而沒有製作特別的服裝,但一開始觀賞時理解為主角們穿著白色代表他們如同白色恐怖是一段被消失的記憶、被消失的人物,他們不被歷史記得,唯一管道是傳遞毛衣代表的—希望,因為他是當場唯一有顏色的物件,也呼應了施水環信中寫的:"我很羨慕這塊布,它能比我強得很多,而竟隨意地走了一趟,我日夜嚮往之故鄉。"正如討論會提到的:活著就有希望,但活下去往往是最難的。或許這段沒有特殊意義只是我的個人解讀,但已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後,《回憶的華爾滋─張常美、丁窈窕、施水環》揭開了台灣人還沒想起來卻想要先忘記的白色恐怖,包含我們跟長輩產生的代溝及隔閡,其實都是有跡可循的因為歷史不會無緣無故出現在課本上面,變成宛如格林童話等級的存在,現代對於這段時期發生的事情造成的傷害要怎麼轉型正義,是我們今後要面對的。

許家蓁
從小我生長在台北,小學、國中、高中一路上來會講台語的同學幾乎都只有少少幾位,幾乎在全國語的學習環境中長大,跟同學間幾乎是不太可能使用台語溝通,很感謝家中的爸爸一直以來都和我說台語多於國語,他希望在他的薰陶之下,即使我無法說出流利的台語,也能夠聽懂大部分的日常用語,在與長輩聊天、談話時,能夠回應上幾句,將台語一路傳承下去。

很開心上大學之後擁有來自各地的同學,我們不僅使用國語也會用台語聊天,這是我備感親切,在老師跟大家說海島演劇會以全台語演出時,我心裡非常期待,第一次欣賞全台語的戲劇。

台語呈現出當時人民的日常,也藉此還原當時白色恐佈時期人民說台語與警察說國語的衝突感,將我們帶入時代的情緒中,加強對比。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警察說出:「誰誰誰,你有特別接見」,在起初我還真以為是希望的象徵,而後卻是槍聲響起,多麽諷刺,也是令我心裡最難受的部分,這樣的事在當時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歷史的痛真真實實地在我們眼前重現一遍,很多年輕人的生命是在時代的壓迫與無奈下逝去的,是一段令眾人想起都會心碎的過去。


謝謝海島演劇來師大演出,帶我們回到白色恐怖時期,也讓我們更加深入了解過去這片土的發生過的事情,台語是個很能夠傳遞情感的語言,希望這個語言能一直傳承下去。

葉濬睿
最近因為返校上映,而使大家對於『白色恐怖』不再只是看過歷史課本,而是透過電影能有更深入地暸解,沒想到過幾週又能在課堂上以舞台的方式,暸解這段被遺忘的故事。
這次的舞台劇我最驚豔的點是全劇以台語演出,完全符合舞台背景,使觀眾更能融入故事之中。除此之外,其中讓我最震撼的是那毫無預警的槍聲。 砰!  ̶這̶一̶聲̶槍̶響̶不̶只̶令̶我̶旁̶邊̶睡̶覺̶的̶同̶學̶驚̶醒̶-,這一聲槍響不只震懾了全場觀眾,也彷彿吞噬了眾人的希望。活著,就有希望,但或許最難的就是活著。
最後一段舞蹈呼應開頭眾人愉悅地跳舞,這不僅僅是為了首尾相應,我認為其中包含著對白色恐怖的諷刺,那段時期有著各種殘酷刑求,讓社會籠罩著不安的氛圍,不只造成重大傷亡,過去幸福的生活也被迫瓦解,看著演員跳那段,讓我有許多感觸。
很慶幸自己出生在這個世代,不必面對警察無預警的特別接見,也很榮幸能參與海島演劇帶來的舞台劇,不但透過舞台呈現出當時白色恐怖時期,人人自危的氛圍,也以生動的演出使觀眾融入情境。

孫鈺瑾
我本身是一個很喜歡看舞台劇、音樂劇的人,我喜歡現場表演的那種感動和真實感,現場的表演會比透過螢幕帶給人更深刻更強烈的感受。我很驚訝這麼年輕的劇團,用少少的經費可以有這麼精彩的演出,全白的衣服,沒有任何布景和道具,只有幾個小木箱和很棒的演員,卻能撐起一整齣完整的戲劇,甚至帶我們共同思考和了解白色恐佈時期以及人權對我們的重要性。
講到白色恐佈時期總讓人覺得很沈重,但卻是我們身為台灣人不能不去面對和了解的,我這學期修了另一堂通識「人權探索與公民行動」,聽了很多關於二二八事件的經過和那些受難者的故事,我聽過好多優秀的知識份子,因一些莫須有的罪名而遭到殺害,也明白了失去人權有多可怕。我們很幸運的從一出生就在擁有人權和自由的時代下,如果沒有去了解過去白色恐佈時期和二二八事件,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擁有的人權和自由有多麼珍貴。
在施水環和丁窈窕被槍決的聲響響起後,那段停頓的時間,就彷彿時間真的暫停了一樣,那一刻我感到特別的心酸,也跟著一起掉下眼淚,但我卻無法想像當時的張常美和施水環的女兒在那樣的環境下、面對這些,該有多悲痛,我想這是我一輩子都沒有辦法體會的!
謝謝海島劇團給了我們這麼精彩的演出,我很喜歡他們編排方式,從跳華爾滋開始,也結束在跳華爾滋,雖然議題沈重,但在開頭和結尾都停留在主角們最喜歡也給他們最多快樂的華爾滋。謝謝他們讓我更了解白色恐佈時期,也讓我更懂得珍惜和感謝自己擁有的一切。

