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Week 14-23/05/2013─野百合VS野草莓:跨世代學運的對話

周奕成(野百合學運)與林飛帆(野草莓運動)的對談。

30 則留言:

  1. 對於學運:
    同樣都是學運,但在不同的世代,看見不同的價值,透過野百合與野草莓的對話,在台下聽著我感覺有一些事物似乎是不變的,就如同發起學運的內在力量,而又有一些是隨時代而瞬息萬變的,就如同我們如何發起學運,我們如何包裝、如何呈現在社會底下。
    我想學運絕對是時代下的限定產物,和每段歷史的當下緊緊相連,代表著參與群眾在當時渴望被聽見的聲音,這是從來不變的,我們這一代和上一代之間的不同為何?不同的是我們擁有的麥克風,我們傳達的手段,但到底我們都一樣希望聲音能被聽見。

    老師在講座中提到的問題,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當他們是拿著大聲公帶領著群眾的人,是如何的心情?
      我想在那樣的片刻、瞬間,帶領著可能是唯一操縱著整個學運方向的人,在現場沒有人比他更具號召力,所有的人心都依附其前進,說到底不覺得像被施了魔法嗎?一大群人各自有著不同的意識形態,即便大方向相同,其中必定有其或大或小的差距,但在學運的現場,卻都不約而同的跟著領頭人的意念行動,學運現場的拿著麥克風者的意見就是整體大多數人的看法,現在想來都覺得相當的神奇。

    演講最後提到關於現代網絡社會過於發達下的現象,即便是面對面的會談,我們可能都把時間放在與遙遠網路上的人身上,實際距離越近反倒越陌生。
    我想這是相當諷刺的一件事,但不可否認的,這樣的現象的確在身邊真實上演,甚至你我都是如此,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看,我認為這可能是反映了一種怯懦,我們習慣於和自己認為熟悉的人持續保持聯繫,但卻懼怕面對面與陌生人相視,而透過網路的適當阻隔,我們能在螢幕的這端思索、重組自己所想、所思,所欲傳達給另一端的形象,或多或少的自我感覺較為受到保護,而不像面對面直接且無可避免、修飾的被他人審視。

    回覆刪除
  2. 當天的演講和分享非常精采,謝謝老師以及講者精采的分享!

    只可惜當天因後面還有課,無法留下和講者做交流

    但其實我一直有個疑問想提出來做分享

    像我本身是沒參加過學運的同學

    對於學運一直是抱持著觀察追蹤的心態

    偶爾激烈的抗爭和對抗會讓我覺得無法理解

    我覺得靜坐或是連署都是很好的方式

    但是有些學生的作法會讓我覺得過於激進

    例如丟雞蛋或直接和警察正面衝突而受傷

    這種方式或許能博得社會版面

    但是真的能喚醒大眾及學生的危機意識嗎?

    其實我個人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而且追根究柢,我認為這其實是台灣風氣的問題

    台灣人很容易說服自己往安逸的道路走

    教導自己孩子時有的也都會在言談中吐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往學運或社運的方向走

    導致台灣多數的小孩只會接受外來資訊

    真正需要爭取權益時卻又縮回自己的象牙塔或烏龜殼裡

    或許真的有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學生來組織動員

    但效果往往不如預期,不是嗎?

    況且,沒有真正進入到能改善問題的圈子,只在圈外搖旗吶喊

    呼籲大眾改善或意識到問題嚴重性

    那然後呢?

    我覺得這才是問題所在

    大家只會想想,就沒有後續作為

    那問題依然存在

    對於現在的台灣來說,這樣真的是好事嗎?

    其實我想講得遠遠不止這些,但礙於版面因素,實在不敢大肆暢談

    下次有機會,希望能更深入的討論這個問題!

