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9月26日 星期四

Week 3-26/09/2013-: : Films(電影)

Week 3-26/09/2013-: : Films(電影)-從【桃花過渡】、【八百壯士】、【養鴨人家】、【我是一片雲】、【兒子的大玩偶】、【悲情城市】、【喜宴】、【藍色大門】、【無米樂】、【海角七號】、【一八九五】、【艋舺】帶領助教:尚儒

時間過得很快,馬上來到我們第一組的報告,同學們反應熱烈:)
第一組認真的組員們:)


可愛的莊教授正在認真為各位同學解釋我們的電影
還有同學們上課有如拼命三郎的作筆記喔^^





除了課堂上所提到的電影,同學們也可以做分享亦或者有什麼我們第一組同學疏忽掉沒介紹的?都可以做討論喔:D

53 則留言:

  1. 每次上到臺灣電影史相關的課程,都深深覺得電影「真好用」,不管是想政治宣導還是思想灌輸都很容易用電影來實現,但是電影又具有保留當下氛圍與風氣的重要任務,也能承載導演想透過鏡頭傳達給觀眾的個人意志,這兩者賦予電影一個極高的藝術價值。
    我想提到另一部台灣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楊德昌導演的作品,除了一些青少年的問題之外,還有一些父權體制下的性別不平等也隱現在這部電影當中,雖然當初看這部片有點被驚嚇到,有一些相關論文卻讓這部電影從一個單純的犯案進而探討符號、女權等隱藏密碼。

    回覆刪除
  2. 討論國片的話題,我也有一方面的分享
    前兩個星期也去看國片〈總舖師〉,
    雖然故事描述方法真的老套,
    但是我更大大讚嘆他的渲染力是很夠的,
    簡單的旋律,豐富又趣味的肢體動作,
    在電影結束後,
    跟朋友一群人一同把手機鈴聲改成他們的主題曲─金罵沒ㄤ,
    更好笑的是,每次手機一響起,自己都會尷尬想趕快接起電話,
    但是又想要一再地藉由主題曲來回味電影的些許片段。

    辦桌文化的精隨,大家都品嚐得出來,
    更佩服導演可以又這麼詼諧的方式,
    同時間把正反兩面的人生寫照,都呈現出來,
    所以才會讓身為觀眾的我又哭又笑,
    我想要表達的是一部好的電影的影響力是很大的。

    回覆刪除
  3. 討論國片的話題,我也有一方面的分享
    前兩個星期也去看國片〈總舖師〉,
    雖然故事描述方法真的老套,
    但是我更大大讚嘆他的渲染力是很夠的,
    簡單的旋律,豐富又趣味的肢體動作,
    在電影結束後,
    跟朋友一群人一同把手機鈴聲改成他們的主題曲─金罵沒ㄤ,
    更好笑的是,每次手機一響起,自己都會尷尬想趕快接起電話,
    但是又想要一再地藉由主題曲來回味電影的些許片段。

    辦桌文化的精隨,大家都品嚐得出來,
    更佩服導演可以又這麼詼諧的方式,
    同時間把正反兩面的人生寫照,都呈現出來,
    所以才會讓身為觀眾的我又哭又笑,
    我想要表達的是一部好的電影的影響力是很大的。

    回覆刪除
  4. 黃瓊嫻 音樂105
    不得不說這組同學真的很厲害,在這麼有限的時間內,把台灣電影發展的脈絡、背景介紹得這麼仔細。台灣早期電影除了反映當時台灣的景象外,也受到當時的政策所影響,讓我覺得很有趣的是"健康寫實電影",這六個字中的"寫實"兩字,跟現實生活中的"寫實"有很大的出入,感覺這一類電影比較像是某種洗腦的手段,與現在電影的功能有很大的不同,但不可諱言的是,當時這些電影的拍攝與製作也幫助台灣電影基礎的建立與人才的培養,讓台灣電影能夠進一步發展。

    回覆刪除
  5. 這堂課讓我重新將眼光放到台灣的本地電影。也讓我對台灣的電影發展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因為自以為台灣電影中,原來只存在閩南的連續劇或是偶像片,現在又更進一步的認識到整個台灣電影發展的歷史與演化成今天的模式。提醒了我台灣的紀錄片也是如此關鍵的一個影視領域。也讓我更加有深入影響的是一些語言在電影中的發展。例如:“台客”此字的發展是被標籤化的結果。(心中有個小疑問,其實此字的真正含義是?)

    另外,語言象徵社會的一個高、低階語言也是我一個新穎的發現。原來從電影當中,語言轉換的現象居然會做出如此的變化。讓意識形態及電影再現的結果都會有不一樣的效果。語言原來也會有“羅曼蒂克”的時候,我想有些電影會加上本地的方言/閩南話也會有增加效果的成果。

    最後,我也想當喜歡老師所做的補充。電影逐步邁向商業化的發展,這應該是無法避免的事實,因為畢竟全球化所帶動的其中一個重要發展是商業上的需求。但是我認為這種商業發展對電影的發展有另外的一種“創新”的影響。其中之一,就是電影可以發揮更多劇情的效果。然而其不好之處,也有可能就此而失去了其原創性以及其寫實所要表達的相關重點。另外,有關電影研究的12個分析。這些元素在電影中應該也會有重複出現的元素,只是以這種方式來分類,讓我更加一步認識電影分析。

