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1月6日 星期日

Week 15-20/12/2018: A-Bian Doll, Call-in Show, Red-Shirt Army and Sunflower Student Movement(扁娃、Call-in 節目、紅衫軍、318太陽花學運)

Week 15-20/12/2018: A-Bian Doll, Call-in Show, Red-Shirt Army and Sunflower Student Movement(扁娃、Call-in 節目、紅衫軍、318太陽花學運)帶領討論助教:劉嘉峻


指定閱讀
莊佳穎,《阿扁的異想世界》,台北:前衛,2004
劉定綱編,318佔領立法院:看見希望世代》,奇異果文創,2014
延伸閱讀
葉柏祥,《這些太陽花學生教我們的事》,費邊社文創,2014
Shih, Fang-long. “The ‘Red’ Tide Anti-Corruption Protest: What Does it Mean for Democracy in Taiwan?” Taiwa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Vol. 1
  ( November 2007): 87-98
周慧玲,〈現場節目與台灣焦慮〉,《聯合報》,第37 版,19991028日。
陳登翔,《談話性節目的觀看邏輯:「新聞挖挖哇」觀看者的個案研究》,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課程照片集錦》





《同學課堂心得》

施沐恩

從一開始老師給我們看的影片,老師說可以有脫口秀節目的國家,相對於其他的國家,開放很多。讓我再次看到,台灣人民的自由性,但是真的有夠自由嗎?台灣的政治消費型態是如何?其實在這堂課之前我並沒有很了解。
說是政治冷感好像也不完全正確,畢竟我們在某個程度上還是有在關心目前的局勢,只是沒有表現出來而已。政府的確也很聰明,也能說台灣的特殊現象吧,我們的政治似乎沒有那麼有距離感,每個人都能像藝人一樣,選舉就像選秀,要發揮一技之長來表現自己的不一樣。不像是日本,政治人物都會特別的嚴肅。我們甚至還會出周邊商品,刺激經濟,也打造曝光率,真的很特別!而且也很厲害!不像美國,反而是以買紀念品來洩憤。
這是這學期最嚴肅的話題,不過也的確是我們需要探討的台灣文化沒錯,很謝謝報告的同學給了我們那麼完整的內容呈現,而且分秒不差的完成報告!辛苦了!

郭達晟
這週的主題非常吸引我,從以前我就對這些歷史非常有興趣,也很感謝這組用心的報告,帶我們了解那些不能被遺忘的過去。以前就很常聽爸媽講說以前的台灣是如何如何,但身處在這個時代的我很難感同身受,透過很多網路資料,之前也有去查閱相關書籍和觀看一些紀錄片,才知道這個時代的我們有多麼幸福,每個時代的難處不盡相同,也許我們現在會抱怨薪水太低、房子難買和養不起小孩等等,但至少我們不會有以往白色恐怖、戒嚴時期的恐慌,不用煩惱哪天突然就被抓起來了,我們應該多珍惜當下的幸福,也要去理解以前的時代背景是如何。

林晏甄
一開始看到這個主題對我挺反感的,因為政治的複雜性讓我不太喜歡這個議題。但是看到這組的報告及老師的引導後,我發現其實我們還是可以以一個不一樣的角度來看政治。台灣的政治節目常常偏頗某方,議題的設定及來賓的言論會將觀眾引導到他們所支持的一方,因此懶得看新聞民眾,看政論性節目的分析後,就以為整件事情是這樣的發展。所以我覺得中立的政論性節目或新聞是台灣漫長的發展。再來是學運的部分我覺得他們報告的挺好的,加上老師的講解讓我們更了解事情的發展。最後台灣選舉愈來愈會運用行銷手法來塑造形象,透過網路來表達他們政見,甚至和YOUTUBER合作,都是新穎的手法。讓選舉變得更親民一些,不太有嚴肅的感覺,不過這樣手法的觀感見仁見智,我覺得運用網路是一個好方法,但該如何拿捏分寸是一項新的考驗。

