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年10月22日 星期四

Week 5-15/10/2020-:Popular Literature (通俗文學)

 Week 5-15/10/2020-:Popular Literature (通俗文學) –從瓊瑤、三毛、金庸、倪匡,到侯 文詠、吳淡如和九把刀;帶領討論助教:徐士閔 

指定閱讀 

林芳玫,《解讀瓊瑤愛情王國》,台北:時報,1994,導論。 

延伸閱讀 

孟樊、林燿德,《流行天下---論述當代台灣通俗文學》,台北:時報,1992。 

鄭明娳著,《通俗文學》,揚智出版社,1993。 

鄭伊雯,《女性主義觀點的語藝批評:以幻想主題方法分析希代「言情小說」 系列》,台北:時報,1996。

《課程照片集錦》











《同學修課心得》

施品岑

最近在閱讀新舊文學論戰,當初在論戰之時,後來不管是新文學派還是舊文學派,都提到說台灣文學的走向,除了要融入新思想之外,更要能夠使用文學來傳達社會意義,舊文人先引發對台灣民間文學的重視,再加上鄉土文學興起,新文學家企圖透過蒐集整理台灣的民間作品以建構台灣文化主體性的工作連成一氣,新文學家與舊文學家在民間文學上協力。(from 20世紀台灣文學專題)

後面上課的時候,老師請助教用台語唸Twilight台詞,有些人就不自覺地笑出來了,我認為這件事情很奇怪,因為站在口譯的角度的話,唸成英語大家就覺得好厲害,唸成台語就有人開始笑,我覺得很厲害啊,我認為台灣人必須要好好審視自身與本土語言的關係(不管是台語、客語、原住民語),可以流利地用這些語言溝通是一個驕傲的身分符號。雖然我本人是華語系的學生,也希望到國外去教別人中文(可以算是獨尊中文又崇尚外文的系所了吧?)但我們系絕大部分的學生,對台語是非常尊重的,並且希望自己能夠有機會到國外去分享台語的文化(特別是我),我們雖然覺得台語有點難,但我們是十分尊重台語的。


徐柏軒

課堂初教師向臺下同學提問:從通俗文學與純文學的定義,至問及知識份子又為何?
當時學生當時回答:凡事受過教育的都應算知識份子。
目前我認為,當時言及的「教育」並非侷限於中華民國的國民教育,而是任何領域的知識傳授都囊括在內,
教師最後總結:專精某個領域,對社會有影響的人,都應該算知識份子。但學生認為中段那句話倒不是必須。
以上是其一課堂心得
其二,是通俗文學,長期流傳在民間的產物,社會變遷的產品
其三,是最後老師上課,由助教唸Twilight內文,使用最後兩者語言:英文 —> 中文 —> 臺語—>粵語。當使用臺語念時,臺下同學大多在叫笑,反映著語言邊陲化,以及體現出臺語在大多人觀念中已變成一種娛樂、階級較低的語言;當使用粵語唸時,臺下同學認真在聽,享受這一段文字,臺灣大多數人對粵語的了解來自港片,而使其存在著性感的韻味。由此可證實媒體對語言,甚至對任何文化,不可忽視的重要性與影響力!
會對第三點特別有印象的原因為,與上午一堂課連結起:「自從中國在鴉片戰爭戰敗後,許多人認為英文層級較高、較厲害……」


梅莉妲

今天在課堂上我們談論了台灣流行文學。即使我對台灣通俗文學不是很了解,但是在上完這堂課後,我意識到與世界其他地區一樣,台灣文學也具有教育功能。這對我來說似乎很有趣,因為在許多文化中,文學最初都是由人們同時通過娛樂和教育形式講故事的人口頭傳播的。我發現非常有趣的一點是,老師讀了中文和英文書的一部分,然後要求另外兩個人用其他語言閱讀同一部分。我實際上只理解英語版本,但我感到非常奇怪的是,在我所不了解的一些語言閱讀中,許多同學大聲笑了起來。這使我反思了翻譯在流行文學和流行電影中的作用。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中,我們習慣於將書籍或電影翻譯成不同的語言。但是,我們從未考慮過它們背後的翻譯工作。我不太明白為什麼我的同學在大聲朗讀文章時會笑,但是我想那是因為翻譯是按字面意義進行的。就是說,毫無疑問,對方說的是沒有意義的簡單音素這使我認為,世界各地的翻譯人員總是會進行文化和社會研究的辛勤工作,以決定他們將要進行哪種翻譯。通過這種方式,它們可以防止原本充滿戲劇性的文字變得有趣。令人噁心的文字最終變得可愛,等等。我認為今天的課程非常有趣,現在我對台灣的大眾文學有了更多的了解。