    -竹内智美

    回覆刪除
  6. 我在聽完楊導演的分享後,在隔天立馬和同學們憶起去電影院看,原本想著應該會只有我們幾個人,沒想到49個座位竟坐無虛席,我這才發現台灣人對於好騙的認知已經有了不一樣的想法了,紀錄片對於一班人來說是非常的無聊,也比較不會吸引年輕人的共鳴,但是在去電影院看電影時卻意外發現還是有為數補紹的年輕人來看這一部片,我只能說導演的拍攝方式真的能夠吸引大眾的目光。
    另外在看預告片時比較沒有新移民女性的部分,所以我看完全部的影片內容後才對新移民女性有了一些認識,謝謝楊導演用心地拍攝任我對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有了新的認知。

    回覆刪除
  7. 我在聽完楊導演的分享後再隔天立刻和同學們憶起去觀看,我原以為電影院只會有我們這些人而已,沒想到49個座位竟賣到沒票,這也顯示了台灣人對於紀錄片的觀感似乎不太一樣了,我觀察的來觀看電影的族群,發現其實也是有很多年輕人來看的,對於我們這一代的人來說紀錄片就是一個無聊的感覺,沒想到不知道是楊導演的拍攝手法太厲害還是我們的心態在轉變,年輕人似乎也關注起紀錄片來了。
    在看預告片比較沒有提到新移民女性的問題,但是在看完整部影片後才發現原來這群被我長期忽略的人們比例竟然那麼高,透過這部電影讓我更了解自己的土地有那摸多不同的族群,也喚起了我對這批新移民的重視,非常謝謝楊導演拍出了這麼棒的電影。

    回覆刪除
  8. 我在聽完楊導演的分享後再隔天立刻和同學們憶起去觀看,我原以為電影院只會有我們這些人而已,沒想到49個座位竟賣到沒票,這也顯示了台灣人對於紀錄片的觀感似乎不太一樣了,我觀察的來觀看電影的族群,發現其實也是有很多年輕人來看的,對於我們這一代的人來說紀錄片就是一個無聊的感覺,沒想到不知道是楊導演的拍攝手法太厲害還是我們的心態在轉變,年輕人似乎也關注起紀錄片來了。
    在看預告片比較沒有提到新移民女性的問題,但是在看完整部影片後才發現原來這群被我長期忽略的人們比例竟然那麼高,透過這部電影讓我更了解自己的土地有那摸多不同的族群,也喚起了我對這批新移民的重視,非常謝謝楊導演拍出了這麼棒的電影。

    回覆刪除
  9. 我在聽完楊導演的分享後再隔天立刻和同學們憶起去觀看,我原以為電影院只會有我們這些人而已,沒想到49個座位竟賣到沒票,這也顯示了台灣人對於紀錄片的觀感似乎不太一樣了,我觀察的來觀看電影的族群,發現其實也是有很多年輕人來看的,對於我們這一代的人來說紀錄片就是一個無聊的感覺,沒想到不知道是楊導演的拍攝手法太厲害還是我們的心態在轉變,年輕人似乎也關注起紀錄片來了。
    在看預告片比較沒有提到新移民女性的問題,但是在看完整部影片後才發現原來這群被我長期忽略的人們比例竟然那麼高,透過這部電影讓我更了解自己的土地有那摸多不同的族群,也喚起了我對這批新移民的重視,非常謝謝楊導演拍出了這麼棒的電影。

    回覆刪除
  10. 我在聽完楊導演的分享後再隔天立刻和同學們憶起去觀看,我原以為電影院只會有我們這些人而已,沒想到49個座位竟賣到沒票,這也顯示了台灣人對於紀錄片的觀感似乎不太一樣了,我觀察的來觀看電影的族群,發現其實也是有很多年輕人來看的,對於我們這一代的人來說紀錄片就是一個無聊的感覺,沒想到不知道是楊導演的拍攝手法太厲害還是我們的心態在轉變,年輕人似乎也關注起紀錄片來了。
    在看預告片比較沒有提到新移民女性的問題,但是在看完整部影片後才發現原來這群被我長期忽略的人們比例竟然那麼高,透過這部電影讓我更了解自己的土地有那摸多不同的族群,也喚起了我對這批新移民的重視,非常謝謝楊導演拍出了這麼棒的電影。

    2013年10月8日下午6:01

    回覆刪除
  11. 其實因為家裡的習慣因素 我在上了國中之後就幾乎沒進過電影院

    只有偶爾看第四台的重播 或是老師為了教學 或同學擅自利用午休或自習時間 才有機會看到電影 但是 我還是會在有時間時利用網路進行觀看

    這次為了報告 我開始努力去了解當代電影 但是果然還是不太行

    沒辦法好好的呈現在報告中 光是瞭解自己所負責的電影就是極限了

    但今後也會以自己的方式去支持台灣電影的

    回覆刪除
  12. 廖婉雅 應華1052013年10月11日 晚上9:35

    我對這組報告中提到台灣電影有一段健康寫實風時期印象深刻。
    他們說到健康寫實指的是題材健康,而手法寫實。
    聽起來並沒有什麼奇怪之處,
    但他們舉例說到養鴨人家一片當中,
    使用標準的京片子去為土生土長的台灣養鴨人家配音。
    我一想像起來不禁莞爾一笑,
    那會是多麼奇怪的畫面啊!
    也難怪他們說到這又要健康又要寫實的規定實在矛盾。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是政宣片,
    政治直截了當的將一隻手伸進電影圈操控了人民所看到的畫面。
    所有的政令都看似美好而沒有一絲瑕疵,
    然後在幕後人民所看不到的呢?
    政府曾經有偌大的勢力可以玩弄人民的感官,
    想來令人打了個寒顫。
    很慶幸到了現在電影中出現的政治議題不再單一方向,
    〈海角七號〉、〈雞排英雄〉、〈不能沒有你〉等等多部國片中也出現了探討政治議題的劇情,
    政治不再像戒嚴時期那般遙不可及,
    透過電影的放送在公開的場合予民眾省思的管道。

