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10月11日 星期五

Week 4 - 03/10/2019:Popular Literature (通俗文學)

Week 4 - 03/10/2019:Popular Literature (通俗文學) –從瓊瑤、三毛、金庸、倪匡,到 侯文詠、吳淡如和九把刀;帶領討論助教:劉嘉峻

指定閱讀 
林芳玫,《解讀瓊瑤愛情王國》,台北:時報,1994,導論。
延伸閱讀 
孟樊、林燿德,《流行天下---論述瑝代台灣通俗文學》,台北:時報,1992。 
鄭伊雯,《女性主義觀點的語藝批評:以幻想主題方法分析希代「言情小說」系 列》,台北:時報,1996。 
鄭明娳著,《通俗文學》,揚智出版社,1993。

《課程照片集錦》















《同學修課心得》

林佳緯
通俗文學這組同學的報告中,提供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講述方法。例如,他們在開始進入正題之前,定義了「純文學」與「通俗文學」的差異,接著的目錄也做的清晰明瞭,之後用時間軸的方式呈現當時發生的重要事情與引發的文學作品風格變化。我認為這是一個很聰明的作法,因為文學原本便是隨著當代人們共同的歷史記憶和所遭遇的事件而生,歷史和文學從來不分家,時間軸上下分類說明的呈現清楚易懂。另外,這組同學的PPT不僅設計典雅,而且掌握了投影片字數不多的原則,讓聽眾一目了然,不用當場看完冗長的文字。總而言之,這組的報告是一個好的示範,也帶給我更多對於通俗文學及作家的認識。

許霈玟

其實,藝文方面的作品並不好定義,每個人都會對此有不同的看法與見解,或因時空背景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定位,如同老師在報告前所提出的問題,在當時代被認定為通俗文學的作品,在未來某個時期可能又劃分為純文學。況且,二分法也不然是絕對,像對我而言,三毛的作品到現今還能引起討論與共鳴,似乎很難劃分為通俗文學。
這周報告的組別在每個專題前,都反覆提及何為通俗文學,我也覺得相當好,在一個單元完後,利用此問題,讓我們能經由前一次的內容,更深入的思考。而藉由分析作品流行的因素,更能了解當代的台灣環境,例如我們都知曉瓊瑤作品火紅的程度及影響力,卻沒想到在當時,那些讀物卻是農村少女們的夢想及寄託。

彭晉瑋
報告一開始就定義甚麼是「通俗文學」、甚麼是「純文學」,而後依照時間軸依序介紹各個時代的故事和文學流變,讓我更加了解通俗文學的內涵,報告中也用「何以通俗」,讓人不斷反思作品在該時代當下所代表的意義。而就如老師在課堂上所提到,在A時代是通俗文學的作品,在B時代可能就成為純文學作品,再一次顯示了歷史與文藝作品相輔相成的關係,和上一周的電影主題一樣,反映了各時代的真實生活。
報告組別時間掌握得宜,PPT也做得好漂亮,內容精簡扼要,非常值得學習!!!

杜家安

這週的報告組講得很詳細,讓我對很多作家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讓我想試著以當時的時代背景來重新閱讀他們的作品。
在報告中有清楚的講述通俗文學的發展歷史,在這其中可以明顯的看到人們閱讀習慣的改變,現在科技的進步使人們傾向使用網路平台來閱讀,而許多手機遊戲的出現,讓人們除了閱讀外有了更多的休閒選擇。而這些種種的原因也讓台灣作家面臨了困境,若不是商業化的出書,根本無法單以版稅來過生活。

黃亮鈞
此組報告將通俗文學的舉例說得相當清楚,但對於相關定義的部分希望能列出更多不同的說法。
ppt做的清楚明瞭,但侯文詠的地方沒有講到真是可惜,此處應能引起大多數人的共鳴。
最近對於通俗和網路文學有些涉略,以往的網路文學發表平台已由部落格pttp轉至臉書、ig等新興網路平台,或許未來會出現更多「網路世代」崛起的人物。
而關於瓊瑤的部分如能再多補充其作品改編之戲劇、電影等,應能讓報告內容更加的豐富,還珠格格、一簾幽夢......,這些作品改編之後,使得「通俗」的情形更能橫跨兩岸三地,甚至行銷世界。
最後老師補充的《暮光之城》作品翻譯,跟瓊瑤作品台詞實在很相像,但《暮光之城》能夠取得那麼廣大的回響,未來台灣文學作品的影視改編,也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嗎?或許是我們必須共同努力的,無論身為作者還是讀者。

