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3月14日 星期四

Week 4-14/03/2013-: Popular Literature (通俗文學)

從瓊瑤、三毛、金庸、倪匡,到侯文詠、吳淡如和九把刀;

帶領討論助教:偉誠



指定閱讀
林芳玫,《解讀瓊瑤愛情王國》,台北:時報,1994,導論。
延伸閱讀
孟樊、林燿德,《流行天下---論述當代台灣通俗文學》,台北:時
  報,1992
鄭明娳著,《通俗文學》,揚智出版社,1993
鄭伊雯,《女性主義觀點的語藝批評:以幻想主題方法分析希代「言
  情小說」系列》,台北:時報,1996





41 則留言:

  1. 今天聽老師在說瓊瑤的言情小說跟慕光之城的相同處時,真的覺得這實在是太妙了!是因為愛情不分國界嗎?還是會扣人心弦的作品都有著相近的必要元素呢?這真的讓我想了好久!實在是太有趣了^皿^
    我好喜歡金庸,真希望今天的介紹者可以多介紹一些有關金庸先生的作品,雖然我沒看完所有作品但是就足以在我腦海裡留下很深的刻痕!
    今天老師在介紹通俗文學的接受心理的時候,我對於代入感這個東西好感興趣阿!明明個個題材、時空都不一樣的作品,大家還是會把自我投射在主角的身上,會不會是個人主義作祟?或者是英雄主義的影響呢?
    上完今天的課還有發現一件事,原來現在大學生都是文青!都讀純文學!只有我在看通俗文學小說嗎?那我要趕快培養我的文學涵養才行了^^

    回覆刪除
  2. 今天在課堂的一開始,老師找了幾位同學回答問題,那時我有些訝異,原來大家平常對純文學涉獵較多,讓我以為喜歡看通俗文學小說的只有我而已。但我畢竟是真的不喜歡純文學那種推砌優美字句的形式,反觀通俗文學,往往從我們身旁的事物切入,不僅像是自己的切身感受,更能引起共鳴。我從小學就迷上了武俠小說,金庸的作品每部都拜讀過不下10次,今天在提到通俗文學的代入感時,我深有感受,小時候就常常希望自己能有如令狐冲一般的灑脫自若,或是蕭峰那種傲視群雄的氣度,總是把自己幻化成書中的角色,好像這樣自己就經歷過那樣的故事。
      此外,中學在朋友的介紹下,我開始接觸倪匡的科幻作品,正如同講者所言,倪匡的作品,就像是早已輸入大筆的資料,自然地展現出他過人的學識與思考邏輯,除了今天介紹的2部作品外,我更喜歡他針對「陰間」這個耳熟能詳的題材所著作的一系列作品,他靠自己的想像,用不同的觀點解釋陰間的現象,閱讀的同時也有思維的激盪,只能說讀起來好不暢快;雖然也有人說:倪匡的書只要用外星人就能全部解釋。但我認為,並非以外星人來解釋,而是解釋外星人,而能夠激發出自己的思考方式,才是通俗文學最引人入勝的地方。

    回覆刪除
  3. 今天老師白先勇只提到一點點好可惜喔><)我是標準的「哈迷」,每一集最少都看過三遍,除了小說之外,電影上映我也是都到電影院報到,今天提到文學作品和電影的差距,對我而言,看這種科幻小說最迷人的地方是可以讓我們自己想像,我可能想像催狂魔長甚麼樣子,想像哈利和佛地魔大戰的場景,而電影正好可以讓我比較我的想像和導演呈現的有甚麼相同相異的地方,所以更有另一層的趣味,不過我很同意老師所說的電影會讓我們限制住那些想像,尤其是像哈利波特這種一系列的小說,之後看後面幾集主角們的樣子都已經「固定」了,變少了一些想像空間。

    回覆刪除
  4. 其實今天上課一開始我並不是很了解純文學跟通俗文學的差別,老師一問那個問題時我還被嚇到,因為我發現我平常看的書都不是文學類的......,反而都是比較心靈勵志的或工具書,後來才知道,原來所謂的通俗文學就是會反應社會現實、也是社會大眾比較吃得下去的味口!純文學就是「以文學本身為目的」。
    不過我也是有看一些網路小說這樣的通俗文學啦,但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通俗文學也可以用來文本分析、文化研究分析,休閒心理的研究,原來我們人類的生活行為模式,都被作家一筆一畫的記錄下來了!
    我認同通俗文學是提供人類一種現實中的虛幻世界,而每個男生或女生心中都會住著一個小男、女主角,在讀這些作品時,我們都會把自己投射成故事裡的角色,這也是一種對角色的同理吧,當我們能假想自己成為主角時,其實作者已經成功的吸收這名讀者的心了!