    我覺得國片的魅力其實在於用誇張的手法表達真實而平凡的生活。
    如何誇張的表現真實呢?
    這是我看完近期仍在電影院上映的〈總舖師〉後和朋友探討的問題。
    我們都一邊批評著這劇情有多麼芭樂、多麼灑狗血,
    可是坐在電影院的時候卻又隨著劇情又哭又笑。
    我覺得那是用詼諧的手法去掩飾生活的悲傷的一面,
    可是卻又能夠投射到我們自己的生活。
    當那一面毫不保留的呈現在腦海中,
    我們自動把酸甜苦辣和劇中的故事連結,
    國片就成功的引人發笑、賺人熱淚了。

    回覆刪除
  13. 我個人覺得可以加入痞子英雄系列兼電影,不只拍攝技巧大幅提升也加入了好萊塢式的很多元素,比方說槍戰爆破等等,況且還賣座到國外,可以加入分析。

    報告的內容很充實,引述權威之言可見用心。

    回覆刪除
  14. 我也是這組的小組員,現在留言好像有點晚了呢...XD我負責的是《我是一片雲》和《悲情城市》兩部片子,其實當初覺得超惋惜的是明明這兩部片子還有很多很多東西可以講,可是因為時間的限制只好不斷的刪減,因為個人士比較偏好活潑一點切和大家有興趣事務的報告方式啦,不過像這樣去蕪存菁也是為了讓大家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學到最多東西。我一定要講一下我被刪掉的那張投影片啦!(謎:明明就超不重要的)你們不覺得林青霞長得跟《蘭陵王》裡面的鄭兒超像的嗎?我在看那部片子的時候一直這麼覺得!!

    另外,看到上面有同學提到《逗陣ㄟ》這部片子,想當時我在電影院看到時就跟我妹說:「這個看起來很好笑!下次來看這部好不好?」,結果她說:「這種片子有需要花錢到戲院看嗎?」想想不禁令人感概,難道國外的片子才有價值跟資格讓我們掏錢去戲院欣賞,國片就只能當在家裡茶餘飯後的下酒菜嗎?真心希望這個價值觀能在越來越多優質的國片出現之時,跟著一起改變。

    回覆刪除
  15. 我很喜歡這組的表現方式,不僅介紹的很詳細,加上老師的註解,也讓我對電影有比較多的認識,其實本身平常不太看電影,總覺得很多標榜大片都是特效使然並不是真正的很有內容,但是從國片《海角七號》開始,廣大的迴響好像為國片製作團隊們打了一劑強心針,開始推出蠻多的國片作品,細細品嚐都可以發現其實國片有些內容很細緻,很多細節環環相扣也有許多隱藏意涵,和外國投入鉅資製作的特效片比起來反而顯得細緻,更值得一看!!

    回覆刪除
  16. 古莉貞

    報告的真精彩. 一開始我對於台灣電影不是很了解. 在我們現代的生活中, 電視上幾乎只能看到一般關於愛情的連續劇. 反而我們的國片幾乎很少看到.為什麼呢? 是不好看嗎?
    也不是啊, 就拿 "海角七號" 這部電影來看, 拍得真棒!
    不過現在有些國片反而不太受歡迎, 實在有點太可惜!

    回覆刪除
  17. 劉依萍

    就報告方式,希望還沒有要上台講解的組員可以不要站的離講者很近,會把PPT全部都擋住,邊邊角角的人民完全看不到上面的內容。
    就報告內容,很有脈絡一致性的連貫,感覺很切合你們定的大綱,而且時間掌握的剛剛好,為我們做了一個非常棒的示範~因為電影有很多要介紹,卻都把內涵講的簡單明瞭,讓我非常有興趣想要看一看其中講到的"無米樂"或者是"而兒子的大玩偶"還有李安早期拍攝的電影。

    回覆刪除
  18. 廖婕軒

    每次上到臺灣電影史相關的課程,都深深覺得電影「真好用」,不管是想政治宣導還是思想灌輸都很容易用電影來實現,但是電影又具有保留當下氛圍與風氣的重要任務,也能承載導演想透過鏡頭傳達給觀眾的個人意志,這兩者賦予電影一個極高的藝術價值。
    我想提到另一部台灣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楊德昌導演的作品,除了一些青少年的問題之外,還有一些父權體制下的性別不平等也隱現在這部電影當中,雖然當初看這部片有點被驚嚇到,有一些相關論文卻讓這部電影從一個單純的犯案進而探討符號、女權等隱藏密碼。

    回覆刪除
  19. 羅睿菱

    最近看了過年時上映的國片-逗陣ㄟ,片中主角住在眷村,逗陣ㄟ這部片有關於鄰居、家庭關係,孩子的夢想與爸媽的期許,整齣戲非常的歡樂,充滿濃濃的人情味,該片也寫實的描述出台灣的家庭概況與社會,非常有趣!推薦給大家微笑

    此外,關於政治宣傳的電影,以前農復會就有拍過許多農教電影,像這組有提到的"養鴨人家",還有《農家好》,有愛情跟政策兩大元素。而女主角一定出身農家,愛情也曲折離奇,農家好的男主角最後竟為了肥料推廣工作而放棄女朋友,相當正直

