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Week 5-13/10/2016: Popular Literature (通俗文學)
















本周討論主題:

  • Popular Literature (通俗文學) - 從瓊瑤、三毛、金庸、倪匡,到侯文詠、吳淡如和九把刀

指定閱讀:

  • 林芳玫,《解讀瓊瑤愛情王國》,台北:時報,1994,導論。

延伸閱讀:

  • 孟樊、林燿德,《流行天下---論述當代台灣通俗文學》,台北:時報,1992
  • 鄭明娳著,《通俗文學》,揚智出版社,1993
  • 鄭伊雯,《女性主義觀點的語藝批評:以幻想主題方法分析希代「言情小說」系列》,台北:時報,1996




◎課堂相片集錦


















◎同學心得回饋


◎林怡安

  其實我本身對文學很有興趣,而今天的主題是通俗文學,也刺激了我一些思考。老師上課的時候說:「文學可以封存重要的時空」,我覺得很棒。我覺得不管是通俗文學還是純文學、倪匡還是吳淡如,文學就是在把一些心情、現況、經驗或批判表達出來,或是自身狀態的投射及呈現,可能是用講自身故事的方式,也可能是用虛構一個愛情故事。但不管怎樣,文學就是將我想記錄下來的那個時空封存起來,再傳達給讀者,儘管時代變遷、物是人非,但文字仍然在。而如果讀者也確實接收到了這份情感,這大概就是一種藝術吧!



◎范榮玉

老師提到一句話:文學,是可以凝聚時空的。
深深覺得特別有感觸,特別是在最近金馬獎之後,掀起一波一把青的連續劇風潮,我也開始沉浸於白先勇大師筆下的愛情故事,在大世代動亂下,一個追一個跑、一個含蓄而勇敢的朱青,一個愛的倉狂卻令人窒息的郭軫,苦悶又帶一點酸澀的故事,不禁讓人對於文學的張力,又愛又恨。


◎林庭洲

文學是一種很奧妙的存在,他充滿想像與真實,如同老師所說的,在文字中每個人心中沈佳宜的容貌都不相同。通俗文學之所以會吸引我,在於它的文字像是一種隔空的對話,透過人生種種的經歷,一字字經由想像築成一張張臉,作者道出一段故事,腦海中便也跳出一段經歷,這樣一來一往彷彿是在透過文字回顧自己的人生,不自覺間便對內容產生認同感。我喜歡文學,雖然大家都能讀懂字面,但每個人的解讀出來的畫面卻又不同。


◎林格曼


這次報告通俗文學裡頭提到好多位作家,他們的書我幾乎都有看過一些。尤其像倪匡這組報告的有趣又令人印象深刻。之前純粹是喜歡他的作品,沒有仔細去了解作者的生平與偉大事蹟,這次才知道原來他創作能力如此驚人,而且竟然是華人第一個自己創造科幻小說,而非在閱讀翻譯的,這我以前都沒有去想到,這麼一說我有種恍然大悟:對耶好多科幻小說基本上都是翻譯過來的。通俗文學會能夠抓住人心,真的都是因為他的角色設定得跟我們一般平凡人一樣,尤其老師說到墓光之城,全美國的少女都覺得自己就是貝拉滿貼切的哈哈。也像老師說的,當一位作家真的不是想像中簡單,必須要不斷的寫作。其實像這樣通俗文學的作品,因為都是從自身觀點出發,分享自己的想法、價值觀,很容易在無形中帶給讀者潛移默化的改變,所以我也覺得不管在說話、或是發表想法上真的都要更加謹慎小心,畢竟影響的是整個社會呀,就如教育般重要!

而這組報告的同學,我覺得大家如果可以不要照稿念或許會更生動有趣XD因為ppt跟內容都滿不錯的~有學到很多^^


◎楊舜雅

  報告內容真的非常豐富!把每一個作家的背景、經歷、個性、寫作風格等等的都解釋得非常清楚。有一點非常可惜的、老師也在報告中提到,盡量可以準備得口語化一點,讓PPT變成輔助即可。有幾位同學報告得非常生動有趣,也因為自己看過那作家的書而加進自己的心得與感想,很值得學習!而第一個報告者的PPT有用圖片說明很棒,但其實使用PPT的「動畫」功能就不用分那麼多頁呈現了。而介紹金庸方面覺得「小說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雖有趣但不是最重要的,反而佔了很大篇幅。時間方面也跟上組一樣要調配一下並確實記時較佳,最後的結論很讚也很豐富,但時間不足。

  我覺得通俗真的有一種吸引力,除了跟讀者產生共鳴外,也有一種想要脫離世俗、滿足自我想像的作用。對於瓊瑤等言情小說,我一直有在思考,究竟是社會及媒體造就了現在的男女刻板印象嗎?為什麼會有「少女心爆發」等等的詞彙呢?若這個社會理所當然地把男女的刻板印象交換,是否能交換成功呢?還是說女生的內心真的有「少女心」這樣的存在?

