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Week 17-02/01/2014-: Food Culture (飲食文化)

帶領討論助教:方喜英
指定閱讀
顏秀芳,〈焦桐《完全壯陽食譜》與江文瑜《阿媽的料理》之比較〉
 台北教育大學《咁仔店電子學報》,2007 年 8 月 30 日(創刊號)。
〈http://s22.ntue.edu.tw/電子期刊/Yan%20Xiu-Fang.htm〉。
江文瑜,《阿媽的料理》,台北:女書,2001。
焦桐,《完全壯陽食譜》,台北:二魚,2004。
胡錦媛,〈食色經濟學:焦桐《完全壯陽食譜》〉,《中外文學》,
 第 31 卷 3 期(2002)。頁 9-26。
延伸閱讀
Ritzer, George 著,林祐聖譯。《社會的麥當勞化》。台北:弘智,
 2002。
鄧景恆,《符號、意象、奇觀-台灣飲食文化系譜(上)》,台北:
 田園城市,2002a。鄧景恆,《符號、意象、奇觀-台灣飲食文化
系譜(下)》,台北:田園城市,2002b。
沈曉茵,〈果肉的美好:東西電影中的飲食呈現〉,《中外文學》,
 第 31 卷 (2002) 3 期。頁 58-68。
廖炳惠,〈食譜、香料、廚藝的旅遊〉,《中央日報》,2003 年 12
月 22 日。

21 則留言:

  1. 我對台灣的飲料和食物有非常興趣。尤其是台灣獨特的食物。台灣獨特的食物中有臭豆腐。我第一次聞到它的味道,快昏過去了。可是,現在沒問題。我非常喜歡吃它。除了食物以外,我對台灣的烹調器也有興趣。比如說,台灣的電鍋。所有的台灣人都說它非常方便,它是個一定需要的東西。然後,滷味店的煮鍋。因為,我在日本沒看到那樣的煮鍋。我認為如果我買了它,帶到日本去開日式滷味店的話,怎麼樣呢?台灣的飲食文化,對我來說,非常非常有趣。

    回覆刪除
  2. 其實,我第一次離開家鄉來到台灣之後. 一開始有點不太習慣台灣的食物. 我會覺得比較清淡.
    應該是因為我從小就是在印尼長大, 所以習慣吃口未比較重的東西 (尤其是辣).
    不過那是已經3年前的事了,我現在超喜歡吃台灣采, 超的哦吃的!!!
    但是...
    還有一些像臭豆腐, 豬血糕, 這些東西到目前為止我還沒辦法接受.

    回覆刪除
  3. 台灣人非常注重吃的文化,就於這點我十分認同,
    每天的樂趣大部分都是在想下一餐或下下餐,更或者是未來的某一餐要吃甚麼?
    通常我們不是想要吃甚麼特定的食物,
    而是先從哪國料理再開始一一篩選,
    所以被說「吃貨」也不為過啦!
    加上台灣土地峽小,歷史移民文化多元,
    各方料理的引進全部聚集在這裡,且地方不難到達,是讓我覺得最棒的地方!
    不管是台式料理、客家料理、眷村料理、原住民料理、
    日式料理、韓式、美式、泰式、越式、川菜、雲南菜等等都能唾手可及,
    走到哪裡都可以吃,在台灣不會餓死,是怕肥死微笑。

    可是,近年來覺得困擾的是,
    美食節目的興盛,讓經報導的店家一定會大紅大紫,
    可是不一定是好吃,且大多是渲染效果造成,
    加上台灣人又喜歡一窩蜂的擠上去,
    有人排隊,大家跟上就要排隊,
    那樣的排隊人潮真的超可怕!

    另外,對於台灣的印象美食,
    我認為是雞肉飯+苦瓜排骨湯,
    (一定要一飯一湯的組合才是幸福滿分!)
    雞肉飯要做的美味也很困難,
    在嘉義市區逛一圈,就有多到難以計算的火雞肉飯招牌,
    可是幾經嚐試就只有特定一家火雞肉飯對我的胃,
    大學放假只要回家,都會連續吃上好幾天的雞肉飯
    就是難以忘懷,可見瘋狂程度。
    在這裡可以告訴大家的是,來到嘉義市區選擇好吃的火雞肉飯店家
    絕對不是噴水池雞肉飯,或者是火車站附近的那幾家喔~~眨眼

    回覆刪除
  4. 台灣的飲食太捧!如果有人說台灣的東西不好吃,就算我不是台灣人也會覺得這個人是有問題的哈哈!
    課堂上的最感興趣的是老師說西餐廳的例子,的確正統西餐廳沒有甚麼鮑魚的又或一些亞洲人認為的高級菜,但到了台灣到了香港又或其他地方,之後產生了變化,像香港一間知名的老西餐廳,當年亦帶一道瑞士雞翼的仿西菜,為的是迎合當時香港人的口味,這種變化其實亦可看出當時的人對食物的看法,及不同地方的的口味偏好,這也是研究文化的好玩之處吧!

