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11月7日 星期四

Week 9 - 07/11/2019:Betel-Nuts, Electronic-Fancy-Float and Show-Girl Culture (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文化)

Week 9 - 07/11/2019:Betel-Nuts, Electronic-Fancy-Float and Show-Girl Culture (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文化);帶領討論助教:劉嘉峻

指定閱讀 
杜綺文,〈美麗的鏡像身體或不健康的馴化身體?---Show girl身體價值觀研究〉, 中華傳播學會 2007年年會,2007。 
延伸閱讀 
林奕鼎,《檳榔文化作為一個鬥爭場域》,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張小虹,《後現代/女人:權力、慾望與性別表演》,台北:時報,1993。 
張瓊霞,《再探電子花車:矛盾‧仰望‧現代性》,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陳宜賢,《從知識/權力的角度檢視檳榔西施的身體規訓》,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2006。

《課程照片集錦》












《同學修課心得》

邱紹恆
這週的報告內容十分有趣,很符合我們現代看不起的一些行業,但在我看來其實這些行業並沒有不好,也是他們辛辛苦苦自己賺的血汗錢,我認為只要不偷不搶,做什麼都是值得尊敬的況且人家勇敢做不管是檳榔西施或電子花車的女郎,他們本身也是對自己身材有自信,何必這樣貶低他們,人人各有所長,能把自己的優點發揮到最好,只要不犯法就可以,所以我認為現代人不該過度看不起,應該用不同眼光去看他們,就能發現他們其實是很勇敢,很自信的。

吳泓潁
這都是一個台灣特有的次文化,都是一個自祖先傳承下來的資產。卻一次又一次的被刻板印象洗腦,而我們似乎也去做了挑選性的保留,這樣與種族歧視有何差異?
我想藉此提出另外一個發生在較多數男性身上的故事,一樣是次文化的傳承,但彷彿用異樣的眼光歧視我們-----八家將。這是那一天,回台南時隨隊與八家將出陣時,我打下的心得:
第一次隨隊出發 守護好每一個傳統
第一次了解其中 原來這百年來是這麼的不容易
想推翻社會對次文化的負面看法 自己得先做起
在隊伍裡看到每個團員的自律性非常的震撼
佳里吉和堂
有一天你會對自己擁有這樣一個獨特文化傳承而驕傲
非常感謝師兄師姐們帶領我了解這個歷史
期許自己有一天 亦能為這樣的舞台貢獻
有機會大家也可以去估狗我們,一支由大學生組成的文化資產,我們大家都秉持著一個信念,我們要延續這百年來的傳承,儘管廟宇曾經歷大火,但屹立不搖的信念仍停留在你我心中。
幾年下來的努力,漸漸享譽國際。除了在地方盛事上出陣外,更代表國家到達了世界各地表演,令人會心一笑的事情也很多,竟然也有外國人粉絲開始學習我們畫臉譜,然後尋找我們身上特別的服飾,看到這一幕時,是有多少的感動在心中蔓延,原來這就是文化。
時代在變,漸漸的你我應當也把一些刻板印想屏除,這才是你身為一個有文化內涵的知識份子對文化的一種尊重,很希望有一天,大家想法漸漸改變的那一天,這些文化資產不再是彼此消遣的話題,共勉之。
我的心,與他們存在!!!

許皓陞
其實我非常期待這周的議題,原因在於我之前參與過一場辯論比賽:"我國性交易產業應不應合法化",那算是我參加辯論社後準備的最久的一場比賽,其討論的正是女性的工作權、性自主權、女性主義等議題。
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我覺得某種程度上它確實是為了迎合男性客群、與"性"有關的職業,我覺得在台灣的社會風氣下,"性"是個相對正在面臨改變的意識。身體上的自主權逐漸被喚起,我們有權選擇用自己的身體做什麼事情。此外,女性工作者在從事類似行業,例如檳榔西施、電子花車、甚至是女僕咖啡廳(台灣也有!),台人難免會戴上有色眼鏡去看待對方,一方面我認為是普遍大眾認為這不需要甚麼門檻,長的可愛漂亮身材好就可以;一方面以自認為道德高尚的態度,認為這是不入流的產業。先不論需要跳舞的電子花車,檳榔西施在我眼裡確實不需要甚麼太高的技能,只要長得漂亮、身材好就可以,而其正是利用男性對於"性"的偏愛來攬客(這裡的性,我認為滿足消費者的眼睛就足以被稱做跟"性"有關係的產業了)。那麼我想問的是,"性"是否能拿來做為一個職業?如果可以,界線又在哪?

