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Week 2-21/09/2017-: 觀賞電影【阿嬤的夢中情人】

課程第二週觀賞電影-《阿嬤的夢中情人》

2000年後台灣電影逐漸復興,台灣導演們相繼創造了既叫好又叫座、深刻反思台灣文化,並關懷台灣核心議題的電影。本週我們將一起觀賞2013年由導演北村豐晴與蕭力修執導的電影《阿嬤的夢中情人》(Forever Love)。這部被眾多影評人喻為2008年之後最成功的台灣電影作品,除了能夠讓我們回顧台語電影的輝煌時代,更能夠讓我們一起思考當代台灣電影敘事手法和美學風格。


看完了這部令人動容的電影,同學們也有熱烈回應喔!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同學們的觀影心得吧!



◎同學觀影心得

劉德安
歷史的巨輪滾過,阻擋的一切終究只能化成齏粉,曾經的北投溫柔鄉旅館是如此,1956年的台語片亦是。但即使過往的繁華早已歸於塵土,台語片的精采卻依舊留在老一輩人的記憶中,因台語片而連結起的人事物,也因著這股情顯得越發綿長。片中的蔣美月有一句話在我腦海始終徘徊不去,”你導我就演”,這不僅僅是她對劉奇生的殷殷期盼,更是當時很多台語片演員的心聲。蔣美月以其唱歌的薪水,撐起一家門可羅雀的台語電影院,即使付出再多金錢,也無法磨滅她對台語片,對劉奇生的愛。這份愛最後也讓她如願的能演出一場由她與奇生主演的結婚戲。一開始的我,真的很難跟台語片起共鳴,但隨著劇情的展開,阿公將他的人生化成一場大戲在我眼前裸裎,愛恨情仇的糾葛,使我腦中台語片這個詞更為豐滿,不論是拍攝之快速,由右往左的台詞,抑或是變化萬千的素材都讓人耳目一新,其中不太會講台語的明星演員更是讓人難以置信卻又不得不信,蔣字的威力更是讓人拍案叫絕,原來這就是我錯過的台語片;原來這就是我錯過的台灣好萊塢!謝謝老師和助教讓我有這個機會在自己的台灣歷史記憶藍圖中,填上這塊空白。


陳彥霖
沒想到當時北投就已經是充滿溫泉和旅館的熱門景點了,甚至還有不少電影在這裡取景
四年前,我們高一時的地理老師兼班導,放這部電影給我們看,幽默,也有洋蔥
裡面放了不少笑點,像是面試電影演員的考官們原本不看好蔣美月,被劉奇生點醒注意簽名欄裡,她的姓氏,考官們發現她姓「蔣」,趕緊蓋下通過章
過了四年,大部分的劇情都快忘光啦,在這堂課回味這部片,還蠻奇妙的
話說回來,真的很難想像台灣電影的本土片居然曾經沉寂二十多年
的確,小時候對本土片什麼概念,一想到電影就很自然地想到哈利波特、好萊塢、迪士尼、宮崎駿...
不過,魏導的海角七號和其他電影,像是本土片復興的曙光一樣,感覺有點不可思議


蔡沁婷
這部其實當初上映時就有聽說,只不過因為對男女主角沒有太大的興趣,所以就沒特別去觀看。透過這次課堂上播放,才知道原來這部電影是在描述台灣過去台語電影的興盛與衰微,甚至北投除了溫泉鄉的別名之外,還有「台灣好萊塢」的稱號,真的讓我大開眼界!
隨著電影情節的鋪陳,我彷彿也回到了60年代的台灣,雖然有些誇張的劇情會令人莞爾一笑,但越到後面就越投入於劇情裡,上次課堂上沒有機會把電影看完,因此回到家後我便忍不住把剩下的看完,而果然後半段才是劇情與感情最精采也最動人的地方,我也忍不住感動得潸然淚下。
看完這部電影,我一直推薦身旁的人去觀看,但許多看過的人都不以為意,為了讓他們改變想法,我一直極力告訴他們這部電影為什麼值得看以及它的價值,只希望能讓更多像我之前一樣沒看過的人知道這部電影,而對於為何大多人對這部電影並沒有太正向的評價,我認為或許是因為沒有事先瞭解這段歷史,可能會看不懂電影裡用心良苦的橋段和笑點,便難以產生共鳴,而我們是因為有老師的解說,才知道某些值得被注意的小地方,也才能「看懂」電影,尤其這更是一部向歷史致敬的台灣電影,看到電影最後播放著當時原始的電影片段,雖然情節與演技就目前來看真的不算太好,但若是沒有前人的投入,台灣電影就不會有現在的發展了,因此它在歷史上還是有其存在的意義,我們應該好好重視!