    回覆刪除
  3. 今天的演講讓我聽見不同世代的兩個人對於同一件事情有相同的理念,
    不管是學運或社運自解嚴來都一直存在著,
    我想這代表著台灣人民對於社會議題的參與,
    以及想改變不公不義的現狀所做的努力。

    聽到講者說我們每個人都在羨慕別人的時代,
    這句話讓我心有戚戚焉,
    我們總是會有生不逢時之感嘆,
    我也想成長於世紀末的華麗那種氛圍,
    而非現在這樣資訊科技爆炸的年代。

    他們也分享了在運動過程的心境,孤單。
    內心要有多大的動力支持著他們才能繼續走下去?
    面對千夫所指仍然義無反顧,
    這樣子堅定的信仰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我曾經參加過一次遊行,
    在那個現場的一切都是未經歷過且震撼的,
    大家全都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而走上街頭,
    有學生有社會人士有各種團體,
    更有權益受迫害者本人,
    你在他們的眼裡看見了心酸,
    你此刻才深刻體認到這個社會原來不是你想像的那個樣子。

    回覆刪除
  4. 雖然我對學生運動不是很了解,但是從兩位講者身上,我看到了十足的勇氣以及豐富的歷練。兩個世代,兩場不同的學運,兩位厲害的前輩,今天在這堂課裡一起跟我們分享了好多故事,從一開始他們的簡短介紹,就覺得他們很厲害,不但很有自己的想法,學歷背景也都很棒,兩位智者就這樣與我們訴說他們的經歷,到後來也講到他們參加學運的契機,我都聽得很入神,印象深刻的是講者說到:「每個世代的人都覺得自己的時代非常糟,而且都羨慕別的時代」,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並且感同身受,因為我也常常聽到別人抱怨生不逢時等等之類的話,時代的問題,值得我們反思。後來講者與我們分享他們參加學運的心得與辛苦,雖然參加學運的過程中,可能會很孤單,但或許就像老師所說的,他們也許沉浸在這樣的氛圍當中,一方面習慣,另一方面又有很大的毅力支撐著他們,使他們繼續為了學生團體發聲、努力,無論現在科技多麼發達,時代怎麼改變,大多數人只選擇在電腦前按讚,但是我想,他們還是會選擇身體力行的。

    回覆刪除
  5. 對於學運其實在沒有聽過演講時,我並不曉得,只在電視上常常看到學生或民眾在某某府靜坐抗議著或是在學校.廣場抗議,訴求著某些事情,其實說真的我很佩服這群人,勇敢去對抗和爭取自己的想法,現代的社會很少人會去這麼做了,因為網路的發達,而多都是鍵盤偵探或網路上一直批評著,而不去爭取,只會發表而已,但是這樣效果往往不佳,而上學期我去大陸交換時,也遇過一些學生的抗爭爭取某些權利,而他們不只會在網路上聯署,而且真的會去行動,台灣現在越來越少了,而跨世代學運演講,讓我了解到以前和現今的不一樣,有時覺得有些議題大概過了一兩個禮拜,就沒人關心了,事情就石沉大海了,沒有再有更多的進展了,這世代真的很多事因為網路改變很多了!

    回覆刪除
  6. 今天演講的主題是有關跨時代學運的兩個領袖人物的對話
    分別是野百合與野草莓不同世代的領導人的對談
    我覺得野百合的演講者說話比較有那個說服力
    不知道是因為資歷比較高還是甚麼的
    以前的學運發展可能不像現在一樣有那麼多的媒介好動員
    像是網路的發展以及現今的交通便利程度
    但是最重要的不是容不容易動員 而是要想搞大學運 就必須去讀書
    只有腦袋裡的東西多了 你說的話才會有信服力 才會讓人想要去做
    要搞這種動員 頭腦裡的東西遠比交通便利程度重要得多
    在當時的年代 人民要對抗的政府 算是一個專制的政府
    很多的權力在那時候並沒有開放給一般大眾
    也是因為政府的限制太多 人民亟思取得自己該有的權利
    才會有那麼重大的事件發生吧
    野草莓說是一群抵抗不了壓力的年輕人所組成 其實並不洽當
    或許比起長輩們 我們的抗壓性是稍嫌低了一點
    但是人生就是不斷累積再累積 經驗是這樣磨練出來的 知識也是這樣長出來
    總之 隨著年歲的增長 我們所學也應該要跟著擴充 才會有身為一個領袖的特質

