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1月6日 星期日

Week 17-03/01/2019-: Night Market(夜市) –以師大夜市為例

Week 17-03/01/2019-: Night Market(夜市) –以師大夜市為例;帶領討論助教:吳芷萱
指定閱讀
余舜德,〈對立與妥協:試論夜市與國家的關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82 (1997)。頁115-174

延伸閱讀
Yu, Shuenn-Der. “Hot and Noisy: Taiwan’s Night Market Culture. ” The Minor Arts of Daily Life: Popular Culture in Taiwan. Eds. David K. Jordan, Andrew D. Morris, and Marc L. Moskowitz.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4.129-149.

《課程照片集錦》








《同學課堂心得》

施沐恩

師大夜市是跟我們最為相關的一個夜市。有聽說以前的繁榮(居然到了600~700店家進駐),但沒有確實的體會到(現在真的誇張的冷清,中午也都不知道要吃甚麼)。
聽老師講完,才知道,天啊,這一切的事情,原來那麼的複雜!!!有關乎住宿、店家、政府、里民、學生等,影響也很大,也因為這些負面的印象,許多的店家不敢再進駐了(可能也因為這附近的居民,知識背景可能比較高,所以也比較懂得該怎麼樣來投訴,聽到一天罰3000的故事真的很心疼,還有莫名其妙的租金費)
很多文化是台灣的特色,例如中秋節烤肉或是夜市的一部份,也都要回溯於歷史文化背景。夜市是觀光客必來的地方,因為它會有很多美食,也會有很多的表演,或是很多的遊戲,可以反映出台灣人民的特色,集合了所有想知道的東西一次滿足,讓他們感受到驚奇。這裡也是流行文化的發源地,畢竟要吸引人潮,會需要知道最近的風潮!
聽完了師大夜市的一切,才知道,每個夜市大概都有許多值得探索的歷史,畢竟這些都不是一人能獨自完成的事情。

劉子綾
其實我是升上大學之後,才第一次來到傳說中的師大夜市。也是升上大學之後,我才知道師大也是吃的不是美食,是衣服。
也許是因為我是北部人並沒有住宿,所以對我來說,吃飯並不是太過困擾的事情,尤其是忙起來的時候,即使再怎麼愛吃,還是以先解解決完事情為主,隨便吃吃就過去了。
直到今天老師提起,我才知道師大夜市為什麼只賣衣服,背後是有很多複雜的原因的。
那位介紹泰國美食的同學介紹的很棒,講得我都餓了。但同時我也在思考,為何台灣的夜市很有名的卻不是台式料理呢?像是泰式料理,韓式烤雞,沙威瑪,和師大夜市有名的冰火菠蘿油等等,雖然的確台灣因為位置接收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但還是希望台灣能更看到台灣的在地美食。

李宜蒨
人們常常將現在的發展景況視為理所當然而不去探究背後的過程,像是這周的師大夜市,過去的我生活圈主要在汐止、內湖一帶,因此對於很少來過的師大夜市,就停留在學生們的愛地、很多服飾店可以逛,但我從來沒有想過師大夜市為什麼以服飾為主,就算有這個疑問也只是留在心中,沒有實際探究過,就像老師在最後跟我們說的,要對發生在我們周遭的事情隨時抱有懷疑及深入瞭解的公民意識,不能只是順應時代的變化生活,單單一個在學校附近的夜市,就有很多值得我們觀察和質疑的地方。
在逛夜市的時候可以發現其實賣得很多東西都是外來的食物,我們可以思考,為什麼台灣的夜市卻不是賣台灣的特色小吃呢?有外來文化的融入固然是好的,但是會不會最後演變成本土文化被吞沒呢?
老師把師大夜市放在最後一週或許就是讓我們對最貼近自己日常的有所反思,流行文化在帶給我們表象上的享受和便利的同時,背後是否也存在一些蓄意操弄,扭曲化了呢?

