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72年生,台大哲學系、台大藝術史研究所畢業。現任聯合文學總編輯,曾任台灣明報周刊副總編輯、marie claire執行副總編輯、FHM副總編輯。1999年以〈SHANOON海洋之旅〉入選《八十七年短篇小說選》,隨即引起文壇注目。2008年以長篇小說《濱線女兒─哈瑪星思戀起》獲得中時開卷十大好書獎、巫永福文學大獎,入圍金鼎獎與台灣文學金典獎,並入選法蘭克福國際書展選書,而同年出版的中短篇小說集《複島》則獲得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最終決選。另著有《戀人曾經飛過》、《稍縱即逝的印象》、《中山北路行七擺》、《台北不在場證明事件簿》等書。
聽了王聰威主編的演講,大概能理解什麼樣內涵的人可以出書。多與文學相關,也同時學到了說故事的技巧以及如何訴說品牌。但印象最深刻的是王主編講到的新聞報導部分。
回覆刪除通常看到電視上的新聞或是消息,我都只會把它當成茶餘飯後的閒話,甚至有時候接受大眾媒體給的概念進而缺少了思考的能力。有時候我們的對知的認識,總會被某幾個如媒體般的東西給壟斷。但作家之所以為作家,是因為當他們接收到媒體給的資訊時,特別再從自己有興趣或覺得可以討論的議題下手,來找相關的來源。王聰威主編特別會做這類型的事情,他一看到《那些年》,立馬用電腦搜尋女主角的名字查看其真實性,亦或是看到有老師與未成年國中生的戀愛社會事件,便追蹤其後的所有新聞,也著手將這樣的真實事件寫成小說,這讓我覺得很神奇,但一方面也帶點崇拜。看到女老師與未成年國中男生相愛的議題,再這社會也許會被認為是異端,將女老師視為是心理上或生理上有病態而引誘男學生。但我跟主編的想法很像,為什麼有些富豪80歲娶40歲的女人就不會引來撻伐呢?為何不說這樣80歲的富豪心理層面有問題呢?很顯然的有問題的不是這些人,而是這個社會。我覺得不能用年齡來作定義,有些10幾歲的國中生表現出來的成熟度,或許會超過一般接受過大學教育甚至是出社會的男人們。我們不是當事人,我想沒有那樣的資格講人家的愛有錯有罪過,這樣不太正確的觀念,確實需要像王主編這樣的人來跟大家討論以及分享他的看法。
主編的演講果然與眾不同,字字句句都透漏著常人不會擁有的思維
回覆刪除雖然不太相信老師所說"他是個幽默大師"
但聽完了他的演講就能確定"他真的很幽默"
身為主編,對於社會大眾喜歡甚麼,想要甚麼當然要聊若指掌,
因此他不斷地更新雜誌封面,
企圖使新一代的年輕人能藉此喜歡文學,
他這種做法對於"文學的流行"真的十分有貢獻
再來,主編也講到了關於"媒體素養"的態度
現代人總是一味的相信記者所報導出來的新聞,
卻不從之加以思考它的真實性,
主編要我們以"文學重構現實",而他本身也經由小說的寫作
試著讓大眾從不同的面向看社會事件
其中對於劉姓女老師和國中男孩的戀情
我個人也和主編依樣抱持著"為什麼要否定真愛"的態度
為什麼有錢的老爺可以娶美嬌娘,而沒有人過問他們是否是真愛
而女大男小的戀情卻要處處遭受社會無情的批判
這不僅是對於愛情的歧視,也是對女性的歧視,
難道21世紀的台灣還沒邁向全球化,還是依然歧視女性嗎?
如果這真的是一段"真愛",那法官和其他反對的輿論是否要對他們兩個負責呢?
我們應該成為有思考而不盲目跟從的青年
今天聽了王聰威主編的演講,我覺得主編的說話幽默,有時候帶一點黃色的小幽默也都很有趣,實在想像不出他曾經是個書呆子,然後之前其實看到女老師跟學生的社會事件時,後續就有知道有「師身」這本書,但卻遲遲沒有買來看,經過了王聰威主編的演講,就讓我更家想要去看一本書,而我跟主編的想法也是一樣的,那就是不能用道德來審判他人,如果他們兩個之間,真的是真愛的話,那該如何解釋?不就抹煞了一段美好的感情?這是需要被探討的,而不是一味的攻擊,除此之外媒體的言論也是可怕的,他們把那位老師的形象塑造成一個變態,更讓大家對這樣的一段情感產生不好的印象。
回覆刪除王聰威老師從他第一次投稿到史豔文布袋戲卻石沉大海講起,接著談到有「造神運動」傾像的蔣公故事,再談到九把刀將時代化為流行的建構。
回覆刪除的確,有些小說中的故事其實若在生活中發生,也沒甚麼了不起,而且也不美,但是經由小說家之手寫出,感覺就那麼地令人嚮往,這就是小說的魅力吧!