    回覆刪除
  7. 對於學運其實我也不是很了解,有時候甚至對於這種集會運動抱著一種不以為然的態度,可是聽完演講之後知道了他們的出發點和對社會抱持的態度,也讓我反思了一下,他們對於社會因為有理想才會想要站出來,相較於像我這樣比較冷漠的對社會發展來說才是比較可怕的吧。講師林飛帆提到的一些心路歷程像是孤單、接受不同立場的人冷眼看待等,也讓我想到以後如果真的從事教職,也不是每個學生都會認同你、了解你為他們設想的行為,就像他們去集會遊行一樣,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他們為社會發聲的方式。這次的演講幫助我對於社會運動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回覆刪除
  8. 「學生運動不需要解答,但要一直提出問題」
    我想這是一個真正受到時代歷練 身經百戰的學者說出的話
    或許學運離我是遙遠的
    但是今天這樣的機會
    把彼此放在同樣的時空
    跨世代的交流
    突然覺得 其實內心中常常有這樣的聲音
    彼此是相同的
    但是學運者透過實際行動將其具象化
    或許也是一種情感的牽引
    將彼此緊繫

    回覆刪除
  9. 當平常不甚接觸的學運,就這樣坦白地攤開在你面前,
    我會用什麼樣的心態來接受他?
    這是我給自己的第一個問題.
    原本以為兩代學運代表人會唇槍舌戰地在台上辯駁,
    結果卻異常地平靜,只是暢談著各種學運問題.
    兩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也有各自遇到的問題與挑戰,
    在他們的字句中收穫了很多.

    回覆刪除
  10. 每個世代都會對前一個世代產生憧憬
    就像兩位演講者一樣
    應該是說,自己總會不滿自己所處的世代
    但是未來又無可預知,所以便把期待全部寄託在過去
    但是如果真的置身在那個時代
    可能又會對那個世代不滿吧
    人總是這樣,對於擁有的不珍惜,總是羨慕自己沒有的
    等到真正得到了,卻又覺得原來那個好
    而現在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科技太過發達
    導致大家都只重虛擬世界而忽略真實的世界
    如此,人與人之間,彼此變的漠然
    就像演講者說的,在網路上發起運動
    有10000個人按讚,但真正參加的可能只有100個
    這就是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
    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核心就是要找出根本的癥結點所在
    並對症下藥,這樣才能使大家有一個凝聚力

    回覆刪除
  11. 其實我對於學運不是很了解
    不過可以聽到兩位跨世代的學運參與者實地的近距離演講,我覺得很難得!
    以前對於學運的印象,就是會出現在歷史課本上面的老照片
    而聽到年輕世代的那位演講者,說他也是大二左右才開始參加學運,讓人覺得更有親切感了,因為畢竟離自己的年齡沒有差得那麼多

    另外出現一件很巧的事情是,其中一位演講者提到有幾個大學的老字號學運社團,像是輔大黑水溝,這天也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社團
    結果當天晚上回家就發現,有一個輔大黑水溝社的人加我FB!@@!

    回覆刪除
  12. 對於學運我真的不了解,印象中就是課本上會學到的一課,所以也只了解以前課本上所教過的野百合學運,至於這次演講的野草莓學運,我真的不清楚,事實上,在演講之前,我甚至沒聽過有這個學運。
    演講內容讓我很佩服這些肯站出來發聲的人,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對事情看不下去,但大部分的人都選擇安靜忍耐,可是我們需要的是願意站出來發起改變的人,即使這個動作在一開始所收到的回覆只有一些些,但只要將改變的種子埋下,到十年後總會長成一棵大樹的,我想這些在進行社會運動的人,應該也是這麼想的,認為總是要有人埋下種子,好讓他有發芽的一天,畢竟總是需要有人願意去做啊!

