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年12月24日 星期四

Week 15-24/12/2020-: A-Bian Doll, Call-in Show, Red-Shirt Army and Sunflower Student Movement(扁娃、Call-in 節目、紅衫軍、318 太陽花學運)

 Week 15-24/12/2020-: A-Bian Doll, Call-in Show, Red-Shirt Army and Sunflower Student Movement(扁娃、Call-in 節目、紅衫軍、318 太陽花學運);帶領討論助教:徐士閔 

指定閱讀 

莊佳穎,《阿扁的異想世界》,台北:前衛,2004。 

劉定綱編,《318 佔領立法院:看見希望世代》,奇異果文創,2014。 

延伸閱讀 

Shih, Fang-long. “The ‘Red’ Tide Anti-Corruption Protest: What Does it Mean for Democracy in Taiwan?” Taiwa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Vol. 1 ( November 2007): 87-98. 

周慧玲,〈現場節目與台灣焦慮〉,《聯合報》,第 37 版,1999 年 10 月 28 日。 

陳登翔,《談話性節目的觀看邏輯:「新聞挖挖哇」觀看者的個案研究》,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葉柏祥,《這些太陽花學生教我們的事》,費邊社文創,2014。


《課程照片集錦》











《同學修課心得》

林釵娟

本週報告的議題,是比較政治方面的議題,臺灣是言論自由的國家,大學生也能出面對政治提出反駁的建議,雖然當時我還很小,本身也不太愛看談論性節目,但在當時無意間看見新聞的播報,感受到社會當時的嚴重性。


施品岑

今天報告的內容,除了318學運有印象之外,其他都完全不記得。很感激這一組的同學做了很詳盡的報告與解說,讓我得以多了解一些其他相關的內容。針對318學運,我認為這是一件很值得感動的事,因為人民,特別是學生,在當時如此關心政治的議題,事件發生的時候,我大概是國中三年級,每天回家看新聞時,每一台都在轉播學運、佔領立法院的消息,我當時為數不多的電視時光就這樣過去了XD,那時候對政治也不是很了解跟在乎,因為小時候爸爸很喜歡談論政治,可是我們其他人都覺得他很吵(爸爸對不起QQ),所以對政治有點反感,不喜歡在家裡討論。雖然現在我對政治也沒有什麼特別關注,不過,我看見一群學生/青年為了一件事情而願意跟大環境抗爭的勇氣感到很感動,只因為這是不對的決定或行為,如果我當時也是大學生的話,我可能根本就不在乎這些事情;現在想想,我應該要反省這種態度,只要多一個人在乎,就有機會讓台灣變得更好,如果像我一樣對政治不特別關注的人都開始在乎政治的話,那台灣一定可以進步得更快。


葉家褕

原本以為這次的討論主題會讓大家很有共鳴,氣氛卻似乎沒有想像中熱絡,讓我有些意外。雖然過去觀察到許多人都對政治無感(包含我自己在內),對政治有較負面、消極的想法,但是近年來自媒體愈趨興盛,例如博恩夜夜秀、眼球中央電視台等節目或自媒體會積極討論政治議題,引發了不少原本對政治沒有興趣的人轉而開始有意願參與、了解相關資訊。老師在課堂上說「如果希望社會更好就不要冷漠」,處在社會當中,若只是消極的抱怨卻不想或覺得沒辦法改變問題,那問題就一直無法被解決。不必過度政治狂熱或政治冷感,然而適度關心政治代表的是重視個人合理的權益,同時確保社會福祉能夠維持、發揮作用。若想要改變令人不太滿意的現況,就應當去了解問題的根源為何,也可以選擇參與其中去改變任何一點微小的成因。也許有人認為社會結構已然成形,要改變談何容易?但如果人人都這樣想,也就沒有人願意試著努力,現況便不會好轉。倘若許多人都去關心問題,一起想辦法讓情況能有所改善,即使是一點點進步,集合眾人之力長時間的累積,想必也會產生不同的風景。

回到主題本身,「扁娃」現象反映了政治消費的確是台灣政治很特別的一點,而紅衫軍也讓人看見民眾運動的草根性,318學運更顯現出年輕一代對於公眾事務的關切和政治參與的活力。至於call-in節目,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大約在國中小的時候,我們家常常會在準備晚餐或車子移動時聽廣播,最常聽的節目就是黎明柔的《人來瘋》,call-in就是其特色之一。從廣播到電視節目,call-in環節讓聽眾或觀眾不再只是訊息的接收者,而能夠反過來主動參與節目,形成雙向互動。但也如同報告組提到的,這類談話節目容易讓人依賴權威、失去自身的批判性,我認為離真正的公民論壇還有一段距離。

