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

Week 3-29/09/2016-: 觀賞電影【阿嬤的夢中情人】

課程第三週觀賞電影-《阿嬤的夢中情人》

2000年後台灣電影逐漸復興,台灣導演們相繼創造了既叫好又叫座、深刻反思台灣文化,並關懷台灣核心議題的電影。本週我們將一起觀賞2013年由導演北村豐晴與蕭力修執導的電影《阿嬤的夢中情人》(Forever Love)。這部被眾多影評人喻為2008年之後最成功的台灣電影作品,除了能夠讓我們回顧台語電影的輝煌時代,更能夠讓我們一起思考當代台灣電影敘事手法和美學風格。


看完了這部令人動容的電影,同學們也有熱烈回應喔!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同學們的觀影心得吧!





◎楊舜雅

  之前因緣際會之下,因為修了台文系的課而觀看了這部電影,後來自己在電視上看了一次,這次通識課又看一遍,覺得每次看的感覺都不太一樣。
  首先我真的為這部電影抱不平啊,電影名稱讓人卻步,還以為是阿嬤的紀錄片、有點枯燥的電影,但這禮拜聽見每個同學都說真的很好看!而且也有很多同學感動落淚。

  我很喜歡導演用過去跟未來穿插的拍法,而且交代的很清楚不會讓人看不懂。因為很多年輕人、像我並沒有經歷過台語片的輝煌時代,所以以著現在的立場帶我們很順的回到過去,不會有突兀感。

  第一次看會陷入在好笑的劇情、還有感人的夫妻、情侶感情中。不過第三次看時,讓我更能去體會到當初拍攝的艱辛以及環境,覺得導演讓男主角被關,除了表示出拍片金錢的不穩定,也衝擊性的感受到台語片「瞬間沒落」,男主角被關2年出來後就全都變了樣,科技的進步速度之快。

  雖然台語片被國語電視劇等等的取代了,不過知道過去的歷史也非常重要,有時候人們因為現代化的東西而遺忘了很多重要的初心、態度,如果能夠好好地把台語片和國語片和任何現代科技的優點匯集在一起,一定可以讓電影更好。就像那個過世的導演,因為錢的關係而犧牲了電影的品質,還覺得自己糟蹋了電影,所以才會希望男主角能夠拍出高品質的電影。在這麼資本主義的現在,不只電影業,這時代、甚至我們自己本身也是,應該要找回遺失的人性、過去的美好才行。



◎謝逸

    這部電影拍攝於2013年,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老電影,但是在觀看時卻給我一種老電影獨有的復古味道。無論是台語的腔調,抑或是是電影中阿公回憶年輕時的片段中屬於那個時期的衣著打扮,都有一種濃郁的年代感。現階段青春片越來越多,但是卻常常給我一種取材千篇一律的感覺(暴力或是性),而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的是溫情和感動,同時也有對夢想的堅持和守護。

    導演採用過去與現在穿插講述的方式,為觀眾呈現了阿公與阿嫲的愛情故事以及台語電影的發展與沒落。觀看電影的時候,我就和阿公的孫女一樣,像是在聽他講一個漫長又動人的故事。阿公和阿嫲的相識,是因為電影;他們的相戀,是因為電影;他們的約定,是因為電影;失去記憶的阿嫲最終記起阿公,同樣是因為電影。“你導我就演”,沒有金錢或是物質的約定,只是因為彼此相信,最終他們等到了彼此。我覺得這樣的感情在當前的社會似乎變得越來越少,當人們被物質的慾望充斥,便會漸漸迷失自己,情感會慢慢變得渾濁,阿嫲等了阿公四年,但是,這樣的四年在現實生活中卻常常被時間打敗。雖然如此,我依舊被電影所感動,轉動的beautiful moon,機車後座上的細語,以及重複一次又一次的台詞“冬天的太陽幾點升起”,都是那麼動人。

     這部電影還有一個重要的部分,是台語電影的興衰。在電影中,我們看到了幾種不同的人,有像電影公司老闆這樣貪婪、只為了賺錢牟利的人,有像李導這樣歎息台語電影質量下滑的人,有像萬寶龍這樣自大又毫無內涵的電影明星,有像生哥、蔣美月這樣真正熱愛電影的人。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無論在什麼時期什麼環境下,都很常見。在我看來,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還是應該要有自己的堅持和夢想的,如果都淪為現實的奴隸,變得只認識金錢、權力、物質,那就完全沒有自己的價值了。因此我很欣賞生哥,有夢在,就勇敢去追。當身邊存在價值觀不合的人的時候,要學著不去和他們淪為一體。此外,有人陪著一起去追夢,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黃琪雯