沈易
其實我不是一個很喜歡看電影的人,或許是因為電影院上映的電影一直以來給我的印象就是好萊塢式的英雄片或動作片,這都不是我喜歡的類型,要我花兩三百塊到電影院裡吹冷氣真的沒什麼價值,所以我看過的電影不多,更不用說國片,國片給我的既定印象就是電視台會不斷重播的那些搞笑軍教片或魯冰花之類的老電影。
2008年上映的海角七號,我剛開始還以為是長江七號的某個同人作之類的(我受到我父親的影響,對周星馳電影還比國片熟),直到看完這部片(不是去電影院看的),我才發現原來台灣的電影也可以如此精彩,因此後來的賽德克․巴萊上下集就是去電影院看的,或許是一股從眾心理或本土意識的崛起,那一陣子我家也開始流行看國片,就跟大家一樣。
但這股熱潮在我家很快就退了,加上後來的國片真的沒什麼特色,只是主打著賀歲片的名號(個人感想),就沒有特別去關注了。
這禮拜撥放的阿嬤的夢中情人,我原本以為是像我之前說的搞笑片之類的國片,但看到目前,我覺得雖然搞笑成分還是居多,但劇情並不是配合著笑點在走,而是真的有在推進,尤其老師又說最精采還在後頭,讓我很期待究竟劇情會有如何走向,整體來說,我目前對這部電影是有興趣的,有種想繼續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的感覺,希望下禮拜教室電腦可以繼續順利撥放。


許庭瑄
故事背景是發生在台灣好萊塢–北投 ,這裡曾經是當年台灣電影產業蓬勃發展的溫床,也是促成一段浪漫愛情的地方,隨著導演劉奇生回憶自己的人生故事,我們可以從其中隱約地探知咀嚼出台灣電影產業發展的興衰,導演年輕時,正處於台灣早期電影蓬勃發展的年代,劇組所有的工作人員每天都為了拍攝電影而忙得席不暇暖,然在電影如此興盛多產的時期,誰也沒預料到台灣電影產業會每況愈下,不出幾年光景,台灣電影產業便進入了低迷時期,直到近期才破除這個一蹶不振的氣象,使國片漸漸重獲台灣民眾的青睞;而在這部片中,可以從一些細節推敲出當時電影創作的風格與形式,其劇本和情節通常是十分富有想像力的,但是因為當時的特效與技術無法真實呈現其想像,因此便出現了類似演員穿著梅花鹿服裝等逗趣的電影片段,而此特色也成為這時期電影的特色之一。
在整部電影裡,無論是是場景景物、演員服裝,甚至是演員的臺詞都能濃濃地透露出那個時代的氛圍,而且我覺得相當有趣的一件事是電影的時代背景是發生在我出生前,我沒有機會經歷那個時代,但是透過欣賞這部影片,我確實一探了那個年代的神秘面紗,更讓我感到訝異的是,我竟然對於這個我從沒經歷過的年代擁有一股莫名的熟悉感,而這股擁有共鳴、不陌生的感覺我覺得是十分美好的,也是我認為一部好的電影應該構成的要素之一;因此,我認為未來若國片要順利的在台灣市場發展,不應該只是迎合現今觀眾的口味,這樣未免過於流於世俗;如果國片真的要在台灣穩健緩慢的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市場,那麼應該要在裡面融合屬於台灣人的元素、屬於台灣人自己的特色,才能成功引起台灣人民的共鳴與認同,重新建立建立台灣人的自信,讓世界看見台灣!


