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12月19日 星期四

Week 15-19/12/2019-: A-Bian Doll, Call-in Show, Red-Shirt Army and Sunflower Student Movement(扁娃、Call-in 節目、紅衫軍、318 太陽花學運)

Week 15-19/12/2019-: A-Bian Doll, Call-in Show, Red-Shirt Army and Sunflower Student Movement(扁娃、Call-in 節目、紅衫軍、318 太陽花學運);帶領討論助教:劉嘉峻
指定閱讀 莊佳穎,《阿扁的異想世界》,台北:前衛,2004。
劉定綱編,《318 佔領立法院:看見希望世代》,奇異果文創,2014。
延伸閱讀
Shih, Fang-long. ―The ‗Red‘ Tide Anti-Corruption Protest: What Does it Mean for Democracy in Taiwan?‖ Taiwa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Vol. 1 ( November 2007): 87-98.
周慧玲,〈現場節目與台灣焦慮〉,《聯合報》,第 37 版,1999 年 10 月 28 日。
陳登翔,《談話性節目的觀看邏輯:「新聞挖挖哇」觀看者的個案研究》,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葉柏祥,《這些太陽花學生教我們的事》,費邊社文創,2014。

《課程照片集錦》












《修課同學心得》

邱紹恆
講到政治這部分,我們這世代的年輕人的了解實在是太少了,只會覺得政治好像是很可笑的東西,又或者是民主,我們出生之後台灣早已解嚴不知道多久了,很多以往白色恐怖、蔣家時代,早已跟我們完全沒有連結,我們時常認為民主是合理的是理所當然的,沒有想過說背後有多少人的犧牲才能造就台灣現在這一面,就連最近香港的反送中事件,很多人其實是覺得不合理的,像香港這種這麼先進的國家,完全不應該發生這種事情,這是我們這代必須多思考的問題。回到主題,我們現今的政治已不像以往透過暴力,鎮壓來完成了,更多的是深得民心更重要,今天上課老師有問到投票是理性的還是感性的,在我認為是感性的,其實現在很多人根本不認識那些政治人物,常常可能因為我在新聞看過他或我在哪裡看過他,就把選票投給他,更多的只是一個印象與盲從,如果要讓台灣的政治越來越好,我們可以不管是透過電視,或現在越來越流行網路的方式去了解他們,更理性地去投票,而不是單純在哪個版面看到他,為了投票而投票,這只會使台灣的政治倒退甚至是回到起點。

張慈恩
在今年的選舉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韓國瑜的週邊產品,還有他掀起的一連串「韓粉」現象。課堂中討論的「扁娃」風潮,對我來說比較陌生,但現今的「韓流」是涉入我生活很深的。記得有天搭車到板橋,一下捷運便看到全身穿戴國旗產品的阿姨、阿伯們,那天正好是韓國瑜到板橋造勢,附近的捷運站、路口,都可見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甚至有些許攤販直接在路邊販售產品。在捷運手扶梯上遇見的阿姨,不僅是身穿滿版國旗的上衣,更戴了國旗耳環,銀製的底座鑲著圓形的彩色國旗圖案,對他們來說,國旗似乎有非常強大的吸引力,加強他們對政治人物的認同感,也替他們畫出了一個全然屬於「韓粉」的圈圈。

林子安
提及到政治,長久以來在生活周遭都很敏感,尤其對於兩岸關係更是台灣難以開口的話題,台灣的民主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也是人人所稱羨的,但大部分我們自己台灣人都視為理所當然,甚至只剩消遣娛樂的功用,為了投票而投票,也許你投的這位政治人物你根本沒看過他的任何政見,甚至也不了解他的專業和付出了什麼,盲目聽從追求,可能只是因為他們很會辦活動,所以你看的見,或是別人的說服,就也濫用你從未知道來意的民主,台灣的歷史其實連我也不是完全地了解,但我知道,沒有以前的那些創傷和勇氣,就不會有今天那麼幸福的台灣!
直到我選修了這門課我才知道,原來全世界很少有國家是會把政治商業化和可愛化的!而台灣竟然是另類的之一,而且還非常火熱!許多國家的政治立場是非常嚴肅嚴謹的,有些甚至無法談論和發言,還有人民都被政府監控操作,很慶幸生在這樣開放、自由又資訊豐富的台灣!但其實,這其實台灣因為這樣,也很常衍伸出一些令人省思和唾棄的問題......。
好比說因為太過自由,是不是民主社會已經造就人民成為民粹?為了什麼而爭取自己的利益,有時已經是單純跟風的型態了,說台灣很有主觀意識,但這要的政治是不是也太過於感性了呢?再來,政治人物把自己商業化經營,為了是要推出自己的能見度和熱門度,那這樣的花費是否有正確的預算而不濫用?製作許多的周邊商品真的有很多人買單嗎?還是幾乎都是報銷或自己收購了呢?我覺得台灣的政治有時太過於"娛樂化",反而真正有在做事的人和對於國家更重要的事情都被埋沒了。