    回覆刪除
  5. 在課程最後老師要我們想讀完文學作品後,是我們會接受作者的觀點還是會闡發出自身的論述也就是文學的多義性。
    以我的立場而言,我覺得這兩項是可以同時一起的,在看文學作品的同時,選擇性接受作品所提出的論點,也在腦袋中思考著背後的涵義。
    像以我看九把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這本書時,因為名字跟小說中的女主角音一樣,讓我更加能夠理解她在作品中的心態、想法。也許很多人看著書,會覺得為什麼像柯景騰那麼愛沈佳儀(此為小說中的名字),而她卻不接受。但如果是我,我也不會選擇這樣的男人。會接受他的情感,一方面感謝他的喜歡,但覺得會傷害自己的人,不能照顧好另一半,跟他在一起或許沒有未來等。這只是我的觀點罷了,也許有人覺得女主角很固執,很不懂熱血、不懂揮灑自己的青春等。
    對我而言,文學作品在寫完後他的作者就死了,要賦予他生命的應該就只有讀者本身了!

    回覆刪除
  6. 今天一開始上課的時候,我也是不太了解什麼是【通俗文學】?後來了解定義,才發現其實通俗文學就是真實地反映大眾人民生活的一種文學。我其實沒有看過太多的通俗文學,可能是本身個性的關係,自己與他人分享自身經驗或是近況,本來就不喜歡用太直白的方式表達,常常用隱晦的幾個字供別人自行意會,所以我比較偏好閱讀純文學的文本。
    老師今天也提到【文本的多義性】這個有趣的觀點,每種文本我們可以依照我們自己的想像空間來詮釋,每個人的角度、價值觀、文化背景、自身經驗不同,會有不同的閱讀位置,甚至自己在不同的年齡閱讀也會有不同的收穫,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會認為電影比起書還要差強人意,表達的東西有所限制,也許是缺乏了那個因人而異的想像空間吧!

    回覆刪除
  7. 在還未介紹之前,我不太知道通俗文學的定義是甚麼,後來在同學的報告當中介紹了許多受大眾歡迎的通俗文學作品,才大概清楚通俗文學是甚麼。小組報告有介紹到侯文詠的作品。我覺得侯文詠的寫作風格還蠻多變的,他可以寫的很幽默,也可以寫的很嚴肅、很認真。「我的天才夢」、「天作不合」、「帶我去月球」是以比較幽默的筆法寫的,「危險心靈」或是「白色巨塔」算是比較嚴肅的作品。我覺得很特別的是,不管是哪一種風格,他都可以讓讀者有一些啓發,讓讀者從他的文字中去反思自己、社會的狀況。

    回覆刪除
  8. 關於白先勇的部分 ,我很想多聽一些。覺得這組報告很充實、資料很多,只是可能因為太豐富導致很多資訊都只能稍稍帶過,報告的同學很活潑、應變能力也很好,很不容易!

    回覆刪除
  9. 雖然我沒有大量的涉略通俗文學作品,只讀過一些些,其中特別喜歡金庸的作品,時常幻想自己是小說中自己喜好的角色,原來這就是老師提到的「代入感」!!!我可能就是因為對這種感覺上癮而偏好通俗文學,不愛讀純文學那種難以理解的象徵境界(或許我沒甚麼內涵><)。

    另外,關於文本的多義性,我比較傾向羅蘭巴特-作者已死的觀念,由於每個人的人生經驗不同,讀完文本後的感觸自然著重於不同層面,不必刻意的一定要相近作者的觀點,不過還是可以參考其他人(包括作者)的意見,增加不同的視野,並保留自己的視野,如此就能用擁有更加廣闊的視野,畢竟,閱讀文學是一件美好的事~~

    回覆刪除
  10. 侯文詠的作品我特別喜歡危險心靈,作者以學生謝政傑作為故事主人翁,並進一步的剖析當時台灣教育體制上的缺陷,題材上他選擇了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教育,從他每一事件的平鋪直敘中不知不覺的將讀者的心情同步,喜歡這種反應社會現實面的題材,因為它所展現之處無非是真實,如此才能夠打動人心、引起讀者的共鳴。

    回覆刪除
  11. 通俗文學之所以受大眾喜愛,因為淺顯易懂, 增加大眾閱讀的意願,反而使文學階層更廣,更能反映當時普羅大眾的感受及庶民生活的樂趣.
    儘管可能被評為無藝術價值的文學但仍有其存在的價值.

    回覆刪除
  12. 暮光之城是我還蠻喜歡的一部小說集,雖然老師分析它與瓊瑤小說的故事架構類似,很落入俗套、沒有新意,感覺很貶低這部小說的價值,我卻依舊支持暮光,並不是因為男女主角的愛情糾葛吸引我,而是它塑造吸血鬼、狼人與人類三個不同世界的創意令我著迷不已,忍不住一讀再讀,而且幾乎每位讀完小說的人都會很想成為吸血鬼,雖然有點走火入魔,但這部小說的創新點是不容置疑的!

