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5月31日 星期五

Week 15-30/05/2019: A-Bian Doll, Call-in Show, Red-Shirt Army and Sunflower Student Movement(扁娃、Call-in 節目、紅衫軍、318 太陽花學運)

Week 15-30/05/2019: A-Bian Doll, Call-in Show, Red-Shirt Army and Sunflower Student Movement(扁娃、Call-in 節目、紅衫軍、318 太陽花學運);帶領討論助教:劉嘉峻

指定閱讀
莊佳穎,《阿扁的異想世界》,台北:前衛,2004。
劉定綱編,《318 佔領立法院:看見希望世代》,奇異果文創,2014。

延伸閱讀 葉柏祥,《這些太陽花學生教我們的事》,費邊社文創,2014。
Shih, Fang-long. “The ‘Red’ Tide Anti-Corruption Protest: What Does it Mean for Democracy in Taiwan?”Taiwa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Vol. 1 ( November 2007): 87-98
周慧玲,〈現場節目與台灣焦慮〉,《聯合報》,第 37 版,1999 年 10 月 28 日。
陳登翔,《談話性節目的觀看邏輯:「新聞挖挖哇」觀看者的個案研究》,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課程照片集錦》

《同學心得》


林玉昕
老師在課堂的尾聲說了318學運如何改變了我們參與政治的態度和方式。似乎表達自己的立場和訴求不再侷限於上節目、抗議遊行、造勢晚會等等,透過商業化的介入和社群媒體的傳播,讓這件事情變得容易許多。318學運發生於我高中時期,學校校風自由,以前也曾經有過大規模的學生抗議事件發生,為了向學校訴求制服上的自由,因此同學們當然也不缺席這次的學運。那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當時各班級傳閱一個塑膠板,上面寫著反黑箱(還是反服貿?),大家輪流拍照。其實我當下還蠻猶豫的,因為我覺得自己不夠深入認識這個議題,這樣拍照不好。而我的高中公民老師看著那塊板子,默默表示,這樣的舉動是危險的。直到最近的公投,各式各樣的連署,都讓我不禁懷疑,難道大家都徹底明白連署議題的意義嗎? 除此之外,我覺得當某人表達自己的立場後,就是標籤化的開端。可能因為我的包包上綁了彩虹絲帶,或是我在教會進出,就會馬上得到一個屬於某個團體標籤。我們能否因為這樣就被歸為同一類呢? 我想這就是為甚麼當初公民老師會認為是危險的。


我認為台灣能夠擁有這樣的言論自由和民主參與是很幸運的,但在過程中,正如這週小組報告的結論一樣,如何在議題討論中多方了解觀點,才是更重要、需要學習的一步。


蘇俞心
年紀越大,政治似乎離我越近。

從小,我們家就是深綠,毫無疑問的。在很小的時候,就懂了顏色後面的政治意義,但還小的我,還是不懂這些人到底在幹甚麼。

一直到現在,身為18歲的大學生,我也慢慢的靠近政治,理解何謂民主何謂自由何謂政治,政治之於台灣,必不可少。但每次在談及這些話題的時候,身邊諸多朋友似乎都覺得這些離他們太遙遠,說著「你是憤青嗎」,擺出我不懂你在說甚麼,你太認真以至於到有點好笑的面孔看著我。朋友啊,談論政治可是你們自豪的民主自由啊,當你們一方面高談闊論著台灣是如何自由是如何民主另一方面卻又不談論不參與所謂的政治話題,這樣不是很矛盾嗎?


