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Week 6-16/10/2014-: Popular Music (流行音樂)



指定閱讀
詹珮甄,《「周杰倫」現象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延伸閱讀
楊克隆,〈三0年代台語流行歌曲所展現的被殖民經驗〉,《台灣人文》,3 期(1998),頁 291。
楊克隆,〈台灣戰後反對運動歌曲的壓抑與重生〉,《台灣人文》,2 期(1998),頁 66-70。
臧汀生,〈台語流行歌曲與台灣社會〉,《文學與社會》。台北:台灣學生,1990 頁 225-297。
侯志欽,〈尋找中國流行音樂的面貌:從鄧麗君到崔健和李宗盛〉,《交流》,14 期(1994),頁 26-29。
張釗維,《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台北:時報文化,1994。
林怡伶,《台灣流行音樂產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吳正忠,〈流行音樂=夢工廠?---論偶像文化對於流行音樂的影響〉,《非古典音樂雜誌》,第五期(1995)。


同學心得回饋

呂沅蓁 

音樂是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謝謝第三組認真詳細的介紹,除了流行音樂的變遷,到現代唱片、數位平台等等趨勢,讓我了解到,現在台灣音樂市場的變化。現代不斷地推出許多新人、還有大量的音樂產製出來,想搶攻流行音樂這塊大餅,我們平常最常聽到的,耳熟能詳的,幾乎都是流行音樂,有各式歌手,聲音風格各有特色。不過有時我覺得,不知道大眾的需求和喜歡的是什麼,是音樂、聲音好聽的歌?還是有著炫彩奪目包裝的帥氣歌手?還是真正扣入心弦的詞曲? 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只是覺得現在大部分的流行歌曲,內容十之八九離不開愛情二字,有些甚至內容空泛,沒什麼意義,不過大家似乎就是一窩蜂的喜歡跟瘋狂,這是我個人的感覺,畢竟每個人喜歡的音樂不盡相同。現在大學才剛開始,所以我想找一首歌,代表我高中生活的故事,蘇打綠的<當我們一起走過>,訴說著在孤獨中漂流,然後找到依靠跟力量後,那股感動和珍惜。

熊谷步美

謝謝第三組的介紹。通過第三組的報告,我了解台灣流行音樂的發展和過程。聽報告過程中就想日本的流行音樂行銷方式,現在,在日本很紅的AKB48他們的CD片裡面就有握手卷。對紛絲來說就是很好的企劃。另外我的台灣朋友也常常唱愛情的歌。那個感覺,很特別一邊唱一邊投入自己的情。也了解到每個時代通過音樂一直得激勵自己,同心合一做一件事情 所以我覺得音樂對人類來說很重要的文化。

袁佩詩JESSICA

音樂的轉變其實真的十分大,它與文學一樣,在一個時代中因為社會,政治等因素去變化.其實流行音樂經過如此多的變化仍可以發展出它的滲透性,但是可悲是現在卻因為網絡的出現及方便,令音樂的生存機會大大減少。音樂其實是一種創作的成果,是應該及值得別人的尊重及付出。但就我個人而言,現在出品的流行音樂好像亦不及之前的可以聽很長時間,很快就覺得厭,之前的歌手及歌詞到現在仍是十分多人去欣賞。

吳如晴 

隨著網路的崛起,即時找到自己想聽的音樂變成了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但試著去想,在過去那個沒有電腦手機沒有網路的年代裡,也許僅能從卡帶甚至是光碟片裡一窺音樂世界的美好──這也未嘗不是一番動人體驗?
音樂於我而言,是生命中一盞永不滅熄的燈。它總在我處於黑暗之時引領我向前、指引我探尋。
在同學的報告中,有些topic使我產生了『原來如此』的驚嘆。
如在介紹日治時期在台灣以做出『台灣味』唱片為目標的Columbia唱片公司時,我便立刻聯想到了曾經買過的外國唱片上的Columbia商標字樣,原來這間唱片公司曾在台灣有著這樣一番事業啊!這是我從未試著去了解的一門知識啊!
又如各時期的音樂風格,過去我總在課本上接受那樣硬梆梆的歷史知識,但同學的報告真的令我感到耳目一新啊!

