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12月5日 星期三

Week 9-08/11/2018: Shopping and Queuing (血拼和排隊)

Week 9-08/11/2018: Shopping and Queuing (血拼和排隊)帶領討論助教:吳芷萱
指定閱讀
葉秀燕,〈「血拼英國」:台灣遊學生英國血拼的觀光消費研究〉,2009年文化研究會議,200914日。
蘇碩斌,〈觀光/被觀光:日治臺灣旅遊活動的社會學考察〉,《台灣社會學刊》,36(2006),頁167-209
延伸閱讀
Baudrillard, Jean. “Consumer Society.” Jean Baudrillard: Selected Writings. Ed. Mark Poster.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29-56.
廖炳惠,2001.10.6.〈從國家拜物到血拼傳奇〉,哈佛大學燕京學社,2001106日。

《課堂照片集錦》
 

 

 

 

 









《同學課堂心得》

郭達晟
我是個很喜歡花錢買東西的人,對這個主題非常有興趣。這個組別報告的內容像老師說的一樣,每個人的內容有點重複,但內容我覺得很有趣,有不少消費時的心態被他們說中,聽到讓人有點慚愧,不過我覺得消費不全然是那麼負面的事情或思維,該組報告的內容都偏向負面的成分,實在有點可惜,凡事都有好有壞,建議可以多介紹一些正向的部分,正反面比較後,應該可以讓報告更加的完整。

蔡欣穎
非常喜歡這組的報告!!這組除了對於血拚給予清楚的定義以外,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即為造成台灣血拚現象的動機,其簡易明瞭的把台灣人好客送禮和愛面子的明族特性連結到台灣人喜歡血拚喜歡購買精緻包裝物品的現象!確實,因為東方人的道德規範,我們時常購賣一些看似精緻包裝但內容物不實用不好吃的東西送人!

施沐恩
今天介紹的主題,真的很關乎台灣現在的現象!感謝同學報告,定義了很多關於血拚和排隊的定義及迷思。讓我們再重新看待這個詞。老師在時不時就隨意探訪同學真的很有趣,不論是說送禮的經驗,還是說排隊的經驗,提醒我們會不會常常排了卻沒有得到滿足感,那這樣真的有需要嗎?也講到說因為這樣俗又大碗的心態,影響到我們上一輩,也慢慢的流傳下來,觀念也滲入的職場中,老闆總是希望員工可以用便宜的價錢換取長期的工作,希望他們都可以轉換這個觀念,無論家庭、個人、社會都可以得著幫助!
我們這樣過度消費的時代,其實是過度生產的附加品。很多市場都已經達到飽和,但為什麼商人還要繼續做(除了賺錢真的沒有其他了嗎?)所以我們也要重新檢討一下,自己在消費上的習慣!不只男女會有不同,各人一定也有很大的差異!

張祐瑄
我很喜歡這組的報告,PPT可愛卻不失細節,還有圖示讓我們清楚了解,而他們的口頭報告更是有深度,讓我們屬於台灣人的血拚跟排隊,也讓我們反思「為甚麼我們要買這麼多非必要的東西?」 這組的報告有提到:台灣人這麼喜歡買東西,除了是自己想要之外,也是因為台灣人好客或是有情而喜歡送禮,不僅能夠送給對方實質的禮物,更能夠表達出自己的一份心意。但是,有一些瘋狂的購買並不是需求,而是慾望驅使,我們在血拚的時候,不僅僅要考量到價格,更要考量我們買東西的動機,以及其可以帶來的利益或是價值,才能夠做出購買的行為。

龔芸可
這組的報告跟前幾組的報告有蠻大的不同,偏重於血拚排隊的心理動機和許多現象的解釋,我想可能是因為有幾個心輔系同學的關係吧!雖然助教是說偏重理論而對於生活中的觀察有點少有些可惜,但我反而覺得這樣的報告方式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血拚和排隊幾乎出現在你我生活的每一天,是如此令人感到司空見慣的事情,能夠探究人們想要血拚的動機、心理的狀態也挺有趣的,未嘗不是一件壞事!而報告中也提到了血拚和資本商品化有非常大的關係,我個人是非常認同,並且也認為這是個值得讓我們反思的問題。在這個過度包裝的時代,大促銷、時尚潮牌、流行趨勢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無論是行動抑或內心都能保持初衷和獨立思考的精神是我們必須努力學習的。