    回覆刪除
  13. 這個演講讓咱想到這世代的新產物「憤青」。是一種想要發出聲音,卻在有時候反而淪為利用工具的青年。他們其實都很努力,想要做好很多事情,也想要表達屬於咱們的意見,可是媒體是會打壓的!尤其打壓所謂的年輕人。像是最近出現的「果凍族」,之前給的「草莓族」,不都是媒體給咱們年輕人扣上的大帽子嗎?或許有一些年輕人真的吃不了苦,可是是全部嗎?很多老闆都這樣說現在的年輕人,所以就這樣報導嗎?然後這樣一來有誰去了解到底現在的勞動環境是什麼樣子,又是被怎樣要求加班?環境沒有被檢討,反而受害者先被編入黑名單了?
    很多時候,咱們都應該發聲,為了自己、為了公理與正義發聲,可是,卻有主導發聲的媒體,用自己的發是去解讀咱們的聲音,用來扭曲、傷害、甚至誤導閱聽人。說了這麼多,不是說咱保守、覺得參加學運很怪。相反的,咱很想參加學運,成為歷史創造者,可是咱是無知的,若是盲目地跟隨群眾,而沒有自己深入了解的話,我只是別人的工具、一具傀儡罷了。那些有想法、真的了解該如何去做的年輕人,我希望你們可以站出來,像兩位演講者一樣,先教會大家我們該如何做,再帶領我們一起進行學運。
    網路,是很好、很快的溝通,可是卻也讓溝通失去了品質。多數的人已經失去溝通的能力,只剩下望文生義的能力。這樣子,人們只會越來越容易被操弄,最後連發聲的能力都沒有。這也是這次的演講,點醒許多人的事吧。

    回覆刪除
  14. 對於學運我是非常陌生的
    更正確地來說是我從來就很少去關注
    一直認為學運沒有存在的必要
    就算真正的本意是良善的
    但是也會因為媒體的蓄意報導而變質
    聽了演講才知道我們真的應該要好好的看重這件事
    對於發生在我們存在的這格社會中的人事物
    不應該再這麼漠不關心
    不管是為了自己或是為了大家
    面對不公平不正義的事
    我們都應該要勇於站出來發聲
    讓大家正視這個問題進而得到改善的空間

    回覆刪除
  15. 原來學運並不是我想像中的樣子,這是一條孤單又寂寞的路!在那麼不同的聲音之中要堅持自己的想法確實不容易,在這個部分真的是很佩服他們,可以在如此的年紀就有如此的想法與作為!和平、理性、不違法的學生運動我是絕對百分之一百舉雙手贊成的,也請在這條道路上努力的有志青年們要真正知道自己的想法和作為並且努力堅持下去,別受任何的政治力干擾才好。

    回覆刪除
  16. 「野百合與野草莓的跨世代對話」
    雖然我對學生運動實在不熟悉,
    但這週的兩位主講者真是太酷了!
    在課堂結束後忍不住衝去找他們拍照留念,
    和老師及兩位學運領導者有合影到超開心!

    不清楚學生運動的我,
    一開始覺得這個主題應該是嚴肅的,
    殊不知一開場便讓我輕鬆不少,有所改觀。
    透過兩位的簡短自傳和心路歷程分享,
    不難發現學運領袖身上都有著一種魅力,
    或許是這樣的人群魅力才能夠在一次又一次的運動中,
    給予學生團體一個明確的方向、一個共同的目標。

    我尤其感到深刻印象的是:
    當他們分享「學運領導其實是很寂寞的」。
    很難想像扮演這樣的角色時竟是「寂寞」的,
    在人群中、在更多理想的未來中,為什麼感到寂寞?
    的確,在現今社會下正確地號招學生產生運動非常困難,
    尤其當網路的號召力可信度令人質疑時更是如此,
    當理想與現實不成正比時,的確會產生莫大寂寞的感受。

    另外,提到的「傳承」部分也很有趣,
    「野草莓」師承「野百合」的精神,
    跨世代傳承顯得更有意義。

    跨世代的對話讓我一次體驗到兩種時空下的學運氛圍,
    從他們的故事裡反映在自身上的便是:
    「同樣身為學生的我,對於更理想的未來,
    能夠勇於提出多少問題?能夠做些什麼?」

    回覆刪除
  17. 演講者最後的結語是有關於網路世代所帶來的衝擊

    雖然說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但演變到現在人人都擁有的高科技

    對於整個社會的運作是否是一個好趨勢呢?