很喜歡老師在課堂上說的,所謂面向歷史是完全了解自己後再擁抱彼此,而非維持表象的和平友好,卻擱置內裡的創傷或問題不管,時間久了傷口會腐爛發臭,還不如及早清理、及早治療。透過將近一學期的課程,我更加認識台灣文化的多元性,當然也因此看見其中強勢與弱勢、壓迫與被壓迫、新興與消失的問題,老師提到語言轉型正義就是一例。若流行文化是一條主要的河流,聚集它的必是許多不同的支流,也就是形形色色的文化樣態。流行並非渾然天成,不是憑空現身,我們應當去觀察它為何出現、為何匯集而形成這般面貌,找出那些成因與最終塑造出的流行文化本身、與台灣、與我們的關係,才是我們之所以要討論這些主題的目的。


梅莉妲

在今天的課上,談論了一個在我看來不是很普遍的話題,尤其是在年輕的大學生中。 對我來說,與年輕人討論政治問題似乎非常好,因為一個國家的所有居民都應該更多地參與其國家的政治活動,以便能夠承擔起政治責任。

在聽完我的同學的報告並聽了教授的講解之後,我相信向年輕的大學生們展示,重要的是要知道在不同的媒體上了解到哪些信息是最重要的,這一點非常重要。在媒體上傳播的可信度。例如,如果你決定閱讀報紙上的新聞,則應該在右翼報紙,左翼報紙和其他更不清楚的政治立場的報紙上閱讀同一新聞。這樣,讀者將能夠看到不同報紙上所有文章的共同點,並且能夠更清楚地看到真實的信息。我認為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向大學生表明世界各地的媒體總是操縱信息來偏向某些人,特別是涉及翻譯的國際新聞時。

因為我不是台灣人,所以我經常只接觸台灣的新聞,這些新聞被翻譯成英文,並且在我看來是被人為操縱的。 我希望有一天能夠有足夠的中文水平,以便能夠閱讀來自不同政治立場的中文新聞,以便為台灣的政治和社會形勢建立自己的標準。


高虙

其實我個人對於這個主題沒有太大的興趣,換句話說我根本太懂這種主題的吸引力在哪裡,但我聽完大家講之後,我發現台灣人民真的優秀,還有台灣真的是一個很棒的地方,超級民主,以前感覺隨便做什麼事,就會進監獄還是怎樣,現在除了在網路上罵人都不會怎樣,我們的言論什麼都是非常自由的,科技也越來越發達,但大家卻沒有好好善待這項資源,可以拿來發表自己看法的時間拿去罵人批評,這樣根本沒有意義,如果拿這些時間發表個人看法和提出一些非常有建設性的問題,社會的秩序除了會更好以外,對於我們未來的生活也會充滿正能量。


李知穎

如果希望社會更好就不要冷漠,真的就如老師說的。今天主題很政治,不知道扁娃的我也認識了,其他政治議題也透過報告組別熟識了,在短短35分鐘內要傳達四個大內容真的是很不容易。我覺得自己能生活在台灣是很幸福的,老師之前播的香港反送中讓我對政治開始有興趣或是會去表達自己的想法,現在的自由或是生活方便是多少過去的台灣人民為了自己的國家付出的生命與努力....每每想到都會自我反省,希望在今天過後我可以確認關注政治讓自己要有政治方面的認知。


梁瑋倫

從老師分享的黃花崗72烈士中有日本人以及日治時期的軍伕被俘虜後又被送去打越戰及韓戰等並未被寫入歷史中可以看出,歷史是受到截取後編輯出來的,但是我對於這件事情並不會感到意外,因為歷史本來就是件無法被完全記錄的事,我們大多又只會保留下需要的部分進行紀錄而已,而上述兩件事又因為對國族認同或是記取教訓等不佔太多的意義,而因此被遺落在歷史的角落。