再來談到如《挪威森林》,被商業借用的文學名詞。
印象最深的還是關於他的小說《師身》,那是由真實新聞事件改編的故事。
一開始,王聰威只是對這則新聞感到好奇,為什麼女老師寧願被關,也要跟這個男孩在一起,後來有更多的資訊,讓他感覺憤怒,「女老師之後面對的都是道德審判,而不是法律審判,我是最不喜歡道德審判這種事,道德審判就是中世紀的魔女審判。」一段感情該是如何發展,他以小說家的視角作出解釋。
其實這也許是長久父權社會和儒家教育的結果吧,不過我認為期間最大的障礙不在他們的年齡而在他們的身分。畢竟在傳統中國的尊師重道下,老師被賦予了權威,卻也被加諸了許多包袱,我想就算是男老師和女學生也很難被社會接受,更何況在某種性別刻板印象下,更是無法被大眾接受。
只是接不接受是一回事,司法的正義還是要有的。小說有時也具有社會批判的功用,而且有時也確實能發揮影響力,如美國的黑奴籲天錄(湯姆叔叔的小屋)間接影響了黑奴的解放。
期許小說家繼續用敏銳的眼和有力的筆,以生動的文字提供當前社會更多格新進步的可能。
王聰威老師是個聰明且富有智慧的作家
回覆刪除聽他的演講感覺是如此的貼近且充滿幽默的笑果
我想流行與文學就是這麼的密不可分
彼此之間有著一條細細的線牽引著
老師演講中提到的多部文學與電影都曾經是我的回憶
所以當他提及時正如老師所說的 我又再度經歷了一次 回味與品嘗
我想文學的奧妙即在此
會流行的往往是最平凡的小故事
也是你我的曾經必經的
王聰威老師的演講非常的精采,巧妙的點出文學與流行文化的連結。造神文化.電影.次文化....都可以用故事來跟流行文化連結。相對的,社會中本來也有文學的養分,王聰威老師就從一些社會事件中找到靈感,寫成小說。
回覆刪除我以前都以為文學是曲高和寡,想不到文學也是可以和流行合作,在這個被許多資訊淹沒的時代,文學擋不住這洪流,但如果文學能用其他的方式,一定可以讓更多人享受的起,而不是高價的興趣。
如老師所說的,他真的是一位很有趣的演講者,自娛娛人的功力也一級棒!聽得很開心,也獲益良多。如同他一樣,我也想要當一位作家,也是因為自己當時國高中的作文一直都比較好,很喜歡他引述的「詩是文學中的貴族」,到現在,我仍然會持續地寫詩。不過不同點是,我一直是為了自己寫作,不想給別人批評,或是拿去比賽,因為每一首詩,也許是像王聰威總編講的一樣,評審看不懂,但是覺得意境高,才比較容易獲獎吧!可是,我是多麼想要別人一看我的詩就可以知道我究竟在想什麼。到了大學,才不甘寂寞的,想要投個紅樓文學獎一探究竟。我自認為,我寫的詩不難,像是白居易吧,很好懂,只是還是有一定的風格。希望有一天也可以像他一樣,成為真正的作家!
回覆刪除從他的投稿四句聯,可以發現其實寫作跟流行分不開,因為想要寫的東西,往往都是當下流行的事物,或是受有一定族群讀者的喜愛。像是造神運動的故事,品牌廣告故事,其實都屬於流行的一部份。即使,像我一樣想要寫點小說、寫寫詩,也要有人看才行,也就是說,至少要讓作品「流行」起來。隨者「文青」的風潮出現,很多人也會開始拼湊屬於自己的文字,其中不少實質上的假文青,讓很多文章其實都沒有內容。就像王聰威總編提到的他自己的作品《師身》,就是要藉由自己的文章,使社會事件變得更有意義。也就是說,即使要「流行」,我[們還是得寫得言之有物。每一篇文章都要有個主題,而不是只是不斷地重複無病呻吟,到處撒嬌而已。
最後,他也讓我對最新的新聞事件有新的看法和重新審視的機會,很喜歡這樣有個性的幽默總編,搞不好以後會投稿到聯合文學吧!