    回覆刪除
  20. 王姿力
    昨天看了「被偷走的那五年」。女主角是大陸人,和以往台灣電影一定都是台灣演員的既定印象不同;取景地點也不只局限於台灣。片中劇情高潮迭起,和以往的台語愛情電影相較起來,我認為除了從黑白到彩色、妝容服裝上有所改變,兩者同樣都包含了導演想要傳達的意象和發人深省的意味。片中一句話讓我非常感動:「我不必出席你人生中的每一個重要場合,只要在每一個場合中,你的心裡面有我的位置就可以了。」(大概是這樣,確切的用詞我忘了)因為他就在你的的心中,所以不管他在哪裡,他都活著;不因為肉體的腐壞凋零,不因為時間的逝去,他都活著。

    回覆刪除
  21. 陳家平

    我在FB上看到朋友說"原本以為「被偷走的那五年」是在講2008~2013"XDDD

    回覆刪除
  22. 王姿力

    昨天看了「被偷走的那五年」。女主角是大陸人,和以往台灣電影一定都是台灣演員的既定印象不同;取景地點也不只局限於台灣。片中劇情高潮迭起,和以往的台語愛情電影相較起來,我認為除了從黑白到彩色、妝容服裝上有所改變,兩者同樣都包含了導演想要傳達的意象和發人深省的意味。片中一句話讓我非常感動:「我不必出席你人生中的每一個重要場合,只要在每一個場合中,你的心裡面有我的位置就可以了。」因為他就在你的的心中,所以不管他在哪裡,他都活著;不因為肉體的腐壞凋零,不因為時間的逝去,他都活著。

    回覆刪除
  23. 郭俐萱

    我是本周報告的小組員,以往在看電影時就不會思考到這麼深的層面,只是單純欣賞,這次由電影方面來探討台灣的文化感覺很不樣,在不同時期與種類的電影中也深深感受到每部電影所要反映出來的意義和台灣的生命力,這組的組員也很特別,有澳門僑生、馬來西亞僑生還有日本僑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很愉快也很有趣。

    回覆刪除
  24. 孫毓襄

    我以往都只看電視播出貨DVD,這一、兩年才開始會進電影院觀賞電影,因此對電影這個領域所知甚少。
    聽了報告後才知道,原萊臺灣電影曾經如此蓬勃發展、台語片大量生產,驚人的數量遠遠超出我的想像。
    介紹的影片有部分曾於國中或高中的課堂上觀看過,例如《無米樂》和《兒子的大玩偶》,這兩部片皆令我深受感動並有所思考,特別是當中樸實的所謂「小人物」,儘管生活艱辛,依然善良而充滿人情味,我認為,他們都是偉大的

    回覆刪除
  25. 張云瑄
    開始看國片差不多是從海角七號開始,對在此以前的台灣電影都不太了解,這次聽到從台語片開始到現在的台灣電影過程的演變,感覺像看了小小的台灣史一樣,很有趣

    回覆刪除
  26. 江旻諭
    聽完第一組的介紹,才發現自己對自己國家的電影文化只有在海角七號以後,甚至覺得台灣電影多處在髒話之中。上完課,擁有新的角度來觀看屬於台灣的電影。之後觀看國片,會以新的角度,不以劇中文詞作為電影的好壞。

    回覆刪除
  27. 黃筠琁
    現代人其實都漸漸"西化",國片也漸漸不被重視。聽了這次的主題也深有體會,像是"阿嬤的夢中情人",自己本身也有看過,對於當時的那種電影創作的元素感到很有趣,有點天馬行空但是又不失他其中的意涵。

    經過這次的主題,慢慢開始對以前的台灣電影有更深一步的了解,那些被我們忽視的其實往往都是最有意義的。身為台灣人,對於台灣的文化,應繼續秉持著更重視的態度,讓全世界都能看到台灣最棒的電影。

    回覆刪除
  28. 廖婉雅
    我對這組報告中提到台灣電影有一段健康寫實風時期印象深刻。
    他們說到健康寫實指的是題材健康,而手法寫實。
    聽起來並沒有什麼奇怪之處,
    但他們舉例說到養鴨人家一片當中,
    使用標準的京片子去為土生土長的台灣養鴨人家配音。
    我一想像起來不禁莞爾一笑,
    那會是多麼奇怪的畫面啊!
    也難怪他們說到這又要健康又要寫實的規定實在矛盾。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是政宣片,
    政治直截了當的將一隻手伸進電影圈操控了人民所看到的畫面。
    所有的政令都看似美好而沒有一絲瑕疵,
    然後在幕後人民所看不到的呢?
    政府曾經有偌大的勢力可以玩弄人民的感官,
    想來令人打了個寒顫。
    很慶幸到了現在電影中出現的政治議題不再單一方向,
    〈海角七號〉、〈雞排英雄〉、〈不能沒有你〉等等多部國片中也出現了探討政治議題的劇情,
    政治不再像戒嚴時期那般遙不可及,
    透過電影的放送在公開的場合予民眾省思的管道。

    我覺得國片的魅力其實在於用誇張的手法表達真實而平凡的生活。
    如何誇張的表現真實呢?
    這是我看完近期仍在電影院上映的〈總舖師〉後和朋友探討的問題。
    我們都一邊批評著這劇情有多麼芭樂、多麼灑狗血,
    可是坐在電影院的時候卻又隨著劇情又哭又笑。
    我覺得那是用詼諧的手法去掩飾生活的悲傷的一面,
    可是卻又能夠投射到我們自己的生活。
    當那一面毫不保留的呈現在腦海中,
    我們自動把酸甜苦辣和劇中的故事連結,
    國片就成功的引人發笑、賺人熱淚了。

