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 7-29/10/2020-: Betel-Nuts, Electronic-Fancy-Float and Show-Girl Culture (檳榔西 施與電子花車文化);帶領討論助教:徐士閔
指定閱讀
杜綺文,〈美麗的鏡像身體或不健康的馴化身體?---Show girl 身體價值觀研究〉,中華傳播學會 2007 年年會,2007。
延伸閱讀
林奕鼎,《檳榔文化作為一個鬥爭場域》,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張小虹,《後現代/女人:權力、慾望與性別表演》,台北:時報,1993。
張瓊霞,《再探電子花車:矛盾‧仰望‧現代性》,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2002。
陳宜賢,《從知識/權力的角度檢視檳榔西施的身體規訓》,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2006。
《課程照片集錦》
今天的課堂討論到台灣的特有文化 檳榔西施和電子花車 我們普遍認為檳榔西施是種低俗的職業 但我並不這麼認為 課堂一開始教授便說到許多女性把此種職業視為舞台 甚至是展演 如果我們能夠更尊重認同台灣的本土文化 那我們不應該抱有特定的眼光去看待檳榔西施這種職業 報告中還提到國外觀光客甚至會為了一睹檳榔西施的特有風采來台觀光 從小沒什麼機會接觸到電子花車的演出 透過這組的報告讓我了解認識到 電子花車的展演方式 演出的場合 內容包括廟會、公祭、喜慶 甚至會參與葬禮的儀式 是一種很獨特的文化資產
蔡嘉𧙗
這週的主題是檳榔與電子花車文化,從小只要坐車出遊經常會在靠近高速公路交流道或是西濱公路等地方看到很多類似櫥窗的小店裡面就坐著穿著清涼且漂亮的年輕女性,招牌寫著檳榔攤之類的字眼,常常會有貨車或卡車司機停在前面招手跟裡面的西施說要買什麼,這是我對檳榔西施的印象。今天的課讓我知道了檳榔西施的真正起源,也知道了有時候是因為經濟的關係不得以所以只能做這個行業,,就覺得他們也是為了生活很辛苦的工作,因為環境的關係,我相信她們內心一定也有苦衷,而社會普遍價值又會對他們有刻板印象。
而電子花車也是一個從小就常在廟會或是喪葬的活動或是宴客的時候會看到,花車就如名字本身一樣,整台車顏色非常的鮮艷具有台灣寺廟會看到的顏色搭配或是一些霓虹燈裝飾,會有鋼管女郎在上面跳舞炒熱現場氣氛,今天上課才知道早期花車像是紅包場,是有錢人炫富的一種方式,或是我以前就知道的牛肉場是早期兩台電子花車的較勁,因為是彼此的比拼所以常常是脫衣舞,到現在這種場已經變得很收斂也很少出現因為社會觀感與法律取締。
這些都是在外國人來說是一種很具台灣特色的文化,也是一種身體展演表現自己的方式,我們應該以尊重的態度看待這件事情,這種文化的形成也是因為有需求才形成,每個工作行業也是很專業具有特色的,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尊重我們不應該認為這是不好的也要對這件事感到開心,讓更多人認識真正的台灣。
林宜蓁
電子花車真的蠻酷的,現在雖然滿少見,但它是一項很重要的臺灣流行文化,沒有想到也會有喪禮運用電子花車帶領眾人「哭泣」!
後來提到的檳榔西施,到現在都還是很常見。
但老師後來給我們看的新聞,真的滿讓人有點感觸,雖然新聞中的受害者西施講話也是有點太超過了,但做那份工作的人也是人啊,不應該以他們是低劣的人去看待他們,這是他們的一種生存方式,每個人都需要生存,更何況他們還是一項很重要的臺灣文化呢!