    回覆刪除
  13. 這次所報告的通俗文學,我自己讀過的作者其實沒有很多,
    因為興趣,最熟悉的應該是金庸了,再來則是九把刀,
    我覺得這次報告組的報告人非常厲害,應該看過不少文本吧,
    才能一個人撐完全場,並且對於報告內容都頗為熟悉,
    這是一件很難得的事。

    其實老師一開始的純文學與通俗文學的討論,也讓自己陷入了思考之中,
    記得有一位同學說他喜歡看余秋雨的散文,我自己也是很喜歡的,
    那種藉由美學文字,將文化流動於字裡行間的美妙文章,實在是讓人看得很開心,常常只要一拿起余秋雨的文本就會捨不得放下。

    而這次報告後也到書局去翻了三毛的書,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之前僅是聞其名而未曾接觸的。我覺得三毛的書充滿流浪氣息,
    很適合我們現在這樣年紀的人閱讀,不停探索自我,追求夢想。

    回覆刪除
  14. 這次上課演講通俗文學ppt的同學真的非常會調動氣氛,
    整個報告都能夠讓人專心聼下來。

    對於臺灣的通俗文學,
    比較熟悉的就是瓊瑤的言情小説、金庸的武俠小説,
    還有近年被改變成電影的小説,
    例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來臺灣以後,感觸很深的一點就是課堂的氛圍十分活躍,
    同學和老師之間常常會有一些互動。
    雖然大陸好的作家也不少,
    但大多數寫的都是學術性、文學性比較強的作品,
    與生活不太貼近,也很難引起讀者的共鳴。

    反觀臺灣,可能正是從小到大在這樣比較活躍的學習、
    生活環境中成長,所以臺灣出了很多出名的通俗文學作家,
    而他們寫出的作品容易理解,
    要麽貼近生活,可以輕易地使大家感同身受,
    要麽充滿了想象力,容易引起大家的興趣,
    要麽就是給了大家一個美好的憧憬。
    這樣的作品迎合了大衆的喜好與需求,
    也更容易受到大家的喜愛。

    回覆刪除
  15. 這週我是報告組,不過還是回應一下(以下部分內容已編入報告詳細資料中):
    (  我這次報告負責的部分是瓊瑤。
      瓊瑤這個名字似乎離我們這個世代越來越遠了,最早聽到她的名字是從母親的口中,只知道她是寫言情小說的,作品在當時受到廣大的女學生喜愛,但從不知道她的小說再講甚麼,又魅力何在?
    直到最近一個寒假,因為無聊加上好奇,我去圖書館借了幾本她的小說來看(包括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窗外》)才算正式認識這位傳奇的人物。本來我以為像這種描繪男女感情的故事,一定會內容煽情又缺乏劇情,讓人看不下去。但結果不然,看完第一章,我的情緒已經融入故事中了,不得再隨著故事發展繼續看下去,直到故事尾聲。
    最近為了報告需要,我查了一些資料,才發現原來《窗外》講的就是瓊瑤自己的故事,她就是故事中江雁蓉的化身,她確實有優秀的弟妹,而且喜歡國文寫作的她也真的對數理科目頭痛,而且她真的有過師生戀,自殺過,也離婚過。原來這就是她的作品讓人感動的真相。本來看完《窗外》我一直對略帶悲劇色彩的結局無法釋懷,但我發現如果《窗外》講的是瓊瑤的故事,那它其實是個好結局,至少以她後來的先生和她的事業成就來說。
    雖然悲劇有一種淒涼的美感,但我本人其實比較偏好喜劇,至少,有一個完滿的結局。像我就很喜歡瓊瑤中期的創作燃燒吧,火鳥,它的結局不僅使一對姊妹找到愛情還讓她們各自從傷害的罪惡感解脫,和面對失明的恐懼。較輕鬆的內容中,也隱含勵志性。           )

      關於老師提到的文本多義性,我個人是贊成的。
      儘管作者有他自己的定見,但是讀者不也有權力構築屬於他們自己的意境?我想,一個好的故事,能讓讀者產生替代作用,讓他以為這是他自己的故事,因此套用自己的解釋也是合理的。
      我覺得這是書和電影不同的地方。電影提供了所有的資訊,有時候反而阻斷讀者的想像;而書,就像水墨畫般留下空白讓觀眾自己去填補,反而更能與觀者互動。當然電影有它的美學,有它吸引人的地方,但是有時候,那塊「空白」還是需要的。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有些看過原著的人,再去看改編自書本的電影,常常會有點失望吧!

    回覆刪除
  16. 我來自一個不太推動閱讀文化的城市香港,以往台灣給我的印象是誠品書店很大很多書,很鼓勵大家閱讀,甚至有公車圖書館,可見台灣在推動文學方面很成功,也花了很多心力。
    對於台灣的通俗文學,我比較有深刻印象的是還珠格格,我是因為電視劇才留意這本書,發現作者對於愛情有一套獨特的想法,也有一套既定的寫作模式,很有趣。這本作品不管多久之後,我相信還是有人認識,也影響很多人的愛情觀。