其實在去年的國文共同課程時,王聰威主編也受邀至師大來為大家演講。
回覆刪除兩次的互動中,他都展現了超群的臺上魅力(幽默功力),使大家很享受(實在是難以想像他以前是個呆板的書呆子的事實)
本週的演講他以「文學如何流行以及流行如何文學」貫穿兩個小時的演講
王聰威主編提到,其實文學以及流行分別處於相對位置上,但是兩者關係卻是錯綜複雜的。
演講時他以課文內的蔣公兒時故事為例,向大家說明何謂用故事作「造神運動」以說服大家
雖然他有說通常那些故事都不夠好,但是我覺得還是有不少值得用來激勵、鼓勵人民的作用(特色有:敘述簡潔、價值觀黑白分明、文詞淺白等)
透過此利他也提到,很多人將自己的人生根文學結合起來,但是他要我們思考,這些人生究竟是被發現亦或是被發明的?
就我個人的意見,我認為或許有許多都是被發明的。我想主角通常是那些已經聲名大噪或是已經俱備崇高名望的人,為了要「神話」他們,而將他們的故事給「包裝一番」
王聰威主編又舉了好幾個例子,來說明「一則好的故事最容易賺錢」,像是那些高級品牌背後的品牌故事,即使有各種山寨版的出現,但是品牌故事卻是唯一無法被模仿的。
而之前眾人皆知的蘇珊大嬸的故事,他也特別向大家提問,為什麼會那麼有名?他以悲劇的轉變是很動人的來向大家說明,並且要我們回想影片中,那些原本不屑的評審及觀眾,在聽到蘇珊大嬸的歌聲後,是如此的驚訝、感動,那才是真正引發風潮的關鍵。
「師身」是王聰威主編在演講中特別向我們提及的一本書,他從一則女老師及男同學的師生戀、女老師的一句「我是真的愛他且我不後悔」、法官的加重判決、媒體的炒作,希望大家往道德、情感層面的方向來思考,而不是只一味從新聞、報章雜誌上的文章來斷定事情的對錯,並進一步重新檢視當今媒體的真實性。
文學生成與社會流行息息相關,文學能夠引起流行,流行又會影響文學發展,兩者關係密切。我覺得這週獲益良多,感謝王聰威主編!
聽完王聰威老師的演講,打破了我對於一般作家或者是文青的既往印象!原來文人談話一點也不無聊、一點也不苦悶,王老師一整個談笑風生把大家都逗得哈哈大笑,但是在笑聲之中我也學到了好多,原來流行跟文學是如此的密不可分!而且老師還跟我們談論許多由社會變遷所帶來的文學改變,真的是獲益良多!原來文學是跟我們的生活如此緊緊相扣、密不可分!經過了這堂課,我想我會在忙碌的大學生活中停下腳步好好觀察生活中的文學、文學中的流行!
回覆刪除王聰威主編的演講結束之後, 我獲得了許多的知識, 同時也有很大的啟發.身為一個不愛看書的我, 文學本來只是一門課程.但是, 演講者已告訴我,文學沒有那麼簡單.文學不是只出現在國文課本,在學校或單存無魂呈現在白紙上.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隨處隨地都有文學的存在.不論是什麼領域,什麼方面我們都能看見文學重要的角色.
回覆刪除在演講的內容之內, 聰威主編有提出幾個具體的例子,讓我們徹底的發現文學的存在. 從廣告,推銷貨品的技巧到文化現象或社會文件.甚至於一個國家的法律的由來也是從文學某現個象的「化身」.
從《小魚逆流而上》或 《海洋拉哪乳霜》的實例,我們就能領會到一則好的故事最容易賣錢.
從詩句的塗鴉的例子, 將那威森林小說令名一家咖啡館 ,我們可看出文學的確有強大影響.從文學轉化成大文化的現象.
從社會事件談起, 媽媽嘴的案件或 劉老師的故事,此兩例子, 很容易就能認識到一個好的小說讓社會事件更有異議.具有寫小說和邏輯思考能力的人,才能編出一則完美無暇的殺人計畫,令人不知該欣賞還是感到恐懼.
總而言之, 文學無性之中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一個重要的部分.它不僅能豐富,充實了人們的精神生活而且還扮演促進社會發產過程的重要角色.
