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Week 14-12/12/2019-: Baseball (棒球)

Week 14-12/12/2019-: Baseball (棒球);帶領討論助教:劉嘉峻
指定閱讀 劉益誠,〈從文明教化到狂野奔放-臺灣棒球運動的「反」現代性初探〉,文化研究學會 2002 年年會,2002。
謝仕淵,〈記憶臺灣百年棒球之戀〉,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1 年 11 月 12 日。〈http://www.twcenter.org.tw/thematic_series/history_class/tw_window/e02_20011112〉。
延伸閱讀
陳柏旭,《從「紅葉」到「黑鷹」:台灣棒球醜聞的文化再現》,國立中央大學 英美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課程照片集錦》









《同學修課心得》

邱紹恆
在台灣你問路上的人平常他喜歡什麼運動,很多人可能說健身、籃球、跑步,但就是不會講到「棒球」,但實際上棒球是台灣的國球,為什麼又這情形呢,老師有說到,我們的球場數量太少,導致想打個棒球要花半小時甚至一小時才能到球場,大家就不會太喜愛這項運動,反而籃球學校或公園都有,球友又多人去就能打,讓大家放棄棒球這項運動。再來回歸到報告主題,我在小學的時候其實一回家馬上就是打開電視看有沒有職棒賽,甚至有時候會到場去支持,雖然一場比賽要三至四個小時,但還時樂在其中,直到黑象事件真的是一個轉捩點,那時候懵懂無知的我,以為是整個聯盟都在打假賽,所以毅然決然不看這無聊的東西,慢慢淡出看棒球比賽的日子後,到現在要回鍋也無法了,就感覺是不是又會有一樣的事情發生,感覺很浪費時間,所以在我看來,如果真的要振興這項運動,得從下一代開始了,我們這一代大部分人已經對這項運動絕望了,要教育必須從下一代開始,並且主要工作在父母,就是以後的我們,得常常帶他們到河濱打棒球,才能讓他們對這拾起熱忱

彭晉璋
棒球是台灣國球,但若隨機訪問路人,會說喜歡打棒球的人,可能寥寥無幾。課堂上有提到,這可能是台灣棒球場不多而致;而我自己認為還有一個原因:棒球需要非常多人參與才能成立一場比賽;籃球相對不需太多人,甚至可以一打一,場地尋找也方便,因而有較多人喜歡打籃球。
但棒球比賽還是有很多人在看的(特別是對上韓國的時候),這大概是還值得慶幸的一件事情。我想若要重新振興棒球,最當務之急的是降低打一場棒球賽的難度,增建小型棒球場,讓民眾有更多練習棒球的機會,較易培養興趣。
然後討厭韓國的那個同學好好笑XD

吳泓潁
既二零零九的假球醜聞,加之我國球隊明顯減少,從未知風靡的國球,淪落至門可羅雀的蚊子館,當時的我為這件事感到十分的失望,赫然發現失去身邊在討論的一群同好。所幸於二零一三年的世界經典賽,凝聚了妳我團結在一起的心,一路過五關斬六將的打進了前八強,也漸漸打出我感動的眼淚。那天,我看到了高朋滿座的球場,臺灣人的怒吼,為中華隊加油;那天,我看到臺灣的棒球回來了!
每每看一次棒球都會讓我想起國高中時期的練習時光,小時候為了成就感追逐的那顆小白球;長大後為了把球打好而苦練,一次次的在球場裡成長、學習,大家亦在球場裡養成了身為一個球員應有的態度。
不僅僅是欣賞了一場球,完成一個特別的作業,亦趁大一時拋下這個作業,在球場上更熟悉彼此,上起課來更增加了大家的默契。重新燃燒起我的棒球的熱血,注入滿滿的活力上棒球課,想練好每一個基礎功,在未來教育的路上,將這對於團結我國功不可歿的國球傳承下去!
我愛KNNO!!!

林子安
棒球是台灣的國球,卻有多少人,甚至包含我自己,都不了解這項球類運動對台灣的象徵和重要性!
以前常常聽爸爸說他以前最大的興趣就是放學後和一群死黨去打棒球,還說他在棒球場遇到愛情,這真的讓我幻想也笑了好久!哈哈哈!!還有在棒球場撿到全壘打的棒球,那對於一個球迷是多麼震撼人心哪!然而那顆球已經過了30多年了,爸爸就把它放在玻璃窗內供奉著!以前的我聽到這些故事,總覺得這景象已經成了"好復古"的歷史,因為現在在運動場和公園看到的,幾乎不會有棒球的出現。
對於現今繁忙的社會,加上媒體的渲染,人們忙著家務忙工作,再也沒有時間跑到遠遠的地方去練球,甚至非常少數的人們會到"棒球場"跟機器揮棒,也失去了在真正球場奔馳接殺的那種高昂認真......。由於媒體的渲染,許多球星時常被爆出做假球或是緋聞的消息,讓台灣球迷大大對於自己的國球失去信心,也是因為後人們不懂的歷史帶來的悲憤和奇蹟,我想...大概是因為這些都是阿公阿嬤那一輩爭取而來的,不夠珍惜,才讓我們對於棒球文化愈來愈疏遠了......。
雖然我不懂棒球,也極少關注球類時勢,更是沒去過現場看過一次真正的球賽,但哪天有這個機會可以去親眼見證台灣國球帶來的感動,我真心期盼!

