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4月26日 星期四

Week 9-26/04/2018: Shopping and Queuing (血拼和排隊)


Week 9-26/04/2018: Shopping and Queuing (血拼和排隊)帶領討論助教:劉嘉峻
指定閱讀
葉秀燕,〈「血拼英國」:台灣遊學生英國血拼的觀光消費研究〉,2009年文化研究會議,200914日。
蘇碩斌,〈觀光/被觀光:日治臺灣旅遊活動的社會學考察〉,《台灣社會學刊》,36(2006),頁167-209
延伸閱讀
Baudrillard, Jean. “Consumer Society.” Jean Baudrillard: Selected Writings. Ed. Mark Poster.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29-56.
廖炳惠,2001.10.6.〈從國家拜物到血拼傳奇〉,哈佛大學燕京學社,2001106日。


 

 

 

 














回應: 第9週(26/04/2018):Shopping and Queuing (血拼和排隊)
黃劭晴發表於2018年 04月 26日(四) 16:37
我覺得血拼和排隊這種文化不僅僅出現在台灣,因為凡是人都會有好奇心,只是台灣對於排隊這件事比較嚴重,跟風的心態相較之下也比其他國家明顯。這不能全怪罪於台灣,而應該怪罪與整個社會發展現況,當你所處的環境都是一些有錢人時,又或者當你處於一種大家都有的狀況下,為了避免遭受排斥,你只好選擇跟大家一起去血拼或排隊。人都是群體動物,不想被排擠在外的心態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沒有人想活在自己的小框框而不去與其他人接觸,因此大家都努力把自己融入所處的社會環境之中,也因此才會發生血拼和排隊的現象。血拼與排隊,主要看個人如何看待,如果本身覺得值得,那也沒有什麼好去計較的,畢竟時間與付出都是個人行為,沒有人強迫。

40585208i 黃家安的相片
回應: 第9週(26/04/2018):Shopping and Queuing (血拼和排隊)
黃家安發表於2018年 04月 26日(四) 22:01
台灣人好奇心很強,很多新鮮的產品推出之後,我相信一開始都是想嘗鮮的人們居多,到後來有人開始炒作後,才演變成盲從的亂象。這堂課中我很贊同老師說的一段話:時間的浪費與否是自己決定,如果一段時間是我們被迫花的,那就是浪費。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所有的零碎時間都該塞滿才有意義,無時無刻都該在做事,但我們卻忘了,偶爾將一段時間空白留給自己或什麼都不做,發呆也好,那並不是浪費,只要自己知道有意義,就是有意義。

40447029s 曾詣洵的相片
回應: 第9週(26/04/2018):Shopping and Queuing (血拼和排隊)
曾詣洵發表於2018年 04月 27日(五) 13:21
這週探討的內容很有趣,因為台灣人愛跟風、一窩蜂搶購的現象近幾年真的越來越頻繁,每次都讓我感到很困惑(尤其雷神巧克力真的超普通!!),所以很高興這門課有關於這種現象的討論與反思。(雖然說上完課好像還是無法理解那些跟風的人的心理xD)
至於老師提出的浪費時間的定義,雖然是個很好的解釋,但跟我所認為的浪費還是不太一樣,我覺得會有浪費時間的概念,那就有相對來說不浪費時間的時候,我對不浪費時間的定義是:在做完這件事後,不會後悔沒把這段時間用在其他地方。所以說排隊的時候,如果是帶著單字本在排、跟好朋友或男友一起排、邊冥想邊排,事後大概是不會後悔這段時間用錯地方,那這段排隊的時間就不能算被浪費了。
然後雖然說我無法理解跟風的現象,卻能理解排隊的心理。身為一個很愛耍廢滑手機的人,我不管有沒有在排隊都是在耍廢滑手機,那我邊排隊邊耍廢,排到了還有美食可以吃,不是很棒嗎~

40471209h 王淨婷的相片
回應: 第9週(26/04/2018):Shopping and Queuing (血拼和排隊)
王淨婷發表於2018年 04月 27日(五) 14:27
我認為台灣的排隊文化真的是很特別的現象,所謂「排隊美食」,好像說明了台灣人的口碑保證,到一個沒去過的夜市,朋友們也常常會拉著我去接在長長的排隊人潮後面,我覺得一部分也是帶著想「嘗鮮」的心態,想嘗嘗看這麼多的人潮,那個東西一定也大有來頭,我認為這不一定要用浪費時間的心態看待,而是有一些美好或是自己喜歡的事物,代表你願意花時間去追求,也算是一種生活中的小確幸或享受。

