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3月31日 星期日

Week 6-28/03/2019: Popular Music (流行音樂)

Week 6-28/03/2019: Popular Music (流行音樂) – 從歌仔戲、【望春風】、【榕樹下】、【月亮代表我的心】、【橄欖樹】、【愛拼才會贏】,到【張雨生】、【張惠妹】和【周杰倫】;帶領討論助教:劉嘉峻
指定閱讀
詹珮甄,《「周杰倫」現象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延伸閱讀
楊克隆,〈三0年代台語流行歌曲所展現的被殖民經驗〉,《台灣人文》,3期(1998),頁291。
楊克隆,〈台灣戰後反對運動歌曲的壓抑與重生〉,《台灣人文》,2期(1998),頁66-70。
臧汀生,〈台語流行歌曲與台灣社會〉,《文學與社會》。台北:台灣學生,1990頁225-297。
侯志欽,〈尋找中國流行音樂的面貌:從鄧麗君到崔健和李宗盛〉,《交流》,14期(1994),頁 26-29。
張釗維,《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台北:時報文化,1994。
林怡伶,《台灣流行音樂產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吳正忠,〈流行音樂=夢工廠?---論偶像文化對於流行音樂的影響〉,《非古典音樂雜誌》,第五期(1995)。

《課程照片集錦》






《課堂心得》

羅懷傑
這次的主題是流行音樂,我想先說一個我很喜歡的樂團-老王樂隊,這個樂團團員的組成大部分都是頂尖大學的學生,雖然擁有高學歷,但他們對於未來還是很迷茫,他們的音樂創作裡面有很多對於人生、正面、光明的抗議,訴說著台灣學子的不安與徬徨,他們的歌像是《我還年輕,我還年輕》、《補習班的門口高掛著我的黑白照片》、《穩定生活多美好三年五年高普考》我都超喜歡,《我還年輕,我還年輕》這首歌我相信很多人就有聽過,而《補習班的門口高掛著我的黑白照片》在控訴著在台灣教育中,人們在面對小孩子成績不好時,第一個念頭就是把小孩送進補習班,但並不是每個學子都能適應補習班生活,甚至有可能學校和補習班都無法兼顧,最後形成莫大的壓力,而讀補習班的目的就是考好成績,補習班會給你考好成績的秘訣,但這可能會讓孩子變得呆版,沒有思考,而《穩定生活多美好三年五年高普考》訴說的是台灣固有思想:認為當上公務人員就能擁有鐵飯碗,就能獲得美好的生活,而現在的社會並沒有一個工作是永遠不被取代的,他們的歌雖然都是負面、反諷的,但我覺得他們是在用唱歌的方式來面對台灣遇到的問題,透過歌詞把他們的想法傳達給聽眾,並且引起共鳴。
  對於「中國」、「中國大陸」、「內地」這幾個有相近意思的詞,我認為「中國」指的是一種精神,就是當人認為他自己是中國人時擁有的精神,他可能不一定住在中國大陸這塊大領土上,「中國大陸」指的是地理位置,那一個很大的土地,至於「內地」我覺得是一種相對關係,有內地就有外地,如果內地指的是中國,那麼外地就是台灣,這裡面含有想要統一的想法。

陳沛羽
這次在準備流行音樂報告時、這個過程讓我驚嘆了很久,原本以為只會是一個報告,沒想到有如此的驚嘆。
尤其哥哥爸爸真偉大的真相,以前從來沒有想過這首歌背後的故事,更不知道它後面有很多有很多關於像"殺吧"的歌詞。沒想到它之前是一首愛國意識的歌,歌當中的"哥哥爸爸真偉大"也引起很大的女性主義熱潮。
其中蔡依林的-怪美的 這首歌,也讓我備感心酸。沒想到她的歌背後藏者它心裡這麼多的話,因為回家我有看理科太太和他的影片,當中蔡依林就談到他當大明星的一整個內心的過程,沒有人知道他心裡的壓力。我覺得每一首歌裡都有作者內心的話要訴說,就像文學作品一樣,我們應該要用心體會,不僅僅只是把流行音樂當作是娛樂而已。

曾郁珊
在一開始選擇報告題目時我們這一組的第一志願就是流行音樂,因為較貼近大家的生活,而這個主題也是十分搶手,最後由我們這組爭取到了報告這個主題的機會。
音樂在人類的社會歷史中一直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而在這次的報告中為了查資料,才發現很多音樂的創作不僅僅只是歌手的想法,而有更多是為了反映時事、政策、經濟以及族群等各式各樣的因素,才成就出一段又一段時期風格不同的音樂。
在這次報告中更了解到了台灣各時代音樂產生背後的意義以及由來,也更認識台灣新生代歌手對現今台灣音樂壇的影響。其實改變與創新一直不斷的進行著,我認為身處在現在台灣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中,許多所謂"流行"的產生背後或多或少都有不一樣的原因,在日常中多多做思考,或許能有不一樣的看法!!