耿筠芷
剛好最近師大人文電影節有播出「太陽,不遠」。因為服一的關係就去參加了,事前並沒有對於這部電影有任何的先備知識,也不知道電影內容在說什麼。到場了才知道原來是在說太陽花學運。其實一開始我對於太陽花學運非常的不以為然,有一部分是我並沒有去理解他們的訴求和這件事背後的原因,令一個部份是我單純認為攻佔立法院這個舉動非常的不適合,還有一部份原因是家裡比較偏藍色,所以對於這次的學運有著負面的看法。但在看了這部紀錄片後,我對於整個太陽花學運有了部分的了解,也對於整個台灣的政治多了一點關心。剛好這週的主題讓我更了解除了學運以外,台灣整個政治的脈絡和特色等等。或許像我一樣對於政治不那麼關心的大學生,非常的多,認為政治黑暗、複雜等等。但,這禮拜的報告,我想會讓更多人願意關注台灣的政治,並投注心力。

姜怡君
政治消費是個很有趣的題目。臺灣政治生態我個人是覺得挺奇葩的。大概是受了中國儒家和道家的想法影響吧!臺灣人民同常分成兩派,一派是積極涉政,從事社運,改造社會,另一派是覺得官場黑暗,笑笑就好,選誰都一樣,順其自然。可能是受了美國與日本消費社會影響吧!臺灣人民覺得有些商品文化有利可圖就把它學起來帶進來,然後自故自地將兩方元素拼接了起來,再自故自地覺得很潮就消費了開來。這麼說起來台灣消費社會挺具後現代性的。XD 
我小時候我家人會跟我說:「政治很黑暗,不要碰政治。」漸漸長大後也開始漸漸認識政治,到現在觀察到不少政治意識很強的憤青與政治立場濃烈的年長者,自己也存在很多對政治的疑問與刻板印象。我不能說我很了解臺灣的政治文化或政治現象,但我感覺地到目前台灣政治仍是少數人在把持,多數人,那些老一輩的人,他們不會也不想太關心政治,他們唯一關注政治的時侯只有要持選票的那幾天。而年輕人抱著新的想法與一股腦的血氣方剛,在沒有經過黨的洗禮下,握不了大局,攀不上高位,最終磨潤在兩黨的操弄之下。 電視台穩定地消費著擁有同種意識型態的消費者,被消費者甘願被消費,借此以拉近與選民的距離,增加能見度。被消費者還會自己找話題搭旋風車,似是網紅、明星一般開直播、分享日常等等以非專業政治形象的方式刷存在感。在消費者、消費平臺與被消費者如此的交換循環下,政治即是商品,商品即是政治。政治也像是娛樂產業的一環,黨派是商標,政治人物是商品,消費者高興就買單,不高興就嫌棄個兩三句。簡直就像是在商品架上挑選想帶回家的貨品,挑好買單了,之後不管如何就是帳單全收了。
話說上課時講到太陽花學運攻占立法院被趨離,講到行政院長江宜樺,就好想講前幾天江宜樺以前教授的名義去台大演講遭太陽花學運學生闖入鬧事一事。學生這樣的行為你認同嗎?

楊子賢
對於《扁娃、Call-in 節目、紅衫軍、318 太陽花學運》這個主題,雖然我對於政治不怎麼感興趣,但與我生活相關的議題多少會有進一步的檢視,而我覺得現金政治文化大多走向一種消費心態,對於其真正的內涵,我們能夠再有更多的猜疑與省思。至於太陽花學運的相關內容,我認為這組同學報告的很詳細,我也比之前更了解其中的一些內容及事件背後的大概。另外,call-in節目的部分我一直以來都覺得這是台灣很酷的一項流行,雖然現今比較少看見,但多少還是有幾個電視台有此項節目,而且我覺得主持人真的口才要很好,有時候看著看著也會覺得很有趣,也很感謝這組同學的報告,讓我了解這項文化的背後意義與其價值。