  我家有一些倪匡的小說,但從沒瞭解過作者原來是這麼厲害的人物!不僅寫作量超大,他的勇氣也令人咋舌。另外老師說到了一些抄襲風波,我覺得在報告的時候也許不用刻意迴避負面新聞,這樣也能把真實發生過的狀況更完整的呈現出來。

  蠻有趣的是老師讓我們看暮光之城片段,用台語唸真的會笑出來,仔細看劇情也真的很像八點檔,但是為什麼感覺跟評價會差那麼多呢?這真的值得深思!原來不知不覺中,社會、媒體早已把語言灌上了一個既定框架,就算我認為語言平等,卻還是不自覺被影響。

  很多同學很喜歡「小說能封存記憶」這句話,我認為它也可以讓我們很容易地進入到他人編織的想法中。尤其這時代人們的心越來越遙遠,更不用說靠近陌生人的內心了,除了讓讀者脫離現實、也能在他人的想法中得到不一樣的靈感、啟發與成長吧。


◎楊舜雅

我覺得在同學報告中,我很喜歡同學說的「通俗文學之所以流行,是因為與生活經驗相近」。仔細想想,人們之所以會喜歡閱讀通俗文學,某種程度是我們可以將自己投射進去書本的角色,能對平常生活擁有不同想像,「或許書本裡的情節也可以發生在我們身上?」。除了與自身經歷相近,通俗文學畫面性很強,我覺得大部分的人應該是喜歡看畫面的,若書本上的文字能夠給我們很大的畫面感和想像,我們就會較想閱讀和對此有興趣。
課堂上老師也提到媒體對語言再現的呈現方式。其實在修課過程中,也有其他老師提到我們已經習慣媒體為我們框架的樣子。我們會認為台語很有趣、法語很浪漫,媒體所塑造的樣子時常讓我們以為世界就是這樣。如何從媒體所帶來的習慣中尋找對事情的認知,我認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希望自己可以做到。


◎陳晏榕

在更進一步了解了通俗文學之後,會讓我想到如何界定通俗文學,也些人會覺得很通俗文學相反的是純文學,但是我覺得沒有兩端的絕對。


通俗文學的產出量之大,是純文學沒辦法相比的,這也是造成出版量相距越來越大的原因之一:純文學作品主要由九歌、爾雅、洪範、印刻、聯合文學,五間出版社出版,大眾小說則是以文類來區分做出版,出版量相當驚人,而且通俗文學因為劇情易懂,符合大眾的期待,通俗文學和社會雙向的制衡下,成為了主流。



在通俗文學之外,也應該要觀察純文學的脈絡走向,最近有感受到在通俗文學之中加入純文學的意象美感,是越來越普遍的趨勢,侯文詠某些時候也有這樣的作品,很有趣的一點是:侯文詠的《大醫院小醫師》應該界定在通俗文學,但是當他被王小棣導演等等翻拍成電影或電視劇之後,變多了純文學的味道。

是不是走著走著,昔日的純文學也能成為往後的通俗文學,這當中都有值得觀察的地方。



◎黃仁澤
我自己本身對文學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興趣
但是經過這次的課程才大概了解到了原來通俗文學跟現在我們看到的現代文學明顯的差異

而且經過同學精心準備且帶有幾段娛樂小插曲的報告讓我輕鬆的領悟到了從通俗文學慢慢轉變為現代文學的歷史

相信經過這幾次的課程都會讓我對平常沒接觸的領域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興趣


◎曹雅筑

我是第六組報告通俗文學的同學,看到上面其他同學對於PPT的意見覺得很感謝,之前沒有注意到動畫分成很多頁的這一點,原本因為要顧及字體及排版不得不將PPT檔轉成PDF,但又想要呈現動畫的效果,所以才選擇用很多頁的方式表現動畫,而沒有想到給同學們檔案時會有這樣的問題,之後如果再有這樣的報告,會再修改PPT把多餘的部分刪除之後再傳給大家,這真的是很好的一個建議。