    我們越來越關注於虛擬世界裡其他人某個moment的狀態

    還是在擴展屬於自己的交友圈回文回訊息等等

    當面對近在眼前真實的"人"時卻往往選擇忽視

    科技其實是拉長了現實世界裡人們之間的距離

    快速便利的網路時代把每個人被控制住了

    不論是在學習方面或者是學運的推動都是有困難的

    在公共議題上的關注,探討與實際付出行動的課題上

    我想是我們新一代的學生需要去深思的

    回覆刪除
  18. 聽完這場演講,
    發覺我真是太不關心社會運動了,
    尤其是學運,
    可是我覺得一個社運的訴求不一定要走上街頭,
    也並不是只有走上街頭了人才算關心社會,
    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關注方式,
    並不是都才取最激烈的方式。
    謝謝老師安排這次的演講,
    讓我對學運有更深的認識。

    回覆刪除
  19. 對於學運我也真的不是很了解
    因為真的也不常在關心這一類的事情
    總是在電視上看到一堆抗議與靜坐等等
    就會默默想,通常都沒有好結果,也不會如願以償。
    那何必去耗費那時間呢?
    但是聽完演講後,其實想法多多少少改變了點
    假設沒有去努力爭取,那就永遠不會改變
    而且真的有點慚愧竟然如此不關心社會....
    之後會好好去接收一下這方面的消息
    並進自己所能地去支持,當然前提是在自己分辨過是非對錯,且認同的情況下。

    回覆刪除
  20. 學運以前有,現在也有,但兩者的訴求、目的已大不相同。從野百合到野草莓,跨了兩個世代,經過兩次政黨輪替,所以從政府到發起人到參與者都不一樣了,但他們的信念是不變的,他們都用行動寫下歷史的一頁。

      講者在座談中說了一段讓我很有感觸的話,他說:拿麥克風在台上帶領群眾的人,其實是孤獨的,台下的人雖然有著同樣的訴求,但其實是疏離的,或者他們是另一群充滿敵意的反對者。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我就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領導者不好當,尤其站的越高,越可能成為眾矢之的,在這裡,我想到余光中先生的新詩《旗》:

    高處必定風勁,敢站出來
    就不怕風險,風聲
    敢露天屹立,就不怕孤立
    平靜的日子不動聲色
    要等風起,才霍霍地招展
    鮮明的本色,誰說孤掌就難鳴?
    摑響陰天的正是孤掌
    逆風而笑而歌而飛揚
    才值得眾目一同仰望

    敢站出來,便需要一股勇氣,而堅持下去,則需要堅定的信仰、意念。

      另外講者提到網路世代,也就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
    網際網路的無遠弗屆看似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其實反而減少了真實人際互動的時間,增加陌生感。而網路時代下的我們已過度依賴那層螢幕的保護,離開電腦離開手機,我們變得膽小。

      不過講者也提到,我們常常羨慕上個世代的人,這是來自於對現狀的不滿,但如果一直回首過去,該如何創造未來呢?

    回覆刪除
  21. 能聽到兩個世代學運領袖的分享真的很令人開心
    一開始我總以為"學運"是很激進的,甚至以為兩位會因為雙方提出的論點不同而突然辯論起來!好險這些都只存在我腦中的幻想...

    整段論壇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絕大多數,社會群眾是保持冷靜的,如果有敵意的話,最起碼還有辦法對話;沒有群眾沒有敵人,連對話的機會都沒有,所以從事學運你必須要有辦法忍受孤單忍受冷漠"
    我覺得聽完這段話還蠻想哭的...,其實我也是那群"冷漠"的群眾之一。在台灣新一代對於政治的冷感不知從什麼時候就開始了!大家都秉持著一種搭便車的感覺,覺得政治是那些"政客"要處理的事,但其實政治是大家要一起關心的事!並不是只要有繳稅就是盡一個國民的義務了。

    回覆刪除
  22. 在這場演講之前,我根本就不了解學運,或許是因為我不相信遊行可以帶來改變,但聽了這個演講,我發現學運最主要的是這群人勇於站出來,雖然並不能造成立即的改變,至少他們對自己負責了,學運也或多或少造成感染力

    我認為年輕人必須對社會國家抱持責任心,然而現代的年輕人不是沉溺於物質的享受,就是獨善其身,沒有兼善天下的胸懷,或許正如演講者所言,我們這個世代,物質享受好,父母過度保護我們,因此我們看不到感受不到社會的黑暗面,所以自然不會想去改變,因此我覺得我們最該做的首要之事就是關心時事,學著獨立