李孟孺

報告組別表現很好,在時間限制下還能清楚的表達,不會過於急促。老師真的很會上課,能把一個我完全沒興趣的主題,上的這麼有趣,讓人不想錯過任何一部份。


黃子譽

 在第二組報告開始前,老師講解通俗文學的定義,是呈現給社會大眾的文學作品,寫實、易懂、商業性、豐富視覺感,隨社會所變遷。之後比較了通俗文學與純文學的差異,問了同學純文學是給甚麼對象看得,有同學說,是給知識份子看的,而老師又接著問,知識分子是指哪一些人,原本同學說是有受過教育的人,後來老師也補充道,知識分子是指,有受過高等教育並且在特定領域有專精研究的人,「只要有心,人人都是知識份子。」。

下半節課,老師用Twilight的一段台詞,一開始先用英文說了一次,後來請助教分別用台語以及粵語來呈現,在助教用台語時,台下有許多同學都忍不住笑出聲,這讓我反思到台語現今在台灣社會的地位,台語在現代已經被擠壓到邊陲位置,幾乎只有在搞笑、辱罵時才會運用這個語言,但是在早期的台灣其實是以台語為主流的,雖然現今社會不太可能將台語變成主流,但將台語的地位提昇,讓他不要淪為邊緣的語言,是現代社會的一大責任。


彭品瑄

通俗文學這個主題我十分感興趣,只可惜因為是加選進來的沒辦法加入那一組。


言情類的通俗文學是我最感興趣類型,開創叫做鴛鴦蝴蝶派,這個名字就瞬間吸引我的目光,隨著他們的報告越來越感興趣,尤其是瓊瑤老師的愛情故事充滿著浪漫與對愛情的幻想,雖然沒有拜讀過很多瓊瑤老師的作品,但還是對裡面的愛情充滿了想像。


老師分享了窗外的故事,親眼看到故事中的男主角是多麼特別的一種經歷,也許老了的男主角沒有那麼帥了,但當年美麗的愛情依舊保留在那個時刻。


隨著年代的不同,言情小說的內容也再只是完美愛情,很多的現實面也慢慢的加入故事中,

有些作品也會用女性的角度去探討一些社會議題,也許這就是通俗文學想帶給我們的東西吧!


李知穎

對於這堂課最印象深刻的有兩點: 1 文化工業,就像一個標準化的一連串文化展現,不會有太大的突破,我覺得很侷限在大眾喜歡的範圍內,而無法去突破拍攝一些更深入藝術或是深入國家文化的內涵,卻只是比較空虛的文化觀點。 2老師請助教用台語跟粵語翻譯那羅曼蒂克的對話,不得不說聽台語的時候真的會有那種好笑的感覺,可能是因為電視上的八點檔也可能是自己對於自己母語的定位不是那麼正確,真的有好好反省為什麼會以這樣好笑的思想來對台語,聽粵語的時候確實多了點唯美的感覺,但也沒有很喜愛,只是會著重在自己真的對台語有不同的看法。 雖然說通俗文學就是要符合大眾,每位通俗文學的作者也每年出許多本書,卻無法那麼突出的代表或是展現真正的文化背景內容或是藝術的美。但是告告的組別真的很優秀,一開始對於通俗文學沒有很多了解的我,也有所知,也非常有趣真的很棒。 


李娟

很佩服這個組別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向大家呈現了十分豐富的內容,也讓平常沒特別去了解「通俗文學」這個分類名詞的我才明白其所以然,後來才知道這個組裡頭有許多文學系的學生,果然報告內容詳盡,真是大讚嘆哪!課堂中老師先與大家比較了通俗文學與純文學的意涵,「易懂、商業性、for讀者、量產、且作者大多擁有多重身分⋯等等」皆屬於通俗文學的特徵,原來我們日常中閱讀的許多作品皆是通俗文學。還記得小時候會跟媽媽一起看翻拍瓊瑤作品的電視劇,國中時期也很喜歡看橘子、sophia、霸道總裁等系列的小說,大概是情竇初開的年紀,那時候的閒暇時間幾乎都沈浸在一本本愛情故事裡,雖然現在回想起來裡面的情節幾乎就像套用了老師簡報裡所說的‘故事公式’,但還是讓人不自覺的一看再看。

