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5月31日 星期五

Week 9-18/04/2019: Betel-Nuts, Electronic-Fancy-Float and Show-Girl Culture (檳榔西 施與電子花車文化)

Week 9-18/04/2019: Betel-Nuts, Electronic-Fancy-Float and Show-Girl Culture (檳榔西 施與電子花車文化);帶領討論助教:劉嘉峻

指定閱讀
杜綺文,〈美麗的鏡像身體或不健康的馴化身體?---Show girl 身體價值觀研究〉, 中華傳播學會 2007 年年會,2007。

延伸閱讀
張小虹,《後現代/女人:權力、慾望與性別表演》,台北:時報,1993。
陳宜賢,《從知識/權力的角度檢視檳榔西施的身體規訓》,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 政策研究所,2006。
林奕鼎,《檳榔文化作為一個鬥爭場域》,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
張瓊霞,《再探電子花車:矛盾‧仰望‧現代性》,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2002。

《課堂照片集錦》





《課堂心得》

有鵬
我覺得人們的觀點在檳榔西施跟模特兒之間有點問題存在,在我眼中檳榔西施跟模特兒是沒有什麼差別存在的,但是現實面來說,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差別就在於消費的客群,舉例來說,模特兒的客群往往都是一些上流社會的人士,都是一些有頭有臉的有錢人,但是檳榔西施呢?他們的客群都是一些比較低階層的社會人士,都是一些貨車司機,計程車司機等等,所以在人們的眼中往往就會將檳榔西施與模特兒的客群做連結,因此在我們的觀點裡面,檳榔西施的地位就比較低階,模特兒就比較時尚,但是如果把兩個工作的客群交換過來呢?檳榔西施都是一些上流社會去光顧,模特兒展都是一些司機大哥,這樣我們的觀點還是會覺得模特兒是比較優秀的嗎?我的答案是不會,因此我很確定的說其實兩個職業是沒有差別的,只是我們的雙眼遮蔽了我們看待各個職業的正確面向

巫芷萱
這個主題其實是我一開始最想做的,因為我對於電子花車文化一直有著很深的好奇(我在ig上甚至有追蹤一些電子花車舞者)。有兩點特別讓我感到好奇,第一點是我想知道為什麼電子花車會出現在廟會這樣的宗教活動中,第二個是我想要知道這些舞者對於自己的工作抱持著什麼樣的想法。

 先從第一點說起,我是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因為家裡是信道教的,所以偶爾也會去廟裡拜拜。在我的印象中,宗教應該是比較莊重或至少比較嚴肅的,所以我總覺得在廟會或是大甲媽祖遶境的活動中出現電子花車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為那些穿著清涼的舞者們跳的舞多半是電音舞曲或是韓文流行歌,感覺跟宗教一點關係也沒有。我聽過的原因是神明也喜歡看這些表演,但我實在無法相信這說法。在今天的課程中我自行推敲了原因,或許就像老師今天說的,在比較早期電子花車屬於奢侈品,所以在宗教活動這樣比較鋪張或說比較需要炒熱氣氛讓民眾有參與意願的活動裡出現,好像就可以說得通了,不知道這樣的推測是不是對的?

 第二個我很好奇的點在於,電子花車舞者的工作性質跟現在紅遍全球的kpop女團有點雷同,但所獲得的收益和被觀賞的眼光卻截然不同,因此這兩種工作相比較起來,一般家長應該會對於後者比較支持,而對於前者有比較多的疑慮,那麼舞者們自己又是怎麼看待自己的職業呢?根據我在ig追蹤的幾位電子花車舞者的發文內容,我發現大部分人都很享受自己的工作,因為他們都對跳舞抱有熱誠,也幾乎都有傳統的宗教信仰,所以比起在夜店跳舞,她們更重視像最近大甲媽祖遶境之類的宗教性活動,至於穿著比較暴露,她們看起來至少是不排斥的,有些人甚至很享受能夠穿著各種不同的舞衣。我也大概看出她們的家人、男友對於她們的工作的看法,很多家長一開始都不太同意,但在看到她們對工作的熱情之後也就漸漸釋懷了,而男朋友通常會認為穿著暴露也算是工作的一部份,所以也不會因為這個點起爭執,而造成舞者們的心理壓力。所以我想,覺得她們會對自己工作有“不好”的想法這點,本身就帶著我自己對她們的偏見吧,因為任何工作都一定會有它的缺點,電子花車舞者也不例外,認為優點大於缺點的人才會繼續留在這個工作吧!