林玟均
此組報告概要地介紹了臺灣近代的作家以及他們的通俗文學作品,因為普遍大眾都略有耳聞,也相對容易取得共鳴;但會希望聽到一些對於作品內容的描述,而非僅僅介紹其風格。簡而言之,他們依然有兼顧這個主題的方方面面,並以漂亮的排版、清晰的口條呈現,相當值得借鑑。
臺灣近年幾乎不見人人皆知的通俗文學作家,過去「瓊瑤風潮」、「金庸風潮」在今日已然難以再現。隨著娛樂方式的多樣化,需要靜下心來閱讀的小說愈趨小眾,每個人都會有各自的興趣(從影視作品到手機遊戲),我們不難理解現代科技瓜分了多少潛在讀者群,不過,在這樣變動快速的社會中,有時文字才能令我們回歸原始的心靈處所──更何況通俗文學並不難讀。

陳弘偉
關於這組對於通俗文學的介紹我認為很精闢,畢竟要在35分鐘之內濃縮這漫長的文學史是有一定難度的。
而且我認為他們ppt做得很有質感,讓人讀起來是很舒服的。
值得嘉許的部分是像以學術的定義界定純文學和通俗文學、時間軸的排序、作家的介紹,甚至是帶領我們進行反思。
讓這整份報告有頭有尾,不會流於只是一次單純的講述。
另外,這次介紹的作家有好幾位都深深地影響我的青春時代,例如三毛、金庸、吳淡如及九把刀。讓人在聽報告的時候很有共鳴,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作家背後還有寫手代寫,讓我有些驚訝。
有點小可惜的是對於侯文詠的部分沒有提到。
最後我想說,雖然現代人已經漸漸地不閱讀通俗小說了,但很感謝我有經歷過熱衷於讀小說的年代,感謝這一組帶我們重溫青春時代的那些作家們。感覺是時候重新拾起一本小說讀了呢!

簡秀純
這組的簡報設計得的非常賞心悅目,不只版色選的恰到好處,而且能與這次有關於文學的主題互相呼應,文字排版也相當清楚易懂,透過前面的概述和後面的總結,很有一體性且前後呼應的感覺。最後也有提到通俗小說現正面臨的困境以及推測的原因,更有提到解決之道,是非常完整且豐富的報告。
台灣的流行文化跟歷史背景是息息相關的,就如同上禮拜的電影主題一樣,當現實生活中的渴求無法被滿足時,人們就會轉向電影或是文學,希望能在主角的身上看見自己的夢想被實現,便藉此得到心靈上的滿足。
最後也有提到通俗文學的反思,台灣本地文學的衰落、網路小說的興起、文本閱讀的小說逐漸式微。因此,我想藉這個主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我認為台灣的書籍市場已經有在轉型了,像是便利超商會賣暢銷書或文庫本,在人們無暇去書局之餘也能隨手添購書籍,或是透過博客來等等的線上購書平台,也能增加書籍的銷售量,書籍更能透過一時的旋風,造成轟動或是熱賣。像是作家舉辦見面會或簽書會,不僅能凝聚讀者,也能和眾人分享難以在書中傳達的事情,像是作者寫作的心路歷程或是預留的伏筆內容,我認為這都是能促進通俗小說,甚至是純文學小說能繼續生存或熱銷的方法。