林威庭
政治這話題對很多人來說好像是太過於沉重,但身為學生的我們,政治這東西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上面政客所決定的每一個行動,對於我們的教育以及未來的工作甚至是現在的生活都有極大的影響力,然而我們總是避而不談,是我們對政治冷淡?
其他國家有脫口秀,來嘲諷當今社會的媒體或政府機關,台灣比較少出現這類的新聞,多是偏向比較嚴肅探討的話題,多是所謂的資深媒體人批評這件事,但是說老實的這多不符合我們學生胃口,我們容易因為大人總把事情看太嚴肅或對社會的黑暗面而不去看政治這一方面的東西,但這些都對我們很重要,總是還會有一群人在我們權益受到剝削的時候願意站起來,呼籲這群利益關係者一起為自己的權力發聲,我們的努力無非就是希望當今社會能夠多聽見底下人民的聲音,而不是只有在選舉期間開了一堆所謂的空白支票而已。

李宜蒨
雖然我是這周的報告組別,但是其實我對這些事件真的只有皮毛的認識,除了318學運之外,其他事件不是我的時代早就有了的,不然就是我還沒出生因此完全沒經歷到的。政治消費是最困難的一個主題,要報告之前不單單是要瞭解歷史背景,對於其發展過程的認識也是必須的,才能報告給同學正確的內容。很感謝老師的是,讓我有這個機會能去思考「政治消費」這四個字,沒有這堂課,這個現象的出現對我來說就是一個不會特別去關注的議題。
一直很好奇老師會用怎樣的方式來介紹這個主題,看到老師用有趣的影片來切入這個主題的時候真的很佩服老師,我們在準備的過程中連呈現主題的幾個事件之間的關聯和時代背景就讓我們傷透腦筋,何況是熟悉主題後用更有趣的方式來呈現,引起大家對這個議題的興趣。這雖然是一個嚴肅的議題,但是對於台灣流行文化這門課來說,政治消費的普遍化又何嘗不是流行文化的一種呢?謝謝老師的選材!

陳偉華
回想起當年的318學運,還只是國中生,每天轉開電視新聞,播報的都是學運的現場畫面,在課程一開始老師提到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很多人把學運現場當成打卡聖地,我想這些人有別於議場內的領導人物,那些領導人物是真正關切議案的內容,爭取自己的權益,而那些打卡的人把參與學運當成一種流行,向別人炫耀自己去過現場,失去了去現場的意義,也將這事件當成一種可消費的文化。call in節目、各種政治人物的娃娃、貼圖,也都是現在的政治消費,而且觀眾、消費者也都非常買單,造就一種台灣的特有文化,也因為台灣解嚴以及慢慢民主化的關係,讓台灣人能夠越來越有空間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造就了現今開放的台灣社會。

楊璦寧
這周的政治議題討論,因為有了老師在最後的補充,引導,這是我參與政治議題討論收穫最多的一次,很感謝老師總是在每周的課堂最後給予我們啟發。''歷史是被勝利者書寫的'',這句話我們常聽到,但聽到老師舉了那麼多實例,我內心還是不禁懷疑自己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不是都是被掩蓋一部分事實的真相?可在長大的過程中,你很少有機會被告知不同角度的真相,除非你是歷史系或是有特別去找資料專研,雖然今天老師只提到了冰山一角的冰山一角歷史,但提醒了我,永遠不要那麼輕易地接受他人告訴你的所謂的事實!
這周議題中也有太陽花學運,也太巧了,上課的前天剛好發生江宜樺被邀請去台大演講卻受到包圍,甚至有一幕我覺得滿誇張的,就是江宜樺要在黑板上寫下'請理性'這三個字時,有人直接把他的手打下,搶下他手中的粉筆,擦掉黑板上他的言論自由,我沒有認真了解過服貿,但聽老師說其中的條款有非常誇張的不平等待遇,我感謝那些為服貿事件,太陽花學運付出努力,汗水,甚至血液的人們,但底線到底在哪呢,去台大圍堵江宜樺的人們可能是可能不是太楊花學運的參與者,但從我的角度來說,這件事太傷人們對台灣人的形象了。