    回覆刪除
  17. 一剛開始聽到通俗文學的時候,感覺是一個很遙遠的東西,因為自己平常看的書都不是文學類的,所以本來以為通俗文學是個很深奧的類別,沒想到竟然就是我們平常很喜歡閱讀的那種,報告同學所介紹和老師提到的沒看過至少都聽過。最喜歡的通俗文學作家應該就是九把刀吧~我覺得他是一個很厲害作家,什麼類別的書他都可以寫得出來,而且常常都把書中的人物客串到別本書中,真的很厲害,雖然他常常引起一些反對的聲浪,但是也是因為這樣造成話題性,在大眾心裡留下印象,會引發大家的好奇心想去了解到底是怎麼樣讓大眾大肆的評論書中的內容,不管他寫的內容到底是好是壞,我都覺得他是一個很成功的通俗文學作家。

    回覆刪除
  18. 感覺今天的報告中瓊瑤佔的比重較其他作家還要來的多,雖然瓊瑤在兩岸都很紅,但是我最近在中國的網站上發現有很多的「反瓊瑤小說」,並且看到很多網友對瓊瑤的批判,以前感人熱淚的愛情故事就理性一點的眼光來看,就會發現其書中不論男女都極端情緒化,且人物情節與現實嚴重脫節,還有瓊瑤體的對白亦讓人感到想撞牆。當年風靡華人的瓊瑤小說,現在不只不受好評,網路上還嘲諷批評不斷。就我個人來說,我也不喜歡她的作品,在網路上我發現有人稱瓊瑤為「小三文學的始祖」,並且還說看她的作品就可以發現她的經歷,因為她的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有很深的自傳傾向,當她還是第三者時,作品中的第三者就美麗動人、楚楚可憐,當她轉正後,正室就是所謂的真愛。網路上的這些言論其實讓我滿吃驚的,因為覺得與自己小時候的印象並不同,撇開作者不談,但對其作品,我覺得這些說法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通常國內年輕一代的作家大家都只介紹九把刀,但是我覺得御我也是一位很成功的作家,她的作品在國、高中生裡具有超高人氣,在台北國際書展不僅有個人的攤位,甚至今年在劍湖山還有推出「御我原創動漫主題房」,就輕小說來說,御我可說是台灣的代表人物。

    回覆刪除
  19. 第一組和第二組的報告,馬上讓我想到暮光之城,因為我自己本身是愛德華迷,所以書和電影都有看過,在兩者都看過的情況下會發現電影把很多書裡的情節都帶過而已,像是主角的心思.內心的對話等,有很多很細膩的情感都是電影裡看不到的,但也因看過書了在看電影的同時就能夠更快的進入每個情結的氛圍。之前曾被問過為什麼不看電影就好還要看書,我想這就是通識文學的渲染力及魅力所在。

    回覆刪除
  20. 對我來說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侯文詠.
    家裡的書實在是為數不多,裡頭卻包含了侯文詠的頑皮故事集和淘氣故事集.這兩本書代表了我國小六年的生活--從不認識國字到看得無比流暢,每每閒暇時便拿出這兩本來讀一讀,不同階段讀完的感想也截然不同,值得去細細品味;當然,爆笑聲也是不會少的.可說是我回憶從前時不得不去聯想到的一種象徵.同學的報告中對於侯文詠這一塊並沒有提到它們令我稍稍驚訝了一下,一直以來,我認為這兩故事集就算不是著名巨作但也應該小有名氣,沒想到其實不然@@ 原來大眾所喜愛的還是具有激勵性質的書籍啊!天才夢我是沒有嘗識去閱讀,因為在我心中,作家侯文詠代表的就屬幽默的筆調與生動的字眼.我推薦大家有機會也可以去翻翻這兩本書,在讀完天才夢後去瞭解侯文詠的童年故事--究竟是怎樣的經歷造就了這樣一個人.

    回覆刪除
  21. 我覺得這組的報告很精彩

    除了介紹許多曾風靡一時的作家與其著名作品之外

    報告者的台風也十分穩健,在整個報告過程中不會讓人感到乏味

    雖然只有一個人在前面報告,但也沒有冷場的感覺 微笑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三毛這部分的介紹

    我蠻喜歡三毛的作品,

    尤其是有關她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以及迦納利群島這段日子的所見所聞

    一篇篇的短篇小說,大部份都是以客觀的角度來看待那些居民的遭遇

    雖然我從未到過那些地方,但透過三毛之筆

    那些人事物好像也在我眼前一幕幕展現

    三毛的作品中,讓我悲傷多於感動

    悲傷的部分是,那些小人物的渺小以及自己無能為力幫助他們的無力感

    從三毛的作品,我也更珍惜自己當前所擁有的一切,因為相較於那些筆下的人物,才能發現自己是那麼樣的幸福

    回覆刪除
  22. 這周提到的是通俗文學,其實我對老師上課一開始提出的問題有個疑惑,到底通俗文學的定義是什麼?在上完課之後我也並未得到一個定論,其實現在的出版業非常發達,各式的作品都能出現在書店的書架上,但是到底純文學和通俗文學有沒有最正確的定義,其實我是抱持懷疑看法的,因為我自己本身是讀國文系,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有比較深的思考,就我個人來說,我發現現在的作者習慣在通俗文學中融入純文學,有可能是敘事方式,筆法或是隱喻......等等以往比較容易出現在純文學中的作品,我想隨著國民受教育的比例提高,許多作家能把純文學和通俗文學融合在一起,對於大眾來說其實也是一種不錯的書籍選擇,因為現代人生活忙碌,閱讀書籍其實是希望能夠放鬆,而純文學其實是需要慢慢細細的品味,所以現代人反而沒有那麼喜愛純文學,相對的,輕鬆愉快的通俗文學便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所以雖然我自己是讀國文系,但除了純文學外,通俗文學也是我很喜歡的書籍類別,而我也很欣賞能把通俗文學和純文學融合的作者,不過就目前來看這種方式比較成功的個人認為還是大陸作家,但這是另外的主題也就不多作贅述了.