王昱人
這週討論的主題是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因為平時不太會接觸這方面的資訊,所以當看到老師以身體展演將兩個文化結合為一個主題時,覺得蠻特別的。
我覺得這組的報告是目前為止時間掌控上做得最好的一組,每個成員的表現也很平均,不會讓人有忽快忽慢或是被網路資料轟炸的感受,尤其是最後的符號學分析,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使當初我自己認為很難報告的主題,有了清晰且多面向的脈絡分享。
另外老師的分享中有提到不同族群對電子花車文化的看法,像是在從前的觀念中,電子花車是上流社會作節日使用的,而如今大部分人對電子花車卻是多抱有貶抑看法,會去思考中間的轉變原因為何,僅僅是因為表演者從一開始的樂團逐漸變為穿著較為暴露的女子?又或者是世代變遷中,資源資訊的進步,讓人們習慣性去否定較傳統、看似較「俗」的文化?又或是優劣之分及階級複製,其中有沒有可行的解決辦法。
最後很喜歡老師分享的句子「我推離自我 吐出自我 排除自我 因為這是父親的要求 是超我的要求 推離世文化的基礎」,覺得莫名的很打中內心,也值得透過句子再深入去思考為什麼似乎台灣人常常習慣性的否定有關於這片土地的文化。
吳佳芸
藉由這次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組的介紹,更加認識了一些有關身體展演的職業。在生活上雖然常常可以在路邊看到檳榔西施,但平常的時候是不太會去討論檳榔西施。在聽這次的報告前,我跟大部分的人一樣在潛意識裡就會覺得檳榔西施是一種低俗的職業,這可能跟從小到大生活上的人事物、電視、網路媒體和普遍的觀念有關,但在聽完這次的報告後,了解到檳榔西施也是一種台灣特有的文化,我們應該改變固有的思想去接受這個台灣文化並且尊重他們。
再來是電子花車的部分,在我的印象中,電子花車一般都出現在喜慶、造勢大會或是慶祝的時候。之前去參加喪禮的時候,看到一些社會上比較重要的人的喪禮有出現電子花車,當時我看到就覺得相當不解,因為一般認為的電子花車應該出現在比較歡樂的場合,竟然有電子花車出現在喪禮這個悲傷的場合,而今天聽了簡報後才知道原來電子花車的起源來自靈車,這個部份讓我蠻訝異的。
電子花車和檳榔西施都是對於國外來說很特別的台灣文化,也是檳榔西施展現身體展演的一部分,所以我們應該尊重他們,更不要以低俗、異樣的眼光去看待他們。
梅莉妲
在今天的課上,我們談論了台灣的檳榔。 這個話題對我來說似乎很有趣,因為在我國不存在這個話題。 上課時,我的同學們談到了整個台灣檳榔的消費和銷售歷史。 另外,那些食用這類產品的人也表示。 我對這一堂課感到非常有趣的是,他們談論了女性及其在消費和銷售該產品中的作用。 這使我認為,在許多男人在社會上起著比女人重要得多的國家中,經常發生許多虐待婦女的事件。 婦女往往沒有選擇自己想做的工作的機會,而且很多時候,她們的工作與使男人享樂有關。
我認為多了解檳榔對我非常有好處,因為現在我可以進一步了解台灣的流行文化。
張之翰
我還記得國中搭車上學的路上,有一條路段的檳榔店是那時出了名的密集,所以印象比較深刻,不過好像到了高中之後數量就少很多了,不曉得是因為風潮逐漸退去,還是相關單位有做出規範,因為畢竟是在國中、高中的通車要道上,可能覺得會有一些疑慮吧。
另外討論到檳榔西施、電子花車與模特兒、show girl,給人的感覺為何會不同,為何模特兒就是感覺比較高級?這個問題我真的從來沒仔細想過,而這組的報告中也詳細說明了原因,最大的原因應該就是「接觸的難易度」,例如模特兒、show girl通常需要購票入場才能夠看到,而且這類活動的場次相對來說也少,所以不是那麼容易能夠接觸到他們,這樣的距離就產生美感,而相較於檳榔西施、電子花車幾乎是路邊就可見,路過看到都不用錢,也就是某種程度的「物以稀為貴」,這顯然就是資本社會下所產生的現象。
葉家褕
小時候比較常參加廟會活動,在那簇擁的人潮中,經常有聲光效果十足的電子花車作為人群聚集中心,表演者在上頭忘情歌唱、引領著熱鬧氣氛;中秋時節還有藝閣沿街灑糖果、花束等等,我們幾個小孩總會嚴陣以待,擺好搶奪的架勢為了拾獲最多糖果,每次也都不令我們失望的滿載而歸。電子花車作為重要的民間文化,我卻直至今日才了解其歷史,像是前身為女子大樂隊而後加入電子琴、採靈車式樣的初代花車,之後擴大車體、增加霓虹燈和花的裝飾,到1980年代電子花車業的成形等等,最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喪禮時竟也會有電子花車表演,如同老師所說「這樣"不入流、低俗"的表演卻在最肅穆的禮儀祭祀時出現」,的確是值得玩味的有趣現象。