    回覆刪除
  29. 黃薇

    討論國片的話題,我也有一方面的分享
    前兩個星期也去看國片〈總舖師〉,
    雖然故事描述方法真的老套,
    但是我更大大讚嘆他的渲染力是很夠的,
    簡單的旋律,豐富又趣味的肢體動作,
    在電影結束後,
    跟朋友一群人一同把手機鈴聲改成他們的主題曲─金罵沒ㄤ,
    更好笑的是,每次手機一響起,自己都會尷尬想趕快接起電話,
    但是又想要一再地藉由主題曲來回味電影的些許片段。

    辦桌文化的精隨,大家都品嚐得出來,
    更佩服導演可以又這麼詼諧的方式,
    同時間把正反兩面的人生寫照,都呈現出來,
    所以才會讓身為觀眾的我又哭又笑,
    我想要表達的是一部好的電影的影響力是很大的。

    回覆刪除
  30. 陳柔合
    因為這堂課,又再一次看了海角七號,試著用新的角度和觀點觀賞一部電影,比起以往會因此有更深刻的反思,第一次關注在感情以外的還有文化、語言等等的區塊,用歷史事件的角度看導演敘述整個故事,會有更深一層的感受

    回覆刪除
  31. 廖珮瑜
    聽完這禮拜組別報告,了解原來台灣電影界有如此多的歷史。由台語片中,可以看出當時的社會、服飾以及想法。那時電影是反映當時社會的價值。甫看完阿嬤的夢中情人這部片,演員冒著生命危險演出跳海戲,反映了老師上課中所說的科技、資源不發達,電影工作者所付出的代價,經由電影的畫面呈現,理念很直接的就印入觀者的腦袋裡。觀看最近台灣所拍攝的影集電影(EX總鋪師),我從中發現引起大家許多共鳴的特點標榜的台灣人情味,從文化裡最精華的感情、關懷,其實比較鄉下和都市,對於人文關懷、感情交流層次上南轅北轍,鄉下的感情交流未受到激烈競爭壓力的影響,仍舊保有三 四十年前的溫暖,而都市已經漸漸冷卻了,我想台灣人情味的電影,也讓觀者補足多年來失去的台灣人情味。電影也具備了跟宗教一般的慰藉吧!

    回覆刪除
  32. 曹君薇
    說真的我並不是個喜歡看國片的人,從海角七號到被偷走的五年,我大概只看了3部而已,其中我最推薦翻滾吧阿信,相較描述青春歲月的芭樂劇情,它是一部紀錄片,勵志卻不說教的好片,也述說著一般人在人生的路上,總會遭遇到挫折,讓人箝制不前,只有提起勇氣正面迎向問題,擔起選擇後的責任,努力不懈,才能突破重圍。

    回覆刪除
  33. 高山智惠子
    各年代的代表性的台灣電影使我了解了台灣的歷史和文化。我喜歡看台灣電影,比如說,侯孝賢、楊德昌、楊立國、吳念真、李安、蔡明亮、賴聲川、朱延平、陳玉勳、易智言、魏德聖、等等,我看過這些導演的所有的作品。不過,有的作品,對我來說,很難理解內容。因為我覺得我還不了解台灣的歷史。為了更深入了解台灣的歷史和文化我想要繼續看更多的台灣電影。

    回覆刪除
  34. 黃黎
    其實因為家裡的習慣因素 我在上了國中之後就幾乎沒進過電影院

    只有偶爾看第四台的重播 或是老師為了教學 或同學擅自利用午休或自習時間 才有機會看到電影 但是 我還是會在有時間時利用網路進行觀看

    這次為了報告 我開始努力去了解當代電影 但是果然還是不太行

    沒辦法好好的呈現在報告中 光是瞭解自己所負責的電影就是極限了

    但今後也會以自己的方式去支持台灣電影的

    回覆刪除
  35. 張菀庭
    我覺得電影組的同學分享的內容很棒!也十分緊湊,我想如果沒有時間限制的話,一定可以報告更多精采的電影主題。同學是由年代演進切入,或許也可以將電影分類做介紹再比較不同年代的同類型電影有什麼差別也是不錯的選擇!
    前幾週也有去看「被偷走的那五年」,雖然聽過兩極化的評價,但是我個人蠻喜歡這部電影的。我覺得裡面有很多句話都讓人感動,尤其是最後女主角錄音的部分,雖然中間有一小部分有點像「明日的記憶」,但是劇情後來的演進卻令人出乎意料!整部戲劇都很緊湊,不會有無聊的感覺!
    其實我對電影沒有很懂,但至少經過這次同學的報告及老師的補充後我學到了不少!我想藉由同學及老師的分享開始累積自己看電影的經驗,除了可以放鬆自己,還能從中省思。

    回覆刪除
  36. 陳家平
    我覺得這周報告同學介紹台灣電影的歷史脈絡和時代背景相當精彩!
    從一開始日治時代的殖民環境,到國民政府遷台為了統治目的而產出的,不健康也不寫實的健康寫實主義電影,都是「生活處處皆政治」的例證,
    藝術從來不是中立的,其實都淺藏著社會的影響和時代背景的渲染,我想所謂的「中立」其實根本不可能吧,
    每部電影從選材、拍攝手法、敘事方式都帶著電影工作者的觀點和主觀意識,從作者、導演、劇本、敘事方式和時代脈絡去分析電影的意義,對我來說這正是電影迷人的地方,也是一種形式的歷史紀錄,所以中立對我來說並沒有刻意追求的必要。