劉佳欣
這周主題真的很難,很感謝報告的同學把時間軸整理得很詳細,也很客觀分析。從阿扁時代,政治開始商品化,政治結合了商機,有些政治人物甚至裝可愛來吸引注意,雖然說這樣顯得政治親近人民,但是否有些太過了呢? 就拿現在最紅的選舉人韓國瑜來說好了,他的理念成功吸引很多人關注,他外觀上的特色,讓大家掀起一股韓粉熱潮,很多賣家看中其中商機,開始大量製造販賣韓國瑜周邊商品,有絕大部分的人都是跟風買的,但熱潮一過產品滯銷,造成大量資源浪費,這造成的影響是非常不妥。政治人物為了宣傳,與當紅Youtuber合作,增加自己的人氣,但這裡我提出小疑問,你是政治人物,還是網紅呢? 增加曝光率只為了能拉票,但很多政治人物是選上了就尸位素餐,甚至中飽私囊...之所以說政治黑暗就是除了我們國家的黨跟黨之間自己內鬥,還有一群貪贓枉法的人在。雖然政治黑暗,但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們的政治還是比較開放自由的,這是我們這代的幸褔。但身為政治人物,真正該想的是如何讓國家變得更好,如何才能傾聽民意才是政府的職責。

杜家安
為了準備這次的主題我才第一次認識了政治消費這一詞
由於台灣的政治特殊性讓我們發展出了獨一無二的政治消費,在其他國家的政治消費可能只影響到候選人和政黨,然而台灣的政治消費中更多了國族認同的議題
在社會學中,國族被視為想像的共同體,但因為台灣的歷史和政治間密不可分的糾纏,台灣人的意識中其實會有著國族認同混淆的現象,而在2007年的一項政黨傾向和國家意識的研究中,也發現了在台灣中的確有了認同分歧,進而產生了鐘形意識和M型政黨的情形
就是因為了台灣人存在了國族認同的議題,政黨或是有心團體藉此利用了把文化商品化的邏輯,將特定文化「賣」給民眾,以達到鞏固或推翻特定意識的目的,造就了台灣特有的政治消費

吳彩葳
因為做了這周的報告才知道政治消費這個詞!
最近看到「波特王」事件和「#宣告我的投票意志」事件,真的覺得政治即生活,你不管政治,政治還是會滲透進生活中,我們現在擁有的自由民主都是前人的努力才有的,希望大家不要覺得政治很複雜很黑暗就漠不關心,也許很多人覺得兩黨一樣爛,但我覺得終究會有一個比較爛,而且在台灣這個比較爛的黨還蠻明顯的,有投票權的人們1/11記得回家投票,表達自己的意志,台灣加油!

簡齊
本組切入了許多主題,內容豐富且精彩。
台灣政治文化相當多元,面向也非常廣,像是裝可愛以及宗教連結的部分,可說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根據我的觀察,台灣的選舉文化受到中國的影響最大,我們對中共的不信任慢慢轉變成對於選票壓力的懼怕,因此台灣政治文化的核心很可能是「恐懼」,因為這份無法被解決的恐懼,台灣慢慢從用政治解決問題變成用問題解決政治,我們的害怕被分散在多元的政治文化中,使台灣人忘記真正要面對的問題,雖然某種程度是文化特色,但也該省思我們看待政治的重要性。