沈雍翔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政治慢慢變成我生活中較娛樂的部分,大家會討論的不是誰比較認真做事誰的政見比較好,常在日常生活中聽到的總是哪位從政人士又做了什麼蠢事,立法院又有些什麼新的打架方式,我也很少會看電視上的爭論節目,總是一大群人在電視上吵架,而且每個人的立場也很固定,總是會誓死捍衛自己的想法,根本不接受他人的意見,看了一兩個小時也還是沒有個所以然,根本不知道自己看了什麼,台灣的政治環境變得很奇怪,平時大家都一副事不關己的看著,但只要一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大家又很熱絡的討論某些議題,但隨著時間過去風潮過了,大家就慢慢淡忘,事情也就又不了了之了,希望台灣能改掉這個壞習慣,將討論政治議題納入日常生活,如此才能更多方面的探討,把台灣變得更好。


林耿輝

本週報告內容跟政治有比較大的關係,隨著我們從高中升到大學,也代表我們正式向「大人」的階段前進了,而我認為其中的改變就是跟政治有關,我們開始會討論政治,關心政治,而非再如同以往,只當政治是個笑話。這次的報告讓我了解到以前的那些事件到底對我們產生了什麼影響,背後又是什麼原因,這都是我以前不曾注意到的,這也是我要改進的點,之後,我可能要更關心這些議題。


游子逸

此週與政治大大相關,從小出生就活在已相當自由的台灣,沒有經歷過那段前一代所經歷過的。現在我們已會去討論這個政治人物的政見如何政績如何,也代表我們現在生活所需要思考的又更進一步擴大,更進入社會。我們也要注意自己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會影響自己周遭的社會


張文齊

 本週的報告主題最讓我有感觸的是Call-in節目,報告者播放了一段Call in節目主持人被觀眾打臉的影片,讓我體會到Call-in節目的特色就是觀眾能與主持人即時互動,而這也顛覆了電視節目的傳統,以往都是觀眾被動地接受傳播媒體的訊息,現在,觀眾也能夠主動發聲,去糾正傳播媒體的錯誤訊息,透過觀眾不留情面的指責,讓那些想要混淆視聽的假消息,就此杜絕,也能讓傳播媒體反省自己消息來源的正確性,使得新聞變得更加公正客觀;另外, Call-in節目在台灣的興起,代表著民眾又多了一個政治參與的管道,也表現出民眾對政治抱持著一股高度的熱情。

小時候對Call-in節目的印象是每當有颱風襲擊時,各家電視台便會開始報導災情,同時,電視台也會開放台灣各地的災民Call-in,讓他們即時通報災情狀況,抒發自己的情緒,而這反映出電視媒體的重要性,他們能夠及時地提供各地災情資訊,除此之外,也是災民傳達訊息最方便的管道,我認為電視媒體若能與政府互相合作,透過媒體能夠快速整合訊息的優點,把訊息儘速地傳達給相關單位參考,一定可以使災情損害程度降到最低。


劉冠忠

這周的報告對我來說相對沉重不少,在被助教問問題的時候其實已經闡述過我們家的個人狀況,所以我對政治是相對冷漠的,但隨著時間演進,好像需要多多關心一下政治,而且身處在言論這麼自由的時代,我們實在沒有理由漠視這麼重要的話題。還記得在高中時班上總會有熱愛政治對話的同學,當時我都是笑笑帶過,不太會去發表意見,因此失去了可以好好培養政治素養的機會,對於當時的決定覺得有些可惜,但現在也為時未晚。在聽完報告後,我開始有一些想法也開始慢慢摸清自己的立場,希望自己可以在之後的生活更關心一些政治議題,不再讓過去發生的社會運動成為無意義悲歌,而能成為我們借鏡的關鍵事件。


高鵬翔

本週的主題雖然比較嚴肅了一些,但政治卻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無法避免接觸到的事,關心社會政治其實我覺得是每個公民都該有的一些素質,我們該高興身在的是台灣,項報告組提到的一些政治性的事件、學運拉,其實都沒有遭到最嚴厲的鎮壓,記得老師最後有播一段香港抗爭事件的街頭景象,那才是真正的悲慘,見識到軍隊的無情,造成那麼多的人失去生命,我們真的該為自己身在台灣而感到知足。


蔡恩

本週的主題雖然相對其他主題沉重,但卻不會減少我們對此議題的關注。所有社會運動的發生都是因為有一群願意勇敢站出來的人們,為了大家的權益勇敢發聲,我們應該要很感謝所有付出努力過的人士,有了他們才讓這些社會事件更被大家重視,更被注意到,也很慶幸台灣是個民主化的國家,如此一來我們的思想行動將不再被束縛。

  很喜歡本週的報告,上台發表的同學幾乎都能用自己的話語來告訴我們報告內容和想法,報告內容簡潔有力,也看得出來小組在工作分配上相當平均,真的很棒! 


