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12月5日 星期三

Week4-27/09/2018: Popular Literature (通俗文學)

Week4-22/03/2018: Popular Literature (通俗文學) – 從瓊瑤、三毛、金庸、倪匡,到侯文詠、吳淡如和九把刀;帶領討論助教:吳芷萱
指定閱讀
林芳玫,《解讀瓊瑤愛情王國》,台北:時報,1994,導論。
延伸閱讀
孟樊、林燿德,《流行天下---論述當代台灣通俗文學》,台北:時報,1992。鄭明娳著,《通俗文學》,揚智出版社,1993
鄭伊雯,《女性主義觀點的語藝批評:以幻想主題方法分析希代「言情小說」系列》,台北:時報,1996

《課堂照片集錦》
 

 

 




《同學修課心得》

龔芸可
從第一組的報告內容,以時間軸的架構帶我們了解從台灣50、60年代至今的著名通俗文學作家。
我本身非常喜愛閱讀國外的通俗文學小說,飢餓遊戲和暮光之城更是反覆玩味數次,但我從來沒想到原來暮光之城的故事結構和瓊瑤有如此異曲同工之妙,感到非常驚訝又有趣。透過老師的補充講解,我也對台灣通俗文學小說產生更多的興趣。
另外老師也有提到「通俗」文學在文學界其實是不被學者所廣泛接受,甚至帶有貶低意味。我認為判斷一部小說的好壞與否不應是刻意與大眾口味背道而馳,叫座的小說一定有其吸引大眾的原因。例如通俗文學的「商業性」經常為人所詬病,但若我們只以此單一標準來判斷一部小說,而文學界以也此標準引導小說的發展,想必通俗文學最後也會淪落到和台語電影同樣情狀,藝術性重於接受度。
最後就是對於「知識份子」的定義為何。雖然不敢主動舉手發言和老師激盪出更多值得反思的問題,但老師也說了本來就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因此我也分享我的小小看法。我認為知識分子是行為對社會的特定領域具有影響性的人。但我也同意知識份子的定義是相對性的,以現在我所處的環境為例,這個角色可能是老師、某個講座的講師、甚至是我的同儕。當我認為他的言論或行為具有說服力,或是能做為參考,他就是我定義的知識份子。

陳紹桓
這組報告和上組的方式一樣,都是從時間軸切入。而這次的主題是「通俗文學」 。
這組從台灣50年代開始,依序帶我們認識許許多多通俗作家。如:三毛、瓊瑤、九把刀等。我其實非常喜歡看通俗文學。特別是九把刀的書,我認為他的寫法雖然文字沒有很精煉,但很能抓住讀者的心,正如老師所說的,角色形象鮮明、以量取勝。他都做到了。組別沒繼續往後報告我覺得十分可惜,近些年因為網路的發達。許許多多的網路通俗作家因而崛起,像星子、苓菁、護玄等,都是出色的通俗小說作家。但總結來說,這組報告得很清楚,帶領我們一同揭開通俗小說史的面紗。
印象蠻深刻的是用台語讀暮光之城的片段,老師說語言並沒有優劣之分,但為甚麼大家聽到台語的會笑。連我自己都覺得好笑。就我而言,我想是因為台語在我心中,是比較南部地區的人在說的,而在我居住的環境中,會說台語的人,都是做一些像是電工、搬家工人之類的工作。那影像已深入在我腦中。用台語在讀暮光之城的的同時,工人的影像就跟愛德華較疊在一起,所以才讓我發噱,語言並沒有優劣之分這我非常贊成。
謝謝老師在這組報告的同時在一旁補充,讓我們能更清楚的了解通俗文學的意義。

林晏甄
這組的報告-通俗文學對我來說既親近又陌生。介紹的作家們是耳熟能詳的,但對於他們的作品沒什麼涉獵。經過他們的介紹後更了解到各個作家及他們的風格,對於日後選擇書籍時更有想法。這組的報告方式跟我們組別一樣是利用時間軸的概念,不僅讓我們了解到作品是出產於哪個年代,更可以了解到當時時代背景是否帶來甚麼衝擊。
老師上課的內容也讓我開始反思到底誰去定義〝通俗文學〞這個詞。原本會理所當然地認為是文學院或知識份子,但到底誰又是知識分子?我認同老師說的〝每個人都是知識分子〞,每個人都有比我厲害之處,也都能成為我學習的對象。即使是一位農夫,他對於大自然的了解就比我多。因此我認為知識分子的定義不該那麼狹隘,只是那些有名氣或飽讀詩書的人,而是每一個人。
定義〝通俗文學〞,是被歸類為通俗的書,抑或是當代流行書籍,我們常常被社會潮流所影響認為哪些書是通俗文學,也承襲著前人的定義繼續分類。但我覺得通俗文學的定義很廣泛,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所認定的通俗文學,不該只盲從於潮流或是有影響力的人。