蔡旻蓉
這週的組別對於購物和排隊背後的因素進行深入的思考,也提出反思,讓我們重新審視身邊本以為理所當然的現象。其中提到了台灣人時常以「俗擱大碗」作為購物的選擇標準,引發了我非常深的感觸。
我曾經看到一則新聞探討台灣低薪的原因,許多演講者、設計師都出來現身說法。他們表示台灣人大部分都不尊重專業,沒有意識到專業能力背後需付出的時間、努力,造成許多演講者、設計師等職業被剝削。我也曾聽到有在接案的朋友說中國繪師的薪水是台灣的三、四倍,由此可見台灣人對於專業能力的不重視。身為藝術相關科系的學生,對此我感到很難過且憂慮。
希望台灣人在購物時不只是看見表面的價錢,也能思考價錢背後的原因。

顧娟
感謝老師分享日本的一些廣告,我覺得日本人在行銷、包裝設計及影視方面很厲害,就像老師分享的影片一樣,運用一些洋蔥、溫馨的故事賦予產品形象,讓人印象深刻,成功把品牌形象印在觀看者的腦中。
印章的那個廣告我印象最深刻,由別於其他實拍的廣告,以「印章」來當作主體放入影片中,也運用光影來呈現場景,再加上厲害的配音,形成一個完美的廣告。看完這些廣告我還想再多看一些,從分鏡、故事主軸、配樂等項中學習,並分析他們是如何製作出一部吸引人的好廣告,期望未來我能致力於影視產業,並創造出好作品。

黃麒文
我覺得這組對於血拚背後的心態探討非常有趣,而且也非常的專業,我覺得這是做得很好的地方,很可惜主要都在探討負面的心態,我覺得血拚也不是只有壞的地方,這是我覺得可以多增加的部分。
在他們報告這個問題後,老師提到了台灣人都喜歡俗擱大碗的東西,讓我不禁想到之前看到的新聞,有關台灣可能已經到了「低端經濟」的問題,低端經濟是指相較於末端經濟更為可怕的狀態,末端經濟是有機會復甦的,但是低端經濟是比整個經濟循環還要再低一個層次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大家不投資,寧願花費大把時間去賺渺小的微利,例如今年初的搶購衛生紙以及電信業的499之亂,我想如果不正視這個問題,或許我們對於俗擱大碗的觀念就不會改變吧

王蘋
我從來不會去想說為何台灣人那麼愛排隊,雖然這是個人的自由及權利,但我本身是不會去為了什麼商品或食物去排那麼久的隊,然後我自己也是像老師那樣的人,如果去買東西的話只會買本來就想好的東西,不會在花其他時間去逛別的東西,除非真的很吸引我或是覺得很新奇好奇才會走進去看,但一間店也不會每一個都很仔細看,就只是走進去看一看就出來了,這週報告的同學有從心裡研究去探討為何人愛買東西跟去排隊,讓我更知道一些影響跟知識,會自我檢視我是不是這樣的人。

簡郁宸
在這報告之前,我一直都以為那種跟風血拼是每個國家都會有的現象呢!沒想到這是台灣的文化特色之一呢 ! 或許也是因為台灣人常常覺得和別人與眾不同便會覺得不安,所以為了成為某種團體的一員,便也會爭相模仿來填補內心格格不入的空虛感吧!還有,面子的這個思考方向,我也覺得很有趣,我們常常會買一些精緻小物,像是一些精美包裝,但東西常常中看不重用等等的。這種不大經大腦的消費模式,我們也要檢討呢!那不,家裡再大也不夠我們儲藏呀!