蘇柏諺
看了這部片加上老師的介紹後才知道,台語電影是有過一個風光的年代,當時的電影幾乎都在北投一帶取景,所以當時人稱北投為「台灣好萊塢」。
電影的背景是以1960年代台語電影興盛的那段期間為主,並與現今的時空相互交錯敘述,而故事就圍繞在編劇劉奇生經歷這段台語電影興衰史的過程,以及四十年後的人生。整體上,《阿嬤的夢中情人》不但劇情設計極具巧思,情節還十分動人,加上內容也十分貼近生活,絕對是部值得細細品味的好電影。


陳思芸
其實我在還沒看阿嬤的夢中情人前,對台灣本土的電影印象都不是很好,還會覺得品質不好,但在看完這部電影後,就改觀了,從前面有點倒敘法,聽故事的角度,訴說出一整個臺語片的興盛與衰落,並將愛情部份,親情部份完美融入,不只有歷史上德意義也有很精彩的部份,。
在整個電影,不只是把臺語片的特色,像是字幕以及對白的方式,顯示的很清楚也很有趣,也參雜有點現代用語拉近與觀眾的距離。一個商業片與歷史意義的融合,讓我對台灣本土電影改觀,雖然我覺得電影中的對白以及電影中的電影的對白有點稍嫌肉麻不通順,不像是平常人講話的方式,但是我解讀為那是那個時代的電影特色,可能也是因為電影技術還不醇熟,只能用言詞的表達來展現他的張力。另外,我之前看過一部台灣連續劇也是在北投,讓我對以前的北投很好奇,到底是多麼繁榮,不只是拍電影以前歌舞聽,溫泉都是他興盛的證據,覺得很有趣但也十分感傷。


周暐倫
很喜歡電影中帶有現代風格的台詞,就像老師說的,這樣可以讓觀影者更快地被帶入情節當中。其實一直很喜歡台語版本的各種東西,雖然自己不太會說台語,但每次聽到台語都會讓我有種親切感。而這部電影本身復刻了1960年代時期電影界狀況,讓我更加地知道當時的電影產業是如何發展、怎麼興衰的,電影中用了許多幽默詼諧的對話,將繁瑣的歷史變為平易近人的故事,這也是另一個電影如此親民的原因吧,導演將想要表達的議題變成電影文本,讓所有觀影者都有機會接觸這些議題。
電影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每一部電影的宣傳海報,那些一筆一畫的精心刻畫,我真的覺得超美XD而且可以看得出畫畫的人對每一部電影的用心和投入。


龐澺媗
這部片上映的時候我還讀高中,記得那時聽到片名覺得很特殊,聽起來很冷門的像是愛情文藝片,再加上高中的我其實不喜歡看國片,幾乎是像海角七號、或是翻滾吧阿信這種大家都推薦的片,我才會很有興趣。
這次上課能有機會觀賞到「阿嬤的夢中情人」這部片,真的覺得很幸運沒有錯過這部好片。因為這部電影的架構和故事都非常有趣有梗,而且帶我們認識了當年台灣台語電影興盛的年代,那個我完全無知,甚至是不知道有這個年代的存在。我認為這部片不僅僅是有知識性的一面,用阿公回顧年輕時代的戀愛往事,帶出當年的輝煌時代,也帶出了那個年代的價值觀和時代思潮,像是一般人對「蔣」這個姓氏的不敢輕忽,還有布景的陳設。我覺得整部戲也有娛樂性質,有些微的黃色笑話,卻不過頭。我覺得這是一部滿有質感的電影。