    對一個深深喜歡土地、喜歡農村的小孩來說,50年代後的本土電影、台語片實在是很吸引我,拍攝出底層農村生活的辛酸和視角的電影讓我超想去看。
    而與同志議題或性/別相關的電影也是我會特別注意的。
    同學報告時說會出現這些電影是因為台灣對同志已經漸漸開放,也是亞洲國家中較友善的,這點我同意,
    但思及當時時代(1990年代.2000年左右),台灣的性/別意識和非異性戀的處境好像並非如此開放(其實現在也沒有開放啊,只是大家都很政治正確而已,但還不是道德進步主義,只尊重抽象的"同志"概念),
    台灣的同志運動在2000年剛剛開始時是躲在婦女團體後,由(已經成家,被認為絕對部會是同志的)婦女團體代表發聲,由此便可知其實當時的社會對同志還是採取排斥、恐懼和不了解的態度,
    而象徵同志運動終於由同志自身取得主體性的第一屆同志大遊行也是在2004年才舉行,而當時的媒體輿論、社會氛圍仍是相當不友善的(直到現在也沒有完全解決此問題)。
    因此我認為同志電影的出現不能完全歸因於台灣社會風氣。1992年台灣同志團體開始運動抗爭的先聲,當年年底金馬國際影展推出「新同志電影」專輯,此舉進一步促成同志社群團聚的氣氛,
    然後緊接著1993年兩部與同志有關的作品(但其實這部作品被批評導演在電影中呈現了他的恐同意識)與獲得國際獎項,也因此在國內受到矚目,
    除了台灣社會氛圍較開放外,這些電影的出現和其後台灣90年代盛極一時的同志風潮,恐怕也與「在國外得獎」國人的印象很有關係,而這又與台灣人對西方象徵「進步」、「文明」的世界的嚮往,以及後殖民的氛圍有關。

    上了大學之後看了好幾部紀錄片,包括前陣子的"拔一條河"、講樂生院的生活和抗爭運動的"樂生劫運2.0"、關於移工和女同志的"T婆工廠"、"彩虹芭樂"、講哈佛大學學生為校內勞工抗爭的"佔領校長室"等等,
    紀錄片這種表現形式能讓我感受到片中人物的真實生命故事,而能接觸人、聽故事、理解他們的快樂或悲苦,讓我覺得感受很深刻。
    非常推薦以上幾部紀錄片!也很想找機會去看"無米樂"、"人民的聲音"。

    回覆刪除
  37. 陳姷璇
    聽完這次的報告,讓我對電影有更深入的了解。
    原本以為電影就是看過就好,從沒想過電影也有這麼大的學問,更有這麼深厚的歷史背景。
    這堂結束後我再看了一次老師推薦的阿媽的夢中情人,原先被我單純的視為搞笑的畫面,竟然隱藏著當代的歷史變化,更經由劇情記錄國片由盛轉衰的歷程。

    回覆刪除
  38. 鄭宜昀
    電影組的報告真的非常用心,分析也相當精闢,不僅將台灣不同時期的電影很有系統地分類且根據不同時間的思潮加以分析各電影在台灣影史上所代表的意義。
    但個人有個疑問(其實算是私心啦!)
    《聖石傳說》是目前台灣,也是全球,唯一的一部「布袋戲」電影。如此「特殊」的一部電影沒在你們的報告中出現,讓身為霹靂戲迷我有點小小的失落。是因為《聖石傳說》的劇情不好分析嗎?
    雖然如此,我還是覺得你們的報告為大家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辛苦了!

    回覆刪除
  39.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40. 黃瓊嫻
    不得不說這組同學真的很厲害,在這麼有限的時間內,把台灣電影發展的脈絡、背景介紹得這麼仔細。台灣早期電影除了反映當時台灣的景象外,也受到當時的政策所影響,讓我覺得很有趣的是"健康寫實電影",這六個字中的"寫實"兩字,跟現實生活中的"寫實"有很大的出入,感覺這一類電影比較像是某種洗腦的手段,與現在電影的功能有很大的不同,但不可諱言的是,當時這些電影的拍攝與製作也幫助台灣電影基礎的建立與人才的培養,讓台灣電影能夠進一步發展。

    回覆刪除
  41. 朱賢峰
    我認為第一組報告很不錯,,
    在有限的時間能報告得那麼詳細
    雖然我有點覺得重點好像不太明確
    不過也是因為時間的問題而已
    對於國片..我也只有看過幾部而已
    所以在舉例的時候,都有很多我沒有聽過的電影名字
    在報告的時候我也了解了不少國片的歷史與發展
    雖然一路走過來不容易
    可是我也覺得國片的制作人一定會繼續努力
    嬴得全世界的讚揚!

    回覆刪除
  42. 楊雅涵
    單純猜想著,第一組之所以沒有把上列許多同學推薦,
    也真的是相當精采的影片諸如近年還改編成電視劇的《光陰的故事》,
    以及非常具有台灣文化色彩的布袋戲電影《聖石傳說》,
    或其他不論是賣座或是本身具有重大意義的影片加入討論,
    是因為課綱上僅列舉了這些影片,也不外乎是時間上的考量。

    然而這次同學的報告裏頭,這些電影也都是非常經典的作品了,
    總而言之撇開這些難免有所遺珠之憾的電影,
    我個人覺得除了表達電影工作者的意念,
    近年來「國片」也常是在尋求一個「共鳴」,
    而這些共鳴乃是缺乏在地生活經驗的人所無法理解與體會的。

    畢竟礙於資金、設備、技術和場地等種種因素,
    台灣國片自然是無法和好萊塢那些專業片場又大製作的電影比擬,
    所以國片通常追求的不會是什麼,驚人的聲光效果或過分精湛的動作片,
    也常常會以詼諧幽默甚至是搞笑誇張的手法呈現,
    又或者就是偏向紀錄片的形式,以尋求「共鳴」的方式取勝。