    回覆刪除
  23. 能夠有機會聽到野百合與野草莓學運這兩個世代的對話
    相信這不僅對台下的老師同學們或是演講者本身
    都是一個新的視野的開拓。
    奕成老師說
    學運並不是要解決問題,而是要將問題提出讓社會大眾知道
    如此可見學運存在的重要
    在這個社會之中
    要大聲的提出與別人不同或是對政治不滿的意見時是孤獨的
    因此我對於學運領導者們對自己信念的追求與堅持相當的敬佩。
    我想每個世代都有其必須面臨、解決的問題
    而對於當時代的苦難與說不盡的血淚辛酸似乎常在權力的掌控下
    被濃縮成教科書中的幾行字,或甚至是毫無提及的,
    那些如鹽巴般的苦澀味道看似被大時代的洪流所稀釋,
    但它仍會散落在時代中的每一個角落裡,被一群人關心著,
    這些問題不該受到隱藏,而是要勇敢的提出來。

    回覆刪除
  24. 其實在這次來賓演講之前,我自身并沒有接觸過學生運動,唯一知道與學生運動相關的應該就是五四青年節。這次來賓的對話給我留下了很多思考點:

    一是“社會沒有想象中的友善、美好”,“每個年代的人都嚮往著其他年代”。這可不可以看作是,或許我們經歷的年代并不那麽美好,但經過人們的努力爭取、奮力抗爭,那麽對於未來來説,遺留下來的都是令人嚮往的部分,而不美好的部分也因爲這些努力而變得美好起來了?

    二是“參加學運會受到各方面的阻力,有來自他人的敵意,和自我的孤獨感”,“冷漠比敵意更可怕”。其實儅我們在做某件事的時候,如果得不到支持、感覺到孤獨的時候,很可能就會半途而廢。這些學運領袖之所以可以堅持做下去,應該就是以一種強大的自我信念在支撐著他們,讓他們有動力去做一些他們認爲對的、有必要的事情,讓他們能夠克服那種孤獨感,能夠對抗他人的敵意,甚至能夠抵抗那種冷漠,不要說真實地去做這件事有多困難,光是聼他們描述都可以感受到那種不易。

    三是“學生是一個特殊而有利的身份,學生可以憑藉這個身份跳脫出一些利益的糾葛,問一些根本的、被掩蓋的、他人不敢問的問題”。學生運動不一定需要答案,但是要問問題,我們所處的世代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們都不會問社會到底出了什麽問題,不問就永遠不會知道問題出在哪裏,也就永遠找不到讓社會進步、完善的解決方式。或許我們應該在這短短的、有限的學生生涯當中,真實地為我們的社會做些什麽力所能及的事情。

    回覆刪除
  25. 我看到了兩個不同時代的人對於學運有著相同的理念,對於這個社會,期許這個社會能有更多的公平與正義。
    時代的轉變,學運在現在常常可以發起,我很支持大家為了更多的公平與正義而去發聲,表達我們的理念與價值,但我也很擔憂這只是一個民粹的現象,從上次清大生嗆教育部長來看,其實我知道他的出發點是好,只是手段太過激進,大家往往因為一個事件正夯時,就一頭熱的往下栽,也不去思考這件事的是非對錯,與它的合理性。我認為很多運動都是如此,我們要的是傳達人民的心聲而不是想利用民粹帶領大家對抗政府,所以我認為這一點很值得深思。
    這場演講真的很棒,我看到兩個不同時代的領袖人,為了台灣而努力著,身為學生的我們,也不該只坐著,大家應該更熱心、更關心更多公共事務。

    回覆刪除
  26. 演講者談到兩部我印象深刻的電影,一部是「女朋友 男朋友」,一部是「午夜巴黎」。

    其中最湊巧的是聽演講的前一晚,我才剛看完「午夜巴黎」,因此我很能了解演講者對電影中經典台詞的感想,每個當世代的人,都在迷戀著上一個世代,人們對自己身處的世代總有許多不滿,總是看到逝去世代美好的一面。若回到上個世代便會發現,上個世代裡總有一些人們憧憬著更上一個世代,於是迷戀上個世代是否只是一種對現實的逃避?人們是否該停下眺望的眼光,好好看看自己所處的這個時代,發覺時代裡的美好。