其實我很感謝韓國瑜,是他讓我身邊的朋友開始會談論政治人物,會去理解上頭的人到底在搞甚麼玩意兒,我看到越來越多年輕的族群願意去思考這方面的問題,讓更年輕的世代終於有了危機感,終於有了「我應該要參與討論政治」的醒悟,終於開始商討起台灣的未來。


羅懷傑
從小到大,我都覺得政治離我很遠,不關我的事情,我只要把我的生活顧好就好,但現在慢慢發現政治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領導人是誰?立法人員是誰? 這些問題都很重要,深深影響著國家未來的發展,人民的生活也會受到其影響,有很多人不投票的原因是覺得每一個候選人都很爛,不管投給誰都是爛的,我現在覺得我們要好好實踐我們的投票權,爭取我們的權利,在面對政治家做不好時,我們可以投給另一組候選人,讓他知道「做不好,就會被換掉」,讓候選人不斷的提醒自己要做的更好,才能獲得人民的支持。


林品瑄
雖說台灣一部份因為言論自由成為幸福的國家,但是不能否認自由的黑暗面,就是不時的社會混亂—盲從跟抗議。因為自由我們人人都可以談論政治,甚至連領導人也要看人民的臉做事,可是自由是件好事,為甚麼讓自由生出不好的枝節呢?難道我們沒有維護自由品質的義務嗎?

我覺得我們常常陷入一個循環,就是一開始很擁護一個政治人物,最後又頭也不回站到對立一方排斥他,我覺得基本上已經構成盲從的定義,也許仔細想想,根本自己一開始為何而支持的理由消失無蹤,因為原本就不存在,不然怎麼會變心如此快速,說是政治人物表裡不一嗎?說跟做是兩回事嗎?那在他還沒做之前怎麼就選擇相信他了呢?難道沒有一點原因是跟隨社會風氣?


再者,國家認同是所有人需要的,但不該讓政治消費有可以牽連的機會,我認為在國家認同裡應該也要加入一點自己的看法與區分,否則很可能牽著鼻子走而扭曲國家認同的意義了。


徐庭媛 Irene
台灣是被世界認為富含民主政治的國家嗎?國家這詞或許在世界某些大國中我們並不被承認,但至少民主這方面是可以掛保證的。從小便對政治議題沒有什麼太多了解,只覺得大人說什麼就是什麼。一直到慢慢長大後,大概是國高中時才漸漸接觸台灣的政治議題。不可否認的,因為有了自由的民主,政治也能夠蓬勃發展,有些政客更是肆無忌憚地保證或是承諾會讓台灣變得更好。一開始抱著相信的態度,但漸漸地也被他們的行為,原本的相信也被抹煞掉了。台灣民眾剩下最多的是對環境的批評與埋怨。以最近很紅的韓國瑜為例子,因為個人風格,造就他有了一批滿滿的追隨者,並且自稱為韓粉。我認為民眾有個人的追隨者或是信仰是好事,但要經過精確的判斷力才能夠真正地去支持一個人,而非跟風,或是被洗腦。台灣政治雖然民主,雖然開放,但需要的是更多實際的考量以及真正對台灣好的行動。


藍羽賢
我在小時候因為父母很喜歡看政論節目,所以當我小學的時候也跟著一起看,當時的政壇人物與選舉對小學的我來說就像是熟記在腦中的唐詩,我父母甚至還會帶我去參與造勢活動。
但當我長大以後藉由網路看到其他國家的選舉與政治新聞,我發現台灣的選舉有很多問題,像是:立法院比幼稚園還不如,成天吵架甚至打人;不同新聞台對於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常常大相逕庭,政治立場太明確;選舉前的造勢活動很擾民;大型廣告看板使街道變得不美觀且詭異。


於是我開始變成不關心政治的政治冷漠族群,直到最近因為滿20歲而有投票權,我開始感受到政治對我來說是必須碰觸的! 因為如果我不參與,則自己的權益就只能任別人剝奪。


劉雨桐
民主自由對我們而言就如同呼吸一樣自然,雖然這些都是前人努力的成果,但我們已擁有它,希望可以繼續向前行。另一方面也發覺自己對時事的關心有限,雖然以前有關注到服貿事件,但直到深入探討時,愈覺得它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需要多花時間及心思去了解。


藉此希望記錄自己的想法與心情,亦讓自己好好思考,且持續關注,因為我們未來都各自有著長遠的計劃,等著我們去實現!