課堂最後老師放了一段暮光之城的台詞,原來翻譯後的內容其實就和瓊瑤的小說一樣嘛!爾後老師和助教輪流以英文、中文、臺語及粵語唸出台詞,英中粵這三個部分大家都很專注、甚至沈浸在故事情景裡,唯獨在助教以臺語唸台詞的時候有許多同學都笑了,我也是,後來老師的言論讓我頓時陷入了沈重,「什麼時候臺語變成搞笑、只在長壽劇出現的象徵了?」,臺語本是我們許多人的母語,早期電影、歌曲也是以臺語為主流,臺語有它獨特的美與含義,但隨著時代演進竟讓如此寶貴的語言漸漸流失。我生在一個時不時會蹦出一句臺語的家庭,跟長輩也皆用臺語交流,國中時還參加過臺語演講比賽,自身也以說的還算輪轉的臺語為驕傲,但現在已經有許多新生代一句臺語也不會了。現今有許多人為了保存我們的母語而努力著,雖然我並非相關系所,但也很希望自己將來能成為其中一員,繼續將這個寶傳承下去,因為我相信在任何文學當中的任何文字語言皆有屬於它的美。


葉家褕

通俗文學」在每個人生命中或多或少都曾接觸,以報告中提及的作品來說,我國小時就非常著迷於金庸的武俠小說,深深被那生動的情節、畫面感十足的敘事、簡練而精準的文字吸引,國中看過不少九把刀的書,高中時讀了瓊瑤的《窗外》、《失火的天堂》。很高興能透過當週報告組別精心準備的豐富內容,讓我藉機思考所謂「通俗文學」在各個面向的意義,如文學性與商業性。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文化工業」,還有老師所述之法蘭克福學派的見解,例如對於「靈光」、「現場的本真性」之重視。法蘭克福學派認為,在以資本主義為基礎的社會之中,文化商品透過相同手法重複性的大量產製,目的只是帶來快感、只反映人類的現實生活和慾望,而真正的藝術應該要能構築一個「人類生活現狀之外的世界」,才能獲得精神解脫、真正自由。如同通俗文學中許多小說的「公式」,換湯不換藥的反覆製造看似題材新穎實則情節陳腐的作品,便無法創新、開拓其他可能性。也就是說,這種生產模式是為了刺激消費而存在,將重心放在「商品」而非「文化」,利益才是最終目的。

那麼,通俗文學難道只會摧毀藝術價值、不該存在嗎?我想並非如此。即使有許多通俗作品是為消費者而生,仍不乏具備相當程度文學性且貼近人們的作品,進而使之大眾化、通俗化。藉由觀察通俗文學的時代性,也能一窺其反映出的當代集體意識、慾望,甚至超越時代的人類原始而普遍性的追求(上週的電影亦是如此)。不必將「通俗」視為沒有意義、沒有文化,它恰好最真實直接地反映出了「流行文化」。


林宜蓁

助教說到:通俗文學就是一般大眾會閱讀的文學作品。

老師又提到:通俗文學作家是要量產的,一年大概會出兩三本。

前半報告內容感覺上了一堂國文課,回到高中時代,定義通俗文學,講述哪些有名的通俗文學及作家等等。


這個主題裡提及的網路文學,是我比較有興趣的部分。

我們系上(圖傳系)有門課程叫做編輯學,該門課會教導我們編輯應有的工作態度,也教導編輯應該如何去挑選想出版想負責編輯的作品與聯絡作者。

而因為現今是資訊時代,網路上充斥著很多才人,編輯可以到網路作品發佈平台去看哪些作家的作品適合被出版,比如九把刀就是從網路平台被發掘的。

現在我們看到的很多書也都是由網路文學出版而來,一些言情小說、搞笑故事、人生哲理等等。

比如二師兄,我也有一本他的書《貪杯客》,他也是由網路文學過來的,內容很多……打手槍……飛機杯……等等的「黃色用詞」,不過二師兄把這些描寫得跟戰場一樣,你好像在看一部動畫片一樣精彩,很神奇。


