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Week 3-27/09/2012-: Films(電影)


從【桃花過渡】、【八百壯士】、【養鴨人家】、【我是一片雲】,到【兒子的大玩偶】、【悲情城市】、【喜宴】、【藍色大門】、【無米樂】、【海角七號】、【一八九五】和【艋舺】

帶領討論助教:雨佑



指定閱讀
李道明,〈暮然回首- 台灣電影一百年〉,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http://techart.tnua.edu.tw/~dmlee/article1.html〉
延伸閱讀
陳儒修,〈談愛情文藝片中的明星與台灣電影工業〉,《1993年台北金馬影展專題特刊》,1993。
尚宏玲,〈台灣電影工業再定位〉,一九九八年第二屆媒介與環境學術研討會,1998。

26 則留言:

  1. 老師今天在補充影片時有提到,《悲情城市》和《天馬茶房》兩部影片對同一事件不同的拍攝角度,我在國中時看過《天馬茶房》,的確對其特別觀點印象深刻,不著重在二二八事件後的血腥衝突,而是將鏡頭聚焦在暴風雨前的氛圍。
    今天上課還提到台灣青春電影,這就是和我們這代比較接近的主題,有更多的感觸與共鳴,在高中時欣賞過《藍色大門》,高中的青春、青澀透過鏡頭為觀眾講述故事,同時也將我們自身投射在電影中的場景,這種小品唯美電影,是每個世代經歷過的歲月,在我看來擁有不敗之地。

    回覆刪除
  2. 覺得第一組報告的很棒!依照年份的介紹方式很有條理及順序。大部份的同學口頭報告的台風都很穩,不會緊張怯場。只是有些同學的聲音可能要再放大一點。另外,想建議以後的PPT可以只放重點提要,字太多其實太遠的同學也看不清楚,還能夠讓聽講者專注在演講者的身上。
    覺得老師的講解都很棒,會讓我們深入思考很多問題,也教導我們查到資料之後還要再回頭反覆審視查到的資料是否正確。在電影方面,還想要聽老師分享更多好看的電影還有看完的心得。有時候導演蘊含在電影當中的縝密心思是需要人帶領帶導去思考。

    回覆刪除
  3. 今天報告的組別說
    台灣電影技術不輸外國
    但在別堂課聽老師說
    台灣的電影產業沒什麼未來
    專業技術人才不足
    現在大家都搶著當導演而沒人願意學專業技術了
    好萊塢和寶萊塢就是因為擁有完整的產業鏈才能如此成功

    回覆刪除
  4. 我覺得這一組很用心的報告,也準備很多資料幫我們詳細介紹很多東西。但我想給一個小小的建議。就是可能PPT上不要放太多字,這樣看起來整個PPT會過度擁擠。
    只是第一組的同學資料真的很充分,而且用歷史時間可以看見它的時代背景以及盛行原因這類的,跟我當初的想像是不一樣的,我當初認為的應該是以類別來分類,中間帶一點跟時間有關的敘述。
    只是我有個小小的疑問,在艋舺後面的後起之作也如雨後春筍般的多,只是在艋舺卻打住了,畢竟他是3-4年前的片。在他後面有約10部電影吧!
    原因是甚麼呢?
    ((或許只是我個人的習慣我應該會介紹到我認知最新的地方

    回覆刪除
  5. 恩恩近期有趣的國片真的很多很多^___^
    我們小組所介紹的電影主要是老師課綱上所寫到的
    由於報告內容必須和本堂課的重點"文化"有關
    所以內容主要是各部電影的"時代背景"和"導演想傳達的意境"
    不好意思我們在報告時沒跟大家講清楚>

    回覆刪除
  6. 我覺得台語電影真的很特別,雖然劇情內容有些不合邏輯,課堂上的影片讓人會心一笑,但那個時期的台灣能拍出電影就真的很不容易,技術上不用說,設備更是慘不忍睹,對現在的人而言看似可以簡單拍攝的一幕,對那時的人可能要花費很久的時間和人力,所以台語電影大多不被重視被銷毀,非常的可惜。

    回覆刪除
  7. 這一組報告的同學能在剛開學短短的時間內就完成報告,真的很厲害!而且我覺得報告內容很豐富、很有系統。兒子的大玩偶這部電影我在國文課的時候老師有播給我們欣賞,看完我很感動,報告同學還提到"蘋果的滋味"和"小琪的那頂帽子"這兩部電影我還沒有看過,所以很期待。還有"養鴨人生"老師也很推薦,因為這組的報告,增加了我對一些代表性的電影的興趣,也越來越喜歡國片!期待國內導演製作出更多好作品讓我們欣賞!!