游沛衡
看了同學們的留言回應,不知怎地內心突然澎湃了起來,來談談一些心裡的話

首先我想說,何幸,民主政治,能作為一種生活方式。

自己的事務自己決定,聽著是多麼理所當然的一句話,但我想大家也都能同意,我們今天立足的民主的基壤、呼吸的自由空氣,是許許多多珍貴的身體與靈魂爭取來的,這些不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而是在那個黨國威權的時代裡,源源不絕的前仆後繼所奮鬥來的。今天,民主政治能融入在我們生活的各個面向中,我們得以參與各種規模的討論與決策,我們可以收看政論節目、我們可以公開的表達自己、我們甚至可以走上街頭,民主之於我們,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希望我們,都能夠去認同、去珍惜、去保護這一個生活方式。

睜大眼睛,辨認事物間幽微的連結。

真正的權力控制並非君臨天下的帝國威望,而是內化於人心、那些無法被察覺的幽微制約。我學習了四年的社會學告訴我:一望即知的事物不在社會學關心的範疇內。我們要睜大眼睛,去留心那些過往我們未曾留心的,去仔細辨認那些在我們身旁,被我們認知為理所當然的,背後的道理。中國對我的壓制並非全來自軍事或經濟上的威脅,更是來自宮廟、農漁會、媒體、電視節目、網紅。對民主自由虎視眈眈的,非是威風凜凜的老虎,而是吊燈上的巨蟒。

拿出溫柔與耐心

我想各位在政治表態上應該大多跟我站在同一陣線,我想懇求大家,拿出溫柔與耐心。溫柔是理解並改變的能力。我可以理解很多朋友在遇見社會上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的那種憤怒跟不解,特別當他們是多數、有能力掌握你未來的時候。

越是這種時候,越應該要拿出溫柔。

那些人有自己的世界觀,就跟我們一樣,在他們的故事裡他們也是良善的人。可以稍微反省一下,自己所秉的那份溫柔,在他們眼裡是不是看起來就是讀了幾年大學,就拿一些看起來很了不起的研究,氣噗噗的無理取鬧。

溫柔是一種能力,在這份能力裡還包含了耐心,要改變一個世界觀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首先,先試著不要拿溫柔當作道德要求開始、先從講話不能用脈絡跟結構開始、從自己的爸爸媽媽、朋友們開始


不要崩潰、放棄的如此輕易,我們還有機會,我們能一起改變。



戴凡翊
之前韓國瑜出來選的時候,就有人說他的做法很像陳水扁,打著「跟大家一樣」的口號,來拉近與民眾的距離,好像更能了解人民的心聲,然後韓國瑜現在就不知道在幹嘛了...

 我唯一記得關於阿扁選舉的事是我媽跟我說的,她說那時候阿扁選市長還是總統的時候,剛好投票日當天我出生,所以全家人和接生我的醫生都沒辦法去投票,醫生就開玩笑是我讓阿扁少好幾張票的哈哈。

 老師問大家對於「民主」的想像是什麼,我的想法是,我覺得臺灣已經不叫民主了,已經到有點放肆的狀態了,很多人仗著我們是民主國家而隨意謾罵,在沒申請的情況下抗議,很多人更是為反對而反對,已經失去了民主的價值了,我認為真正的民主是在合情合理且合法的範圍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是不讓人民表達,是所使用的方法和說詞是否妥當,而不是一開始就抱著要吵架的心態來抗議。

 每次看到新聞有那種亂闖亂罵人的,就覺得很糟糕,很不文明,為什麼不能好好的講就好,雖然我不知道背後的一些故事和情況,但我相信大部分都是沒有先理性溝通就開始打鬧罵人,沒有人要對自己的言論和行為負責,只會怪到政府或其他機關的頭上,認為他們這樣罵,做那些行為是理所當然,就只是剛剛好而已,我覺得那樣就像是小孩一樣的行為啊...

