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5月31日 星期五

Week 13-16/05/2019: Being Kawaii (裝可愛);

Week 13-16/05/2019: Being Kawaii (裝可愛);帶領討論助教:吳芷萱

指定閱讀
四方田犬彥著,陳光棻譯,《可愛力量大》,台北:天下文化,2007。
 Chuang, Yin C. 〈Practicing Kawaii in Taiwan Poli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ia Pacific Studies》(IJAPS) 7.3 (2011) :1-18.

延伸閱讀 〈注音文〉,《中文維基百科》,2012/08/1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3%A8%E9%9F%B3%E6%96%87>.

《課堂照片集錦》





《課堂心得》

蘇祐瑩
身為台灣人,真的會發現在台灣文化中,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裝可愛!我們會覺得有些人裝可愛很"適合";而有些人可愛很"噁心"-裝可愛似乎體現了某一層面的台灣文化,而在今天同學的報告中,我們也看到在不同文化中,對"可愛"的意義與使用時機,確實是不同的;也經過老師的後續解釋了解可愛文化在台灣文化中,如何被體現,而這也在一次說明了"裝可愛"確實體現了台灣文化的其中一個層面。我一直以為"可愛就是可愛",從來沒想過可愛其實是台灣文化的一種體現><

可是說到底,在日本文化中,可愛文化是種歷史的延續-在台灣也是歷史(殖民文化)的影響嗎?還是市某種"消費文化"呢?


游沛衡
台灣社會中的裝可愛,這個題目對我說是在討論一個社群的集體氣質,我所受到的訓練告訴我,直觀的去討論「可愛」氣質所展現的褒義、貶義並沒有太大意義,更重要的討論在於:是甚麼幽微卻巨大的文化引力在背後運作?氣質與行為是現象的結果非原因。而針對這個命題,對我來說就不能不討論文化產品的蔓延與文化殖民,我想應該不需嚴加解釋,台灣社會受日本文化影響多麼深,1918年內地延長主義興起以降,日本的文化商品與其連帶價直跟隨著器物、制度的變革飄洋過海來到台灣,又深又廣的抓住了台灣綿密的市民社會。誠然,隨後國民政府主政的時代,黨國威權與外省氣質也試圖影響這些市民社會,想要建立新的文化霸權,但在我看來,雖然表面上摧枯拉朽的稱霸了國內的娛樂商品與文化圈,單當年日式風情與本土文化的媒合產物並未被消滅,它們潛藏在幽深綿密的中底層社會以及少數的地方菁英中,隨著民主化的過程,這股文化力重新掌權,2000年初期興起的日本娛樂與流行商品席捲了整個亞洲,真正建立起我們直觀思考上的「裝可愛」風潮。但其實對我來說,這一份「可愛」並非新興產物,他在台灣社會中扮演的文化腳色某種程度上繼承了上述的文化系譜,變形、產製、進到消費市場鐘後,成為了我們今天理解的模樣。


蘇俞心
個人認為近年來在台灣「可愛」已經漸漸不是都帶有褒義,有時候會帶有諷刺的意味而不是真的在說那個人可愛,我想這是日本文化對台灣的影響不是和以前一樣這麼深刻的一種現象吧。


但想要被說可愛的人還是很多,因為普遍來說可愛在台灣還是算正面的形容詞,多數女生都想被肯定和稱讚,這是人之常情,所以有時候為了得到稱讚才會做出「裝可愛」的行為吧。


李姿蓉
關於「男生不能裝可愛」這件事,我覺得其實也並非完全不能,只是男生並不是「裝」出來的,而是在一些行為表現上令人覺得討喜。例如做出和外表或平常很不一樣的事,或者根本相反,而這件事是好的事情(例如有在蒐集可愛的娃娃或是其他很「少女」的事情,也可能是不經意露出像孩子一般天真的表情或害羞的神情。),這時就會有所謂的「反差萌」出現。但是我覺得這有時還是很吃「顏值」這個要素,所以我覺得男女皆可裝可愛,只論是否為帥哥美女。

