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3月14日 星期五

Week4-13/03/2014-Films(電影)

  今天是課堂第一次由同學們來為大家報告,一開始同學有些緊張,但大致台風都非常穩健,也在有限的時間內將許多資料以提綱挈領的方式,帶所有人走過台灣電影的發展歷史,也略為提出自己的想法,很值得嘉獎!謝謝今天為我們報告的同學們!
老師先以最近矚目度極高的電影《KANO》引領學生進入今天課堂主題

同學一開始雖有些緊張,但準備非常充份,侃侃而談


老師也在同學報告過程中補充

老師頗認真記錄給報告同學的回饋

學生也很認真做筆記:)


這位同學還引用了《艋舺》的一句台詞作小結,頗具巧思。

課堂的最後不忘打廣告!機會難得,報名趁早!

11 則留言:

  1. [報告組] 提供影片欣賞片段:

    莎韻之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L0sb6SBD-s#t=0h0m0s

    台語片的精采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k_D7LE6PA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Z03235P8P8#t=68

    回覆刪除
  2. 我覺得第一組報告得很好,時間控制在範圍內,而且也講得簡潔清楚。除了介紹台灣電影的發展,也有概述了電影的內容以及它所要傳達的理念,有時候也會發表自己的一些個人想法。但有些作品背後融合的政治因素交代得比較不完全覺得有點可惜,例如莎勇之鐘所要歌頌的日本軍國主義、反共片、中美斷交等(如果是我漏聽就抱歉了)。不過總體來說還是很棒,關於二二八事件的描述,以及後來1990年代之後的電影風格轉向分析,國片的衰退與再復興,甚至其所引發的相關場景與周邊商品的熱銷。透過電影與本土性的跨領域結合,帶動整個電影產業與城市行銷的手法,讓整個市場活絡了起來。

    除了電影的發展外,也提到了其中的文化,電影是文化的一種,所以就算是在超現實的作品,我想都很難脫離整個大社會下的氛圍,導演的思想、電影裡所使用的語言、意識形態、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等皆隱含在其中。最後,關於影視史學,我覺得就是因為電影開始成為了人們窺探歷史的門徑之一,讓人與歷史有了更親密的連結,影響力廣大,所以才更顯得其重要性!

    回覆刪除
  3. 我覺得第一組報告得很棒喔!!你們好有大將之風,面對第一個當挑戰的,卻表現得無所畏懼,很令人敬佩。我也會向你們學習的。謝謝你們帶來了這麼精采的說明,讓我對電影有更多的認識。電影真的很不簡單,有很長的歷史,也包含很好多的文化。透過電影,其實我們也可以思考很多的東西,學習到很多的經驗。這些觀賞後的省思,其實也是最彌足珍貴的。以後我會擴大我的視野,讓自己用更多方面的角度,看電影。

    回覆刪除
  4. 作為一個生在大陸的交換生,很羡慕臺灣現在所構建的民主社會。電影人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可以真實地反映那些黑暗的歷史,作爲學生更加可以通過電影進行思考,反思過去,進而努力去追求更好的未來。
    我想說們大陸也有真正優秀的電影人,他們的作品里有著各種真實的中國,他們的作品展現了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被犧牲的那些人們的故事,他們的作品屢獲外國電影節大獎,可是,我們竟然不能在自己的國家看到這些優秀的作品。我想說這真的是我的國家的悲哀,同時我也深深地敬佩那些依然在堅持反應真實的中國的那些電影人們,希望我的國家有一天也能有這樣的自由。
    向 賈樟柯,王小帥,陸川等一系列爲中國電影奮鬥的電影人致敬。

    回覆刪除
  5. 赞同楼上的交换生同学~同是交换生的也小小的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
    1.最近经常一个人跑去电影院看正在上映的台湾电影,或者租来影碟欣赏,很喜欢台湾电影娓娓道来的节奏,能够把一个故事完整流畅的讲下来(因为我看的大多是剧情片),期间有笑点有泪点,有些看似简单的台词却是触及心灵的,相比较许多大陆电影,台湾电影对于人物细腻的塑造,更显出整部电影的充实与丰富。
    2.就电影题材来讲,台湾电影确实有了很多突破,很多史诗性的优秀电影作品也都受到好评。但是,真正进入大众市场,并给人留下较多印象的电影题材仍然有限。看过的很多部台湾商业片不是以市井小人物身份获得大成就,就是高中男女生纯洁而青涩的小清新爱情,再或者是致敬历史的热血青年。题材很现实,可以引发很多共鸣,却少了些创新的刺激。是因为其他的题材都有好莱坞电影来提供么?但是我还是觉得,台湾本土的创造一定会更能满足本地人的观影需求,电影的类型更多元化的发展才不至于在未来束缚住台湾电影发展的脚步。