謝松穎
一直都不難感受到其實台灣的政治是很親民的,從課堂上提到的扁娃,到最近的選舉所推出的許多政治宣傳的商品,都是很好的例子,我認為這樣是很好的,政治人物背後的團隊透過這樣來吸引選票,與此同時民眾也可以多了解政治人物的生活、他們的做事方法...等,像之前開市長選舉很多候選人開直播聊天就會有種很親民的感覺,我認為這樣是個雙贏的局面,但也要注意不要太超過,政治畢竟還是要有一定的嚴肅性存在,政治人物也不可以口無遮攔的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另外我認為政論節目、call-in show也是一個亂象,我很不喜歡這樣非藍即綠的節目型態,透過名嘴帶風向、用偏激的言論抹黑對手等行為我都很不認同,我認為某些特定電視台就長期已經是深藍或是深綠了,很難改變,但近期網路上也有出現一些節目像是狂新聞、博恩夜夜秀等,較為中立的來報導、討論一些政治上的事件,我認為這樣才是對的,媒體應該要引導我們思考,而不是直接灌輸我們某種思想,我們也應該要有能力可以自己去思考對和錯,不能只是被電視上的言論給拉著跑。

陳彥妤
一開剛開始拿到課程的大綱大概看了一下,最有印象的戒是這個主題,不是因為覺得很有趣,反而是因為覺得很無聊,因為從小到大家裡幾乎不怎麼講政治,所以原本打算這堂課不要來,結果就在這堂課前一個禮拜的國文課,老師放了一部電影叫并控制,裡面講到香港 台灣 和大陸的政治環境,以及大陸是怎麼控制那些意義分子的詳情,看完電影後我竟然對我毫無興趣的政治領域有意猶未盡的感覺,並且期待這堂課的到來。而這組的報告除了提到以前的政治,也討論了之前很紅的太陽花運動,讓我把之前一點概念都沒有的事情,從新講過一次。而在網路發達以前,許多電視都已經存在著特定的立場,導致偏向某一黨的長輩知道的永遠都是很片面的事實,並且被政治人物操控著思想。很幸運的是到了我們這個時代,透過網路,我們能接受到很多不同的聲音,而有足夠的資料去分析真正對我們 對這個社會有用的事。

陳奕如
我是負責這次報告主題的其中一個同學,當期初在決定主題時拍板定案我們就是這個主題的時候,其實我一點都笑不出來!畢竟從標題就可以感覺到老師所說的,這個主題是台灣流行文化這堂課中算是最重的一個主題,所以在一開始就已經奠定了這場仗非常的難打。再者,就像是評論區有很多同學說到的一樣,就是「政治」一般帶給大家的感覺,無非就是黑暗、混亂、家人所說的不要碰…類似這樣的一種感覺,所以我對於政治這個主題也是有一點點小排斥的,並且在做這個報告的時候覺得很容易會遇到困難點,畢竟在些主題中,我覺得不像是其他主題的彈性比較大一些,我們的主題比較像是有標準答案的是非題或是選擇題,在有正確答案的題目之前,總是會有些害怕自己會答錯。
不過當我完成了這份報告之後,除了在台上壓線通關的興奮感之外,也對發現政治之下還帶有「消費」這個元素非常的奇妙,畢竟當我想到政治時通常印照在眼前的不免俗就是政治人物阿、立法院、行政院,以及大大小小與政治相關的事件,不過將政治與消費掛勾這個層面的想法,我還是在這個報告中第一次發覺到,其實這個層面也是非常廣大且涉及層面十分大的。
做完這個報告讓我對政治蕭飛這個主題又多了解了一點點,也對於「消費」這個詞所能包含到的層面,有開了一層新的眼界!