 關於太陽花學運,那時我是唸弘道國中,就在總統府旁邊,那時候造成了我們很大的困擾,第一是交通問題,要去上學的路都被封起來,那時每天都看著拒馬上下學,只能走一大段路到學校,真的很無奈,第二是噪音,我們考試的時候,都會有很大聲的遊行抗議聲,完全無法專心,也讓國中生的生活裡充滿了政治聲音,尤其那些不是理性的政治訴求,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因為那時而影響了自己的政治和民主觀念。

 每天看著那些新聞,到處闖、到處罵、禁食禁坐,也許他們的訴求我能同意,但那些行為我沒辦法同意,一來很多的違法行為,二來禁食禁坐就有點像情緒勒索,不讓他們的訴求達成就死給你看的感覺,這不管是在社會上或是與人的相處上都是不好的行為,最重要的一點是,很多人根本不了解服貿是什麼,只是跟著起鬨,如果我是這個運動的發起人,我會希望一起來訴求的人都是理性,可以用肯定堅定的語氣來表達自己理念的人,能有自己的說法,而不是重複別人說的話而已。

 我認識一個警察,聽他說了一些他們的任務,我覺得警察真的好辛苦好無辜,但那是他們的工作,不管他們的立場在哪邊,就是得奉公行事,警察每個人結束勤務到處都是傷,但他們也沒辦法抱怨什麼,只能被民眾和媒體罵。

老師還有講到廢死的事,下課後我也有去跟老師討論一下,我也是站在廢死的那方,就算他們犯罪了,他們還是人,他們還是有人權,沒有人有權力去剝奪一個人的生命,而他們也知道犯罪會被判死,他們還是做了,就代表他們根本不怕死,甚至是想要死,只是自己不敢做或是因為有精神疾病無法控制自己,大家都說,殺人是大罪,那把死刑犯判死不是也是殺人嗎?死刑不是解決社會問題的辦法,最根本是從教育,社會價值觀去改,如果他們沒有遭受到一些創傷,那他們怎麼會活得如此痛苦,雖然要改變一個社會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就跟同志婚姻一樣,但時間可以改變,只要願意接受,不要把自己和下一代困在以為很好的那個框框裡,沒有對錯,只是大家的想法應該放寬,且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權」,在「我們與惡的距離」裡面,那個律師跟他老婆說「他殺的不是那些人,是他小時候的自己」,也許吧,所以這才是需要去做的事,「去了解事情背後的真相,試著去解決問題」。

最後老師有提到一個講座的資訊,其實在一上的時候我有修的一堂通識課就有請講師來講「在家生產」的事,我那時就覺得非常有興趣,也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在醫院生產是不符合人性的,醫生要你做什麼就做什麼,都是用命令的語氣來說話,也有很多都是為了配合他們的工作方便,像是老師說的冷氣問題,再來躺著生產的方式是不符合人類的生物構造的,這個比喻很奇怪,不過就像是坐式馬桶是個不符合人體工學的工具一樣,只是為了方便,但其實在蹲著的時候是比較好排泄的,因為姿勢的不同,通道的大小寬度會不一樣,那時也有放一些影片給我們看,在家生產其實很安全,而且嬰兒出世第一個接觸的真的是他的母親,而不是被送到另一個地方,和媽媽分開。


哇 我說了好多話哈哈,但其實有些是下課後有跟老師說過的話


蘇祐瑩
菁英政治?政治是很複雜的事情,希望大家都能理性並客觀看待,可是雖然如此,但畢竟還是很難真正客觀,因為我們得到的資訊是二手資訊

我也開始思考:自己一直以來的政治冷感是好的嗎?但,我目前還找不到答案。紛亂的政治環境,讓人提不起興趣。


不得不說這組同學的報告讓我意識到,原來政治也是一種消費,而且其中也具有其手段-以前的阿扁,現在的韓國瑜,很難說到底是他們的個人魅力使然,抑或是他們的手段太成功,使得民心能夠聚集


李德彥
政治商業化下的政治商機:


        其實對這個議題與現況一直很有興趣,剛好我們組別在期中影片時也做了一個"政治人物偶像化"的相關短片,身為一個喜歡金錢的人從來對"商業化"這個詞沒有太多先入為主的想法跟觀點,在這邊我用"'商業化"的個人看法來說一些我對政治人物商業化或是經營自己的想法。