    舉幾個例子:
    像是近期老師非常推崇的《拔一條河》──試問,未曾經歷過八八風災,
    甚至是連颱風都沒見過的外國人,要其體會風災後的重建實在有些強人所難。
    接著是改編自九天民俗技藝團故事的《陣頭》,
    裏頭包含有離鄉背井去象徵著出頭天的台北打拼的概念,
    以及裝有LED燈現代化的三太子像,還有隨著時代變遷的「陣頭」形式,
    而台灣電影復興之作《海角七號》奠基於台灣曾受日治的背景更不用多說了。
    這些都是在說故事,說著台灣的故事,我們身邊的故事,
    所以唯有我們這些生活其中的人,才能深刻領略並隨之起伏、笑罵。
    最後實在是有點職業病@@,我想把「全球在地化」的概念用在這個主題上面。
    電影是相當西化的產物,整個電影工業現在遍布全球,
    電影也往往是「文化傳播」中相當潛移默化的一個重要推手。
    其中好萊塢式歐美電影,不外乎是全球化的例子,
    也因此美式文化可謂當代的強勢文化。
    至於台灣的「國片」嘛,則是用的是西方的手法(電影),
    說台灣人的故事,正是個全球在地化的體現囉!
    所以台灣也可以努力將電影向許多偶像劇一樣行銷海外,
    先從文化相似度高的亞洲開始,漸漸的向西方伸出觸手,
    說不定可以在其他方面(政治、經濟)獲得意想不到的效益,
    又反正現在也正流行學華文的不是嗎?

    回覆刪除
  43. 竹內智美
    這堂課讓我重新將眼光放到台灣的本地電影。也讓我對台灣的電影發展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因為自以為台灣電影中,原來只存在閩南的連續劇或是偶像片,現在又更進一步的認識到整個台灣電影發展的歷史與演化成今天的模式。提醒了我台灣的紀錄片也是如此關鍵的一個影視領域。也讓我更加有深入影響的是一些語言在電影中的發展。例如:“台客”此字的發展是被標籤化的結果。(心中有個小疑問,其實此字的真正含義是?)

    另外,語言象徵社會的一個高、低階語言也是我一個新穎的發現。原來從電影當中,語言轉換的現象居然會做出如此的變化。讓意識形態及電影再現的結果都會有不一樣的效果。語言原來也會有“羅曼蒂克”的時候,我想有些電影會加上本地的方言/閩南話也會有增加效果的成果。

    最後,我也想當喜歡老師所做的補充。電影逐步邁向商業化的發展,這應該是無法避免的事實,因為畢竟全球化所帶動的其中一個重要發展是商業上的需求。但是我認為這種商業發展對電影的發展有另外的一種“創新”的影響。其中之一,就是電影可以發揮更多劇情的效果。然而其不好之處,也有可能就此而失去了其原創性以及其寫實所要表達的相關重點。另外,有關電影研究的12個分析。這些元素在電影中應該也會有重複出現的元素,只是以這種方式來分類,讓我更加一步認識電影分析。

    回覆刪除
  44. 蔡子柔
    以前看電影時只是把影片當成一個故事,但是透過今天的課程,讓我學習看到電影中更深的層面.電影不只是幾個鐘頭的故事,同時也是整個時代的故事,透過電影可以一窺以往時代的面貌.

    雖然國片的市場不如好萊塢大,但是卻是一種對於台灣歷史與文化的認同.國片所表達出來的故事與議題是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所曾經歷的,上完上堂課之後讓我對於台灣電影有了更深的瞭解

    回覆刪除
  45. 陳丹琳
    我覺得第一組的同學講的非常不錯,涵蓋面廣,但又非常有深度,很有水平。

    他們有幾點做的很好的,首先就是把每個講者的名字都打出來,但是可惜的是他們的名字都被桌子擋住了,我們根本看不見。其次,他們時間控制的好,在短短35分鐘內講了那麼多很有深度東西,理清了臺灣電影發展歷史,介紹了幾部臺灣電影史上的重要電影,讓我對臺灣電影有了較全面的認識。

    我是大陸來的交換生,之前對臺灣電影處於零了解狀態。八百壯士,我是一片雲,悲情城市等等這些,我都是第一次接觸。課上被作為常識的東西對我來說很多時候聽的都雲裡霧裡。所以這節課對我來時是臺灣電影的啓蒙課,讓我想更深入地了解臺灣電影。

    語言的高低階這種語言社會學的雙言理論,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新的理論。臺灣電影越來越本土化,臺灣味。臺灣人的主體意識越來越強。就這點來講,我覺得大陸的電影做得就沒有臺灣好。大陸的電影基本都是普通話單一語言,很少有導演用方言去拍攝電影。有些主題,還是需要特定的語言才能展現它的魅力。

    回覆刪除
  46. 張琬婷
    我在聽完楊導演的分享後再隔天立刻和同學們一起去觀看,我原以為電影院只會有我們這些人而已,沒想到49個座位竟賣到沒票,這也顯示了台灣人對於紀錄片的觀感似乎不太一樣了,我觀察的來觀看電影的族群,發現其實也是有很多年輕人來看的,對於我們這一代的人來說紀錄片就是一個無聊的感覺,沒想到不知道是楊導演的拍攝手法太厲害還是我們的心態在轉變,年輕人似乎也關注起紀錄片來了。

    在看預告片比較沒有提到新移民女性的問題,但是在看完整部影片後才發現原來這群被我長期忽略的人們比例竟然那麼高,透過這部電影讓我更了解自己的土地有那麼多不同的族群,也喚起了我對這批新移民的重視,非常謝謝楊導演拍出了這麼棒的電影。

    回覆刪除
  47. 曹君薇
    聽完導演解說後,突然覺得自己真的要好好地支持國片,不然真的會埋沒台灣文化,楊導演清晰描寫了台灣的弱勢族群,他關心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即使被周遭的朋友們冷嘲熱諷,笑他選用的題材,從過去的老人到現在的外籍配偶,都被大家不看好,被大家視為票房毒藥,但他仍用他獨特的眼光,創造話題,進而讓大家發現,關心弱勢團體,讓這個社會變得越來越好!