全奕
我是負責做開頭的同學,一開始在選擇用什麼開場的時候其實思索了滿久的,因為怕做兩種比較會模糊焦點之類的,沒想到同學跟老師都覺得很不錯!本來還沒有想到目錄的部分,是之後助教有建議,有目錄真的比較清楚明瞭!我們簡報的風格是另一個同學選擇的,真的很喜歡,因為很典雅有質感,還好我最後把一張簡報的字分成4頁,不然大家應該會看得很痛苦,我覺得每次上課,老師都能帶給我很多不同的觀點,老師那天說,當代的通俗文學,可能會在未來被劃分為純文學,我以前根本沒想過這件事!後來老師請大家念暮光之城的台詞,我覺得超級有趣的!今天談文學,就想到很多人現在都只看電子書,但比起電子書,其實我更喜歡實體書,看實體書才真的有在閱讀的感覺,所以我還是會繼續支持實體書,持續每天閱讀的習慣。

施欣瑩
報告組別的PPT做得很精緻,和要報告的主題「文學」十分貼合,前面也採用目錄的方式列出報告內容的大概,不指真的有像在看書的感覺,也讓人清楚了解接下來的內容。一開始便簡單說明何謂「通俗文學」與「純文學」,讓我們更好進入後面的介紹。時間掌握度非常好,是我們要學習的目標!
以時間軸的方式介紹台灣文學的走向與變化,就像用文學的角度帶我們重新走過一遍台灣的歷史。繼上週的電影之後,文學再次應證其也與當代的時代背景、環境、外交情形息息相關。對於瓊瑤這位鼎鼎大名的作家,我沒有很深的認識,原本也覺得是因為少女總是嚮往至死不渝的愛情,又正當少女心滿滿的年紀,所以瓊瑤才會大紅。經過這組的介紹後,我才知道一切只是我的既定想法,會大紅大紫的背後原因也與那個時代的背景、平鑫濤有關。三毛的作品是我一直想要閱讀的,尤其是「撒哈拉的故事」。曾經有一位長輩說,他年輕時很喜歡「流浪」這個詞,聽完了這次的課程,我想,應該和當時的環境有關吧!(有偷偷換算了一下那位長輩的年齡)雖然金庸的武俠小說對許多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回憶,但我沒看過小說,只有看過電視劇。從電視上看到英雄好漢們闖蕩江湖、打擊壞人,確實是讓人很過癮!
這次課堂中,我也瞭解到「純文學」與「通俗文學」會隨著時代變化而不同,以前的「通俗文學」可能是現今的「純文學」。而在現在這個網路時代,作家的定義逐漸改變,也值得我們去探討。

張庭瑋
我覺得這組報告一開頭就先定義何謂純文學及通俗文學是很棒的起頭方式。拿什麼是通俗文學這個問題道路上隨機問路人,我想應該不到一半的人能夠很精確地回答,我認為原因有兩個,第一、通俗文學跟純文學有時是無法精確的區分的,有些作品在某個時期會被認為是純文學,而在另一個時期卻被當作通俗文學,第二、現在通俗文學較少被大家廣為閱讀,就我身邊的同學很少有人瘋狂迷戀通俗文學。我認為通俗文學在社會中是不可或缺的,其實通俗文學一直在我們的生活中。舉最有名的例子來說,瓊瑤小說的精神一直都被大家熱愛,現今很多偶像劇、古裝劇、小說很多故事劇情都像瓊瑤寫的愛情,這表示瓊瑤的愛情劇情在大家心中還是佔有一席之地的

謝善如
不管是上周介紹的電影還是這周的文學,都跟政治脫不了干係,50年代是台灣處於動盪的時期,社會瀰漫的風氣影響了通俗文學的發展,文學其實都是反映作家所處的時代,武俠、科幻、愛情等類型的文學也都是作家將社會的不堪寄託在文字的想像裡,文學之所以不朽、具時空的凝結性,我想這是因為歷史都是反覆在發生的,才可以讓過去與現今產生共鳴。以前在看武俠、科幻小說或電影時完全不會想到原來與現實社會是有關係的,如果現在再重看一次金庸與倪匡的小說,肯定會帶來更大的視野。

