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

Week 11-23/11/2017: Selfie, Portrait and Wedding Photography (鏡頭下的個體展演-臉書/手機自拍、寫真集和婚紗照)

Week 11-23/11/2017: Selfie, Portrait and Wedding Photography (鏡頭下的個體展演-臉書/手機自拍、寫真集和婚紗照)
帶領討論助教:李佳運

指定閱讀
張玉佩、寸得杏,〈網路傳播科技作為跨文化溝通的契機與困境:以文化弱勢者
  的觀點觀之〉,《傳播文化》11期(2012)。頁1-50
李玉瑛,〈女性凝視:婚紗照與自我影像之戲〉,《臺灣社會學刊》33期(2004
  。頁29-60
延伸閱讀
李宜玲,〈女人的身體與性意識──女星寫真集的文本建構與青少女的解讀策略〉
  ,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課堂照片集錦》


 

 

 

 

 










《同學心得分享》
陳俞安
很謝謝這組同學今天精彩的報告,帶我們探討了現在台灣社會中,無論是婚紗照拍攝的必要性、寫真集究竟是不是父權時代的產物,還是自拍對於現代人的影響,我收穫很多。因為前兩項比較少接觸,我就講生活中比較常發生的自拍吧!我覺得像是老師說的,有時候有些人為了要拍出好照片,反而忽略了和家人朋友相處的這些時光確實是蠻奇怪的一件事情,我自己對於自拍倒是沒有這麼嚴苛的要求(一方面可能因為沒有好的技術...)我覺得自拍對我來說,就單純只是紀念一個時刻吧~以前手機前置鏡頭沒這麼發達時,和老朋友見面總需要帶相機請別人拍照,現在只要自己來2秒就能解決的事情很方便呀~遇到老朋友照一張,去參訪也自拍一張好交作業,我還蠻喜歡手機這項功能的啦!不用把買台貴貴的相機><但現在為了拍出好照片,電話功能已經不是最重要了,買手機有人是看他拍出來的相片哪個好看來選,當然網路要夠快,可以快速打卡上傳!只要不要太誇張的圖文不符,或者見面只發文不聊天,我是覺得這個自拍打卡,和朋友分享生活的風俗還不錯呵呵。

蔡沁婷
這一組透過生動的圖片與說明,讓大家能夠很享受地聆聽這次主題!當FacebookInstagram等社群軟體蓬勃發展時,我們漸漸習慣將自己暴露在大眾之下,而我想每個人應該都會經歷一段內心的轉變吧。拿我自己來說,我以前總是將自己生活的事分享在臉書,大頭照也不時更換自己滿意的自拍照,但漸漸地我發現,臉書上許多朋友是我可能只有過一面之緣的,也有的是在路上見到不會打招呼的,在那時我突然覺得,要把自己展現在大眾面前,感覺很沒有隱私、沒有安全感,因此我逐漸減少在臉書上分享自己的次數。另外我想分享對於「現代人的時間比較不夠」這句話的想法,我其實也有發現到自己受到這世代資訊的影響,以前手機沒有行動網路時,坐公車和捷運的時間我總是會拿來看書、寫功課或閉眼休息,偶爾看看窗外風景與人,但是當我有了行動網路,公車與捷運也都有無線網路時,我總是會拿出手機滑滑臉書和Instagram,看著沒有盡頭的頁面,毫無抗拒地接受一切資訊的轟炸,有時我會感到空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明明很累卻還是想滑手機,也越來越少拿出包包裡的書以及寫功課了。如果一天不用手機,雖然有很多地方會變得比較不方便,但我想我應該會多出很多時間做更有意義的事吧!我也希望自己能夠更有自制力,並且有選擇性地接受龐大的社會資訊以及這科技帶來的便利。

沈易
首先很感謝這一組的報告,探討的非常生動,有一部分的內容其實和我們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的報告有類似之處,如對女體在鏡頭下的價值,似乎是現代社會學會探討的主流問題。是說我本身不是很喜歡拍照,所以對於今天的報告比較沒有共鳴。但最後老師問到拍婚紗誰會影響整體照片呈現結果,老師的回答算是出乎我意料,但也符合邏輯,更表示我們對於女性布置在鏡頭下的規範,連在生活中社會性別的角色概念也一並影響。最後,有關社群軟體的部分,我認為人們必須自己拿捏分寸,若是一味的沉浸在網路世界沒有與人交流是不好的,但現在這個時代,若沒有這些軟體的幫助或許反而是排擠的主因,因為交流圈已從現實轉到網路去了,沒有這些軟體等於沒有交流,那現實中還是孤獨一人。