    回覆刪除
  5. 覺得這組報告得很好,介紹各種面向、綜合許多資料,有很多是平時不會注意到的,例如政治對官菜形象的影響,而特別讓我身有所感的,就是關於「吃到飽」的部分。
    一直以來都覺得所謂「吃到飽」既浪費金錢也浪費糧食。首先價位本就不低,再加上讓人為了回本而拼命吃、吃到撐,又多是選擇肉類食品,有害身體健康、攝取過多不必要的食物,多出的食材被丟棄更是暴殄天物。完全無法理解多花那麼多錢去折磨自己的腸胃、糟蹋物資的行為,為何不花費適量的金錢、食用合理的份量就好呢?
    報告組說研究顯示,「吃到飽」讓人有自主選擇的感受,或許真是如此,但我想其實只是被變相制約而已,且要從這種地方找尋自主選擇感,也頗為可悲。

    回覆刪除
  6. 我想不僅是台灣,『吃』對於華人來說是很重要的一種文化。曾聽過這種說法,華人對吃的最高境界是把一隻動物里里外外都消化,吃得連一根骨頭都不剩(動物的牙齒應該例外吧?!)。曾經在某一堂課中聽老師說過,華人社會普遍見面打招呼都會問一句『吃飯了嗎』,但在西方社會似乎不會這樣問。可見,我們還真的是『民以食為天』。從數不完的美食列表就可以知道,我們有多麼關心、看重飲食文化。可惜的是,食物與健康有很大的關聯,但我們對健康的關心程度卻遠遠不及我們對飲食的要求。

    回覆刪除
  7. 台灣的美食真的超讚的!!!!!雖然有時到國外品嘗外國美食,好吃是好吃,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少了點什麼,原來就是台灣味吧哈哈

    從農業時期的"吃飽沒",在那時講求的不是食物的美味而只是能填飽肚子到現在對於食物的細膩度加深了許多。在各個地方所呈現出的美食都有不一樣的味道,而對於原住民而言,"小米酒"則顯然是他們為了慶祝、感謝上帝的方式,辦桌則是聯絡彼此間的感情。

    從這次報告中,才領悟到原來江浙菜是象徵政府政治的地位,也就是個官菜,一種高貴的飲食。間接可以知道,"飲食符號化"的概念也是暗示著什麼樣的身分會吃什麼樣的東西。

    回覆刪除
  8. 「飲食」的報告真有意思!
    我剛來台灣的時候,印象最深刻的是台灣的外食文化。在路上,到處都有小吃店,擺攤等。還有台灣的夜市每晚人山人海。特別驚訝的是早餐店,日本幾乎都沒有早餐店(或沒有在外面吃早餐的概念)。所以這也算是台灣特殊的文化吧。
    還有,我來台灣後開始看中醫,中醫的想法來說不可以吃生的東西。其他東亞國家都吃生的,但華人不吃生的,所以我認為這是中醫的影響。
    飲食的領域真的越研究越引起興趣。

    回覆刪除
  9. 這組報告的很好,整體很清楚,其中提到社會麥當勞化,麥當勞試圖量化每一個事物,讓人感覺真不好,讓我覺得這個龐大的企業財團,真可惡,絞盡腦汁想榨光消費者的荷包,影片”每味代價”介紹過,它控制上游廠商供應,不能想像上游廠商為了購買公司規定的設施,最後竟負債纍纍,麥當勞則賺進大把大把的鈔票,還有在店裡工作的人,一直做機械性的工作,領最低的薪資。

    回覆刪除
  10. 我是飲食文化報告的組員之一,
    透過這次的報告,我也從中學到了很多有關台灣的飲食文化。
    ''吃''對於華人來說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它不僅僅只是填飽肚子這件事而已,
    不只是滿足我們的生理需求而已。
    華人有很多的文化及儀式和吃都離不開,
    也因此出現許多料理,
    而且就算因為時代的變遷有許多飲食傳入台灣,
    讓台灣感覺好像充斥著各國的飲食,
    甚至感覺說不出哪道菜屬於台灣或可以代表台灣,
    但其實我覺得把傳入台灣的各國飲食在地化,
    讓人吃到就覺得是台灣的口味.台灣的感覺
    其實就是台灣菜了,不是嗎?