姜怡君
我認為這組的報告沒什麼問題,就是一般通識課聽報告的感覺,闡述資料淺顯,也很好懂,但相對沒有什麼吸引我的點。所以這裡會著重回應在引領我思考的老師的著墨點上。
第一,就一開始的引言,通俗小說的特點是什麼? 課堂中歸節的是這麼幾點:
作家通常很高產、有逃避現實的可能、貼近生活經驗、淺顯易懂、劇情公式
我覺得「作家通常很高產」這個特別有意思。後三個算是從小說本身的性質就可以推斷出來,所以不意外,唯這個讓我有種眼界開了的感覺。不過後來想想或許是我在大驚小怪而已,因為沒有把通俗文學的商業性算進去。如果產出這些文章的目的是為了賺錢,這些錢亦是之的經濟主源,那麼無所不用其極地在最短時間內產出作品自然不在話下。
另外關於「為何學院派討厭商業性作品?」的原因。我也想做一點解釋。除了上課講的儒家思想的延續外。 另一個很重要的是西方哲學 概念裡有關於藝術的想像。其中有說明人類有攀向至高的渴望,而藝術就是此的載體。 這種藝術含有無特殊目的的目的性,意思就是唯有「純」藝術才有此等的價值。如含了它特殊的目的,例如賺錢,那麼這種藝術便不純粹了,僅是為工匠所為,並非藝術本身。如此一說,非僅為藝術而藝術的生成物便成了比純藝術不如的下品。

蕭婷云
經由這組的介紹,我快速的在短時間內掌握通俗文學中幾個重要的作家,讓我從原本對文學這方面一知半解,到我幾乎了解每個作家的寫作風格。
從瓊瑤、三毛不同風格的言情小說、金庸筆下的國仇家恨、倪匡的科幻巨作,到新世代小說族的吳淡如及侯文詠,在不同的背景下,造就出不同類型的寫作手法,引起讀者的共鳴。
以前在上國文課時,因為老師常常趕課,也因為考試會考作者的生平背景,所以那些知識都是死背的,讓我不但沒有興趣,記憶也隨著考試結束逝去,不過因為這組的簡報及介紹的流利口條,喚起我內心對文學的學習動機,經過在小組的詳細介紹下,我清楚的領會通俗文學之美!

施沐恩
很久沒有用不同的角度來看文學,大部分時間,我們以舊有的習慣、文化來描述這樣的作品。我們只涉及我們愛或是習慣的文字。但透過這堂課,我們檢視了民國50年代以來,有代表性作品的作家,讓我重新看見台灣文學的價值所在,也有興趣去找尋這些作家的文字,重回那個年代的文化背景,也有興趣知道,他們的生平。不過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老師在述說通俗文學時候的舉例,台語應該要是我們的母語,應該是每個人都要了解的文字,若我們以識字率來區別文盲,那的確,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是台語的文盲,而且當聽到台語翻成的文學,竟然是會冒出想笑的意念,這樣的確是我們該省思的部分。不過很期待,好萊屋電影可以被翻成台語的一天,那全世界大概也可以看見這個台灣美好的文化了。

蔡欣穎
非常喜歡這個禮拜的主題,報告的同學將通俗文學介紹得非常清楚!以前的我並不知道何謂通俗文學,甚至以為是那種散文類的文章才是痛俗文學,但經過同學的報告才發現其實我們從小讀過的許多小說都可以被稱為通俗文學!其中讓我最為驚訝的就是金庸居然也是通俗文學的一種!其實我就是金庸小說的粉絲,從倚天屠龍記到天龍八部都是我看過十次以上的小說,第一次知道原來自己離通俗文學這麼近!也謝謝這組同學帶我們回味這麼多的經典小說,真的是非常精彩!