         其實,政治人物的自我管理或經營其實很類似在進行一個品牌規劃或建立品牌形象,以一路崛起有可能要角逐總統大位(?)的柯市長跟韓市長為例,姑且不論現階段大眾的評價與看法,兩人其實在爆紅或是說累積大量的聲勢時期,我認為有一個非常類似的性質與條件,就是他們都具有"個人特色或是魅力",兩人都非常具有練眼的個人特色,柯市長跟韓市長的爆炸性發言與看似(?)親民、草根、素人的特質與外貌跟舉止(光頭、搔頭...),同時也創造出了非常明確的政治口號,不論是:"高雄發大財"或是"超越藍綠的白色力量",這種直接連結事件主題與動機分明的SLOGAN,成功搏得大家的眼球,也讓大家從"菁英制"的選舉語言中,拉到縣市可以體感的程度,就我看來這便是他們重耕的第一步。

        再來,時間軸回到現在,其實可以發覺在同樣是爆紅的政治素人的前提下,韓市長在選後的品牌形象的衰退比柯市長來的明顯與迅速,也凸顯了品牌經營的危機與困難點,就是對於品牌理念的貫徹與強化,以"高雄發大財"口號為例,無疑經濟點便是攻擊的一大砲口(撇除其他政治因素跟失言風波),當品牌形象建立在明確的標的物上時,審視相對容易對品牌的存亡便是一大挑戰,單經濟沒有達到選民對SLOGAN認知的程度時,容易傷害品牌形象與觀感;反觀柯市長,一樣撇除證之因素與失言風波的因素,在"超越藍綠的白色力量"的實踐與對自己立場跟證件的實踐程度,達到了多數受眾對SLOGAN的期待,當然也經歷其審視脫粉期間,力道就顯得沒韓市長來的強烈,甚至在第二次參選排台北市長時,已經擺脫陳述正面觀點與價值的手法將"改變成真,持續發生"化為口號,對柯市長來說,他的政治形象已經進入已經是「強化」品牌階段了,而不是還在「建立」階段。 

        在當代有了媒體與網路的推波助瀾,政治人物已經無法脫離"商業化"或是說"品牌經營"的價值,光會做事、正值有想法已經無法讓你從人群與黨派之間出頭,除了相關的政治專業之外,如何行銷自己把自己擺入"商業化"的模式之下已經成為政治人物的必修課。

參考資料: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23401&type=Blog



楊淯任
家庭是影響政治立場的重要角色。
我爸爸那邊是淺藍,爺爺奶奶每個新聞台都會看,但總會在TVBS及東森停留較久。對於藍綠的政績及言論,他們總是罵綠色胡亂說話、胡亂行事,而道藍色內鬥不團結,且無推舉新血,以至於選舉失利。他們雖然都說沒有顏色,是看政見及表現選人,但總是投給藍色,無論何種選舉。

我嬤嬤那邊是綠色的,外婆和舅舅們每個新聞台也都看,但或許是習慣台語的感覺,停留在民視的時間總是比較長。他們對於政治人物的言行都會予以批評,選票卻總是投給綠色。

因為爸媽的家庭對於政治立場相反,造成我不太敢提起或討論政治,怕跟他們頂上或爭起來。而且我常常覺得藍綠在辯論或質詢時會失控,出現不理智或荒謬言論,故避而不談。

因為這堂課的議題討論及韓國瑜的狂熱效應,新生代的我們變得更積極談論政治,那是攸關我們生活的選擇,我們能好好把握就抓緊。但從不了解到熟悉做出決定,勢必是一段不長的日子。


希望我們都能投下自我思考過後的過選人,而非盲從、人云亦云。



凌麗
在本週政治與民主主題的課程中,我回想起了去年修了一堂課「政治選舉文宣企劃」,其中討論了各種選舉、政治事件上的宣傳策略與手法,並討論事件帶來的影響等。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當時我為了做一份報告(主題為罷免一位政治人物)而查了許多支持與反對者的資料,包括粉專、twitter、相關新聞與大標題的網站等。在查完資料,大致瀏覽種種罷免方的網路資源後,我對該名立委馬上有了不好的印象。鮮明的大標題「罔顧民意、傲慢民代、抹黑選民、時代騙子」等等負面的字眼烙入腦海。