比較可惜的是時間不夠,未能在這堂課上有更多的討論。也希望之後再"裝可愛"這組討論的時候,也能討論到女性意識相關的議題。

楊紅絨
我覺得這組的報告非常好,因為他們報告的時候每個組員都非常的有自信,講話很清楚流利又帶有娛樂,讓全場大笑。
一開始我認為這個主題很無聊,也覺得這個要報告什麼,覺得毫無興趣。但是,我想的都錯了,也許是因為從來沒有人跟我說過檳榔西施和電子花車這個文化,所以我也從未注意到。然而今天這組同學都讓我理解了,原來這是一個很特別的文化,帶有台灣味,在其他國家是看不到的。
不只如此,我還學到了一個小啟示就是每一個我們看到聽到的都是含有意義的。

張庭瑋
我覺得這個主題很新穎,也很吸引人。我想現在90後的年輕人,特別是在北部長大的孩子,應該越來越沒有機會去認識電子花車這樣的文化,連我自己都很少在台北看過電子花車。其實檳榔西施跟電子花車是我們台灣很特別的一種文化,全亞洲應該找不到第二個國家像台灣這樣了。
大部分的人對這樣的文化會有一些誤解,但我認為我們應該用不同的角度來理解這項文化,就像日本引以為傲的「女僕」,我們也可以欣賞我們的特有文化,如果將這項教育從小建立起來,也許會翻轉大眾對台灣文化的想法。
以前我曾到南部較偏遠的地方旅遊,在路上就會看到電子花車,那是我在北部從未看過的景象,當下我也加入大家,一起來欣賞這難得可貴的景象,我發現會圍觀的群眾們都笑得很開心,我認為這美麗的景象應該被大家看見,我們應該用開放的心來認同自己的文化

鄧沛玲
我覺得這週的議題很有趣,小時候常聽社會大眾對於檳榔西施的評論總是偏向負面的,覺得他們是一種出賣身體去賺錢的職業,但像老師所說的,外國人對於這種文化感到很好奇,是來台灣的打卡景點之一,讓我想到其實好像很多文化都是如此,本地人覺得不上檔次,但其實已經是根深於自己的文化中,成為一個特色。
報告組也稍微提到了女性主義,並且引用艾瑪華森的話:「支持性別平權就是女性主義」,讓我聯想到之前看的一個網路劇,其中就有描述到某些人對於女性主義的理解是女性至上,我的一個同學也說他們系上的男生很排斥女性主義者,讓我覺得了解過後再發言在這個社會上是多麽珍貴且多麽需要被落實。

彭晉璋
此周的報告是一個很有趣的主題。
電子花車、檳榔西施在台灣常被視為較低賤的行業,常被人瞧不起。
家裡並沒有灌輸我任何負面的想法,但我從小就覺得電子花車和檳榔西施的存在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舉例來說:怎麼會有人想在車上跳舞?怎麼會有人喪禮要電子花車?檳榔是不好的東西,為甚麼還要打扮清涼促銷?
但職業不分貴賤,即便覺得奇怪,我還是很尊重每個行業。
而經過這周的報告,我理解了為甚麼會有這樣子的次文化產生;
報告中也提及物化、女權等觀念,也讓我對於相關事物有不一樣的看法。
然後我好喜歡這組的PPT哦
簡單乾淨,字體也好好看!!!!!

林子安
 這一週的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文化的主題令我完全顛覆了以往的刻板印象!身為土生土長的北部人,人生親眼看過這些文化的次數可說是寥寥無幾。在現今台灣比起其他國家,還能說是屬於較於保守的社會,對於女性的穿著和身體的限制,界線令人捉摸不定。在日本的AV產業和女僕餐廳等文化,大家都是以"欣賞"甚至崇拜的態度去尊敬,反之,台灣的檳榔西施和電子花車舞者,他們仍有自己的專業,卻被批判為傷風敗俗、低階文化的代表。我認為這是社會上的一種影射,也許是投射自己個人內心的空虛感與匱乏的成就等,以至於我們開始有較黑暗面的想法和眼光去看待別人,還有好多職業,都是如此受到不平等待遇,我們常說行行出狀元,職業不分貴賤,但真的是如此嗎?我們說的口號真的有做到嗎?在這周真的令我反思反省許多。
    這組的報告真的超級棒~每個組員的口條都非常流利清晰,有重點且有邏輯,融合社會真實時事案件、外國人角度、女權主義、台灣社會風氣、政治等等,在專業和生活化的內容拿捏恰到好處,也令我們受益良多,能看見各個角度對於這樣文化的態度,並且令我們更加重視。