郭達晟
夜市這個文化跟我們台灣人息息相關,但對於夜市的看法會因為每個人的立場不同而差很多,就像老師提到如果你是住在夜市樓上的人,房子內每天充斥著滿滿的油煙味,那你能忍受嗎?這個問題我也感同身受,每次去逛夜市的時候,一方面開心之餘,但我也會擔心說這附近的住戶會不會不堪其擾。師大夜市的興衰呈現了很多現在的社會問題等著我們去思考和探討,感謝這組同學的報告,很喜歡介紹夜市歷史的那一段,帶給我許多新的知識。

楊子賢
我個人是蠻喜歡逛夜市的,然而對於臺灣的夜市文化,其背後的文化意涵與發展的由來並不是非常熟悉也不甚了解。
報告同學從夜市的起源開始介紹起,簡單說明是因台灣69、70年代的社會與經濟層面的問題進而衍生出此一文化,這也讓我對夜市的基本概念有了不一樣的定義。對於師大夜市的整個大概講的很清楚,也透過老師的補充,讓我更加了解這個離自己這麼近的一個小商圈。

吳思璇
這週提到夜市的歷史及師大夜市的興衰,讓我想起我和賣脆餅的老闆有過一段對話。在等待我的脆餅時,他向我描述了以前師大夜市有多麼的繁榮,光是他店家所處的這一條路上看見賣衣服的,以前也全是餐廳,但他相信歷史是會重演的,就如同他相信再過不久就能看到繁榮的師大夜市一樣。但在聽完老師及報告同學的解說之後,我感受到這事背後的原因其實很複雜,真的沒有這麼容易,也更切身地感受到老師在這堂課的最後叮嚀我們的:要時常對周遭事物抱持著疑問,畢竟就連這麼小的一個師大夜市,背後都存有這麼多我們未曾深入了解過的複雜因素了。

王蘋
這組報告讓我知道夜市的起源發展脈絡,因為我從來不會想過夜市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什麼時候開始興起,還有是為了什麼會有夜市,每堂課都在探討台灣的文化,真的是覺得台灣人很厲害很了不起,因為夜市帶給我們很多的娛樂,部會每天晚上無聊到不知道去哪,夜市裡面應有盡有真的不缺,可以填飽肚子玩個小遊戲,逛衣服店買衣服之類的,夜市真是我們台灣人的驕傲

蔡定筑
我一直很喜歡夜市這個台灣文化,所以很開心能夠聽到有關於夜市的起源,甚至在報告中出現與泰國夜市的對比。我也很喜歡老師說台灣夜市有一種台灣味,可能混雜了臭豆腐、炸雞排、藥燉排骨等味道,雖然稱不上香,但卻也不是一種令人反感的味道,甚至增添了一點「台灣味」。此外,他們的報告內容還說到,曾經的師大夜市很繁華,賣的東西很多樣化,但現今卻多半是服飾店,聽到這個現象時,我很難過,因為台灣的夜市最初大多都是以賣食物聚集而成的,但漸漸地在轉型,雖然我並不確定轉型是否為一件好事,但我並不太希望他轉型。最後,很謝謝這一組帶來精彩的報告,辛苦了!!

林威庭
夜市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文化,我有幾個國外的好朋友,每次和他們聊天聊到台灣有什麼有趣得人事物的時候,我總是一第一個想的是夜市,雖然很多國家都有夜市這樣一個地方,但在台灣夜市不只是夜市,而是很多文化創起來的一個部落,裡面有很多獨特的小吃,所以很多外國人第一次認識臭豆腐或是珍珠奶茶都是從這裡開始,也有很多台灣小遊戲,例如調酒瓶之類的
我是雲林人,在雲林幾乎一個鄉鎮只有一個夜市,而夜市大多都是在停車場而有小販入進,相對台北來說,都市和鄉下的夜市文化多少也有差異,而我剛上師大的時候就聽過很多學長姐們戲稱師大夜市是美食沙漠,而師大人都是吃衣服之類的話,經過了一年多下來我還真有所感覺,不過聽完了報告組的報告之後我又另外有所省思,師大夜市也是經過時間推移下才發展成如今的情況,若是我們拿以前師大夜市的情況來比,那可差多了,所以我們得想看看,在這樣時間流逝下,我們遭周的文化改變了些什麼。

王虹雅
這週的主題是夜市,全台灣到處都看得見夜市,有會吸引觀光客的知名夜市,也有家旁邊巷子裡的小夜市,老師上課說到夜市是和熟人去的,沒錯,每次逛夜市不是和家人,就是和朋友,一群人嘻嘻鬧鬧地走著、吃著,充滿歡樂的氣氛。而師大夜市最常就是和室友一起逛,不是找食物就是找衣服,但是因為食物真的不多,總讓我們很困擾,記得上次回高中時,我的公民老師和我聊起師大夜市,才發現她說的很多店現在都沒有了,也應證了老師上課提到的,師大夜市確實曾經有繁榮的時期!或許沒落的原因很多,但是時間在變化,一定會改變些什麼,就期待師大夜市在未來的樣子!
這也是這學期最後一個主題了,很高興能修到這堂課,從老師和同學身上都學到了很多,願老師、助教、同學們都身體健康、事事如意!