另外,老師在課堂上提及的『Music is politics.』這番話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的不同觀點。
政治涉入音樂,小則如情人間的互相佔有慾望,大則如國家機器的操縱,仔細思考與觀察,其實真有這一回事呢!
流行音樂的情歌,大多譜唱著思念、痛苦或是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感,這是small politics;而政黨的黨歌甚至是國歌,就是big politics!我想這是一件很需要一直去思考與了解的課題。

何謂流行?何謂非主流?
我想我們心中都該存有一把定奪標準的尺,去感受、欣賞,融入日常,進而反思──何謂平庸、何謂不朽。

(感謝有音樂這門藝術,使我們敏銳自己,辨別真偽。)

陳宥仁 

這次做跟組員一起著手製作流行文化的主題, 覺得把整個台灣音樂的脈絡弄得清楚好多, 委實很有成就感, 還有我平常講話的速度其實非常慢, 為了縮短報告的時間, 我應該是用了人生最快的一次說話速度了
我對於現在要賣出唱片需要付一堆贈品和出一堆版本, 感到很遺憾, 歌曲的價值似乎有些降低了, 比起歌手的長相或人格魅力, 歌的本身應該才要是大家消費的重點所在阿

馬鴻玲 

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說 "music is politics"的時候
當我再回去看那些古典音樂(當時的流行音樂)的流變時,更有了深刻的體驗
音樂不只操弄人類的情緒,也表達人類的情緒

 許硯婷 

小時候常常羨慕別人擁有隨身聽,把一片CD放進去,就可以在音樂的世界裡遊走,長大後MP3MP4崛起,漸漸的,大家都把自己愛聽的歌用USB直接傳輸到MP3裡面,輕巧方便,還記得那一陣子無名很流行,大家都喜歡把音樂播放器放在自己的無名上,但這樣似乎觸犯了智慧財產權,不知道後來無名關掉和自己能寫程式放音樂在無名上面有沒有關係?
網路發達,想要聽什麼音樂,直接免費下載就有,不需要去唱片常花錢購買CD,造成唱片的銷售量下降許多,但是我個人有時還是會去買自己喜歡的專輯,我覺得擁有一張CD的感覺和在廣播電台上聽音樂或者在電腦欣賞是相當不同的,有那樣一個實體,會有另外一份感動。
流行音樂的時間雖然不會很長,但是卻會讓我們記下當時的感動,像是2011年的念你,今年的let it go,在當時不斷地聽到,強迫式的記下旋律,現在聽到前奏,馬上就會知道又是let it go!youtube
不斷被翻唱,製成搞笑影片,連我們的畢業典禮也用了他拍攝一段影片,完全參照他的電影情節,師大的新生營也是,還記得拿著樓梯到處跑,跟雪一樣的噴霧!那場景一出現,馬上吸引我們的目光,完全炒熱了當時的氣氛!
最後覺得這次的報告相當精彩,尤其是講早期流行音樂的那位講者,講的好像他就是那個時代的人,連稱呼都相當親切,哥阿,姐阿,阿姨什麼之類的,而且那些歌曲都能跟著哼唱兩句,覺得他相當厲害!

陳葶瑀 

我想特別針對流行音樂的行銷策略進行分享。
上學期設計實務講座這門課請來了業界知名的專輯封面設計師Akibo來系上演講(李明道老師同時也是五月天ˋ伍佰等大咖演唱會的視覺統籌)
他就提到了同學報告中分享的:「臨場體驗在消費中的『不可替代性』」
唱片市場確實就如同大家說的隨著科技的進步音樂的取得越來越廉價越來越便利,封面設計促進專輯promote的能力有限,所以格外著重演唱會帶來的效益。
「演唱會」是大家還能發揮的空間,各種超震撼聲光ˋ舞台ˋ視覺效果,各種藝人賣命演出和噱頭。
就連之後出的DVD都有市場,因為大家都有「回味」共同參與那場演唱會的心態。