賴怡均
一看到這週的報告主題時就覺得好有趣,而有趣的同時,其中也有許多層面值得我們去思考。在老師拋出一些對於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文化的反思以及聽完報告同學們的分享後,原本心中有的刻板印象及想法似乎有了改變。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同學們秀出日本女僕文化v.s.台灣檳榔西施文化,當下我必須承認對這兩個文化的想法有極大的差別,然而當聽了同學們及老師說的,換個方面想,他們是不是也是對於自己身體的自信展現呢? 至於凝視與身體政治,是因為「凝視者」與「被凝視者」之間的權力關係,被凝視者的處境處在被動性,而不具有看的主動性,使得我們對於此行業有較不同的看法;另外如同同學所說的外國人眼中的他們是很善良甚至相當聰明,而喜歡他們的部分在於他們很認真工作,讓我想起最近看的一部老電影「風月俏佳人」,女主角人不僅外表漂亮,同時也是真心的內在美。
透過這週主題的分享,我們有了進一步的反思與不同面向的思考,也好希望能像之前的課一樣剛好有機會能聽到現身說法呦~~~

鄧濬澤
真心覺得這組的報告做起來特別困難。在這樣主題的報告之中,我想保持沒有歧視的用語丶完全中立的態度去全視丶描述自己想表達的事物是重要而有挑戰性的。而在這一組的報告之中有了很多新的想法,我想要真的瞭解一個人一件事物要從他生長的社會背景丶歷史結構下去瞭解。
檳榔西施和電子花車對於在雲林長大的我而言並不陌生,各種流水席丶婚喪喜慶都有他們的出現。我感謝我的家長並沒有給我帶來任何對於他們的負面評價,而是跟我說「那是那些姐姐的工作」。但隨著越長越大,才瞭解到原來那樣的職業是被視為「不堪的」丶「低俗」的,而這些又是我們把持著社會制高點不溫柔的用語,老師在講龍應台的事情時讓我印象很深刻,原來歧視丶階級這些東西是如此的根深蒂固又難以發堀。而課堂中對於女僕咖啡廳丶凝視者與被凝視者的比喻也讓我從縱向和橫向各別看到了對於這些產業社會大眾是多麼無知和粗魯地看待他們。
最後,隨著網路進步,這幾年發現路上的檳榔西施變少了電車花車也不再那麼常見了,或許是那些工作者的平台因為網路的關係讓他們有更方便丶更被保障的方式去發揮吧。

全奕
那個國文系109的同學講的很好!尤其是關於佳穎的例子,超級明顯,今天佳穎提到身體規訓,像是我們幼稚園被逼迫要好好坐在椅子上,我阿嬤跟我說過其實我小時候是沒辦法坐超過10秒的!我們從小就被規訓著身體但卻不自知,而且我覺得報告的結論做的很好!還有講到女僕與西施的差異,以及在我們眼中的觀感,雖然都是身體展演可是有不同派的看法,今天聽到最喜歡的觀點就是芭蕾與花車女郎的階級資本差異,這禮拜某一堂上台報告我還引用了這個看法,兩個都是展演舞台,另一個差異是觀眾是上流社會還是下層一般民眾,舞台是展演廳還是路邊,我們可以發現芭蕾舞者會看遠方,因為他們是被崇拜的,而花車女郎會取悅觀眾,最重要的是家庭階級資本的差異,今天是非常有收穫的一堂課,讓我對平常沒觀察到的小事有了全新的觀點!