40590132m 鄭竣佑的相片
回應: 第9週(26/04/2018):Shopping and Queuing (血拼和排隊)
鄭竣佑發表於2018年 04月 29日(日) 01:10
其實說穿了,台灣時常充斥著羊群效應,別人說甚麼,就跟著說甚麼,別人做甚麼,就跟著做甚麼,很多人都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對我來講排隊其實蠻浪費時間的,但老師說只要是自己支配的都不算浪費時間,讓我對這件事有重大的改觀XDD
剛剛看到了一篇報導講臺灣人的跟風,以及曾經跟過的事物,有厚奶茶 胖老爹 蝶豆花 漸層飲料 50嵐抹茶拿鐵
馬卡龍 松露巧克力 雷神巧克力 葡式蛋塔 清玉翡翠檸檬...
我都蠻慶幸我對厚奶茶比較情有獨鍾而已,其他有的我根本不知道他曾經紅過...

40475024H 張楷儁的相片
回應: 第9週(26/04/2018):Shopping and Queuing (血拼和排隊)
張楷儁發表於2018年 04月 29日(日) 14:57
                這周的探討主題相當有趣,台灣人為何這麼喜歡排隊、跟風,其實我對這樣的現象也充滿著好奇,或許是因為看著這麼多人排就覺得這家店一定有相當吸引人的地方吧!寧願花好幾個小時來排隊,當然很多人會覺得這很浪費時間,但老師所提出的所謂浪費時間應是處於被迫花時間的狀態,例如:塞車、班機因故延誤……等,我覺得這個觀念非常好!如果時間是自己花的心甘情願,即使沒有從中獲的任何東西,那又如何,至少你得到了身心靈上的滿足!人人都會有好奇心,所以我覺得台灣的排隊現象沒有甚麼不好,只有你經過你的評估過願意將這些時間花費在排隊上,代表你覺得這家店值得,那就夠了。


40690107m 劉倩妤的相片
回應: 第9週(26/04/2018):Shopping and Queuing (血拼和排隊)
劉倩妤發表於2018年 04月 30日(一) 07:45
在課堂上討論到什麼是「浪費時間」,這個思考蠻有意思的,通常在外人來看,沒有在做所謂「應該要做的事」就是浪費時間,但是是不是真的浪費時間,每個人認定的標準不太一樣,因為大家的時間都是一樣的,要怎麼運用這一天的二十四小時做「有意義的事」,就要看每個人的定義了。排隊是蠻花時間的「運動」身心上都需要承受一些「折磨」,但是有些人可能會因為對所要排隊的事物有極大的渴望,而不覺得這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行為,不過有些人是因為生活上的必要,才不得已排隊,而會變成對他們來說的「浪費時間」。不過排隊這個文化,被認為是文明、互相尊重的行為,所以還是要遵守這個社會上定下的規則,只是要不要排隊就要看當事人的想法和環境的需要了。

40506101e 翁姿淳的相片
回應: 第9週(26/04/2018):Shopping and Queuing (血拼和排隊)
翁姿淳發表於2018年 04月 30日(一) 13:56
今天的課程內容帶著我們反思了台灣人的排隊、消費和觀光活動中所反映的許多有趣的現象。
這當中,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針對觀光活動的討論。其實對於台灣人來說,觀光活動並不純粹只是個人的享受,它還擴展到我們與親友間的互動關係。
在今天的課程之前,一直不知道原來從小被爸媽教養到大的出去玩帶點東西回來送人,是禮貌是一種「禮物經濟」或說「旅遊的恩義邏輯」。
特別在課堂討論和閱讀論文的過程中,發現這項不成文的規矩,其實深深地影響著我們每個人出去玩時的消費行為,不論是為了和無緣出去玩的親友有關這段旅程的美好,還是感謝他們的贊助來促成這趟旅遊,我們都會竭盡所能盡量帶回一些能夠真正代表當地風情的土產回來。

但話說回來,這份「恩義邏輯」的展現或許並不只能以物品交換的方式呈現。我高中畢業時,爸爸特別贊助我去美國遊玩,還有去日本當志工(順便來個深度旅遊),只記得當時在日本的通譯阿姨說:「其實不一定要買什麼貴重的禮物,只要你下飛機時,抱住你爸爸,跟他說『謝謝你讓我去日本!』,你爸爸一定就會很開心了。」

事實也真的是這樣,我永遠記得當時我在出境大廳,抱住爸爸感謝它讓我有機會踏上一趟意義深刻的旅遊時,他眼中的欣慰與滿足。也許這份感動的是遠遠超過收到實體的禮物的滿足。