楊紅絨
其實我是外國人,我聽不懂台語,但是我感覺得出來這是一場很有意義的表演,因為我看到很高潮的一幕就是一個人被抓走了,但是感覺她不是壞人,所以應該是想反映當時社會,很不公平不民主的社會,會抓無辜民眾之類的吧。
主要是我覺得他們演得很自然,(如果我會台語)這一定是一場非常好看的台劇。

林芷瀅
每次看到有關台灣歷史的劇情我都會有種說不出的憂傷,像是前人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和自由才換取到我們現在的生活,而犧牲是一個很沈重的字。或許我的理解過淺,但對戒嚴時期的台灣來說,人們沒有所謂的私生活,每個人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放大檢視,甚至是被有心的警察扭曲,捏造成對他們有利的故事,罪名往往是莫須有。舞台劇中三位女性都因為一些原因被抓到牢中,常常目睹怵目的畫面,也常常要擔心哪天會輪到自己。每天活在這樣的恐懼之中,好像比死了還更痛苦。施水寰在獄中念信的那段直接戳中我的哭點,那種自身都難保安全卻還要家人別為自己擔心的情懷真是太偉大了。而信中回憶道與母親相處的畫面,也成了能支撐她度過每天在獄中生活的最大動力。
很喜歡海島演劇處理人物和故事的每個小細節,一些簡單的小道具象徵著不同的場景、每個演員身穿白衣帶給觀眾一種肅穆莊嚴的感覺,讓人看這段歷史的態度有很深的影響。還有在劇中穿插出現的跳華爾滋的片段,淺淺地帶出那個年代、那種處境下的人們對於幸福的定義是多麼的為不足道,多麼的卑微。真的很感謝自己生在這麼民主自由的年代,但社會上還是有許多不公平之處,是我們需要效法前人們去爭取的。

詹靜宜
當施水環最後在念信時,我頓時感到眼睛一陣酸澀。
白色恐怖帶給上上一輩人的陰霾是永遠不散的。許多無辜的、冤屈的生命在他們最好的年華裡死去,還來不及追逐夢想,也還來不及好好愛一個人。
大時代下的動盪,九零後的我們從未懂得。
安居寶島,我們從未經歷過任何血腥、非人道、威權。甚至天真以為,一直以來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所有的血淋淋、所有的暴力,我們只在電影裡、在新聞裡見過。
在我們的世界,沒有以前曾經怎麼樣,沒有現在就應該珍惜,更沒有為什麼得來不易。
子彈 鞭子 水牢 虐打
可曾傷過我們一分一毫?
白色恐怖是不分黑白,甚至顛倒黑白的時代。
我想,人類發展幾萬年來才求得演化史中片刻的安居樂業。
民主與威權各有各的利弊,
但無論是哪一種,
漠視一切的人都沒資格坐享其成。

很感謝海島劇團和張常美女士願意將這段老一輩人不願想起記憶再次喚醒,雖然殘忍,但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忘了曾經的傷痛,和走下去的勇氣。

夏暄
我覺得這場人權由台灣的展演真真實實觸碰到大多數人的內心。
在當週人權展演之前,我有先上網搜尋了一下張常美女士的資訊和新聞,報導中提到他在獄中看見的各種不合理的刑求,像是用全身淋糖水讓螞蟻嚙咬,又或者是把懷孕的女生的頭髮綁在柱子上,讓他雙腳懸空,並且用棒子毆打女生的肚子,強迫女性流產。
我曾經看過一篇介紹邪惡的平庸性,裡面提到在政治中服從就等於支持,或許這些服從於當時政權、幫忙刑求犯人的官員亦是如此,他們只是個服從上級命令的官僚,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那是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漠視語言和人類思考能力的惡,那些政治的宣傳家會利用魅惑群眾的話語,將歷史和政治的仇恨包裝起來,讓人深信他們現在所做的事公正合理,即使外人來看極其荒謬與殘忍。

劉𧘲瑗
可惜我完全聽不懂台語,但演員的演出跟演戲很厲害,完全不知道台語的人也大概可以了解大概的內容。台灣的白色恐怖這件歷史也跟韓國的很多歷史相似,所以我也能感到很多感動。導演和演員們也在沒有背景或工具裡的惡劣的狀況下可以讓人感動也是很厲害。