張家維
 第一堂課在分組時,選擇在同一組的大家都對流行音樂十分有興趣,幸運地,我們也如願負責報告流行音樂的主題。當時想到的流行音樂都是些林俊傑、蔡依林或K-popc和J-pop⋯⋯等等。在閱讀有關流行音樂文本和推薦報告素材時,才意識到流行音樂和經濟、政策、文化、族群息息相關。我們這組從臺灣日治時期一直閱讀到了現在的流行音樂,也許大家對歌仔戲會覺得最為奇怪,但對我比較像是突然點破(對齁~它也是臺灣本土的音樂),歌仔戲它確實曾經風靡臺灣一時。聽家裡長輩最常說道以前家中沒有電視時,最喜歡跟著爺爺奶奶去廟埕看歌仔戲了,廣受臺灣人的喜愛,因此還促成「桃花泣血記」的誕生,才有之後的「望春風」就是鄧雨賢的「四月望雨」其中一首。

感受最深的是音樂的發展,其實是深深與政權、政策和意識型態有關聯的,充分反映社會的更迭,什麼樣的時代下就會誕生什麼樣的音樂,像是:日本軍歌、台語歌、國語歌⋯⋯之類的。如同佳穎老師說的,臺灣的音樂人是最反骨的一群人,每一首歌背後都有它獨特的故事以及它乘載的意義與記憶,希望勇敢的臺灣人繼續勇敢下去,做自己的歌!

洪紫瑄
這次的報告是流行音樂,其中討論到了周杰倫的音樂,我特別感興趣,因為我很喜歡周杰倫的歌,而這次的報告內容也讓我也去反思了周杰倫的音樂是否真的有中國風?為什麼他的唱腔會受人歡迎?
音樂離不開我們的生活,不論是我們看電視或者是出去逛街,隨時都可以聽到音樂的播放,而流行音樂更是佔了其中一大部分,流行音樂常常會被人遺忘,但一旦膾炙人口,往往可以成為經典歌曲,例如望春風等等,這次的報告還有討論讓我更了解了流行音樂的內涵!
我覺得「大陸」、「內地」有一種兩岸是一體的感覺,「中國」的話感覺彼此是獨立的個體、是不同國家的人。

張晋維
對我影響最深的歌手,第一個是Michael Jackson,第二位就是張雨生,可以在台上向全班介紹最喜愛的華語歌手,真的很幸運。張雨生已離開20餘年,今年MJ也將逝世滿10周年,願兩位安息。

■僅憑個人喜好特別推薦兩位的作品

-MJ

They Don’t Really Care About Us (人權思想)

Scream (對媒體、輿論霸凌的抗議)

Black or White (種族議題)

You Are Not Alone (反映MJ當年艱難處境和沉重心情)

We Are the World (四海一家的理想)

Bad

Thriller

Smooth Criminal

Dangerous



-張雨生

口是心非 (雖為情歌,卻可視為人生悲戚的寫照)

大海 (個人覺得意境其實很高的情歌,也可以不把它當作情歌看)

後窗 (領先時代 嘗試中國風創作)

我的未來不是夢 (年輕人的新希望和理想)

帶我去月球 (奇幻的想像)

魔幻台北 (簡單勾勒小市民對所居城市的熱愛)



很高興這次可以報告音樂,除了戲劇影視和文學以外,音樂就是我最有興趣的領域。流行音樂是我們現在每天都在聽的,對我們的影響尤其巨大,但是臺灣流行音樂在2000年群雄並起的時代過後便逐漸沒落,現在要一般人說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歌手,大概還會是周杰倫、王力宏、五月天等等2000年左右就已經出道的「老歌手」,竟然沒有後起之秀可以接手,雖然還是有韋禮安等優秀的新生代音樂人,影響力卻大大不如諸位前輩。我想主因有三:

第一,缺乏創新。或許和聽眾喜好有關,這幾年的流行歌題材幾乎都是愛情為主,而且曲未能突破制式情歌旋律,詞也只能重複同樣的情緒(然而戀愛的心境一定都是不一樣的),無法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第二,宣傳不利。明明是網路最盛行的時代,YouTube等串流平台卻很少看到本土流行歌手的廣告,以前也很常看到新聞媒體報導哪個歌手做了什麼事,現在卻幾乎沒有。這背後的原因,最主要的顯然就是「沒錢」,而沒錢這種事就和電影一樣,大約就是沒有政府政策補助、沒有企業贊助的關係了。既然曝光度如此的低,就算有優秀的音樂人,民眾也不知道。