陳紹桓

身為一位台北人,雖然我已經大二,但去過師大夜市的次數寥寥可數。聽到老師說夜市之前的繁景時我有點嚇到,龍泉街居然也會被擠得水洩不通,真的是無法想像。我比較有興趣的部分在夜市沒有特色這裡,說實話,除了某些攤位是某些夜市獨有的以外,其他幾乎都是共同的,像雞排,骰子牛之類的,國外夜市就相對好很多,且他們是住商分離,沒有住商爭議的問題。我們這次的報告做的稍趕,有些東西沒有放上去,如住商爭議的部分,但還是感謝組長的Carry,讓這次報告有個完美的呈現。

劉懿萱
從高中開始我就很愛去師大夜市逛街,如今住在宿舍,師大夜市更是我每天吃飯和逛街、與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地方,但我卻從來沒有想過夜市發展的歷史以及曾經的樣貌。聽老師說師大夜市在過去是十分繁榮熱鬧的時候,真的是我意想不到的事。確實,近來師大夜市吃的食物選擇越來越少,而服飾店和鞋店等等則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雖然我很喜歡逛衣服,但少了那些攤販也是件讓我感到遺憾卻又無可奈何的事。不過換個角度思考,若我身為師大夜市當地居民,想必也不希望得日日面對滿屋子油煙味的狀況,因此便造成了這樁棘手的兩難事件。也許政府可以進行夜市的重新規劃,將住宅區和販賣食物易人聲吵雜之處做分離。雖然需要花費鄉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我相信是值得去做的,期許師大夜市可以早日擺脫現今蕭條之景,重返過去的榮景。

簡郁宸
夜市這個議題,在我們家其實常常在討論。是的,10年前我是住在師大夜市旁邊的,師大現今是郵局全家的那條,當時都是紅磚牆。以前超常去師大夜市亂晃,人也很多,吃的也很多,對我來說是一種小確幸吧!我還記得以前早起去上小學的時候,師大夜市是我必經之路,雖然到了早上整條街到處是垃圾(真的很多),但有時可以撿到不少的1塊錢(由此可知當時人多到,就算掉了錢也聽不大到,又或者人多到不好彎下腰去撿)。如今卻面目全非......讓我有些難過......雖然早有傳聞,也看過新聞報導說附近民眾覺得夜市是嫌惡設施,又吵又亂又臭的,要他們全數遷出。也就是因為開始重罰那些小吃店,讓他們紛紛離開,才會導致師大夜市變成只能吃衣服和夾娃娃了......讓我們師大現在變成美食沙漠,苦不堪言啊......而且這裡的食物價格也令我害怕,和其他地方差好多呢!現在身為師大學生的我也要好好想辦法守住自己的錢呢!

李尤

原本逛師大夜市都是不帶腦的,哪裡有好吃的走到哪裡,哪裡有好逛的自然被吸引。直到經過這後課堂的討論,才認識到原來我們每天生活在其中的師大商圈隱含了這麼多秘密。好幾年前,姐姐在師大夜市裡的漢堡店上班,當時來探班時印象很深刻有看到許多抗議噪音、擾民等的布條,同行的長輩也在感嘆師大夜市如何今不如昔、如何日漸落寞。但直到現在才明白,一個商圈的繁榮與落寞隱含著多少社區甚至政治議題。印象深刻老師說的她的「最帥里長」好友,如何辛勞地奔走於各里之間,協調溝通期望讓大家都有個舒適的社區環境。在享有便利和購物進食的樂趣時,我們應當感謝,有許多為社區努力著的人在幕後默默連起這一切:)

郭伶伊
我的家鄉:台南,的夜市和其他地方很不同,應該說,我第一次到其他縣市的夜市時,就覺得他們很不同。
台南的夜市都是固定在同一個地方的,並且只有在特定幾天才會有,但我第一次到花蓮玩時,我和同學詢問了當地人某知名夜市當天有沒有,卻被當地人以詫異的眼光看著,並且回應:「夜市不是每天都有嗎?」當下覺得頗有不同縣市間的差異,後來才知道,原來許多地方的夜市,都是聚集在街道巷弄間,有小攤販,但大多數還是原先就在那兒開張的店鋪。