江沛霓
我記得每次回外婆家或奶奶家時,可能因為坐落於比較田野的地段,外婆家四周都是檳榔樹,且從下高速公路開始至少會有十分鐘的車程路旁都是檳榔店,有些是透明櫥窗式的,有一些比較傳統,但從沒去探討過這個背後含有許多爭議的行業。
對於檳榔西施的印象也就只有這樣,其他的說法都是從新聞上聽來的,什麼買100摸2粒,應該有許多人跟我一樣是經由傳播媒體聽到這些"物化"女性的字眼吧,因為我們都只接收到片面資訊,一些被人壟斷過濾後想表達的訊息,才讓這個行業在我們腦中生成負面的印象。
當一個電子花車小姐或檳榔西施有什麼不好?
大人們會這樣告誡孩子們,先撇開自身對這職業的偏見,單單討論這兩個職業的優缺點好了。老師上課時拿芭蕾舞跟檳榔西施做比較,這兩個有什麼差別?
一、技術門檻,二、接觸客群,
你或許可以說包檳榔也要技術呀,但你不會說跳芭蕾舞比包檳榔簡單。技術門檻低,那代表所有人都可以取代你,要汰換你非常容易,現在當的了西施,老了你就被年輕人取代了,那這下該怎麼辦?而且你包檳榔賺的錢又不多,你要怎麼在被取代前賺到未來好幾十年的生活費?有可能嗎?
接觸客群,如該組報告所言,檳榔西施的主要客群是開貨車卡車的男性司機(女性司機實在太少),那新聞也曾報導過檳榔西施在販賣檳榔時吃虧,可能被吃豆腐,或者超言語歧視等,這邊沒有要貶低開卡車的男性,而且,這個社會對檳榔西施這個職業的眼光其實較不友善,如果在什麼場合要表態自己的職業時,應該很少人會敢說自己是檳榔西施。
比起貶低這個職業,不如說因為這個職業能接觸到的交友圈相對不是社經地位較高的人,應該較多是勞動階級,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小孩未來不要為了錢而煩惱,在能選擇的時候不要選擇一個收入相對低的職業,雖然這個社會上的歧視還是存在,但或許有天,政府想辦法把檳榔西施營造成高級品、奢侈品,那這個社會對於檳榔西施是不是又會有不一樣的眼光呢?

吳毓婷
通過這一組的報告,我對檳榔西施的文化更加的了解,也發現過去自己也曾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對該文化下的女性有了刻板印象以及誤解。其實文化的起源其實很簡單,只是一名婦人請自己的女兒幫忙賣檳榔之後發現生意不錯而衍生出來的,但是我們卻經常在不了解下就擅自為其下定義,由此為契機,我也開始反省自己對電子花車的印象是否也充滿了偏頗,從另一方面思考,電子花車上也是另一種舞台,像是在舞台上唱歌跳舞的明星,對在電子花車上跳舞的人們來說,這就是他們展現自己的舞台,如此一想,就會發現他們其實與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我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無知卻不自知,我們天真地擁抱無知,曾幾何時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許多存在盡是單一故事。

詹靜宜
這一次的報告內容對我而言特別有感,原因是以前國中同學曾是賣檳榔的一員。準確來說,是她和她媽媽一起賣,經營一間小小的貨櫃屋,在下交流道之後的不遠處。依稀記得,她好像有對愛喝酒賭博的雙親,但是國中的她倒也算認真讀書、安分守己,並且具有正義感的人。但是班上的同學卻經常說她是檳榔西施,或是故意說她為甚麼不性感,沒有賣檳榔的女生該有的樣子之類的話,看得出她其實很受傷,也失去了許多自信。我其實很不能認同這樣貶低檳榔葉著的職業,或是物化女性的行為。只是當時的我也將它當作無關緊要的事,看得很輕、很輕。
再後來,國中畢業後,我們也就沒聯絡了。但是看到她在網路上PO文的近況,卻不再是當年我認識的她。她開始學會化妝、穿搭,也交了男朋友。感覺上變成了一個耀眼自信的小女人,卻也失去了幾分純真。有時我不知道自己該替她高興還是擔心,她使自己變美、變得不一樣,我反而覺得她變「空」了,有點害怕傻大姐一樣的她會受到傷害。說實話,我也曾是會因為他人的家庭背景或外貌形象存在偏見的人,指不定至今仍是,就如珍.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但我開始會思考,會時時提醒自記切勿對他人的品格妄下論斷,因為這樣的自己才是最沒品的。
另外還有電子花車的議題,我很訝異自己從來沒有想到過這是土豪的奢侈消費行為。在上課之前,我也覺得那就是息ㄤ嚇人,俗氣的人才會招來的。感謝這組替我上了寶貴的一課。