雖然我是報告通俗文學的組別,但是其實我做報告之前對於通俗文學,或者說對於文學方面的知識都非常的稀少,這次藉由報告認識這麼多的作家,真的獲得了很多知識,尤其是老師補充的部分,為什麼這類作品被稱作通俗文學、通俗文學作家的量產作品,在通俗文學中寄託的其實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投影,也有我們想在現實生活實現的願望,最後,就像組長說的,要怎麼知道自己想看什麼樣的書,期望在書中得到什麼,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一般人(像我之前)根本不會仔細去思考這些事情。

很可惜最後沒有太多時間給組長再深入總結,但是前面的大家真的都很努力在趕時間了,前面的作家真的有很多東西要說,要在短短四分鐘中濃縮再濃縮這些作家精彩重要的部分,只能說大家已經盡力了!


◎潘文婷


通俗文學使回憶有了重量,替我們塑造出「偽」青春記憶。是以我們見到藤井樹的文字想起愛情、金庸與瓊瑤填充了國高中學涯的蒼白、忍不住對九把刀關於青春的召喚有所感應,乃至流淚。通俗文學予以某一時代的所有人,一個逃逸的所在,即使回憶並非如是。黑漆漆的電影院裡,若大布幕的螢光晃動在觀眾臉龐上,我們於是潛入永恆。想像時光裡的黑板與鐘聲、男孩與女孩,笑著說話、安靜的午睡。彷彿甚麼都沒有改變。也甚麼都不會改變。這是件多麼美好又哀傷的事呢。



◎劉子君

    以前有一個老師告訴我,文學是「以心傳心,生命換生命」的過程,這句話我一直深深地記得,文學所建構出來的世界,往往是一個大家的集體回憶或是共同感受,作家用文字去傳達自己的心意,讓讀者把文字轉化成自己的感情,引出讀者的共鳴,而作家也常常用自己的生命經驗透過書寫進而影響讀者的生命,或許成為讀者的人格典範抑或成為讀者精神寄託的對象 ,簡而言之,一個厲害的作家就是能寫出「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筆下所無。」的作品,這就是文學作品最讓人覺得魅力無窮的地方。而且文字能衝破時間的限制,跨越時空,我想這也是老師所說:「文學可以封存重要的時空。」的意思,一個舊時代的動盪或纏綿終將成為下一個世代的遙想和緬懷。
    我一直很喜歡金庸的武俠小說,在我國小的時候就把金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都看完了,小時候著迷是因為崇拜大俠的俠骨柔情、英雄氣概以及劍起風塵的瀟灑,但之後一次次的閱讀都能感受到不一樣的體悟,也從只關注主角變成漸漸被一些小配角吸引,或許是很不堪、滑稽、平凡、無恥、執著,雖然他們不如主角的完美,但是如果說主角是讀者精神寄託所嚮往的,那麼他們卻是更能反應出真實人生的某些面向。
    還記得金庸小說的書皮上都會寫或許人們來自上海、台北、紐約,但是他們都讀金庸,通俗文學跨越地域成為某一個民族的共同語言,而通俗文學也可以跨越時間成為一代人的共同回憶,像是每每聽媽媽談到瓊瑤,從飛揚的神色裡好像可以看到那個相對封閉的年代裡,少女們對於愛情的幻想以及嚮往。


◎張哲魁

倪匡的科幻小說我看過40幾本,每本大概就100多頁,頁面也不大,字很小,是以前國小國中時看的,倪匡用的字蠻多艱澀的詞,常常要翻字典,使的我以前的作文也常常有點倪匡用字的風格。一看就是兩小時,那時候還很小,以為真的有一個人叫做衛斯理,在40幾本的倪匡科幻小說中擔任主角,總是遇到離奇的事,而且還很羨慕他,不用工作,遇到奇怪的事情就到處探險,每次都可以死裡逃生,會看40幾本的倪匡小說是因為圖書館裡只有40幾本哈哈,那時在圖書館裡隨手拿起看得小說原來是大師之作。


◎林思婷


我覺得文學跨越了時空,為我們帶來一些知識、智慧或人情,而且文字是極富想像力,透過文學,我們可以超越現實限制,聽一個很久很久以前的愛情故事,看一套不可思議的中國功夫,觀賞一場科幻的宇宙大戰等等。而我覺得最美好的是跟作者對話,不管是什麼類型的文學幾乎都和作者的生命經驗息息相關,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樂趣,有共鳴,有激辯,將一個個文學故事昇華成回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