40672031h 鄭厚筑的相片
回應: 第9週(26/04/2018):Shopping and Queuing (血拼和排隊)
鄭厚筑發表於2018年 04月 30日(一) 22:26
課堂上討論了何為「有意義的事」以及什麼是「浪費時間的事」,老師提出並認同了日本學者的理論,所謂的不浪費指的便是能自主支配自己的時間。但我認為,我們常常會在自主支配的時間裡做某些事後會覺得是浪費時間的事,因此我的想法是,所謂的有意義以及不浪費,指的是「不會後悔」、「心安理得」。或許有些事在別人看來是浪費時間,就像有些人會認為花很多時間排隊很沒有意義,但若當事人在事後不會後悔,不會有所謂的愧疚感,那麼我認為對他而言這就是件有意義的事。

40622004L 張晉維的相片
回應: 第9週(26/04/2018):Shopping and Queuing (血拼和排隊)
張晉維發表於2018年 05月 1日(二) 22:10
關於課堂上提到的排隊是否是在浪費時間?我想這是因人而異的。首先,事情有輕重緩急之分,我想如果是排隊買一些非必須,但想要的東西,那麼我覺得這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例如:上班時間剛好同時也是演唱會售票的時間,那我們應該翹班或以此理由請假去搶票嗎?第二,有一些情況是排隊對於此人並沒有時間壓力的影響,這樣我覺得並不算是浪費時間。例如:假日出遊,排隊買人氣美食;代排服務,排隊本是他的工作內容。總而言之,其實當我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或說我們是以自己的意志去安排時間那麼我想這就不算浪費時間,但自己的意志可能會受到從眾效應亦或時間的非理性分配也許是我們應該去注意的。


40609016e 翁琬婷的相片
回應: 第9週(26/04/2018):Shopping and Queuing (血拼和排隊)
翁琬婷發表於2018年 05月 1日(二) 23:49
課堂剛開始,一位生活在多元文化家庭的同學分享,提醒了我要跳脫生活的框框思考一下,自己身處的家庭文化是不是就是自己喜歡的,而不是因為從小生長在其中因此視所身處的文化為理所當然。
報告的組別提到很重要的一點是血拼時應該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那樣東西,這也是我很容易犯的毛病,我以前常常逛街,會買一些自己不是真的很需要的東西,像是已經有足夠的衣服穿,卻還是想買,但上了大學後,開始自己管理花費,就會提醒自己在買東西時要分辨是需要還是想要。
老師有拋一個問題問我們:何為浪費時間?
我相當認同日本社會學者的定義,而且還有點被安慰到。因為上大學後課業更重更忙碌,有空的周末通常就會回家陪家人,因此不太敢讓自己出去玩或是做一些放鬆的休閒娛樂,但這樣確實是把自己逼太緊了,看了這位日本學者的定義後,我發現偶爾給自己做一點休閒放鬆的事是可以視為有意義的,而不是在浪費時間。

40506221e 郭適瑋的相片
回應: 第9週(26/04/2018):Shopping and Queuing (血拼和排隊)
郭適瑋發表於2018年 05月 2日(三) 00:33
        我覺得這周討論的主題很有趣,無論台灣或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都存在著消費文化,但亞洲的排隊文化卻如此引人注意,連外國人都嘖嘖稱奇。以這次討論的台灣的排隊與血拚文化來說,這次同學們與老師討論了很多關於為何要浪費時間排隊的可能性,大家也分享了一些自己或他人排隊的經驗。
        在許多可能性中,我認為老師所提出的人們也許希望「被注意」的這個觀點很有趣。現在的排隊風潮總少不了拍照打卡或揪人一起排隊,由於我自己不喜歡排隊所以很少有這樣的經驗。但從把排隊或買到流行事物這種事放上社群網站分享,似乎或多或少也意味著希望別人關注,我認為也許有可能是因為隨著網路社群的興起,人們想將自己的生活展示給其他人看,而有時便會出現刻意去排隊以吸引他們的社群好友或訂閱者。或許也是因為網路社群的關係,讓店家與消費本身透過各樣的管道進入消費者的腦中,從而引出排隊與血拚文化的風潮。當然由網路社群帶領排隊文化只是我自己根據周遭經驗的揣測,也許在不同人身上會看到不一樣的現象。
  