高薇雯 

報告的僑生同學超厲害的,就像他身歷其境一樣。反觀我們自己反倒沒那麼瞭解台灣自身的流行音樂。原來音樂在那麼早以前就演變成一個產業,不只是將音樂輸出,在背後竟然有這麼龐大而複雜的企業及機制在推動著。(只是比韓國弱了一點XD)

值得去注意的一點是,台灣的獨立樂團很多,但都不是那麼的主流。而我們現在所定義的主流,往往是跟著西方文化去走,而我們自身的文化性質是非常薄弱的。
商家播放的多是歐美流行音樂,而現在中國好聲音都快打爆台灣自身的歌唱選秀節目了。如何在龐大的商業脈流下,依舊保有我們自身的文化特色,是值得去思考的一件事。
我們跟著商業化走,卻把我們的文化丟在原地。
過去因為國民政府的政策,強力推動國語教育,而導致台語文化的消失。不論是在音樂還是前幾周提到的電影。其實整個台語文化都正在流失。
非常幸運的是,現在的民族意識興起,現在越來越多原住民以自己的母語來創作,也越來越多人使用台語融入流行元素(謝金燕就是很成功的例子),顛覆了以往國語歌的形象。我是很樂觀其成的。永遠保有自己的特色,這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語言,我們的音樂。

林佑蓁

第三組的報告是我到目前為止最喜歡的一組,內容豐富廣泛卻也不會牽扯太遠導致文不對題,報告的同學也很幽默,會讓人一直想專心聽他們認真準備的報告。相信不只是我,許多人都對音樂很有興趣,甚至覺得生活中完全不能沒有音樂,由於現代科技的發達,隨時隨地都能聽到音樂,店家用流行的音樂吸引路人的注意,或是許多人走路、搭捷運帶著耳機就能享受音樂,在youtube搜尋就能找到喜歡的歌,甚至是更多音樂軟體的出現,像是KKBOX、Spotify、Indievox、Streetvoice等,而願意買專輯的人當然也越來越少,使得唱片產業必須轉換行銷手法,以實質的表演內容讓觀眾願意買單,感覺上是音樂已經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距離似乎是比以前更近了一些,但我最近常常在想,小時候我常買專輯然後將自己買來的唱片放進CD Player或隨身聽裡,都會很專注的聽完每一首歌,但現在呢,我們多久沒有好好聽音樂了 ?

 潘思錡

藉由這次的報告,也讓我有機會更了解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流行音樂」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每一個階段的流行音樂,彷彿都訴說著那個時代的背景,時間無法停留,但那些故事卻藉由音樂而流傳下來了!另一方面,「周杰倫現象」和「阿妹現象」的研究也令我大開眼界,過去似乎沒想過這些火紅的明星背後代表了什麼意義;或許這就和我們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一樣,有時候我們將之視為理所當然,然而仔細去探究,才會發現每件事物背後代表的各種意涵!

丁春燕 

台灣流行音樂在大陸一直很受歡迎,像周杰倫就承載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聽完這週同學的報告,我對台灣流行音樂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台灣流行音樂發展的幾個重要時期,也了解了當代的台灣流行音樂是經過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融合之後的產物。我想以後再去聽台灣歌曲的時候會帶有更多的思考去體會和感受。

 陳怡卉

透過第三組同學的報告,不僅了解了台灣流行音樂歷史的各個時期,同時也看到音樂以外的一些運作與市場分析。
從台語的戰後四大名曲到校園名歌,有些歌曲或許離我們有些年代遙遠,但從不同的歌曲種類中,都可以感受到當時的政經狀況、社會風氣等等;有些歌,甚至我也耳熟能詳、朗朗上口。
現在的歌曲多用了大量的後製科技且有些是"商業歌曲",比較起來,感覺以前的歌曲都比較有溫度、味道,聽了讓人難以將它忘懷!