    回覆刪除
  8. 我覺得這組同學報告的很詳盡,內容也很充實,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分工合作整理出這麼有系統的報告真的太厲害。而且分析也很詳盡,報告人的口條也很清晰,我覺得在台灣電影文化這方面的了解更為深入了!
    而其中,有很多我看過且令我印象很深刻的電影,像是兒子的大玩偶系列、李安導演的喜宴、藍色大門、到最近幾年的海角七號等等,讓我發覺台灣電影其實還有非常多值得玩味的地方。
    兒子的大玩偶成功地描繪出了台灣五零年代左右,大概是光復後接續著經濟起飛這段期間台灣許多中下階層小人物的心聲。我也反覆思考著:假如現在的年輕人若脫去那一層飽受著家人保護的外衣,是否也能和坤樹一樣表現出不屈不撓的毅力,堅強地承受著別人的眼光呢?
    不過,坤樹的生活環境及處境固然使人同情,但反思我們現在:要如何能夠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以因應時代的潮流呢?否則像主角這樣處境的人,或許不單單只會出現在五零年代,而是在不久的將來。
    喜宴也讓我覺得印象分常深刻,導演帶出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西方文化強調個人主義至上,個人的所作所為及個人的價值都由自己確立,自己認為對就是對,不必在乎別的肯定,親人也是一樣;而東方文化則保守許多,強調家庭與倫理觀念,個人的獨來獨往獨斷獨行在道德上是不被允許的,否則會破壞了家庭所謂”香火”的延續。
    但是這部片卻也同時刻劃了家庭親情的溫暖,偉同的父母最後也妥協並接受,這樣的歡樂結局得要歸功於家庭彼此為對方著想的這分溫馨退讓,也顯現出喜宴這獨有的快樂與感動。

    回覆刪除
  9. 這天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屬老師播給我們看的台語電影了
    老實說我真的很佩服那段時間的導演
    姑且不論品質
    但是在短短時間內可以拍出一千多部電影真的很誇張
    而且整理好的一慣的模式(例如 男主角沒有原因的離去
    都讓我覺得很有趣 然後報告組的同學口齒都很清晰也很有條理的介紹資料
    只是建議一張PPT的字別放太多這樣吸收會比較慢哦:DDD

    回覆刪除
  10. 第一組的同學口條真好,雖然ppt字有點多,有時邊聽邊看有點困難,但是整體上讓我清楚了解台灣電影大致發展的過程。上一堂課因為看過近期的電影《10+10》,在聽這組同學介紹早期台灣電影時,能比較不同時期電影拍攝的手法與方向,早期的電影多是具有政治目的的,隨著時代的改變,題材越來越多元,關心了社會各層面的議題,像是《藍色大門》,關心了同性戀的議題,也逐漸將電影場景帶入校園內。台灣的電影在海角七號之後再次復興起來,雖然後期有些電影為了藝術層面的表現,而可能導致內容有些艱澀,使觀眾不易了解,但是我們都能一致認同的是我們的電影產業的確更進步了,使我們願意花錢到電影院去觀賞本土電影。雖然許多早期電影只聽過名稱並未真正欣賞過,但了解他們的特色與其歷史背景後,使我有更多的興趣想去觀賞他們。不過還是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像是《養鴨人家》如老師所說,他是健康寫實風時期的電影,但影片中的角色穿著打扮可能與實際的養鴨人家有所落差,會造成觀眾在認知上與實際情形不同。現在的電影越來越多,有些場景不一定與現實生活相同,每部電影裡都有他要傳達的想法,但擁有自己正確的判讀也是不可少的吧!

    回覆刪除
  11. 我覺得他們把每個時代的歷史背景都交代得很清楚,且也講得很清楚,來讓我們先對電影的製作當時的條件背景有所了解,並想像導演想透過這份文本想傳達的訊息,我覺得很棒!
    第一組以時間軸的方式來呈現台灣電影的歷史,讓我們對台灣歷史有很清楚的掌握,但也因為台灣歷史環境複雜,所以也造就許多電影傳奇,像是五六零年代的台語電影,在一年之間就多達百部的產量之驚人,也代表著當時的台灣人民沒什麼娛樂,所以就看電影來尋求心裡的慰藉吧!

    回覆刪除
  12. 我覺得第一組能在學期初就做出如此完整的報告給後面的組別很棒的典範,而利用年代來講述台灣電影史的發展著實讓我上了一堂電影的歷史課呢。
    我不是一個愛看老電影的人,對於老電影大多只聞其名而不知其內容,經過第一組的分享,總算對他們有了初淺的認識。
    但我比較疑惑的點是,艋舺是報告最後強調的點,用艋舺做為新生代青春電影的總結似乎有些突兀(況且對艋舺的評論幾乎都是很有爭議性)
    但整體而言,電影的主題讓我學到不少新知,也多了好多部想看的老電影呢!