陳俞安
之前常在電視中看到這部影片,總把它當成喜劇片,只有斷斷續續地看,這次因為課堂的關係,第一次把電影完整的看完,配合老師的講解,我覺得阿嬤的夢中情人真的是部非常具時代性,非常感人的作品。藉由這部影片的還原呈現,我們深深的了解到台語電影當時的樣貌,以及台語電影的興盛與衰敗。或許一部分是由於國語政策,台語在台灣已經漸漸變成非主流的語言,甚至許多年輕人聽不懂也不會台語,老師說母語是"母親說的語言",然而現在的孩子出生後,有時父母根本不說台語,間接造成了孩子與講台語的祖父母之間的隔閡......,這是蠻讓人難過的事情。

進到台北生活後,我其實很少機會講到台語,當時的政府讓我們棄絕自己的語言,過了好多年,到了我們這一代,台語終於要如他們的願望消失了......希望我們能夠多在生活中使用台語,讓這個語言繼續延續壽命,同時也是對我們台灣文化的重視。


吳承珉
我覺得這部電影對我來說相當新鮮,因為幾乎沒有機會接觸像這種類型的台語片,我這幾年有看過例如大尾驢縵,艋舺,海角七號這些電影,所訴說的故事類型完全不一樣,大尾驢縵就是搞笑,艋舺則是像8+9的日常與相對糟糕的下場,而海角七號比較像是文藝愛情片,但我現在回去看還是覺得很好看。而阿罵的夢中情人有很多我很喜歡的拍攝手法,例如他把2種年紀的故事交替訴說來推動劇情,也在最後一幕時快速切換,並沒有讓人搞不清楚現在在那的時間而混淆,相反的讓我看得十分入戲。前面的劇情讓人覺得只是愛情片,看到後面才發現他將阿公與阿罵的愛情故事裡將整個台語片的輝煌與衰退也寫在了裡面,我認為這部片也可以是愛情片,那些導演將他們對台語片的愛寫在了裡面,才讓人看得如此感動,戲中很多的台詞也是以前台語片的台詞,也是對台語片的一種哀弔,最後男主角的祝台灣有一個好萊塢也說出了他們這群人最遺憾的的事,讓我覺得這部片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第一次在上課的時候看到一部這麼有意思的電影,讓我覺得收穫很多。


許家瑜
雖然沒有看完整部電影,也能感受到台語電影的傳奇性,在北投拍攝的黃金年代持續不到十年的時間,因為大時代的改變,大量生產造成的粗製濫造,政府的不重視態度及後續的國語政策,台語電影迅速衰退
近年來,開始興起所謂國片的概念,其中有許多台語橋段,也令人想起屬於各個時代的故事,彷彿回到那黃金時代,復古加上創新的表現,更顯得親民有趣
在那個流行文化剛起步的年代,台語電影面臨著時代的考驗,有如流星般一閃即逝,從西方流行文化的興起到近年來日韓文化的衝擊,如果時代的選擇有所不同,也許今日台灣在東亞文化圈的評價與地位,也會有所不同吧


何采倫
這部片打破了我對於國片的印象,以前不論是在電影院或是電視台放映,基本上不會特別去注意到國片,對於國片沒有太大的信心。但看完這部電影後我深受感動,上一次讓我有這麼深刻感動的觀賞經驗是賽德克巴萊。
台語電影倒是第一次看,這部片降我們曾經的文化那段被抹去的記憶寫得十分浪漫與觸動心弦。整部片以『月亮』貫穿全軸,男主角時常把玩的彈珠、女主角的姓名、當年未完成的電影名稱......這些小細節是我挺喜歡的一部份。

影片中的橋段與片尾中過去的黑白片互相呼應,現在的我難以想像台語片曾經有那麼輝煌的時光。曾經我們最熟悉的以引為傲的文化怎麼就這麼被抹去了呢?他就這樣被扣上粗俗、搞笑的帽子出現在我們的面前,這被扭曲過後的身影也逐漸變成我們對他的印象。很高興這部片嚷我得以窺視台語片曾經輝煌的一小片段,並讓我反思我們現在的處境。或許我們現在一切熟悉的一切在未來將不覆存在,僅留下符合未來『標準』的扭曲模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