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Week 7-23/10/2014: :Adult Films, Comics and Trendy Dramas (A 片、漫 畫、偶像劇)

這週主題相當活潑有趣,報告組別也用許多圖片作為輔助說明,讓同學了解用學術的角度去觀看日常生活中的休閒娛樂,也讓同學對於當代社會之A 片、漫 畫、偶像劇有不一樣的視角去思考。

指定閱讀
李明璁,〈A片〉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三少四壯集」,2008 年 5月 10 日。
林芳玫,《色情研究》,台北:台灣商務,2006。
林芳玫,〈A片的痛快邏輯〉 ,女學會東吳大學「性批判研討會」, 1996 年 12 月 14 日。
李岱螢,〈日劇雙元流通結構中的日常消費〉,2009 年文化研究會議,2009 年 1 月 4 日。

延伸閱讀
李明璁、張季珠,〈我哈日 我閱讀 我批判—日本流行文化深度之旅〉,《桃色狂潮》,台北:紅色文化,2000。
徐佳馨,《漫步圖框世界:解讀日本漫畫的文化意涵》,台北:輔仁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什麼是漫畫呢?


流星花園((久遠的年代啊~


相當有趣的A片類型分類




同學心得回饋

馬鴻玲 

我覺得這次的報告超讚的!不論是漫畫、偶像劇或是A片。
漫畫的部份是我最熟悉的,但這次是我真正仔細去看他的分類定義、歷史背景、各國差異等等,讓我獲益良多,也看到幾部接下來要看的漫畫><
偶像劇我比較少看,有點耗時間
A片的部分,我有把那位同學的表格照下來分我媽看,她說她活了大半輩子可能也無法有這麼多的觀賞經驗去完成這樣的分析耶哈哈!那位同學真的太厲害了!
最後,很高興有用輿論壓力挖到10分鐘!

高薇雯

最後的部分真是讓人臉紅心跳。同學會不會太用心,那個分類比較表真是讓我崩潰。有點太露骨阿...男性的喜好真是千奇百怪。

市面上的A片多半是建構在男性的慾望之下。由男性編制的劇本、由男性拍攝,再由男性消費。這是一個滿足男性慾望的市場,而非女性。

用自己的慾望建構出想像中的女性及性。然後再透過自己建構出來的慾望,去滿足自身慾望。最重要的幾個特色就是「有性、無愛」「女性就算一開始抗拒,最後還是會享受在其中」
雖說是滿足男性不可能被實現的幻想,但事實上的確扭曲了很多男性的性觀念。
我朋友就曾經被男友的A片邏輯硬上,嚇到分手。這對很多女性是非常不尊重的。
女性自然也有自己的性欲,你想要什麼花招,當然都可以。你有什麼特殊的癖好,都是你的自由。前提是跟你的伴侶溝通過,建立在尊重對方的性愛,才真正愉悅。

TED有一篇演講「Make love, Not Porn」可以看看微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V8n_E_6Tpc

 鍾竣奇

能夠擁有如此厲害的組員
真的是身為組長的我最大的幸運

其實在同學報告之前我也從來沒有以其他(藝術、學術)角度去欣賞A片漫畫和偶像劇的文化
在找過一大堆資料之後才發現
原來我們懂得是如此之渺小

另外也謝謝現場的澎場
我們能做的就是把報告做好
把我們該表達給同學的都表達出來

不過我們超時的報告也實在不可取
請以後報告的組別千萬不要跟我們一樣阿>\\\\<

 吳如晴

這禮拜的主題真是好精彩啊!
我覺得這組的介紹實在太豐富了,三個part都講解得有聲有色。、
1.漫畫:其實我從來都只看日本漫畫,都沒留意過國產漫畫的產品。我想日本漫畫吸引我的地方在於:種類多元(奇幻、冒險、愛情、多性向、熱血……)、畫風精緻細膩(大部分)、長篇連載讓人期待……(不過也許我對國產漫畫並無涉獵所以比較方面會有點偏差。)

2.偶像劇:提到偶像劇,其實我最先想到的也是日劇!承接漫畫的主題,日劇有許多都是從漫畫改編為真人版的戲劇(也不一定是偶像劇),比如說:〈花樣少年少女〉、〈完美小姐進化論〉、〈暴走兄妹〉、〈東大特訓班〉等等。
而提及台灣的偶像劇,我最有印象的是在自己國小、國中時期看過的〈王子變青蛙〉、〈惡作劇之吻〉、〈命中注定我愛你〉、〈海派甜心〉、〈薰衣草〉、〈海豚灣戀人〉、〈就想賴著妳〉等等膾炙人口的作品,記得當時真的是在黃金時段九點、十點就要守在電視機前看著首播,但中途就會不情不願被媽媽趕去就寢呢。
同學報告中還提到了一個經典──〈麻辣鮮師〉!我覺得〈麻辣鮮師〉真的是可以重播無數年的好節目啊!我想其中的精神指標 徐磊 也是讓我們百看不膩的原因之一。〈麻辣鮮師〉佔據重播率排行榜之冠,當之無愧啊!

3.A片:記得同學報告前,老師問了我們有沒有看過A片,當下的我們似乎都在四處觀望,誰舉了手,誰沒舉手?當下我思考了一下,為什麼我們要在乎別人『怎麼看』?看過A片與否,其實不是重點。是我們對A片是否抱持既定的偏見,更深的一層是我們對『性』的保守與不自然吧!
報告中的同學分析了許多異同,雖然當下聽到那是同學自行列出的表格感到十分震驚,但其實也滿佩服的,因為這也算是對報告負責的一份態度!倘若要我做這個主題,我可能只會淺談,像學校的健康教育那樣一般般吧!

這個禮拜的介紹,我收穫了很多,謝謝同學的分享!

張弘燁

這次報告就像坐雲霄飛車一樣越衝越快,到最後分析歐亞不同的部分,講到旁邊同學都害羞的一直笑,當然重點不是只有後面,偶像劇的部分也勾起大家很多的回憶,想起小學每天回家等8點準時收看麻辣鮮師,不知不覺的大學了。這組同學真的很厲害有抓到同學們想看什麼,這次演說與其說是報告,不如說是個表演更貼切。

袁佩詩JESSICA

在這一課中經歷了漫畫,偶像劇和A片的内容及報告.
首先,我自己亦有看漫畫,我多是看日本的,而内容亦不會在什麼的特別限定.我想是因為日本的發展的確是最為原始和時間長,它們的故事內容和架構其實是大同小異,但是因為畫功等的確有吸引之處,就會令讀者有想去繼讀看的衝動

另外,我個人對偶像劇是沒有太大的興趣,因為偶像劇很多已經是真的差不多的佈局,情節亦可以猜得出之後之情節,男女主角多都是美女俊男,加上公式化的故事.偶像劇的確沒有什麼的營養.