    回覆刪除
  13. 我覺得這組的報告很詳細
    前面穿插一些音樂片段很有趣
    我一直都很欣賞台灣的電影
    從一開始到現在的茁壯,經過許多風格的改變
    ''電影的風格反應時代''我們可以從電影的風格大概知道那個時代的背景
    另外老師提到的檢康寫實並不是真的''寫實''也很有趣!!讓我有許多反思

    回覆刪除
  14. 這一組感覺準備很充分
    報告內容也很扎實
    並且大家台風都很穩健 不太會怯場
    只可惜有幾位同學報告時音量有點小聲
    所以可能會聽不太清楚內容
    另外也建議可以多放些相關影片
    這樣可以更增進大家的注意力
    也會更加的生動有趣
    另外 報告者有另外準備一份講稿
    我覺得這點很棒!!

    回覆刪除
  15. 第一組的内容準備得很充實
    像是音樂桃花過度
    一首耳熟能詳的歌平凡到我們都不曾想過
    卻都不知到他的特別和意義
    讓我在課堂能上時深深覺得能好好坐聽這首、認識其名就夠了

    電影介紹的部份還蠻詳盡
    裡面雖然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聽到的電影名字
    一樣地
    很少有機會知道它的創作背景
    它的時代意義

    我覺得一步作品
    不管是電影或將來會繼續被介紹到的文學著作、音樂
    能感人、能被生於那時期的藏在記憶裡
    留作一特別思考、回想的區塊
    就是因為故事時代背後的情感
    因此能更深入的了解這些名作
    很棒

    回覆刪除
  16. 抱歉助教這兩個禮拜很忙到現在才把每個人的留言好好看過一遍。
    原本我很擔心第一組的報告,因為如果第一組做的很混,可想之接下來的報告都會很混,還好結果看起來還ok,老師也覺得第一組表現不錯。
    而且課網上大家的討論回饋也很好,很多人指出了原本我在給第一組的email就提到的事情:「ppt簡報不宜太多的字,真的不能刪就要想辦法用紅字等方法畫出重點」
    其他組做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還用如果寄email(天底下不是只有FB好嗎)給助教的時候可以副本給所有組員,這樣助教對於報告的回應也可以回信給全部組員,不用再透過組長。
    之後其他幾週的討論或是對於報告組別的回饋希望也可以很熱烈喔!

    回覆刪除
  17. 第一組能在短時間內做出完整度如此高的報告真的很不容易,
    也因為他們的介紹,讓我對於「健康寫實」風格有了更完整的概念。
    又,當第一組同學報告<艋舺>是台灣電影的「高峰」時,
    即使當前大家公認的高峰是<海角七號>,
    只要能說服我,那麼<艋舺>也能是「高峰」啊。
    透過此事,我想,日後在蒐集資料後,得更謹慎地消化、思辯才行!
    p.s. 小小建議:剪報的底色和字體有些接近,能改善就更好了

    回覆刪除
  18. 藉由這次的報告我又更了解台灣電影的發展!
    較為可惜的是長長的歷史要在短短40分鐘之內交代清楚真的是不太容易,想要講的很多,卻又怕拖到大家的時間,一開始甚至緊張到一直吃螺絲,感謝老師和同學們對第一組的報告所做的回應以及建議,我們都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到許多,更是藉由這次的報告,深入了解了許多部電影,像我自己是報告兒子的大玩偶以及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自己更藉此看到以前只聞名卻未接觸的好片,時代在改變,台灣的流行文化也在跟著改變,可我最慶幸的是,自己是後人,能夠接觸到前人留下的許多經典!

    回覆刪除
  19. 我覺得電影本身即是一種文化,其文化價值在經過歷史時間的沉澱與淬鍊之後,更能呈現出來。電影或影像也相當具有歷史價值,電影或影像是歷史媒介和文獻資料,是一種另類社會分析與歷史論述。藉由電影與歷史和文化之間密切而複雜的關係,來探討歷史的本質和意涵,並從中了解人類的社會及其文化的內涵與價值。

    回覆刪除
  20. 公領104張簡如慧2012年10月10日 下午4:58

    第一組報告的內容很豐富,報告同學的口條也很好,PPT的內容可以只放重點摘要就好!
    講到台語電影那部分,老師播的那部影片真的很有趣,雖然現在回去看當時那些黑白影片會覺得很好笑,不過那也是台灣電影的軌跡,我們可以從這裡對照到現在的台灣電影,就能發現台灣電影的進步,還有很多新元素的融入。