徐珮華
這次的主題很特別,我從沒想過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也能算是臺灣的流行文化之一。(沒有要歧視的意思!只是一般認知的流行文化都是珍奶、夜市這種眾所皆知的臺灣特色,真的覺得這個題材很特別。)
這組以汙名化與物化的角度切入主題,其中,物化女性的部份讓我特別有感。身處在進步的21世紀,卻仍常常在電視上看到消費女性身體的節目安排與言論,有時甚至連女性自己也不自知。也許是為了節目效果,但靠著這樣的行為博取收視率,臺灣觀眾的喜好也就不證自明。
另外,這組利用大量的社會學理論來分析現象讓我特別印象深刻,「規訓」的概念也經由老師及同學的講解而更為明朗。女性的身體被一套權力機制規範著,這種關係讓女性只得順從、成為被凝視者,而對自己的身體不具有主體性,一方面得依消費者的喜好而改變穿著,一方面又被其他旁觀者評為不入流、傷風敗俗。試問,女性工作者何時才能擺脫這些不友善的眼光呢?
最後,想要提到報告中我最喜歡的部分──國外視角與相比案例。報告同學藉著文章整理了國外對此文化的分析與批判,並提到從以前到現在,國外看待檳榔西施與花車女郎的切入角度有所不同,進一步分析應為女性意識上升造成的結果。
希望在面對不同類型的職業與群體、無論性別為何,大眾都能嘗試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共創更具同理心的世界。
BTW,這組的PPT版面簡單又乾淨,好喜歡喔~)

簡秀純
其實台灣的檳榔西施以及電子花車文化,是一個很值得討論以及深思的議題,為什麼台灣人不因為這樣特殊的文化而引以為榮呢?答案是開放的,因為有人享受著此文化帶來的娛樂性,也有人能獲利才得以謀生。過去的我也曾經感受過這樣的民俗氣氛,每當中元普渡結束後,廟方總是會請類似電子花車的表演到社區裡表演以炒熱氣氛,那時的我並不覺得有任何異樣,甚至覺得很有趣也很熱鬧,但原來文化的背後還是議論紛紛。
在這組報告的最後,他們也有提到檳榔西施以及其他國家類似的工作型態與族群的比較,這也是很發人深省的,明明提供服務的內容是大同小異的,那為什麼他國的表演者能是高高在上的,而台灣的卻被認為低俗而不堪。對我來說,電子花車上的表演者跟偶像團體的本質是一樣的,我知道此說法一定很多人無法苟同,但他們在背後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我想都是不言而喻的。
關於表演場所的品質有極大的差距,但同樣身為夢想的追逐者,享有的資源以及待遇也有所不同,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以及結果,大家都是平等的,沒有誰比較高尚或誰比較低俗,更何況相較於長期以來媒體所形成的片面理解甚或負面描寫,其實有違此文化的本質,因此在我們尚未深入認識文化的同時,就不應該任意地做出評斷。

張芳瑜
還依稀記得小的時候,赴大陸打拚的叔叔回到台灣跟我們聚會,一直說著大陸的朋友總是說,回到台灣一定要去看檳榔西施!小時候我對這句話沒什麼感覺,只是覺得很好笑。這次的課程讓我思考了許多以往沒有思考過的問題,也讓我認識了很多新的詞彙,像是「凝視」以及「身體規訓」等等…。
關於「凝視」
有時候我也會在想,為甚麼我不能把腳打開的坐著,儘管我沒有穿裙子;為甚麼女生這樣做就是粗魯、不好看?
另外這次上課老師拋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我的好友或家人告訴我他們要去當檳榔西施,我會說甚麼、會有甚麼反應?我想了很久,我可能會先關心他們這麼做的動機,究竟是因為經濟困難而走投無路,抑或是也許成為一位檳榔西施是他的興趣也說不定;在上這堂課前的我,也許會斥責他說怎麼會有這種念頭,或是不捨地詢問他,難道真的沒有別的工作了嗎?但其實我並不是歧視這份職業,只是因為社會太可怕,我不希望他們因此而受傷。但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我們能做的只是盡量提供協助,讓他們能追尋心之所向,無論是主動也好被動也罷。