全奕
「你們這些不食人間煙火的學生不懂啦」或是大人會說我們還小所以不懂政治,這種大人很糟糕,我覺得沒辦法以一個人的實際年齡去判斷他的心智年齡,更何況有些大人的價值觀真的很偏差,然後還不自覺。我覺得香港的反送中對台灣是一個很大的震撼,社運能夠這樣持續好幾個月,又能夠集結這麼多人,是因為香港的情況真的太危急,也在台灣人的心中投下很大顆的震撼彈,因為一不小心下一個就會是台灣。對於政治,其實我不會了解得很深入,但我覺得同時了解兩黨的情況,比只接受片面的資訊來的更好,政治是融入於我們的生活,雖然兩黨應該都不這麼好,但一定會有一個是比較爛的。老師還提到看見台灣這件事,我們很怕世界沒有看見台灣,還會細數多少外媒報導台灣的事,看看世大運跟同婚法就能了解到說,世大運花了這麼多錢還不及同婚法,同婚法幾乎沒有用什麼金錢成本,但因為是亞洲第一個,遠及歐洲與中南美洲都爭相報導,真的很令人感動。今天另一個印象深刻的討論就是填充教育,大家從小覺得國父是偉人,有人記得黃花岡七十二烈士是哪幾個人嗎?國家揀選可悲傷與不可悲傷的歷史放進課本,以前我讀過一篇文章是關於原住民的某個歷史事件,在那篇文章前我完全沒在課本讀過任何相關的資料,我非常驚訝也非常難過,所以我們對於歷史,不該只是侷限於課本,在未來應該要多鼓勵下一代跳脫課本以外了解歷史,才能有更廣的視野與更全面的觀點,才會了解有多少史實我們是被屏蔽的

江沛霓
先謝謝這組簡單明瞭又不失重點的介紹完了這樣一個嚴肅的主題。
剛好明年總統大選,又遇上香港反送中事件跟韓流風潮,真的是大大喚醒了年輕人的政治意識,搭配上這週的主題我是看的津津有味。從政治消費、政治宣傳品、政論節目等我們從小就習以為常的東西下手,才讓人驚醒政治早已深入我們生活無所不在,我們不應該因習慣而忽略、不重視,這一個個融入我們生活的產品都帶著政治色彩,有多少人的思想是這樣被一點一點入侵、被影響,政客形象的建立無處不充滿小心機,也希望各個有投票權的人可以看清話術、不被謊言矇騙,建立判斷是非對錯的能力。
再來是學運與社運,在我的求學階段中有個我非常印象深刻的社運,那就是太陽花學運,可以藉由這次機會聽到社運大統整與介紹實在讓我很高興,畢竟台灣人也越來越懂得發表不滿與抗議,之後很可能我也上街頭去表達不滿,而以歷史為借鏡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每個事件的發生都有它發生的原因及目的,謝謝台灣給我們表達的自由,也再次謝謝這組在這個重要的時間點詳細的講了那麼多的統整與分析:)!

吳政儒
在我有印象以來,政治永遠是新聞台或是政論節目離不開的話題,就好像選舉彷彿選不完,台灣和政治有關的議題總是談論不完,政治本來就是大家該關心的事,因為這關係著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參選的候選人好像也愈來愈年輕,人民的選項不再只是圍繞著藍與綠,新興的力量逐漸形成,其實不論是什麼政黨,只要真正為人民好,有好的作為來守護台灣,都是值得支持的,尤其看到反送中這事件,我們真該慶幸自己身在民主的台灣,人民都能說出心中的聲音,我覺得本組同學用政治消費為主題,真是形容的恰到好處,看看這些候選人的周邊商品五花八門,每一場大選都勞師動眾,但選舉結果是否能真的展現出民意,大陣仗的選舉規模是否就是執政或問政品質的保證,就有待大家好好省思了。

許皓陞
首先我認為在課堂上討論這些需要有很大的勇氣,主要是因為:1.課堂上往往有大陸來的交換生2.學校通常不喜歡課堂上出現政治。
但也正因為這個原因,過去在學校教育裡面我們很少能接觸政治時事相關的課程。並不是說沒學關於政治的東西,而是我們往往不了解真實的現況。我身邊有一些法律系、政治系的朋友,他們的課堂上除了講授學理知識,更多的是會分享台灣政治甚至國外政治現況,政治絕對不是只是紙上談兵,政治牽扯到太多人事物了,很多事情表面上是一套,背後卻充滿人為的因素糾葛。
大人們常常說我們年輕人不懂政治,卻也因為他們的價值觀正阻礙著我們學習政治相關的事情。我們了解的永遠都只是皮毛,但那卻不是政治。參加學運、參加一些政治活動是我們身為公民,對台灣政治的積極參與表現,未來也希望能有更多相關課程。

楊紅絨
台灣有很多宣傳品的流行例如衛生紙,牙刷, 原子筆等。,當國家要選市長或總統時這些宣傳品會發的更多,上面會印著候選人的照片。他們的目的是宣傳,讓人民更認識他,支持他。另外台灣政治如如選舉總統也對台灣人民有很大的影響,每天的新聞都報導此主題。但也難避免一些假新聞的發生。這組的報告內容已包括了各種政治對台灣人的重要性。和各種影響。是一個完整而且很引人注目的報告,謝謝