賴怡均
棒球,對我來說,是很熟悉也很喜歡的運動。
國小時我們學校有棒球隊,不僅我的兩個表哥都是球隊成員之一,通常班上也都可能至少會有一位球員(有的班甚至更多,像我們班就有4個),而身為學校直笛隊的我們也不知為什麼就是跟棒球隊特別熟,似乎我們都知道對方、認識彼此。可能因為直笛隊與棒球隊如此的親密,使我變得對棒球很感興趣,會想去了解比賽規則、觀看與他校的友誼賽等等。提及到對棒球運動的投入,我不能說自己是很熱愛或很熱血,但我很享受看棒球的過程,儘管九局通常會看到三四個小時,甚至到延長賽等,但每一局都充滿著未知數,突然的一個輕脆的打擊聲,敲出一個安打,總讓球場的氣氛瞬間高漲、情緒熱烈,心裡的那種興奮與衝動真的是無法言喻,雖然感受難以形容,但我相信那個感覺會在心中存留很久很久......  讓我想起了我高中時看的世界棒球比賽,中華隊的每一場我與家人總是準時在電視前收看,最後的冠亞軍更是不可缺席的,只是當時中華隊輸了,我的心情也變得好沉重,有種想哭的感覺...... 看見他們這麼努力,我很感動,但輸了,也覺得好不捨...

棒球,是我們台灣的國球,希望大家一起來支持,當然也不僅僅只有棒球,還有羽球、桌球、籃球、田徑等,一同為我們各項運動的台灣選手加油打氣,謝謝他們為台灣爭光,也謝謝他們的認真與全力以赴,讓我們感受到比賽過程中的激動與感動!

林玟均
對於棒球,其實我所接觸的人當中喜歡棒球的並不多,我們往往只有在重要的國際比賽、臺灣晉級到決賽或前段時,才會舉國熱血沸騰,齊心為中華隊加油。還記得我國中的時候,有一次忘了什麼比賽,全臺灣幾乎都守在電視機前看現場直播,當時的我就很疑惑:這些平常根本不看棒球的人,為什麼要突然跟風關心比賽呢?
這組針對背後的原因做了說明,我才知道原來棒球被視為國球除了比賽實績外,更有政治因素的影響,大家在觀看棒球比賽、為中華隊加油時,同樣地增進了我們的民族意識。另一方面,雖然它是我們的「國球」,但投入的資源還有關注度實在不多,這點非常值得省思,我也不禁有點擔心,中華職棒會不會有一天就不存在了呢?在政府對選手的漠視下,他們還會願意持續為臺灣效力嗎?
希望棒球這項運動可以得到更多應得的注意,也希望無論是選手們或喜愛棒球的人,都可以堅持下去,以行動表達對國球的支持與鼓勵!

江沛霓
每次聽到人說棒球是台灣的國球時,我都感到很疑惑,自己跟棒球根本就不熟,為什麼它會是我的國家的國球?
為什麼我跟國球那麼不熟?對棒球的印象只有其他人總說台灣很強,但為什麼強、哪裡強我總是不知道個所以然,對自己國家國球的認同感就僅止於這些人云亦云的言論,儘管有比賽贏球也是因為朋友關注我才會剛好知道如此而已,而且我周遭關注棒球的人比例並不高,因此我知道我不是個例,但為什麼我們國家對國球如此不重視呢?
報告的組別點出了導致球員打假球的原因,老師也說出了為什麼我們對棒球無法產生那麼高的認同感,這才讓我意識到其實除了交友圈之外,從國小有無棒球場到是否有買票到現場觀賽等,種種的決定都會對棒球這個生態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其實像老師這次講完後,未來我就會對其他需要購票或者金錢支持的活動更留心,應該也有很多人坐在家裡看棒球的原因不是省錢,可能是懶惰或者喜歡舒適的坐在沙發上觀賽,但在知道自己一張票的影響力過後,他們未來是不是就更有可能去現場支持球隊呢?如果是我,我會願意提高現場觀賽的次數!
最後謝謝這組的報告,期待我們國球也會有風靡全台的時候,也向在如此有限的環境下還能發展出如此好成績的所有棒球球員們致敬。

李佳
棒球是一個大家都大略知曉的運動呢,從小玩電動,看漫畫,至少清楚規則,也知道棒球就是baseball就是野球。可那又怎樣呢?它終究在一個遙遠的地方沒沒無聞。運動不該是一年一度的,也不是書寫在課本上,畫在漫畫裡的,運動應該是一種與身體最好的對話方式,是和生活融為一體的事。校園或公園裡,隨便一個運動場,常常能看見有人在打籃球,可是棒球呢?別說人了,連球場也看不到,而這樣難得一見的運動,竟然是臺灣的國球。很久以前在臺體大看過高中棒球隊的比賽,那時觀眾席只坐了寥寥幾人,兩隻手就能數完,而現今職棒賽事也面臨相同的困境,臺灣社會整體對體育的不重視,重重殘害了國內棒球界的發展。要改變現況是很難的,不只是要補助球員們的薪資,還要扭轉人民對於體育,尤其是對棒球的印象:沒有一項運動是在課本上打的,只有親身前往球場,感受速度和肢體的延展與心脈跳動,才能讓人真正愛上一個運動。
上完課後,對於臺灣棒球的歷史有了蠻完備的理解,這是以前從未接觸過的部分。報告組言簡意賅,能抓住重點敘述,毫不拖沓,按ㄍ讚!!