李宗澄
聽完這組的報告,讓我更了解原來我聽過的那些作家是屬於通俗文學的作者,其中我最有印象的是九把刀這個作者,畢竟它的電影大家也是熟悉到不行,那些年我們追的女孩、等一個人咖啡都是大家最熟悉的作品,而且還翻拍成電影大賣,雖然我對於他的其他作品沒有什麼研究,但他的影響力真的是很大的,尤其是在年輕人世代,也謝謝這禮拜這組的報告。

蔡旻蓉
在本週上課前我就對於這個主題相當期待。我非常喜歡文學,平時也會看很多不同國家的文學作品,像是歐美和日本文學,但卻相對較少接觸台灣文學。感謝本週的同學將台灣的文學以歷史脈絡娓娓道來,讓只略知皮毛的我也能理解不同時期下的台灣文學風氣及其著名的著作。
另外,本週有提出一個議題:被大眾喜愛的通俗文學與有藝術性的純文學哪個更好、更有價值?我認為文學除了作者、文字、內容以外,讀者也是極為重要的角色。沒有讀者的閱讀,文學便不會成立,如同沒有聽眾的音樂會一般,又好似無人賞識的藝術品。因此,在追求文學的藝術性的同時,也不能忽略讀者,以免曲高和寡。通俗文學也有純文學值得學習的地方,它不應該被認為是較低階的文學。在前幾週討論台灣電影時,我也不免有些相同的感觸。

黃沛縈
第一組的報告利用時間軸報告整個通俗文學的脈絡,每個年代都有當代的影響性事件,這些事件都影響到了當時的創作,像是在60、70年代,台灣識字率提升、現代主義文學思潮興起,帶動了文學的創作,金庸的小說出現,甚至綿延橫亙至今,倪匡源源不絕的文學創作思想,寫作出許多作品,開啟台灣通俗科幻小說的道路。
不論時間過了多久,文學依然能夠存有當時的特色,就像時光機帶著我們回到過往,甚至體驗作者的想法以及經歷。到了新世代作家吳淡如、侯文詠的文學,文化工業大量產銷言情小說,但由於影像媒體的發達,新世代的作家除了寫作,更轉往到廣播節目、電視螢幕,與觀眾對談,對於文學的發展更產生不同火花,網路文學就此興起,出現了九把刀,通俗文學除了在紙本、網路,由於畫面性強烈,更翻拍成電影。
在課程最後,老師提到能夠列入課本的是否才有資格成為通俗文學呢?以及知識粉子的定義?這些定義是誰給予的,我想這並無一定的答案,有時候我們認為對的答案,也有可能是因為當前的政府、思想和教育所構建的。

謝松穎
這組的報告同樣以時間軸的方式來介紹,從古至今各個年代各挑出幾位著名的作家來探討並進行比較,並且也仔細的分析時代背景和當時作家寫作風格的關聯,我認為整理的非常的好,從時代背景切入這個方式滿喜歡的,就除了能夠了解這些作品和文風的演進,同時也可以和所知道的歷史事件、時代故事有所連結,而且其中所挑選的作家、作品幾乎都曾出現在國高中的選文中,聽起來就比較有連結感而不會一頭霧水而感到無趣。我覺得這也是通俗文學的厲害之處,從以前到現在,即使是過了這麼久,很多像是三毛、金庸的作品到現在都還是有許多人在閱讀,其中甚至還有些作品仍在被人探討、深究,像是對於金庸的武俠世界世界觀的探討之類的,真的讓人很佩服!

林若同
這組的報告讓人很快地了解不同作家的寫作風格、生平與對台灣文化的影響,也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不同年代的寫作風格對該年代產生的影響。瓊瑤、金庸等作家都有許多名著,直至今日他們的作品仍然被不斷的翻拍,即使風格不是現代文學類型,仍然會讓我想一遍一遍的讀,這也許就是那些作品會如此受歡迎的原因。現在大部份年輕人都是以閱讀網路文學作家的作品居多,因為選擇多,被淘汰的機會也大,因此更要積極創作不同風格,發想更多靈感,而這個時代,人人都能是作家,只要有想法,勇於將自己的作品投稿到網路上,都有機會,然而,這也使得找到好作品更像海底撈針,許多長輩也不太習慣,不過,這都是時代在改變,雲學也會跟著改變,我們只需要順應自然便可。