殷世烜
因為民主化的快速發展和消費型會急速的養成,政治消費開始在台灣產生,政治人物藉由發放政治宣傳品:面紙、水杯來推廣選舉人的印象,並藉由這種方式強化民眾心中對於該候選人的好感度、提高選舉的勝率,在選前幾週,造勢大會遍地開花,大量的人民擁護著某一個候選人並高喊當選口號或是揶揄另一位候選人的場面屢見不鮮,而新聞也會報導那些造勢大會的狀況,也間接提高候選人的聲量。

但是我認爲這種方式反而會讓政見失焦,有點捨本逐末的感覺,如果只是一直高喊某一個政治口號卻一直沒有實際作為可能也會讓某部分的民眾反感,政治消費在運作時,我們很少會反思政治消費可能也是另一種形式的買票,在觀看與網紅合作的影片時,雖然民眾得不到實質的物品,但是他們還是能從影片中得到歡愉,而候選人必定會以某種互利的模式得到好處,雖然政治消費是必然發生的現象,但是我還是希望能夠將那些費用運用在發想政見或是宣傳政見的管道上,而非是上個脫口秀做做兒戲而沒有真正宣達自己的理念。

許霈玟
聽過這一組的報告,我才知道原來那些政治周邊,是由阿扁所引發的,但因為年代的不同,我對那部份比較陌生,但是我自己倒是親身經歷彰化某任縣長的眾多周邊,但是因為名字的部分不太明顯(不像現今政治人物的標誌越大越好)我在國小畢業前都一直認為只是普通的袋子,以沒有政治立場來說,至少還是堪用的。但近幾年的候選人,都會有一筆宣傳的資金拿來製作商品,最常見的是面紙、原子筆等,看似還算實用,但我個人極度討厭這種,把候選人的名字大大地標示在表面,毫無任何美感,也沒有任何心意的包裝,像是為宣傳而宣傳的行為,感覺不到參選人想要為民或當地服務的心,至少應該花點心思,結合當地特色吧?否則也只是浪費資源。
而這組提到的「政治消費」是值得省思的議題,利用台灣人民複雜的心理,消費而拉攏人民;以及政治人物的「網紅化」雖然跟上潮流也代表政治人物能有更多的管道,或多元視角去貼近人民,但是一旦氾濫,容易造成定位的混淆,究竟是位政治人物還是普通網紅,談吐內容會不會變為淺薄而粗俗,都是有待思考的問題。

李家禎
在這堂課之前,我對「政治消費」一詞一無所知,透過同學們的解說和報告才了解這個名詞的意涵。
政治的商品化看來有著不小的弊端,例如浪費資源、使得選舉環境不健康等等,並且也沒有實際的宣傳效果,例如最近路上常常能拿到的候選人面紙,我也常常連上面印的人是誰都沒看就用完了。因此與之相比,雖然政治人物網紅化並不是個沒有缺點的做法,但已經是個較好的宣傳方式了。年輕世代主動關心政治的人少之又少,透過一些網紅的影片,就算觀眾只是為了看綜藝效果,也至少讓年輕人能多少接觸政治及社會議題,年輕世代覺得政治事不關己,或是政治很無聊的觀念或許也能有些改變。