簡齊
棒球對我來說是遙遠的記憶,上一次玩是國小的時候,體育課時老師會讓我們在中庭玩,但之後因為太容易打到東西就取消課程了,想說一定是台灣的地太小了,本周卻得知日本的學校都有棒球場,看來跟土地大小沒有直接的關係,反倒是民眾對於棒球的熱愛可能在減少,以學校的角度來看,籃球似乎在取代棒球,足球也要取代躲避球了,對於運動的喜愛最主要應該跟媒體有關,但還是希望每個運動都能在台灣佔有一席之地。

林芷瀅
小時候第一次對棒球有印象,是在社區中庭和一些同齡的小孩玩耍時接觸到的。後來國小的時候也因為興趣而參加了學校的樂樂棒球社。那時候根本不知道棒球是台灣的國球,只知道每次在打棒球的時候,跟隊友發揮良好的默契總是讓我很有成就感、很快樂。2012、2013年左右台灣參加了一個滿盛大的棒球比賽,所有周圍的朋友都在瘋棒球,更因為徐展元的一句「好想贏韓國」,讓大家漸漸把「贏球」當成是對國家的榮耀。上國中之後,KANO這部家喻戶曉的棒球電影轟動全台,我也從這部電影了解到台灣棒球的歷史跟日本殖民時期的關聯,以及時代的紀錄。

在看體育賽事轉播時,國外的職棒賽季間球場總是坐得滿滿的,相較台灣冷清的球場觀眾席,總是令我感到很強烈的差異。我覺得這可能跟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有關。在奧運、聯合國等等組織中,台灣總是以一些奇形怪狀的名字出現,讓許多人無法對自己的國族得到信心,進而對於棒球興趣怯怯。但近幾年因為台灣棒球在賽事上耀眼的成績,許多人發現這是一個能獲得國際注目的方式,漸漸開始關心起台灣職棒的消息。我認為這是滿不錯的現象,選手們努力為國爭光,而觀眾們也希望台灣能夠被更多人看見,支持台灣棒球隊的選手。

陳映儒
棒球雖然是台灣的國球,但是在運動場/路上卻很少看到有台灣人在打棒球,反而較常看到有人在打籃球。對於棒球運動的沒落,實在非常可惜,我認為棒球之所以比較少人接觸,除了場地的限制,也和台灣的體育教育有關。在我印象中,棒球只有在國小時接觸過,而且打的還是樂樂棒球,並非真正的棒球。我認為若要復甦台灣國民對棒球的熱情,應從義務教育開始培養,讓學生們有機會學習如何打棒球,或是去看相關的比賽。

張慈恩
這週對棒球的討論,涉及國族的認同與榮譽感,一句「好想贏韓國」被應用在往後的每一場「台韓對決」中。可是卻很少聽到有人進球場看比賽,多數人只是對著比賽結果大喊:「終於贏韓國了!」成為一日球迷,對台灣的棒球運動助益不大。在棒球方面的成就,是台灣人引以為傲的,加上課堂中老師播放的影片,可以看出外國對台灣運動家精神的讚許。但如果台灣人只是一味把運動的意義限縮在「好想贏韓國」等面向,沒有著眼於球員的努力、相關人士對比賽的付出,可能無法讓棒球風潮持續擴散,也無法讓棒球流行再次席捲台灣。

劉佳欣
如果問身邊的朋友,他們有沒有在玩棒球,每一個的回答都是:喔~以前體育課玩過樂樂棒球啦,國小畢業後大概就沒碰過了。我相信大部分的人對棒球都不是非常了解,包括我自己也是。對我來說,我只知道日本的棒球很有名,有關於棒球的甲子園比賽,台灣洋基隊很棒......。為什麼會造成現代人對棒球的無感呢? 其實以前並不是這樣的,在阿公阿嬤那代,棒球可以說佔據了他們的青春,每個人都深深為棒球著迷,或許是日本人對他們的影響吧? 但不可否認的是當時是掀起股棒球風潮。反觀現在,現代人對棒球的認識甚是稀微...。要打出真正的棒球需要空曠的場地訓練,而不是對著棒球機打,但台灣對於棒球這塊投入的人力及資源非常少,所以場地也非常有限,常常為了訓練,要跑到很遠的地方,所以即使有對棒球有興趣的人,也會因為地方問題而放棄,這實在是令人惋惜。再加上媒體大肆渲染假球事件,讓很多人對棒球寒心,才導致更多人抹滅了對棒球的熱情...。慶幸的是,即使如此,還是有為了棒球而努力的人們在,他們的努力讓台灣的棒球復興,燃起許多人對棒球的熱忱,更是延續了阿公阿嬤那代對棒球的青春。有機會,我想親眼去看看棒球比賽,體會那份感動。