而網路文學後面也延伸到現代流行的言情小說:霸道總裁文。

說實話!我也有看過一些,但都不是便利商店那些小本,就是在網路上看的。

當然,裡面的總裁都被描寫得很霸道卻帥得讓人少女心噴發,非常不現實,而女主角也的確都是很沒用的傻白甜。

也許這類作品的興起,跟現實人們對於愛情的渴望與追求,稍有相關,卻又因為現實往往沒有那麼美好,而讓人想至少在書中、在文字、故事裡,可以有這類美好的幻想和情境。


老師最後講到的國外通俗文學,哈利波特與暮光之城,從英文文筆轉變為中文文筆,我們就會發現其實古今中外的通俗文學都是差不多的,甚至是台語,助教用台語還有廣東話念暮光之城那段文字,真的有內味了,且毫無違和感,我覺得很神奇,原來通俗文學不只是本地,是通俗於全世界,世界一般大眾都能閱讀的,文學作品,實為經典之經典。


陳卓斌

我覺得通俗文學是較為容易理解文字內容的敘述方式寫法,更像是以娛樂的方式去講一個故事,可能因為內容較易理解和生動有趣所以大家聽起來也不會覺得太過於無聊。而報告的同學所講解的內容聽的還算清楚明白,能接受到他們所想表達的意思,而且在他們講解的期間老師還時不時的來兩句補充也非常的恰到好處


彭筠

我認同老師說的文學作品或電影是將一段美好的時光定格、保留住,以文字紀錄當下美好的時光,儘管過了多年再回頭看文章時,還是能找回當初心中的悸動。

現代的通俗文學有些是具有公式的、易懂,因此便可以量產,而具有商業性。報告小組有介紹到總裁系列的小說就是一個極佳的代表,有權有勢的總裁喜歡上一個平凡的女子,途中雖有波折但結局都是一樣的,若抽離掉書中男女主角的名字、細節等,會發現其實這系列的小說的大綱是差不多的。雖然大綱是差不多的,但為何總有人能一本接一本的看呢?我想是因為看著書中的角色過上自己心中理想的生活是一種心靈上的慰藉吧,並且在看的當下能融入書中世界暫時逃離日常生活,雖然大家都知道這些情節並不會在現實中真實上映,但偶爾有這種小小的幻想,也可以為生活增添一點趣味。


林宜縉

第一堂課老師投影幕上列了許多主題,而其中通俗文學是我完全陌生的東西

這次的報告中,同學不但介紹了何謂文學工業,也比較了通俗文學與純文學的差別,還記得剛開始老師有叫助教介紹什麼是通俗文學,讓我了解到通俗文學簡單來說就是一般大眾都能看懂的書,而純文學就比較偏向是給「知識分子」看的,雖然同學講出知識份子時,老師說出了其實大家對知識份子的這個詞認知有點不同

而其中同學報告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霸道總裁那部分,或許是因為對比瓊瑤、三毛等,這題材較貼近我們現在所接觸的東西,而同學報告到這主題時也相當有趣

下半堂老師講解時,還記得老師先讓我們看了twilight的原文後,分別用了中文、台語、廣東話來翻譯這短短的文章,當說到台語時,聽著助教念的台語,台下有些同學忍不住笑了出來,這現象也顯現出現代社會中的我們,已經逐漸對原本的母語不再那麼受重視,聽完老師這樣講後,我其實蠻認同的,雖然我聽得懂台語,但要講出完整的對話沒辦法很流暢,有些甚至根本說不出來,生活中也幾乎不會用到台語了

這事的通俗文學報告我學到了蠻多東西,收穫豐富


施宜萱

這週的報告主題是通俗文化與瓊瑤愛情在課程一開始,老師便請大家分享自己心中對知識分子的定義。一直以來,我都認為所謂的知識分子,必須對大部分的社會議題“有想法”,但在聽完同學與老師的分享後,我漸漸改變我的想法。行業沒有貴賤,只要能在一門專業裡深入研究,人人都能成為知識分子另外,這週的報告十分精彩,多位文學院的同學竟然能讓“通俗文學”這樣複雜的主題,抓住大家的目光!此外,以多國語言唸暮光之城臺詞的環節也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其實我認為,大家在臺語部分的訕笑不能怪大家,這樣的反應其實與長久以來的文化歷史累積有關。期望可以從我們這一代,翻轉大家對臺語的印象,重新認識臺語—這個浪漫又美麗的語言。