另外在身體展演的部分,報告組除了檳榔西施外亦補充紅包場、模特兒、直播主、Show girl的主題,不僅內容豐富且時間掌控得宜,更運用符號學分析以表格方式呈現異同,架構十分完整、值得學習。我認為「物化」並非單一扁平的標準,好像穿得少、露得多就是物化,這樣的區分太過空泛無邊,關鍵應在於展演者本身的主體性、能動性,是否有意識的自我呈現,而不是一昧屈就於觀眾或消費者、以取悅他們或透過取悅獲得資本為最大目的。具有主體性的展演者是有意識、有彈性的表現自己,能夠掌握整體氣氛而非受氣氛操控,在表演或與觀眾的互動中得到成就感。
然而這些職業所面臨的處境,卻是在「社會性對峙」之下遭受邊緣化和鄙夷,老師舉出檳榔西施遭警察暴力對待、文化人自矜身分與「俗眾」撇清關係的例子,在在反映出階級的壓迫與對立,是如何將某些文化驅趕至社會邊緣、甚至將其摒棄於「文化」之外。「作為一個社會式庸俗病的內在病因,是透過怎樣的催吐過程被逼出體外呢?」啟蒙主義使人渴求文明高尚的的亮光,害怕落入庸俗之中,然而何謂文明、文化?他們有何立場足以追打、誅殺「庸俗」?我們應該好好思考這些問題,因為我們就身處其中。
黃子譽
之前很少會有機會去深入認識電子花車文化,只有偶爾在廟會或節日時才會看到,直到今天才知道,原來電子花車在早期是有錢人家才能擁有的「享受」,在現代社會中,已經愈來愈少在路上看見這項活動,似乎也預示著電子花車文化的漸漸沒落,誰又能想到這項似乎離我們愈來愈遠的文化,這項經常被我們視為「台、低俗」的文化,卻曾經存在於許多婚喪喜慶中。
穿的很清涼在路邊招攬客人,坐在小方框裡包檳榔,這些是我以前對於檳榔西施產業的想法,小時候不讀書時就會被長輩說「不認真讀書你以後就會變那樣!」,這些對於檳榔西施的刻板印象充斥在社會中,就如同上課時看的那一則新聞,雖然檳榔西施的態度也不好,但身為人民保母的警察也不能因為自己的情緒來執法,他的這種處理方式也大致地展現出台灣社會對於檳榔西施文化的態度,但,這項台灣特有文化原本是應該被尊重而非踐踏的,的興起到台灣社會中的刻板印象,這是他們的對於身體展演的一種方式,所以我們應該對於這項文化抱持尊重且包容的態度,而非歧視。
這次的報告讓我更深入的了解到電子花車產業及檳榔西施文化,從他們的興起到台灣社會中的刻板印象,還有最後的符號學,這週報告的同學不僅時間控制得很好,也講解得非常仔細,值得我們學習。
彭筠
這周報告的主題是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文化,這兩者都是我平常較少接觸的。
印象中我不曾在路上看過電子花車(也許是看過忘了或不知道那就是),今天第一次聽到電子花車,我原以為是像競選團隊的車子那樣,沒想到電子花車有超多用途,像是:送葬、進香、喜慶、造勢大會等,沒想到一台車竟然可以同時出現在歡樂和悲傷的場合,尤其車子的造型是由靈車改的,令我十分意外。
而對檳榔店的印象就是髒髒的、招牌是扇形的會發光,裡面的檳榔西施看起來都不年輕了,不過她們的穿著就像報告組別的照片那樣,比較清涼。第二堂課時老師有張芭蕾舞和檳榔西施對比照的PPT,同樣都是穿著清涼,為何檳榔西施會被說成較….,我想除了報告組別說的空間(室內室外)、和觀眾的距離等,我想在服裝的價格上也有差異,還有我們的刻板印象都是原因,但如果大家真的了解檳榔西施的文化,還會不會有這樣的想法? 2010年檳榔西施被毆的新聞還會不會發生?
吳宗錞
這組的台風都很穩,聲音很大咬字也很清楚,我也很喜歡ppt的設計安排,清楚明瞭。
本次主題分為檳榔西施和電子花車兩個主題,第一部分說到檳榔的時候,有稍微提到檳榔早在東漢就有古人在食用,我之前也讀過相關書籍,韓愈在被貶謫到偏遠的省份時,也曾推崇過檳榔,沒想到身為唐宋古文八大家的韓愈,那個堅持己見、好為人師的韓愈,居然和現代常與中低下階層做連結的檳榔有關係,由此可見,隨著時代的變化,檳榔的污名化或是時代的結構肯定出了什麼大變革和問題。
關於電子花車,我小時候常常在後壁阿嬤家門口看到廟會活動,會有幾個「辣妹」在車上勁歌熱舞,小時候都很怕他們摔下來,但是也常看到他們偷懶坐在車上聊天,覺得有趣又好笑。他們播的歌往往都不是台語歌,而是最新最火的韓風或西洋樂,T-ara 、Lady Gaga穿插,完全打破我對於古早鄉村的想像。