最後是a片的部分,不得不承認報告真的十分詳盡,資料亦十分完善.A片其實亦是一個象徵男女性別不公等的表現,女性多數在A片中亦是處於弱勢之中,女方多為被擺佈的一方.在這漸去男女平公的時代中,我想A片文化之後亦會有所不同,或漸去平等

許硯婷 

以前會跟著同學看漫畫,有夢夢月刊,魔島少年,家庭教師,名偵探柯南,網球王子...之類的,現在就比較少了,但是和國人畫的漫畫比起來,似乎還是日本的漫畫比較對大眾的胃口,可能也是因為好看的日本漫畫都會被做成動畫不斷在電視上播出吧,導致大家都認識這些漫畫!
還有連續劇,每次都在吃飽飯準備休息一下的時間播出,導致八點一到就會跑到電視前面等他開始,還記得下一站,幸福播出的那陣子,每天到學校一定就是幾個女生圍在一起,討論著昨天的劇情,說好帥好好看之類的,高中時韓劇開始蔓延,但是都改成有時間的時候在電腦上看,只能說,連續劇真的偷走我們不少時間,很多時候不是沒有事情要做,但是一旦坐在來看連續劇,就會停不下來,而且他都會在精采的時候停掉,吊我們的胃口,吸引我們下一集播出的時候一定要看!
在欣賞A片這一部分的時候,真的超級害羞的,重點是同學的比較表格做得太詳細了,覺得涉略頗豐才有辦法這樣統整吧!相當佩服!覺得這組相當用心,如果換成我來,一定會無法站在台上跟大家這樣介紹,我們是真的學到很多東西...

章勝為

雖然最後的部分令很多人臉紅心跳,負責介紹的同學之專業度更是另人嘆為觀止。但裡面倒是提了一個令大眾難以察覺到的勞工議題──在亞洲的av界裡,女優的待遇比起男優高出太多了。在香豔的維幔下大部分的人很難去正視到這一塊,大多數都認為那是一個很爽的工作,並且在想受畫面時對其嗤之以鼻,因為「他」礙著你的眼睛了。
這除了反應了東方與西方在av產業的價值觀不同之外,也反應了人們對非主流肉體的一種排外。由於在東方的a片裡,男優通常只會拍一個部位,所以片商對於該男優是否符合主流肉體的想像似乎就不那麼重要了,這也是人們在看a片時時常會有「幹!男優好難看!」這類想法的來源了(另一個原因是根本的──a片原本是屬於男性觀看下建構出的產物),而片商也可以因為男優在片裡的不重要而剝削應需支付他的成本與待遇。

周珉

1.漫畫:我是一個幾乎不看漫畫的人,認真看完一本的漫畫只有銀魂而已,我認為這本日本漫畫能吸引我的原因就是它的內容非常有創意也充滿笑點,再加上他的畫工非常精細,每個人物的性格也描繪得栩栩如生 。(一直到這組報告時我才知道原來銀魂是被歸類到"戰國"不是"搞笑"啊! )

 2.偶像劇:以前台灣的偶像劇題材都比較新穎,所以收視率可能也會比較好,像是<惡作劇之吻><惡魔在身邊><下一站,幸福>等劇都是我當年有再追的偶像劇,但近年來,偶像劇的題材趨於單調,偶像劇的公式也被一再套用,很少有引人注目的偶像劇,最近幾年我認為比較吸引人的偶像劇就是<我可能不會愛你>和<16>這兩部偶像劇都有較創新的題材,演員演起戲來也比較自然,拍攝手法也很細膩 相較起台劇,韓劇跟日劇的題材就較為多元,這就是台劇目前需要努力的地方!
 3.A片: 關於A片這個主題,我感到非常害羞啊!因為我從來沒有看過A片,以前看到男同學在看甚至他們會開擴音,我都覺得非常的不舒服哈哈哈 這個主題報告的非常詳盡,日本歐洲西方比較的表格也寫得非常詳細,想必是觀摩了很多影片跟查詢了許多相關資料才能做出如此詳盡的解說(還有現場演出大笑)除此之外,這組報告也讓我知道AV界對待女優跟男優的差別,不僅僅在薪水上的差別,還有工作時數的問題 總之這次的報告讓我了解了很多我原本不知道的知識!

 戴宇陞

有點猛阿這組報告
漫畫
台灣的話我有看過敖幼祥的烏龍院
小學第一次在書局看到烏龍院四格漫畫我在書局一直笑個不停
因為太好看了所以後來也有陸續購買烏龍院的書籍
畫風幽默有趣


然後報告中有提到一點就是狀聲詞是用手寫的!這點令我很驚訝
因為雖然平常有在看漫畫但都沒有特別注意到這點

偶像劇很少看 但我實在不知道原來流星花園那麼火紅阿
本土劇曾經很著迷
但後來很勇敢的戒掉了 真是沒有那麼容易
然後小時後會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唱飛龍在天的主題曲
我現在還會唱呢...

A片
我覺得看A片就像吸毒一樣 看了一片會一直想看下一片
而且裡面有些觀念真的很偏差 應該要限制國中生不能看

然後整理的表格之精細 真的是太令人佩服 他一定鑽研很久
而且還學到一個新詞''汁男''就是在A片裡面打手槍的人
獲益良多

林昱彣

報告一開始就喚起了我很多國小國中的回憶
雖然不見得每一部暢銷的漫畫都看過
但是說到漫畫就想到以前對少女漫畫的瘋狂迷戀
回想起來覺得當初真是青春XD
日本漫畫雖然始終維持著領先各國的地位,但是近幾年臺灣漫畫也發展的相當不錯,期待它能跟日本並駕齊驅
連續劇也是讓很多人感到無比懷念的一項回憶
惡作劇之吻當年熱門的程度至今都令我感觸良多
雖然當初並不覺得劇情或演員有特別吸引人的地方(不懂直樹哪裡帥了哈哈)
但是做為一部電視劇,它相當有資格成為一個時代的共同記憶
它反映了那個年代觀眾的共同喜好和品味,也顯現出當時的社會樣貌以及當時崇尚改編日本漫畫的風氣
報告最後一段的同學真的超專業的XD
比較表格超詳細還唸出來讓人超害羞
對於男優女優的工作性質和環境分析的很精闢
能由這麼健康的管道了解這樣的資訊要拜這組報告所賜
覺得報告同學真是優秀:D

吳沁芸 

這組的報告很精采,而且組長真的很勇敢,拗了十分鐘報告
漫畫
報告的同學把每一個類別都講得很清楚,
我也回想起我的童年,灌籃高手.航海王.烏龍派出所......等等,
但我好像很少看少女漫畫,以前不看的原因是因為覺得那很矯情。
偶像劇
這也讓我想到我的國小國中時代,那時候很喜歡看偶像劇。
我覺得偶像劇的素質這幾年越來越好
像是我可能不會愛你,犀利人妻,比較沒有太過不切實際的劇情,都是貼近身活探討議題,很能觸動人心!!
A片
那位分析精闢的同學想必做了很多研究,真是太用心了~~
我覺得A片有些片段價值觀還滿奇怪的,就像老師後來分析的,
"女生說不要就是要,要還是要,因為事後她又會很舒服"感覺還滿不合邏輯的。
雖然A片是以男性為目標市場拍攝下的產物,但有些價值觀仍然會影響觀看影片的大眾。
也許A片可以抒發人類的慾望,但它的內容有些是可以拿出來被討論和反省的。