台南的夜市是不同的小攤販聚集在一個地方,長大到了台中、台北,其實我還是最喜歡台南的夜市,大大武花大武花,或許都是相同的小攤販跑來跑去,但每次在許多攤販中找尋熟悉的味道,就覺別有一番味道。

廖茹芳
之前聽現場老師分享,他們以前都在師大後門的路上覓食,當下總覺得不可思議,但課堂老師介紹後,才了解當初的盛況是此刻的我無法想像的。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店家的秘辛和經營不易。老實說,對於我來說,除了家鄉的夜市外,師大夜市是與我最有連結的夜市了,甚至大學的生活圈就在這裡,滿足了我許多生活上的需求,但在食物方面真的可惜很多,愈來愈不像夜市而是一個商圈。不過,我想夜市對於許多台灣人心中,應該是不同時期回憶的存在吧!因為逛夜市的當下通常是快樂悠閒的,所以擁有許多美好的回憶在夜市裡,而且在不同時候、不同的夜市中都會想到不同的人。除此之外,夜市對於台灣人確實是覓食的好地方,有時路上店家不多的時候,有夜市這個選項確實讓我們增加很多選擇,而且充滿著許多台灣的特色小吃,大大滿足口腹之慾。

廖庭煒
因為本身就住在台北,且家裡到師大這邊算是相近,所以對於師大夜市並不陌生,也曾見過其繁榮熱鬧的景象,只能說物事人非阿。經過這次報告,我們可以清楚知道為什麼師大夜市會落寞成為今日這樣的模樣,在店家跟附近住戶的立場不同相抵觸下造成的,以店家立場來說,他們是想要賺錢,但是在住戶立場,他們想要安靜且有乾淨的環境,在不能兩全其美的狀況下是真的沒辦法,只能取決一方。若能給住戶一個可以讓他們享有他們想要的環境,我覺得若夜市有時間限制或是減少油煙和吵鬧的機會或許就有不同的情況了。

陳貞曦
以前國中的時候有來逛過一次師大夜市,當時印象中有吃的有喝的,人潮也很多,而大學進大師大後再去舊地重遊,卻發現現在相較於過往變得冷清許多。依稀有印象高中時曾看到關於師大夜市居民與商家的拆遷爭議議題,當時看到的報導多是從居民的角度出發,訴說攤販所造成的油煙汙染與人潮噪音,因此當時我心裡也默默為這些居民支持著他們捍衛自己居住品質的權益。到這次課堂上才實際想到,其實這個議題牽涉到許多人不同的觀點,從房東、從師大學生或是政府以及觀光客又是怎麼看待這項議題的?對當時生為觀光客的我來說自然是希望可以有更多販賣食物的攤販,但觀光客之於夜市的立場就像老師說的只是一夜情的對象,不需要負任何責任,只要享受夜市帶來的消費娛樂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而留下的垃圾與髒亂則由當地的居民承擔。而房東在其中也擔任著相當弔詭得角色,他是實際擁有權力的人,但是他可能並不住在師大夜市裡,藉著租賃契約坐享著高額租金,也使的小額營利的食物攤販無法承擔成本,因此師大夜市越來越多高單價的衣服零售商進駐。只能說在師大夜市的爭議中每個人都希望可以爭取到自己十足的權益,各方人馬各說各話都沒辦法真正聽進去他人想表達的是甚麼,也無法找到一個大家都滿意的解決方式,因此最後雖然使許多攤販退出師大夜市的市場,看似居民贏了這場戰爭,但其實好像任何人在這場爭議中因為各執一詞沒有任何人成為了贏家。

謝松穎
真的是聽完這組同學的報告以及老師的補充之後,才了解這麼多有關於師大夜市的歷史,才了解為什麼現在的師大夜市會只有夾娃娃機店和賣衣服的,真的覺得非常的感慨沒有機會可以看到這樣的景況,我認為師大夜市衰落的例子真的值得我們深思,我相信這樣的情況人人都不想看到,因為沒有落實住商分離,而導致雙方的不愉快,最後形成這樣的狀況,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夜市與周遭環境的交互關係、夜市所帶來的壞處,要如何去避免、解決,應該是政府要努力的方向,畢竟夜市在世界上真的是少有獨特的文化,而在台灣更是蓬勃發展,帶來很多的觀光效益,若是能有效清除或是管理這些噪音、垃圾、油煙問題,住家與商家能夠和睦共處,那麼對台灣的觀光產業肯定是很有益處的。另外報告中提到的另外一個問題我也很有感觸,那就是夜市的同質性越來越高了,透過加盟而進駐夜市擺攤的攤販太多了,像是火焰骰子牛、濃起司章魚燒,這些店家全台各地的夜市都可以看到,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去士林夜市更是認真的數過,整個士林夜市就有8家的火焰骰子牛,真的是非常的誇張,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若每個地方的夜市都賣著一樣的東西的話,那就沒有人願意跨足其他縣市去消費了,所以我認為台灣的夜市文化雖然根深蒂固,但如今卻是越來越岌岌可危,要如何讓夜市繼續發展,著實是政府與商家的共同課題。