    回覆刪除
  11. 我對於吃到飽,總是拿我可以吃得完的分量為最高準則,所以我通常都是拿量少但許多不同類的食物。因為我對於食物是用日本的思維來思考,去日本旅遊時,導遊說千萬不可以浪費食物,不然他們會很生氣,日本人的觀念是只拿我可以吃得完的份量就好。我知道很多台灣人去吃吃到飽會隨便夾一大堆,吃不完浪費掉也會認為這是自己應有的權利。其實不只台灣人有這樣的壞習慣,甚至我外國朋友也會這樣,當他們夾了一大堆(真的很多),我會問他們,你真的吃得完?他們會回我說可是我很餓欸,結果還不是吃不完= =
    這樣浪費食物的習慣真的很不好,如果真的想吃很多,其實也可以一次夾適當的份量,吃完了不夠再夾,控制進食的量,就不會有吃不完或是夾了一堆吃了一口發現難吃後想倒掉的情形。

    其實,我認為去吃吃到飽店真的其實並沒有賺到,通常大家都會前一餐不吃,或是前一天不吃,就為了吃這一餐,然後因為餓了很久,到那裏後狂吃,就果為消化不良,或是吃太飽肚子撐得很難受(我小時候還有吃到吐的經驗),然後有些人也會不小心拿了他吃不完的分量,整個風氣就是不OK,我覺得這樣的飲食文化真的有大加強啦!

    回覆刪除
  12. 每個族群都有獨特的飲食文化,而飲食文化卻展現了人類的生活方式與型態
    的變化。 當代臺灣的飲食文化逐漸重視「養生觀」。由於社會進步,人們過度追求精緻美食而產生「物極必反」的效果,天然的養生食材成了當代臺灣飲食文化的新
    趨勢。對於飲食的觀念,人們不但要吃得巧,更要吃得健康。面對外來的飲食文化,消費者的態度有著「樂於嘗試」的趨勢。當代臺灣社會,有越來越多的外來飲食文化被受臺灣人肯定,甚至還有一些外來飲食和臺灣本有的飲食結合,開創出更受歡迎的獨特飲食風味。因為這樣,外來飲食文化對臺灣當代飲食文化有著重要的影響。 臺灣的飲食文化正在快速地變遷,除了過去的傳統小吃以及台菜餐館,當代
    的臺灣飲食文化融合了許多新觀念,像是健康的養生觀,外來的新奇飲食文化,年輕族群的速食文化,以及注重服務、裝潢品質的企業化經營美食專賣店,這些與外來飲食結合,有特色、創新的飲食文化,正是我們臺灣當代的飲食文化。

    回覆刪除
  13. 這節課學到很多吃的學問。以前食物對我來說只是個填飽肚子和增加生活樂趣的東西而已,原來飲食也和台灣的文化密不可分。從飲食代表的社會地位、飲食與資本主義的關係到飲食與台灣的認同。每種食物--從平價到奢華、從全球到在地--都反映著這個社會的現象乃至於人民的心態。吃已經不只是吃,而有更深奧而複雜的情感與歷史意義。深入理解之後,每當面對一道道的美食,除了味覺的享受以外,還能吃到它文化的意涵,讓吃的意義更上一層。雖然對這方面了解的不多,但
    或許有一天自己到了外地留學或工作,也會很想念很想念家鄉的食物,而發出鄉愁的腹鳴吧。

    回覆刪除
  14. 當我知道原住民米酒這段,令我想到當台灣小吃、夜市都被公認為台灣最具特色之一時,夜市卻一點一點的、沒有被察覺的正在消失中。原因可能是因為現代化講求城市規劃、講求衛生標準,甚至乎是因為大財團的介入,把檔口都逼入鋪位收租,最後食物加價,到頭來又是我們承受。有些也許又為了私心,逼走夜市,市容整潔,整個地段即時升值,自己的房子更值錢了。

    小米酒本是原住民的文化,最後因為資本主義被握殺這份權利,反被指控,今天夜市是台灣的重要文化,在資本主義下漸漸被握殺這份權利,反被指控擾民、欠缺衛生等等。但是又有多少人有這份危機感?

    回覆刪除
  15. 其實我覺得我身在台灣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一件事,不知道是因為我很愛吃所以覺得台灣的飲食很棒,還是因為台灣的飲食很棒而引發吃我愛吃的興趣XDXD

    這組報告的內容真的是很豐富,我學習到很多有關飲食方面的知識內容,說實在話,我本來整堂課可能都會是在探討說我們擁有哪些小吃,那些小吃好不好吃,大家的感覺如何等,沒想到可以學習到這些食物背後所發生的背景或是故事,真的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台灣真的是個美食天堂呢!!!