    回覆刪除
  23. 和其他人比起來我或許算是很少閱讀的人,

    因為相較之下我喜歡看有影像音樂的東西,所以我大量欣賞電影。

    直到在看完一部我很喜歡的電影「綠色奇蹟」後,

    知道它原來是著名小說改編翻拍而成的電影,

    於後,我才開始看原著小說的陳述和鋪敘的手法,

    也才因此開始翻閱許多有拍成影像的書籍原著。

    很多人都說:「文字可以給人更多想像的空間」,

    文字的確能帶給人和影像很不一樣的力量,

    可以讓我更天馬行空把每一段篇幅都組成自己的畫面,

    此外,我覺得最神奇的是:很多時候一篇小文章、幾句對話,

    卻能夠寫出了超越言語所能解釋的情感以及震撼。

    回覆刪除
  24. 平常的我不常看書,頂多就只看翻拍的電影或戲劇,例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等等,而且我通常都是看到作品之後才認識作者,不過還好有這一堂課的報告,我才得以知道通俗文學的定義和一些有名的作家,例如:三毛、倪匡等等,看了他們的簡單生平介紹之後,我覺得他們的作品都帶有個人獨一無二的特質,驅使我想要去閱讀他們的作品,另一方面也很感概有些人英年早逝,不然,這世界上應該還會再多好幾本珍貴的文學作品吧!作家們藉由這些文字,可以傳遞自己的想法或是情感等等,而且又是「通俗」文學,很適合大家閱讀,不論是言情小說或是武俠小說等,每個領域都各有人擁護,多看一些書籍,可以擴展眼界和閱讀力,對自己的未來或許也會有幫助,我期許自己以後能夠多多閱讀、增進知識。

    回覆刪除
  25. 我很認同通俗文學吸引廣大讀者群的原因,
    是因為它給了讀者許多角色投射的機會。

    高中的讀書苦悶時期,三毛的全集,
    是我身在讀書這個古井中的看到的唯一天空。
    透過閱讀
    她在撒哈拉沙漠的見聞,
    她的每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
    她的所有感性與對世界的好奇,
    彷彿我也化身為她,跟著她筆下的敘述又哭又笑。

    甚至,在看《哭泣的駱駝》這本書時,
    那個故事(對當時的我)實在太悲戚,
    我是捧著胸口,不忍讀下去,
    只好不斷的開書、闔書,
    最後讀完,走去走廊無人深處,
    大大的痛哭一場。


    對當時的我而言,最大的夢想,就是親自飛往非洲,
    想要和她一樣,穿著白長裙,舞著黃沙,
    在夕陽斜射下的撒哈拉沙漠中,獨自漫步。

    而對人生的期許,每一次的全心全意奉獻著愛情,
    但求每一次不後悔的敢愛敢恨。


    我也認同文本有一特性是「作者已死」,文本解讀的多義性,
    可以給讀者更開放的想像和詮釋空間。

    有的讀者,在閱讀時,尋求批判的自我訓練。
    有的讀者,透過閱讀,找到人生對自我的定義。
    有的讀者,經由閱讀,企圖想突破自己思想上的侷限,想要擁有更大的創造空間。

    每一位讀者的閱讀切入角度、人生閱歷都不同,又怎麼能期盼他們閱讀後的感想和詮釋都相同呢?

    這就是文本多義性的迷人之處了。

    回覆刪除
  26. 不管是甚麼文學我都有興趣,純文學與通俗文學各有特色,純文學筆觸細膩,內容有深度;通俗文學看得輕鬆愉快,能了解現代人的想法。其實愛看書的人都好,但我覺得看通俗文學的人也該看看純文學,提升涵養;看純文學的,偶而也該放鬆下來。市面上,目前二者壁壘分明,我寫小說,希望寫的是鎔兩者優點的小說。

    回覆刪除
  27. 我超怕老師點到我的,起初我完全不了解通俗文學的定義,經過同學及老師的解說後,才赫然發現我平時所接收所閱讀的,絕大多數都是通俗文學,而且喜愛的作家竟也榜上有名。

    身為國文系的學生,在閱讀金庸的武俠小說時,會自動省略文中偶出的詩詞,反而喜歡的是郭靖黃蓉之間的純情、勇敢為愛香消玉殞的烈女紀曉芙、連城訣中一步步的暗算陰謀、各門派好聽又響亮的武林稱號、嚮往張無忌一般的桃花緣(誤!),想像自己身懷蓋世武功鋤強扶弱,抑或單腳立於華山之巔任由鬢鬚隨風。