40606118e 蔡銘怡的相片
回應: 第9週(26/04/2018):Shopping and Queuing (血拼和排隊)
蔡銘怡發表於2018年 05月 2日(三) 22:43
台灣人的跟風排隊熱潮一直以來都沒減退,連外國人都很讚嘆,一窩蜂排隊這現象到底好或不好,真的很見仁見智,不喜歡排隊的人認為這是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但願意排隊的人有著不一樣的看法,我們排的不是隊是熱血,排隊的期待與喜悅不免會是個美好的回憶。什麼是「有意義的事」這是很有趣的討論,自己覺得有意義就是有意義的事,聽起來很拗口,但的確就是這樣,學術的講法式是能自主支配自己的時間,不過有時候自主的時間必須得拿去做不想做的事或是不得不做但自己覺得沒意義的事呢,所以做有意義的事我認為就是做自己喜歡、不會良心不安不會造成太嚴重不良影響的事。

40671101h 方姿淯的相片
回應: 第9週(26/04/2018):Shopping and Queuing (血拼和排隊)
方姿淯發表於2018年 05月 3日(四) 12:04
雖然跟風是種亂象,但對於賣家來說卻是個福音,因為他們可以在第一時間吸引到大批消費人群,打開知名度,之後只要妥善經營就能順利做生意,也許會有人覺得如此盲從是錯誤的,但如果堅持要做一股清流又有何意義?某樣東西能在短時間內紅起來,必定是有它的特別之處,我們可以不要一味跟隨人群,不用跟風排隊,一股腦兒購買,但我們不能不知道它風靡的原因,因為只有懂得學習他人成功經驗並改善的人,才能不斷進步。
40468005t 陳靖雲的相片
回應: 第9週(26/04/2018):Shopping and Queuing (血拼和排隊)
陳靖雲發表於2018年 05月 3日(四) 12:32
排隊對台灣人來說是一件很平常的一件事,甚至有時候人多到需要用抽號碼牌的方式去排順序。為了跟上潮流,台灣人可以忍受「需要排隊」這件事,去換取原本不一定是自己非常想要的東西。好奇心驅使、為了跟風,這些讓台灣人習慣一窩蜂地朝同一個目標去排隊,以展現自己「很潮,比一般人還跟得上流行」。有些店家就是利用排隊人潮來吸引人群一起來排隊,以期望群眾效益帶來更高的收益。但若是商品本身不具有足夠的價值和吸引力,這種排隊行為也會隨著時間而慢慢減少。


40606216e 謝宜蓁的相片
回應: 第9週(26/04/2018):Shopping and Queuing (血拼和排隊)
謝宜蓁發表於2018年 05月 3日(四) 12:37
  在專研這個主題之前,我認為跟風是一件很可笑的事,自己又屬於不喜歡排隊的急性子,所以很不以為然。但其實排隊的面向不是單一的,有時候是行銷手法造成的現象,有些是在資訊媒體渲染下給人美好的想像以及征服慾望,除了炫耀心態以外,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害怕自己無法跟上最新話題而格格不入。我們無法斷言排隊是一個不好的現象,台灣人的群體精神是根深蒂固的,也是被日本殖民過後留下來的民族性,有優點也有缺點,優點是我們在這其中有一股凝聚力,缺點是盲從也會帶來不好的效應,人們失去判斷是非的能力,變成無法評判思考的傀儡。
  台灣近年有幾項讓人印象深刻的排隊行為,例如排隊時間打破世界紀錄的一蘭拉麵、在好事多超商被搶購一空的厚奶茶,以及鬧成國際笑話的衛生紙搶購事件,商人善於操控消費者心理,達成熱賣的目標,其實時機也是十分重要的。食安風暴造成品牌模範生義美商品熱賣;網路影音市場興起,以網紅推薦造成銷售熱潮成為快速爆紅的管道。無論如何,排隊都不是單一面向的問題,有人利用時間換取較優惠的價格,有人花大錢節省更多時間,沒有絕對的對錯,而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機會成本計算法則。
排隊現象也是潮流的指標,引發人與人之間的話題,促進社會交流,我在準備報告的期間,有許多新的領悟,這是一次美好的學習經驗。

40432031A 黃宗翰的相片
回應: 第9週(26/04/2018):Shopping and Queuing (血拼和排隊)
黃宗翰發表於2018年 05月 3日(四) 13:19
愛排隊成為台灣特別的文化,尤其是新開幕的店家,總是能看到一窩蜂的民眾排在門口等待,台灣人通常只要看到一窩蜂的排隊人潮,就會跟著做相同的事情,才會感到安心就是所謂的從眾效應,甚至一大部分的人是認為排隊就是在暗示要把握機會不能錯過,又或者是因為沒有花時間去比較,單純認為人潮就是保障這就是所謂台灣人很明顯的亂亂跟風行為。