全奕
其實我一直以來都不太了解棒球,只知道當有國際棒球賽事,而且台灣有參賽時,全國都會非常關心,舉國熱血沸騰,為中華隊加油,還會出現許多為中華隊加油的廣告,尤其是很想要打敗韓國,我記得前幾個月才剛結束一場,我爸平常也會看棒球比賽,他很喜歡棒球,大大小小的比賽都看,這是他的興趣之一,棒球幾乎是台灣的國球,但其實我並沒有打過真正的棒球,只在小學時打過樂樂棒,我的朋友之中也很少人熱愛棒球,只在高中遇過一個女生,喜歡在下課時間去練習棒球,是真的很熱衷於打棒球的一個人,聽了這組的報告,我才知道原來棒球被視為國球是有政治因素的影響的,大家為中華隊加油時,同樣也增進了我們的民族意識。後來上映KANO這部家喻戶曉的棒球電影,使我們透過電影見證歷史性的一刻,之後一定要找機會看這部感動的電影!我本來其實很少關注球類時勢,沒去過現場看過一次真正的球賽,但願哪天有這個機會可以親眼見證這種感動!

黃亮鈞
小時候對於「棒球是國球」這件事情覺得無感
除了自己本身不太喜歡運動之外
覺得臺灣國內對於棒球的支持度並不高
這讓我想起
我小學就讀台中的忠孝國小
小學時校內的棒球隊似乎很有名
參加棒球隊的同學們也常常出國比賽
等到高中讀歷史的時候才發現
原來母校的棒球隊
是鼎鼎大名的金龍少棒隊!
而這麼厲害的棒球隊曾經陪伴我生命六年的時間
我卻不知不覺
其實是一件相當可惜的事情
期待棒球能夠再次推廣成功
讓台灣棒球的榮耀再現

吳彩葳
雖然大家都說棒球是台灣的國球,但身邊的朋友有在持續看棒球的真的不多,看NBA比例好像真的比較多。
我之前去日本時,有幸到千葉棒球場看日本的棒球比賽,對日本人們來說棒球真的是很融入生活的,座位區放眼望去有很多穿著正式的上班族們,都是一下班就直接過來看比賽,邊看比賽配上一杯冰涼啤酒,感覺真的是很好的一種娛樂消遣,雖然我不是很懂棒球的規則,但現場的氣氛很歡樂,讓我留下了很好的回憶,場邊的加油聲真的很熱絡,我看的那場只是賽季剛開始的小比賽,但場邊還是有樂隊跟應援團,比較有名的選手上場時還會有主題曲跟加油打Call,比賽快結束時球場還放了煙火,讓現場的氣氛嗨到最高點,看了這樣的現場比賽真的有感受到大家對於棒球的熱愛,希望台灣的職棒可以繼續發展,也希望台灣的大家可以試著進到球場看現場比賽,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夏瑄
之前高三的時候有機會到波士頓,波士頓的芬威球場算是歷史非常非常悠久的棒球場,而那時也是第一次見識到什麼叫做座無虛席的棒球賽,晚上經過芬威球場時,總是會有歡聲雷動的聲音從球場傳出來,頭戴著各式加油頭套和器具的人們從街道上湧現,甚至要避開球賽的時間才不容易被困在地鐵站,到了不同的餐廳用餐時,基本上電視螢幕播放的都是棒球或是網球賽,我覺得光是從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細節,都可以看出台灣跟美國之間對於棒球觀感和了解程度的差異。
我自己其實對於棒球並不熟悉,但是在一些大比賽的時候還是會去觀看,或許我就是大家常常說的那種,平時不關注但在一些大比賽又喜歡跟風的人吧,但我覺得比起完全不願意去了解或關心,或許藉著這些大比賽讓平常比較沒有接觸棒球的人熟悉,或許也是一件好事吧,就像報告組說的,棒球是台灣的國球,去了解和愛護這項運動也是我們的責任

江昕融
小時候的我對棒球總是提不起絲毫興趣,無論排球也好、羽毛球也好,甚至是籃球都遠勝過棒球。每當父親在家用電視觀賞令人緊張的美國職棒時,我總覺得萬分無聊,不懂到底是何人發明出如此乏味的運動,不過是以一根棒子寄望著能打擊到眼前飛來的球罷了。然而,高二的時候,一位體育老師的作業卻使我對棒球這項國民運動大大的改觀。她要求我們必須親自到現場去觀賞球賽,拍照後再交一份簡單的報告,當時剛好是黑豹旗的賽期,於是我便請父母帶我到天母棒球場觀賽。當時的天氣不怎麼好,還飄著一點細雨,但到了現場後我才了解為何眾人會對棒球這項運動如此的癡迷,看著球員們奮力地跑過一個個壘包、得分、歡呼,的確令在旁觀賽的我為之熱血了起來。在那場比賽之後,我也改變我以往對棒球的冷漠,學會棒球的基本規則,成為了國民運動的粉絲之一。

吳政儒
我們都知道棒球是國球,但是好像國高中時,體育課能接觸到的機會不是太多,比起來,籃球似乎是比較熟悉的球類運動,畢竟籃球場隨地可見,但棒球場比例真的很少,除了場地受限外,棒球負面新聞也造成不好的觀感,雖然我們棒球是有實力的,但是各國棒球也都在進歩中,台灣的棒球選手,似乎看不到在台灣發展的空間,當其他國家的訓練模式、場地、薪資條件都優於台灣時,好選手必定選擇出走,對台灣棒球發展無疑是雪上加霜,我們不該只有在亞運、奥運這些大型比賽時才關注到棒球,台灣的棒球熱情才被喚醒,想要保有我們棒球的榮耀,就該創造一個有利的棒球培訓和發展環境,並且真正受到官方和民眾的支持,讓棒球真正成為我們引以為榮的國球!