蔡定筑
在台灣,大家總說跟風是台灣的一種文化,台灣人很喜歡排隊,可是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我覺得現代人對於「跟風」這個詞好像有些扭曲,「衛生紙搶購」「4G方案」這些真的算是跟風嗎?難道不是因為真的有需要嗎?我想大多數的人應該是需要的吧!!而那些跟風的人反而是少數,但是也有一些現象的確是單純的跟風,我曾經看過一個社會實驗的影片,有一些人被安排排隊在夜市的攤子,而真的吸引了不少顧客,這個現象卻也展現了,有些人其實只是無意識走到人多的地方排隊,並購買了一些自己並沒有那麼喜歡極需要的東西,造成了血拼的問題。最後,很謝謝這一組精彩的報告內容!!

劉子綾
在這次報告之前,其實我也沒有深度思考過為什麼台灣人會特別喜歡血拚,特別容易排隊,直到這次在和組員深度討論後,我才理解到血拚和排隊這個我們已經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是包含著文化與心理因素,也重新認識這項台灣文化。十分感謝同學願意認真聆聽我們的報告,也給我們很棒的回饋。

薛雅云
我覺得這個議題可能足以形容台灣的社會現象,走在街道上,有好多間小吃店,再沒吃過的前提下,我們通常會透過客人的多寡來判斷這間店是否好吃。看到那種店外面排著很多人的店家,眼睛都不免偷喵一下,到底是什麼這麼受歡迎。對我來說,在台灣,我很少會為了一家店去排一兩小時的隊,有一次很想吃披薩,特地跟朋友從板橋坐捷運到國父紀念館,從遠遠的看,已門庭若市,就不想吃了,可謂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但是在國外,即使要排隊,也都會想吃吃看,心裡會想著都大老遠花錢來了,不吃好像很虧,所以我對我來說,我會依物品的取得容不容易而去排隊。

林威庭
台灣人最喜歡排隊了,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了什麼原因而去排隊,簡單來說跟風虛偽,其實過多的血拼都是為了彌補自己內心空虛的心靈,例如說1111光棍節很多人都會血拼去購物買很多自己其實用不太到的東西,到最後可能會遺棄,最後也只不過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我並沒有認為消費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消費的確可以促進一個國家經濟的流動,但是太盲目的跟風行為往往造成大眾價值觀的偏差,例如某個品牌的鞋子風潮帶進台灣,很多人都會去買最流行那個牌子鞋款,導致最後其實那雙鞋子是不適合自己的,多數人結果也只是放在鞋櫃最後丟棄,適時的血拚或許可以幫助人們紓解壓力,但我們要注意的是不要造成不重要的浪費,懂得珍惜資源,並且不要輕易跟風,有自己的想法。

張甄凌
我自己是一個不會浪費時間在排隊消費,有時候臺灣人只是非常喜歡嘗鮮,像前陣子在北車新光三越的半熟起士塔,一開始也是每天都非常多人排隊,但現在過幾個禮拜而已,就已經退流行了。媒體行銷時,常常以秒售、排隊美食來形容一個商品有多厲害,我常常會觀察這個風潮可以持續被排隊多久,如果真的排了滿長一段時間,也會有點好奇有多好吃,等沒人排隊時再去嘗試,因為通常沒過多久,就沒人排隊了! 而有時候,有些商品對有些人來說,真的有值得排隊的附加價值,例如排演唱會,可以聽到偶像的歌聲、可以在社群媒體上炫耀、還可以發文說說那些獲得的人生意義,提升自我認同。我認為如果排隊的人本身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能從中得到樂趣,那也不算是什麼壞事。 只是如果是因為貪圖便宜,在大拍賣大特價時,去排隊瘋狂搶購,引起大量消費,真的有點浪費資源。只是一種貪圖俗跟大碗的心態,就買了很多沒必要的東西,造成資源浪費,表面上好像花了很少錢買了很多東西,但這些東西往往只能帶來短暫的快樂,日後卻會變成沒有用的負擔。 很喜歡這組為我們解析了很多血拚與排隊背後的相關因素,從各個方面來分析,十分精采的討論!