    回覆刪除
  48. 影山晶子
    台灣國片對我而言就是外國片。我以前看台灣電影的原因是為了想學習中文 。看電影就是學習中文的一種方法。但我看了好幾部電影之後才發覺,看國片不僅是能夠加強自己的中文能力以外,也可以認識台灣的文化,習俗和歷史等等。其次是聽完第一組同學們的報告,台灣國片的歷史很深,台灣電影更吸引我去看。我希望台灣電影能夠令我更深刻的了解台灣文化,習俗和歷史。
    另外,我曾經看過老師推薦的[阿媽的夢中情人]。覺得很好笑。也可以接觸以前的台灣。我看了講義以後才知道導演是北村豊晴先生。我去過他開的居酒屋。那時候北村豊晴導演也在。他人很好,是一位很好的導演,菜的味道也還不錯!他也幫我簽名了。同學們如果有機會去看看他的店跟他討論電影吧。

    回覆刪除
  49. 謝青穎
    每個人只有一生,但透過電影,我們能體驗各種不同的生命經驗。我想,這就是我為什麼那麼沈醉於黑暗方室的原因吧微笑

    我想提出一點討論,當電影被稱為「八大藝術」時,藝術的儀式性是否會影響到影片的本質傳遞,也就是說,當盜版、DVD、公開播映、可攜式電子產品的隨走隨看、座談會、電影例會等等非「正式」形式的展演,會不會影響到當電影在電影院播映時的儀式行為所產生的意義?
    非正式的接受文本(影片)時,儀式性消失時,藝術的可重複性、歷時性還能存在嗎(這點也可以和舞蹈、戲劇作參照比較)

    非常佩服這組的報告!深入淺出,理論結合實務,也謝謝老師的補充說明!

    回覆刪除
  50. 歐亭君
    我也是這組的小組員,現在留言好像有點晚了呢...XD我負責的是《我是一片雲》和《悲情城市》兩部片子,其實當初覺得超惋惜的是明明這兩部片子還有很多很多東西可以講,可是因為時間的限制只好不斷的刪減,因為個人士比較偏好活潑一點切和大家有興趣事務的報告方式啦,不過像這樣去蕪存菁也是為了讓大家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學到最多東西。我一定要講一下我被刪掉的那張投影片啦!(謎:明明就超不重要的)你們不覺得林青霞長得跟《蘭陵王》裡面的鄭兒超像的嗎?我在看那部片子的時候一直這麼覺得!!

    另外,看到上面有同學提到《逗陣ㄟ》這部片子,想當時我在電影院看到時就跟我妹說:「這個看起來很好笑!下次來看這部好不好?」,結果她說:「這種片子有需要花錢到戲院看嗎?」想想不禁令人感概,難道國外的片子才有價值跟資格讓我們掏錢去戲院欣賞,國片就只能當在家裡茶餘飯後的下酒菜嗎?真心希望這個價值觀能在越來越多優質的國片出現之時,跟著一起改變。

    回覆刪除
  51. 林詠恩
    我對於台灣的本土電影其實沒有很多的了解,也不知道原來台灣電影也經歷了這樣的一段歷史變化。經過這堂課以後,在看電影的時候會更去關注一些細節的內容。第一組的報告真的蠻精彩,內容非常的豐富,讓我獲得了許多資訊,也讓我了解如何去『看懂』一部電影

    回覆刪除
  52. 陳晏蓁
    我很喜歡這組的表現方式,不僅介紹的很詳細,加上老師的註解,也讓我對電影有比較多的認識,其實本身平常不太看電影,總覺得很多標榜大片都是特效使然並不是真正的很有內容,但是從國片《海角七號》開始,廣大的迴響好像為國片製作團隊們打了一劑強心針,開始推出蠻多的國片作品,細細品嚐都可以發現其實國片有些內容很細緻,很多細節環環相扣也有許多隱藏意涵,和外國投入鉅資製作的特效片比起來反而顯得細緻,更值得一看!!

    回覆刪除
  53. 孫偉文
    我是來自香港的交換學生,看過這堂課的報告之後,我有感香港人對香港電影跟台灣人對台灣電影的態度都是差不多。
    很大部分的人都是覺得既然要進電影院看電影當然是看大片,本地的片可以遲一點再在網上看,又或者不看也沒損失的樣子。
    我自已是很喜歡看電影的,一個月平均到戲院6,7次,因此很多近年的台灣電影我都有看過,像一頁台北,那些年,及近期總鋪師等等都令我更了解到台灣的本地特色,但經過課堂上同學的報告後我就更了解到這些本地特色原來也是由不同的歷史和文化交織出來。之後我再用這個角度都回看香港電影,也看到當中的香港特色也是帶有不同地方文化所交織而成。
    有人說電影是第八藝術,是因為它夾集了文字,戲劇,音樂等原素,從這渠道去了解一個地方文化是一件令人愉快又具學習具的活動!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