殷世烜
前些日子的「返校」讓大家想起白色恐怖時期的事情,比起返校這類以電影的呈現方式,我個人會更喜歡人權遊台灣這種舞台劇,雖然對於台語不太熟悉,但是整場表演的張力還是給我很大的衝擊,我也很喜歡首尾都是用華爾滋做首尾呼應的呈現方式,一開始的華爾滋是如此的歡樂,每個演員臉上帶的笑容是如此自然,但是在劇末時的華爾滋,我認為那些笑容是少了內心的悸動而多了份壓抑的心。

「活著就有希望」,在看完返校和海島劇場的表演之後更有這樣的想法,香港返送中議題延燒了近五個月,但是中國政府和港警似乎還是沒有意識到全世界的撻伐,每天都有人在被自殺、被消失,但是香港人民還是很願意為自由奉獻,香港人民身上正背負著叛亂的罪名用手上的破銅爛鐵對抗港警的槍枝,因為「不自由,毋寧死。」

可能是台灣人真的沒有那份亡國感,當我們這高談闊論著政治人物,香港人民正陷於水深火熱當中,而部分的台灣人還是沒有病識感的繼續吹捧著親中候選人,認為那些自由志士真的是叛亂者,也或許是他們選擇遺忘那些在白色恐怖下發生的慘事,或是他們已經習慣封閉的思維,覺得沒有自由也無妨。

願我們都能平凡而自由的活著。

全奕
我的阿嬤是正港的台灣人,常常跟我講台語,所以其實我是很會講台語的台北人,我們生在這個時代,真的很幸運,那時候我沒有哭,但是我被感動得很深,演員的情緒非常到位,最厲害的是,能夠感動這麼多的觀眾,母女分離的那一幕真的非常令人痛心,我覺得其實,服裝的白色衣服,更可以體現主題是白色恐怖,而且能更專注於故事劇情與演員演技,「你有特別接見。」這句話真的令人印象深刻,第二次聽到這句話,心都碎了,這齣很特別的是用華爾滋串連起故事,別有巧思,「活著,就有希望」,今天的自由是用多少誤解換來的,而過去我對社會運動與重要歷史是所知甚少,甚至是不太注意的,上大學前都在唸書,都沒有好好探討與了解白色恐怖,歷史課本學了就算了,教的也有限,我們都應該要更重視這段歷史,不管是幾十年前或是幾百年前,都應該要被記住,真的很謝謝佳穎跟助教安排這堂課來看海島演劇,也感謝海島演劇產出了這部關於白色恐佈的舞台劇,希望未來還有更多歷史事件相關的戲劇作品!

鄧濬澤
這場全台語的演出讓我感到特別的親切。因為家裡在雲林,所以全台語的對話讓我有家的感覺。
然而這次演出的內容卻是我沒想像過的沉重。
白色恐怖這件事情我們都知道,我們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我一直在想大家在說的轉型正義到底還有哪裡的不足,直到今天。在槍聲響起後,我嚇到了丶也哭了。施水環最後念信那段我沒有停止哭泣過。她想要的其實就是回家,離開她所身處的混沌,為什麼不行,邊哭邊想著兩個警探的所作所為我又感到忿恨,他們做這些事情只為了他們口中所說的獎金。原來真正的無依無助是這樣的感覺丶原來人的性命和身體會被如此下賤地對待丶原來這就是沒有自由。我讀過一些白色恐怖的書,也看過電影,但今天的戲是我讀過最印象深刻的文本,深深地讓我重新反省自己。

徐珮華
在看演出時,我一直需要把自己拉回現實,提醒自己這並不是虛構的故事。
太難想像是真實發生過的歷史了,莫名其妙被抓走、保護弟弟卻被通報藏匿、女兒親耳聽到媽媽被處決的槍聲……。我還沒看過返校、對白色恐怖也不太熟悉,但這一幕幕罔顧人權的畫面,就足以讓我知道這是多麼讓人痛心疾首的一段歷史。
導演說,被記得的白色恐怖女性受難者很少,願意站出來重述的更是少數,很謝謝張常美女士願意口述與回憶這段歷史,也謝謝整個團隊的努力,讓更多人看到這些故事。

張常美女士八十多歲了,每次想到這裡,都會覺得歷史真的離我們不遠,時間是,距離更是。

薛珮汎
上學期修了歷史系佳宏老師的戰後白色恐怖與人權運動研討,開始對這塊未曾經歷過的台灣歷史有了更深一部的識,《返校》用了較新穎的方式讓社會大眾關注那段歷史,為什麼說較新穎呢?我覺 得要是認認真真地拍一部歷史劇也許口碑就不那麼好了,但因為用遊戲畫面、 刺激血腥的方式包裝,讓原本對這歷史也許沒興趣的人也願意捧場且看了之後 開始關心,非常開心這次有機會就能在自己學校看《回憶的華爾滋》這齣舞台劇,身為台灣人不可不知台灣事,就是要愛台灣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