之前剛好有看一個展覽叫"造音翻土",是有關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在講到戰後四大名曲時,我聯想到在展覽中有一首朱約信的"望花補夜",非常有創意且也有批判的意味在其中~!在此想分享一下x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PzO1GAh9K4

廖怡安

流行音樂的範圍很廣泛,內容包含歌詠愛情,療癒情傷,描寫親情,友情,甚至在社會運動時也有它的蹤跡。台灣的流行音樂絕大多數都跟愛情有關,我想這不僅反應出大家心中對愛情的重視和憧憬,在歌詞中也傳達出一些諸如社會性別的概念,而這些概念又隨著音樂傳播,因而影響了更多的人,發人深省。此外我認為,音樂就是一種世界共通的語言,具有很強的泫染力,影響聽者的情緒,激發人們的感觸,我想這也就是我們有時候即使聽不太懂歌詞仍然會喜歡聽那個音樂,並沉浸在音樂的氣氛裡。

吳冠儀

在課程中提到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段回憶都有一首能代表這段時光的歌曲。在我記憶中,小學的時候,5566是天團阿!「我難過」這首歌全台灣都會唱(吧),小女生們還會因為喜歡5566的誰而分派,印象中是以孫協志和王仁甫占最多票。然後再來是飛輪海,棒棒糖也出現過一陣子,然後韓團就出現了...。我最最喜歡的一首歌應該是「我的未來不是夢」,很喜歡張雨生的聲音,能激奮人心的感覺。這首歌是我高中社團表演的最後一首歌,我們在成果發表會上演出,淚如雨下。即將結束了陪伴兩年的社團活動,高二下學期,許多人還不確定自己的志向,而高三即將來臨,儘管感到不安,我們仍對著未來有著滿滿的期許,大聲唱著我的未來不是夢,像是要唱給誰聽似的,一遍又一遍,吼出句句歌詞,這首歌,代表我的高中生活。而大學的,還在找尋中。

楊宜穎 

聽了這組的報告感覺像坐上了時光機一樣,從日治時代開始,經過愛國歌曲、台語歌盛行、校園民歌時期,一直到現在國語歌成為市場主流,每個時期的特色各有不同,也都曾經在當時人們心中留下深刻的回憶,現代人比較少聽的歌仔戲音樂或台語老歌即使現在無法成為流行,但某些經典依然讓現在的年輕人琅琅上口。
這組的同學也提到了音樂工業,現在越來越少人買專輯唱片了,取而代之的是盜版或線上音樂平台,其實這能說是一種時代科技的進步,但同時也少了收藏專輯的樂趣和珍藏感。現在我本身比較少聽流行音樂,但如果是自己喜歡的歌手我還是願意花錢買專輯,我覺得歌手或是音樂人都需要大家這樣支持他們,消費者實際行動能促進音樂圈繼續發展並激發出這些美好的創意。

 王文新

我個人對這個主題很有興趣,因為我自己本身有玩樂團,所以多少會了解關於流行音樂這一塊。個人認為,這10年來的歌手歌曲轉型都很大,像是周杰倫10年前和最近3年的風格相差許多,但也有一些歌手給我們的感覺卻始終如一,像是五月天、蘇打綠等等。再台灣的歌手當中,最喜歡的樂團為蘇打綠,他們的歌真的有很多首我聽了非常有感覺,像是當我們一起走過、故事等等。在流行樂壇中,很多歌曲是琅琅上口的,但不見得會唱到我們的心裡,像有些比較少人知道的歌手的歌曲反而會深入人心,像是藍又時,雖然現在走入幕後,但是他的歌卻是值得一再回味。

許睿君

音樂是我們日常生活就會聽到的,店家們也都放了很嗨的音樂還吸引顧客,有很多國的歌,國語和台語是我最常聽到的,我本身很愛聽英文歌,雖然不太懂他們意思,但旋律真的深得我心阿~~~~~~國文歌也不賴,很多歌詞都唱到心裡去了,很有感觸,我很喜歡聽周杰倫的歌,雖然他的歌都唱得很快,但努力聽懂他在唱甚麼真的很讚!