許皓陞
我個人覺得棒球是台灣國球是一件非常弔詭的事情。原因在於,大部分的人其實並沒有真正這個意識,只是偶爾在大型國際賽中,台灣有參賽的時候,人們才會重新提及這件事。台灣的政府給了多少補助在體育資源上,我們從"國球"的普及率其實就可以看出來。我去過那麼多學校,中小學就不必提了,從來沒看過有棒球場的。而我之前就讀的大學雖然有棒球場,但其實打棒球的人一直都不比籃球多。
其實就普及率而言,棒球並不是在台灣最流行的運動。小時候小學有開樂樂棒的夏令營,我想報名參加,媽媽卻說去報名籃球就好,因為籃球可以自己打,要比賽的話一隊三個人就可以了,或是一對一單挑也行。棒球卻需要很多人一起參與才有趣,只有自己一個人甚至連傳接球都不行。
但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國家的學生願意打棒球。日本的甲子園就是台灣沒有的東西。比起甲子園本身,甲子園所代表的精神意涵我覺得台灣更缺乏。我想,如果連國球在台灣人民心中的地位都如此平庸,台灣的體育發展真的要讓人擔憂了。

許竹宜
提到棒球我一定要先說,其實我從小學開始就跟著家裡一起看棒球,到現在我的「球齡」也超過十幾年了。而且不只是關注國際賽事,我們家是忠實的象迷啦,從兄弟象一直挺到近幾年的中信兄弟,彭政閔今年宣布退休的消息我們家也是難過了很久。
  所以當老師在課堂上調查大家看不看棒球的時候,發現現在看棒球的人口數那麼少我實在很訝異,雖然說本來就大概知道看棒球的市場逐年縮小,更遑論掏錢進球場支持的,不過發現同齡人多已經不太看棒球,對我還是挺衝擊的。可能自己一直以來就活在球迷的同溫層裡吧(苦笑)。
  大家都說,「棒球是我們的國球」,說著說著,好像都忘了去懷疑這句話的真實性。我們也許記得,棒球是日治時期由日本人引進的娛樂。像老師課堂上所分享的,棒球才真正是日本人的國球。他們連來臺灣都想要找一個棒球場練習棒球,而台灣卻不是每間基層學校都有棒球場。棒球與台灣人生活的連結性被打上了一個問號。
  而棒球何以成為凝聚一個國家的運動,我想正是因為日本人以殖民者之姿引進棒球時,也打開了一個殖民者與被殖民者得以平等競爭的一個管道。無論當時的日本人有沒有注意到,至少撤退來臺的國民政府注意到了,遂以國際棒球賽事來定義臺灣、來鼓舞當時的臺灣人。
  在那個中華民國不斷流失邦交國的失意期,臺灣人透過一場場棒球比賽的勝利彼此安慰。熬夜守著電視機、為了每個出局數搖旗吶喊。那些在國際賽事大放異彩的球員們,被稱為「民族英雄」、「臺灣之光」,想到老師不只一次講過的,「臺灣人真的好希望被世界看見」就突然間覺得有點心酸。
  棒球成為國家主義的動員工具,不只是單純的勝敗,還乘載著更宏大的臺灣主體性。為什麼對上中國韓國絕對不能輸?本來以為一定要贏韓國是因為韓國在國際賽事上手腳不乾淨是眾所皆知,所以一定要贏他們(笑)。結果經由老師講解才知道這也和兩邊的外交過往有關,又扣連回棒球成為民族主義的象徵。
  不過,某種程度上這也出現了一個扭曲的現象。就是每當國際賽事出現時的大批「一日球迷」。這些球迷呢也許根本就不懂專業術語或甚至棒球規則,只在乎最後勝負。當輸了,就開始批評球員,卻沒想過去分析這場比賽的敗因,了解一下當今打棒球的國家孰強孰弱,或說白點好了,比賽有時也很靠運氣。這些一日球迷通通不管,他們就是針對著落後的比數大批特批。我認為這樣盲目的現象跟臺灣棒球市場的沒落是互為因果的。
  因為棒球沒有真正紮根在我們的生活裡。若說政府真的這麼重視這項運動,我們並沒有從小就開始接觸或學習。我們其實跟棒球是不親的。所以我總是會說,「職業比賽,業餘球迷。」因為大家不夠瞭解棒球,沒有什麼人真的有興趣去看去鑽研,導致棒球市場沒落;因為棒球市場沒落,大家也沒那麼想認真去了解。反正,只要國際賽事沒有贏就是球員的錯嘛,這樣多簡單。
  再說到球員的心態好了,誰都不希望只是出國比賽就背上「民族罪人」的罵名,他們的壓力肯定是非常大的。加上在臺灣,運動員的職涯實在不太受重視。這組同學報告上有提到KANO這部棒球電影,老師上課放預告片的時候我又忍不住流淚了。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也因為裡面的演員本身都有球員的底子,所以看起來不會憋扭。但有多少人注意到,飾演主角「吳」的球員,已不再當棒球選手,全心往演藝之路發展。
  最現實的當然還是,臺灣球員的待遇不好。薪水太低不說,連出國比賽也沒有應有的協會作為後盾。這又是臺灣體育協會較不為人知的黑暗部分。這就連結到職棒為什麼簽賭案層出不窮。連美國職棒那麼高的薪水都有簽賭風波了,臺灣球員那一丁點的薪水要如何讓牠們不被收買?加上運動員間學長學弟制階級嚴明,常常一簽就是整隊賠上去了,才有所謂「黑象」、「黑鷹」事件等等。當然也要特別再提一次彭政閔,這麼多年來他始終愛惜羽毛,從來不曾捲進任何簽賭風波,這也是除了他厲害的球技之外如此受人喜愛的原因。
  最後想提一下自己常看的中華職棒,以前家裡最瘋狂的時候是每個月幾乎都有一次買票進場看球。不過因為兄弟象的主場在台中有點遠,我們都跑到桃園球場看球,也就是lamigo的主場。我覺得不得不稱讚lamigo的球場經營模式,他們舉辦了很多主題活動,什麼魔術趴就是中場空檔會有人出來表演魔術啊什麼的、孩之寶日就是吸引爸媽帶小孩來等等,用意非常明顯。
  就是希望不只是專業球迷能夠買票來到現場,也歡迎想湊熱鬧或是想來看看棒球比賽到底是怎麼回事的人,先把人潮吸引進來,再想辦法留住。我認為非常高明。其實講到中職就有蠻多可以說的,包含特殊的主場文化啦、各隊的傳統啦等等,但怕這樣會太失焦,所以還是先就此打住。
  回到正題來看,中華職棒各球團連年虧損是事實,至少lamigo的轉變是一個開始,各隊可以開始思考如何往這個方向走,帶更多民眾願意來接觸棒球,這才不愧棒球為我們的國球。