呂沅蓁

這次的報告真是太精采了!!!覺得報告的內容很詳細而且細心。
經由這次分享,我發現漫畫跟偶像劇都是很好賺錢的工具。像是漫畫可以做動畫、劇場版、公仔、甚至改編成偶像劇,像是熱門的漫畫海賊王,也是我自己很喜歡的,不過我相信比我瘋的人,一定花好幾萬甚至幾十萬在他推出的電影、公仔、還有紀念品上。而偶像劇明星的周邊效應,甚至是精緻版的影集跟書都能賺不少錢。這就是娛樂的力量啊。
從小到大,我看過無數偶像劇,自己很喜歡痞子英雄、放羊的星星跟我可能不會愛你。台灣的偶像劇質感越來越好,不過還是很多空泛且一再重複的劇情,所以很希望,台灣偶像劇能有更進一步層次的發展,多往其他題材做探討跟創新。
最後關於A片的部分,覺得表格真是做得太精闢了! 真是辛苦了! 從中我也知道了AV男優與女優不同的辛酸,尤其男優真是不如大家想像的好,待遇淒涼遭受「象徵性的滅絕」。

林佑蓁

這組報告的同學非常幽默,也都準備的很詳細,介紹漫畫的時候還有放一個漫畫的閱讀順序,我印象超深刻,因為我就是那種不太懂漫畫要怎麼看的人...。偶像劇的部分應該勾起很多人的回憶了吧,還有最後一個主題,原本以為會是中規中矩的報告內容,還有時間關係,以為報告就到前幾位同學後就結束了,結果出乎意料,原來大家都對這個主題這麼有興趣哈哈,報告同學也超認真,配合生動活潑的肢體,讓全班笑個不停,還有以為表格是網路上找的資料,但卻是自製的,厲害。

許睿君

這組的報告真是令人害羞,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當然是A片拉哈哈,演講者講的繪聲繪影,還搭配動作,真的太搞笑啦,還自己細分了東方、西方、歐美的差別,可見一定很常看吧 哈哈,對於偶像劇部分,偶像劇是我們日常中不可缺少的一角,尤其是我們這個年紀,對偶像劇可是獨愛呢!較之前和現代的偶像劇有點差別,現在的偶像劇劇情其實有些比較雷同,但還是好看啦~~~漫畫部分呢,我比較少看漫畫,因為總是看不懂他的順序,經過這一組的報告,終於比較懂了,下次要來嘗試漫畫,可能會愛上。

吳冠儀

漫畫與偶像劇,又是一個跨文本的案例。已經過了喜歡翻看少女漫畫的年紀,小時候也因為和哥哥搶電視失敗而對少年卡通有所涉獵,但年紀漸長,待在家裡的時間漸少,對漫畫與卡通的熱情漸漸淡去,而這次的報告,又勾起了我的回憶。我看過的偶像劇不多,偶像劇的高峰期已經不再,許多劇本都是一個又一個的老套情節,讓我失去觀看的興趣。應該許多人和我一樣,第一部偶像劇是惡作劇之吻,小小年紀根本還不懂什麼情情愛愛,依舊準時坐在電視機前等直播,帥氣的直樹和傻裡傻氣的湘琴,重播幾次都不會膩。接下來也多多少少看了幾部,第二喜歡的還是林依晨和陳柏霖的我可能不會愛你,過去了幾年,偶像劇的男女主角也跟著我們一起長大,當初的湘琴,變成成熟懂事的又青,我仍然喜歡。(聽到林依晨結婚的消息是既開心又覺得有些難過,結婚了,要怎麽再當大家的偶像劇女主角?矛盾的心情)
而A片報告,則當是報告後的娛樂,看台上的同學激動萬分的剖析自己整理出的、足以拿去寫論文的表格,覺得超好笑。

楊宜穎

這組報告的內容很豐富也很精彩,我不是個常看漫畫的人,日本漫畫都很少看更何況是台灣的漫畫,看完他們的報告才知道原來台灣有不少自己的漫畫,而我只看過老夫子而已,這是許多五、六十年級生的回憶吧!

我最喜歡偶像劇的部分,因為我有幾年的時間星期六固定收看三立的偶像劇,有時連八大的偶像劇也都會看,所以很喜歡偶像劇的話題。報告時提到偶像劇的公式我忍不住笑了,有錢人家少爺和平凡女孩的愛情故事真的是最常見的,最有名的幾個偶像劇例如王子變青蛙、命中注定我愛你就是這樣,觀眾明明知道情節和最後結局但還是會很喜歡看,這就是偶像劇或甚至是電影神奇的地方。

偶像劇是許多少女的回憶,即使看好幾遍還是會覺得好看,所以偶像劇真的是台灣流行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呂茹茜

這次的報告內容非常的多,有三個大主題,而不管是哪個著提我覺得都十分的內容充分,幫我們了解許多
首先是漫畫,記得是國小的時候在漫畫這塊灑了不少錢,還衝去漫博仁濟人,現在想起來覺得很不可思議,但是日本的漫畫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會有一種吸引人的魔力,想要知道結局的一本接著一本!
再來是偶像劇,我是超級偶像劇迷~後來發覺幾乎所有介紹的偶像劇我都看過,也覺得不管是導演也好演員也好,能夠抽離自己放到另一個世界是很不容易的!!
最後是A片,可能因為我是女生吧,對這方面會比較害羞有比較不懂,但看了報告組精闢的解析後,我有比較瞭解了!!但是比較表格介紹的好詳細,真的是讓人害羞阿~~

王健安

這一次上課,是我有生之年以年,收穫最多的一次,而且打破了我的眼鏡...。
要好好感謝這一組的報告...有點太猛了...。

這一組針對主題做了一番透徹的分析,尤其是a片的部分。在最後時間不夠的情況下組長還號召大家一同向老師"求情"。報告才能完整結束。漫畫和偶像劇的部分很用心,台灣的偶像劇不乏有改編自日本漫畫的 (這點又可延伸討論互文性和互媒性了...) ,a片的介紹完全超出我的想像。沒想到其中可以研究探討的東西(片子中的男女互動, a片產業運作)有這麼多...。

老師在最後的解釋,說 男性透過a片中男優的肢體感受 以及女優的肉體來滿足自己的慾望。 換言之,男性的慾望透過片中的女體來實現。這可視為一種男性霸權的展現。的確,似乎現在的成人片市場中,作品幾乎都是為服務男性顧客為主,為女性而拍攝的片幾乎不曾聽說。此外av產業中,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現象也存在,但是是男優待遇不及於女性,兩者片酬相差甚遠。

這幾點來看,av產業的確也存在著男女不平等啊!