王聰威老師真的是很風趣的一個人
回覆刪除聽他演講真的很容易聽到”忘我”的境界
文學如何流行? 流行如何文學?
從生活中的很多地方可以看出端倪
文學可以創造神話,將或許不真實存在的事打造得栩栩如生
文學也可以創造或者是連結一個品牌的價值與故事
反之 生活也可以餵養文學的靈
這世上的一個微小的風吹草動 一件發人深省的新聞 一個人的一句話
都有可成為文學背後的動機
這次的演講又重新燃起我對文字的渴慕
原來文學可以是這麼多面向 這麼有趣
希望等我一一看完王總編推薦的這些書後
我能對文學有一番不同的註解
演講題目:文學如何流行以及流行如何文學
回覆刪除王聰威主編真如老師事先所說的那般幽默,打從演講得最開始,提到他小時後的寫作經驗,關於人生的第一首詩"燈",而意外引來其他女同學得欣賞進而轉化為寫作動力,便感受得到主編打從本性就是個頑皮的孩子,而或許因為這份未泯的童心,使得他對於生活中的大小議題得以獲得不受拘束的見解。然而,第一次投稿中國電視公司的"史豔文"劇本不受理睬,使得主編一度對投入流行文化創作失去信心。王聰威主編更提出了兩項個人流行史的經驗,讓我瞬間了解到這一切流行與背後推動的來龍去脈,首先是指出我們從小便不斷被教育與灌輸的思想,稱為造神運動,試圖以簡單的比喻做為故事背景,再透過黑白分明的價值觀給人崇尚偉人並設法效仿的榜樣;第二項則是讓共同時代經驗成為流行文化的部分,最好的舉例則是當紅一時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這兩項流行文化的經驗其實都真實的不斷在你我生活中上演,然而我們總是被大環境給蒙蔽了雙眼並跟隨之,絲毫不會去探求這流行背後產生的緣由,為此,主編也提出了人生與文學結合得有關問題,促使成為作品的契機是再於那些編者發現亦或是發明了那些人生經驗?這的確是個值得思索的問題,畢竟我們都不是作家,問題是我們總是閱讀並接收作家們的思想以及傳達的觀點,卻不曾思考過那些觀點的真實性以及背後的人生經驗等。主編另外也提到了關於文學與次文化結合的例子,"青天街路邊的詩句塗鴉"便給了我視覺與心理層面上的衝擊,我自己有在接觸街頭塗鴉,平時也熱衷於蒐集各式各樣的噴灌與噴頭,一方面雖不苟同主編將塗鴉這門藝術比喻為次文化的立場,但卻對眼前的簡報圖片感到莫名的震撼,畢竟是在熟悉的青田街,更是以塗鴉的方式繪出如此文情並茂的詩句,在衝突中卻帶有再違和不過的相容感。而主編也提出了披頭四"挪威的森林"這首翻譯歌名,的確出現在咖啡館、建案甚至是賓館的命名,只因為當初譯者將歌曲翻譯成貌似很有情境的名稱,而便受大家廣為流傳與應用,這本身也是一種文學造成的流行。
真的很榮幸能聽到作家王聰威先生的演講,先感謝老師提供如此優良的機會,讓我們能一同探討流行如何文學以及文學如何流行,在聽演講的過程中,發現王聰威先生即使精神略顯疲憊也不改幽默風趣的口吻,不時冒出幾句令人會心一笑的語句,整場演講的氣氛非常愉快而非沉悶,充實而不死板,令人獲益良多!
回覆刪除我對王聰威老師提到的想做一下個人的闡發,老師在這裡提到,如擊壤歌,未央歌,那些年都是個時代的代表作之一,我想這就不外乎是文學的魅力之處及歷史價值了,一部作品除了良好的文字表達外,如若能扣合其時代背景,呈顯其時代意義,那這部作品在某種方面上就被賦予了時代意義,除了作為文學作品賞析外,其隱含的歷史價值也不容小覷的,如台灣的鄉土小說和電影即為一例.
另外,老師還提到,到底故事是被發明還發現的,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想是兩者間而有之吧!一個故事可以是作者透過外在事物而被啟發,進而發現故事,又或者也可能是作者自己想像虛構出來的文本,更有可能是兩種方式交錯出現於作品之中的!我想這個問題是視文本而有所異的吧!