邱紹恆
一提到文學,大多數人的想法就是這是個枯燥乏味的東西,而這組的報告一開始則立馬提到,通俗文學與純文學的差異,前者講求的劇情的流暢與內容的充實姓,而後者則是比較需要在字句上琢磨,顯得一點無聊。通俗文學其實我覺得在某部分上其實跟電影很像,你在那時代背景下,就會做出類似的作品,像是在戒嚴時期,武俠小說就是一個很好的娛樂,雖然時常被禁止,這其中還有一點與純文學有很大差異,那就是通俗文學常常會改編成電影,前面有提到他劇情流暢,這就是一個很好成為電影的因素,最後來到現代,現代的文本常常已經不需要再出書了,變成了網路文學,但我覺得這雖然會在取得書籍上更加方便,但少了那紙與黑字,就感覺少了些人情味。

江沛霓
一開始看到通俗文學時很害怕會讓自己感到死板無聊,結果PPT一出現就吸引了我的眼光,排版溫柔恬雅,給人舒服有氣質又不失氣勢的感覺。
起頭先講解了純文學跟通俗文學的差別,托國文課本的福,這勾起了使我認真聽下去的興致。目錄製作簡單有力,一眼就明白接下來報告的順序及可能報告的內容,就算當下沒聽清楚演講者在說什麼也能明白要表達的東西。箭頭跟時間表的搭配簡單明瞭,後面對每個作者的分析也都恰到好處,整體報告引人入勝,我很享受其中。有點可惜的是報告侯文詠的同學缺席,不過該組別報告的時間剛剛好35分鐘,時間控制得剛剛好,令人佩服。

張芳瑜
原本我對於「通俗文學」並不是非常了解,甚至感到些許乏味,但透過本次上課同學們的條列解說以及老師的補充,我才了解到我對通俗文學的認知是多麼的淺薄。課堂中有句話讓我十分認同,那就是「文學作品是不朽的」,老師也舉了狄更斯雙城記中的句子為例: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句話直至今日仍被廣泛的應用、流傳。 我並沒有讀過金庸,也沒有讀過瓊瑤,頂多就是看看還珠格格的電視劇,但經過這堂課我或許會對這些我沒有接觸過的領域進行嘗試,畢竟他們不只是文學作品,更能反映台灣各項生活背景與社會情況。 課堂前老師拋出了許多問題讓大家反思,包括《挪威的森林》到底是純文學或是通俗文學?還有兩者間到底有甚麼差異。 剛開始我覺得《挪威的森林》是純文學,後來發現我只是膚淺的認為,無法引起我共鳴的書籍就是純文學作品。因為我曾經買了一套三本的《挪威的森林》想要閱讀,但只看了兩三頁也不知怎地,就無法再閱讀下去,是文字運用的不夠優美嗎?是故事情節不吸引人嗎?我不清楚,或許是當時的我還沒辦法與這些經典交會,但期望某天我能夠對上它的頻率。 希望有天我也能在通俗文學所帶來的「現實中的虛幻現實」中徜徉,了解並享受其中奧秘。

吳政儒
經由同學們有系統的整理,讓我們對於通俗文學有了不一樣的認識,每個時期代表性作家都因為時代背景與社會風氣呈現出不同的作品風格,這些作家在文學領域上都有著膾炙人口的作品,他們的親身經歷或是對生活的感觸都能讓人引起共鳴,成為每個階段的流行文學,也因為不同時代媒體的傳播下,甚至到現在,他們作品的感染力還在深深蔓延著,成為貼近我們生活的大眾文學,當然,隨著網路的盛行,一方面讓許多作家有了更自由發展的空間,讓他們的創作能被更多人看見,但另一方面平面媒體生存更艱辛,網路作品素質與品質的把關也出現考驗、這些影響都值得省思!本組同學的簡報設計風格、字體插圖和報告主題十分搭配,看得出同學在細節上的用心!