第三,隨著英語越來越普及,聽歐美流行音樂的人越來越多,正好現在美國、英國的流行產業競爭力也越來越高,天王、天后、天團一個接一個出世,大大地壓迫了本土流行音樂的生存空間。

 其實別說是歐美,連中國的流行音樂現在也發展的比臺灣好。以前從小虎隊、庾澄慶到周杰倫、王力宏和蔡依林,是中國人聽臺灣人的歌;現在,從胡彥斌、鄧紫棋、華晨宇和薛之謙到TF Boys,是臺灣人聽中國人的歌,而這之間的轉變也不過十幾年而已。臺灣沒人才嗎?我想不是,但我在這方面了解畢竟不算太多,更加深入的分析就交給專業的同學了。

   

前幾天我去看了Ed Sheeran在桃園的演唱會,深深被他的魅力折服,不禁很感嘆,什麼時候臺灣會再有像這樣的人物出現?

*

什麼叫中國風?現在只要曲裡有一些中國傳統樂器的聲音,在配上文雅的歌詞,通常就會直接變「中國風」了。然而,我想這就是像老師說的,這只是「臺灣人想像的中國風」。我覺得周杰倫也能算是這種,只是當然他的作曲是極為優秀的,並非單純加入國樂樂器而已,某種程度上,他把東方獨有的「婉約」(非「溫柔」)特質融入音樂中,確實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他的「中國風」會受到認可,一定是有原因的。不過真正的中國風是什麼,這個我想是無法定論的,畢竟中華文化5000年傳承下來,是如此的博大精深,絕非幾句話就能定義。是有「元素」就能稱作中國風?還是要有「格調」?或是要有更深入的「傳統內涵」?這些都是很值得細細去討論的。



最後,以下是「中國」、「中國大陸」和「內地」的差異

中國:有兩派說法,一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指「中華民國」。通常提到「中國」指的即為前者,是現今國際主要承認的國家。後者退至臺灣至今已近百年,如今臺灣居民已無太多的「中國」意識,多為對臺灣本土的認同。近年也開始有越來越多尋求獨立和正名的運動進行。
中國大陸:指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
內地:一個國家中對沿海、沿邊或海外地區的對稱(資料查自維基百科)。舉例:日治時期,臺灣的內地即為日本本土。對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人而言,內地即為美國大陸。至於臺灣,就因人而異,若是有人認為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那內地就是中國大陸;若是認為臺灣是獨立國家,那內地就是臺灣本島(因為臺灣地區還包括了澎湖、金門等離島,所以我會把「內地」定義為本島,南投則稱為「腹地」)。

徐庭媛 Irene
這次報告是由我們這組所發表,在準備報告的過程中漸漸了解到原來台灣有許多流行音樂是我之前都沒有聽過的。從早期的歌仔戲過渡到現今的周杰倫,蔡依林等等,這其中的變換與發展是很大的一個突破。尤其是一個歌曲的產生過程是多麼的不容易,必須經過許多人的努力才有一個歌曲的產生。一個歌曲訴說著背後的意義,可以是時代的連結,個人情感的抒發,或是對於事件的評論等等。台灣早期沒有所謂的版權意識,許多歌曲也是由其他國家改編而來,能夠創造出個人特色的歌手便具有跨時代的意義了。而我認為最具代表的便是張雨生和周杰倫。他們擁有大量的歌曲作品,且每首歌曲都是大家而熟能詳或是具有記憶點的。到了近代的蔡依林或是許多剛竄起的新生代歌手,便會發現曲風加入許多西方國家的特色,可以說是越來越多元了。希望未來台灣能夠創造出更多有力量的歌曲作品,讓台灣在音樂史上有更大的突破!

陳明宏
每個人對音樂的感受可能不盡相同,所以對音樂的欣賞是相當地主觀的,我們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明確的數字,將一首歌曲評比為世界最好的音樂,不過每首歌曲都有可能是任何一個人心目中最好的音樂。這組報告中有提到周杰倫的部分,周杰倫較早期的作品如楓、一路向北、擱淺、說好的幸福呢以及安靜都相當深得我心,而他含糊的唱腔讓我覺得使他的歌曲增添幾分故事感,相當有味道。
老師這週有問到中國、大陸及內地的差別,使用中國比較偏向政治上和文化上與臺灣做切割,而使用大陸較偏向其地理上的特性而分了兩地,至於內地較偏向已經認同兩岸在政治上已經統一,而對岸即是我們的中原。

林玉昕
這周討論的主題是臺灣流行音樂,剛好自己最近開始聽獨立樂團的作品,想必這也是臺灣音樂的一種發展現象。我以前覺得台灣的音樂便很普通,但是後來發現大學裡的僑生同學她們聽過非常多臺灣音樂(和看過很多連續劇),甚至從音樂學習中文。或許我對於臺灣音樂的認同感是源自於這些僑生同學,才讓我可以慢慢正視臺灣音樂的獨特和威力。