張軒瑋

謝謝這一組的報告,讓我們了解到台灣各個時期的音樂發展,還有唱片銷售為何降低的原因。
我自己有在用KKBOX聽歌,所以能體會到數位音樂的優勢。因為你不用花一筆錢買唱片就可以線上聽到各種歌手的歌,也不用擔心版權的問題。但這也是唱片銷售降低的主要原因。
我很喜歡聽歌,從台灣的流行樂到國外的歌,還有近期很火紅的kpop。所以對於這週的主題,格外的期待。但是對於歌曲上的喜好,大家都不盡相同。對我來說,儘管聽不懂在唱甚麼,但只要好聽的歌都是好歌XD

蔡宜家

這次的報告由於時間關係沒能為大家做好詳全的介紹,真的覺得很可惜。
老師在課堂上說“Music is Politics”,就像我們的報告在結論為大家放上的《禮記・樂記》裡寫到的「聲音之道與政通矣」。早在遠古中國哲人就悟出這樣的道理,經過人類千年來的發展,直至今日這道理竟仍通用,不禁讓人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以下是截自
《禮記・樂記》裡的片段並加以翻譯成白話文的文字。

凡是音,都是在人心中生成的。感情在心裡衝動,表現為聲,片片段段的聲組合變化為有一定結構的整體就稱為音。所以世道太平時的因中充滿安適與歡樂,其政治必平和;亂世時候的音裡充滿了怨恨與憤怒,其政治必定是倒行逆施的;滅亡或瀕臨滅亡的國家其音充滿哀和愁思,百姓困苦無望。聲音的道理,是與政治相通的。
我不禁要想,現在的台灣流行音樂唱的是什麼樣的音,我們正活在什麼狀態的國家社會?在大量小情小愛的歌詞中,是否正道出人們對現實生活的逃避與無所適從?我們是否正以無數「小確幸」試圖掩蓋掉對社會的無奈與絕望?又或者我們根本連自己身處在怎麼樣的社會都不在乎,因為沒有思考過關於這個國家的問題,唱出來的歌自然也就跨不出兒女私情。台灣人普遍的政治冷感讓我不禁產生這樣的疑惑。

陳盈臻 

方文山歌詞寫得再好,我都沒有被周杰倫的歌聲打動耶 (笑
一如古有詩經,而我們現在有這些流行音樂;台灣的確充斥著小鼻子小眼睛、鑽牛角尖的愛情歌曲,日夜洗腦,我們是否也因此耽溺沉淪於被動淒涼的等待和自哀自憐呢?既然音樂能鼓舞人心,同理也可使之委靡不振啊!雖說我的確喜歡這種鑽牛角尖的態度,像是精雕細琢,很東方式的細膩,把玩著愛不釋手──但寫點振奮人心的事吧!回到輝煌的激昂年代吧!

張弘燁

音樂題材的演變,隨著時代的進步,播放方式的演變,為了因應審美觀的改變對於歌手的包裝.....等等,透過演講更加對這議題有更深入的了解,然而就是因為時代不斷的演變,顯得每個時期都非常珍貴。

鄭琇勻

同學報告中都有提到一個周杰倫的<中國風>現象,但老師重新跟我們澄清到底什麼是<中國風>,原來它指的既不是歌詞也不是曲風,正統的中國風應該指的是含有京劇之類的元素.
而是一般大眾卻擴大解釋:單純認為有中國文化意境的東西就稱為<中國風>,所以周杰倫的<菊花台><青花瓷><蘭亭序>...其實嚴格上來說並不是什麼中國風的歌曲,而只是沾有中國文化意境的歌詞和曲風.且值得討論的是,原來兩岸對於<中國風>的看法也不盡相同,都是我們對於想像的中國風的詮釋.