我想將她們跟kpop女團作比較,就是和老師在課堂上將她們和芭蕾舞女伶比較一樣,差異點就在於背後訓練的專業度還有是否經歷過嚴格的篩選機制吧,而其中究竟有沒有優劣之別,我會認為還有思考的空間。
今天的報告讓我想到小時候的“特殊經歷”,我外公外婆家在屏東,家裡的收入來源就是檳榔,所以我以前週末常常會去幫忙“摘”檳榔,再裝袋拿去秤重賣,如果不小心把上面綠色的“蓋子”也摘掉了,外公就會直接把它吃掉,因為聽說那樣的沒辦法賣,印象中小時候的自己沒有好奇偷吃過,想起來有點可惜XD

王恩佑
隨著經濟發展,臺灣的交通網絡日益發達,運輸業也隨之興盛。因此,檳榔逐漸成為司機們在工作時的必需品,而成本低廉的檳榔業,也逐漸在交流道附近拓展版圖。隨後,檳榔西施這項職業,也開始廣為人知,成為一種臺灣特有的文化。
 不過,人們似乎一直對這項職業懷有成見,總認為其毫無專業且傷風敗俗。同時,這項職業也間接說明了男性霸權,所帶來的標準化。
長久以來,Showgirl 和檳榔西施等參與女體展演的行業,總逃不出男性那極為苛刻的眼光。如此病態的價值觀也間接影響了其他女性的審美標準,使其盲目追求並失去自我。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許多女性也在這個過程中,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
以「檳榔西施」為例,倘若視其為一種商業形式的藝術展示。那麼,這項牽涉情感勞動,並針對其客群服務的職業,看似也再正常不過了。
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帶領我們審視這項臺灣特有的文化。比起戴上有色眼鏡檢視,倒不如深入傾聽這些女性的心聲,或許能讓我們放下成見,而有不同的發現。

張家維
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文化,這樣的題目作為討論觀察十分新奇。隨著經濟蓬勃發展,臺灣海陸運輸業也隨之興盛,無論大至貨櫃郵輪、飛機小到火車、卡車。由於卡車司機這職業的需求,檳榔攤逐漸遍佈於交工幹道,檳榔成為卡車司機們在工作時的提神品。國際化之後的臺灣,開始廣為人知,在外國人眼中,檳榔西施這項職業,成為一種臺灣特有的文化和產業。

臺灣社會對這項職業懷有成見,認為其傷風敗俗、社會問題根源。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是一窩蜂人要去從事這樣的職業?為什麼臺灣不立法規定呢?因為市場效應,這產業存在著龐大的經濟利益。這也反映了臺灣的社會問題:貧富差距、警界與商家掛鉤⋯⋯等等。在外國人眼中,這產業具創意性、展示性,一種社會文化的呈現,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可以代表不同的臺灣。

參與Showgirl和檳榔西施等女體展演行業的女性,往往逃不出男性苛刻挑剔的眼光。這樣的價值觀也間接影響了女性們的審美標準,使女性更盲目追求並失去自我。然而,同時不可否認的,不少女性也在這過程,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

再來電子花車的文化,由於時代轉變而不斷演進,從小車到現在還有專門的舞台車,在我的印象中,這是在戶外吃流水席才有的表演車。其實這項產業如果好好發展,就不會被灌有較落後或貶意的產業,例如:表演的人不再是脫衣舞孃、除了唱歌以外的展演⋯⋯等等。

台灣許多文化和產業都是我們先看不起自己或是直接拋棄原有的文化,然後全盤移植西方的觀念或做法。可是在外國人眼裡,總能看出不同之處,怎麼都不是臺灣自己看見呢?