蕭婷云
以前我對政治和公共事務是沒有什麼參與感的,也沒有興趣。但自從前一陣子的公投,我開始會去思考,為何有些人會很在意一些議題,然後積極去推廣,並試著製造出一股風潮。現在反觀之前的太陽花學運,我以前每天看著電視上演著衝突戲碼,互相撕破臉的場景,完全無法理解學運人士及政府的人在做什麼,但現在仔細思考後,更能夠理解當時的支持方跟反對方的立場跟想法,也讓我從中學習到,將來面對公共事務議題時,該以什麼角度及態度去面對。

陳紹桓
我其實是很討厭觸碰政治,在觀看新聞時也都可以看出他們電視台的政治傾向。比如說三立民視是偏綠的,中天和 TVBS是藍的。很難公正客觀地去看一位政治人物所做的行為。讓我比較感興趣的是有提到最近打選戰的方式大有改觀,從前都是動員比誰人多,去幫忙站台助漲氣勢,去贏得選舉。自從柯文哲開始,有了網路力量的出現,加上媒體的造神,使柯文哲贏得那次選舉,從他開始,大家就有開始注意空軍的出現。這次的韓國瑜也是利用網路,或和Youtuber合作等,去吸引自己的票,也在這次選戰奪得勝利,只能說,現在網路含謀體影響政治是十分劇烈的。

蔡旻蓉
其實我對政治一直是有點反感的,總認為政治就是各種互相抹黑、黑箱作業,複雜又黑暗。但我爸剛好相反,非常熱衷於政治,不僅在大學時期偷看馬克思主義的書、去了太陽花學運的現場、為了政治理念走上街頭,現在每天晚上也都會聽到爸爸在看政論節目的聲音。
但我也能理解不同世代對於政治的不同看法。「台灣的政治就像歐美的宗教。」台灣的歷史背景、藍綠的對立、統獨問題,種種都造成台灣人對政治熱衷。
這次的報告講了很多關於政治商品的例子,從陳水扁一直延伸到正在發生的政治狀況,像是柯p、韓國瑜的政治宣傳手法等,都讓我很有感觸,也更了解以前的政治歷史。台灣現在的政治到底是在選藝人還是在選有能力的領導人,這確實是台灣人應該好好思考的。

郭伶伊
我是這周報告組別的一員,一開始選到這個題目我真的有點頭痛,自己並沒有很喜歡政治的議題,而且感覺這個議題會非常沉重,跟其他流行音樂、偶像劇、自拍等等的議題比起來,政治的議題介紹起來感覺也會乏味很多。
但後來其實我挺慶幸自己選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議題,藉由了解及蒐集資料的過程,我也學習到蠻多東西的。我發覺,政治其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討厭,反而,政治無所不在的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刻意不去碰觸反倒是放棄了我們自身的權利。
我是報告太陽花學運的部分,就如同老師課堂中所說,政府是我們選出來為民服務的,而他們沒有做好我們就應該勇敢發聲。那些願意走向立院、凱道,說出自己想法的學生,很令我敬佩。
我很開心自己能夠藉由這次的報告更加了解台灣發展民主的過程,也了解了許多自己不明白的知識。

呂柏毅
其實我平日是很少想要了解關於政治的新聞,因為大多數的台灣政治都是在口水戰,都在挑彼此的漏洞或弱點攻擊,這不是已經不是在為了人民發聲了,而是在刻意的再抹黑彼此,所以我十分欣賞學運的大學生們,有明確的目標以及正向的思想,為了全國人民而戰而不是為了個人,但我也希望台灣人不要一直盲目的跟從,在參加此列活動時一定要自己去了解相關的資訊,不要走偏路,也許大家口中錯誤的政見以世界觀來看的話是正確的。

簡伯霖
這周的題目我很感興趣,因為我本人就是對政治相當有心得的人
當時318學運我有去過,也有透過靜坐表達我的訴求
但還記得當年就如同老師所說的 很多年輕人不知道為何而參加這項運動
打卡、自拍的人不在少數,甚至就是來朝聖、觀光的
很多人只是一位的跟風罷了,台灣人的習性一覽無遺,可笑又可悲
Bye the way,報告的組別真的給他們掌聲鼓勵鼓勵!