    又或者三毛的文章讓井底的我們對國外的奇聞、生活更為嚮往。小時後在超商買的口袋鬼故事也列入這類文學吧!雖然膽小的我只看了一百零一集,從此成為不敢觸碰的禁區。

    通俗文學對我而言更貼切的觸碰到我的心。當然純文學有純文學的優缺。

    回覆刪除
  28. 今天聽到同學們在介紹金庸的武俠小說
    心裡突然期待了一下
    但是很可惜 只是略微帶到一下而已
    雖然小時候看了很多金庸的相關作品
    形塑了很多的英雄 呈現出他們的成長過程 愛恨情仇的糾葛
    遇到了許多問題如何去克服 該用何種心態去面對
    這是我對金庸的解讀
    然而說到金庸 就不得不提到古龍 雖然有點是我自己的想法
    我特別喜歡流星蝴蝶劍這部作品
    從小說、電視劇甚至到遊戲 我都有涉足過
    首先 孟星魂孤傲的人物性格非常吸引我 還有隱藏在他心中的一種渴望 他渴望被愛 卻被要求不能展現情感 這是作為殺手的基本 故事開頭原以為他是個悲劇角色 但後來故事反轉 結局圓滿 是值得開心的地方
    通俗文學,算不算是文學嗎?我覺得根本就是,只要作品讀起來令人心有戚戚 有感觸,管他是哪種形式的東西 都是文學的一種,只要他能引起共鳴、思考,就是一部好作品。

    回覆刪除
  29. 在還沒聽過同學報告之前,
    我所認為的通俗文學就是指一般大眾會閱讀的"現代"小說,
    那種具有普遍性,且用字遣詞顯白易懂的書籍,
    並不是像紅樓夢那種"古典"小說,需要對那個時代的背景有些許涉略,或是看得懂文言文的人才能懂得
    而經過同學報告後我才知道我只對了一半,
    瓊瑤的愛情小說和金庸的武俠小說雖然距離我很遙遠,
    卻仍然算是通俗文學的一種,
    其實對瓊瑤和金庸作品的認知我也是透過電視劇才明白,並沒有真正的看過書籍,
    雖然電視劇內容非常精彩,但是書的內容和電視劇的一定有差別,
    畢竟電視劇需要符合"大眾"的口味,而書籍只要是有興趣的人,即使書籍的封面讓它看起來很廉價或甚至"不堪入目",也還是有一定的讀者在,
    這就是有人說要忠於原著的道理所在
    通俗文學不像純文學具有濃厚的文學氣息,但它所擁有的幽默性及通俗性,卻是讓現代人喜歡閱讀的原因,通俗文學固然通俗,
    可是它所製造的那"一瞬間"的流行對當代留下的影響卻是不可抹滅的

    回覆刪除
  30. 還記得在課堂上我們對於「通俗文學」和「純文學」花了一番功夫來界訂兩者的不同,而所得出的結果,也就是兩者最大的差異就在於前者的題材較偏向於市場大眾的口味,而後者則是以「文學的本身為目的」。前者之所以被稱為「通俗文學」的原因在於一般讀者都認為它較有親切感,而相對的後者有時會給人曲高和寡的感受。但其實我認為這些分類與界訂真的只是學者們為了方便研究所做的,因為對我而言,只要是在閱讀完某篇文本後,能夠和作者產生共鳴,也就是能夠和作者所欲表達的文字產生某種感受,那這就達到了「文學」的目的。而也是這個原因,我不認同所謂的在文學作品完成後,作者已死的說法,因為透過作者的文字,你得以一窺這個人的想法、感受或甚至是個性,或許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讀者對於某位作家的創作會有特別的偏好了,因為他們能在當中找到共鳴。

    回覆刪除
  31. 自己是這組的報告人員
    在台上聽報告的同學報告
    總是覺得他講的不夠詳細
    相信其他報告的組別也是這樣認為XD
    要在短短的40分鐘內報告出我們查到的資料的確有點困難
    藉由這個機會我也才了解到這些所謂通俗文學
    也有其不通俗的歷史背景
    一個個文學style的崛起
    代表了一個個時代的轉換

    回覆刪除
  32. 老師一開始的問題讓我思考,我常在閱讀的,究竟是純文學還是通俗文學?
    通俗文學就是反映社會與人民的一種文學類型,我想了又想,然後在聽報告的時候發現,以前會被我歸類到純文學類型的文學竟然也是屬於通俗文學!看來我的見識真的太淺薄了!
    這組報告的同學很認真,口條很棒,介紹的內容也很多元,挑了每個時代的不同作家來介紹。而我特別喜歡的人是侯文詠,特別是危險心靈這本書。第一次看的時候正是跟小傑一樣的年紀,國中時期,可能是叛逆期,可能想要抵抗整個社會跟教育制度。我看完的時候想了很多,我覺得這就像現實生活的寫照一樣,這可能是真實發生在某一個人身上的故事,我們睜大眼睛看著。
    我想這就是通俗文學之所以這麼流行並且生生不息的原因吧!它可能就是生活中的題材,可能就是生活中發生過的事情,特別貼近每一個人的心裡,所以才會容易將自己投射到書中的某個角色。叛逆的、乖巧的,甚至驚天動地的。
    其實不管是純文學,還是通俗文學,我喜歡閱讀這兩者。因為文字給我們的感受都是那麼的強烈,有時輕柔柔的覆蓋在身上,有時候卻像千刀萬剮。這,就是文學的魅力啊!