李姿蓉
首先我得說這組報告的內容很豐富也很精彩,但就是有些頁數的簡報字太小,坐後面的人看得有點吃力。

這組的主題其實蠻特殊的,是有關檳榔西施的文化。這也讓我想到我實際在家鄉看過其他賣檳榔的攤位或店面,也不一定是穿著很清涼,很可能就是一個阿姨或阿嬤穿著一般的便服就坐在攤位包檳榔,對於那些一般既定印象該穿著清涼的檳榔西施來說有點出入。而「穿著清涼的檳榔西施」對我來說也就只出現在照片或電視上,不知道是不是有地方差異?(我的家鄉在南部)

然後這組也有講到關於女體展演會給女性帶來榮譽感,進而會為了這份榮譽感而去盲目的追求完美的臉蛋或身材。雖然這是各種主義和市場需求所構築而成的,有點像「鏡中自我」的概念,透過他人對自身的評價而產生對自己的認同。但我並不認為女性除了這些之外就沒別的價值了。雖然女性愛美裝扮自己可以帶來自信,但適時地思考自己是否太過盲目追求社會所要求的美麗了?我想有些內在的實力也可以帶來榮譽感的。

張晋維
我對檳榔西施、電子花車女郎等其實沒有太多的感受,甚至可以說,我之前從來沒有想過他們也是臺灣文化的一份子。我覺得這兩項文化近幾年並不像同學報告說的    ,反而是已經開始沒落,這大概也是他們似乎成為「次文化」的原因之一。從小到大,檳榔攤對我而言是個「就是在那邊」的東西,電子花車我甚至沒看過幾次,還曾一度把它當作一貫道的什麼道車之類的。所以當這門課居然有一堂的主題是檳榔西施與電子花車,我其實蠻驚訝的。

在我有限的理解中,檳榔西施、花車女郎、show girls、模特兒很常被拿來比較。到底他們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模特兒總是高高在上,檳榔西施卻被當作比較不入流的行業?我認為這和傳統父權、消費女性是有絕對關係的。雖然在現在,女性能夠自由並自信地選擇展現自己的身體,並且被視為女權的一種表現,但其實說白了,那是當你「夠資格」才有辦法這麼做。那些電影明星夠不夠大咖?當然,所以她們能夠隨意選擇自己的穿著,將女性主義展現到極致。模特兒呢?她們有工作上的限制,但是她們依然擁有"Classy"的特權標籤,只要地位夠,她們也是相當自由的女性。重點就在這兒了,「只要地位夠」。我想我已經不需要多說模特兒工作的秘辛,已經有無數人表態過模特兒是需要不斷減重以符合社會審美的,地位較低的還會不斷受到打壓。為什麼模特兒要符合社會審美?這個社會的審美,是女性審美呢,還是男性審美?為什麼男性模特兒只需要夠帥就行,不一定要滿身健美的肌肉,但女性就一定要又美又瘦又高挑?這些問題不言而喻。模特兒就已經如此,一般的showgirl、花車女郎和檳榔西施就更不用說了。她們會自然而然被當作比較不入流的行業,無非就是她們不夠美,然後就必須透過各種裸露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這不是物化、貶低女性是什麼?在我看來,這種情況下還要說「她們能夠自由表現自己的身體」已經是在自欺欺人了。現在也不少檳榔西施是不裸露的,但這樣的檳榔西施,有誰會看她第二眼嗎?不,不會。她們不裸露就被當作沒價值,裸露了又被瞧不起。她們是商業和父權社會下被人無理消費的產物。

同學的報告也有提起媒體對於這些的態度。媒體總是會報導美女、爆乳正妹、什麼警花校花有的沒的,但很少有肌肉猛男或小鮮肉之類的新聞。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無非就是這個社會以取悅男性為主。PTT上的表特版也是女性為主,會被推爆的推文,絕大多數也是爆乳妹之類的,而下面的留言總是「虎虎虎」「in了」等,不禁一直給我一種公然意淫女性的感覺。這種事卻很少發生在男性身上,因為傳統就是認為女性必須矜持,不能表現出這類渴望,還有當然,就是因為男生很少被拿來消費。或許有些女生會很享受這種感覺,但我覺得那是少數,就算女生再怎麼享受展露自己的身體,也不代表男生可以各種公然意淫,甚至一直去私訊人家約砲什麼的。再次聲明這些事不一定只發生在女生身上,但無可否認比例比較高,物化女性、消費女性的文化還是存在。

 這個主題實在引起我的興趣,國外有沒有類似檳榔西施和花車女郎的行業?她們被如何對待?因為國外也有車展showgirl的存在,但印象中,她們似乎沒有被特別的歧視,雖然還是有物化女性的成分存在,但「感覺」沒有臺灣那麼重。這些是相當值得去探索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