鄭琇勻 

這三個報告的主題都可以是很大的題目,很感謝這組同學在僅有的時間內幫大家擷取出重點來介紹,雖然到最後有些超時,但整體報告的完整和精確卻瑕不掩瑜,看得出同學很用心準備。
漫畫和偶像劇幾乎等同於小時候的回憶,所以當同學在報告分享時都能產生共鳴,畢竟這些漫畫和偶像劇和自己有切身的經驗。從產業的角度切入,可以發現為什麼這些漫畫和偶像劇在當年可以紅極一時,這是平常我比較不會去深入思考的問題。至於最後A片報告的精采詳盡程度,連老師都說可以去寫論文了,可見同學在這方面下過一番功夫!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最後補充的:痛快邏輯。我覺得那是一種大男人主義思維下產生的想法,覺得女性就應該依照這個邏輯走。這裡面嚴重隱含了性別不平等的想法,女性應該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而不是只有活在男性的痛快邏輯裡。

陳宥仁

我之前參加過漫畫研習營,這組的報告比營隊教得細呢
像是鄭問啦,和台灣漫畫黃金年代,我還是第一次聽到
不過說到漫畫的分類,我在想是不是一部漫畫不會只歸到一類呢?
灰色地帶或是可以被分在許多類應該也是可能的吧
台灣的流星花園原來對亞洲有這麼大影想, 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我一直覺得f4長得挺樸實), 還有偶像劇原來有趨勢據的稱呼
我沒看過a片,以後大概也沒興趣看,所以沒什麼共鳴,不過多知道一些總是好的,什麼“自己慾望著被自己的慾望所欲望著”,感覺男性的思維真是弔詭

 蘇芳榆 

這一組的報告超好玩的,內容也很詳細,漫畫動畫偶像劇A片每個部分都分析得很好~

我是不太看漫畫的人,但最近卻很想多看一些漫畫,因為身邊有很多朋友都曾說自己受到了漫畫的啟發,因此我也開始去借了幾本海賊王,讓我明白原來受到大家喜愛的事物,都是具有感染力的,不只是在電影、流行音樂...等等領域而已。

偶像劇是大家的集體回憶,像是這一組報告的從較早期的流星花園、麻辣鮮師(原來是台灣第一部!)、到較近幾年的拜犬、小資女孩,讓我覺得偶像劇可以乘載人群的想像,不論是貼近生活的題材、或是比較偏離現實的情節,都可以抓住人心,讓人每個星期都會願意坐在電視機前接續故事的發展。

最後就是有著A片達人做分析的部分了,我覺得A片的多類型,反映了觀看者的需求和喜好(例如拍攝環境下除了女優全是男性A片,迎合男性凝視),以及其中老師特別提到的,影片中的樣子是和現實面不同的。另外,經由這組的報告,也讓我們明白,每一個行業也都有它的辛苦和專業之處!

陳宜孺

我是這組的組員之一
很謝謝組長和組員大家都很用心
也很開心大家都可以很認真聽我們這組的報告
做完這份報告
真的對三大類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不管是漫畫、偶像劇
邊做報告也勾起了很多小時候的回憶
至於A片的部分
組員真的很用心還做各國比較
也突然發現現在社會其實蠻開放的哈哈
很開心能有這次的報告

呂亞芸

這週的報告真的超級有趣的!!!
在介紹漫畫時真的勾起超多回憶^^
看到熟悉的場景和畫面一張一張的播放真的好懷念!!
偶像劇的介紹也很棒
在A片的講解上很流暢(?)也很詳細
看得出報告的組很用心的準備~~

鐘怡璇

這次的主題同學報告的內容都非常的精彩,我最印象深刻的部分就是在偶像劇,
他們介紹每一部偶像劇把我帶到我以前對偶像劇迷戀的那種感覺,尤其有一部「王
子變青蛙」之前每個禮拜都只播一次千等萬等就等那禮拜日,看完腦中就出現了很
多幻想~~~若沒看到首播自己也會很焦慮得睡不著哈哈^^因為那時後還小還不
知道網路上可以看重播,所以就又乖乖的等下週六重播,謝謝老師給這組加時,報
告A片的內容真的是精華中的精華,同學也報告得很生動,也很細得肯定看了不少
X片^^辛苦他了!

陳宥瑩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得主題,我就是從到大都沒看過A片的人!最多也只有電影的床戲。

上完這堂課我才知道原來A片只有女生露臉,男演員收入不高等等問題。看到班上男生躁動的樣子也覺得很好笑。(我過去是念女校,不太理解男生的想法)
但是我個人十分好奇會去拍A片的人是抱持什麼樣的心態,看過一些報導某些演員是想滿足自己個人慾望,那其他人呢?是否只為了收入或知名度而去從事這個行業。

動漫是日本在二戰後再次站起來的重要元素,每個題材都有不一樣的閱讀族群,或許是日本在這塊領域有很大影響力所以台灣的畫家才會模仿日本的畫風,但是就我看過的台灣慢話中我覺得台灣漸漸在這塊領域有新的特色,希望以後能更常看到貼近我們生活的台灣漫畫,而非只是由漫畫去了解我們不是太過熟悉的日本。

我覺得偶像劇的部分非常有趣的是聽個劇本卻能一拍再拍,如果在這個國家熱銷某他國的偶像劇有成通常就會再拍一部,內容雖然差距不大,但是通常也會很賣坐,這點我覺得十分有趣。

張軒瑋

謝謝這組精闢的報告~
漫畫-我從國中就開始看漫畫了,所以對於這組在報告漫畫時,特別有感覺。所介紹的漫畫,約莫有七成都看過XD覺得漫畫可以當作消遣,可是如果要我扮成裡面的人物去cosplay,我可能沒有這麼大的勇氣吧哈哈。但不是說完cosplay的人怎樣,認真覺得那群人很酷~
偶像劇-嘿嘿偶像劇我也是頗有涉略啦XD覺得把偶像劇公式搬出來真的很好笑,但每一條卻都很有道理,從國中看到現在,還是覺得惡作劇之吻真的很王道~
A片-將歐美和亞洲的A片不同分析的這麼透徹實在太屌了!小弟我真的甘拜下風阿哈哈。

Week 6-16/10/2014-: Popular Music (流行音樂)