    回覆刪除
  33.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34. 我本身原本是自以為喜歡純文學多一些的
    但聽過這堂課的報告之後
    我發現從小到大其實受通俗文學的影響非常深遠
    從小看瓊瑤小說翻拍的電視劇接受了那樣的觀念
    像是女生這一生需要(或必須)找到好歸宿才是成功的
    而男生就是要有一番事業才是成功
    到大一點看了金庸的武俠小說
    裡面對於友情與義氣的觀念也影響我很多
    到了現代九把刀和他的電影那一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也已經不知不覺地影響了我們這一代很多觀念
    甚至是我們想要去效仿與追求的

    或許純文學能把我們提升到一個層次
    但通俗文學常常也能反映出某個年代下的整體社會價值觀
    也能讓我們檢視過去社會的變遷

    回覆刪除
  35. 今天課堂中提到了一些有趣的名詞--
    文本多義性以及讀者的閱讀位置
    我想這也是文學的奧妙之處
    因為每個人不同的文化背景脈絡
    每個人所經歷的是如此的不同
    造就了每個人閱讀文學後不同的釋義
    也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所以當我看一本書 欣賞一部電影
    排行暢銷第一名的我不一定愛
    沒沒無聞的卻能觸及我內心的一個角落
    讓我哭 讓我笑 讓我回憶 讓我彷彿時空錯置般的交換了角色與身分
    我想這是通俗文學的魅力
    也是屬於每個人不同的生命經驗

    回覆刪除
  36. 一開始老師問及 我們喜歡的是通俗文學還是純文學?!
    這讓我倒抽了一口冷氣...不禁低頭思量 我到底多久沒看課外書了?
    聽到報告同學對於這些古今的文學小說能夠如此瞭若指掌真的很佩服
    倪匡 三毛 白先勇 等 這些作家
    對我來說彷彿是高中國文課本中才會出現的人物
    只是為了考試而記得他們的名字 然後考完又把他們給忘了
    然而像是九把刀 侯文詠 這些新生代作家
    對我來說確又是熟悉的
    但會有動力去看他們的作品其實是因為看完了翻拍的電視劇或電影
    才回鍋去找書重溫舊夢(EX 那些年、 危險心靈)

    這讓我不禁思考 我到底是因為什麼才選擇看一本書的?
    作家的名氣? 作品受到大家的推崇? 還是文學的副產品所帶來的另一股風潮?
    受電視、網路的影響,現代人越來越"懶"了
    也因此視聽感官的產品(ex電影 電視劇。不但有聲光效果而且不太需要動腦....)正在超越只有視覺的"文字"
    然而文字最美的地方就在於他的朦朧美 在於他的不切實際 在於他可以無限想像!!
    像電影版的 Twilight 很多人覺得他沒有拍出書中的美感、沒有拍到讓觀眾糾結的細節。
    電視劇縱然可以很快的讓觀眾進入劇情、提供一個在文字之外對於文學的另一種接收方式,然而卻可能會扼殺了我們腦袋中對於原著的美好想像!
    上完了這堂課,我想,該是時間去圖書館好好選本書坐下來讀了...

    回覆刪除
  37. 經由這次的報告讓我對純文學還有普通文學有更深入的認識
    小時候爸爸常鼓勵我讀國外的經典名著
    我想那大多都是被歸類在純文學的部分
    年紀漸漸增長接觸的書籍也越來越多
    我想普通文學應該是佔了滿大一部分的
    正是因為普通文學更接近人們的生活
    書中所表達的詞彙也更生活化
    因此更能產生作者與讀者的共鳴

    文字,對於我來說是有生命的
    敘寫的當下其實已經某些感動記錄下來了
    後人能經由文字來體會或者幻想那個情境
    因而同時感受到作者的想法與心境
    我想普通文學是能永續保存這些感動的媒介