翁瀅瀅
的確,就像老師提到的,自拍是一種自我滿足與認同的行徑,而上傳到網路給認識的、不認識的人觀看,其意圖則是為了獲得自我認同以外的他人認可。個人也有在社群軟體上放過出遊的照片,希望得到回饋或讚美,跟大多數人一樣會因為回應的多寡與內容而或喜悅或失望。不過,我覺得並非所有喜歡自拍或攝影其他事物的人都會上傳照片。我曾經和一位同學一起出去玩,他喜歡自拍,攝影技術也不錯,但不會將照片放在公眾面前。後來想想,將自拍給公眾觀看真的有其必要或是適宜的嗎?照片的觀看者和自己不一定熟悉甚至不一定認識,自拍照對他們而言只是個路人的大頭照,除非特別醜或特別美,不然完全不會在意甚至留言,如此一來發自拍照便沒有意義。而自拍的便利性極高,因此背景場所的選擇往往會較為隨意,常會在自己房間或其他私密的空間,但這樣貿然將自己的隱私給陌生人看卻是危險的、不恰當的。我覺得自拍不是不行,但在追求美、自我認同與他人認同的同時也要注意其他面向,不然可能會產生不必要的困擾或麻煩。

林潔禧
在報告中,同學介紹了社群軟體進步造成現代人關注按讚人數與修圖盛行的現象。分享照片的自我展現與他人看到照片後的反應成為照片的意義。然而,卻造成我們過度在意他人眼光。利用修圖軟體所修飾的照片固然完美,但這樣與現實差距甚遠的美麗是一個重現心目中的美好回憶還是純粹想博取他人羨慕?
因為現代科技的進步,我們擁有更多的方便可以與他人分享生活,也可以參與他人的日常,在所謂"追蹤""被追蹤"間,我們享受了科技帶來的便利,也因為可以輕易表達言論而被他人眼光與評價所影響。在課堂最後,老師在反思中提到"現代人的時間比較不夠",因為要接收的資訊太多,照單全收就會沒有重心,使自己陷入他人眼光、喪失自信的問題。也許我們該做的不是持續向外尋找自信與歸屬感,而是先了解自己、找到生活對於自己而言重要的部分,才不會在現代科技中迷失自我,失去享受人生美好的機會!

楊秉純
報告中提到,自拍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尋求自我認同和他人認同,對這句話很有感。在這個看臉時代,我們都在找尋好看的自己以此建立信心,當你看到自己美好的一面便會感到愉悅和滿足,接著分享給別人尋求稱讚,人們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同,而分享自己「美麗」的照片似乎是一個蠻快速的方式。老師講到現代人時間不夠的部分,也讓我想起小學時期,那時手機還是3310的時代,星期三中午放學後,我都會回到家打開即時通掛著寫作業,等到與朋友約定的時間,便衝到國小操場打籃球、躲貓貓,那時候覺得一個下午的時間很長、很充實。而現在,一個下午的時間常常就在手機、電視、各種3c產品環繞下快速流失,我們分出太多精力在這些事物上以至於覺得時間不夠,這大概是現代人的通病吧。

林芷羽

我覺得這組的報告很用心,在流行文化的演變介紹得很詳細,對於演變的原因也講解得清楚易懂。而我印象很深的是老師提問「婚紗照要拍得好看,重點應該是什麼?」雖然老師最後公布的答案是「新娘」,但當時我心目中不停思考的是「照片的氛圍」。我對於婚紗照的觀察並不深,但是在觀察Facebook以及Instagram上的情侶合照時,我發現有些閃照會讓人覺得很幸福、很甜蜜,下面的留言也都是羨慕及祝福。然而,有些合照會讓人覺得沒那麼舒服,下面就沒有人留言,或是大多為負面言論。撇除上傳合照是否要受他人言論影響這個議題,我覺得那些讓人覺得幸福的合照,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很自然、很和諧」,看了會令人不自覺會心一笑,也可能會像這組報告所說的,「讓觀看者憧憬照片中的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