黃子譽

本週主題是這幾週下來相對嚴肅的議題,從扁娃、Call-in節目、紅衫軍到太陽花學運,短短的35分鐘時間,雖然很難全面向我們呈現台灣現在的政治情況,但是讓我覺察到,自己應該再多加關心台灣的政治,不要做一個只會抱怨卻不親自去改變的人。

        這四個主題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Call-in節目,以前在車上時,總是會聽到長輩們在聽Call-in電台的節目,那時的我總是覺得電台的主持人很吵,非常不喜歡聽Call-in節目,長大後也常常在新聞台上看到這種政論性節目,雖然我自己不太喜歡這種節目,但也能從中了解到政治節目的參與,從單向變成雙向,許多的民意也能因此匯集。

        太陽花學運則是體現了年輕人對於政治理想的精神,當時因為年紀還小,一開始我還不太認同為甚麼大家要對於一件政治議題如此狂熱,甚至不惜一切的付出,但在後來經過香港的反送中事件後,我理解了現代年輕人對於政治理想追求的精神,也非常的敬畏願意為國家為來而付出一切的那些年輕人們。

        我認為我應該多加學習他們的精神,台灣的未來是大家共同創造的,若我們都能保有如那些年輕人一樣的精神,台灣將會更加美好。


邱子嫣

這週主題是關於到一些政治議題方面的,首先是關於扁娃,在我們的時代扁娃對我們來說是個很陌生的詞,但在課堂上小組解說了關於扁娃的來歷後才知道扁娃是政治人物的公仔,當時為了吸引對政治毫無關心的年輕人的目光並設計了這個公仔,為的就是翻轉年輕人對政治的想像。再來就是call-in 節目,對民眾而言call-in節目是為了能有一個平台讓自己的想法以及看法講出來,讓各種不同的聲音充分反映出來,在課堂上老師播放了一段call-in節目被打臉上的片段,有時候因為新聞報導時都會把一件事情給放大,為的就是吸引民眾的目光以及關注,所以當民眾覺得這件事情不真實時,就會利用call-in進來的方式來講出自己對於那件事情的看法。


徐柏軒

我是這週主題318學運的負責人,曾經318學運也僅是我的世界裡,報紙、廣播、新聞或者影片裡當時熱烈的話題,曾經偶爾跳出的內容,現在幾乎不再躍於媒體版面、畫面上,但因為這次負責的緣故,我更瞭解原由、過程以及後續影響,尤其是那位自己權益爭取的決心更是受我親睞。


然而,其中不乏盲目跟從的人,更確切地說,他們所關注的點不同,有部分人是針對服貿不平與未來憂慮而挺身而出,有部分人是因為看不慣同齡層受到的待遇以及受熱血的氛圍感染而站上街頭。


在瞭解這些的過程後,我發現自己更願意多花時間關注這類議題,儘管目前與我不甚相關,但如果等到它影響到我時,恐已無力回天甚至任人控制、宰割,所以,對社會有一定的熱度、敏感與關懷,是保障他人也是保護自己。


李欣翰

 今天報告的內容非常的沉重,牽扯到許多政治相關議題、報告的內容也非常豐富。而其中我對於call in談話性節目的內容印象最深刻。雖然我從未看過call in節目,但是說到談話性節目,我偶爾會打開podcast收聽"百靈果"。而說到學生運動,我覺得一群學生為了捍衛正確的想法一起行動真的很厲害。

       "台灣的社會好冷漠"老師說的這的話讓我心有戚戚焉,每次問到問題很多人都說他沒有想法,這其實是一種冷漠的表現,但會不會他們是因為對這個所處的社會感到失望才會有如此表現。所以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當每個人都這麼做的話,社會應該會好些吧~


黃馨慧

我對於政治議題一直都不是非常感興趣。每當家人熱烈談論著各自的政治傾向與意見時,我便會退避三舍,趕快躲回房間。

或許是對政治人物總是感到失望,無論是哪個黨派,我總是提不起勁,或許因而造成了「政治冷感」的現象。況且如今僅有18歲的我,也還沒有投票權,無法透過投票表達自己的意見。因此希望透過多方接觸,能夠更加了解政治生態及社會脈動,提升對於政治的熱情。