陳偉華
當我看到排隊的時候並不會想要跟著排隊,但有時大家排隊等著要買的某樣東西,幾乎都是時下最流行的,買到的話別人都會對你投射出一種崇拜的眼神,我想這就是讓人想排隊的一種動力吧。而我對於血拚的部分來說可以說是沒什麼抵抗力,網購對我來說都是一念之間而已,也不管適不適合,看到特價兩個字基本上都會直接跳過大腦思考,手部會直接進行下單的動作。從來沒想過簡單血拚的背後,隱含著這麼多的社會問題,看來以後在做決定買東西前,真的要認真想想買的這項商品是不是真的需要,需要才要購買,而不是無謂的跟風。

姜怡君
這週是討論血拚與排隊。談論台灣人跟風與購買行為的問題。此週主題是我剛開學時就非常感興趣的主題之一。原因是因為即使我下意識排斥潮與湊熱鬧的我,但我仍意識到那群趨之若鶩的人海中,我就是其中之一。
報告了台灣人購物的形式與目的、相對應的結果、迷思,以及排隊文化的成形、衍生問題與決方案。講得內容很多很豐富,但很可惜的沒有講述到我最想要聽的東西。 既然很多人都知道去血拼、排隊就是種跟風,是種去主體性的集體活動。那為何在現今日益講求差異化、個別特色的社會裡,大家還是多半跟隨時代潮流,去將自己納入成群體中一個不起眼的點呢?這隨之產生了幾個問題:難道多數人都寧願被同化或當人海中同眾人一行捲走砂的一片浪花嗎?還是這種跟風行為並非只是是盲從,而是經由理智判斷後決定的順應心態呢?那既然是像我這樣,不想將自己的個體性、獨特性因融入社會跟隨潮流而被削減的人,為什麼還是會跟著排隊、湊熱鬧,或是看熱門影片、去以有多少人喜愛來當作自己是否要投注下去的標準?  這些是我對這個主題最感興趣的地方。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有他們的思考模式。為什麼選擇跟風?要怎麼選擇自己要跟隨的潮流? 難道每個跟風人都是笨蛋嗎?都只會看著別人要什麼自己就跟著要,而不會思考自己為什麼會跟嗎? 難過不是因為有好東西出現才造成大家的血拼、排隊、跟風嗎?
台灣人受群體牽制的力量必然多,但同時又提倡個人主見。那在這之間對於順應大眾流行文化的思考模態想必也是挺值得一說的。

謝松穎
我覺得這組同學報告得很好,雖然報告內容有些小重複,但是我很喜歡從定義開始切入的這一個部分,引導我們思考這些購物行為是否真的是必要,到底是當下的衝動還是有真正的需求,甚至就真的只是為了跟風而購物,我認為現在大家都充斥著這樣跟風的心態,導致排隊完之後得到的只是一種空虛感,就像老師說的,我們現在處於一個過度生產、過度消費的時代,我們應該要認真思考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三思而後行,否則浪費的不僅僅是買來的或是那些被過度生產的物品,更是我們自己寶貴的時間!

蕭婷云
以前的我,是個非常喜愛購物的人,每次和朋友或家人出去逛街,要準備回家前,若沒有買到東西,會覺得有點不自在,但自知沒有缺少任何東西,心裡仍會產生想要購物的慾望。而排隊的部分,也是台灣很常見的現象,有時候根本不知道大家在排什麼,就會有一股想跟風的感覺,且在日常生活當中,周年慶、小吃攤、名店也經常出現排隊人潮,民眾也習以為常,漸漸地,排隊就形成了台灣的文化現象了。

黃潔恩
說到台灣人的特性,大家可能都會想到排隊(跟風),但我覺得這也沒什麼不好。只要你不趕時間,你喜歡排隊,那就排呀!排到了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自己開心也沒什麼不好,我覺得不需要把排隊跟風這個行為負面化,但需要思考的是,要買到自己喜歡且需要的東西才是,一昧跟風花了很多時間排隊,一定要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才值得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