楊穎琦

這禮拜報告的是通俗文學,讓我們更了解了通俗文學,也從不同的角度與時代背景去了解其背景以及內容,每個小節的結論也能更清楚的表達他們想訴說的重點。後面介紹了各個作者以及他們的作品,最後也講了現代網路的趨勢,越來越多人用手機來看小說,變得更加的方便,但我還是喜歡實質的書本,更有質感一些。在這堂課的最後老師用了英文、中文唸Twilight台詞,也請助教用台語、廣東話來唸了一遍,有些人就不自覺地笑出來了,唸成英語大家就覺得很厲害,唸台語時卻變成了笑話 ?我認為大家必須要好好檢視自己與本土語言的關係,去尊重每一種語言,而不是純粹的去嘲笑它。


梁瑋倫

一直以來我以為的通俗文學是指白話易懂的文章或書籍,但經過這次課程的解釋後,我才體認到其實通俗文學有許多面向的定義,像是給一般大眾閱讀、重視商業量產及娛樂等,原來就是一種一直充斥於生活周遭的文學作品。


就如同報告所述,通俗文學如果要成為名著必須傳播範圍廣、多方面,並禁得起時間的考驗。那麼我們勢必能將名著視為一種流行,並且從而解析出名著當代的時空背景。就如同老師上課時演示的那樣,台語在現代因為受到了流行的影響,而淪為了台灣人眼中表現滑稽、搞笑的一種語言,反應出了台語正在衰亡的時空背景。


吳宗錞

我很喜歡這次的報告主題,身為國文系的一員,又怎麼能不喜歡通俗文學呢?講到通俗文學,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宋代的宋話本說書文化,在街頭巷尾,孩童老人津津樂道大肆傳閱的民間故事,往往比所謂純文學的作品更為有趣更為廣傳。上台報告的同學也分工確實,以準確的報告主題向大家介紹,我很喜歡瓊瑤時代的輝煌,所以聽的津津有味。


另一個引發我許多思考的地方,是當老師在詢問什麼是通俗文學時,有同學回答「不是針對知識份子的書籍」,老師進而反問「那怎麼定義知識份子呢?」那個當下,我自己也陷入自我邏輯的思考,此時,我想起最近看過的一部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裡頭提出了相似的問題「誰去定義什麼是藝術呢?」這真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電影裡的主角以她母親的肖像照問她的學生,這是藝術嗎,學生們卻嘻嘻哈哈地吐槽那只不過是一張照片,但老師隨後補上但這是很有名的攝影師拍攝的,學生瞬間啞口無言,不知如何選擇。我覺得這跟老師提出的問題很像,知識份子的定義自在人心,有些人窮讀詩書一輩子,也不覺得自己是知識份子;有些人,以為自己有大學學歷畢業,就是獨當一面的專業大佬了。


後來有同學補充「知識份子是在自己領域有所成就的人」我比較滿意這個答案,如同術業有專攻、行行出狀元,但是這似乎跟我們通俗文學普及所提到的知識份子又是不同層面的了。


最後,我很喜歡助教用各種語言詮釋暮光之城的段落,本人為西洋小說的粉絲,看到老師ppt出現哈利波特和暮光之城時,差點叫了出來。但讓我最有感而發的是,當助教用閩南語詮釋那個段落時,大多學生(包含我)卻覺得好笑,似乎真如老師所說,我們不知不覺在我們的社會中矮化了閩南語,而忽略他身為台灣本土語言的價值和地位,使我不禁深思許久,也想要更了解這個語言。


劉冠忠

在我們成長的時代,總有陪伴著我們成長的文字跟它所帶來的溫度,像是朵朵小語,像是肆一。這些文學陪著我們成長,度過最酸甜的青春歲月,也度過那些窩在被單裡偷偷看書的時光。有許那些文字現在看來都顯得有些矯揉做作,但卻是當時給予我們方向的一座燈塔,現在回過頭看,真的挺想會到過去給自己一記當頭棒喝,告訴他:比起那些文字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想法。還記得國中時候的書展,每個人都抱著一疊書,有的是言情小說,有的是漫畫,也有的是報告中讓人印象深刻的總裁小說,那些回憶總特別有趣、雋永,當時的我們都捍衛著自己心中的流行文化,甚至還會為了它們起爭執,然而當那些文化不在流行時,卻仍是在我們心中留下了印記。這是第五周的課程了,慢慢體會到台灣流行文化原來一直都在我們身邊並持續演進,每一個時刻都是流行,也都是下一刻過去的流行。