    另一部「女朋友 男朋友」,我對裡面的學運場景印象深刻,但其實最令我揪心的是鳳小岳後來轉而和另一個一起辦學運的女孩在一起,是不是也讓我們知道學運聚集起的不僅只是同樣的信念而已,更多的是情感上的支持及依賴,甚至於生死與共的感情。(只是我覺得電影裡的桂綸美真的很可憐QAQ)

    回覆刪除
  27. 這次聽了關於學運的演講,不由覺得兩位演講者真的是功底深厚,言
    之有理,對話內容十分的有內涵。唯一有點可惜的是演講時沒有PPT
    輔助,有時會弄不清楚演說的內容跟順序。
    至於內容的部分,有點嚴肅,卻又頗吸引人,也很有內容。對於我們
    來說,學運像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概念,我們從未參與過、也從未靠近
    過。然而今天兩位演講者卻把我們拉進了學運的世界,告訴了我們這
    個世界的奇妙、嚴肅、殘酷、新穎、動人……還有孤獨。
    學運的領導者是孤獨的,這我能理解,就算他的背後有再多的學生追
    隨者,他仍然是孤獨的。他的心靈、他的所作所為,若不能被「大
    眾」理解認可,那似乎就毫無意義了。

    回覆刪除
  28. 學生運動對準備升學考的青少年來說只是個生硬的詞彙,靜靜地躺在社會課本內頁的一個角落;在升上大學以後,一些人有幸接觸這塊領域並投身於其中,成為學運的傳承者;但更多人在媒體偏頗的報導下,認為學運份子都很激進而視為洪水猛獸,對其退避三舍或冷眼相待。
    透過這次兩位學運參與者的心路歷程分享,讓許多不了解學運的人對此有更進一步的正確認識。由於朋友群裡有參與學運的人,所以我對學運有一點淺薄的認識和關注,但長久以來我一直只處於猶豫、觀望的狀態,沒有勇氣和實質行動力去參與學運,因為內心總是覺得學生抗爭運動的現場往往容易失控,最後可能成為選舉造勢活動般群眾過於激情、理盲而產生民粹的現象(意謂著活動變質);
    另外,自己也總是抱持一個觀念:如果對他人的提案感到不妥、不滿,想要提出質疑時,自己應該先想出更好的解決方案,如果想不到,自己就沒資格質疑。因為內心持有這樣的想法,導致自己通常不敢貿然表達看法,舉步不前。
    今天透過周奕成老師的一席話:「你們所需要做的事並不需要給答案,而是提出重要而沒人敢問的問題。」使我領悟到自己其實不需太戰戰兢兢、害怕表達看法,提出問題所在後可以透過大家的力量一起討論解決辦法。
    而政治的走向往往影響著台灣的未來,大多數人的保持冷漠和偽理性其實是不利於台灣發展的,我們應該更有意識、保有熱忱地去接觸相關知識,盡己所能地為這些學運份子出一份心力,讓他們知道他們並不孤單。

    回覆刪除
  29. 其實一直對政治沒有甚麼關注
    聽完野草莓的經驗談
    才讓我知道 原來我們這一代 也有那麼多人瘋狂的關心政治
    不是只有關注好友、臉書......等等
    而野百合在那個時代下還可以如此堅持的挑戰權威
    真的令人配服

    回覆刪除
  30. 我對學生運動也沒什麽概念,但是聽了這場演講後,我的心得是他們很有衝勁,有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他們勇於付出行動。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勇於付出行動的卻不是那麼多。像是有人提到的,現在很多人都用臉書“行動”——按贊,願意真正付出時間到場支持的就沒那麼多了。當然按贊也是一種支持,但是有些活動如果是能親自到達現場,這樣的感受和體會是很不一樣的。這讓我想起有些活動應該要親自到現場去支持,我想帶給我的是截然不同的體驗。例如之前的反核行動,還有馬來西亞留學生到中正紀念堂去集會,表示對選舉結果的不滿,也代表著一種團結,愛國意識。不是不到現場的人就不夠愛國,不夠關心選舉,只是我覺得能到現場去,大家在一起感受到的氛圍和交流是另一種不一樣的體會。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