林芷瀅
我覺得這次的主題非常有趣,雖然檳榔西施和電子花車是台灣非常獨有的文化,但很多人在介紹台灣時都不會特意提起。這可能是因為許多本地人是住個文化為輕蔑的。但這組同學介紹了檳榔其實是早期台灣經起飛時,長時間開貨車的司機的精神來源,而業者從中發想出像西施這樣的打扮能夠吸引到更多消費族群。但西施的出現,也讓傳統父權社會對「打扮清涼」的女性有了輕蔑、性騷擾的物化的態度產生。近年來的社會爭議更有警察執法過當、招牌過度亮眼、為死者跳舞等等。老師也提到在看與被看之間就可以感受到階級的不同。但幸好現今許多報導者已不再使用第三人稱角度去形容西施為勞動市場下的弱勢,而是改為第一人稱的對話,了解他們背後的故事。
這組同學解釋了許多社會學上的學者以及專有名詞。其中印象深刻的是身體政治的概念,在權力鬥爭的場域,他人的凝視會形成自我的規訓。而檳榔西施就是利用「被凝視」這點來進行自我展演,其實也就是自信的表現罷了,並不是以性為訴求或放蕩的象徵。也很喜歡同學分享艾瑪華森的話:只要你支持性別平權,你就是女權主義者。

吳政儒
這次的主題,是我們組負責的,這個題材很特別,畢竟,檳榔西施和電子花車文化在社會上觀感不一,也富有爭議,但是愈深入了解,就愈發現這是一個有趣的台灣社會文化,電子花車在婚喪喜慶的角色看似衝突,但五彩繽紛的聲光和愛熱鬧的鄉土風情很是符合,也代表了台灣社會的另一種草根精神,而檳榔西施這個職業最大的爭議在於穿著清涼,販賣的商品又是檳榔,所以會讓人有低階工作者的印象,其實她們也是勞動者,職業無貴賤,不該被人貼標籤,所幸,隨著社會觀念的進步,許多國家媒體也對我們這些文化進行報導與關注,大家也開始學會從不同的視角來解讀這些有特色的台灣文化現象。

簡齊
本組報告的彈性很高,在難以推演歷史脈絡的主題下還能做出完整的報告,而且在期中考時完成,十分值得嘉許。
在宜蘭生長的我沒看過電子花車,可能較常出現在中南部地區,這種文化非常需要多加探討
,因為它涉及了兩種台灣的敏感話題—性和宗教,導致它在諸多場合難被討論,我認為某種程度它是值得被推崇的台灣文化,只是我們必須先正視電子花車存在的意義。

老師途中提到的賺賠理論事後有再了解,發現它的確是生活中常見的盲點,為什麼女性在「性」上的涉略會被認為是吃虧,而男性則是賺到的一方?從性產生的虛質成本不斷在分化男女以及加深權力不對等的關係,卻不斷地在我們潛意識中環繞著...

謝善如
很喜歡凝視與被凝視這個主題的討論,人永遠活在身體規訓之下,但大部分因為「習慣」了所以不會想到這點,老師則以小紅花這部電影來解釋原來人的身體規訓也可以發揮到我們無法想像的地步,心裡不禁感到毛毛的。 
身體與權力之間的關係在於凝視者掌握看個體的權力,而個體也同時處於凝視與被凝視的角色,身體的自由到底是什麼? 尤其女性更是處在被觀看的位置,自然而然我們社會上有很多的行業便是讓女性成為被觀看的角色,例如這週主題檳榔西施以及跳電子花車的舞者們,各各穿著裸露,讓社會對他們的評價也是負評居多,認為那樣的職業是低賤的,我就想,既然這些行業是為了服務想看女性身體的人們,為什麼受到批評的不是凝視者而是被凝視者呢? 這種變態的行為是不是我們應該要好好反思? 
不過這讓我想到有一名行為藝術家Cosey Fanni Tutti ,她對於性行業的興趣使她成為脫衣舞孃及裸體模特,然而她不認為自己是被迫處於男性凝視下的客體,更不是被剝削的受害者,她認為每個人都有權利去選擇自己喜愛的職業,她也將她在色情行業裡看到關於女性工作上遇到的危險和剝削透過她的藝術來捍衛女性及她的選擇,我十分佩服她,但是這樣的例子其實還是占少數,社會上對於女行的歧視還是一直都存在,我想大多數人都還是欠缺一顆開放的心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