指定閱讀
詹珮甄,《「周杰倫」現象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延伸閱讀
楊克隆,〈三0年代台語流行歌曲所展現的被殖民經驗〉,《台灣人文》,3 期(1998),頁 291。
楊克隆,〈台灣戰後反對運動歌曲的壓抑與重生〉,《台灣人文》,2 期(1998),頁 66-70。
臧汀生,〈台語流行歌曲與台灣社會〉,《文學與社會》。台北:台灣學生,1990 頁 225-297。
侯志欽,〈尋找中國流行音樂的面貌:從鄧麗君到崔健和李宗盛〉,《交流》,14 期(1994),頁 26-29。
張釗維,《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台北:時報文化,1994。
林怡伶,《台灣流行音樂產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吳正忠,〈流行音樂=夢工廠?---論偶像文化對於流行音樂的影響〉,《非古典音樂雜誌》,第五期(1995)。


同學心得回饋

呂沅蓁 

音樂是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謝謝第三組認真詳細的介紹,除了流行音樂的變遷,到現代唱片、數位平台等等趨勢,讓我了解到,現在台灣音樂市場的變化。現代不斷地推出許多新人、還有大量的音樂產製出來,想搶攻流行音樂這塊大餅,我們平常最常聽到的,耳熟能詳的,幾乎都是流行音樂,有各式歌手,聲音風格各有特色。不過有時我覺得,不知道大眾的需求和喜歡的是什麼,是音樂、聲音好聽的歌?還是有著炫彩奪目包裝的帥氣歌手?還是真正扣入心弦的詞曲? 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只是覺得現在大部分的流行歌曲,內容十之八九離不開愛情二字,有些甚至內容空泛,沒什麼意義,不過大家似乎就是一窩蜂的喜歡跟瘋狂,這是我個人的感覺,畢竟每個人喜歡的音樂不盡相同。現在大學才剛開始,所以我想找一首歌,代表我高中生活的故事,蘇打綠的<當我們一起走過>,訴說著在孤獨中漂流,然後找到依靠跟力量後,那股感動和珍惜。

熊谷步美

謝謝第三組的介紹。通過第三組的報告,我了解台灣流行音樂的發展和過程。聽報告過程中就想日本的流行音樂行銷方式,現在,在日本很紅的AKB48他們的CD片裡面就有握手卷。對紛絲來說就是很好的企劃。另外我的台灣朋友也常常唱愛情的歌。那個感覺,很特別一邊唱一邊投入自己的情。也了解到每個時代通過音樂一直得激勵自己,同心合一做一件事情 所以我覺得音樂對人類來說很重要的文化。

袁佩詩JESSICA

音樂的轉變其實真的十分大,它與文學一樣,在一個時代中因為社會,政治等因素去變化.其實流行音樂經過如此多的變化仍可以發展出它的滲透性,但是可悲是現在卻因為網絡的出現及方便,令音樂的生存機會大大減少。音樂其實是一種創作的成果,是應該及值得別人的尊重及付出。但就我個人而言,現在出品的流行音樂好像亦不及之前的可以聽很長時間,很快就覺得厭,之前的歌手及歌詞到現在仍是十分多人去欣賞。

吳如晴 

隨著網路的崛起,即時找到自己想聽的音樂變成了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但試著去想,在過去那個沒有電腦手機沒有網路的年代裡,也許僅能從卡帶甚至是光碟片裡一窺音樂世界的美好──這也未嘗不是一番動人體驗?
音樂於我而言,是生命中一盞永不滅熄的燈。它總在我處於黑暗之時引領我向前、指引我探尋。
在同學的報告中,有些topic使我產生了『原來如此』的驚嘆。
如在介紹日治時期在台灣以做出『台灣味』唱片為目標的Columbia唱片公司時,我便立刻聯想到了曾經買過的外國唱片上的Columbia商標字樣,原來這間唱片公司曾在台灣有著這樣一番事業啊!這是我從未試著去了解的一門知識啊!
又如各時期的音樂風格,過去我總在課本上接受那樣硬梆梆的歷史知識,但同學的報告真的令我感到耳目一新啊!

另外,老師在課堂上提及的『Music is politics.』這番話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的不同觀點。
政治涉入音樂,小則如情人間的互相佔有慾望,大則如國家機器的操縱,仔細思考與觀察,其實真有這一回事呢!
流行音樂的情歌,大多譜唱著思念、痛苦或是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感,這是small politics;而政黨的黨歌甚至是國歌,就是big politics!我想這是一件很需要一直去思考與了解的課題。

何謂流行?何謂非主流?
我想我們心中都該存有一把定奪標準的尺,去感受、欣賞,融入日常,進而反思──何謂平庸、何謂不朽。

(感謝有音樂這門藝術,使我們敏銳自己,辨別真偽。)

陳宥仁 

這次做跟組員一起著手製作流行文化的主題, 覺得把整個台灣音樂的脈絡弄得清楚好多, 委實很有成就感, 還有我平常講話的速度其實非常慢, 為了縮短報告的時間, 我應該是用了人生最快的一次說話速度了
我對於現在要賣出唱片需要付一堆贈品和出一堆版本, 感到很遺憾, 歌曲的價值似乎有些降低了, 比起歌手的長相或人格魅力, 歌的本身應該才要是大家消費的重點所在阿

馬鴻玲 

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說 "music is politics"的時候
當我再回去看那些古典音樂(當時的流行音樂)的流變時,更有了深刻的體驗
音樂不只操弄人類的情緒,也表達人類的情緒

 許硯婷 

小時候常常羨慕別人擁有隨身聽,把一片CD放進去,就可以在音樂的世界裡遊走,長大後MP3MP4崛起,漸漸的,大家都把自己愛聽的歌用USB直接傳輸到MP3裡面,輕巧方便,還記得那一陣子無名很流行,大家都喜歡把音樂播放器放在自己的無名上,但這樣似乎觸犯了智慧財產權,不知道後來無名關掉和自己能寫程式放音樂在無名上面有沒有關係?
網路發達,想要聽什麼音樂,直接免費下載就有,不需要去唱片常花錢購買CD,造成唱片的銷售量下降許多,但是我個人有時還是會去買自己喜歡的專輯,我覺得擁有一張CD的感覺和在廣播電台上聽音樂或者在電腦欣賞是相當不同的,有那樣一個實體,會有另外一份感動。
流行音樂的時間雖然不會很長,但是卻會讓我們記下當時的感動,像是2011年的念你,今年的let it go,在當時不斷地聽到,強迫式的記下旋律,現在聽到前奏,馬上就會知道又是let it go!youtube
不斷被翻唱,製成搞笑影片,連我們的畢業典禮也用了他拍攝一段影片,完全參照他的電影情節,師大的新生營也是,還記得拿著樓梯到處跑,跟雪一樣的噴霧!那場景一出現,馬上吸引我們的目光,完全炒熱了當時的氣氛!
最後覺得這次的報告相當精彩,尤其是講早期流行音樂的那位講者,講的好像他就是那個時代的人,連稱呼都相當親切,哥阿,姐阿,阿姨什麼之類的,而且那些歌曲都能跟著哼唱兩句,覺得他相當厲害!