江弈辰
上了這堂課我才知道原來我奶奶家沙發上的玩偶是陳水扁。
這堂課相對於之前的上課內容其實屬於更加嚴謹以及嚴肅,同時上課時正好是選後不久,感觸其實蠻深的。我對於台灣的歷史知識主要來自於高中時的上課內容,在高中時正值318學運,當時上課時公民老師也曾對此表態。上了大學偶然想到此事才思考當時老師說的論點,才頓然發現他的論調有多荒謬。
我始終覺得台灣教育對於台灣本土的歷史始終提及的太少,在「中國」這樣的大敘事下台灣本土的歷史至今仍比例不均。我因為就讀台科大而認識很多高職體系的同學,他們因為考大學不會考歷史相關知識,而對台灣的歷史很沒有概念,228事件在他們的課本裡只是一行字。
我想提出的不只是應該要在高職生的教學過程中增加歷史教育的比例,而是思考究竟還有什麼方式可以提高台灣對於歷史的認知程度。造成此問題的或許是教育也或許更有可能的是整個社會的狀態對於歷史的態度使然。
以上是我經過這堂課後對於這個題目的延伸思考。

劉子綾
這組的報告涵蓋了很多層面,我覺得能像這樣公開討論這個議題是很好的事情,畢竟有些國家是無法這樣公開討論政治選舉手段,甚至是學運這種比較敏感的議題。
我覺得很有趣的比較是相對國外,會較為嚴肅,製造上位者的威嚴,我國的政治人物走的是親民路線,不論是這週的標題扁娃,還是備選時期走街拜票,拚的都是誰比較貼近人民,似乎這樣才能比較明白人民真正所需。好笑的是,我們做的可愛政治公仔通常是支持者,尤其是黨內人物會去購買、自嗨;美國則是買相似的公仔洩憤,不禁讓我思考那為何還要做公仔來讓對方破壞呢?
至於call-in節目,我想大概是因為現在電腦手機等智慧型科技產品發達,打電話進節目裡相對變少了,反而會以臉書留言,instergram中的投票等等做民調,方式更趨多元。
然後我覺得值得討論的是,318 太陽花學運在高中歷史課本中所佔比例相當稀少,幾乎從未提及其前因後果,考試也幾乎不曾出現,是因為是較新的資訊呢?還是因為政府仍因為敏感而不願意對此多談?

王蘋
其實我自己對政治是很沒有興趣的,但後來想想應該要去都了解,畢竟我是台灣人,自己國家發生什麼事應該要去了解,這週報告有報告到太陽花學運,我有去過現場看過,當時握記得我好像是大一還大二,會去的原因其實很簡單......覺得當時還是個屁孩,因為滑臉書跟IG都有看過這個事件,我記得那時候練完球大家無聊不知道樣去哪,有學姊提議要步要去學運的現場看看,當時每想那麼多純粹無聊不知道要幹麻就答應了去了,記得當時很多人也很多警察,有一站一站的補給品,當時並不了解這個學運的用意與目的是什麼,只看到許多瘋狂的人們賣力地為台上表演或講話的人叫好,當下也覺得那邊的人都怪怪的,所以這週報告主題剛好有太陽花學運就想到了大衣這段記憶,是還滿酷跟震撼的