同樣是對於女體的消費和商業操作,模特兒卻像是坐在金字塔的頂端。我很喜歡看西洋模特兒的drama ,最有名也很嗆辣當八點檔看的超級名模生死鬥,還有每年都很期待會請哪位歌手的維多利亞的秘密天使舞台,都讓人忘記模特兒其實也是剝削女性的職業,產生了一種幸福的幻象。Beyoncé 有一首歌pretty hurt的mv正透析著這些背景的辛酸和坎坷。所謂美麗背後的傷痕。
這次主題主要圍繞在流行文化下對於女體的迷思,女性不但淪為性感的表徵,還被掛上肯定大賣的牌子,居然還刻進歷史裡,成為了台灣獨一無二的「文化」,說起來也是格外諷刺。然後,現今看似進步的社會,物化女性仍是隨處可見,把女性表上標籤,不時指指點點,還要她們為票房為業績負責,真的令人憂心這社會的病態。
但隨著這社會的改變,這些問題逐漸被看見。甚至於物化男性的問題也浮上水面。我覺得這一直是個矛盾的問題,在對於性格外保守的亞洲社會,商人既要抓住人性對性的慾望,同時又要顧慮社會對於民風純樸的維護,真的太難太難,很開心在這次報告可以進而思考這些問題。
丁氏垂玲
我覺得「檳榔西施」這主題很有興趣,讓我好想融入到台灣的20年前。透過同學的報告,我發現其實大概1990左右在台灣或可能更早,檳榔就成為了台灣最主要的經濟作物,因此吃檳榔變成了一種潮流趨勢,而消費者大部分在30歲以上的男人。當時,經過台灣的每一條街可看到好幾家檳榔小攤,甚至整條都是賣檳榔,我真的有點好奇「那麼多店,那生意有那麼好嗎?」我發現其實大部分的台灣人都曾經吃過檳榔,但是喜不喜歡這味道就不一定。我認識的台灣人他們幾乎都吃過檳榔,對他們來說吃檳榔可保暖以及提神醒腦,因此他們都認為檳榔是一種提神的食品。我呢,當然沒吃過,因為一看到他們吐出紅色的果肉,我就覺得有點噁心;而且聽說吃檳榔會上癮,我本人又容易上癮,所以不要試吃好了;再說在我的影響裡面,吃檳榔的人的脾氣都比較兇,所以我覺得自己最好不要吃檳榔。我對賣檳榔的那些穿著暴露的年輕女性,基本上不會覺得她們的工作是讓人看不起的工作。我覺得她們只是為了想吸引消費者而已,所以不該被認為是看不起的行業。但話說回來,若穿著真的太反感的話,我也不能接受,因為我覺得其實「好看」不一定要少穿,要暴露。老師在課堂中放的2010年有關檳榔西施的新聞,讓我覺得其實警察和女方,各有各的錯。但我非常反對那位警察用暴力來對待民眾,而且對一位女士。事情的源頭可能從女士的態度不好,但是身為一位警察,人民的代表人員,他不應該動手打人,再說這位女士也沒有想逃跑,那何必如此無情對待她人呢?
施品岑
我是這一組報告的同學,我當初在選分組的時候,看著電子花車的組名,就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因為小時候我家後面真的常常會有電子花車來,以前學國樂的時候,有時也會到電子花車上搭建的舞台表演。
我在指定閱讀上驚喜地發現,原來電子花車是來自彰化,就有一種以前常常看到,原來是非常理所當然的事。就我自己的印象來說,電子花車常出現在進香團中,跟著隊伍一起前進,有的有很多宗教性的裝飾,有的上面有鋼管(但我剛好沒看到人跳鋼管舞,甚是可惜),再來就是政治人物的造勢晚會,不過很可惜的是,我沒有看過有個人名義請電子花車去表演,幾乎都是廟宇或是政治人物請來辦活動的。
我國中時曾經認識一位西樂隊演奏saxphone的阿姨,可惜那個時候沒有機會去了解她工作的情形,因為那時候老師一個一個問叔叔阿姨是做什麼的,然後跟其他同學說多多去捧場人家,講到阿姨的時候,老師就說:嗯...還是太捧場比較好,大家都笑了一下XDD
彭品瑄
其實對於檳榔西施和電子花車女郎這兩個職業,我先前一直是抱著有點鄙視的心態去看待他們的,在大部分民眾的眼裡這也不是什麼高尚的職業,聽起來就是低俗以及自甘墮落的職業。
但那天聽完這組的同學的報告以及老師的講解後,我發現這也只是一項很普通的職業,選擇這個職業是他們的決定,其他人不應該對他們做出負面的評價,正如同老師所說的,是因為我們不重視所以他們才被污名化,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人的決定,尊重每一個職業。
李知穎
很喜歡這組的簡報,很好看也有重點,還另外補充了很多不一樣的文化,利用符號學來分析真的很厲害,簡報真的很用心製作!
說到檳榔西施,真的是從小看到大的,就是三點不露但稀少到不行的穿著,然後都是中年大叔去買去聊天,確實一直被社會灌輸的觀念是比較低俗的職業但它其實是臺灣的一種特色文化,除此之外透過簡報可以了解說到底為什麼一樣是身體展演的職業,模特兒、芭蕾舞者等等的不會被大眾用異樣眼光看待,因為地點稀少、觀看需要付費,整體來說比較有質感。雖然社會大眾在每個檳榔西施出現的版面都不會用很好的字眼來描述,但換個角度想,他們也是一種職業,許多觀光客還為此前來呢!