在演講結束前王聰威老師有提到其作品靈感來自社會事件,這不禁讓我聯想到,我們對於女性總會在不知不覺中強加了刻板印象,即使我們並非刻意為之,舉例來說,在學術探討時,女性作家的作品總容易被拿來和其本人做連結,特別是婚姻方面,我們會去思考說作者寫這部作品是否在影射本身,但相對來說,男性作家我們會如此聯想的反而相對較少,對應到老師所說,男大女小,女大男小對於社會的評價來說兩者反而是相反的,這是否是一直以來父權社會下的深厚影響,我們是否會在不知不覺中對於某些特定團體用自我認為的價值標準來做不公平的評斷呢?實在值得深思!
王聰威老師的演講很有趣。我喜歡他討論新聞報導和文學如何影響社會的那部份,非常具啓發性。我對媒體報導的新聞都不怎麼關心,老師鼓勵我們應該從更多面向去看待媒體新聞,不要被報導左右我們對事件的判斷。從新聞題材延伸成小說,我覺得這是非常有趣而且具有意義的。小說的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他卻暗示著某一個發生在我們周遭的真實事件;小說的人物是虛構的,他卻讓我們相信人性的各種可能。這個主題的演講,讓我更明白“台灣流行文化”這堂課的意義。我覺得社會需要更多這樣的分享和討論,因為在法律和道德間尋找一個平衡點是非常困難的。
回覆刪除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聽了王聰威主編的演講後 自己也做了一些思考
回覆刪除特別是聽到女老師跟學生相愛的那則社會事件
法官判決女老師敗訴
女老師一直上訴 強調他們是兩情相悅 卻是得到更重的判刑
為什麼法官 要強迫女老師承認自己有錯 只要承認犯錯 就可以得到減刑
這感覺有些心理變態
假若他們是真愛的話 那該怎麼辦
難道社會會給他們個公道嗎?
有時候既定的道德標準並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每件事情上
師生相戀一定有錯 這都是傳統儒家教養下來的恐怖禮教
魯迅先生也曾說過儒學是吃人的禮教
我們雖然深受儒家信仰的薰陶 也要懂得自己去明辨是非
社會的道德標準固然有它的價值在
否則大多數人也不會去遵守
但是我們得去思考 現在的時代
老師跟學生不能發展戀情嗎?
自由戀愛的時代 如果自己的愛情沒辦法自己掌握 還要受社會道德的監控 那豈不是太可悲了點
文學與流行之間的關係,在王主編的講題內容裡十分的淺白易懂。
回覆刪除我相信同學們都能輕易理解一個品牌故事、神話偉人的片段或是共同記憶的文字意象化概念(比如那些年具現化沈佳宜的初戀女孩形象),
雖並不全然符合好作品的定義和分析架構,但經過文學層次的包裝之後,這些種種形塑出另一種氛圍,
使得這些文學更能深入大眾,觸發大眾,成為大眾之間的流行文化。
當然,一部文學作品不僅只是自己靈感神授的作品,例如許多作者在感受到靈光乍現的那一瞬間,振筆疾書而得的作品堪稱是佳作;
但是必須了解的是,這些靈感的來源,可能來自於多方面的經驗或故事的擷取,
包含了書寫者個人的生命經驗或歷程,或者書寫者對於某項人事時地物的有感而發,
又或者如同王主編新作《師身》,探討女師男生的師生戀道德層次的批判關係,
創作動機是個人看法加上某篇新聞的串聯,蒐集多方資料,再經由縝密的小說技巧的安排,呈現出最後的作品成果。
關於這類的文學作品,是對當下社會議題的連結,並以文學作為舞台,試圖述說一個強烈社會傾向的故事,提供給讀者一個反思及檢討的閱讀時間。
藉由閱讀,讀者能夠生產自己對於這個作品理解意義,就像多位同學都討論到追求愛情時,身分、年齡、職業或者對象被批判的社會情境。
文學是文以載道、為社會而藝術,文學亦可風花雪月、為藝術而藝術,端看於文學和社會的流行關係了。
緊湊的節奏,豐富的内容,幽默的語言,淺白的表述...今天王聰威主編給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演講。
回覆刪除開始,演講題目一放出來就吸引了我的注意:文學如何流行以及流行如何文學。王主編從自己小時候的親身經歷開始切入,講述了自己的創作史,到後來的投稿,再到如何走上流行文學作家這條道路,王聰威主編打破了我對作家的一貫看法,他用“自娛”方式讓整個講座都充滿了歡樂。
演講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點,一是關於烏賊拜媽祖的故事。來臺以後聽臺灣的同學説了媽祖的故事,知道媽祖女神對於這片土地的重要性,但是我一直以爲這是一個古老的傳説,但通過這次的演講,我才知道烏賊拜媽祖的故事竟然是王主編寫的!而且是由兩個不同小故事相結合得出的。實在是太驚訝了,原來“傳説”的創造者竟然在給我們做演講!不過,其實最值得思考的是爲什麽這個故事會變成了臺灣人口中的“傳説”?這就是流行文學的特別之處吧。