蔡定筑
這次的主題為我們報告的內容,其實一直以來我對於台灣的政治並沒有太多的接觸,所以也沒有深入的了解,但是為了這次的報告,我開始去搜尋相關的訊息,從最初的太陽花學運、紅衫軍事件等發生過程,到最後這些事件背後所代表的現象,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報告內容就是太陽花學運,或許是因為當初發生這件事情時,我已經上國中了,所以即便沒有親自參與那次的活動,但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印象,而我一直對於當時曾發生警察打人事件印象特別深,其實更多的是省思,因為當大家在追求某一個層面的權利時,卻忘了我們在追求的過程中可能也剝奪了他人的權利或是被他人剝奪了自己某方面的權。最後,我想和大家說的是無論這件事情的目的為何,都請我們具備思辨的能力,因為唯有這樣,我們才能不被政治操控,並且更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呂孟哲
在近年來的政治發展當中,我會覺得臺灣的政治消費文化在社群網站的發達下,政治人物成為了一種另類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產權)」,透過專業化的分工團隊將政治人物有如動畫人物般地去經營。從正面的方向來看,相對於過去選舉時的經營方式,採取樁腳或私下利益交換等方式,使政治與人民具有相當的距離感,政治人物透過經營社群的方式更能接近青壯年世代的選民,讓政見或立場更「公開透明」,建立起另類的選民服務機制,同時也能藉此募集政治獻金,擺脫金權政治的污名。

而令人憂心的是過去政治消費興起的時候,政治人物是為了擴張自己的支持群眾而做,但當今因為社群媒體的特性,政治人物要借此擴張支持群眾是較無法的,導致經營到後期多以「粉絲向」的內容為主。候選人若花太多時間在自己支持群眾的同溫層中鞏固票倉,且並沒有考慮到年輕族群投票意願較低,而沒有搭配其他策略擴大支持基礎的時候,很容易錯估情勢而面臨敗選。因此我會覺得在當今臺灣社會當中,政治消費雖然在青壯年中建立起了另類的政治文化,但要打贏一場勝仗仍需要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實體關係,不論是從實際的政策推行、監督或選民服務等等,或許這才是一個政治人物應該更專注的本業,而社群媒體則扮演好輔助與傳達的腳色。

陳貞曦
相較於過去,現代愈來愈注重政治的行銷。就像是商業行為一樣,候選人也需要為自己打廣告、包裝自己做行銷,有自己的slogan、自己的特色,甚至出了許多候選人的周邊商品,政治也成為了一種可以消費的文化。我們可以藉由購買候選人的商品來表達自己的支持,也可以藉由購買這些商品將自己定位為支持某一種價值觀的族群,候選人彷彿成為了一種品牌。我覺得這沒有所謂的好或不好,但是在做支持與否的選擇時一定要注意自己是盲目的支持一個人還是這個人所做的事。就像是呼應到消費行為這堂課一樣,我們購買的是商品本質上優越的性能還是商品的品牌名氣。最重要的是,當政治成為一種信仰而我們成為信眾時,就會做出許多不理性的決策跟選擇。

張甄凌
之前因為美國期中大選加上臺灣年底大選,才跟一個美國的朋友聊到政治文化,發現不同國家真的很不同,我覺得台灣有這麼多的政治消費,其實是幸運的,我們的民主程度跟美國其實相差不遠,都非常民主,但也發展成很不一樣的文化。而台灣大部分對政治的看法,不同時代也很不同,不過有一群人是相似的,就是政治冷漠的一群,不太關心政治,有些人是連投票的權利都放棄,有些則是平常不關心政治,只有選舉的時候才關心一下,然後很輕易地就隨便決定應該要投給誰,就連公投也是,沒有真正了解。所以我覺得某種程度上,政治消費是正向的,當有人去討論,即使擁有不同的意見,只要持續溝通,整個民主社會才會越來越好。

顧娟
老師一開始就撥放了博恩夜夜秀的影片,將主題帶進政治消費。我其實還蠻喜歡博恩的脫口秀的每集都帶有一些時事諷刺,也讓平時不太看新聞的我知道這些訊息並思考,很高興台灣能有脫口秀的節目,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去觀看、聆聽、參與。感謝這組同學分享到扁娃,讓我了解到阿扁成為政治偶像形成風潮的過程及原因,以及從扁娃帶出的政治商品化及政治消費,到阿扁後期時發生的紅衫軍運動及人民的各種行動。最近也選舉完了,各個參選人為了宣傳而與Youtuber合作並出宣傳曲,也在台灣持續了好一陣子的話題性,如:掀起一股韓流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