楊紅絨
其實我在自己的國家的時候我還不知道棒球是什麼。但是來到台灣,我看電視節目,當台灣有棒球比賽時,我能感覺到台灣的每個人都很欣賞而且很注重這個棒球賽。我曾經因為看到上班的同事大家都盯著電視螢幕,看棒球賽,所以我也問了他們棒球的比賽為何,他們告訴我之後我才了解,然後我也跟著看了。現在偶爾會覺得自己來台灣真的做了很多從來沒做過的事情,也許是因為本地人對我的影響吧。

此報告的題目是棒球,我覺得同學報告得非常好,而且我最為印象的是一位同學說他自己覺得很希望台灣贏韓國,我和其他人都覺得很驚訝,為什麼不是贏日本的呢?原來每個人對於棒球的看法和期待的目標都不同。不過最重要是大家都很愛棒球。

鄧濬澤
老師講的一個問題直接打中我心中:為什麼台灣的學校裡都沒有棒球場?
在社會大眾的口中「棒球」身為台灣的國球,但說真的完全瞭解棒球規則的人有多少?有進過球場看球賽的人又有夠少?更別說會打的人了。
其實家裡從小吃飯時就一直會看中華職棒,阿公特別喜歡看,總是在看完棒球賽後才願意給小孩轉電視。但到了打假球事件後,阿公一氣憤,到了現在再也沒有好好看過中華職棒了。
我想這禮拜的主題打到我的點是,台灣棒球的環境真的不太好。選手操、薪水不如其他聯盟、黑道跟政府又頻頻介入想分一杯羹。
我非常喜歡KANO這部電影,去年在早稻田大學時,有去看早稻田大學跟慶應大學的宿敵之戰,那時我喊到喉嚨隔天整天講不出話,但當下真的好熱血,快要忘了自己是誰,彷彿自己這輩子是為早稲田而生。
我想說的是,棒球比賽真的是個很好團結國民、產生聯結的一項運動,希望台灣的棒球產業能振作起來,以後能聽見身邊的同學們大聊中華職棒。

殷世烜
棒球被稱之為台灣的國球,但是我們卻很少聽到身旁的朋友們在熱烈的討論棒球的事情,大多只有討論NBA的球賽狀況,大家熟知的不是台灣棒球的球員反而是外國的籃球球員,被稱之為國球的棒球卻只有在世界賽時,才會成為話題。這組報告的同學在文化層面上有也有多做著墨:觀看棒球比賽、高喊台灣隊加油、唱衰韓國這種行爲,無形地增進了我們的民族意識。
老師在上課時有提到一件事情:國外的棒球球員年薪是國內球員的好幾倍,可能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加上台灣民眾對於棒球這個活動不夠熱衷,才造成打假球這樣的惡行,這個醜聞過了十年,但是台灣人好像又忘記這件事,政府和民眾還是在世界賽以外的時間漠視這項運動。
希望棒球在日後真正地被台灣人重視,讓台灣棒球選手能夠有足夠動力替國家爭光,站上國際的舞台。