電子花車,原來穿插在我們生活中,回想自己好像沒有看過,但其實有只是不是那麼常見在我生活圈,由來也那麼酷,原來因為是靈車才會在喪禮也會出現電子花車,歡樂的場合也少不了它,我們可以多多觀察生活周遭很多事情都是臺灣特有的文化值得紀念
廖可瑄
在上完這堂課後讓我對台灣傳統通俗文化有樂更進一步的認識,首先是電子花車文化,之前對它的想像是只要有電子花車必定是熱鬧開心的場合,而且後面還會跟著一群遊行隊伍,但在上完這堂課加聽過這組同學的報告後了解到它不只有這個呈現的方式,有馬路上呼嘯而過的廣告車甚至還可以當送葬的車。
再來是檳榔西施的文化,之前對他們的印象都不是太好,認為做那種職業的一定都是不良少女,現在才知道他們也有他們的苦衷。
而且現在那些在交流道出口一間一間的檳榔店也可說是台灣的一大特色之一,所以不管如何都要以一種尊重的心去欣賞這些通俗文化。
張文齊
本周的報告主題是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文化,之所以我會選擇報告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家住在西濱快速公路附近,經常會有大卡車經過,而檳榔攤的主要客源為貨車司機,所以自然而然的我家附近也有很多家檳榔攤,但是我的印象只停留在透明櫥窗裡坐著一個年輕女性,總是在包著檳榔,於是我希望我能夠藉由報告這個主題,去更深入地了解這個台灣的特有文化。
課堂上老師撥放檳榔西施遭警察過肩摔的影片,我認為兩方都有錯,不過警察的錯較大,對方並不是通緝犯或是小混混,他大可以找其他警察把她架走,根本不需要動手,而發生爭執的起因是警察常常去找檳榔西施的碴,而警察為何不找其他人,而專找檳榔西施,原因可能就是有些人認為檳榔西施是一種低俗的職業,認為她們跟色情產業是一樣的,而事實上,她們也只是為了養家餬口,但總有些人會汙名化她們,我們應該放下固有的刻板印象,去尊重她們的工作。
武氏香江
我是一位學生來自越南,在越南也有吃檳榔的文化。長期以來,食檳榔文化已成為越南非常典型的習俗。 如果我們不學習,就沒有機會探索新的土地,新的文化,我們認為這種習俗只在越南,很少有人知道在台灣這裡也是 是獨特,非常突出的文化特色之一。如果越南的檳榔消費僅針對老年人,特別是在北部地區,那麼在台灣,檳榔咀嚼對每個人,尤其是那些 男人到了工作年齡。對於台灣人來說,吃檳榔不僅是放鬆身心的方法之一,而且還是有助於刺激消化系統使人感覺更好的寶貴療法。 根據研究,咀嚼檳榔的神經刺激作用可能比濃縮咖啡強很多倍,相當於使用了苯丙胺刺激物。 因此,在台灣,飲食檳榔的習性在工作世界中非常普遍,對男人尤其有吸引力。
金山泰雅
這週的主題是檳榔與電子花車文化,其實我沒有吃過檳榔,所以是不知道什麼味道。日本也沒有想這樣的食物,但我有印象就是,計程車的司機常常吃。而且的吃檳榔的大部分的人,牙齒比較少,嘴巴裡面也變紅。我不知道牙齒比較少所以吃檳榔,還是吃檳榔才牙齒變少。但我現在有一點好奇是什麼味道,以後有機會的話想試試看。
游子逸
我家住在桃園,偶爾還是會有花車車隊經過,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文化,也有一股溫暖及熱鬧。但常常聽到有些人認為鋼管舞不雅觀,或是認為太吵鬧,而不喜歡它 或者批評他。我認為花車是台灣獨特的文化,也是一種證明家中資產能量的方法,我們應去保護各種文化跟尊重它。
檳榔攤更是常常見到了,但檳榔西施往往會是人口中,車子路過看一下養眼一下的行業,但我認為每種行業都該被尊重,每種行業都有它可能要有的打扮。老師播放的影片,我認為檳榔西施她不該這麼兇,警察會對她較有意見絕對不是短時間造成,應再注意自己的態度!