王怜潔

本週的主題是通俗文學,老師用了「知識份子」的定義開啟課程內容。讓我回想起龍應台的演講,曾提到知識與素養的異同,我認為除了上課討論的定義外,知識份子也應能以開闊的心胸接納不同觀點,做到以人為本的關懷,並真正認識人文價值,才能稱作知識份子。

在課堂最後,老師透過不同語言朗讀相同文本的社會實驗,讓我親身了解到媒體再現與社會塑造的力量有多強大。明明都是以語音傳達相同內容,為什麼使用台語會讓大家覺得好笑?課堂結束後,這個問題仍存在在我的心中,一種語言默默被社會矮化,好像不是一個合理的現象。使用台語的人也越來越少,到我們這一代,許多人不會說、甚至聽不懂台語,我們是應該好好檢視我們將台語放在什麼定位下,並應要好好尊重這個語言與其文化。

邱子嫣

在課堂上老師說道何為知識分子,有同學回答道有接受過教育的就算是知識份子。我覺得在我的定義上知識份子這個詞很廣,不只限於在讀過書上過大學的就叫知識份子,我覺得在各個領域都有著很優秀的人才,他們也可以被稱為知識份子。老師也在課堂上分別用了兩種語言來說了那一段話,雖然是同樣的內容,但可以透過不同的語言表達出來的感覺是有差別的。之後老師也請兩位助教分別用了粵語與台語說那一段話,因為我本身對粵語很有興趣,所以用粵語說出來的話給我的感覺就很不一樣。而台語說出來的那個感覺就像是回到了八點檔的劇情一樣,很有感觸。現在的年輕人都已經把台語當作是一種長輩才會說的語言,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不會說台語,這也是感到很可惜的地方。希望能通過一些不管是電影或是一些方式來激起現代年輕人對台語的熱愛。


 張文齊

本週的主題是通俗文學,老師一開始先問大家「知識份子」的定義是甚麼,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些高學歷的人才能被稱為知識份子,但聽到老師和同學的分享之後,我才發覺我的想法太淺薄了,事實上,只要在一門專業裡有深入的研究,就有資格稱為知識份子。

對於文學的看法,我認為文學有五種特性,第一種為文化性,使作家在創作文學時,即使不是有意地反應生活,也會在無形之中投射出當時社會的文化背景;第二種為音樂性,透過語言與音樂之間的結合,使作家能把這種特性運用在抒情的描寫上,也可以使敘事生動許多;第三種為形象性,例如人們提到「樹木」一詞時,便會在腦海中浮現出「樹木」的形象,透過文字所引起的形象,使文學作品變得活潑;第四種為間接性,文字相對於顏色和線條是一種較間接的符號,讀者必須運用想像力才能得知作品背後蘊含的意義,也使得文學作品達到由有限創造無限的效果;第五種為無限性,文學作品可以在有限的話語中創造出一個無限的宇宙,營造出一個充滿可能性的世界。

       無論是何種風格的文學,都有它的價值所在,有人說通俗文學的作品太過商業化,甚至過於低俗,只為迎合消費者的胃口,但這類型的文學事實上能夠反映出當時代流行的事物,確實有其意義所在。


張之翰

這堂課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以英文、中文、台語、粵語唸一段暮光之城的文本內容。其實用中文唸的時候就有點違和感,畢竟是小說文本的翻譯,與一般口語的用法不太一樣。用台語唸的時候,我不禁還是笑出來了,而用粵語唸的時候則是很認真的聽,這其實就顯現出我們對於本土語言的態度,默默之中都有種階級的比較,好像台語就是粗俗、搞笑的,這個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吳佳芸

經過這次通俗小說的介紹,讓我更了解了台灣的通俗小說。從前就一直聽別人說「瓊瑤」,但瓊瑤實際上是什麼我其實還是一頭霧水,只知道瓊瑤寫的小說是愛情言情小說,但在聽完通俗小說組詳細的介紹後,我對瓊瑤產生了一點興趣,就上網看了一下關於瓊瑤的介紹,我才知道原來瓊瑤很多部小說也被翻拍成很有名的電影,像「還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之類的。

在上課的一開始老師問了「純文學和通俗文學的差異在哪?」有的人回說:「純文學是給知識份子看的」後來講解的時候同學有提到「通俗文學是根據市場變化產生的」而純文學則是一種作者的獨創和去政治化的作品,在這次的簡報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最深刻就是「通俗文學不一定會成為名著,但大多數名著誕生之初都是通俗文學」我覺得這句話非常的說服我,像現在小朋友在讀的動畫故事也都算是通俗文學的一種吧,經過時間的洗練,一代一代的傳下來才會成為今天的名著吧!