陳瑾儀

夜市和台灣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甚至可說是台灣文化的代表,在經過這週的報告之後,對於夜市和國家民生、經濟的連結有了更深的體會。尤其是在這門課學習到了看事情的角度要從各個立場去切入,才能從很多層面去了解事情,進而得到更深入更全面的探討。以師大夜市為例,從商家、居民、觀光客還有政府的眼睛去看,都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我想,很多事情都不是那麼絕對的是與非、對與錯,所以如何在其中扮演權衡的角色,平衡彼此的利益,是政府的官員或是身為決策者時要思考衡量的。

楊璦寧
雖然是台北人,但第一次對師大夜市比較有印象還是因為師大夜市-居住正義的新聞事件,之後再去師大夜市就跟想像中,傳說中的美食聖地很不一樣了。經過老師的介紹才知道許多其背後的故事及不同團體的各自想法,其中讓我最憤慨的是政府,政府的工作之一不就是應該保障人民的各種基本權利,居住權,工作權...當有不同人民之間的權利衝突,這時候當然正就是政府該發揮人民公僕的義務了,應該要好好規劃,怎麼同時保護商圈又減少對居民的打擾!

林晏甄
來師大之前,常常聽老師說以前師大夜市有很多的小吃,但現在都變成衣服了。上課聽老師的講解後才發現原來很大的原因是店租如此高,所以衣服是最快回本的方式。看著宿舍外圍牆一幅幅的圖片,發現有好多的店家沒有看過,加上老師的回憶,才驚覺以前師大夜市是如何繁榮,現在真的跟以前不一樣了。不過最令人難過的是夜市裡賣了很多外國的美食,卻很難找到台灣在地的小吃。台灣自己的夜市很少在地的食物,真的有點說不過去,但在店租如此高的區域,要賣平價的滷肉飯和陽春麵,店家也很難生存。前幾天去吃師大夜市的商家,他們說學生要放寒假了,他們的生意就要少很多了,就不在進貨某些食材。聽了其實內心是難過的,沒了學生,他們的生意大受影響。因此並非像其他店家寒暑假還能做生意,在師大夜市的店家除了極高的店租,還要承受寒暑假生意的冷清,真的辛苦他們了!

童春雄
2012年我來台灣學中文, 有梯田我的朋友帶我來師大夜市逛街、吃飯,3年後我在師大唸大學但怎麼覺得我印象中熱鬧的師大夜市怎麼變成這樣,沒有人群、沒有攤販、餐廳也剩沒幾間,整個夜市已經 變得一點都不像夜市了。聽了老師和同學那天的分享我才知道原因,因為夜市的吵鬧、油煙導致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變得很差所以才抗議、要求把夜市搬走,最後居民成功了,達到了他們的目標,這裡的房價應該也漲了不少,但過去這段掙扎的時間有人受惠也有人受害,受害的那些店家的老闆,花一大筆錢投資竟然得到夜市要關門了的消息,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無法接受,但是有什麼辦法呢 ? 沒有。

顧娟
感謝這組同學的報告,以及老師的分享。雖然我是台北人,但在進師大以前很少去師大夜市,也不太了解當時所發生的爭議,現在去師大夜市只有看到貼在住宅上的字條,且真的像老師所形容的:只能吃衣服,很難想像當時是人擠人、像沙丁魚一般,在上到這週夜市主題以前,就覺得假日就比平日人多很多了。因為居民抗議油煙、噪音等問題,讓許多賣食物的店家都無法繼續留在師大夜市;考量到租金及居民的抗議,選擇賣衣服則較為好,沒有油煙問題,一件賣出去就300以上,比較好賺錢生存,以前還有被騙租金的店家,真是辛苦他們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