邱子嫣
這週的報告主題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文化讓我對台灣的文化有著更深的了解。我從小也很少接觸過檳榔,家裡的長輩也沒有吃檳榔的習慣,所以都是在外面的店面才會看到在賣檳榔的西施,我從小就有個疑慮,就會覺得奇怪為什麼賣檳榔的一種都是女生而很少看到男生再賣檳榔,而且檳榔西施的穿著打扮也是特別的引人注目,我也很好奇但也沒多問,直到上了這堂課後才知道之所以會有檳榔西施這一詞是因為大多數買檳榔的顧客都是以中年男性為主,雖然很多人說台灣的檳榔西施文化風氣敗壞社會風俗,但是我認為還是要尊重每一個行業,每一個工作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價值,不去用異樣的眼光去看待。當我在課堂上看到老師播放的那段影片,我看到視頻裡面的警察因為檳榔西施的工作身份而用較暴力的手段去對待檳榔西施時,我認為現代人對檳榔西施的都有著很大的看法,所以造成檳榔西施在社會的地位相較而言會比較低。這裡面也參透著女性的社會地位,也造成了女性在任何職業上都帶有爭議性。所以我們應該要捍衛i每個職業所存在的價值,才能讓社會的走向往高處前進。
林宜縉
這次的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文化相比其他的主題較為陌生
老實講平常看到穿著清涼坐在攤子賣檳榔或是站在電子花車上跳舞的人印象都不太好,人們對這種職業的刻板印象也很重
尤其平常看到有咬檳榔的人嘴巴充滿紅色,觀感及印象都是不太佳的,還記得老師問大家有沒有吃過檳榔,台下有位女同學舉手,當下我是有點嚇到的,畢竟我對檳榔印象都是會抽菸喝酒等等之類的人會吃,沒想到會有人敢嘗試檳榔這種東西
而他們報告中我最有印象的是電子花車竟然可以用在喪禮,一群人會圍繞在旁邊幫忙哭泣,這個台灣文化我沒看過也從來不知道,之前總只會把電子花車聯想到廟會慶典活動
經由這次的報告我覺得他們的內容完全顛覆了我對這主題的刻板印象,也讓我了解了這特別的台灣流行文化
王怜潔
開學第一週,看到老師將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放入課程主題裡,當時覺得蠻訝異的,因為在我原先的想法中,我對這個文化的印象不太好,且從未深入了解過,卻透過這次報告組與老師帶領的討論,我從另一個層面分析這個特殊文化,打破了我原先對它的印象。
課堂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芭蕾舞與檳榔西施的照片,兩者本質上其實並無差異,都是透過肢體展演出自己認為的美,那為什麼我,甚至大眾,會認為芭蕾舞較為高尚,而檳榔西施就被稱作是低俗的文化呢?我覺得這是本次課程帶給我的最大反思,究竟我們認為的"美"是怎麼定義的?以及在社會中,我們的想法為什麼會變成貶低他人的力量呢?
徐柏軒
一、課堂報告提到,大眾認為模特兒、show girl、芭蕾舞舞者比檳榔西施高級的原因:
(一)珍稀性,例如:空間的不同,一方是不常接觸的表演舞台,一方則是平日便會經過的路邊;(二)行為賦予價值:購票的支出;(三)服務與專業的差異,大眾認為檳榔西施屬於前者,而芭蕾舞者屬於後者。
二、老師授課:
(一)員警摔檳榔西施的行為,憑什麼?這項行為體現著大眾對檳榔西施的地位。
(二)小朋友在電子花車表演,並不會感受到低俗、粗俗或是色情,而只是將它當娛樂,代表著我們對電子花車的觀點,是由後天因素所影響得來(整個環境、大眾的價值觀)。
而自己也正受此環境的觀點影響,希冀著能跳出眾人的框架,以另一種角度看待……
小時候曾在喪禮上見過孝女的電子花車,那時候心裡覺得五味雜陳,想著這一群人明明就是和死者非親非故的陌生人,卻帶著大家哭,這樣不是挺奇怪的嗎?但是在那個氛圍下,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孝女的緣故,更加催化了悲傷難過的情緒,整個場面真的很哀傷。而經過這次的報告我才知道,過去是要有錢人家才請得起電子花車的表演,我想是因為後來為了因應社會與彼此商業間的競爭,而變成讓工作者穿著暴露,因此以往的社會上普遍認為是家境不好的人才會做這份工作,大眾對這些工作者通常具有負面且具強烈道德批判性的。而近期的社會有逐漸轉變為對這些展演工作者表達正面且具藝術價值的肯定,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可以改變對他們的看法。這次的報告組別我覺得他們真的很用心,用客觀的態度蒐集資料並和我們介紹,讓我們可以以不同角度看待、並且知道許多根本不會去了解的資訊,例如電子花車的起源是靈車,而他們的簡報內容其中還有一個系譜軸和社會分析,詳細的探討身體展演工作者的資料,真的十分用心!