陳弘偉
在上了大學之後,因為台北在接收資訊相對發達,所以對於台灣的政治文化特別的感興趣也常看相關的文章和社論,對於這組報告的政治消費其實也有點出很多層面是我覺得很有趣的。
之前聽過一個節目,他說台灣在民主化的過程中是帶有瑕疵的,我不否認,因為台灣從解嚴後到民主化的時間只有短短30餘年。但是我也不覺得有哪個國家的民主化是非常順遂的,政治消費文化就是在這期間被創造出來的商品,不能說這是好或壞,但可以說是很符合台灣特色的一門文化。
我對於扁娃的宣傳手法其實是很敬佩的,因為能將行銷實踐如此成功的應該無人能出其右了(我是指粉絲的部分,黑粉的話可能另有其人),再來是造勢晚會,我認為這是一門很成功也很有台灣特色的活動,他能夠喚醒人們潛意識裡所有感性的那一面,能為一個候選人吶喊一整夜,能為他的選情民調而感到內心澎湃,很成功運用了心理學。
再來我覺得很有興趣的部分是學運這個主題,他們提到了前幾年很有名的太陽花學運,我認為因為這場學運,讓台灣的國族意識在短短5年間快速增幅許多,甚至後來出現許多的新名詞(ex:「芒果乾」),都深深影響今日台灣的政治以及兩岸局面越趨向分化這件事,但當國族主義開始發展,我想這樣的問題勢必是會出現的。
關於中國干擾台灣選舉這件事,他們勢必是要做的,畢竟他們一直以來立場都很一致。但我覺得最好杜絕的方式就是培養好的閱聽能力,要能夠去辨別新聞的真偽也是我們學習公民很重要的一課,當然人都會一廂情願相信自己所看見的而不去查證,但這不是健康的媒體素養要有的心態,如果每個人都能做查證的工作,那麼我們是不是也能夠去扭轉現有的媒體產業而不讓他們去發布或洗腦大家假新聞呢?
近來台灣的政治被商品化,那麼成為網紅就是必然。畢竟是要配合時勢。但我覺得除了打造個人形象很重要之外,要能夠適時的對議題做出回應比較有成效,而不單純只是搞笑和抹黑造謠。
最後是最近發生的香港反送中,我一直都有在關注這件事,對於他們追求自由民主的目標很是敬佩,因為台灣在30年前也是有當時的學生或是社會人士去衝撞體制,才換來今日的民主自由。雖然我沒有親身經歷過那樣的年代,但我也是對於台灣民主化的這些前輩保持著很景仰的心情,必須說,礙於香港今日的情勢,反送中最後的結果很難達到他們所要求的,但我很佩服他們的精神和持續上街頭和警察對峙的勇氣。願榮光回歸香港,希望有一天能看見屬於香港的自由民主遍地開花。
最後,請有投票權的人記得2020/1/11回家投票,這是成本最低也最能反映出你自己意見的方法(不要在那裏說隨便和甚麼不缺我這一票這種言論,你不去投票表態又愛罵政府爛到底是甚麼矛盾的心態),也為台灣的未來共同努力,數落自己的國家並不會使國家更強。
也不要說甚麼政治很髒很噁心,每個人生活每天每處都有政治,只是你沒察覺到罷了。
台灣依舊在各種議題(性平、環保)有很長一段路要努力,但至少我們正走在路上,身為一般公民能做的就是去關注這些議題,去談去說去讓台灣改變,而不是攻訐說謊說得天花亂墜,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見解。

呂仲堯
上完這次課之後,真正了解到政治消費的意思,我覺得算是開拓我在這方面的知識,先感謝報告的同學可以報告的如此清楚,讓我學習到很多之前沒有學習到的知識。
    台灣的政治人物有一個很特殊的地方,是會上網紅節目的,是會出很多周邊產品的,舉凡圍巾、水壺、玩偶等等,想要透過這種方式來拉近跟選民之間的距離,甚至是炒作新聞,增加自己曝光的次數。這種現象在其他國家中好像沒有到這麼興盛,也不太會有元首做出上網紅節目這種事。
    我個人的看法是,其實政治人物很親民很好,讓大家看到他們私底下和藹可親的一面,我覺得對於我們了解他們有加分的作用,更全面,更能夠知道我們的選票到底是要投給一個怎麼樣的人,而且通常主持人的問題都會比較辛辣一點,可以問到選民心中真正的疑問。周邊產品的話,如果有人真的是一位政治人物的忠實粉絲,讓他滿足購買的需求,順便刺激經濟,似乎也沒有甚麼不好。
    但如果這一切本末倒置的話,就會造成一些不好的效應。政治人物應該還是要回歸到最根本的,如何落實政策,如何打拼才能讓全台灣的人民有更好的生活,如果變成說一天到晚出自己相關的周邊商品或上節目,只是說說沒有做的話,那這些輔助它的工具反而會變得很扣分,原本支持他的人反而會開始攻擊他,對他感到失望等等。
    這中間該如何去拿捏尺度,真的很重要,要靠政治人物本身自己的智慧了。

宋承憲
每個組員都報告的很棒,流程清晰且切合主題
學運的部分令我印象特別深刻,內容豐富且時間掌握得很好
透過這次報告也了解了"政治消費"這個詞彙的意涵

吳泓潁
很慶幸自己身處在這樣一個時代,從人人在水深火熱的時代裡,到現在可以隨一發表我們的意見,這條路走的很不容易。
以前在台南時都匯區三加一個叫我主張的活動,他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活動,就像過去時代會有人走向街頭,一方面在前台有獨立樂團唱歌並發表自己對台灣的看法;而在樂團與樂團交接時,後台亦有一個舞台,讓一些貯備好文字稿,或者對於台灣政治有理想抱負的青年在那裏發表演說,有時也有一些大咖來說話,聽了這麼多活動,學運,都會有警察圍在旁邊,不適要帶補我們,而是為了這樣的活動提升順暢度,保護我們的安全,非常謝謝台灣,成就今天的你我!