在這次的報告中,我學到很多東西方對可愛的看法,在西方的可愛比較偏向貶義,而東方就比較正面。而且在西方國家對於「可愛」的單字也都不盡相同。「cute」也不是隨便能亂用的。

我覺得透過這組報告,我覺得「裝可愛」就是種「吃虧就是占便宜」的感覺,是集合了所有「無害、脆弱」等等一切元素,且帶有目的性的動作,會使人想保護或是為其做事,我想「可愛」可能比較偏向人類本能的一部分,不論男女都會。我們會在潛意識中就使用這種技能。這樣看下來其實「可愛」這個問題並不「可愛」,就像老師說的,背後的複雜性超出想像。


蔡函恩
日本文化影響台灣的範圍很廣,不只是ACG、遊戲、飲食、服裝等,「可愛」這一項特別的風格文化在我看來也是其一。但在日本,「可愛」代表的往往都是正面的意思,而在台灣,這個形容詞似乎常常變成一種「安慰」、「化解尷尬」,甚至有時還會帶有一些貶抑的意思在其中,例如延伸出「裝可愛」一詞。

但裝可愛真的是字義上看起來的那麼虛偽、假善嗎?其實我認為並不然。在我的生活周遭的很多女生朋友,包含我自己,在與較親密的家人、情人,抑或朋友相處時,常常會不小心出現撒嬌的言行,聲音也會不自覺地有所改變,可能和平常說話的聲音有區別,變得比較柔、比較輕、比較細,甚至可能比較嗲。這是一種裝可愛嗎?我想很多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或許真的是,但我認為這種表現並不虛假,它更像是一種依賴情緒下的不自覺反應,展現出和別人不同的親密關係,因為我們並不會向陌生人或是感情沒那麼深厚的人展現這一面的自己。

然而我認為,其實「可愛」這個形容詞還是許多人想要追求的讚美,畢竟它的真實含意還是非常正面的。但若是為了追求這樣的讚美而刻意去表現出不自然、很違和的氣質,對方可能不但不會覺得很可愛,反而會因為這種刻意營造出的言行舉止感到不自在,甚至可能會有一些反感。說到底,我認為表現出自己最真實自然的一面,也是一種可愛。


曾郁珊
覺得這週的主題很特別,一直很期待這一週。從來沒有想過"可愛"的背後這麼值得探討。
有些人覺得說別人裝可愛是一種貶抑詞,但也有許多人認為可愛是一種稱讚,這次這組從可愛的定義作為探討的起點,結合了很多圖文講解,內容十分豐富,學到很多。


林玉昕
這週討論「裝可愛」。我個人對於「可愛」這個形容詞有貼身的感受。每個人對於這個形容的意義解釋都不同,例如長輩說你很可愛(古錐),是指天真、傻的意思;某人看到卡通人物說出可愛,可能是指這個東西很討喜等等。但是當你形容一個人、被形容可愛的時候就牽扯了更多意思在其中。就如同報告中提到的,成為可愛的主體需要具備先天條件才會成立,或是你必須處在特定的語境中才會產生意義。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不討論二次元),台灣人在「可以使用可愛來形容」的標準其實很低,並不是說沒有標準,而是擁有欣賞多元美感的能力很高,所以使用可愛二字的場合非常多元。例如可以同時用可愛來讚美長輩和嬰兒;可以用可愛來說明某個平常的動作。我想,這也說明了台灣人其實很容易在細微中發現美好、值得讚嘆的事情,很容易滿足。


陳沛羽
我覺得這週的主題報告很有趣,我們平常在台灣覺得裝可愛可能只是純粹想要賣萌、吸引別人注意,但是聽完這次的報告讓我的世界大開了眼界!我從來不知道原來西方國家對於裝可愛是一件偏向鄙視的事情,雖然知道東西方國家難免有文化差異,但一直以來卻不知道會如此截然不同。裝可愛甚至對不同人來說會有不同的意義,現今的網路發達,許多政治人物會想要利用網際網路來展現網紅的方式,讓大眾覺得他們裝可愛是一種表現親民的方式,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縣市的吉祥物其實都只要以可愛為導向,因為對台灣的市場來說越可愛的吉祥物會越有吸引力。報告裡有一段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說:可愛就能佔便宜,不可愛就不是女人。這是一個很負面的解釋,但在生活中真的是這樣嗎?這個問題值得讓我們思考,也讓我們知道這個上會期時存在著很多的社會意識型態,已變成大家的刻板印象。