陳宜孺

感謝這組詳細的報告
讓我了解了流行音樂
而且報告的很詳細
就像老師也有提到的
音樂真的伴了我的各個時期
真的能給予心靈慰藉

 呂茹茜

音樂,真的是一項在我們人生中無所不在的元素,而以前音樂的取得是多麼的不容易到現在的隨便電腦一點就跑出好多音樂MV來,以前會買喜歡專輯的我也漸漸的改用網路下載了,所以當報告的組別提到現今的專輯售出大量下滑,我特別的有感觸,其原因在於網路的方便性和一張專輯不便宜的緣故,造成了這樣的現象,而未來是否音樂專輯市場會走向更加萎縮或是有其他的改變方法,是值得我們去深思的。這組介紹的也十分詳盡,還介紹了專輯的製作過程,我覺得十分有興趣!!讓我大開眼界

蘇芳榆

很謝謝第三組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把台灣流行音樂的過去和未來講的這麼仔細,含括了非常多的方面,而且報告的同學也都非常有趣!

音樂可以凝聚群體(不論是大眾或小眾),我們也很常因為身邊的朋友在聽些甚麼音樂而就這樣相互推薦接收到許多音樂。近期印象最深的就是318的 "島嶼天光"和 "晚安台灣",那時幾乎日日夜夜都會聽見這首歌曲,特別是巔峰330上凱道那一天晚上,所有的人在馬路上,望著路口的投影布幕大聲唱歌,也因此 "島嶼天光"成了那段日子的背景音樂。

記得老師問:"有沒有哪一首歌成為你人生階段裡的註解?"(大約是這樣?),一直對這個問題很有感觸,因為我的生活從高中至今都是由音樂註解而成的,特別是高中那段時間要準備表演的歌曲,現在只要一聽到都能迅速被拉回特定的那段時光。

我一直都很想有意識的身存在20世紀末,但那時我們都還未出生或是太小了,90年代是我常常追想的年代,台灣的搖滾樂那時候剛要蓬勃起來,live house盛行,年輕人可能在一場晚飯後就決定了要來做些甚麼事,是1976、五月天、四分衛、董事長...等等樂團剛要出頭的年代;而外國則是英搖、Grunge的全盛期,有blur、Oasis等。但我朋友告訴我,現在也許正是台灣獨立音樂最好的時代,而我們正在見證一切,所有的樂團不也都是遙想著從前的年代的音樂而努力做出自己的音樂的嗎?儘管現在的音樂工業正在努力找尋最適合的方式以在數位、網路發達的現在生存,但無論如何,人類對於音樂、對於聆聽的需要總是不會改變的!

戴宇陞

這次是我們這組報告
也因為這次的報告
我從很資本主義的角度來分析唱片公司歌手和消費者的關係
但其實 在我心中 音樂一直是最富有情感的 
亦或是說 最能勾起一個人心中的靈魂
此外 因為這次報告 我聽了很多周杰倫的歌
他的曲風真的很多元  尤其推薦ˊ
''比較大的大提琴'' 這首
我自己本身常常是聽到一首周杰倫曲風很特別的歌
然後去查他的相關資料 然後才開始接觸那類型的音樂
而且周杰倫每個專輯都會有一些讓人耳目一新的曲子
然後方文山和他搭配的真是太好了
看似不協調的搭配卻創造了意外的和諧
就像潮洲冷熱冰一樣(好吃) 

章勝為

這次報告所延伸出的主題令人印象深刻,"喜歡韓國歌卻討厭韓國人"之類的討論。說也奇怪,在歷經「去韓國化」的韓國流行文化面前人們都不會去想到"我很討厭韓國人"這件事情,一方面是說韓國公司他們的行銷包裝策略很成功外,另一方面也道出了人類好惡情感中的盲點。
其實想想雙重標準的存在不該再只是用負面形象的想法去盡可能的擺脫它,其實也該想想為什麼會有它的出現?因為我相信每人人或多或少都會有價值觀與思考上的矛盾存在。但不能只是純粹的設法擺脫它,應該要正面的直視它一次才對!不然這次成功詆毀了自己/別人為何會有雙重標準之思想的「罪」時,卻也免不了下一次不知何時又會面對到思考上的罪惡與矛盾的浮現。
為類似事物的甲和乙兩方放在雙重標準的天秤之上真的都是以完全同樣的時空與環境下去做純粹矛盾上的好惡評斷嗎?就像"討厭韓國人"這件事可能在看奧運比賽時國人們會有較明顯的情緒出現;但在觀看「去韓化」的韓國文本時卻不會在意他是不是韓國人之類的了(當然不排除有從頭頭到尾討厭一切韓國事物的例子存在)。
因此人們可能因為兩件類似事物的不同包裝、環境或是在一群體中所佔的位子是主流/非主流與否等等而對兩者做出對立的評價?