    回覆刪除
  38. 今天聽了同學詳細的報告,介紹了大眾文學、俗文學、現代通俗文學,瓊瑤的言情小說,瓊瑤各年代的故事重心。一位流浪女作家三毛。金庸融合西式中式的武俠小說,作品與生長環境共鳴,具有反叛性。倪匡的懸疑小說。而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作家侯文詠,之前他在一個節目上曾分享過他從醫生轉為作家的故事,他有提到他是在安寧病房的醫生,從他手中送走了很多位病人。經十多年的社會歷練,從專業麻醉醫師轉任專職作家。世俗的成功,沒有同時帶來快樂;他發現自己最想要的生活,是運動、看書及與所愛的人相處。卸下醫師白袍的他,有更多時間觀察與思考。侯文詠的書都很勵志,大部分都反映出現實社會的問題,非常具有批判思考的特色,提醒人們去面對、去珍視這些不小的問題。我每次看他的書都滿感動的,一本薄薄的書卻帶給我很大的啟發。還有吳淡如、白先勇等等的作家。通俗文學真的很重要,能帶領整個社會的價值觀發展與風氣,大眾看了這些書都多少少會受影響,所以我希望我們台灣的通俗文學都能往對社會是正向發展。最後老師用暮光之城分析比較,因為故事中的女主角貝拉式一個平凡到不行的女孩,我們都可以把自己投射進去,想像自己融入在故事當中,所以非常受歡迎,讓大眾產生共鳴。這次的主題滿有趣,聽了很多特別的書,害我也想去翻一翻那些書了!

    回覆刪除
  39. 通俗文學這個主題讓我回憶起國高中時期自己在課外常至學校圖書館借閱課外讀物來看,其中以翻譯小說及台灣網路小說為大宗,主題多為奇幻或是情感類,這些內容在當時能夠帶領自己暫時脫離苦悶的課業壓力,進入一個個迷人又有趣的世界,直到現在我還是非常喜歡這類小說。
    就通俗文學的定義來看,這些故事大多文字淺白,角色性格鮮明,情節往往有相似的起承轉合卻又讓人讀得津津有味,具備了極高的娛樂性,尤其當網路小說興起後,在網路擁有高人氣的故事大量出版,其多元的題材獲得許多青少年的喜愛,幾乎成為了學生們的精神糧食,從各個圖書館的熱門圖書排名中可看出這些書籍是暢銷書籍排行榜的常客,直至現今市面上的通俗小說依然多元而豐富,即使大眾文學流行有其時效性,但由此更能體現出每個世代的共同回憶。
    而此次報告中介紹的作家都是在通俗文學中擁有重大影響力的名人,即使有部分作家我不曾看過他的作品,卻也略知某些作品的大概內容或看過相關衍伸戲劇。在我拜讀過的作品中,我十分喜歡三毛的《撒哈拉沙漠》、倪匡的《藍血人》和侯文詠的《危險心靈》,這三本書雖然風格迥異,卻同樣都能激發出我的無限想像與思考能力。
    針對羅蘭.巴特的論點-作者已死論,我個人的看法是我認為讀者的自我詮釋與作家的理念闡述是可以同時存在並進行交流的,只要作者還活在世上或曾將其理念以任何形式保存著,他就擁有解釋的權力,相對的,讀者在閱讀作品的過程中也能因個人經歷的不同而對作品有不同的解讀及感悟。
    就我自己的閱讀經驗來分享,我喜歡在閱讀作品的同時對內容進行自我解讀,閱讀之後也會渴望了解作者欲表達的真正意涵,其一原因是想知道自己跟作者的想法是否是"英雄所見略同",另一個原因是想對作品有個全面的認識,因為讀者看到的跟作者想表達的面向不一定會完全相同,所以我覺得一部作品的詮釋透經由作家與讀者的雙向交流能夠擦撞出更燦爛的火花,讀者可藉由作者對作品的解釋能更了解其原意,而作者也能透過讀者的回饋發現原本沒想過的特殊意涵、甚至是更有意思的詮釋!

    回覆刪除
  40. 第二組:台灣通俗文學

    我覺得第二組的通俗文學報告的很棒,他們挑了幾個著名且大家都熟悉的作家,也各代表著不同的通俗文學或小說,例如瓊瑤是言情小說、三毛是異國散文……等等,我也是很喜歡看書的人,常接觸各式各樣的各外讀物,除了政治和宗教以外的書我都看,所以這組所介紹的讓我很興奮,文學也和每個領域一樣,會隨著時代變遷而改變,從手抄本到後來發明了印刷術,現在的科技進步使我們有電子書更方便閱讀,但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拿著書的感覺,手裡有紙張的質感,一頁一頁翻著作家嘔心瀝血之作,有些想法是從書中得來的靈感,所以我覺得通俗文學是個很棒的集散地,尤其是比較近代的作家如九把刀很了解年輕人的想法,他寫出來的小說很貼近我們,所以更能獲得認同感,而且也能意想不到、間接地影響讀者的人生,我認為通俗文學作家有這一個神聖的任務,我以後會涉獵更多更多的通俗文學!

    回覆刪除
  41. 通俗文學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它能觸動大眾的心,讓民眾有共鳴,內容不脫離一般人會遭遇的事情,還是有一定的主題設定,生離死別,學生上班族家族等,與經典文學的差別在於,通俗文學需要讓人理解,而經典文學亂寫一通也無所謂,我想是民眾的多寡定義了何謂通俗何謂經典,如果人人的思維都像文豪,則一般的文學作品可能就會被奉之經典了,是相對的問題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