魏筠倢
身為這組報告的其中一員,在準備報告的過程,說實在的,並不容易,我的部分是負責倪匡,從小到大,我只知道看倪匡的書,但從沒有認真的去思考他到底對我們造成了多少影響?在準備報告的過程中,因為主題是『通俗』文學,我開始試圖找通俗與正規的定義與界線,結果,追根究底後還是發現了,這個問題從來都沒有標準的定義與答案。就像老師那天深深打中我內心的話一樣,這個世界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只是這個答案是否最適合你。是啊...那什麼是真正的知識份子?什麼是所謂的通俗?那又什麼是真正的學院派呢?又是誰給下了這些定義的呢?聽完老師的問題,我才發現,原來我眼中的世界默默的被我貼上了多少標籤,而我竟全然不知。透過這次報告文學,我很確定,文字就是文字,本來就有底蘊的存在,不應該分什麼通俗純文學的,這兩者間從來都沒有明確的界線。

郭達晟
從以前我就是個比較少閱讀通俗文學的人,對於這個主題相對比較ˋ沒有興趣,但很感謝這組同學的報告,帶我更加理解陌生的領域。國高中求學時,對於這種通俗文學都是死記,為了考高分而讀,但我覺得應該更細細的感受這些作者的作品才是,也很佩服這些作家的文筆,希望自己以後能多花時間在這方面的閱讀上。

蔡定筑
喜歡這一組在分享每一位作家時,不是只是單純的列舉每位作家的介紹及作品,而是分享作家本身的故事,而且每一位報告者對於自己負責的部分都非常清楚,即便報告時沒有講到,但是當老師問的時候,他們都能回答得出來,報告的內容非常豐富,很充分的將時間用到最後一秒,很開心能聽到你們分享台灣的通俗文學,也謝謝你們帶給我們這麼精彩的報告內容。

黃潔恩
喜歡這組的報告方式(時間軸的部分),因為一直以來滿喜歡文學的,所以對這週的課程有滿滿的期待,像是講到三毛、金庸、九把刀等作家,因為之前讀過他們的作品,所以在聽報告時有種親切感,而且對他們更加認識。報告的同學很用心,不只是單純的介紹作品,也介紹了作者的故事,謝謝這組的用心!

劉子綾
我對這組報告的內容還算了解,若是對此不了解的同學內容是足夠了,但對我而言內容豐富度就有些不足,不過可能也因為時間壓力和個體差異,所以無法做到府和所有人要求吧!
但我很喜歡老師對於通俗小說的劇情公式,而且這套公式不單應用在小說,在劇本上其實也是類似的套路,因此我往往會在閱讀大量作品後,經過一段時間劇情便會產生混亂,彼此是可以相通的。這套劇情公式出現的原因,我想便是通俗小說的商業化,作家需要高產,否則將被讀者遺忘,便無在出新書的能力,因此必須在短時間內創造多作品便需要一套程序來運作;另外,當眾人的書籍皆為如此,小說家在閱讀其他人作品後難免受到影響,使此套路更為廣泛被運用。另外,我認為甚麼是通俗小說,對通俗小說的定義這個環節也很棒。
但近期的作家,我不認為只剩下九把刀,尤其是九把刀的文字風格一直都極具爭議性,當然,他絕對是當代的代表作加之一,也是最廣為人知的作家,但若能帶入其他類型的作家我認為會更好。
最後我認為,之後若有相同課程,我覺得不妨將「輕小說」帶入討論,雖然一開始此為日本進入台灣的文化,但近期台灣許多小說家也在致力於輕小說的創作,我認為這會是一大趨勢。