黃珮蓁

曾聽說過大陸人若來台灣旅遊,十分喜愛看台灣政論節目裡面名嘴立委的互相攻堅,這是他們所沒有的政治氛圍。對於318學運,或許仍有許多值得吐槽的地方,猶記當年有立法委員上電視抱怨她冰在冰箱的伴手禮被攻入立院的學生吃光的荒謬新聞,再許多年後聽這些報告組員報告318學運,我想的卻是在爭吵過後,其實最應該感謝的是我們台灣有可以發表自己意見的空間,包容那麼多爭吵和各方不同聲音。


吳宗錞

這組的報告整體流暢,而且內容飽滿又很有學問,看得出組員的認真統整,甚至有人去翻閱了老師的碩論做比較。


這次的主題和政治息息相關,也勾起我的許多記憶,老師提到政論談話性節目時,我腦中只浮現小辣椒寇寇姐那高亢的嗓音,和咄咄逼人的樣貌,隨後而來的則是被迫結束的政經看民視,這兩個節目是我爸和我媽看完新聞後會準時收看的節目,一開始還不太了解這種節目的影響性,但隨著對台灣政治的認同和認識,我發現台灣多數節目都帶有很深的政治色彩,幾乎找不到中立的言論。甚至連同一個派系的節目,都還有可能會內鬥,就像政經看民視在民進黨要推選總統候選人時,站在了支持賴清德的立場,某種程度上可能壓迫到小英的連任,目前有一說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節目結束,但真正原因也無人知曉。從那刻開始,我幾乎把這種節目當成有毒性的物質,能遠之就遠之,也害怕在不知不覺中被污染了身心靈。


而我也發現,年輕一輩的人大大我不喜歡這種長期被政治色彩渲染的環境,所以我們逐漸遠離電視新聞,逃避這種獨有的立場,然而,老一輩的長輩們卻照單全收,在幾次和家人討論政治議題後,很明顯的和朋友討論的內容有很大的出入,我開始害怕這種節目在老一代所形成的同溫層會是怎麼樣的威脅恐怖,也不能想像最近中天關台,仍有那麼多人響應,甚至我在中天後來的YouTube留言下,看到許多不屬於我同溫層的偏差言論,我既是驚嚇,也深深體觸到台灣這種極端的政治環境,很容易扭曲每個人的價值,甚至在無形中拉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並不能獨獨去檢討任何新聞台,而是大環境下的身不由己,若要阻絕這種情形,關心政治絕對不能只依靠新聞媒體,被政治關心恐怕就是現在的下場。


至於太陽花學運,當年那些沸沸揚揚的大學生攻佔立法院時,我才國小六年級,我傻傻地聽著大人談論這件事情,內心只覺得,未來歷史課本又會多一個事件了,那時的我,甚至連立法院是什麼概念都不知道,有些大人或是老師義憤填膺的想把太陽花的理念告訴我們,說什麼守護我們下一代的權益,反黑箱服貿等概念,那時的我感受不到任何情緒,大學生?好遠的年紀?老師像是對牛彈琴般訴說著那股熱血,我們任由言語左進右出,隨著年紀增長,身邊有許多朋友表現出對社會運動的熱忱,我也曾加入過一個性別運動的組織,看著香港抗爭屬於他們的自由也會流下眼淚,記憶深刻的是,觀看韓國電影「我只是一個計程車司機」時,街頭暴動,人民四處亂竄,警察軍人不分敵我的攻擊,我激動的快流下淚水,主要是因為內心的無能為力,然而一旁的阿姨卻說了一句風涼話「太誇張了!警察哪會這樣打人!」我冷冷地回了一句「台灣也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二二八…白色恐怖都是」阿姨也一樣無動於衷,認為我在胡謅歷史,她活得比我久,也沒感受過如此殘暴的社會無情,那時,我似乎能感同身受國小老師的那份無力和無奈,只能握緊拳頭,投射冷漠的眼光。


人生幾次被喚起對於政治的使命感,一次是高中國文老師花了很長的時間去敘述台灣二二八這段歷史,紀念碑或紀念公園一座一座被建立,而活在現代的我們卻遺忘了這些故事,我們路過看過,卻連一個完整的故事都拼湊不起來,臺南是這樣,全台灣又何嘗不是,從那之後,我每次度過的二二八和平紀念日,都覺得空氣有股血腥味,前人的死亡和血流成河,換來我們愉快的連假遊樂,在我們開心的看著燈花大紅燈籠高高掛時,我彷彿看見一個個冤魂升起,紅也紅的好赤裸,一切都是警示,我要如何微笑。