    个人意见,不喜请喷= =

    回覆刪除
  6. 張同學:給你個小意見,書寫的時候寫不來繁體字就算了,在電腦上發表文字,或者交報告請用一鍵翻譯成繁體字,是對老師和同學的尊重。小小提醒

    回覆刪除
  7. 謝謝第一組打頭陣,內容很豐富,但建議整組的連貫性可以再高一點,使主題脈絡更明確。

    我的感想是,原來在我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台灣電影產業已經慢慢爬升,努力露出頭了。多年前幾乎不看台灣電影的,直到《海角七號》問世以後,才發覺台灣電影是很棒的,尤其是《賽德克‧巴萊》,畫面、場景、特效、音樂、敘事.......都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甚至讓我看完以後,再去查閱霧社事件的資料,真正發揮了電影的影響力。

    回覆刪除
  8. 第一組報告很認真,準時嚴守報告時間,之後的小組也要加油喔~

    大家可以先欣賞第一組提供的影片片段,或是也可以搜尋youtube,如果有找到相關的影片也可以貼到這裡分享

    國片的發展,從日治時期開始,其實就引進了西式的電影製作及行銷手法,當時到戲院看電影或是選擇自己喜歡的辯士,都成為一種流行

    到了戰後,台語電影更是如日中天,相信大家還有印象我們在第二周欣賞電影《阿嬤的夢中情人》,

    這部片的背景就是設定在台語電影興盛到衰亡的歷史橫切面

    但是曾幾何時,國片的內需市場幾乎一片慘澹經營,雖然在外國影展皆有佳作,也成功養成了國際大導演,

    再加上總是有一些與觀眾有距離的電影,

    例如一個畫面靜止不動長達十分鐘等等,欣賞者很難進入電影的情境之中,
    (當然不可否認電影還是有必須具備的藝術性質存在)

    隨著國片慢慢地復甦,尤其在《海角七號》之後,國片重新獲得了內需市場的支持,小人物小敘事(比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成為國片取材的主流,

    歷史情境的背景(比如《賽德克‧巴萊》)也成為台灣社會關照自己的思考點,另外也有紀錄片(比如《看見台灣》)等等諸多類型,

    尤其近年來,國片也試圖走向國際市場,《那些年》在香港的票房有目共睹,KANO明年也即將在日本公開上映,

    或許各種類型的國片在之後都會慢慢地出現,也許現階段創新的刺激還不到時候,這些電影要呈現的是正在發酵的台灣現實社會

    回覆刪除
  9. 我當初在準備這份報告的時候,並不了解台灣各年代的電影及其發展的脈絡;我自己也是看了《海角七號》之後,才開始對國片提起興趣,而花錢買票進電影去觀賞,在這之前,會去電影院好像也都是看好萊塢的商業片。雖然我不是負責介紹台灣各時期的電影,但藉著組員們認真的蒐集資料、整理報告後,我對台灣的電影有了一個輪廓,且讓我意識到是該好好的認識台灣的電影,從電影裡面可以看見時代的記憶,以及社會的諸多切面;而透過與台灣社會、文化息息相關的電影,我得以成為一個有"記憶"的人,那種記憶是對生長的土地深刻的認同與連結。就如同我在影視史學當中做的闡述,我們透過影視的力量穿越時空的隔閡,也許那不是最接近真實的歷史,但那傳達給我們的精神與感動,使我們可以從過去得到力量,來開拓、創造屬於自己的黃金年代。

    回覆刪除
  10. 非常喜歡第一組的報告,
    多虧你們的報告讓我清楚了台灣電影的發展脈絡,
    過去或多或少有聽過此報告中每個時期的幾個電影名稱,
    但對那些名字背後的故事卻是完全不熟悉,
    藉由這次聽完報告,
    對於那些電影名稱有了認識,
    包括了解其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所生出來的有了一些聯結,
    這些聯結我想不僅僅只是在年代與電影上,
    而是與整個歷史文化脈絡有了更深遠的聯結.

    此外,
    我自己也是從海角七號後開始接觸國片,
    在那之前說真的不知道有什麼國片,
    而之後自己也很期待能看到更多讓人驚豔的國片,
    像是KANO已經進戲院看過了!

    回覆刪除
  11. 我對國片的印象是從海角七號開始,那時算是國片重新崛起的時間點,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一部新的台灣電影,像是雞牌英雄、寶島大爆走、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到現在的大稻埕與KANO,但是很多都沒有進電影院看過,不過當電視開始播放這些片子時我還是會稍微看一下。
    在電影院中滿滿的美國特效片、泰國鬼片與日本動畫電影,不過再多的電影都無法一次吸引大量的台灣觀眾前去朝聖,為什麼?國片並不是靠著好萊塢特效與強大卡司來吸引票房,而是同為台灣一份子的共鳴。貼近生活的語言、文化,連土地都是我們熟悉的地方,這樣的同步性是可以讓台灣人身歷其境的。舉例來說,你可能聽不懂美式笑話和日本雙關語幽默,但是你一定會對中文或台語的笑點哈哈大笑,因為你瞭解那個東西,所以會投入其中。
    最後感謝這一組對台灣電影文化的分析。身為第一組你們做的不錯,後面的我們可能會有壓力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