另一點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流行文學作家對於社會現象、新聞應抱怎樣的態度,以及他們能夠做些什麽。王聰威主編根據最近社會上關於女教師與學生發生關繫的新聞,創作了《師身》這部小説,他在與我們交流他對這件事情的觀點時,說到人們可以說這個教師的行爲違反了法律,但不能用違反社會道德來對她進行指責。的確,儅這名女教師不肯承認她侵犯了男學生,堅持他們是真心相愛后,等待她的是更爲嚴重的刑罰,這樣對她真的公平嗎?就像王聰威主編一樣,我相信流行文學作家可以通過自己的作品,讓人們關注社會的現狀,引發對社會新聞的思考,引導人們不在大輿論的環境中喪失了對事情的獨立思維能力,從而能夠較爲公正地看待一些或許不太公平的事情。
因為對王聰威的師身一書感到非常有興趣
回覆刪除所以在過幾天之後就馬上去書店看了
書中的女主角其實是被設定在身世比較可憐之下
所發展出來的一段故事
從小在孤兒院長大的女主角
對於和人的肢體接觸總是有種排斥的感覺
直到後來與好友的男友有了好感
亦或者是自己授課的學生
才有了更進一步的肢體接觸
她體內壓抑已久的情慾發洩
在王聰威的一字一句下刻劃的很真實
而對於女主角來說那位學生是很特別的
不論是心靈層面還是生理層面都有依賴感
是因為從小的生長環境所致
彼此之間真的產生了吸引力
還是在肉體上得到了滿足感
就這樣漸漸發展成所謂的師生戀
老師與學生的這種情感真的是愛情嗎?
對於書中後面社會衝擊的描寫比較少而感到有些可惜
在這個開放的世代師生戀的議題確實還有很多空間可以討論
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
或許永遠都存在著一種先入為主的觀感問題
情理法到底哪一個才是這個社會重視的?
確實是大家需要去探討的課題
往往很多課程的演講總是不一定能夠帶給底下學生共鳴,
回覆刪除但是該週王聰威主編的演講卻是讓我很有精神地參與了全程。
我覺得王主編不只是「很會寫」,同時他也「很會說」,
演講變的像是分享會一般,循序漸進讓人越聽越入迷。
文學如何流行;流行如何文學,這像是文字遊戲的開場白,
王主編用了好多例子去分享他觀點,甚至是聳動數會的社會新聞也在其中。
我很喜歡王主編的說話魅力,他不僅讓我聽的津津樂道,
還能夠讓我試著從他的角度他的眼光去看待文字、看待每一個故事。
王主編分享的不單單只是文學以及流行,
一堂課近兩個小時下來好像剖析了許多我曾不以為意的事情。
就像是給了我一把放大鏡,端看清楚後下的注解就變的非常不一樣了。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主編提及的媒體文字的力量,
不論真實性是否被扭曲與否,幾個文字、影像的表白的確震撼人心。
另外,也很喜歡王主編在說說笑笑之間參雜了許多自身經驗的小故事分享,
讓我覺得王主編雖然是站在台上的主講人,
但在許多一笑一答之間和我們的距離不那麼遠。
在看到主編的投影片標題--「文學如何流行以及流行如何文學」之後,我對主編的演講又更多了份期待,因為我覺得標題很引人入勝,更貼切的說,我覺得這標題富有趣味性、很有創意,而且老師一開始也說主編是個很幽默風趣的人,常常把老師逗笑,所以我也很專注在主編的演講上,原本以為主題會圍繞在「文學」上面,不過其實內容很廣泛,還包括了最近的新聞或者爆紅的人物,同一件事情,在主編的獨到見解下,讓我也進一步的去思考事情的本質,例如印象很深刻的是主編說到關於師生戀的新聞,一般媒體大眾也許會覺得不認同,可是主編卻是大聲說出自己的看法,甚至為此出了《師身》一書,值得思考的是:為什麼老師和學生之間不能有真愛?為什麼大眾要用有色眼光去放大這件事情?雖然什麼是真愛也許很難定義,但是不否認的是,老師和學生之間,可能也會發生真愛。在其它故事例如蘇珊大嬸之後,我覺得這堂演講實在獲益良多,不只讓我明白原來山寨版永遠取代不了正版的原因是因為「品牌故事」,而且很多之前我不知道的故事,在主編的講解下,頗富趣味,讓我也想要去翻閱主編所寫的書,感覺內容一定很有趣,就像主編所說的,他寫作的主題包羅萬象。可惜的是演講的時間有限,不然真的很想再多聽一些,不過還是很開心能夠聽到聯合文學主編的演講。
回覆刪除身為一名主編
回覆刪除王聰威老師非常成功的吸引住了大眾的目光
他利用他的幽默