在課堂的下半,老師貼出了暮光之城的英文版,然後又請助教分別唸出台語版和粵語版,當助教在唸台語版的時候,很多同學下意識的就笑了出來,包括我也不例外,我想這是因為台語對於我們來說太普遍、而且對台語存在著一些刻板印象,所以才會造成這樣的結果,這是我們大家都應該努力去改變的觀念!


柯盈嘉

通俗文學並不是我平時感興趣的文學類別,對這類型文學的認識並不深入,在這次同學的報告中,讓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了解通俗文學。


在同學的報告中,比較了純文學與通俗文學的差異性,以及兩者之間的連結。而這兩種文學也存在了一些矛盾。此外,也介紹了各個年代經典的通俗文學小說,儘管多數我都有些印象,但卻從來沒有真正了解過。

在下半堂課中,老師以不同語言詮釋同一段文字,讓我們領悟自己對這些語言存在不一樣的反應。在助教以台語朗讀時全班笑了出來,我倒是認為這是受到八點檔連續劇的影響,讓現在很多年輕人在接觸到台語時都是聽到連續劇中誇張的戲劇對話,倒不是對台語有所偏見。


許孟婷

我在報告組是負責網路文學的部分,在製作簡報的過程其實有很多東西想塞進去,像是網路小說的商業特性、某種程度上如何改變了台灣的出版生態、或是網路世代才出現的圖文作家等等,尤其其中還涉及的許多我喜歡的作家,可惜三分半真的是很短,甚至連作家本身都沒辦法簡介,只能大略講個梗概,挑比較有名的唸唸名字帶過去。

我覺得還有點可惜沒辦法介紹到的,是以前超商那種49元一本的口袋小說,打工的精品店店長說以前還會買一整箱的口袋小說(大部分是總裁系列)放在店裡面,沒客人的時候看那個打發時間,現在好像都用手機追劇的方式代替了這種消遣,不過恐怖類型的口袋小說好像還是屹立不搖,我之前在二手書店打工的時候,常常看到有國高中生來,直接買走一整疊的二手口袋小說。

近年來影音技術進步,文學除了網路化以外,也開始與影音結合,真是期待在未來,台灣的通俗文學能夠有什麼樣的發展。


高虙

我對於通俗文學真的是沒有甚麼概念,只知道大概就是跟國文有關,只能說報告的同學實在偉大,要理解之後還要解釋給我們聽,實在是不簡單,但不得不說這堂課也是我聽最不明白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力有問題,因為我還是搞不清楚通俗文學的定義是甚麼~


鍾凱名

通俗文學乃是相對於重視藝術性的純文學而言,以大眾為對象,重視娛樂性的文學。其實同學在講解瓊瑤、以及霸道總裁這類文體時,我沒有甚麼共鳴。但說到通俗文學,我從國小三年級便與其結下不解之緣。還記得當時媽媽買了一堆新書給我與哥哥姊姊看,當時我便看到大姊常常抱著一疊厚厚的書在看,有時甚至可以到廢寢忘食的地步,我問她那是甚麼,他說:「這是金庸武俠小說。」之後我因為對大姊這樣近乎走火入魔的行為感到好奇,因此我也去一本一本看,沒想到這一看不得了,原來我才是真正走火入魔的人,我是真的走路、上廁所、睡覺前都會看,並且也深深愛上武俠小說。而上了大學後,我也很常看古龍、上官鼎的小說,像前陣子,我就去圖書館借了古龍的楚留香傳以及新傳、大旗英雄傳、血鸚鵡、天魔刀、邊城浪子等等。因此,我才發現原來我與通俗文學有著這麼深的連結。而通俗文學能夠娛樂大眾、吸引各個層級的人,我想是由於其題材、選角、劇情等,會有一定的設計,像是霸道總裁通常都是平凡女子遇到高貴有錢的總裁、修仙小說通常都是主角有奇遇,之後便天下無敵,而武俠小說則著重描寫愛恨情仇,以及人與人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這種普世的問題。因此,通俗文學才能夠如此受到大眾歡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