高虙
我覺的這次電子花車讓我理解了很多台灣不一樣的流行文化,尤其是檳榔西施更是刷新我的刻板印象,小時候我一直覺得檳榔西施是一個很不好的職業,只會勾引別人和賣一些對身體不好的食物,有礙台灣社會秩序,聽完這次大家的報告才發現其實並不是,每個職業都不分貴賤,好像也是必須有檳榔西施的存在才不會覺得奇怪
而電子花車也是我聽了大家的報告更聊解的東西,我一開始還沒聽的時候以為電子花車是甚麼南部才出現的,沒想到她也是一項散佈在台灣各地的一種文化,而且呈現著各種形式
真的很謝謝這次演講的同學,讓我對台灣的文化更加了解
施宜萱
這週的報告以身體的展演與再現為主題。一開始我對於老師把檳榔西施跟身體展演連結在一起有點不太能理解,因為我一直以來都認為檳榔西施通常是迫於環境與自身的能力不足,才從事這個行業,然而我卻從來沒有用檳榔西施的觀點看待這個行業過。經過老師與同學的講解後,我才理解原來有時候檳榔西施已經把這個行業當作一個展現自己的舞臺,且一點也不委屈。很少人在提到台灣文化時會第一個想到檳榔西施、電子花車或紅包場,所以當報告同學說有外國人特別來台灣體驗電子花車文化時,我還真是嚇了一大跳!但是如果連外國人都願意千里迢迢來一睹電子花車的風采,我們又怎麼能鄙視電子花車文化呢? 這次報告同學的ppt把要講解的重點表現的非常清楚,更特別的是還帶入符號學的觀點,十分用心。
王姝詒
一般大眾時常認為檳榔西施或電子花車是低俗的職業,覺得是沒有努力念書的人才會去從是這些職業。在聽完這組得叫紹後才知道,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在經濟與環境的關係下,不得已才會選擇這些工作來維持生活。雖然很多人會覺得這些會降低我們的文化水平,還會使社會風氣敗壞,但每一個行業都有他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檳榔西施和電子花車已經成為台灣的一種文化特色了,職業不分貴賤,我們都應該要學會尊重每一個行業,用同樣、公平的眼光去對待努力工作的每一個人。
梁瑋倫
這周的主題為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文化,這兩者我在小時候都曾於馬路上看過,因為當初看到時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所以在聽這次的報告主題時,我才意識到原來這是一種台灣的文化特色,並且對他們有了新的定義與看法。老師在課堂中有提到芭蕾和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的差別,一般對於他們的感想會是低俗與隨處可見的,相較於購票後入場觀賞的演出而言,我認為他缺少了「表演」的感覺,取而代之的他充滿娛樂與招攬民眾的性質,就如同老師於課堂中所述相同,他們的主要差別是社會中對舞蹈不同的詮釋,一個是被當作娛樂看待而另一個則是被以藝術的視角觀賞。
湯卉羚
在現今社會中,幾乎已經看不到電子花車的存在,其實我在小時候也沒有真正的看過電子花車,只是在一些台灣早期電影總能看到它的出現,所以在聽到主題是電子花車和檳榔西施時沒有特別的感覺,但是我覺得它能算是台灣早期的代表文化,是扮演著早期時候大家的娛樂角色,常出沒在廟會裡,周邊都會圍著一大群的民眾,有著絢爛的燈光效果、吸人眼球的辣妹和震耳欲聾的音響,就像個小型演唱會一樣,可它卻和檳榔西施一樣被人認為是一個賣身材的職業,我並不覺得這是一個不好的職業,外婆常說要我好好念書,不要去當檳榔西施,可我卻想不透為什麼檳榔西施和跳花車都會被人拿來說嘴,這不就像現在的明星一樣,站在舞台上表演給他的粉絲看,可同樣都是藝術方面的職業,大家對這三者的評價卻天差地遠,大家不能帶著有色眼光去看待這兩個職業,因為這只是人們生活下去的工作而已,各個職業都需要被尊重,只要我們好好正視它,就不會覺得這是一個不正當的工作了吧!
劉冠忠
這一次是我比較少能在生活中接受到的領域,所以感覺特別有新鮮,可以看到另一個風味的台灣。記得小時候都會跟爺爺去買檳榔,只是覺得奇怪:為甚麼每次吃完都會吐血,當時真的覺得還滿有趣的,但長大了回頭看就會發現原來檳榔對身體有這麼多壞處,但檳榔是文化、檳榔西施是文化,所有現在在我們眼中較非主流的文化也是早期台灣的文化。電子花車則是我從未親眼目睹的,在記憶裡,這好像經常被認為是下階層的工作,但聽完報告會發現其實不然,他是一份文化資產,也是值得被尊敬和重視的文花資產。
林宇凡
這次報告主題是電子花車與檳榔西施等文化,說實話,小時候我幾乎沒有真的親眼見過幾次電子花車,但我有在獨立樂團—草東沒有派對的歌,『大風吹』裡的MV看過電子花車的畫面,那時給了我很深的印象,而透過這次這組的報告,我對電子花車等文化才有更深刻的認識。
電子花車在我的腦海裡,以前都會不自覺的跟廟會、喪禮、鄉下等刻板印象做結合,而後來老師提到的一點讓我回到家後也深刻反思了很久,為甚麼被大眾視為不入流、低俗的活動,卻與人生中各種重要的儀式綁在一起,這在我聽來是非常衝突的,但聽完了歷史的脈絡,理解原來在過去,不論電子花車或檳榔,都是達官貴人、豪門等才請得起的,這堂課我學到了很多,也讓我對台灣有更深刻的認識!