抓住了在場每一個人的心
我想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
要知道大眾喜歡什麼 追求什麼
才能讓大眾聽見你的聲音
才能讓大家仔細聽你的一言一語
而在他的演講中很巧妙的提出了文學與流行兩個看似無關的關聯
他的見解令人耳目一新
才了解到原來文學也能跟流行結合在一起
更能夠貼近現代人的生活與思維
從王聰威主編的眼睛裡看故事裡的脈絡,才重新看清故事中的元素,及其背後可能帶給閱聽人的印象、影響,原來一個好的故事不是憑空機運,而是有著一定的規律可循,由此來剖析文學,重新以理性的脈絡看待文學這件事,嘗試解釋如何構成一個好的故事,所需要的素材為何,擺脫感性主觀思維,這樣的觀點讓我感到驚豔,原來文學不只單單是個人喜好取向的,假若符合一定的公式設定,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下使閱聽大眾產生共鳴。像我現在就深刻記得保養聖品海洋拉娜背後的故事XDD,
回覆刪除而另外,再而王聰威主編談到他的著作--師身時,我彷彿看到一個作家的靈魂霎時活生生的展演,當他用簡單的句子描述他在社會議題中所發現的矛盾時,也因此促使他寫下師身的故事,讓文學走進社會裡,又或者該說是讓社會在文學中真實呈現,不論如何,在那個當下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他想要傳達的那份掙扎情感,而那是無法言喻的,我想文學有時候就是帶有這樣的力量吧,用文字排列組合那些無以言喻的情感,將他們用墨印在紙上,更讓這些隱藏其中的故事、情感以一種無聲卻有力的方式傳遞下去。
演講最令人著迷的地方,不是演講者有多幽默或是長得有多好看,而是他話語能否引人入勝、能否激發思考。
回覆刪除王聰威先生有股獨特的魅力,他說話風趣,速度適當,讓人不自覺的投入他所建構出的世界。最令人感到佩服的是,他的言語看似平凡卻有魔力,一句句聽來再普通不過的話,細細深思後,卻讓人激起不一樣的感受與反思。
「文學如何流行,流行如何文學」,看似複雜的主題,其實輕鬆有趣。熱愛文學的人,永遠和流行分不開,就像我們在看近代文學史時,總會發現當時的政治、社會環境,大大的影響了文學的走向與發展。究竟,是文學帶動了流行,還是流行引領了文學?我們很難去做出決斷,但卻可以知道,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就像真正的文學人,總能讓自己變成流行的一部分,就算他有時寫出了不合時代的作品,那是因為他在創新突破,而不是他不懂流行。
王聰威先生雖然站在台上,卻彷彿與我們一起,態度非常親切隨和,而他的話語和笑容也拉進了講者和聽者之間的距離,讓演講不再單調乏味。最喜歡他用許多的時事來說明主題,品牌現象、文化現象、社會事件……每個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案件,在他嘴裡都被賦予了不一樣的意義。我從未想過些事件與文學的關連,也未想過它們背後的涵義,直到這次,才靜下心來去思考、去反省。王聰威先生偶爾的小笑話更是令大家忍俊不禁,現場一片和樂,在歡樂的氣氛中,讓人學習到很多、很多。
文學看似跟流行扯不上邊,但透過前幾周的主題我們可以了解文學能透過與電影、音樂等大眾娛樂媒介的結合而成為當下流行文化的一環,而此次講者王聰威主編也提到文學與流行的關係是錯綜複雜的,如偉人的事蹟、知名品牌的故事、詩與街頭塗鴉、文學與廣告的搭配,這些日常可見之事皆是文學和流行文化的結合。
回覆刪除王主編針對偉人造神運動的現象提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流行的人生是被發現還是被發明?」我個人認為兩者皆有,偉人自傳中具歷史記載、較客觀的事件紀錄、或透過一些科學的線索所得知的事情為"被發現";而帶有神秘色彩、個人情感及主觀意識所撰寫、流傳的內容由於難以得知是否真有此事,多少都會經過相當程度的誇飾、修改,甚至創造,故這屬於"被發明"的範疇。
而在演講接近尾聲時,講者提到他個人秉持著一種原則,也是文學創作時重要的職責之一,那就是要懂得在零碎的新聞片段中重塑角色,靠文學重構真實。如王主編以新聞事件為靈感而作的《師身》一書,便是嘗試以女主角的角度去看整起事件,試圖挑戰大眾對師生戀一面倒的負面看法。
「這樣的法律會不會是在懲罰真愛?」講者對這起師生戀所抱持的態度與想法,讓我深深覺得王主編雖然外表看來剛毅木訥,但其內心必定抱有感性、浪漫的理想主義!