彭晉璋
政治消費一詞於我而言非常新穎,也是在做完報告之後才更理解政治。
政治消費其實無所不在,現在政治人物常利用上youtuber的節目增加知名度、推出相關周邊等,
都是政治消費的一環。
而政治消費同時也增進了民眾對政治的參與度,同時我也因著這次報告發現自己的參與度有多麼不足。
政治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我們不可輕忽政治的力量,
也不能隨意放棄自己對政治的參與權。
所以說,可以投票的人1/11記得要奔回家投票喔XD

吳展毓
台灣的政治文化,真的可以算是世界上最特別的其中一個國家吧?
常常在吵架的立法院、學生可以攻佔議會、任何事情都可以走上街頭、可以批評政治人物,這樣多元的現象,真的是他國很難看見的。
對於我來說,在這次報告中提到的消費政治,真的是無形之中潛入在我們的生活裡,要是沒有這次報告的提出,真的會覺得這些事情好像越來越理所當然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最近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總統候選人韓國瑜的周邊商品真的是無處不在,從生活用品、食品到甚至是扭蛋、公仔都可以出現他,真的就可以看見台灣人對於消費政治有多麼的狂熱,魅力型的領袖能在今日相比於過去的社會更容易迅速地爆紅的原因,我想,這之中或許也是因為消費性的商品提供了更多的曝光度,讓平常沒有在關心政治的人,會因為生活中越來越多這些東西,而開始注意到進而去了解這是什麼東西,因此消費政治對於台灣的政治人物的影響力或許也站足了某種程度的地位!
而社群媒體的曝光,是現在政治人物為了要拉近與年輕人之間的距離所用的新手法,越來越多的政治人物藉由這種方式來涉入網路媒體,但擔憂的事情是,會不會哪天其實連具有一定程度影響力的網路紅人,在推出與其相關的節目時,其實私底下也是被收買後製作出的節目,其觀看的公平性會不會也淪為電視節目那樣分台分黨的狀態,那想要在這樣快時代的環境裡,我們該往哪裡去才好?是我一直在深思的事情。

鄧濬澤
在這堂課的討論中,老師對於台灣的政治人物的描述讓我很印象深刻,原來是只有台灣的政治人物會選擇將自己可愛化的。在日本的經驗中,政治人物會公開講話,大部份都是嚴肅的,會不一樣的頂多在節日或特別的活動時表現幽默、在道歉時表達歉意;我想從阿扁來切入台灣現在政治環境的形成是很有趣但也很獨到的,因為阿扁算是台灣第一個民粹型的政治領袖,他表現出的都是接地氣、親民、與人民站在同一線的形象,他也是我有記憶以來第一個政治人物,現在回頭看彷彿還能感受到當時的阿扁多麼受人民的喜愛和支持。

而這組提到了韓國瑜和蔡英文現在的情形。我覺得由於資訊太過發達和社群、廣告媒體演算法的關係,台灣社會從「共識」慢慢走向「認同」,對共同的認識變少、個體認同的主張變多,理性的價值被感性貶損,在網路或電視甚至生活中,我們尋求的不是共識而是認同,政治漸漸真的變成了一個消費,就像所有商品的海報,我們看到的是明星而非商品規格,我覺得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但又好像是一個不可逆的現象。