我在內心許下許多願望,也有許多成就我等著成就,在我生命的某一天,也許台灣真的發生了什麼不測,我一定會挺身而出,不是為了承諾或夢想,是因為我必須做點欸什麼,去拯救這個我曾經一度失去的地方,而現在的我,彷彿手握著塵沙,看著這些現實一點一滴的流失,也許倒數鐘響,我們就將步上預言中的那天,到時候,希望我的背影能和過往的勇士一樣帥氣、一樣披靡、一樣迷人、一樣令人嚮往。


林宇凡


這次報告內容提到的318太陽花學運和紅衫軍讓我特別印象深刻。

318學運時我好像才國我好像才國中而已,但無論是父母、學校、新聞等所有媒體都在關注這件新聞,那時的我並不知道整個行動的背景,有些人稱那些發起學運的人為暴,也有人將他們當作英雄,那時的我只有在電視上看到一群年輕人佔領立法,用布條椅子等物品堵住窗戶和入口並表達自己的訴求,不過也是自從那之後,我才比較願意花時間去了解台灣的政治。

而紅衫軍的罷扁行動離現在更久遠,但我的印象卻非常深刻,電視上廣告常會出現一個倒讚的海報,然後一個廣播的聲音說阿扁下台,我甚至記得有天我們全家人和很多親戚都穿上紅色的衣服,走上街頭並跟著人潮前進,走累了父親還把我抱起來,我們也跟著人潮一起喊阿扁下台,這算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參加的社會運動,不過我並不了解當時的背景。

非常感謝這組的報告讓我學到了原來每一次的社運背後所象徵的意義試著麼重大,而對於那些願意挺身而出,為民眾犧牲奉獻的前輩們,


李佳殷

最早是被長輩告誡不要談政治,心靈還澄明時別染上政治的黑,其次是國中時期對電視上形同兒戲般吵架的政治的貶,真正開始把政治看作己任是高中,入學後很快便知道母校南女裡的人權樹__丁窈窕樹,才知道白色恐怖離我們好近好近,縱然我們一直以為存有時差。台灣人對歷史、政治議題的漠然是可怕的,我們總盤算著今年二二八是星期幾,幾十年前血淋淋的難日,變成了快樂放假的象徵,二二八是不是只淪為一個假日?轉型正義完全伸張這條漫漫長路看的見盡頭嗎?我老是想丁窈窕託友人將一縷髮埋入二高女樹底,除了紀念在南女就讀的歡喜,是否寄託什麼?我猜測是企盼學妹們能永遠記住歷史。最後話雖重,但我想政治冷感可能是歷史傷痕的加害者。


李娟

這次報告主題首先提到的是扁娃,雖然我先前並不知道它的存在,但是多少知道台灣的政治風格與他國是不太相同的,我們有許多的政治周邊商品,尤其在選舉期間更是盛行,這讓許多民眾可以藉此來表達對政治人物的支持與關注,並獲得認同歸屬感。而紅衫軍、318學運則是顯現了一般民眾或是莘莘學子對政治的關心與期望能帶來改變的熱忱。


其中與我比較有共鳴的另一主題是Call in節目,以前跟爸爸開車出門時他打開收音機大多是聽政治或是財經議題的節目,主持人在說話加上有時情緒高昂的來賓,有時氣氛會變得很火熱,而電視上也能看到此現象,且不只發生在政治節目,於綜藝節目中也能瞧見。我認為Call in節目是一個讓民眾發聲與提供意見很好的管道,但是電台本身和主持節目的人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他們若是傳達錯誤的訊息,而閱聽人又剛好失去批判性、沒主見,全盤相信權威的話,這將是非常嚴重的影響。


而老師於課程隔週所補充的內容亦是我非常認同的,其中透過沃草平台裡「你是戒嚴時代的誰呢?」,因而更深刻的了解現今稀鬆平常的選擇,在戒嚴時期卻可能帶來不堪的後果。老師也提到了國家認同是從小被建造的,然而我們應先完全理解自己,再去參與或是推動現今轉型正義、語言平等與婚姻平權等等的議題,爾後才能帶來世界和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