陳葶瑀 

我想特別針對流行音樂的行銷策略進行分享。
上學期設計實務講座這門課請來了業界知名的專輯封面設計師Akibo來系上演講(李明道老師同時也是五月天ˋ伍佰等大咖演唱會的視覺統籌)
他就提到了同學報告中分享的:「臨場體驗在消費中的『不可替代性』」
唱片市場確實就如同大家說的隨著科技的進步音樂的取得越來越廉價越來越便利,封面設計促進專輯promote的能力有限,所以格外著重演唱會帶來的效益。
「演唱會」是大家還能發揮的空間,各種超震撼聲光ˋ舞台ˋ視覺效果,各種藝人賣命演出和噱頭。
就連之後出的DVD都有市場,因為大家都有「回味」共同參與那場演唱會的心態。

高薇雯 

報告的僑生同學超厲害的,就像他身歷其境一樣。反觀我們自己反倒沒那麼瞭解台灣自身的流行音樂。原來音樂在那麼早以前就演變成一個產業,不只是將音樂輸出,在背後竟然有這麼龐大而複雜的企業及機制在推動著。(只是比韓國弱了一點XD)

值得去注意的一點是,台灣的獨立樂團很多,但都不是那麼的主流。而我們現在所定義的主流,往往是跟著西方文化去走,而我們自身的文化性質是非常薄弱的。
商家播放的多是歐美流行音樂,而現在中國好聲音都快打爆台灣自身的歌唱選秀節目了。如何在龐大的商業脈流下,依舊保有我們自身的文化特色,是值得去思考的一件事。
我們跟著商業化走,卻把我們的文化丟在原地。
過去因為國民政府的政策,強力推動國語教育,而導致台語文化的消失。不論是在音樂還是前幾周提到的電影。其實整個台語文化都正在流失。
非常幸運的是,現在的民族意識興起,現在越來越多原住民以自己的母語來創作,也越來越多人使用台語融入流行元素(謝金燕就是很成功的例子),顛覆了以往國語歌的形象。我是很樂觀其成的。永遠保有自己的特色,這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語言,我們的音樂。

林佑蓁

第三組的報告是我到目前為止最喜歡的一組,內容豐富廣泛卻也不會牽扯太遠導致文不對題,報告的同學也很幽默,會讓人一直想專心聽他們認真準備的報告。相信不只是我,許多人都對音樂很有興趣,甚至覺得生活中完全不能沒有音樂,由於現代科技的發達,隨時隨地都能聽到音樂,店家用流行的音樂吸引路人的注意,或是許多人走路、搭捷運帶著耳機就能享受音樂,在youtube搜尋就能找到喜歡的歌,甚至是更多音樂軟體的出現,像是KKBOX、Spotify、Indievox、Streetvoice等,而願意買專輯的人當然也越來越少,使得唱片產業必須轉換行銷手法,以實質的表演內容讓觀眾願意買單,感覺上是音樂已經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距離似乎是比以前更近了一些,但我最近常常在想,小時候我常買專輯然後將自己買來的唱片放進CD Player或隨身聽裡,都會很專注的聽完每一首歌,但現在呢,我們多久沒有好好聽音樂了 ?

 潘思錡

藉由這次的報告,也讓我有機會更了解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流行音樂」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每一個階段的流行音樂,彷彿都訴說著那個時代的背景,時間無法停留,但那些故事卻藉由音樂而流傳下來了!另一方面,「周杰倫現象」和「阿妹現象」的研究也令我大開眼界,過去似乎沒想過這些火紅的明星背後代表了什麼意義;或許這就和我們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一樣,有時候我們將之視為理所當然,然而仔細去探究,才會發現每件事物背後代表的各種意涵!

丁春燕 

台灣流行音樂在大陸一直很受歡迎,像周杰倫就承載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聽完這週同學的報告,我對台灣流行音樂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台灣流行音樂發展的幾個重要時期,也了解了當代的台灣流行音樂是經過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融合之後的產物。我想以後再去聽台灣歌曲的時候會帶有更多的思考去體會和感受。

 陳怡卉

透過第三組同學的報告,不僅了解了台灣流行音樂歷史的各個時期,同時也看到音樂以外的一些運作與市場分析。
從台語的戰後四大名曲到校園名歌,有些歌曲或許離我們有些年代遙遠,但從不同的歌曲種類中,都可以感受到當時的政經狀況、社會風氣等等;有些歌,甚至我也耳熟能詳、朗朗上口。
現在的歌曲多用了大量的後製科技且有些是"商業歌曲",比較起來,感覺以前的歌曲都比較有溫度、味道,聽了讓人難以將它忘懷!

之前剛好有看一個展覽叫"造音翻土",是有關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在講到戰後四大名曲時,我聯想到在展覽中有一首朱約信的"望花補夜",非常有創意且也有批判的意味在其中~!在此想分享一下x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PzO1GAh9K4

廖怡安

流行音樂的範圍很廣泛,內容包含歌詠愛情,療癒情傷,描寫親情,友情,甚至在社會運動時也有它的蹤跡。台灣的流行音樂絕大多數都跟愛情有關,我想這不僅反應出大家心中對愛情的重視和憧憬,在歌詞中也傳達出一些諸如社會性別的概念,而這些概念又隨著音樂傳播,因而影響了更多的人,發人深省。此外我認為,音樂就是一種世界共通的語言,具有很強的泫染力,影響聽者的情緒,激發人們的感觸,我想這也就是我們有時候即使聽不太懂歌詞仍然會喜歡聽那個音樂,並沉浸在音樂的氣氛裡。

吳冠儀

在課程中提到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段回憶都有一首能代表這段時光的歌曲。在我記憶中,小學的時候,5566是天團阿!「我難過」這首歌全台灣都會唱(吧),小女生們還會因為喜歡5566的誰而分派,印象中是以孫協志和王仁甫占最多票。然後再來是飛輪海,棒棒糖也出現過一陣子,然後韓團就出現了...。我最最喜歡的一首歌應該是「我的未來不是夢」,很喜歡張雨生的聲音,能激奮人心的感覺。這首歌是我高中社團表演的最後一首歌,我們在成果發表會上演出,淚如雨下。即將結束了陪伴兩年的社團活動,高二下學期,許多人還不確定自己的志向,而高三即將來臨,儘管感到不安,我們仍對著未來有著滿滿的期許,大聲唱著我的未來不是夢,像是要唱給誰聽似的,一遍又一遍,吼出句句歌詞,這首歌,代表我的高中生活。而大學的,還在找尋中。