許霈玟
我們家算是相當愛看棒球,從我爺爺影響我爸爸及他們那代,再承接至我們這一輩的小孩。
但是,就像老師在課堂上調查的一樣,即使我們有看棒球的習慣,因為電視轉播的便利性,基本上我們從來沒有到棒球現場看過比賽,是不是因為如此,沒有實際參與比賽時緊張的實際感,我反而把棒球看作一種休閒娛樂的節目,並非真正的球迷。
不過我周遭倒是有許多真正熱愛的球迷,像我爸爸對中職的歷史如數家珍,他總喜愛提到當年職棒最風華的時代,像是味全龍如何逆襲冠軍,並正要準備二連霸,卻因為一些財團營運上的問題解散,這對當時職棒的環境或許也有一些影響,尤其是忠實球迷的心態,也影響日後培養球隊的財團。這或許是除了簽賭事件外對職棒一件很重大的事情。
總歸而言,台灣對體育活動的不重視度是大家都默認的,也因此職棒的環境也不太好(尤其是薪水部分),我記得當年義大犀牛成立的那一年,有一位打擊者-Manny Ramírez,其優秀的打擊能力曾一度讓職棒又恢復活力,但是也因為亮眼的表現,而被其他國家的職棒高薪簽走了(印象中是南韓),熱潮又散退。當然近年也有許多優秀的選手被其他國家簽走,一部份是因為年薪,另一部份也是因為整體環境(教練、球隊以劑對自己能力的精進等)
但高中時期,遇到一位非常熱愛棒球的學妹,且是忠實球迷,至少還是有人在默默支持的,著實欣慰。

簡秀純
棒球之於我來說,算是非常特別的存在,就如同大部分的人,棒球並不是我們日常能輕易接觸到的運動項目,卻是台灣引以為傲的國球,也是我們時常關注的賽事。在國中時,因為世界棒球經典賽熱血的延續,連同班上同學討論的風氣盛行,我也跟著關注中華職棒,而讓我入坑的就是義大犀牛隊。那段時間的我,心情因賽事的輸贏而起伏不定,臉書的動態也全是球員的生活近況,班上有許多同學則是當年兄弟象的死忠球迷,我們時而歡欣討論,時而起爭執,正因如此,也結交到一群熱衷於棒球的朋友,趁著那次機會,我第一次進入棒球場,現場的氣氛和電視上的轉播是如此不同,心態隨著球員的表現時而擔憂時而欣喜,這樣的感覺也是我從未體會過的。然而,對棒球的熱愛,也隨著我生活重心的轉移而消耗,經過這一次的反思,我想我會找個機會回到球場上,重現那時的感動,也同時為支持台灣棒球,獻出一己之力!

陳弘偉
雖然自己並不是棒球迷,但其實還蠻能了解為什麼很多人喜歡看這項運動。
而且其實像報告組和老師說的,有時候運動並不單純只是運動,它包含了許多國家認同的層面以及囊括了一定的政治意識。
就像我們常常會說棒球是我們的國球,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認為老師談到「棒球其實是日本的國球」和「國民黨為了去殖民化而引進籃球」這方面的論述非常精采,又讓我學習到很多。
我覺得台灣目前需要做的是是去重新定義對於體育產業的態度以及制度的調整規劃,不要讓許多為國爭光的選手失去了機會以及適當地發展體育方面的宣傳和教育,就像看完電影KANO時,我內心突然也湧出一股澎湃,真心地為某一隻隊伍加油,搖旗吶喊。
讓我們口中的國球名副其實地代表我們國家,相信每個人都會因此而喝采。

呂仲堯
棒球是台灣的國球,在台灣的歷史地位上佔有很特殊的地位。國家隊身上背的是民族的情懷,在國際情勢越來越不利的情況下,有些時候棒球變成台灣能夠在國際上出口氣的管道。
    一個運動要有蓬勃的發展,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是這個運動在一個國家有沒有職業化的趨勢,而大家願意購票進場觀賽。我個人覺得台灣的棒球一直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一日球迷真的太多。12強國家隊打出佳績,全台沸騰,但真的去實際訪問,可能平常有在關注棒球的沒幾個。如果平常沒有我們的支持,要怎麼改善那些棒球員的工作環境,要怎麼讓我們的職棒更進步呢?我平均一年會進場看球3~4次,為得就是希望自己不要只當看轉播不花錢的球迷,要將自己愛棒球的心化做行動,真的為這個聯盟做點甚麼,即便只是一張門票的錢。
    況且現在職棒經營越來越用心,也有味全龍第五隊的加入,樂天這種國際財團都進駐到中華職棒了,相信接下來不管是賽事精彩度,或是球團經營的用心程度一定會大大提升。既然生產者都這麼用心的在為這個環境打拼,我們消費者應該給予適當的回饋,這樣他們才有動力繼續做下去,台灣的棒球才可以得到永續的進步。