吳沁芸 

音樂在文化裡也占了重要的一部分,而且音樂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這週的報告組把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與發展做了很詳細的說明。
我也很喜歡過去的經典民歌,有一種清純的感覺。
後面談到周杰倫的中國風,以前沒有想過周杰倫的中國風是屬於"周杰倫的中國風",與傳統的中國風以不同。
這次老師講到,我才覺得好像是耶,周杰倫的歌曲有一種中國的韻味,但又是與傳統的京劇歌曲如此不同。
周杰倫的中國風歌曲,配上方文山的詞,就成了一種古典的中國韻味。
我覺得流行音樂是一種傳達情感很好的媒介,它也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黃柏諺 

這一組很詳盡的把台灣流行音樂的脈絡介紹的很清楚,也介紹了哥倫比亞公司給大家知道。 而且也有介紹了每個年代的經典歌曲,有些歌曲現在還能常常聽到,甚至是琅琅上口。我自己也很喜歡聽音樂,台灣的流行音樂到韓國流行音樂,我都有很大的興趣,平常看書的時候也都會聽一點音樂。音樂常常是一個時代的代表,也能看出一個時代的潮流。

王健安 

這一次的小組報告讓我耳目一新,尤其是其中一位同學報告時十分雀躍、活靈活現。根本神人。台灣的流行音樂在整個華人音樂界 甚至華人圈來說,一直都是個極重要的資產。

老師在課程後面提出了一個概念 : 音樂都有其政治性。音樂本身都充滿政治性。
只是是小政治(人際關係), 還是大政治(世俗社會中 財團 政府 平民的權力互動)的差別。一語驚醒夢中人。一首歌可能歌詞訴說的是男女情愛,也可以是呼應 針砭時政,其所牽涉的政治性多寡由此而定。歌詞本身就闡釋著權力互動。而這可能也多少形塑了我們對某些東西的刻板印象,例如男女的愛情觀,無形中也在增強既有的父權觀念。這倒是該好好反思的現象。

江村舞子

CD的銷售方法的部分,有些偶像CD内容一樣,可是爲了銷售,改變外觀。日本也有偶像的CD(尤其是傑尼斯)我也以前支持傑尼斯的團體,那時候他們發表CD,他們一定準備兩種,一個是CD加小的相冊,一個是本來的歌加上別的歌等等。我們粉絲知道裏面的内容差不多,可是一定買兩種。他們的銷售方式非常厲害!!

王郁晴 

報告早期流行音樂的同學,有種復刻版袁永興的感覺哈哈,超強,崇拜。
上次學程的講座請來袁永興演講,他提到台灣的流行音樂其實還未飽和甚至人才缺乏的市場其實是視覺上的,像是演唱會上的特效等等,我對這樣包裝歌手或演唱會的行銷很有興趣,希望自己對影像處理可以變得很專業,或許有一天可以投身台灣流行音樂產業。
台灣現在正紅的street voice街聲真的讓許多好聲音有一個出口,相對提高了他們的曝光度,可是在讓他們破殼而出之後,到底要怎麼讓整個循環和錢扣上其實也還有待努力,畢竟流行音樂真的是要靠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堆積的。
很喜歡聽獨立音樂,我覺得獨立音樂給我的感覺和這次金馬影展的片子"時下暴力"有異曲同工之妙,說實在時下暴力的剪輯和拍攝還有概念都滿粗糙的,可是那種"有些話我一定要說出來"的衝動,真的很吸引我,人只會年輕一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