而近幾年的獨立樂團是臺灣音樂的新血,但是正往不同的方向前進。他們靠著音樂、影片平台散播音樂,並不商業化,而且都擁有獨特的風格(或團名)。儘管小眾,但是仍有一定程度的支持者,其實我也不確定他們的目標是成為大明星?還是純粹分享音樂、熱情?但是我覺得他們讓臺灣音樂再次多元化,不論是曲風或是歌詞,傳達出的東西都獨樹一幟。對我來說是一種很棒的選擇,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少了明星的光環而多了一份純粹和ㄎ一ㄤ。

至於關於中國、大陸、內地的區別,我的想法是當我們稱呼對岸時會反映出自己的相對角色是什麼。例如,稱呼中國時,把對岸當成一個國家,所以是站在同等位置,認為臺灣也是一國(名稱的部分不討論);稱呼大陸時,多說明了地理狀況,所以是中性的稱呼,無法反映出台灣的立場;稱呼內地時,表示自己也是內地的一部份(外地),所以透露出認同兩岸為統一國家的想法。


何祈
我很喜歡聽一些小眾的獨立樂團,因為我覺得這個時期的他們,正是能全力發揮自我創意,不受市場、簽約公司的壓力而抹煞自我。
我想要介紹我最喜歡的樂團,Try Angle。他們原本是幾位志同道合的大學生一起組的樂團,他們的特點就是沒有固定的主唱,而時常常與其他歌手合作,也因此造就了其多元的樂風,大部分是爵士樂。我也希望這個樂團能夠帶給各位新奇的感受。

戴凡翊
我是負責這次歌仔戲部分的人,其實完全沒想到流行音樂的主題會有歌仔戲,以為是指現代的流行音樂而已,但也在做報告的時候學到了新的知識,不過很多東西沒辦法跟大家分享很可惜,像是簡報裡有連結的那首歌,我聽的時候整個超驚訝,從來沒想到歌仔戲和流行音樂可以這樣做結合,他不只是用一些特別的樂器,還把整個曲風在最後一段改成歌仔戲的,真的太厲害。
老實說我大部分都是聽西洋音樂,因為從小我爸都是放英文老歌給我們聽,老師剛開始問到了影響最多的歌手,我當下想到的是「王心凌」,至於為什麼呢,其實他好像沒有影響我非常多,現在也沒有在聽他的歌了,但他是我第一個接觸的台灣歌手,那時是一個堂姐放給我聽的,但她已經過世了...因為生病...雖然說我們都沒有聯絡,但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聽到王心凌以前的歌都會哭,覺得生命怎麼這麼脆弱,他還那麼年輕...

真正要說影響最多的大概是one direction吧哈哈,但就不是臺灣的了,當初很喜歡他們,所以會看他們的訪問之類的,英文聽力大幅提升哇

老師也有補充「月亮代表我的心」當時在想『我愛你』翻成中文要怎麼翻,我就想到我看過一部日本的電影,裡面的女主角都會跟男主角說「今晚的月亮真美」即使當晚不一定有月亮,在最後男主角想到以前約會時她有說過這句話是她喜歡的書裡面的句子,就是代表『我愛你』

至於當下報告的時候...我太緊張到語無倫次了啦嗚嗚,不小心用了太多的時間

-

我是後來才加入這組的,會選這個主題的原因是因為我自己有在玩音樂,結果我是做一個我沒接觸過的主題哈哈,不過這樣也好,才能學習新的東西

-

講到周杰倫,我在想他口齒不清是不是因為他有閱讀障礙(?)所以歌詞不是用看的是用聽的再唱出來


林品瑄
音樂的演變也經歷非常多的轉換,現在很難認同校園民歌流行的時代,而我們的爸爸媽媽也很難融入現在的音樂趨勢,像我的爸爸媽媽就很常說:還是以前的歌好聽!當下只覺得是年紀的隔閡,但是聽完報告後,了解背景故事一切就合理了。

音樂可以沒有畫面,只用聲音和歌詞表達一個故事或情境,但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是:那些畫面能夠想像。我認為想像得到才能懂一首歌,因為感同身受,心靈可以寄託,從而愛上一首歌,甚至一個歌手。如果把嘻哈音樂丟入戒嚴時期,想也知道當時的人會排斥,而那原因就是戒嚴時期的台灣人,各個害怕說出違規的話、做出禁止的事,歌曲當然要越委婉越好,導致無法理解爆炸性歌詞,想像不到一口氣吐出所有不滿的快感。

由於我們這個時代感受不到前人當時遇到的困境,所以用音樂來連接中間的代溝,我覺得這才是真正利用到音樂的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