楊宜穎 

聽了這組的報告感覺像坐上了時光機一樣,從日治時代開始,經過愛國歌曲、台語歌盛行、校園民歌時期,一直到現在國語歌成為市場主流,每個時期的特色各有不同,也都曾經在當時人們心中留下深刻的回憶,現代人比較少聽的歌仔戲音樂或台語老歌即使現在無法成為流行,但某些經典依然讓現在的年輕人琅琅上口。
這組的同學也提到了音樂工業,現在越來越少人買專輯唱片了,取而代之的是盜版或線上音樂平台,其實這能說是一種時代科技的進步,但同時也少了收藏專輯的樂趣和珍藏感。現在我本身比較少聽流行音樂,但如果是自己喜歡的歌手我還是願意花錢買專輯,我覺得歌手或是音樂人都需要大家這樣支持他們,消費者實際行動能促進音樂圈繼續發展並激發出這些美好的創意。

 王文新

我個人對這個主題很有興趣,因為我自己本身有玩樂團,所以多少會了解關於流行音樂這一塊。個人認為,這10年來的歌手歌曲轉型都很大,像是周杰倫10年前和最近3年的風格相差許多,但也有一些歌手給我們的感覺卻始終如一,像是五月天、蘇打綠等等。再台灣的歌手當中,最喜歡的樂團為蘇打綠,他們的歌真的有很多首我聽了非常有感覺,像是當我們一起走過、故事等等。在流行樂壇中,很多歌曲是琅琅上口的,但不見得會唱到我們的心裡,像有些比較少人知道的歌手的歌曲反而會深入人心,像是藍又時,雖然現在走入幕後,但是他的歌卻是值得一再回味。

許睿君

音樂是我們日常生活就會聽到的,店家們也都放了很嗨的音樂還吸引顧客,有很多國的歌,國語和台語是我最常聽到的,我本身很愛聽英文歌,雖然不太懂他們意思,但旋律真的深得我心阿~~~~~~國文歌也不賴,很多歌詞都唱到心裡去了,很有感觸,我很喜歡聽周杰倫的歌,雖然他的歌都唱得很快,但努力聽懂他在唱甚麼真的很讚!

張軒瑋

謝謝這一組的報告,讓我們了解到台灣各個時期的音樂發展,還有唱片銷售為何降低的原因。
我自己有在用KKBOX聽歌,所以能體會到數位音樂的優勢。因為你不用花一筆錢買唱片就可以線上聽到各種歌手的歌,也不用擔心版權的問題。但這也是唱片銷售降低的主要原因。
我很喜歡聽歌,從台灣的流行樂到國外的歌,還有近期很火紅的kpop。所以對於這週的主題,格外的期待。但是對於歌曲上的喜好,大家都不盡相同。對我來說,儘管聽不懂在唱甚麼,但只要好聽的歌都是好歌XD

蔡宜家

這次的報告由於時間關係沒能為大家做好詳全的介紹,真的覺得很可惜。
老師在課堂上說“Music is Politics”,就像我們的報告在結論為大家放上的《禮記・樂記》裡寫到的「聲音之道與政通矣」。早在遠古中國哲人就悟出這樣的道理,經過人類千年來的發展,直至今日這道理竟仍通用,不禁讓人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以下是截自
《禮記・樂記》裡的片段並加以翻譯成白話文的文字。

凡是音,都是在人心中生成的。感情在心裡衝動,表現為聲,片片段段的聲組合變化為有一定結構的整體就稱為音。所以世道太平時的因中充滿安適與歡樂,其政治必平和;亂世時候的音裡充滿了怨恨與憤怒,其政治必定是倒行逆施的;滅亡或瀕臨滅亡的國家其音充滿哀和愁思,百姓困苦無望。聲音的道理,是與政治相通的。
我不禁要想,現在的台灣流行音樂唱的是什麼樣的音,我們正活在什麼狀態的國家社會?在大量小情小愛的歌詞中,是否正道出人們對現實生活的逃避與無所適從?我們是否正以無數「小確幸」試圖掩蓋掉對社會的無奈與絕望?又或者我們根本連自己身處在怎麼樣的社會都不在乎,因為沒有思考過關於這個國家的問題,唱出來的歌自然也就跨不出兒女私情。台灣人普遍的政治冷感讓我不禁產生這樣的疑惑。

陳盈臻 

方文山歌詞寫得再好,我都沒有被周杰倫的歌聲打動耶 (笑
一如古有詩經,而我們現在有這些流行音樂;台灣的確充斥著小鼻子小眼睛、鑽牛角尖的愛情歌曲,日夜洗腦,我們是否也因此耽溺沉淪於被動淒涼的等待和自哀自憐呢?既然音樂能鼓舞人心,同理也可使之委靡不振啊!雖說我的確喜歡這種鑽牛角尖的態度,像是精雕細琢,很東方式的細膩,把玩著愛不釋手──但寫點振奮人心的事吧!回到輝煌的激昂年代吧!

張弘燁

音樂題材的演變,隨著時代的進步,播放方式的演變,為了因應審美觀的改變對於歌手的包裝.....等等,透過演講更加對這議題有更深入的了解,然而就是因為時代不斷的演變,顯得每個時期都非常珍貴。

鄭琇勻

同學報告中都有提到一個周杰倫的<中國風>現象,但老師重新跟我們澄清到底什麼是<中國風>,原來它指的既不是歌詞也不是曲風,正統的中國風應該指的是含有京劇之類的元素.
而是一般大眾卻擴大解釋:單純認為有中國文化意境的東西就稱為<中國風>,所以周杰倫的<菊花台><青花瓷><蘭亭序>...其實嚴格上來說並不是什麼中國風的歌曲,而只是沾有中國文化意境的歌詞和曲風.且值得討論的是,原來兩岸對於<中國風>的看法也不盡相同,都是我們對於想像的中國風的詮釋.

陳宜孺

感謝這組詳細的報告
讓我了解了流行音樂
而且報告的很詳細
就像老師也有提到的
音樂真的伴了我的各個時期
真的能給予心靈慰藉

 呂茹茜

音樂,真的是一項在我們人生中無所不在的元素,而以前音樂的取得是多麼的不容易到現在的隨便電腦一點就跑出好多音樂MV來,以前會買喜歡專輯的我也漸漸的改用網路下載了,所以當報告的組別提到現今的專輯售出大量下滑,我特別的有感觸,其原因在於網路的方便性和一張專輯不便宜的緣故,造成了這樣的現象,而未來是否音樂專輯市場會走向更加萎縮或是有其他的改變方法,是值得我們去深思的。這組介紹的也十分詳盡,還介紹了專輯的製作過程,我覺得十分有興趣!!讓我大開眼界

蘇芳榆

很謝謝第三組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把台灣流行音樂的過去和未來講的這麼仔細,含括了非常多的方面,而且報告的同學也都非常有趣!