若我是一名未得到太多資訊的選民,一看到這些,馬上就足夠令我衝去投票所堅決的蓋下罷免票。在深入細查,與交叉比對正反方的說詞後,我才發現原來單一方的表示可以這麼曲解與不正確,讓我深刻了解到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的思想是如何容易的被各種資訊影響、獨立思考與警醒的意識是無比重要。


修過了這堂課後的2018年,大家都說近期亡國感最重的一年。經歷了九合一綁公投選舉、補選與接下來的總統大選,喧鬧的政治新聞從來沒有退出台灣人的生命,而這並非是紛擾的亂象,而是身為台灣人的民主自由贈禮。期望自己與身邊的人能夠保有獨立思考、抽絲剝繭的能力,不受外在聲音或單一媒體宰制想法,努力捍衛這塊土地與珍貴的自由。

蔡函恩
相較於許多人,我認為我肯定是屬於對政治冷漠的那群人。可能是個性使然吧,從小到大,我總是對有爭議性、對立、衝突、吵雜沒有秩序等帶有強烈負面氛圍的事情特別抗拒,而在我印象中台灣的政治,卻總是充滿著惡意攻擊、傷害、衝突與對立,鮮少能包容尊重、接納與本身相反的觀點,也鮮少溝通退讓,漸漸地讓我對政治只有負面的想法,能不碰就不碰,新聞凡播送台灣政治就轉台……但是最近幾年,許多政治事件在各大電視台鬧的沸沸揚揚,電視台轉來轉去都是政治的事情、議題,我才逐漸認清,其實政治是充斥在我們生活中的,儘管有時對於政治人物的虛假和刻意很反感,但不代表政治是應當被漠視的。對政治冷漠或許就是變相的缺乏國家認同,抑或是一種對於身處社會的冷漠吧。


  台灣的民主在我從小的認知就是一種理所當然,甚至對於共產世界這種缺乏自由的社會是不能理解的。但這幾年來,關於統獨的議題一再被討論,到這兩天的香港反送中事件,甚至有香港人呼籲台灣人不要變成第二個香港,這些政治議題,喚醒了許多台灣人,也讓許多原本對於政治缺發關心的人開始正視政治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關心國家的政治,或許才是幫助國家的正確方式,如果在應該捍衛民主與國家主權的時候果選擇冷漠,台灣好幾年的民主政治或許就不再是一種理所當然,而是一種不可能了。


曾郁珊
自古以來政治就是一個很複雜的領域,包含牽扯到了許許多多的面向,而在現今多數民主國家中。執政權成為了各個政黨與各候選人極力爭取的目標。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候選者會為了迎合多數民意或是自身利益而有不同的選舉行為,有些在現在看來或許充滿荒謬感,但也有許多影響台灣社會的發展走向至今。

在這週的主題中結合了過去例子(扁娃)、媒體界(Call-in節目)以及政治抗爭(紅杉軍以及太陽花學運)做討論,在同學的報告中也能稍微了解到同輩人的想法,探討台灣現今政治的現況,不難發現台灣人們對於政治參與的討論積極度是日益增加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發展里程碑。


但台灣在自由民主、言論極度自由的背景下,在想法不同時出現的語言攻擊等的狀況也層出不窮,有時候也常常因為政治的運作而創造出了族群對立、謾罵等問題。消滅對立、如何落實友善包容與尊重不同的想法,我想這對台灣仍然是一個需要大眾多多思考的重要課題。