吳政穎
我們組負責的主題是關於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文化,這個題材的資料收集和準備讓我對台灣這個特有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五彩繽紛的電子花車在婚喪喜慶扮演重要角色,在早期的台灣社會也被拿來做為排場的工具和顯示地位的目的,而檳榔西施這個職業最大的爭議在於穿著清涼,賣的又是檳榔,讓人有低階工作者的觀感,但職業無貴賤之别,不該被人貼標籤,隨著社會的進步,這二種特殊的文化也漸漸消失和改變,外國媒體也開始這些文化報導和關注,甚至來台了解和體驗特有的廟會型態,大家也開始用不同的角度來認識這些有特色的台灣文化現象
林恩仱
我的家鄉是位在嘉義的一個小漁村,我們這邊的房子幾乎都是以廟宇為中心,向外拓墾的,可以看出宗教信仰在我們心中的地位。而不意外的,在每個的民俗祭典中,都可以看見電子花車的蹤影,尤其是「神明生」的時候(就是指神明生日)更是熱鬧,也有給小孩子坐的電子花車,這種的會先幫小孩子cosplay成民間傳說人物,再坐到電子花車上,還會給小孩子一大袋糖果,車子邊開小孩邊撒糖。在主講者眼中,或許是因為大部分的電子花車表演者穿著暴露,因此覺得電子花車表演是個比較低俗的活動,不過我的觀點其實和主講者有點不同,我算是從小看電子花車文化長大,其實我滿敬佩那些表演者的,他們能歌善舞,各個都有自己的一身好功夫。老師的引導內容也讓我覺得十分有趣,當時投影幕是出現了兩張圖片,一張是芭雷舞者的宣傳海報,一張是電子花車表演者的照片,老師給我們問題是:「明明圖上兩人的表演性質都差不多,且穿著的布料都偏少,為甚麼人們會用不同的眼光看待這兩人呢?」我的想法是因為兩邊的客群不同,在以前芭蕾舞表演都是給上層階級的人看的,而電子花車的客群則是基層的民眾。還有一個同學的說法我也覺得很好,他說是包裝上的差異,芭蕾舞總會有很高貴的包裝,例如表演場地在國家歌劇院之類的,甚至連購票都要到購票系統去買,還有舞者的專業認證考核等,反觀電子花車表演者,表演的場地在移動式的電子花車,也不用特別去買票,民眾通常是在路邊看表演,種種的這些因素導致人們會用比較低俗的眼光看待電子花車文化。
徐柏軒
課堂報告提到,大眾認為模特兒、show girl、芭蕾舞舞者比檳榔西施高級的原因:
(一)珍稀性,例如:空間的不同,一方是不常接觸的表演舞台,一方則是平日便會經過的路邊;(二)行為賦予價值:購票的支出;(三)服務與專業的差異,大眾認為檳榔西施屬於前者,而芭蕾舞者屬於後者。
二、老師授課:
(一)員警摔檳榔西施的行為,憑什麼?這項行為體現著大眾對檳榔西施的地位。
(二)小朋友在電子花車表演,並不會感受到低俗、粗俗或是色情,而只是將它當娛樂,代表著我們對電子花車的觀點,是由後天因素所影響得來(整個環境、大眾的價值觀)。
而自己也正受此環境的觀點影響,希冀著能跳出眾人的框架,以另一種角度看待……
鍾凱名
我是屬於報告組的成員。其實電子花車與檳榔西施這兩項具有深刻台灣風味的文化,距離我是有一段距離的。或許是其相關產業、場所出入成員較為龍蛇混雜,因此從小父母便希望我們不要太接近,以免遭受影響。因此,在準備這個報告的同時,我其實也是在汲取相關的知識,去了解這些台灣獨有的文化,並且試著開展自己的心胸,去接納、了解這樣獨特的文化。而我做的主題「直播主」就跟我們的生活十分貼近,在社群媒體的普及下,我們其實很容易就能在網路上與其有所接觸,這次能夠藉這樣的機會來報告這個行業,也讓我覺得收穫良多。
沈雍翔
這次的主題十分有趣,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看到的事物,已經習以為常到不覺得有甚麼特別,但在聽完這次的課程後,我才知道原來從小看到大的東西竟然都是台灣獨有的特殊文化,在課程中,介紹了電子花車的發展史,從喪禮慢慢轉變到各種場合,廟會,婚禮……從火車變成特殊的舞台車,還有獨特的鋼管舞 脫衣舞… 真的十分有趣,也讓我認識到了台灣不一樣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