音樂可以凝聚群體(不論是大眾或小眾),我們也很常因為身邊的朋友在聽些甚麼音樂而就這樣相互推薦接收到許多音樂。近期印象最深的就是318的 "島嶼天光"和 "晚安台灣",那時幾乎日日夜夜都會聽見這首歌曲,特別是巔峰330上凱道那一天晚上,所有的人在馬路上,望著路口的投影布幕大聲唱歌,也因此 "島嶼天光"成了那段日子的背景音樂。

記得老師問:"有沒有哪一首歌成為你人生階段裡的註解?"(大約是這樣?),一直對這個問題很有感觸,因為我的生活從高中至今都是由音樂註解而成的,特別是高中那段時間要準備表演的歌曲,現在只要一聽到都能迅速被拉回特定的那段時光。

我一直都很想有意識的身存在20世紀末,但那時我們都還未出生或是太小了,90年代是我常常追想的年代,台灣的搖滾樂那時候剛要蓬勃起來,live house盛行,年輕人可能在一場晚飯後就決定了要來做些甚麼事,是1976、五月天、四分衛、董事長...等等樂團剛要出頭的年代;而外國則是英搖、Grunge的全盛期,有blur、Oasis等。但我朋友告訴我,現在也許正是台灣獨立音樂最好的時代,而我們正在見證一切,所有的樂團不也都是遙想著從前的年代的音樂而努力做出自己的音樂的嗎?儘管現在的音樂工業正在努力找尋最適合的方式以在數位、網路發達的現在生存,但無論如何,人類對於音樂、對於聆聽的需要總是不會改變的!

戴宇陞

這次是我們這組報告
也因為這次的報告
我從很資本主義的角度來分析唱片公司歌手和消費者的關係
但其實 在我心中 音樂一直是最富有情感的 
亦或是說 最能勾起一個人心中的靈魂
此外 因為這次報告 我聽了很多周杰倫的歌
他的曲風真的很多元  尤其推薦ˊ
''比較大的大提琴'' 這首
我自己本身常常是聽到一首周杰倫曲風很特別的歌
然後去查他的相關資料 然後才開始接觸那類型的音樂
而且周杰倫每個專輯都會有一些讓人耳目一新的曲子
然後方文山和他搭配的真是太好了
看似不協調的搭配卻創造了意外的和諧
就像潮洲冷熱冰一樣(好吃) 

章勝為

這次報告所延伸出的主題令人印象深刻,"喜歡韓國歌卻討厭韓國人"之類的討論。說也奇怪,在歷經「去韓國化」的韓國流行文化面前人們都不會去想到"我很討厭韓國人"這件事情,一方面是說韓國公司他們的行銷包裝策略很成功外,另一方面也道出了人類好惡情感中的盲點。
其實想想雙重標準的存在不該再只是用負面形象的想法去盡可能的擺脫它,其實也該想想為什麼會有它的出現?因為我相信每人人或多或少都會有價值觀與思考上的矛盾存在。但不能只是純粹的設法擺脫它,應該要正面的直視它一次才對!不然這次成功詆毀了自己/別人為何會有雙重標準之思想的「罪」時,卻也免不了下一次不知何時又會面對到思考上的罪惡與矛盾的浮現。
為類似事物的甲和乙兩方放在雙重標準的天秤之上真的都是以完全同樣的時空與環境下去做純粹矛盾上的好惡評斷嗎?就像"討厭韓國人"這件事可能在看奧運比賽時國人們會有較明顯的情緒出現;但在觀看「去韓化」的韓國文本時卻不會在意他是不是韓國人之類的了(當然不排除有從頭頭到尾討厭一切韓國事物的例子存在)。
因此人們可能因為兩件類似事物的不同包裝、環境或是在一群體中所佔的位子是主流/非主流與否等等而對兩者做出對立的評價?

吳沁芸 

音樂在文化裡也占了重要的一部分,而且音樂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這週的報告組把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與發展做了很詳細的說明。
我也很喜歡過去的經典民歌,有一種清純的感覺。
後面談到周杰倫的中國風,以前沒有想過周杰倫的中國風是屬於"周杰倫的中國風",與傳統的中國風以不同。
這次老師講到,我才覺得好像是耶,周杰倫的歌曲有一種中國的韻味,但又是與傳統的京劇歌曲如此不同。
周杰倫的中國風歌曲,配上方文山的詞,就成了一種古典的中國韻味。
我覺得流行音樂是一種傳達情感很好的媒介,它也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黃柏諺 

這一組很詳盡的把台灣流行音樂的脈絡介紹的很清楚,也介紹了哥倫比亞公司給大家知道。 而且也有介紹了每個年代的經典歌曲,有些歌曲現在還能常常聽到,甚至是琅琅上口。我自己也很喜歡聽音樂,台灣的流行音樂到韓國流行音樂,我都有很大的興趣,平常看書的時候也都會聽一點音樂。音樂常常是一個時代的代表,也能看出一個時代的潮流。

王健安 

這一次的小組報告讓我耳目一新,尤其是其中一位同學報告時十分雀躍、活靈活現。根本神人。台灣的流行音樂在整個華人音樂界 甚至華人圈來說,一直都是個極重要的資產。

老師在課程後面提出了一個概念 : 音樂都有其政治性。音樂本身都充滿政治性。
只是是小政治(人際關係), 還是大政治(世俗社會中 財團 政府 平民的權力互動)的差別。一語驚醒夢中人。一首歌可能歌詞訴說的是男女情愛,也可以是呼應 針砭時政,其所牽涉的政治性多寡由此而定。歌詞本身就闡釋著權力互動。而這可能也多少形塑了我們對某些東西的刻板印象,例如男女的愛情觀,無形中也在增強既有的父權觀念。這倒是該好好反思的現象。

江村舞子

CD的銷售方法的部分,有些偶像CD内容一樣,可是爲了銷售,改變外觀。日本也有偶像的CD(尤其是傑尼斯)我也以前支持傑尼斯的團體,那時候他們發表CD,他們一定準備兩種,一個是CD加小的相冊,一個是本來的歌加上別的歌等等。我們粉絲知道裏面的内容差不多,可是一定買兩種。他們的銷售方式非常厲害!!

王郁晴 

報告早期流行音樂的同學,有種復刻版袁永興的感覺哈哈,超強,崇拜。
上次學程的講座請來袁永興演講,他提到台灣的流行音樂其實還未飽和甚至人才缺乏的市場其實是視覺上的,像是演唱會上的特效等等,我對這樣包裝歌手或演唱會的行銷很有興趣,希望自己對影像處理可以變得很專業,或許有一天可以投身台灣流行音樂產業。
台灣現在正紅的street voice街聲真的讓許多好聲音有一個出口,相對提高了他們的曝光度,可是在讓他們破殼而出之後,到底要怎麼讓整個循環和錢扣上其實也還有待努力,畢竟流行音樂真的是要靠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堆積的。
很喜歡聽獨立音樂,我覺得獨立音樂給我的感覺和這次金馬影展的片子"時下暴力"有異曲同工之妙,說實在時下暴力的剪輯和拍攝還有概念都滿粗糙的,可是那種"有些話我一定要說出來"的衝動,真的很吸引我,人只會年輕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