陳沛羽
說到政治,也許是因為公領系的原因,也許是因為家庭的原因,因此讓我很關心政治。

爸爸從不知道甚麼時候,已經有了吃飯完看政治論談節目的習慣,漸漸的我也會開始一起看,像是「少康戰情室」、「新聞龍捲風」等等節目,裡面的嘉賓有很多國民黨、民進黨、無黨籍等等的政治人物,然後會開始辯論,與其說因為節目效果所以開始辯論,但其實我相信他們也可以藉此交換意見,有更好的溝通。我覺得媒體是現在影響人們最大的工具,以前是透過收音機等等,但是現在因為有電視的發明、網路的廣大,所以只要一發生甚麼事情,人人都會知道,但是同時,這也是政治人物作為宣傳的一個工具。然而也因為媒體是政治人物的宣傳工具,我們應該要有媒體識讀能力,學會分辨對或錯、或是新聞的「造神運動」。現今我們都知道有很多「網紅政治人物」,他們利用現代的科技去吸引民眾,也成了現代政治特色。


系上的課也有一門「民主政治」課,上課老師會談到一些台灣過去的政治歷史或是時事新聞,也談到民主的意義。從戒嚴時期到現在,台灣從威權時期到民主時期有很大的改變,我認同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人民有甚麼不滿、甚麼需求,透過集會遊行,或是像現在的香港,表態立場,給予他們溫暖。台灣的社會運動是令我驕傲的,他們關心國家大事,他們意識自己的權利被侵害,而懂得靠自己去爭取,裡面的人會依自己的專業去發展,像是歌手為社會運動寫一首歌等等,看到這些畫面,我特別覺得感同身受。


簡家暐
去年年底九合一大選綁定公投鬧得沸沸揚揚,其中備受運動員矚目的即是

『你是否同意,以「台灣」(Taiwan)為全名申請參加所有國際運動賽事及2020年東京奧運?』這並不僅僅只是投票體育競賽的名稱,而是國家認同議題的公投案。這一個公投案的重要性等於在決定台灣未來是統一?是獨立?還是維持現狀?

然而對於運動員來說卻是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從小到大努力苛刻的練習就是想要站上國際舞台發光發熱,如今卻要因為國家認同的問題而平白失去參加權利?就像羽球一哥周天成說的:「醫生往往會告訴患者,拔牙並不會痛,因為拔牙的醫生當然不會痛,痛的是患者。」患者就是運動員,痛的是運動員,而不是整天高喊口號的這些政治人。


運動不應該和政治混為一談,如果向國際奧會提出改名有可能會被國際奧會停權,停權等於犧牲運動員了未來,同時也對未來國內體育的發展極為不利。站在運動員立場,我們只希望有一個安全公平公正的舞台。


陳雅君
對於一直以來我沒有太多的關注在政治上,漸漸地才開始察覺,我們現在所擁有的自由民主並不是平白無故得來的,需要犧牲掉多少才能夠換得我們現在覺得習以為常的自由。不關心政治,政治就會找上你,關於我們自己權益相關的事情,至少先從了解開始,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


曹詠婕
曾幾何時,我們曾經深信不移奉為圭臬的民主觀念,是否在退潮呢?民主真的是好的嗎?

  從小我們受的教育,讓我們深深為台灣的民主引以為傲,台灣幾乎可以作為亞洲地區民主發展國家的先驅以及表率!但現在似乎因為民主太過濫用,整個社會風氣太過自由,自由到不顧他人感受,不顧倫理道德,社會秩序大受影響,人民想幹嘛就幹嘛,彷彿完全不受到限制一樣!難道這真的是我們要的結局嗎?難道這是民主的目的嗎?

  我第一次有這種感覺的時候是起於幾年前一個社會事件,影星房祖名和柯震東在大陸吸毒被抓,當時儘管房祖名是大導演成龍之子,但在大陸這樣樣樣管制公權力大於一切的地方,他們一樣被拘留,甚至公開審訊過程的狼狽影像讓社會大眾看到,非常果斷、堅決、公平!甚至並且永遠被拒進入大陸工作,已經拍好的電影也因為這樣被剪光不能再出現!我頓時感覺到,這是給社會大眾多好的一個機會教育,端正社會風氣,成功達到以儆效尤的效果,這樣才能讓年輕人知道正視吸毒問題是多麽嚴重的問題,才能讓社會大眾害怕,不耀也同樣犯錯事!