引文中,我才知道這部電影被評為2008年後最成功的台灣電影作品,但在此之前,我沒有看過甚至沒有聽過這部電影名稱。

電影剛開始,他用第一人稱聽故事的方式,帶領我們穿梭過去與現在之間,我很喜歡!因為他的時光轉換,非常成功,不會讓我覺得不清楚或是錯亂。

接著電影中,講述過去台語電影的興盛,但卻因為資金小回報率高,導致台語電影品質的下降。像蕭智光,為了回本賺錢,不顧劇本品質,總是覺得只要有明星演出就會大賣。然而,在這種情形下,仍是有像李導和光哥這樣滿懷熱血和堅持的人,雖然當時他們被迫臣服於現實,但卻仍擁有一個對電影堅持的心。經歷了台灣政府政策的改變,台語劇逐漸沒落,光哥在監獄中不過四年,當初的劇組早就各自奔東西。於此,最讓我感動的是,就算他們彼此往不同領域發展,卻仍不忘當年拍戲的熱血和感動,甚至擁有一個因電影而起的深厚友誼。

整齣戲中,令我最感動的仍是,美月和光哥的愛情故事。他們如何感動彼此,如何找到自己最想要的。在美月,四處奔波走唱,為了買回他們的回憶-電影院,就可以深刻感覺到,他對於光哥的眷戀有多深,才會想買下一個充滿回憶的地方。而在最後,雖然美月失意了,但卻因為電影因為過去因為回憶,而想起過去輝煌和燦爛的愛情。可見在彼此心中,最無法抹滅的仍是對於彼此的愛啊!



◎許庭悅

《阿嬤的夢中情人》以台灣60年代黑白台語電影風行的時代作為背景,整體而言運用了倒敘法呈現了當年一群人在時代的交替裡拍片的故事;在今昔交錯的手法下以孫女為旁白,阿公劉奇生講述了他當年擔任編劇時和阿嬤蔣美月的愛情故事。

「你知道我這輩子最怕什麼嗎?一路邁向死亡,卻無事可做。」

「拍電影跟『波麗露』這首曲子一樣,沒有眾人的齊心合力,音樂不會好聽,電影不會好看。」

「電影是可以放二輪,但是人生永遠只有放『首輪』,沒有放二輪的機會。」

電影中除了偶爾的小幽默外,也不時有著一些很有道理的佳句,在看似平凡的愛情劇情背後,此電影更隱含著台語電影落寞的辛酸;曾經風華絕代、有著台灣好萊塢的北投,歷經時間的洗禮,就此落幕了;曾經為台語電影傾心的熱情觀眾們,時間一過,早已不見蹤影;曾經被大家期待著的台語電影劇本,已經乏人問津了;曾經大眾為之瘋狂的電影明星,也早已被人遺忘;這是時代時代的眼淚,是時代變遷下被人們忘卻的珍寶。

〈思慕的人〉這首配樂在我看完這部電影後仍不停地回想在我腦海裡,即使我覺得奇生和美月的愛情故事並沒有非常地可歌可泣、動人心弦,但在他們因為意外糾紛而被分開時,這首歌的喊唱讓我很感動,因為各種原因,他們必須分開;因為各種原因,即將完生的作品卻因此喊卡;因為時間的流逝,他們相遇時已不再是台語電影的風華年代;然而當鏡頭一帶到現代,已不記得奇生的美月,在孫女的幫忙下重現的電影畫面前,她想起了他,那個多才且有理想的編劇。

女:過去我們都是愛著梅花,現在我們已經愛上太陽!
你喜歡的是太陽出來?還是喜歡看太陽落山?
男:我喜歡看太陽落山。
女:夏天的太陽是什麼時候落山?
男:六點四十。
女:冬天的太陽是什麼時候落山?
男:五點五十。
女:現在呢?
男:已經落山了。
女:會不會再出來?
男:永遠都不會再出來。
他們藉著背誦台語片的經典暗號而相認,拾回心中那個未完成的夢,重回那個彼此嚮往、快樂的過往拍片時光。心愛的人是永遠不會被遺忘的,只是因為疾病一時想不起罷了;在台詞的互相對應以及動人的歌曲一出現時,有些同學哭了;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一段經典的台詞、一首觸動人心的歌曲、一段漫長的時空之旅、一份台語電影失落的辛酸、一個不停變換的社會造就了這一部成功的電影,促成了觀眾心中的感動。