40622030l 湯程的相片
回應: 第9週(26/04/2018):Shopping and Queuing (血拼和排隊)
湯程發表於2018年 05月 6日(日) 22:57
對於上課提到的「大量消費是過度生產的結果」蠻印象深刻的。感覺商品被陳列在那裡,就會讓人覺得它必定有購買的價值(不論買的人是自己還是別人),很多時候是會忘了思考到底那個商品對生活有沒有必要性。在產品製造、上市、推陳出新都非常快速的現代,我們常不自覺跟著潮流購物,但趨勢瞬息萬變,如果在排隊、血拼前沒有更進一步地思索自己需不需要、喜不喜歡,恐怕也不會真正滿足,因為「戰利品」很快又要「過時」且可能本來也非自己百分之百心動的,最後只是造成資源的浪費。

40620104l 簡世傑的相片
回應: 第9週(26/04/2018):Shopping and Queuing (血拼和排隊)
簡世傑發表於2018年 05月 9日(三) 16:06
這禮拜的主題:排隊與跟風,其實我對這個主題是很有感觸的。臺灣人喜歡排隊這件事真的還蠻常見的,一些名店或是特價的店就不用說了,甚至連平常買早餐或是飲料也都要排隊。當然排隊與跟風並不能完全畫上等號,有一些是不得不排,但是更多的情況都是為了排而排,比如說在選擇餐廳時,因為看到排隊的人很多就跟著排之類的。到底愛排隊或是跟風這件事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就我個人的經驗,我覺得並沒有好壞之分。我本身也是個很愛排隊的人,我並不會太在意排隊所花掉的時間或是體力,我在乎的是那個東西是否有價值來讓我花時間跟體力,如果有,那排再久都值得。而最讓我所不能容忍的就是排了卻什麼都沒得到,今年我1月去參加臺北電玩展,為了要得到特惠好禮所以連同在場外的等候時間,站了6小時,最後官方卻說賣完了,這才是最最讓人心痛的。

40400107e 方瑞菱的相片
回應: 第9週(26/04/2018):Shopping and Queuing (血拼和排隊)
方瑞菱發表於2018年 05月 10日(四) 01:34
我認為血拚與排隊的行為,和跟風並不能做完全的連結,雖然這組給出了很多種解釋的方式,比如盲從、羊群般的群體性格、好奇心太旺盛、吃飽了沒事幹等等,好像都是偏負面的去分析探討這個有特色的「現象」,但實際上我覺得要不是台灣人基本上很溫馴又遵守排隊禮節,打架衝突絕對不會是偶發事件,而且社會上也會很沒有秩序,變成是衍發成一種「亂象」。
再來是討論什麼是浪費時間,舉我當例子就好,我日常生活本來就很愛耍廢,沒有故意也還是在廢,躺在床上近乎彌留的滑手機跟我去做一項不被看好的排隊行為,比如拿到一份我可能也不是很想要的物品,或是總之只是達成了一項事件而沒有報酬,兩者所花費的時間,我認為也沒有辦法被衡量哪一個比較不浪費。老師說所謂的浪費應該是「被迫」花時間的概念,莫名其妙塞車或超出預期的被延誤各種安排,我很認同,因為不是自己所選擇的所以浪費,而不是由旁人去決定你的價值判斷浪不浪費,所以血拚與排隊也是一樣的概念,即使看不慣這些人的作為,但他們消耗的是自己的時間與精力,何必對此也消耗自己的時間與精力去做批判呢?而且通常情況下,這兩種人根本無法在同一頻道上做有效溝通:)

40671130h 邱昱璇的相片
回應: 第9週(26/04/2018):Shopping and Queuing (血拼和排隊)
邱昱璇發表於2018年 05月 10日(四) 13:07
上課的時候老師有說過,是不是因為台灣人比較會忍耐,所以願意去排隊,花大量的時間等待一個自己想要的東西。其實我在很久之前就聽過這個說法,我也滿認同這個說法的,台灣人總會自己找到解決方法,面對任何事,好像都比較不願意表達出來,只會默默承受,另尋方法。
上次微電影有呈現會不會因為一杯飲料而去排隊,我覺得我是會的,之前龍角手作茶、木木口⋯⋯剛開幕,大家都慕名前來,當時的我也是那排隊人潮裡的一員,為了什麼而排?其實只是單純因為聽到大家都在說就感興趣了,總覺得討論度高的商品,大家排隊搶購的商品,就是比較好。還有之前的厚奶茶、衛生紙⋯⋯各種商品都能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只要聽到「限量」,或是新聞播報大家都在搶,彷彿就不跟進就是不合群,不知道這樣是不是台灣人一種追尋歸屬感的表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