  如果這個事發生在台灣,因為民主國家重視人權,不但偵察不公開,事情結束後他們還是可以繼續活躍在螢光幕前,繼續過著讓很多年輕人羨慕的生活,這樣子,難道是對的嗎?我不禁開始顛覆了我自己內在長久以來的民主信仰,是不是很多事情,確實反而會因為民主之名而被牽累和延宕呢?是不是很多本來很正確該做的政策或目標,會因為民主國家中太多的聲音、太多的意見而停滯不前,反而讓國家漸漸退步!中國大陸跟我們明顯是相反的體制,是否近幾年他們的發展迅速,正是由於他們有完全公權力的政治體制? 反觀現在的台灣,不管任何大小事情都會被一些有心人士藉著民主之名,去反對、破壞,然後嚴重杯葛,導致很多該進行的改革無法進行,不合理的制度也可以在有心人士刻意主導下誤導大眾!


  這一些,讓我深刻的思考,是否民主真的是好事?原本我很支持民主,在我還小的時候,民主不是這樣子的!但當我愈長愈大到現在,我覺得這已經不是民主了,民主根本已經成為社會大眾的把柄,利用這個把柄予取予求,達到自己的目的,然後最後再說:我只是在行時我應有的權利,這樣真的是一個國家需要的嗎,這樣子的社會現象,甚至讓我開始有種,也許獨裁會比較好的想法!民主是否真的在退潮?不,我認為民主並不會退潮,並不會沒落、式微,民主的相反是獨裁政體,獨裁政體代表著權力集中於一人或是一黨手上,我覺得就算現在民主國家多麼令大家失望,人民更不可能願意成為獨裁政體!反而人民是利用民主,進而發展成為形成暴民的趨勢,讓民主漸漸的變質。所以我開始有這些疑惑!抑或是人類就是一種無限上綱予取予求的生物,民主的本意是對的,但是當民主被濫用,自由太過時,是否就該適時的做調整!


張育禎
在這堂課之前,我看過了傅榆拍的紀錄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紀錄太陽花學運和學運之後的事,我覺得很難能可貴的是,傅榆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看不同身份背景的人走在社運這條路上的過程。也許單就片面來說,一個中國來的女孩子想要選淡江大學的學生會會長,我也會懷疑背後是否有其他的政治意圖,但是時間軸拉長了,看到的面相變多了,會有不同的思考角度。我知道紀錄片經過剪接,一定也會傳達出導演想要傳達出的訊息,不會是全然的客觀,但我喜歡這種留了空白給人思考的感覺,另一方面,溝通是雙向的,希望我們都有足夠的智慧和勇氣,能夠聽別人說,也讓別人聽自己說,突破同溫層讓資訊真正的流動。

在阿扁出來選舉的那幾年,我的外公家充斥的「阿扁凍蒜!」的聲音,其實我不知道是外公和舅舅真的很支持阿扁,還是為了要逗弄年幼的妹妹(長輩們會抓著妹妹的小手一邊揮舞一邊喊凍蒜,兩歲的妹妹就會笑得很開心)。看看現在的韓國瑜,我覺得比當年的阿扁也不遑多讓,但以我自己的政治立場來說,有號昭力是一回事,對政治有想法、對社會議題足夠瞭解是一回事,能夠提出有效的解套方式,又是一回事,顯然現在活躍的很多政治人物都還有進步的空間。

最後老師提到,在家生產的講座,我很感興趣,也覺得願意拍出這支片子的人很勇敢,現在越來越多媽媽開始嘗試用自己舒服的方式生下小寶寶,包括在家生產、水中生產等等。但作為半個醫療人員我必須為醫護人員平反一下,在醫院生產的確有不夠妥善的地方,但醫院會維持低溫、冷氣開很強不是為了讓醫護人員覺得舒服,而是為了降低病菌繁殖和傳播的速度,減少感染風險,所以不只會控制溫度,還會控制空氣濕度,另外,絕大多數的醫生也都會秉持醫學倫理和病人家屬討論出治療方法(共享決策)。如果孕婦和寶寶都很健康的話在家生產當然沒有問題,如果有其他的風險,在醫院生產也可以第一時間接受即時的治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