◎林思庭

 電影中的真實情節和台語片情節都十分直接,以較誇張的方式呈現人物情感的酸甜苦辣,以現在時空的角度來看覺得不太真實,影響觀眾情感的投入。

  不過,如果能多一些電影內容交代當時的時代背景,讓觀眾瞭解那個時代下,台語電影對大眾的吸引力原因所在,會讓人更容易進入電影的脈絡。覺得[阿嬤的夢中情人]只呈現觀眾的瘋狂,而少了觀眾為何會瘋狂。



陳晏榕

台語片給我的感覺是帶有偶像崇拜的,就好像現在追韓團明星一樣,那時候也有很多「迷妹」、「迷弟」會因為主角而一窩蜂地衝進戲院;就內容來說,以科幻武俠為主的台語片,會讓我聯想到現在hollywood的爽片;愛情片則是比現在八點檔還具有深度的閨怨情節。

關於台語電影的興衰的原因,與國民政府遷台之後一再推行的國語運動有關,不僅如此,現在具有相當影響力的金馬獎,也是當時為了打壓台語片而創立的;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在5060年代,台語片肯定是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足以讓政府有這些規模的政策措施;但為甚麼台語片沒辦法撐過這些打壓呢?我想和金錢有關,傳統的台語片幾乎都是黑白片,反觀國語則是彩色電影,對百姓來說,這樣的改變具有一定的衝擊,生活在黑白的時代久了,人心自然會嚮往彩色的新鮮感。

但我覺得現在能夠成為台語片再度復興的時代,即使外國片充斥,但社會脈絡漸漸的復古起來,期待台語片與現代融合的新型態來臨。

其實看到台語電影的沒落,也相對映照著現在國語電影,甚至於電視的逐漸被埋沒,崇洋﹐追韓劇、日劇,讓我們忘了台灣這塊土地上,我們生活周遭的本土情感相依,現在很多人都說,拍台灣電影很辛苦呢,再一次的座談中,王小棣導演感傷的慨嘆,卻仍抱持著希望,《植劇場》系列的電視劇就是生命中平凡人事最小也最大的情感敘述,看看我們的周遭吧!是不是沒有這些堅持台灣電影的人,我們真的會失去自己,像台語片消逝一樣。

我很欣賞《阿嬤的夢中情人》這部片,再現在國片景氣沒有說那麼好的時候,在台語片的基礎上,添加了現代的元素,心靈勵志的夢想(對拍電影的堅持)、對於上一代記憶的追尋(小捷找尋爺爺奶奶的故事)、人與土地的連結(北投現今的場景不在)、人與人的情感相交(爺爺和奶奶不變的感情),輕鬆幽默的表現手法,看的時候沒有過多的沉悶及壓力,但是卻會讓人深思他的寓意;生活的必須,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呈現自己心中的理想,歷史成就了現在,台語片也是不可抹滅的一環。



◎向奕慈

還記得老師第一次上課的時候問了我們
覺得台語跟日語講我愛你哪一個比較浪漫
大家幾乎都覺得是日語
原本就很想找機會看看阿嬤的夢中情人這部電影
藉由這堂課能在大教室觀賞這部電影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就覺得原來台語也很浪漫
尤其是講到七號間諜的經典台詞時
你歡喜看太陽出來還是看太陽落山⋯⋯
⋯⋯⋯但是月娘已經出來了
看完阿嬤的夢中情人之後
讓我很想要回去看看以前的台語電影!



◎林琇瑜

一開始會認為這是一部很「芭樂」的電影,但是隨著電影劇情的發展,在裡頭我看見了台語電影的興衰。黑白台語電影都有一定的橋段或者詮釋方式,像是置入性行銷、或是浮誇不真實的事故或肢體語言,但這也表現出當時臺灣的社會現象。

這部片或許沒有很多特效或者特別另人驚豔的地方,但這種質樸卻又感動人心的電影,更容易打入台灣人的心中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