    回覆刪除
  21. 這一組的報告很精彩,在聽報告時腦中對台灣電影從以前至今跑了一遍。
    的確,《艋舺》有特別的意義存在,但我個人也是偏向大部分學者的看法──海角七號是國片的一大轉折。國中之前幾乎沒有聽過所謂「很紅」的國片,在海角七號上檔時在班上造成轟動,連老師都會放給我們看,甚至出作業、分析和寫報告。爾後,國片不再是陌生的詞,常有同學揪團一起去看國片如《艋舺》、《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賽德克巴萊》、《BBS鄉民的正義》...等。國片不僅反映台灣人的生活,也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聽到老師說許多導演自掏腰包地去拍影片不禁感到心痛,台灣電影是值得去栽培、發揚光大的,希望將來國片能不只是賣座,更能受到更多人的重視與支持。
    最後放的台語片,雖然好笑,但其中許多看起來「白癡」、不合理的片段卻總是悄悄出現在許多故事裡(例如漫畫、小說等),不禁思考起不論古今,人們喜歡的情節模式還真是存在些許的共通性哪。

    回覆刪除
  22. 感謝第一組的同學和老師的介紹,對於臺灣電影的歷史,有一個很清楚的架構和脈絡,從一開始的辯士無聲電影、台語電影、國語電影到現在的新潮國片,很多的時代的電影作品,反應了當代的人文、時空背景更是道出人們的渴望,在電影中的人物、故事、背景,都會有許多的省思和創新。
    當然電影所討論的面向不同,一樣是可以激起對於電影很多共鳴的火花,讓我們可以在導演、劇組的眼中看出時下的文化觀、流行論以及對臺灣的展望,不在是看不懂的藝術片,而是在地文化和對話性十足的電影結合,讓不同族群的人們有了交流的機會,因為臺灣電影,使我們更熱愛個塊土地的一切。

    回覆刪除
  23. 第一組的報告透過時間軸以及將電影分門別類的方式,讓我第一次能有機會好好了解台灣電影的發展過程。
    我是一個很喜歡看電影的人,但也的確如老師所說,在2008年的出現之前,我對於台灣國片的了解和發展脈絡是一直興趣缺缺,會到電影院觀賞的全部都是西洋片!
    2008年的暑假我還記得,一開始也是抱持著"就陪同學一起去看場電影也好啦"的心態走進了電影院觀賞了,但是出了電影院的那個心情是截然不同、煥然一新的,原來台灣國片也是如此好看有張力的!!
    然而這部電影創造的驚人票房,開始讓台灣的國片市場又重新活絡了過來,同時也帶動了周邊商品的效益還有電影裡的場景也變成了觀光勝地,最好的例證就是我國中三年的畢業旅行的確是安排了一趟之旅,其他外校的朋友也是如此
    從此,我對於台灣的國片充滿期待
    像第一組所報告的,這是他們所認為的台灣國片新高峰,我並不會否認這點
    也是繼之後又另一部國片力作,他所創造的票房以及效益也是不容小覷的
    到去年的 、到今年的、等時下大家都能耳熟能詳的國片,我相信台灣的國片市場將來應該能有更蓬勃的發展
    同時第一組將早期的台灣電影分門別類地介紹,像是對於"健康寫實風"的這個詞彙
    我終於了解它的真實涵義以及所謂早期那些被政府控制思想的電影內容
    老師所播放的台語電影介紹的影片,有點古老的黑白片和經典又好笑的台語對白,以及像現在八點檔的那種劇情方程式,真的是詼諧有趣實在令人印象深刻!!