陳奕如
我是一個非常喜歡閱讀無論是哪種型是文學作品的人,所以我對這個禮拜報告的興趣可能比大家都搶著想報告的「流行音樂」還大!雖然很喜歡閱讀,不過我對「通俗文學」的定義一直都不適那麼熟悉(應該說不太常想到「什麼應該被歸為通俗文學」這個問題),所以今天在報告的時候,我會覺得很驚訝的是,我覺得好像是我想到通俗文學時會想到的東西,有些沒有出現在報告中(有可能是因為時間不太夠說玩全部的通俗文學),更驚訝的是,有些我想不到的東西,報告組也報告了!這種感覺真的十分的有趣!
在一開始看到報告目錄中有「三毛」的時候,其實我是還蠻開心的,因為在高中的時候看了三毛的作品(忘記是不是《撒哈拉的故事》了)時,覺得三毛是一個我很喜歡的作家,不過好像並不是那麼的家喻戶曉、每個人都知道他,所以當他出現在通俗文學的報告中並且與大家都聽過,但可能沒看過的瓊瑤並排時,我是蠻訝異的!
而在報告的最後出現九把刀,也是一件讓我很驚訝的事(不亞於出現三毛、吳淡如、侯文詠),因為九把刀這個作家的出現,在文壇一直都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事。我的入門小說就事九把刀的書(因為爸爸蠻喜歡九把刀的某些書),所以我對於九把刀的書,其實算是有些感情,也蠻喜歡九把刀那種很「年輕」的寫作方法。雖然他的書不一定能夠傳達像以前有名作家那些有意義的想法,不過在年輕人看來,就像是電影中會被稱作「爽片」的東西吧!雖然沒什麼特別的重大意義,不過看了會很開心!
這次的主題很有趣,也感謝報告組用心的報告!讓我又多多看見了大家的想法~

張甄凌
身為這組的組員,報告後很想討論老師說我們沒有提到的部分,關於抄襲。通俗文學的作家其中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有大量的作品。尤其是倪匡每天都要寫幾千幾萬字,難道不會有倦怠期,卡關寫不出來嗎?我認為會有的,但像倪匡則做了最好的示範,他規定自己每天都要寫作,但這些並不會全部都收錄到作品裡啊!一定會有某些時候狀況比較好,可以寫出大量又有品質的作品,累積起來挑選後,才會出版作品。但像吳淡如已經承認的抄襲事件,可能到最後反而是為了出書而寫作,失去了寫作的初衷,只依靠之前的名聲,但作品的品質大幅降低,最後作品早晚會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這些作品只能出現在我們這個世代的通俗文學中,下一代,或更久以後,就容易被遺忘,失去在文學的地位。

楊璦寧
今天課程最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寫手‘這個部分,我實在不太懂文學,在了解這些有名的作家有或可能有寫手這件事後,非常震驚,所以在讀這些書時我所有得到的啟發與感動都是假的?我們讀者會想去買這些書不就是因為作者,因為基於某種的信任,所以我願意聽他說話,願意仔細看他的每個文字 ,可如今這個信任被打破了,不只打破了我對書的信任,更打破了我對作者人格的信任。但我在想如果這件事錯在他自己的書卻不是他自己語言這件事,那我在知道這件事後第一反應是覺得那我之前讀的都是假的?但我又更深入思考,我是不是帶著偏見在看讀書這件事,從小就被教’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所以在得知原來我看的文字其實都是所謂寫手所寫的,那難道我讀完書的反思就等於是無意義的嗎?不是吧,當然我不是說有寫手這件事不可恥,而是我想提醒自己,讀書最重要的是反思,書的文字本身沒意義,有意義的是他怎麼刺激你去思考,最近從一個長輩那學到件事,他說,你越謙虛妳就會約虛懷若谷,虛懷若谷的解釋對他來說是,越謙虛得到的就越多!

顧娟
感謝這組同學的報告,讓我更加了解台灣早期的通俗文學。同學所報告的作家我都聽過,但也僅有聽過他們的名字而已,不太知道他們的作品是怎樣的內容,但聽完之後讓平常不太愛看書的我,也多了一些願意嘗試去看的小說。
這週所談的通俗小說與上週的電影,老師有補充到故事的結構。當為愛情劇時故事結構有相似之處,劇情差不多是兩人相遇、轉折、吵架、和好等循環下去,藉由小說及電影可以看出當時台灣人的喜好,以及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

王蘋
剛好我是負責這組報告人員之一,在討論報告的時候我們想了很久要怎麼架構怎麼介紹,後來決定以時間年代的方式好讓大家明白,其實有些作家我都只有聽過名字沒有真正深入了解,但經過組員們的報告內容讓我更加知道這些作者的故事或是創作手法或或者是作品,每上一週課知識就增長了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