莊亞虔
政治即是生活,柏拉圖曾說過:「不關心政治的懲罰,就是被糟糕的人統治。」
因為家庭的關係,我從小就很關心政治,也很慶幸自己一直都算是站在政治正確的一方。以前不特別覺得這很重要或有什麼值得驕傲,直到長大後發現身邊有好多朋友花了非常多力氣與家人溝通、與身邊的人解釋那些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我才知道我有多幸運。
成長過程裡,除了課本上教我們的知識以外(那些被挑選過才給我們的知識以外)我因為好奇、因為一些自身的使命感,使我自己自主性地去研究和了解那些被隱藏的歷史事實。我盡可能地將我所知這些告訴身旁的朋友,也經常在自己的社群媒體上發表看法,用對我來說容易的方式觸碰政治。
大學以前,在爸爸媽媽的保護之下,我從未踏上街頭參與政治。但上了大學,我長大了,變得更成熟且更自由,我跑去參加遊行、參加造勢晚會,走上街頭感受,用親身的體驗參與了政治,讓我覺得很美好。
當天報告裡聽到同學們說的造勢晚會、call-in節目、學運社運、香港反送中事件等,都讓我覺得好親近,這些都是跟我息息相關的事情。在我的生命裡,政治的確佔了很大一部分(我甚至考慮過從政XD但爸爸媽媽覺得太危險所以不准哈哈)
而對於我從小到大身處的台灣,對於我這輩子唯一認定的家鄉,我的國—台灣,希望她可以好好的、希望有天她可以不受旁人控制、不受威脅,而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也可以真正過得安穩快樂。
我會繼續地在生活裡參與政治,會繼續散播我所知道的那些故事。在更遠的將來,我也會教導我的小孩,讓他們參與政治,教他們思考。殷切期盼那時候我們還保有現在的自由民主。

林玟妤
因為這組的報告,對於政治不事很了解和有興趣的我,體會到了政治的熱血及其有趣、值得深入的地方。在講解318學運的經過時第一次認真地了解了事件的來龍去脈,其實有後悔自己當初對於台灣民主的漠不關心。而這周的主題,政治消費,從來沒想過政治會與商品化一詞掛上連結,也許正因為投票、民主其實一部分是由人民的感性堆疊出來,才會出現政治人物的各種宣傳手法吧。

江昕融
其時我在國小和國中時,對政治並沒有太多的感觸,也一直覺得政治是不能拿來在學校與他人討論的(雖然在國中時就有政治傾向比較明確的老師了,但大家都只是一笑置之罷了)。但是,到了高中的時候,班上同學們都採取一個比較開放的態度來討論政治,對於擁有不同立場的想法都會用包容的心態去看待;而老師們也藉課餘之時,讓大家對最近的政治時事發表自己的看法,並適時引導大家往更深的層面去思考。因此,到了高中之後我對政治也開始有自己的看法,對於媒體在帶風向時也逐漸不會輕易的被牽著鼻子走。像是對於近來香港反送中,我也會試著自己去找尋相關資料去了解、去關心,因為我發現政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就算不去接觸、不去聽,它仍深深影響著我們。

林芷瀅
從小其實對民主沒有什麼概念,但近幾年國內的政黨鬥爭、國家主權不斷受到挑戰和香港的反送中事件都讓我漸漸意識到自己生長的環境有多幸福。而民主是前人用血用淚不斷爭取、累積而來的。在這樣的民主之中,有些現象也是滿有趣的,像是這組同學提到的被商品化行銷的政治人物-阿扁。這樣的政治消費和宣傳在阿扁時期算是創了先例,藉著解嚴後逐漸開放的風氣,將政治人物可愛化,將他們的形象變得更加親民。但相同情形在中國卻是犯法的行為。
學運和社運的議題對小時候的我來說也是一件很遙遠的事,但長大後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都會開始討論政治相關的事,網路的日益發達也讓我能夠接收到更多的資訊,漸漸讓我覺得自己也有義務參與這個社會中人民爭取權利的過程。不過社會許多人也認為因為大學生普遍無經濟壓力,有點太過理想主義。不過我覺得這也是社會需要我們的原因,我們沒有被任何社會的傳統框架束縛,總是勇敢的為新世代發聲。

張庭瑋
這周的主題還蠻敏感,也很感謝這周報告的同學報告得很仔細,政治一直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從每天打開的電視節目到日常生活廣告刊版,當然也是因為台灣的風氣非常開放,也是因為台灣是一個非常民主的社會,以前比較常看的call-in節目,現在甚至連youtube上的網紅都會與政治人物合作,這就是一個時代轉變的例子吧。
雖然我自己不太喜歡老是看到這些東西,但同時也很高興台灣是如此民主的國家,我們還能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希望未來這份自由還能長久保存。

簡秀純
我從沒想過可以用這種方式來分析政治,就從政治消費的面向開始,再討論從過去到現在的大型政治狀況,有許多人可能對政治興趣缺缺,總覺得那不關自己的事,而疏於投票,甚至是不關心社會的政治脈動,但其實政治之於我們來說是息息相關,就從選舉適合的領導人來說,在民主法治的國家之下,大家都可以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意見,而投票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可以選擇自己認為適合的候選人。因為一直以來我的家人都對於政治甚是關心,也時常會看政論節目,所以我一直很期待投票的那天來到,但很可惜今年大選我還沒有投票權,大家都要對政治有最基本的認識,也能行使公民最寶貴的投票權。