    回覆刪除
  24. 我對於曾經盛行一時的台語電影,感到很好奇,所以上維基百科查了一下:『狹義的「台語電影」指的是1955年到1981年,以台語發音的台灣電影影片。在台語片中,"不管腳色背景為何,幾乎一律以台語發音為主",這與當時國語片情況相同。但在1982年後,電影中的語言不再受到制約,多視其腳色而定,且製作方式亦有別於早年幾近土法煉鋼的方式,因此不在「台語片」定義範圍內。』
    我覺得那時候台語電影大量量產,老師還說沒幾天就可以生產出一部,好帥喔,比現在的快手導演快太多了XD 可是這樣感覺...如果不是演員不用睡一直趕工,就是品質可能...欠佳XD 不過回想那時的背景,剛好又是在國共對峙、冷戰時期,進電影院看到充滿自己本土語言的電影,應該真的可以凝聚這片土地的人民的情感吧!處在這個時代的我,去看那個年代,覺得有種很感動的感覺,畢竟統治者也是大陸過來的,當時感到抑鬱、寂寞的台灣人民,可以在電影上找到歸屬感,好溫暖的感覺...不過可惜之後,真的也是因為生產得太快太多了,品質比較差,當局者又以「北京話」作為國語,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無線電視-台視開播,也把許多本來會進戲院的觀眾留在家裡了...(記得那黃俊雄的布袋戲可是轟動武林XD據我媽媽的說法,收視率是90%以上嗎XD天文數字XDDD)
    種種原因造成台語電影的沒落...
    好可惜好可惜,現在的好多小朋友其實也都不會說我們的台灣話,不論是閩南語、客語、甚至是瀕臨絕種的原住民語...,我媽媽是閩南語支援教師,他現在在國小教小學生閩南語,不過她說有消息說,這些母語的課程好像也快要沒有了...從小就聽我媽媽講台語,長大更是台語裡面有好多美,不管是俗諺俚語,又或者是從很久以前漢朝、唐朝以前就用台語的語調寫出來的詩詞...如果有一天我們自己本土的語言都不見,只剩下因為國民政府來台推行「北京話」而一直影響到現在的「國語」,真的會可惜...直得慶幸的是,最近幾年國片大大的崛起,我們不再只關注國外的電影了!!!就好像我們對自己的文化又開始重視了起來,有好多是「台味」濃厚的電影,海角七號、艋舺、雞排英雄等等...當然除了台語,讓大家注意到原住民的「賽德克●巴萊」也掀起了一陣炫風...(只差客語了嗎?啊~1895XD)
    哈哈,我覺得還有一個讓台語繼續存在現在孩子生活中的管道,「八點檔」!!即使他再怎麼灑狗血,劇情再怎麼靈異、離奇,它至少還是有一定的正面作用,讓現在的孩子們至少還能多了解一些自己的語言,還有許多俚語存在其中XD偶爾看看學學我們的文化、語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希望就如果地理課本常說的,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我們應該具有國際觀,但即便如此,也不能迷失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而忘了自己本來的模樣,自己的文化一定要保有,因為這才是與他人不一樣的地方,能有自己的特色,又能汲取其他文化的優點,才是最棒的!!!希望國片熱能夠一直一直延燒下去,而且能夠有更創新更好的發展囉!!

    回覆刪除
  25. 第一組的報告
    其中有提到
    艋舺是台灣電影傳奇
    但好像是海角七號後才開始國片電影大大發展
    原先的國片電影
    在海角七號之前的一些作品
    都太過於深層心理 有些難懂
    現在國片電影
    如老師所說的開始加入一些劇情因素
    大家開始願意花錢去到電影院支持國片
    最近的國片
    都很有意思
    也有需多省思
    像是 翻滾吧阿信 那些年 海角七號 女朋友男朋友
    痞子英雄電影版 更是耗費很大的資金 去拍攝
    電影畫質 還有效果 都有很大的進展
    謝謝第一組的報告

    回覆刪除
  26. 從海角七號開始,帶動台灣電影熱。彷彿進戲院看台灣電影,成為一種「愛國」的表現。還記得海角七號上映前,因為經費不足所以選擇在西門町「街頭宣傳」,沒想到推出之後,口耳相傳讓大家紛紛進戲院觀看,造成一時轟動。
    我本身也是電影愛好者,短短兩小時,盡情享受一場視覺以及聽覺的饗宴,甚至有些迂迴的劇情,在看完電影後竟然有後勁持續衝擊著我的心。
    我最近也在思考,為何大部分台灣電影只能朝「劇情」方面發展,而不能像好萊塢一樣跳脫出一般的框框,塑造出現實生活不會出現的角色,例如:蜘蛛人、鋼鐵人、變形金剛……等。後來試想由台灣演員演出這類型的電影,我有可能會在看到預告片就笑了出來,且有極大的可能性是我不會進電影院觀賞該部戲。
    不過若是後製團隊夠強大,也是不無可能的吧。像是近期上映的「BBS鄉民的正義」就運用了許多特效虛擬的人物,一開始看到預告我還以為是某種打鬥片,後來進戲院後才知道他也是由劇情貫串而成,且頗有意義的電影;另外請來盛竹如為預告配音的「太極」,走搞怪路線,試圖開創出一種新的風格,如此kuso的預告我也是笑看就過,並沒有打算買票,但在被朋友的拖拉下,我還是進了戲院觀賞,且出乎我意料的好看,也會讓我期待下一集!看來,台灣電影還是很有希望的,希望能夠越作越好!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