莊亞虔
我很慶幸自己是懂棒球的人,從小和爸爸一起看著球賽長大,了解棒球的規則、也能感受棒球的魅力。
然而我對於棒球,卻也不會特別將它視為國球看待(甚至是到上老師的課才一直思考棒球是台灣國球的事)。上完課我也不禁思考,現在台灣人沒有把棒球視為國球,是否是因為大部分人都從未經歷過日治時期、無法了解當時人們寄託在棒球上的感情,所以也沒那麼有感。另一部分是不是也是因為台灣人民放下了?不再仇日?不再將棒球當作寄託、當作出口,抒發被殖民時無法表達的憤怒。那麼這樣來說,是否或許也是件好事呢?
BTW 今天11月中,我和同學去日本畢業旅行,剛好11/15中華隊到日本東京參加「世界12強棒球賽」,我們二話不說直接去看球賽。這是我人生第二場現場的棒球賽,感覺真的很好,不管是在日本留學的台灣學生、或特地到日本看比賽的忠實球迷、或是像我們一樣去觀光剛好遇上的台灣人,我們聚集起來、團結一心為台灣加油,真的很感動啊!(因為穿著學士服看球賽很顯眼,後來還被TVBS採訪XD)

吳展毓
當一位棒球選手,曾經是我小時候最大的夢想,但要當一位棒球選手會吃不飽,是最後家人勸我要放棄的理由,但為什麼會吃不飽,這或許又得回歸到台灣棒球的薪資普遍較低的關係。

而小時候讓我對著棒球懷抱著夢想的,反而是因為日本的一部動畫叫做:棒球大聯盟。這部動畫非常細膩的描寫出主角的一生,從小時候接觸到棒球,到長大的過程中,不斷地面臨比棒球更複雜的人生,從受傷到糜爛在到訓練康復,到最後成家,有了下一代的棒球人生,看著看著,讓我從小就拿著棒球手套在學校跟朋友一起投球、打球,還會到打擊練習場去比賽,平常沒事的時候,就會跟家人一起看職棒、看大聯盟,也因為王建民的關係,而熟背了洋基隊的每一位球員名字,記得那時候全家人一起守在電視機前面看著棒球的氛圍,覺得很窩心也很感動;又或者是中華隊出國比賽的時候,身上的每一條神經都很緊蹦,都會不斷地跟著比賽情勢捏把冷汗或大叫,直到越長越大之後,因為棒球所要觀看的時間太長了,忙碌的生活中幾乎不會有什麼時間能夠這樣長時間地坐在原位看完整場比賽。這或許也是時代演變下的眼淚吧?這個世代所追求的一切都是快:速食飲食、速食愛情、速食資訊等等,我們願意投入的時間越來越少,我們只想知道結果而已,因為像是球賽來說,不論比多久,總會有一個結果,然後我們只要知道這個結果之後,就可以直接拿來跟別人說嘴,感覺像是很關注這件事情一樣,一切都來的太速食了,所以我認為這或許也是一個棒球在台灣漸漸地不被重視的一項因素。

張庭瑋
我對於運動一直都還蠻不熟悉的,因為我本身對於運動一竅不通,沒想到棒球竟然是我們的國球,我現在才知道,真是慚愧。
但是在我求學生涯內一直都會碰到有同學對棒球很狂熱,有些時候我也會跟著其他朋友一起看棒球比賽轉播,所以在所有運動中我算是對棒球比較了解的(雖然我本身不會去打棒球,因為很怕被球打到)。
此外,台灣的棒球比賽都會有許多場邊的啦啦隊專門為台灣的球員加油,由此可知,台灣對棒情算是相當程度的重視的,我想之後我會特別關注這項運動賽事。

薛珮汎
對棒球的第一印象,是小時候看著姊姊們高聲呼喊:「兄弟象!興農牛!」四五個姊姊有他們各自不同支持的隊伍,那是好久好久前的印象了,再來就是假球、中華職棒落寞,只有在國際賽事時電視才會特別頻繁的宣傳。
《KANO》是第一部我自己一個人到電影院看的電影,是長大後對棒球第一個有感觸的時刻,那時還特地去了嘉義看看拍片的場景,嘉義的某個圓環中心也有以電影主角緣圓形的銅像。
棒球是「國球」,對我來說似乎是個虛幻的詞,好像從來沒感受到它實際存在過,老師的課堂分享提到了一個小故事,台灣是無法隨時隨地想打棒球就找得到場地呢,這樣還能算是我們的國球嗎?我覺得台灣是個很棒的地方,但是在體育、或是其他需要重視的文化資產上,是真的做得還沒有很足,但我想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讓台灣更美好~

徐珮華
我一直都不太關注棒球,印象中只有國小的時候打過樂樂棒,偶爾家裡也會一起觀看轉播。相較於籃球、排球,棒球是我周遭的朋友較少關注的運動,這也讓我很懷疑,棒球真的能算是我們的國球嗎?
我的高中母校,在第一屆全國黑豹旗比賽時,爆出校方擅自決定放棄競賽的爭議,最後因為球員積極爭取才決定復賽。從這個事件可以看出,學校根本就不重視學生發展這樣的興趣,若今天改為代表學校參加科展、參加學術競賽,還有可能會反對學生參與嗎?
場地不足、大多數的人僅是在重大競賽時才會關注的「一日球迷」,口口聲聲喊著要推廣、要復興國球,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