林士笋
身邊很多的朋友多會覺得政治就是很髒很亂,都會叫我不要碰。但因為可能我從小就有在參與社會運動,從中我也深刻地體會到,如果你不站出來為自己發聲,那你就不要預期別人會幫你爭取權益。政治即是我們的生活,政治跟我們的一切都息息相關,不談政治真的不會讓生活變得更好。
我從高中開始,同溫層就很厚,不管是高中同學、老師、親戚或是臉書上的好友,理念大多是跟我很相像的。大家都關心政治,會去針砭時事,勇於發表自己的看法。不過在上了大學之後,發現現實跟我想像中的差很多。舉同志婚姻為例好了。在2018公投時,我就發現其有一些立場跟我不盡相同的人,有些可能是因為有著虔誠的信仰,有些則是有一些跟我認知不太一樣的觀念。我常常會在網路上跟他們柔性溝通,雖然有時候會被惡言相向,但我原本真的以為那些不支持婚姻平權的人應該不會過半(尤其同志大遊行人都很多QQ)。但在公投結果出來時,我真的是直接在我爸媽面前崩潰,因為我從來都沒想過反對婚姻平權的人會這麼多,直到那個時候我才發現我同溫層外的人真的很多。
同時,在國家主權、環保意識等很多其他議題上,也發現不關心這些議題、跟我不同意見的人,真的比我想像中的多很多很多(關注和支持婚姻平權,但卻投票給在選舉中表態反對同婚的候選人,只關心法案有沒有通過的人也很多)。也是在2018公投後,我從自己關注議題、偶爾和別人討論時事,變成常常拉著朋友跟我一起關注和討論彼此的觀點。有些人也曾經問我:「你那麼關注社會議題,要不要考慮當立委?」其實我蠻問號的,因為這句話某種程度上是在傳達「只有立委等政治人物,才會需要關注這些議題」的觀念。我認為不管是政治人物,還是一般的民眾,都需要關注和自己息息相關的事情;當你不去管政治時,政治就會來管你。 
另外,其實在報告政治消費前,我對這個詞不是很了解,所以當助教把「扁娃、Call-in節目、紅衫軍、318太陽花學運」等等的東西都歸類在「政治消費」時,覺得還蠻新鮮的。在報告中深入了解政治消費是「結合政治商品的生產和消費」後,以才體會到台灣的政治消費是比我所認知到的還要需要被關注的一塊。而老師提到「只有台灣的政治人物是會裝可愛的」時,我也感到很意外,因為不管是扁娃、國瑜娃娃、貓統領娃娃等,都是總統候選人明顯在將自己和可愛做結合的案例;這對我而言好像已經變成了一種慣例,回過頭使用後設認知來看時,才發現自己居然早已把這些現象當成習慣了!當自己意識到這件事情時,覺得還蠻驚訝的。

葉家豆
因為這次同學的報告才真正認識政治消費這個名詞的意義,也覺得老師對台灣政治人物的分析很讓人印象深刻,那就是只有台灣的政治人物會將自己可愛化(相較於其他東亞國家 e.g.日本)。
以前自己是一個對政治完全漠不關心的人,總覺得政治沒什麼意義,經濟好才是比較重要的事(但我不是韓粉!!!)。平常也會避免談論政治相關議題,一方面是覺得談論這些很無聊,另一方面則是避免爭執,但自從今年到中國住了一個月以後我才改變我對政治的看法,而近期的香港事件更加深了我對政治的重視。我認知到了第一點是"你不碰政治 並不代表政治不會自己找上你",政治即是生活,其實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第二點則是" 拒絕參與統治的人,會被更糟糕的人統治",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就要自己去爭取,而其中一種方法就是參與政治(e.g.投票 參加社運)。
最後很慶幸自己身在民主自由的台灣,能夠擁有針貶時事的權利(不用害怕被查水表),也擁有珍貴的政治參與權!!!

邱宥瑋
這次同學介紹的很生動,讓我慢慢體會到更多台灣大型活動背後那的意義,在聽這項報告以前,我對政治這塊其實沒有特別的去關心,但是發現如果這樣子的話會錯過許多我不了解的事情,我覺得身為台灣人還是要關心一下政治方面的事情,不能因爲我不在乎就不去關心,還是要多多去思考,其實很多政治的活動需要我們人民的支持或發聲,才能更容易的去執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