王主編的演講內容有許多值得令人深思之處,感謝老師舉辦這場講座使我得以認識這位台灣作家,更進一步了解文學與流行兩者的微妙關係。
我之前也有聽過老師的演講,他那時候是講述他成為作家的經過和文學,老師瘋狂且幽默的說話方式和個人特色真的逗得全場的同學哈哈大笑.
回覆刪除這次,我也看到了作家特別的眼界與不同的看事分析觀點,怎麼樣的故事引人入勝,毫無破綻?老師引用了很多時事,老師用他自己的觀點去分析這些事,聽起來也個外有趣.
老師在分析九把刀的小說為何暢銷?因為那些故事正是我們平常的人生故事,我們可以很輕鬆的將自己投射在小說情節裡,懷念青春懷念過往.九把刀讓那個時代流行起來.
老師在講品牌時,我覺得有句話說得很好,品值可以有很多一樣,但唯一有一個東西模仿不來的就是品牌背後的故事,好的品牌故事可以讓產品起死回生,因為那個故事撼動人心,才會和大眾產生共鳴,一個好的故事也讓大家知道這個品牌想要傳達的意念與價值,山寨始終無法取代真正的品牌.
每天發生的社會事件都能當作是小說題材之一,就像是老師寫的一本書,每個人都曾愛上一位老師,什麼樣的愛,強大到足以讓一整個社會不安. 老師認為這不能用道德去評價女老師,什麼才是真愛??又什麼才是對與錯??好的小說可以讓社會事件更有意義,他可以傳達一種思想,一種新的價值觀.所以文學和社會流行息息相關,好的文學可以帶領大眾看到更不一樣的視野,一個公正且課客觀的世界.
聽完王聰威主編的演講,讓我深刻感受文字的力量。
回覆刪除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寫作是孤獨的,作家是孤僻的。殊不知透過文字的描寫,讓人廣泛的閱讀,也是一股不小的影響力,甚至可以帶起潮流,讓大家發掘更多不同看事情的角度,而是只是盲目隨著媒體起舞。
王聰威先生從偶像崇拜開始說起,令我驚奇的發現,一位塑造神格化的偉人,亦要屈服於文字之下,透過文字幫他宣傳,造成神人的象徵。
接著談到的社會運動,我從沒想過看著一個社會案件的發展也能寫下一部小說,而且小說家的視角是和大多數人不相同的,雖然可能不會引起多數人的認同,但可以激盪出一些不一樣的思考。
老實說,如果老師不介紹的話,我根本不知道「王聰威」這號人物,作家太多太多了,要像瓊瑤、金庸、九把刀……等等一樣註明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寫書的人是辛苦無人知,但雖然沒沒無聞卻依然沉浸在文學裡,表達自己的觀感和想法,只有非常熱愛文字的人辦得到吧!而且現在在書店裡都充斥許多外國文學,或是一些科幻小說、愛情小說之類的,和生活無法連結在一起的,而王聰威寫了好多本書,關於台灣地方小人物,還有把最近的時事議題改寫成小說,像是《濱線女兒──哈瑪星思戀起》、《複島》、《戀人曾經飛過》、《師身》,非常寫實貼近生活又有自己的人生閱歷,我覺得超棒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