王恩佑
這一週的討論,介紹了諸多「可愛」在不同國家,人際間使用上的差異。然而,更讓我好奇的是其與商業間的連結。
從「嬰兒圖式」的研究中,我們得以發現大眾對於「可愛」與「萌」的定義。許多品牌藉此發展產品特色,不但能提高商品售價,更能培養忠誠客戶,創造商機。
以我身邊的同學為例,許多女性在消費時會較注重產品的美觀性。因此,我認為「萌經濟」對女性消費者有著更大的影響力。

此外,我也並不認為較注重商品的「可愛」特性,是一種不理性的行為。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更加重視心理健康,因此,可愛的舒壓小物與商品,時常成為話題聚焦。不但帶給人們心靈上的慰藉,更是一種時代的標誌性產物。
因此,我深信如此的「萌經濟」,無論在日本或是臺灣,都會持續風行。


張家維
這週的主題很特別:裝可愛。臺灣人對於可愛的定義每個人應該都不盡相同,各國對於可愛的定義也不同。像是日本常用可愛一詞,由把人事物變得縮小迷你能夠看見日本的可愛文化特性,另外日本可見可愛的「無臭性」,好像什麼時候都可以用可愛一樣。然後討論對於可愛一詞的運用時機?我覺得會說可愛時,是真的很可愛的時候,還有表現尷尬又不失禮貌地回答。再來還有討論到可愛的反義詞是不是美麗覺得很有意思!最近也有醜得很可愛之類的說法。裝可愛的行為有特定人可以做嗎?我覺得沒有。在親近的人面前就會自然展現出來,而且每個人對於可愛的接受度和觀感不同,有人覺得柴犬好可愛,但有人就是怕狗不覺得柴犬可愛,在不同的情境和狀態下,「可愛」的界線會被凸顯或模糊,不同人會有不同的態度。最後,萌文化的效益,在報告中可知,其效益龐大,所以可愛一詞被廣大(過度)使用,人們對於美學範疇變成一種意識形態,但最重要的還是個人對於美學和可愛的觀念不受影響最重要,做個喜歡自己的自己。


張育禎
我是一個會頻繁使用「可愛」這個詞的人,會對可愛的東西說很可愛、覺得某些人的反應想法或行為很可愛、覺得普通、沒什麼優點或不知道要如何評價的東西也會說很可愛,這樣看來可愛這個詞好像被我用得太氾濫了一點,另外我也不覺得可愛集結了所有「無害、脆弱」的元素,的確如老師所說的,可愛在我們的生長過程和我們對語言的共同記憶裡,很難給出單一標準的模板。

今天課堂上的探討發現,台灣流行的可愛文化其實和日本密不可分,但認真要追溯起來,從小到大我接觸的日本文化產物並不多,我不熱衷於漫畫動漫或輕小說,對於日劇和日本電影也關注很少,也不會把可愛這個名詞和日本連結在一起,可愛這個詞多半是來自學校老師上課的舉例和同學之間交流得到的詞彙,所以我想,除了日本文化對台灣的影響之外,是否也存在台灣對可愛這種文化進行了與日本不同的質變的可能性,畢竟也不是所有日本人覺得可愛的事物台灣人都會買單。

一開始聽到「裝可愛」這個主題,給我的感覺偏負面,是一種刻意的、不自然地討好或呈現,或許跟小時候媽媽會告誡不要裝可愛有關,久而久之就會覺得「裝」可愛讓「可愛」從一種氣質變成一種手段,卻沒有想到我平常隨口說一句的可愛,背後還衍伸出如此複雜的運作機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