    辦桌文化真的是我們獨有的特色,還有現在飲料店的興盛等,都貴為台灣這幾年來所興盛的文化,我總是記得一句話:看人吃什麼便知道它是一位怎麼樣的人,我們的飲食習慣常常會顯露出我們的個性是如何,我覺得這真的是很有道理,我想台灣人的飲食文化,就是屬於比較清淡一點的吧~~~

    回覆刪除
  16. 還記得那天我沒吃午飯,
    聽著台上報告著台灣的飲食文化,
    巴不得一下課就到師大夜市好好「實地考察」一下。
    我母親煮飯時不喜歡加太多調味料,
    從小吃她煮的料理,
    也養成我不愛吃重口味的習慣。
    可是隨著讀書的環境變化,
    上大學後吃外食的時間大幅度增加,
    想吃到口味清淡的料理比登天還難,
    也開始能接受重鹹多油的料理,
    但回到家嚐到母親做的家常菜時,
    只能說每一口都是感動的滋味呢!

    回覆刪除
  17. 台灣喝飲料的狀況真的很誇張。
    走五分鐘可以看到好幾家飲料店,起初剛來的時候會覺得很有趣。
    而且其實每家賣的東西基本上都差不多,卻利用名稱來吸引人購買。

    客制化也是一個頗有臺灣特色的做法。
    在馬來西亞買飲料的時候,基本上店員是不會問你甜度以及冰塊等。
    機械化的甜度調整讓人覺得很安全,很放心。
    只是來久了,就習慣每日一杯...== 真擔心自己會得糖尿病...

    回覆刪除
  18. 「吃」在台灣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
    如果今天外國人問台灣有什麼特色時,台灣的
    食物絕對榜上有名。台灣雖然是小小的島嶼,
    但我們卻有各式各樣的料理,而台灣能有這麼
    多料理多多少少和歷史有關,其中影響台灣最深
    的便是日式料理和外省菜系,還記的有次我的日本
    朋友問我說哪裡有好吃的東西時,我舉的店家有三
    分之一都是和日本料理有關,而在討論台灣家常料
    時,也發現日式料理早已融入了台灣的飲食習慣,
    如:味噌湯,味噌湯在台灣是稀鬆平常的湯品,我
    之前覺得晚飯出現味噌湯是相當普通的,直到某次
    我的中國朋友用驚訝的表情看我在煮味噌湯時我才
    知道在中國,除非去日式料理店,不然是不太會喝
    到它,而不可否認的,台灣人對於日式料理的喜愛
    已經根深蒂固,深深的成為台灣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了。

    回覆刪除
  19. 課堂上飲食文化中有的辦桌文化,我認為辦桌文化不在探討食物而已,隱藏在它背後的文化意義更是值得我們去介紹的,希望可以再這方面再加深介紹!但整題的呈現十分棒喔,謝謝你們的報告^^

    回覆刪除
  20. 我覺得這組的報告提到很多台灣不同的飲食文化,有些會是之前我不會想到的,但是或許可以再講深入一點,或是可以比較一下異國與台灣飲食文化的差別會更棒!
    我覺得台灣的手搖杯飲料真的超級多,我家附近的飲料店甚至比便利商店還多!但是這也提供了我們居民更多的飲料選擇,而且會逐漸變成到某些飲料店就幾乎固定買那幾種飲料(或是他們的人氣商品會變成他們的特色EX大苑子或Mr Wish著名的就是他們的新鮮果汁;茶湯會就是原茶類飲品較有名)
    我覺得麥當勞的系統、規格化及效率是他們能長存且客人不斷的極大原因,而且員工經過專業訓練,素質也很好!比較不會有服務態度的問題!
    我覺得能生在台灣真的很幸福!有這麼多美食在等著我們~

    回覆刪除
  21. 台灣的飲食文化若是追溯回去,是回到了中華料理當中不同地方特色的一個組合。這種的飲食組合主要也是幾乎長年累月下來的累積。加上不同國家在台灣的殖民所帶來的不同特色之結合。 來到了如今國際化的全球化社會,這種的結合仍然在發生,就如課堂中所說的麥當勞化的現象。很多物質上都在追求者統一及系統化。這種的特色可以說是一種特色,也可以說是一種文化的代替。然而這種取代方式其實也就是一種文化的變遷。只是在現今無國界的環境之中,文化的演變已經不再能夠成為一種歷史的痕跡,文化的烙印,而是速度的侵襲。差別就在於速度,這種速度是無法經過時間的考驗所精煉的,而只是能夠成效率的快速結果。 我認為食物的飲食文化能夠成為一種文化,是因為它經過了時間的考驗所結出來的碩果。是經過時間及經驗累積而成,也是經過文化的精髓所產生,當中也是蘊含了很多很有意義的含義。例如很多食物它不僅是填飽肚子的一個東西,其實在當中也包含了很多的祝福與期待。例如新年當中有很多很有意思的食物是象徵性的食物。例如湯圓除了是迎合冬至的到來以外,也有象徵著家庭成員之間團圓的意義。另外,食物的場域及團體也是飲食文化的一個部分,例如聚桌也是團員的一些場域,新年的前夕有團圓飯。 在這次的報告當中給我一個新的發現就是食物原來正是人們不可離口以外,也其實是人們經過長年所累積而成的一個智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