許家蓁
報告整體風格與文學相契合,有種古典美在其中,整體排版相當清晰、有脈絡。
在開頭便清楚解釋通俗文學與純文學的差異,讓對通俗文學定義上不台明瞭的同學能夠抓住重點,而後也以年代列表的方式將個時代背景及通俗文學作品年代相對應,能一層層了解在何種時代風氣下會促使怎麼樣風格的作品產生。
報告中提到的作家,大多是同學熟知的,以作家、作品連接到當代社會風氣及時代背景的介紹方式能夠引起大多數同學們的共鳴,像是瓊瑤的作品,字句中流露出豐沛的情感,是高中時期少女情懷的我所喜愛的,除了浪漫愛情故事外,她的文筆十分優雅,也透露出種古典美。瓊瑤的作品更是被改編為許多戲劇及電影作品,像是一簾幽夢、環珠格格等,能夠在瓊瑤作品後續及改編這方面再多加著墨。
透過這組的介紹讓我們了解到除了文學外的相關內容,通俗文學的定義更是隨著時代更迭逐漸改變,不可否認的是通俗文學已經無所不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可以非常容易的接觸到,甚至加入創作的行列。

孫鈺瑾
這組的投影片充滿著文學的氣息,從年代到作家的分類方式,清楚且有邏輯的呈現,不論是投影片或口頭報告都相當清晰,一開頭就介紹文學與通俗文學的差異,加上利用目錄讓我們能較快的進入這次的主題,而且時間的掌控也很剛好,感覺的出來他們很用心的準備,也很值得我們學習。文學和電影一樣,都深深的受當時的時代背景、政治或社會形態影響,也能帶起一些風潮和話題,甚至可以帶給當時人們一些精神上的藉慰。報告中有幾位作家的作品都讓我很有共鳴,但我卻不曾深入的了解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和這些作品對當時社會的影響,像是金庸的小說在戒嚴時期被列為是禁書,在解嚴前後才開始再次出版發行...等等。經過這次的報告讓我學習到很多,也看見從通俗文學的興起到漸漸的面臨科技化時代的挑戰,雖然網路小說的盛行加上台灣人口數相對少的現象,使得台灣通俗文學面臨困境,但我相信紙本的溫度和通俗文學吸引人的特色,在人們的心中是很難輕易被取代的。

詹靜宜
這組的報告為我解開很多疑惑。例如:甚麼是「文學」?我本身是國文系的學生,文學概論是我們的選修課之一,但關於究竟何謂文學?老實說我答不上來。純文學、通俗文學具體的分別我亦無法回答。而這組讓我學到:著重於「情節」, 講究刺激、精采、娛樂性, 喜愛曲折離奇、 感人肺腑、流暢易讀的是「通俗文學」;著重於「人物」, 對創作抱持較嚴肅的態度, 講究文以載道、字斟句酌、 藝術價值及主題深度, 希冀於反映大時代、 針砭時事或引發思考的則是「純文學」。這是一個新穎的知識,即便文學作品的分類或許不是那麼絕對,這樣的分法卻能讓讀者思考,究竟作者想表達的重點是甚麼?是單純的優美文字呢?還是足夠吸睛的劇情?另外,這組簡單優美的簡報,和清晰的口語表達能力都使我覺得聆賞他們的演說是一件享受的事!

簡齊
本組的報告十分流暢精彩,一樣從年代上認識不同時期的創作者,也帶出了有趣的討論,其中"通俗文學"和"純文學"之分別實具探討價值,如同此小組報告提到:通俗文學注重情節及娛樂性,而純文學注重人物。實際上更為複雜界線也更模糊,我思索出了其中三種指標:一是觀看難易度,通俗文學之所以通俗,因為普羅大眾有辦法接觸,甚至沒接觸過文學的人也能馬上理解;二來是作品多元性,不論是題材或是敘事手法的不同,都會影響作品受眾;最後是創作背景,雖然一部作品在各個時期可能被定位成不同類別,但作者創作的文學在當代一定有特定的價值,了解一部作品的真正意義,而非灌輸套用在各個時代,對作品的理解才能最透徹。

殷世烜
通俗文學報告的報告製作的很精美,報告時用了很清楚的時間軸做文學史的流變,讓我更加清楚文學在每段歷史中變化的原因。這組的同學在報告開始前就有替我們定義通俗文學與純文學的不同,而在報告進行中也有反覆提到「何以文學」,讓我們在時間軸的推進中也能反覆反思那個時代的文學作品所帶給那個世代的人們哪些生活上的意義,例如:瓊瑤式的作品是戒嚴時期下的產物,也正逢勞力密集工業興起的時代,戒嚴時期,被迫保守的民風讓民眾無法提筆寫下對於社會的無奈,反而只能沈浸於愛情世界中的不真實,而瓊瑤式的文學作品中也恰好融合了中國古今的詩詞,所以當時政府也沒有對此感到反感,反而是大力推廣。勞力密集產業的興起讓婦女們為了家計在工廠工作,不能讀書、沒有閒暇時間談戀愛的她們只能透過瓊瑤小說滿足她們對於愛情的憧憬。而結尾的內容也讓我開始省思通俗文學所遇到的困境,網路越漸發達,大量的網路小說開始發行,從只有作家能夠寫文章,變成了人人皆可寫,因此這個現象也直接壓縮了台灣的小說發展空間,同食,多樣的娛樂興起,只有純文字的文學作品也相形遜色,具色彩及動作的影視作品也在排擠文學的生存空間。

許皓陞
其實讓我最有印象的是老師一開始的提問:村上春樹的作品是純文學,還是通俗文學?我對村上春樹其實沒有那麼了解,我只看過他的"遇見100%的女孩"。那篇文章會讓我很親切的感受到主角的熱情。我想,通俗文學有個很重要的點,就是要容易讓讀者接受裡面內容。這點我覺得九把刀就做得很好。以前我沒仔細看過九把刀的文章,但曾看到有人比喻他為"現代的金庸",我就覺得有點不以為然,金庸的文字、故事架構非常的雄厚,這樣比喻會不會把九把刀捧得太高?之後因緣際會下看了幾部九把刀的作品,我認為他們兩個的風格以及給讀者的影響力截然不同。金庸更注重國家、英雄、師徒等刻劃;九把刀則是用平易近人的文字將我們曾擁有的回憶喚起來。另外有個報告裡面提到的作家,雖然沒有仔細介紹,但因為我看過他的小說所以印象深刻,就是1998年出版"第一次的親蜜接觸"的痞子蔡(蔡智恆)。國中時期我就看過那本書,之後就喜歡上他這種"網路小說"的風格,也閱讀了一些他其他的作品。九把刀的風格其實也更像他,也是我心目中"通俗文學"的很棒的代表:貼近讀者、文字易懂、能讓我們產生共鳴。

吳泓潁
本身不是一個很愛看書的人,但在聽完報告後,發現對於報告內容有了共識,原來在台灣的社會中,我早已默默被這些文化洗滌,他早已在你我的教育中,注入了許許多多的文化。
  台灣的文學作家很多,記寫台灣得社會故事,亦有對愛情的憧憬等等,值得我們一在地去探討,小組的美編做得很好,讓人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報告一探究竟,然後吸收許多的內容,後來發現,看來我也得多跑圖書館吸收這些得來不易的文化資產了呵呵。

  還有還有,如果把台灣文學與中國文學在同一個時期做比對,我想會有更棒的火花產生喔!

鄧濬澤
這組的報告我覺得做得非常精美!而且條理分明還有很多激發思考的頓點,非常喜歡。
我自己是個非常愛看書的人,聽這堂課這組報告的分享覺得非常過癮。隨著時間軸的推進,我也慢慢更瞭解到自己之前曾經讀過的作品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發展成長,還有台灣文學界的興衰。很特別的感想是,這些居然在國高中的歷史課和國文課都不曾上到過,然而我覺得這些東西或許才是一個真正享受文學的人應該知道的東西。

其中特別喜歡「是什麼造就了瓊瑤」以及三毛的引言這兩頁。前者很深刻地介紹了一個作者在什麼樣的文化丶社會背景下會變得如此受歡迎,或許搬運到任何令一個時代都是沒辦法達到的。而後者是因為我自己非常喜歡三毛的書,從小就開始看,雖然一直都說不上來為什麼喜歡,但就是覺得看三毛說故事很精彩很沉浸,聽過這堂課才知道,原來是因為三毛很真實。的確從她的作品中感覺不到一絲虛假:感情常常在就要深入時戛然而止丶故事再多些東西會更有趣有起伏,但三毛選擇了真實不嬌情。這樣的體悟讓我感到通體舒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